高中化学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1课时烷烃教学案苏教选修5

高中化学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1课时烷烃教学案苏教选修5
高中化学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1课时烷烃教学案苏教选修5

第1课时 烷 烃

[目标导航] 1.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甲烷为例,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3.通过回忆甲烷及烷烃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

一、烷烃的结构 1.脂肪烃的分类

根据脂肪烃的结构,人们把含有双键或叁键等不饱和键的脂肪烃称为不饱和脂肪烃,简称不饱和烃,主要包括烯烃、炔烃等;把不含不饱和键的脂肪烃称为饱和脂肪烃,简称饱和烃,主要包括烷烃。 2.烷烃的结构与通式

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的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充分利用,达到饱和。通式为C n H 2n +2。 议一议

分子式符合通式C n H 2n +2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吗?

答案 不一定。分子式符合通式C n H 2n +2的有机物,若碳原子数不同,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若碳原子数相同,碳架结构不同,则为同分异构体。 二、烷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升高。

(2)密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密度逐渐增大,但都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烷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溶液等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烷烃燃烧的通式为C n H 2n +2+

3n +12

O 2――→点燃

n CO 2+(n +1)H 2O 。 (2)取代反应:烷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溴蒸气等发生取代反应。如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Cl 2――→光照

CH 3Cl +HCl 。

(3)裂解反应:烷烃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成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

如:C 4H 10――→催化剂

C 2H 4+C 2H 6, C 4H 10――→催化剂CH 4+C 3H 6。 议一议

1.依据下图分析什么样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答案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烷烃为气态,其他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一般都为液态或固态(新戊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2.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

3.烷烃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是不是只发生氧化反应,没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 不是,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都是同时进行,但在有机反应中主要考虑有机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的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我们就称该反应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一、烷烃的熔、沸点比较

1.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不同时,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其沸点越高。

2.碳原子数相同时,分子中支链越多,其沸点越低。 例1 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正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五种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

解析 丁烷和2-甲基丙烷碳原子数为4, 正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碳原子数为

5。2-甲基丙烷含支链,丁烷不含支链,故丁烷沸点高于2-甲基丙烷。2-甲基丁烷含一个支链,2,2-二甲基丙烷含两个支链,正戊烷不含支链,故沸点正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丁烷>2-甲基丙烷。

答案 C

理解感悟比较烷烃的熔、沸点思维流程

变式训练1 根据以下数据推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 )

物质甲烷乙烷丁烷戊烷

沸点-162℃-89℃-1℃+36℃

A.约-40℃

B.低于-162℃

C.低于-89℃

D.高于+36℃

答案 A

解析烷烃的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熔、沸点逐渐升高,丙烷的沸点介于乙烷和丁烷之间。

二、烷烃的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是最重要的一类有机反应,判定一个反应是否属于取代反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依据概念判定: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取代反应的特征是:分步取代,产物多,所生成的产物一般为混合物。

3.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比较

实例区别

取代反应置换反应

甲烷与氯气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

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参与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不一定有单质反应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反应条件反应受催化剂、温度、光的影响水溶液中置换反应遵循以强制弱的原则

反应电子得失不一定有电子的转移一定有电子的得失反应是否可逆有很多是可逆反应反应一般单向进行

例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B.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D.CHCl 3+HF ―→CHFCl 2+HCl 答案 D

变式训练2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 2Cl 2+Br 2―→CHBrCl 2+HBr B.Fe +CuSO 4===FeSO 4+Cu C.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D .CH 3CH 2OH ――→浓硫酸△CH 2===CH 2↑+H 2O 答案 A

解析 B 项反应不是有机反应,故不是取代反应。C 、D 不符合取代反应的概念,不是取代反应。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B.具有相同分子通式的不同有机物一定属于同系物

C.同系物之间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两个相邻的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4 答案 D

解析 HCHO 与CH 3COOH ,其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不是同系物关系;单烯烃与环烷烃的分子通式相同,但不是同系物关系;同系物之间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因而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关系。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烷烃的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

B.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C.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也增加

D.所有的烷烃之间一定互为同系物 答案 C

解析 烷烃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如CH 3—CH 3、CH 3CH 2CH 3),也可能不都

位于同一平面上[如(CH 3)2CHCH 3分子中最多只有3个碳原子共平面];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使其熔、沸点逐渐升高;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烷烃之间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不同的烷烃之间互为同系物。 3.下列有关简单的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易燃物 ②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 ③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相差一个甲基 A.①和③B.②和③C.只有①D.①和② 答案 D

解析 烷烃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①正确;烷烃都易发生取代反应,②正确;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③不正确。 4.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都是液体 C.都能溶于水 D.都是气体 答案 A

解析 烷烃是饱和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 项正确;常温下,碳原子数≤4的烷烃为气态,碳原子数>4的烷烃为液态或固态,B 、D 两项不正确;烷烃都不溶于水,C 项不正确。

5.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B.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C.ClCH 2CH===CH 2+NaOH ――→H 2O △

HOCH 2CH===CH 2+NaCl D.

答案 B

解析 A 项Cl 2中的氯原子取代了甲苯甲基上的H 原子。C 项,羟基取代了氯原子。D 项硝基取代了苯环上的氢原子。B 项不符合取代反应的定义,它是有机物中加氧的反应,有机化学中称之为氧化反应。

[基础过关]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CH4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CH4是气体分子

答案 B

2.光照对下列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B.氯气与甲烷的反应

C.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次氯酸的分解

答案 C

解析甲烷与氧气点燃时才反应。

3.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①甲烷气体通入空气中点燃获得热量②甲烷气体通入氯水中制取一氯甲烷③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紫色褪去④甲烷通入浓硝酸中分解得到碳单质和氢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甲烷分子结构稳定,通常不与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反应,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如燃烧、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4.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的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 n H2n+2(n≥1)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

C.甲硅烷(SiH4)的密度大于甲烷

D.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强于甲烷

答案 D

二、烷烃的物理性质

5.下列烷烃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CH4②C3H8③C5H12④C8H18⑤C12H26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②①

D.③④⑤②①

答案 B

解析规律总结: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三、烷烃的化学性质

6.某运动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的丁烷(C 4H 10)和35%的丙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正丁烷的沸点比丙烷高 C.丁烷和丙烷都不溶于水

D.丁烷和丙烷的燃烧产物对环境无影响 答案 D

7.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D

解析 烷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也可以燃烧,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 2===CH 2+HCl ―→CH 3CH 2Cl B.CH 4+Cl 2――→光照CH 3Cl +HCl

C.

D.CH 3COOH +CH 3CH 2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3+H 2O

答案 A

9.等质量的下列烷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 4B.C 2H 6C.C 3H 8D.C 6H 14 答案 A

解析 判断等质量的不同烃燃烧时的耗氧量,可先简化其分子式为CH x ,x 越大,氢的质量分数就越大,耗氧量就越多。本题中A 项最简式为CH 4;B 项最简式为CH 3;C 项最简式为CH 2.7;D 项最简式为CH 2.3。故答案为A 。

10.将1mol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1.5molCO 2和2mol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乙烷 B.一定有甲烷 C.一定没有甲烷 D.不一定有甲烷

答案 B [能力提升]

11.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答案 C

解析题给各选项均为烷烃,已知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这表明烷烃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结合烷烃的结构简式,其主链两端只能连有甲基(—CH3),可得出“若烷烃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则除甲烷外,其他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必定是6的倍数”的规律性结论,据此分析题给各选项中烷烃的氢原子数,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设要求。

12.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 A

解析符合题意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

。需要注意的是烷烃分子中乙基不能出现在第2位碳上,

否则主链上就不是5个碳原子而是6个碳原子,如:。[拓展探究]

13.科学家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由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释放出的气泡,这种气体会加剧全球变暖。

(1)这种“可燃冰”样品是一种夹杂着白色颗粒状的沉积物,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涌出,该白色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有科学家预测,从边缘海释放的甲烷,在大气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有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若干全球变化事件(如地球生命灭绝)是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造成的,所以海底甲烷如同高悬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甲烷释放到大气中的危害有______。

A.导致温室效应

B.导致局部大气爆炸

C.使地球生物缺氧而死

D.甲烷有毒,毒死地球生命

(3)已知每立方米这种晶体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假设甲烷气体体积是标准状况下的数据,且甲烷水合物固体的密度与冰的密度相同,若冰的密度取水的密度1g·cm-3。试计算“可燃冰”晶体中甲烷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可燃冰”晶体:________。

答案(1)甲烷(或CH4) (2)AB(3)1∶6.7CH4·6.7H2O

解析(1)甲烷水合物不稳定,在水中极易分解而产生甲烷气体,所以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成分就是甲烷。

(2)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所以这是大气中甲烷含量多而导致的危害;另外当大量的甲烷逸出到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当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闪电或火花即可导致局部甚至整个地球大气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3)1立方米“可燃冰”晶体释放出的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

164m3÷22.4m3·kmol-1≈7.32kmol,

则其中的水的物质的量:

(1m3×1000kg·m-3-7.32kmol×16kg·kmol-1)÷18kg·kmol-1≈49.05kmol。

所以,n(CH4)∶n(H2O)=7.32kmol∶49.05kmol

≈1∶6.7

甲烷水合物的组成可能是CH4·6.7H2O。

最新选修5有机化学芳香烃教案

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的作用。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板书] 第二节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提问]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3、(1)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 C6H5Br+HBr。 (2)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6H6+3H2 C6H12。 (3) [讲述] 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从其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应具有不饱和

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此可知,苯在化学性质上与烯烃和炔烃明显不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苯为平面形分子,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碳键长完全相等,而且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 键之间。或均可。 [板书]1、结构:苯为平面正六边行结构,键角120°,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完全相等。 [思考与交流] 1.烃均可以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乙烯和乙炔燃烧时的火焰比甲烷的要明亮,并伴黑烟;而苯燃烧时的黑烟更多。请你分析产生不同燃烧现象的原因。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条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3.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请你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归纳]1、含碳量不同,含碳量:乙烷>乙烯>乙炔=苯,含碳量越高,燃烧越明亮,黑烟越多。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C6H6+Br2C6H5Br+HBr 液溴、铁粉做催化剂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50℃~60℃水浴加 热、浓硫酸做催化剂 吸水剂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6H6+3H2 C6H12 镍做催化剂 3、 装置特点:⑴导管较长;导管口在液面上;不加热;⑵现象:烧瓶中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导管口有白雾生成;锥形瓶中生成浅黄色沉淀。⑶兼起冷凝器的作用;⑷防倒吸; ⑸白雾是HBr遇水蒸气产生的,可用AgNO3试剂检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I)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高二下·东台月考)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 (2分) (2017高二下·邯郸期中) 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判断正确的是() A . 分子式为C2H6O的同分异构体有两个,分别是H3C﹣O﹣CH3和CH3CH2OH B . 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有3个 C . 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同分异构体有2个,分别为CH2=CHCH2CH3、CH3CH=CHCH3 D . 二氯甲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3. (2分) (2018高一下·江西期末)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天然气、石油、甲醇、风力、氢气为一次能源 B .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等 C .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D . 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4. (2分)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oerner早在1989年就利用吸收光谱在4K温度条件下观察到了单个 并五苯的荧光信号,该项工作被称为里程碑式的贡献.并五苯一氯取代物数目为()

A . 4 B . 6 C . 7 D . 11 5. (2分) (2015高二下·枣强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油脂发生皂化反应能生成甘油 B . 乙炔、丙烯酸(CH2=CHCOOH)、醋酸乙烯酯(CH3COOCH=CH2)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C .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D . 谷氨酸分子()缩合最多可形成2种二肽(不考虑立体异构) 6. (2分) (2018高二下·西城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 用KMnO4溶液浸泡过的藻土可使水果保鲜,是利用了乙烯的氧化性 C . 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它是一种饱和烃,很稳定 D . 己烷可以使溴水褪色,说明己烷中含有碳碳双键 7. (2分)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 CH3CH2CH3 和 CH3CH(CH3)CH3 B . 和 C . CH3COOCH2CH3和CH3COOH D . CH3CH2CHO和CH3CH2CH2OH 8. (2分)下列获取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要紧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出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差不多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烷烃的取代反应 (3)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4)把握二烯烃的加成方式1,2加成和1,4加成以及烯烃的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5) 把握乙炔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能依据结构推断炔烃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看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差不多半年之久,因此对已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知识差不多大多忘却,仍旧必须重点复习,要关心学生将甲烷和乙烯的构性知识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关于顺反异构知识、乙炔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室制法应重点讲解,并迁移至炔烃,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对脂肪烃的来源和综合利用部分结合化学2中的石油的综合利用知识复习一下。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乙炔的制取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预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高一下·伊春期中)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D .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考点】 2. (2分) (2018高三上·石家庄月考)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 15种 B . 28种 C . 32种 D . 40种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石油分馏可获得石油气、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

B . 石油催化裂化是工业上获得乙烯的主要途径。 C .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甲醇和合成氨。 D . 煤的液化、气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 4. (2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有关化合物 (b) 、 (d)、 (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B . b、d、p的化学式均为C8H10 ,均属于碳水化合物, C . b、d、p分子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 一分子d与两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最多有4种 【考点】 5. (2分)乙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许多化合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正四面体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 B . 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应 C . 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同

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一节脂肪烃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高中化学选修5之知识讲解_芳香烃_基础-

芳香烃 【学习目标】 1、认识芳香烃的组成、结构; 2、了解苯的卤代、硝化及加氢的反应,知道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苯的同系物与苯性质的差异;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作用及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芳香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苯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都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1.分子结构。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或 。 大量实验表明,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里的所有原子都在同—平面内,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是非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 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5.5℃,沸点80.1℃,苯用冰冷却可凝结成无色的晶体,苯有毒。 3.化学性质。 【芳香烃#苯的化学性质】 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取代反应。 (溴苯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有毒)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①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 +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苯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4.苯的用途。 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应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等,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特别提示 (1并不能反映苯的真实分子结构,只是由于习惯才沿用至今。实际上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

脂肪烃 一、教学设计 烷烃、烯烃、炔烃是三类重要的脂肪烃,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类别的概念。由于在化学2中已经介绍了烷烃和烯烃的典型代表物──甲烷和乙烯,本节重点介绍了炔烃的典型代表物乙炔。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迁移能力,从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要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在课时分配上,建议“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乙炔的结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各1课时。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方案参考 1 在化学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方案Ⅰ】复习再现,学习迁移,对比提高 复习再现:复习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甲烷、乙烯的结构;通过实验录相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学习迁移: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提示讨论烷烃和甲烷的结构的相似性,进而使学生通过甲烷的性质推出烷烃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其次,联系教科书中烷烃的沸点、密度数据,让学生讨论得出烷烃同系列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开展联系实际的探究活动,查找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碳原子数和沸点范围的数据,巩固烷烃同系列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关于烯烃结构和性质,可采用类似烷烃的教学思路。所不同的是,要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烯烃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强调烯烃的反应实质是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反应。可以以乙烯的聚合反应迁移到丙烯的聚合反应为例: 首先让学生观察讨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异同点。相同点:反应前都有碳碳双键,反应后都变成了碳碳单键;不同点:丙烯有甲基、乙烯没有。其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两个反应中乙烯、丙烯发生变化之处。变化点:双键消失;不变点:丙烯中的甲基没有变。通过讨论、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官能团决定烯烃的化学性质,理解烯烃反应的实质就是碳碳双键官能团的变化,从而将乙烯的性质迁移到烯烃的性质。

高中化学脂肪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5

《芳香烃》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高中化学选修五系列3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和芳香烃 一、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 1.脂肪烃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2.物理性质 3.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CH 3CH 3+Cl 2――→光照 CH 3CH 2Cl +HCl 。 ②分解反应 ③燃烧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2)烯烃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②燃烧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3n 2O 2――→点燃 n CO 2+n H 2O 。 ③加成反应 CH 2==CH —CH 3+Br 2―→。

CH 2==CH —CH 3+H 2O ――→催化剂 △ 。 CH 2==CH —CH==CH 2+2Br 2―→。 CH 2==CH —CH==CH 2+Br 2―→ (1,4-加成)。 ④加聚反应 如n CH 2==CH —CH 3――→催化剂。 (3)炔烃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如: CH≡CH――→KMnO 4H 2SO 4CO 2(主要产物)。 ②燃烧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③加成反应 CH≡CH+H 2――→催化剂 △CH 2==CH 2, CH≡CH+2H 2――→催化剂△CH 3—CH 3。 ④加聚反应 如n CH≡CH――→催化剂 --[CH=CH-]-n 题组一 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 1、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该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烷烃是由烯烃和 1 mol H 2加成得到的,则原烯烃的结构有__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下同) (3)若该烷烃是由炔烃和2 mol H 2加成得到的,则原炔烃的结构有__________种。 (4)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烷最多有__________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芳香烃

课时跟踪检测(七)芳香烃 1.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解析:选D 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不属于饱和烃,A 错误;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但也不属于烯烃,B错误;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取代反应,C错误;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正确。 2.下列变化中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苯与溴水混合,水层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苯制三硝基甲苯 D.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氯环己烷 解析:选C A中苯与溴水不反应,但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之褪色;B、D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3.在下列有机物中,既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的是( ) A.乙烯B.苯 C.乙烷D.甲苯 解析:选A 苯、乙烷既不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又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甲苯只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4.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成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硝酸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解析:选C ①因为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 ②因为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发生加成反应,正确;③苯乙烯属于烃,而所有的烃均不溶于水,错误;④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乙烯可溶于苯中,正确;⑤苯乙烯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浓硝酸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正确;⑥苯环与碳碳双键均是平面结构,所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正确。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教案

一.教案背景 时间:3月1日 地点:甘南二中(齐齐哈尔市重点高中) 人物:教师:朱世亮(年青教师) 学生:二年五班,二年七班 事件:本节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节内容,学生需要预习必修二中的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课题 本节内容选自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动手做烃的球棍模型,体验模型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运用多媒体等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烷、乙烯、苯。 [讲]有机物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称为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5讲:脂肪烃(学生版)

脂肪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3.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 5.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用途. 知识点一.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一)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要点解释:①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和炔烃的含碳量逐渐增大,烯烃的含碳量不变. 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同属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例如: 沸点:CH 3(CH 2)3CH 3>(CH 3)2CHCH 2CH 3>C(CH 3)4. ④新戊烷在常温下也是气体. ⑤烃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但都小于水.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 由于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的结构相似,所以其化学性质与甲烷的化学性质相似. 1.常温下的稳定性:由于C —H 键、C —C 键的键能大,故常温下烷烃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烷烃都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烃和卤化氢.如: CH 3CH 3+Cl 2 ???→光照 CH 3CH 2Cl+HCl 3.氧化反应——可燃性 烷烃在充足的空气中都可以燃烧生成CO 2和H 2O,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较少的烃在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但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分子中的含碳量不断增大.所以在燃烧时会燃烧不完全,甚至会 在燃烧中产生黑烟.烷烃完全燃烧可用下列通式表示:C n H 2n+2+31 2n +O 2??? →点燃 nCO 2+(n+1)H 2O. (三)烯烃的化学性质 由于烯烃分子结构与乙烯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1.烯烃的氧化反应 (1)将烯烃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2)催化氧化:在催化剂作用下,烯烃可直接被氧气氧化.如: 2CH 2=CH 2+O 2 ?????→催化剂 2CH 3CHO (3)可燃性:烯烃都可燃烧,由于其分子中的含碳量较高,所以在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黑烟.其

高中化学选修五重要知识点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有关原子或原子团取 代后的产物,这些有机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在烃中,分子的碳原子间结合成链的称为链烃(又称脂肪烃),分子中含有碳环的称 为环烃。 链烃中,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的称为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间有碳碳双 见得称为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有碳碳三键的称为炔烃。 环烃中,分子中有苯环的称为芳香烃,分子中没有苯环的称为脂环烃。脂环烃中,碳 环中的碳原子之间完全以单键相连的称为环烷烃。 烃分子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放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原 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含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C,其上的氢原子称为α-H;与α-C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β-C,其上的氢原子称为β-H。 分子结构相似,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CH2或其整数倍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碳骨架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和官能团类型异构的现象都是结构异构现象不同的表现 形式。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烯烃、炔烃、醛、酮、羧酸等分子中的烷基部分能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与官能团直接 相连的碳原子(α-C)上的碳氢键最容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 饱和的或比较饱和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H2、卤素单质、氢卤酸、水和氢氰酸等。 消去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拖脱去小分子物质生成分子中有双键或叁键的 化合物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