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聚落课件

合集下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A.在古代建筑上刻写“某某到此一游”
B.为增加门票收入,用尽一切手段增加游客人数
C.在风景区提倡游客随身带走垃圾
D.为吸引游客,在古迹保护区内大量建设游乐设施
(2022·北京大兴·二模)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14.关于海草房的开发与保护,最合理的是(B)
A.大力兴建海草房
B.保护特色民居,适当发展旅游业
C.拆除全部废旧海草房 D.迁出当地人口,实施全面保护
巩固训练
12.墙厚可以防寒、保暖、隔热、降温,窗少可以减小阳光、热风和风沙的进入,综上 所述,墙厚窗少的作用是防寒保暖,A正确;人字形屋顶的作用是排水排雪,B正确;渔 网外罩的作用是防风、防鸟、防盗,不是装饰房屋,C错误;海草苫顶的作用是防虫耐 腐,D正确;ABD正确,C错误;故选C。 13.海草可以降解,无污染,体现了海草房的生态特性,A正确;对现代建筑有借鉴意 义, 反映当地的风土民情, 利于节省建筑成本均没有体现出其生态特性,排除BCD;故 选A。 14.海草房的施工难度高,用料成本高昂,比普通的砖瓦结构的房屋建设成本要高很多, 所以不建议大力兴建,A错误;保护特色民居,适当发展旅游业,为保留传统,发展适 当的旅游业是个好的选择,B正确;海草房属于传统文化,不应该全部拆除,C错误;海 草房适宜当地居民居住,不应该迁出当地人口,D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典例剖析
4.据图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竹楼,竹子生长在湿热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植被 茂盛,风沙小,A正确,B错误;竹子不适合在炎热干燥和草原广布的地区生长, 所以炎热干燥和草原广布地区的传统民居不可能用竹子做材料,此外,图中传统 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区降水多,而炎热干燥和草原广布地区降水少,传统 民居屋顶坡度小,CD错误。故选A。 5.西亚传统民居墙厚窗小,有利于隔热防风沙,适应当地炎热、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A错误;东南亚传统民居下层悬空的主要目的是防潮,适应当地湿热的环境,B正 确;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士高原地区冬冷夏热, 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 洞,作为居所,C正确;北极地区传统民居用冰块建造,就地取材,防风保暖,适 应当地寒冷、多风雪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选A。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配套课件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配套课件

【典例 1】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密集、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稠密
)
【思维点拨】本题考查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城市交通发达, 道路密集,而乡村的相对比较落后;城市人口多,分布相对集 中,而乡村人口少,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城市居民一般都从事 非农业,如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而乡村居民一般 从事农业,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答案】B
【典例 2】北非的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 因为当地位于( )
A.热带雨林地区 B.终年严寒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思维点拨】非洲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其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燥,该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主要为 了隔热,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答案】C
Hale Waihona Puke 二、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民居 北极地区因纽 终年严寒 特人的冰屋 东南亚的民居 全年高温、多雨 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双层木楼或竹楼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用冰块构筑冰屋,低矮
墙厚,窗小,隔热,阻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北非的民居 终年高温干燥、少雨 我国黄土高原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的窑洞 利于开凿窑洞 挡热风进入 黄土直立性、黏性强,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原因: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 文化精神 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__________,反映出 宗教习俗 经济 社会制度 当时的__________、民风民情、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科 技发展水平。 工业污染 2.保护:控制__________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 侵蚀 __________,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 旅游 物,减轻__________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1张PPT)
3)根据生产活动的不同,乡村有哪些类型?
农村 , 农 屋屋路店校院田
落密 高 密 数 数 数 面
集度集量量量积



小 低 小 少少 少大

果 鱼 自然
园 塘 景观
面 积
面 积
改变 的程 度
大大 小

大 高大多 多 多小 小小 大

二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 聚落类型
1)什么是聚落?
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 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
2)聚落按其景观的不同可分为 几大类?
两类 :城市和乡村
1)为什么说聚落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P84
2)说说你知道哪些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建筑群和遗址?
法国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 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了冲击, 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 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小结
谢谢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其他。。。
三 聚落的分布
1)什么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 河口 ,沿海地区
2)什么地区聚落分布很少或者 没有?
高山 荒漠地区
3)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 什么形态?

4.2世界的聚落(课件22张)-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4.2世界的聚落(课件22张)-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过程中对特色城乡景观进行保护的意义及方式,培养辩证看待 人文现象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4. 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对城乡知识的学习,了解家乡景观,加深 对家乡的认识。
第一篇章:开端
1.请你在右图中圈定 一块区域作为你的世界最 初的选址,说明你选择的 理由。
2.结合下图,分析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建筑特点 北非沙漠地区 东南亚雨林区 我国北方地区
墙体厚度



门窗大小



屋顶坡度 平/坡度小 斜/坡度大 斜/坡度大
干旱少雨,昼 高温多雨,湿 自然环境特点 夜温差大,多 度大
风沙
冬季气温低, 多暴雪
屋顶平,墙厚窗小; 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 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 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环境特点:高温多雨,湿度大
2.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存在似乎与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对于传统建筑,拆or留,你持什么观点?
修旧如旧
课堂检测
如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描绘 了当时苏州“商贾(ɡǔ)辐辏(còu),百货骈(pián)阗(tián) (指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市井风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思维提升3:以上传统建筑分别采取什么材料修建? 它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就地取材
第三篇:分歧
1.上图分别表示聚落的什么类型,你愿意住在哪里?
人口数量 生产活动 建筑风格 交通状况
人口少且稀疏;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房屋密度小且低矮; 线路狭窄、稀少;
人口数量 人口多且密集;
生产活动 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建筑风格 房屋密度大且高耸; 交通状况 立体化,交通便利;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优秀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8张)

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优秀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8张)
___灌_______和____水__运____,地形以___平__原_____为主。 溉
(3)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个? 简要分析其优势。 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素养提升 结合图4-3-7中“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请你推测古代的聚 落分布地具有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省的“良渚古城 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 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 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 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 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据此读图4-3-4,完成10—11 题。
3. 由于____劳__动__生__产__方__式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____景__观____有较
大的差异。
4. 一般来讲,在____地_______、____气_______、____资__源_____等自然条


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5. 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__地区或河口、___沿__海_____
3. 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1)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 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 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 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47张PPT)
亚、欧、非?
欧洲-----人口密 度小,房屋分散
亚洲-----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 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 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2 3
1
猜想
1处可能演变为城市
验证
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你还能想到其他自然因素吗?
古希腊罗马 印度河流域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我们生活的城市——南昌
一、乡村和城市 聚落的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人们
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聚落的分类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牧渔林 村村村场
半地穴 呈半球形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2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荣,山城之貌。它作为悠久的少 数名族城市,建筑融合汉、白、彝、藏各民 族的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 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 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 天下。
思考
不同在的这自些然自环然境环下境的下房的屋房为屋何应不该同设,计主成要什考么虑样何?种因素?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寒一试 可选择的建筑材料:
木头、草、冰、土、石头、毛毡、砖、竹子…… 建房原则: 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精品PPT(共37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精品PPT(共37张PPT)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 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东南亚 的民居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 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 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黄土高原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气候干燥,冬冷夏热, 黄土深厚直立。
草原地区 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
因纽特人 就地取材,防风保暖。
A.便利的交通
B.平坦的地形
C.自然资源贫乏 D.水源充足
2.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B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3.下列名胜古迹中,未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的是( A )
A.海南三亚 B.山西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云南丽江古城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4.2世界的聚落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4.2世界的聚落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

素是( A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聚落
与地理环境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平原地区——团块状
形态 山谷地区——条带状
特色民居当堂检测源自1.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聚落指城市 B.聚落指乡村 C.城市和乡村都不属于聚落 D.聚落指人类的聚居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乡村
2.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比高山地区大得多,说明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
聚落与地理环境
窑洞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不易塌陷。因此黄土高 原居民就因地制宜地修建起窑洞和地坑院这种民居建筑。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地形崎岖带来的建设困 难,又可以减少加工建筑材料成本,还可以在冬季利用窑洞保温。
课堂小结
景观 特征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城市
环境优美
就业机会 工资水平 娱乐活动 教育医疗
卫生条件差 交通不便 娱乐活动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环境污染
聚落的景观特征
你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吗?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聚落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景观特征
城市聚落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 晚于乡村。
聚落的景观特征
人口
交通
建筑
生产方式
聚落的景观特征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地区
房屋建筑特点 密度 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
中美洲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东南亚的高 架 屋
西亚的村庄
极地地区的冰屋
窑洞
傣 族 竹 楼
当地的气候 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严寒
冬冷 夏热
冰砖做的低矮、无 窗户、保温效果好 的民居。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聚落
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 地A——乡村B和城市统C称为
聚落
D
E
F
你知道哪些是城市景观?哪些是乡村景观吗?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城市聚落 工业、服务业等
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 村,为什么?
小组讨论:乡村景观和 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道商学医有有有其
房屋
密高 集度
路 修 筑 情 况
店 的 多 少
校 的 多 少
院 的 多 少
无 农 田
无 果 园
无 鱼 塘
他 差 异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度乡 村稀 疏矮
差少
少少有有 有
人 口 稀


城 市
密 集








人 口 密


小组讨论:
P79页——活动2
你还知道那些不同地区的乡村和城市的景 观情况,说来听听好吗?
北 方 四 合 院
蒙古包 蒙古族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为游牧民族,
放牧牛羊要有草场,什么地方有草就在什么地方安家,所 以住宅经常迁徙。这种住宅多用毡包,以木杆作为支撑, 用毡围护起来,开一个门,多为圆形,搭建和搬动起来很 方便。
周 庄
福建土楼 多分布在福建西部,多为客家人居住。这是一种很奇特 的建筑,里面住着好几十户人家,建筑是圆形的,很巨大,一般高 达四层,底层比较潮,不住人,多用做仓库之类。二层以上住人, 大房子中间是院子,每层的内圈都有走廊相通,整个建筑有好几座
黄土挖掘成的窑洞 有夏凉冬暖的功能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 傣族竹楼
高温 多雨
屋顶坡度陡,下 部通风隔潮。
学以至用
(1) 你认为下面哪个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
四面山望乡台瀑布
农村 渔村
牧村 林场
新 疆 土 坯 房
城市的起源
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河畔 等)
土壤肥沃,适于耕种
交通便利(交 通沿线和交汇 处、沿海港口 等地)
聚落
植被 气候
宗教信仰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林、渔、 矿等地)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