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结肠癌临床诊断分析
老年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54例,全组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糖尿病5例;54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8例,姑息性手术16例,造瘘术1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切口感染7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造瘘口坏死3例。
结论老年结直肠癌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老年;结直肠癌;诊疗;分析[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86-02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消化道肿瘤,且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加,国内学者一致认为60岁以上的患者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不比年轻患者,多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因此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有其特殊性[1]。
本研究对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62~83岁,平均(69.8±7.3)岁;临床特点:腹痛、腹胀21例,腹部肿块18例,腹泻15例,黑便或便鲜血7例,慢性肠梗阻15例,急性肠梗阻11例;肿瘤发生部位:升结肠7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21例,直肠11例;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糖尿病5例;dukes分期:b期17例,c期28例,d期9例。
1.2 术前并存疾病54例结肠癌患者中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病的有26例,占总患者的48.15%(26/54),同时伴有2种以上其他基础病的有6例,占11.11%(6/54)。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6)肿瘤标记物检查。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M1
任何N
任何T
Ⅳ期
M0
N2
任何T
M0
N1
任何T
Ⅲ期
M0
N0
T4
M0
N0
T3
Ⅱ期
M0
N0
T2
M0
N0
T1
Ⅰ期
M0
N0
Tis
0期
TNM分期(UICC,1997)
术前分期
TNM分期和Dukes分期的比较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 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
发病率与死亡率
15.5%
1990比1985年增加
14.3%
18.4%
1985比1980年增加
>10万
78.3万
1990年
9.12万
67.75万
1985年
7.98万
57.21万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 术前分期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内容提要
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趋势老龄化 性别构成改变 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 遗传与大肠癌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与吸烟
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世界结肠癌平均发病率
直肠癌平均发病率
男: 16.6 / 10万 女:14.7 / 10万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高发区糖尿病也高发 —— 病因相似 上海 大肠癌病人糖尿病检出率 17.6% (胃癌伴糖尿病 6.3%)
大肠癌与吸烟
吸烟的前20年与大肠小腺瘤有关 20年以上与大肠大腺瘤有关 妇女吸烟与结肠癌关系——诱发时间35年
结肠癌增加显著,直肠癌也增加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1. 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结肠癌临床诊疗的指导,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2. 诊断方法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询问和记录。
- 影像学检查:采用结肠镜、超声波、CT扫描等检查方法,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情况。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 分期和分级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结肠癌可以进行分期和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系统和Duke分期系统。
4. 治疗方案治疗结肠癌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治疗:通过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法,将肿瘤彻底切除。
-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杀死癌细胞。
-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杀死癌细胞。
- 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5. 随访和预后评估结肠癌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预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进行二次治疗。
6. 结论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结肠癌的指导,旨在提高结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本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医生在实践中应遵循并实施这些指南。
参考文献:[1] XXX等. 结肠癌诊疗进展. 中国消化外科杂志, 20XX, XX(X):X-X.[2] XXX等. 结肠癌分期与预后评估. 中华肿瘤杂志, 20XX, XX(XX):X-X.。
结肠癌诊断书报告模板

结肠癌诊断书报告模板
报告内容如下:
尊敬的医生:
经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我们得出结论,患者可能患有结肠癌。
以下是我们的诊断结果和相关细节。
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女性,年龄XX岁,主诉XX,病史包括XX。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XX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贫血等。
体格检查:
患者体格检查发现XX异常表现,如腹部压痛、肿块触及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显示XX,如血液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贫血等。
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了XX检查,如结肠镜检查、CT扫描、MRI等。
结果显示XX异常,如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病变、CT扫描显示结肠壁增厚等。
病理检查:
患者进行了XX活检,结果显示XX,如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组织学分级等。
诊断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我们得出以下诊断结论:
患者可能患有结肠癌,病理类型为XX,分级为XX。
需要进
一步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
治疗建议: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XX手术,如全结肠切除术。
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具体方案会在后续会诊中讨论确定。
随访计划:
建议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包括定期复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复发情况。
此为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得出的结肠癌诊断书报告,仅作为参考。
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祝患者早日康复!
医生姓名
日期。
结肠癌模版及诊治

结肠癌病历模板沟通模板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55.5万,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
具体的诊疗方式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病理分期等决定。
手术是此环节中的中心。
一 .大病历模板1.入院现病史(着重询问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主要包括: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模板如下:入院前XX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隐痛,疼痛程度一般,无放射及牵涉性疼痛,无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烧心,无胸闷心悸,无黑便便血,无大便习惯改变,无大便变细,粘液血便等大便性状改变,无乏力及纳差,无腰骶部疼痛,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患者未予重视,未曾治疗。
入院前XX月,患者觉腹痛程度较前加剧,就诊于我院,行内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取活检:查见腺癌。
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结肠恶性肿瘤”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2.既往史与疾病史(着重询问与肿瘤相关的家族史,癌前病变,诱因,慢性疾病史等)模板如下:一般情况良好,诉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平素监测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有2型糖尿病史3+年,平素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良好,否认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其余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手术史:2003年曾因肺纤维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
无过敏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相关病史。
家族史:兄弟姐妹体健,家族中无人罹患恶性肿瘤3.专科体格检查(主要包括:1.一般状况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腹部隆起、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详细记录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方位和范围、基底部活动度、下缘距肛缘及齿状线的距离、向肠外浸润情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
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目的对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经病理切片诊断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才用病理切片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CT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在手术后对复发情况进行诊断,分析CT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实验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5%,与对照组1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病情的复发率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30%,与实际的复发率32.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标签:CT术前诊断;结肠癌;术后结肠癌复发;临床价值结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它是由于患者的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而引起的。
患病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严重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结肠癌诊断方法为CT诊断,这种诊断方法能够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现象进行准确的诊断。
文章将我院接收的8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
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40例。
实验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为(46.2±5.9)岁;对照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37~69岁,平均年龄为(45.9±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病理切片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病理切片方法进行诊断:选取患者手术后的病变组织进行化学试剂处理,是其病变组着进行固定并且硬化,同时,采用切片机且为玻片,并将玻片粘附在玻片伤,并对其进行染色处理,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查看患者的病变组织的病例变化情况。
临床外科知识:结肠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临床外科知识:结肠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结肠癌的鉴别诊断
1.结肠良性肿瘤
病程长,症状轻,X线见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结肠袋完整。
2.结肠炎性疾患
指结核、血吸虫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各有特点,大便镜检可有其特殊发现,X线检查受累肠管较长。
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3.其他
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有可复性。
阑尾脓肿:有阑尾炎病史,腹部可扪及包块,但X线示包块位于盲肠外。
结肠癌的治疗
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手术方法如下: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
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
4.乙状结肠癌肿除切除乙状结肠外,还应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
5.伴有肠梗阻的手术原则,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
如病人情况差,可先作结肠造口术,待病情好转后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肿瘤浸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肠管已梗阻或可能梗阻,可作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
如果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例结肠癌临床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08T10:04:00.7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武国兴
[导读] 1例宫颈癌术中未进行腹腔探查致术后半个月出现肠梗阻,再手术确诊为结肠癌。
武国兴(中牟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河南郑州 451450)
【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17-02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误诊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
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
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
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所以容易误诊和漏诊。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7年9月共30例结肠癌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诊治和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结肠癌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51.25岁。
30例结肠癌均经病理证实。
1.2 临床表现: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1.3 诊断方法
1.3.1 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1.3.2 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
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
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1.3.3 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
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1.3.4 癌胚抗原(cea)试验: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1.4 治疗
3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
急症手术7例,其中2例二期手术。
肝曲癌4例和横结肠中段癌2例因侵及胰腺、十二指肠及肠系膜上静脉行剖腹探查术。
扩大结肠癌根治术中合并胃壁部分切除3例,胃大部分切除1例。
十二指肠部分切除1例。
近端空肠部分切除2例,部分回肠因多发息肉切除1例。
全结肠切除2例,其中1例合并部分直肠切除,1例合并双卵巢切除。
肝右前叶胆囊十二指肠降部切除1例。
脾部分切除1例,脾全切除2例。
左右肾脂肪囊及肾筋膜切除2例。
术后FMC、CFP方案化疗6例,5FU门静脉化疗2例、腹腔内灌注化疗4例,其余病例未辅助化疗。
2 结果
2例于术后8 d和14 d分别死于十二指肠瘘和感染中毒性休克DIC。
37例随访6个月-6年,3例死于其他疾病,采用寿命表法计算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29例),45.9%(17例)和21.6%(8例)。
23例死亡原因主要是术后腹腔内复发16例和远处转移7例。
生存达5年的11例中结肠癌根治或扩大根治术3例,系统化疗2例,其中3例带瘤存活2 年以上。
根治术加腹腔化疗4例中2例生存接近3年。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结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时重视不足或早期就诊而医师对结肠癌警惕性不高,后期症状明显时延误了治疗时机。
本组具备典型症状者仅1/3,近一半患者就诊时病程超过半年。
4例重度贫血中2例内科治疗达半年之久,其中1例大量便血发生休克。
总误诊率30.8%。
横结肠癌可侵犯肝胆胰脾肾和十二指肠等脏器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胃溃疡和肝癌等。
并发急性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时常因原发病症状被掩盖而错误处理,二期手术时部分病例失去根治性切除时机。
本组7例急性肠梗阻中2例二期手术时肿瘤已广泛浸润。
肿瘤穿孔6例中1例因右下腹脓肿切开引流后久治不愈确诊为结肠癌穿孔局限性脓肿,1例局限性脓肿误诊致脓肿破裂急性腹膜炎,手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DIC。
2例重度贫血中1例CT检查时结肠内见口服造影剂被诊为结肠癌合并肠胃瘘,另1例胆囊癌手术时证实为结肠癌合并结肠胆囊十二指肠瘘,实属少见。
横结肠腹腔内移动度大,肿块型癌可移动至髂窝甚至盆腔,易误诊腹腔肿瘤、卵巢癌。
本组6例属此类型。
满足于第一癌的诊断忽视了多发性结肠癌。
主要是缺乏对多发癌的认识。
结肠镜检查时见到癌灶或因梗阻难以继续进镜时停止检查,同时由于肠道清洁度差遗漏了位于肝脾曲或结肠中间小的癌肿。
术中探查尤其是切除范围内肠管不细,不仅漏诊,也导致肠管切除不足。
术后不重视结肠镜随访,未及时发现第二癌,甚至认为系第一癌复发放弃了再手术机会。
本组6例多发癌中2例系切除癌肿关腹探查时发现近端肠管内第二癌而重新扩大切除范围。
1例宫颈癌术中未进行腹腔探查致术后半个月出现肠梗阻,再手术确诊为结肠癌。
3.2 治疗结肠癌扩大根治术
结肠癌常规标准根治术(R2)切除范围不足是导致腹腔内复发的原因之一,为减少复发提高5年生存率扩大的根治术是必要的[1]。
结肠癌根治术必须达到清除主淋巴结的R3术,甚至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R4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手术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
本组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死亡1例系十二指肠降部切除范围大、十二指肠成形术后局部有张力、为辅助十二指肠减压措施所至。
采用十二指肠空肠RouxY瓣式吻合并十二指肠造瘘或(和)胆管引流将有助于预防十二指肠瘘的发生。
腹腔内化疗:近年来腹腔、门静脉给药药代学研究并经临床证实,术后早期腹腔内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转移[2-4]。
我们自1996年开展胃肠道癌肿根治术后当日37 ℃蒸馏水或生理盐水2000 ml加5Fu 1.0g腹腔内灌注保留12h,连用5d早期腹腔内化疗方案。
结果患者均能耐受,经药代学检测腹腔内、
门静脉血浓度最高,肝脏内浓度次之。
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腹痛和暂时性轻度骨髓抑制,肠功能恢复延迟2d-3d,无需特殊处理。
未发生一例吻合口瘘和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为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骨髓耐受性,联合应用一定剂量的免疫调节药物有助于预防复发和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峻青,王辉,王正康,等.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7):429434.
[2]吕大鹏,徐光炜,张梅颖,等.经腹腔、门静脉和外周静脉给药的药代学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1):3739.
[3]孙念绪,蔡志民,张超.进展期大肠痛术后早期腹腔灌洗化疗[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222-224.
[4]卿三华,周正端,齐德林,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5Fu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附36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