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2011.5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2011.5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2011.5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

填空题

1.为贯彻《》和《》,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水环境监测是依照水的循环规律,对水的(质)与(量)以及水体中影响水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进行监测,为国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系统水质资料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水环境评价)、(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

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管理和政府决策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3.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以及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4.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目的,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一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总体定性和定量的评定,而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环境改变及其影响的评定。

5.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是针对目前日益突出的水环境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的重要工作环节。

6.我国(1979)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颁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颁发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使我国的环境评价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7.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环境有所不同。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年首次发布,年第一次修订,年第二次修订,年第三次修订。

9.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10.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按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标准进行管理。

11.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12.水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其水环境要素的原始

含量以及水环境质量分布的正常值。

13.水环境质量是指水环境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通常指水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14.水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区),根据

一定(水环境保护)目标,由(政府)制定的对水环境管理要求的规定,包括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水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水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等。

15.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持生态平衡,由政府制定的(限定)水体中有害物质或因素的标准,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16.水质标准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及其(排放源)提出的限量阈值(即最高容许浓度)的技术规范。

17.环境标准不是一成不变,它与一定时期的技术经济水平以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状况相适应,并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仪器普及程度的提高而进行及时调整或更新。

18.水污染总量控制是根据水环境的质量目标,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

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管理方式或手段。

19.水污染控制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和措施,为保护水体质量,对污染水体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

20.水质评价是根据不同的用途,选定适当的(评价参数),按对应用途

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资源的质量状况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21.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指由水工程、灌溉、开采地下水、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改变、城市化排水等引起(降水)、洪水、(径流)、地下水、沙量、(水质)等流域水文情势的变化。

22.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或天然因素,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使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正常功能)丧失的现象。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项目共计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基本项目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项。

24.现代工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源可分为3类:(点源)、(城市面源)、(大气沉降)。

25.水环境污染是指水体受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物质或能量)的影响,使水的(感观性状)、(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等产生恶化,污染指标超过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

26.点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7.面污染源又称非点污染源,主要指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农村中无组织排放的(废水),地表径流等。

28.广义的水环境自净指受污染的水环境,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的过程。

29.狭义的水环境自净指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环境得以净化的过程。

30.水环境自净机制主要包括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

31.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是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

32.环境保护法在广义上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以简称为二级六类或三

级六类,其中地方可以制定的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类。而数量最多的是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34.根据地表水的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分为五类。

其中Ⅳ类和Ⅴ类水不可作为饮用水源水。

35.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36.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37.所谓的污染物“三致”是指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38.采样断面是为检测水参数而设置的采取水样的横断面,根据河流与排污口位置关系,可分为(控制断面)、(对照断面)和(消减断面)。

39.采样器在使用前,应先用(洗涤剂)洗去油污,用自来水冲净,再用(10%盐酸)洗刷,再用自来水冲净后备用。

40.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作“综合水样”。

41.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有时用“时间混合样”的名称与其它混合样相区别。

42.背景断面是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时,选择不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的位置作为该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43.对照断面是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44.控制断面是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即受纳某城市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45.消减断面是指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被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56.水质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两大类。

57.签署于(2001年5月)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标志着人类正式启动了向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

58.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各缔约国将通过法律,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9.《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污染物是:艾氏剂、氯丹、滴滴涕(DDT)、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酚等8种杀虫剂,以及多氯联苯、六氯代苯、二噁英和呋喃。

60.有机污染物由于种类多、含量低、分析水平有限,常以综合指标COD、BOD、TOC、TOD等来反映。

61.许多痕量有毒有机物对综合指标COD、BOD、TOC、TOD等贡献甚小,但对环境的危害甚大,此时,常用的综合指标已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状况,这些痕量有毒有机物就是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62.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具有如下: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毒性较大等特点。

63.“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58种。

64.环境水样的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于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65.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

66.在我国新的环境水质标准中,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而将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值称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法尤其适用于评估较清洁或污染不甚严重水体中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67.生化需氧量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把可分解的有机物全部分解掉常需要20d以上的时间。通常规定20℃时5d中所消耗氧量,以BOD5表示,单位mg/L。

68.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结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L)表示。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共同成分,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水的TOC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物含量越高,因此,TOC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的指标。

69.总需氧量是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高温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以TOD表示,单位(mg/L)。

70.通常,(塑料)容器常用作测定金属、放射性元素和其他无机物的水样容器;(玻璃)容器常用作测定有机物和生物类等的水样容器。

71.水中的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它们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不溶解性物质含量的指标。

72.测定不可滤残渣(悬浮物,SS)时,水样经过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量得到的物质质量。

73.在水样中加入___ HNO3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74.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含有还原物质,可产生_________ 。

75.在25℃时,玻璃电极法测pH,溶液每变化一个pH单位,电位差改变__59.1______ mv。

76.衡量实验室内测试数据的主要指标是精密度,具体用标准偏差表示。

77.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78.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79.二次污染(或称次生水污染)是指积累于悬浮物和底质中的污染物质重新引起水体污染的现象。

80.COD测定,水样中首先加HgSO4掩蔽Cl-Ag2SO4作催化剂,然后加热回流2h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二、问答题

1.水体的自净作用有哪些方式?

2.地表水资源开发的主要环境负效应有哪些?

3.请从3个层面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4.我国已颁布的水质标准主要有哪些?

5.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6.《海水水质标准》将海水水质分为哪几类?

7.水环境监测的概念

8.监测地表水时,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是什么?

9.监测项目选择原则。

10.湖泊、水库的监测断面应怎样设置?

11.监测地表水时,应怎样设置采样垂线和采样点?

12.进行地表水监测时,怎样确定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3.水样有哪些类型?

14.什么瞬时水样?什么情况下需要采集瞬时水样?

15.什么是综合水样?什么情况下需要采集综合水样?

16.水污染总量控制

17. 水文效应的概念

18.水样保存的基本要求。

19.水样主要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20.试述我国水源水质标准的发展(重点比较GB 3838-2002与GHZB 1-1999)。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1 2、按生产方式分:)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2)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3)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4)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5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320%,、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 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的豆类、花生瓜子20%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矿物质和维生素,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4) 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5)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的少量物质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三群分类法:(1)4 舫和砂糖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 食品、植物蛋白等。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3) 菜、海藻类等。、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 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5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基本特征食品品质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食品的品质标准5 制定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SN LZBQBSCNY”””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Y、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 6、HACCP管理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及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及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消防支队三基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消防支队“三基”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消防支队“三基”工程建设情况汇报2007-02-18 09:38:37注重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积极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各位领导: 我代表xx支队党委和全体官兵,热烈欢迎上级领导来我支队检查指导工作。我是xx支队党委副书记,现任政治委员职务。下面,由我汇报xx支队今年来“三基”工程建设情况。 首先,我向部局领导介绍一下xx支队的基本情况:现有党委成员2人,党委副书记(原书记调走)1人,党委委员1人,组成支队党委领导班子。支队领导2人,按照领导班子分工,党委副书记政治委员xx同志主抓业务工作和分管政治

工作、队伍管理、后勤保障工作,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xx同志分管防火工作和执勤训练工作。支队下设综合办公室、防火监督处,所属4个中队,其中xx中队是特勤中队,现有官兵214人,其中干部63人,战士161人。支队现有执勤车辆20部(其中水罐车11部,指挥车3部,特种车6部)。担负着xx区、包括邻区在内的平方公里消防监督任务、101平方公里灭火保卫任务。xx中队还承担着全市重点单位的灭火救援任务,重点消防监督单位572家,灭火预案单位490家。 2006年以来,xx支队在总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指导思想,以落实“二十公”精神,全面实施“161”工程为主线,以防灭火工作为中心,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紧紧抓住队伍正规化和领导班子建设这一重点,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以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和全社会抵御火灾能力

为总目标,大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三年规划”,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确保实现火灾四项指标“零增长”和队伍“三无”的目标。有效维护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为我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思想保障。支队党委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基层基础建设”的主线,从打牢思想基础入手,从健全服务机制抓起,使官兵牢固树立“五个意识”,自觉规范执法行为。先后组织学习《党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向金春明等为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讨论会5次、每名官兵撰写3000余字体会5篇和知识竞赛活动2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探索和完善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在执法为民教育整顿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消防执法工作的唯

三基培训及考核时间安排通知

三基培训及考核时间安排 通知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基培训及考核时间安排通知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院领导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组织专人进行培训工作,“三基三严”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教部、护理部具体规划及督查,组织相关培训与考核。各科室按照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体培训、整体提高的要求,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培训安排如下: 一、培训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 每周一至周四示教师在上班时间内随时提供使用培训和考试期间所使用的听诊器、叩诊锤、帽子、口罩均自备。 考试成绩为晋级、评先、评优的依据。 二、考试时间 培训期间每周星期四至星期五下午2:30—6:30 三、考核内容及形式 第一部分:心肺复苏术+面罩球囊人工通气术,每人必考 第二部分:体格检查,考前随机抽取体检部位 第三部分:腰穿、腹穿、胸穿、骨穿、穿脱隔离衣 四、要求 考生按时到场,衣帽整齐,遵守考场秩序。考官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出优劣。 五、培训人员名单 外一科:张国军孙灵军王海龙田如龙周景铮张立蔡志辉董会元 外二科:张兴武孙光辉何风国姜辉余勇彭涛马云飞 外三科:张振强蒋明君丁波张小虎王峰韩亮梁攀 胡志伏吴向军付金云 外五科:杨军王建新耿灵军刘海滨 妇产科:艳萍李秀琴张芳马琼高燕王桃李红玉 五官科:童亮蔡洪涛温海燕李晓英杨雪马建青马翔尤妍 罗永明 心内一:寇丽娜张红林肖会荣马力白娟张莉 心内二:邵宇郗雅萍李丽娟强建新周建堂马杰马宇凌 张吉谢忠贺霞马巧丽沙水英陆伏娟洪瑞丰潭宁 神经科:马彦王铎程爱佳岳绍伟杨蜀东马建琴王亚婷 消化科: 王艳梅雍海江铁晓军史艳赵花苏国忠 呼吸科:徐淑萍王家欣马艳婷贾云贵高永才张晓娟 中西科:杨会娟丁冬梅闫红燕张海娟陈永贵刘兴元刘彦武 综合病房:张义良李冰王克华王惠玲赵婷张彦龙 感染科:马喜玲李芳梁健丁铮兰生学刘晓红冯睿芳 I C U : 李兴国杨志强田进石杨会娟 急救中心:张自强常保生陈占龙袁春辉马晓龙马克云 王生发张贺林张文艺田新利顾勇刘景峰陈广洲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为什么要学意义 食品原料学也可称为食品资源利用学,是食品学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 学习和研究食品原料学意义在于:1)满足现代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2)保障食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 2)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 3)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 4)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 5)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4、三群分类法:(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 脂肪和砂糖等。【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物质为: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 肪】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 性食品、植物蛋白等。(功能性元素)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 蔬菜、海藻类等。(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5、四群分类法:【由上到下】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 动物性食品、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 食品品质基本特征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 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

诊断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属外源性致热原的物质为(1分)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白细胞介素-1 E.单核细胞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外源性致热原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2.下列哪种是内源性致热原(1分) A.细菌 B.坏死组织 C.肿瘤坏死因子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炎性渗出物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3.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是(1分) A.病毒 B.炎性渗出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干扰素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包括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4.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分)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5.由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是(1分) A.脑出血 B.肺炎 C.心力衰竭 D.甲亢 E.皮炎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余下四项为非致热原性发热。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6.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1分) A.变态反应 B.感染性疾病 C.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D.内分泌代谢障碍 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前者多见。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7.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1分) A.病毒 B.立克次体 C.细菌 D.真菌 E.肺炎支原体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其中以细菌最常 见。

2018年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演讲稿

2018年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演讲稿 我是18年警察院校毕业进入公安队伍的,四年的公安工作让我对“警察”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警察前面冠以“人民”二字,就代表了警察属于人民,理应时时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就愧对“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称号。 有一句话在我脑海里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这句话,或许是对廉明领导者的写照,但我觉得,它对每一个人民警察来说,也将起到警示和启迪的作用。就我们从事肇事处理工作的民警而言,一个“公”字蕴藏着多少令人期待和盼望的含义啊。当一场灾难从天而降的时候,受难家属可以说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人民警察能为他们主持公道,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说法。 从事肇事处理的这段时间,我见证了太多的灾难和血泪,也更坚定了我“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近年来,我们肇事处理科始终将“事故无情人有情”的“人本”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除了出台在事故处理业务大厅设立业务导办台、等候廊、休息室,悬挂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图、典型案例、安全知识,落实“首接负责制”和事故处理“快速通道”制度,推行“两卡、两访、两回告”制度等一系列便民利民安民措施外,还着重以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为目标,深化中队处理简易事故的工作方式,认真做好每个事故当事人的解释工作,减少矛盾冲突。为了便于当事人及时诉讼,申请设立合议庭,得到了大队党总支和局党委的支持,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巡回法庭,将办公地点设在交警大队。这些措施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打牢群众基础,充分体现亲民、爱民、为民、利民,营造情理交融、法理和谐的氛围。我们的做法,被支队作为XX地区交通事故处理“三基”工程建设的“示范”和“样板”推荐至省公安厅,评为正规化建设示范单位。 在“人、车、路”三要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素质,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岗位的民警,要建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意识,将法律的“刚性”与情理的“柔性”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落实公安部提出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

三基培训及考核管理办法

医疗三基培训及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 “三基三严”是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密组织和严谨态度。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三基三严”工作的认识,使“三基”训练人人重视,“三基”考核人人达标,特制定“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一)组织机构: 1、医院成立三基培训考核领导组,人力资源部、医务部具体负责实施。 2、科室成立三基培训考核小组,负责实施本科室、本专业医师“三基”培训考核工作。 (二)原则: 1、全员参与、人人过关。 2、个人自学为主,外部培训为辅。 3、科级培训为主,院级培训为辅。 (三)目的: 1、各级各类医生掌握医疗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2、掌握必备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1)D1医生:执业医师需掌握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目的)。 (2)D2医生:从事岗位二级专科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外科序列、内科序列等)。 (3)D3医生:从事专科(三级学科)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D4医生:从事专科(三级学科)常见疾病和部分危重疑难疾病诊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5)D5医生:从事专科危重、疑难疾病诊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办法 (一)培训分类: 1、D1医生:主要包括住陪医生、无医师资格证的轮转及研究生。 2、D2医生:主要包括住院医师聘任未满2年、具有医生资格证但能力测试达不到D3水平的高年资住院医师)。 3、D3医生:主要包括高年资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聘任满2年的、 具有主治医师资格证但能力测试达不到D4水平的医师)

食品原料学题库

一类课程建设课程组--题库 推荐单位食品学院 所属教研室食品科学 课程名称食品原料学 课程组负责人谢宏 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ΟΟ一年十一月八日

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共计12分,每小题3分) 1.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2.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形成悬浮液。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如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则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融为一体,悬浮液变成黏糊的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黏糊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3.果蔬品质:是指果蔬满足某种使用价值全部有利特征的总和,主要是指食用时果蔬外观、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优越程度。 4.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二、单项选择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 A ) A.清蛋白 B.球蛋白 C.胶蛋白 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胚乳 B.糊粉层 C.胚芽 D.子叶(A)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A.有机酸 B.蛋白质 C.矿物质 D.糖分(C) 4. 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a) A酒石酸 B.柠檬酸 C.水杨酸 D.草酸 5.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A.小麦 B.大米 C.大豆 D.玉米 6.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 C )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葡萄糖淀粉酶 D.异淀粉酶 7.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C ) A.水分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纤维素 8.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 A ) A.二硫键 B.氢键 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9.果蔬中有机酸含量通常以果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酸表示,如柑橘以柠檬酸表示,葡萄以何种有机酸表示?( B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苹果酸 D.草酸 10.粮油籽粒中占全粒重量最多的是( C ) A.皮层 B.胚 C.胚乳 D.胚芽

三基考试诊断学

诊断学 1.属外源性致热原的物质为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白细胞介素-1 E.单核细胞 ——————C 答案解析:外源性致热原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 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2.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是 A.病毒 B.炎性渗出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干扰素 ——————E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包括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干扰素等。 3.弛张热与间歇热的主要不同点是 A.发热程度 B.发热持续时间 C.有无正常体温 D.发热上升方式 E.发热下降方式 ——————C 答案解析: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间歇 热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出现。 4.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不伴有单纯疱疹的是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间日疟

D.流行性感冒 E.急性肾盂肾炎 ——————B 答案解析:口唇单纯疱疹多出现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5.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脑出血 B.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 答案解析:先昏迷后发热者,多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6.患者,女性,34岁,突发右胸痛,呼吸困难,查体:语音震颤减弱,气管向左侧移位,叩诊右侧为鼓音,该患者查体还可见 A.肝浊音界上移 B.肝浊音界消失 C.肝浊音界下移 D.肝浊音界扩大 E.肝浊音界缩小 ——————C 答案解析:肺气肿可见肝浊音界下移。 7.下列哪项咳嗽不伴杵状指 A.肺炎 B.肺癌 C.脓胸 D.肺脓肿 E.支气管扩张 ——————A 答案解析:咳嗽伴有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等。 8.咯血最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流行性出血热 B.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C.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 D.白血病 E.肺结核 ——————E 答案解析:咯血原因很多,主要见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常见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A)A.清蛋白B.球蛋白C.胶蛋白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 )A.胚乳B.糊粉层C.胚芽D.子叶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C )A.有机酸B.蛋白质C.矿物质D.糖分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 B )A.15%B.20%C.25%D.30% 5.乳牛分娩后最初______天所产的乳称为初乳。( A )A.3-5B.5-7C.7-10D.10-12 6.猴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______含量最多。( B )A.半乳糖B.葡萄糖C.甘露糖D.果糖 7.鱼贝类死后肌肉在______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A )A.僵直B.解僵C.自溶D.成熟 8.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 B )A.脂蛋白B.磷蛋白C.单一蛋白D.结合蛋白 9.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 A )A.酒石酸B.柠檬酸C.水杨酸D.草酸 10.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______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B )A.淀粉B.纤维素C.胶体D.黏多糖 11.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C)A.小麦B.大米C.大豆D.玉米 12.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C)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纤维二糖

13.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C)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葡萄糖淀粉酶D.异淀粉酶 14.下列色素类物质能溶于水的是(D)A.叶绿素B.胡萝卜素C.番茄红素D.花青素 15.酪蛋白的等电点是(B)A.pH3.5B.pH4.6C.pH5.0D.pH5.5 16.下列属于正常纯鲜牛乳的是(C)A.乳酸含量0.20%B.酸度20°T C.密度为1.030D.pH6.2 17.下列关于鱼死后肌肉僵硬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磷酸肌酸降解B.糖原大量消耗C.蛋白酶水解作用加快D.pH增加 18.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____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D)A.10mg/100gB.20mg/100gC.30mg/100gD.50mg/100g 19.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B.猴头菇多糖体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组成,其中以甘露糖含量最多 C.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D.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20.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C)A.水分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 21.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A)A.二硫键B.氢键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22.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D)

影像诊断三基习题集2

“三基”考试——各科“三基”考试——影像科——影像诊断 一、单选题(每题0 分,共373题) 1、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强化程度: A、无明显强化 B、比脾脏高 C、比腹主动脉高 D、比肾脏高 E、与脾脏强化程度相仿 答案:A 2、新鲜出血的CT值为: A、20~40HU B、30~50HU C、40~60HU D、50~70HU E、60~80HU 答案:E 3、颅底前后分3个颅凹,后颅凹有: A、破裂孔 B、卵圆孔 C、棘孔 D、枕大孔 E、视神经孔 答案:D 4、下列X线征象,不属于法洛四联征的是: A、肺血减少 B、两肺门动脉细小 C、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凸出 D、心脏近似靴形 E、肺动脉段-心腰部膨隆,心尖圆隆 答案:E 5、肠道结核好发于: A、空肠 B、回肠 C、回盲部 D、横结肠 E、乙状结肠 答案:C

6、正常胃体部黏膜皱襞宽度一般不超过: A、3mm B、4mm C、5mm D、6mm E、8mm 答案:C 7、头颅平片确定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依据是: A、颅骨骨质吸收,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B、蝶鞍改变,颅骨骨质吸收 C、颅缝增宽,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D、颅缝增宽,蝶鞍改变,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E、颅缝增宽,颅骨骨质吸收 答案:D 8、关于食管的影像解剖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食管入口处相当于颈6椎体水平,止于胸10~11椎体水平与贲门连接 B、食管全长约25~30cm,自门齿至贲门约40~45cm,食管宽约2~3cm C、左前斜位,吞钡造影食管前缘可见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和左心房压迹 D、第三蠕动波常见于老年人,边缘可呈波浪状或锯齿状 E、吞钡造影时,食管黏膜像可见3~5条食管黏膜线 答案:C 9、CT、MRI上有以下表现,可提示胸腺瘤恶变,错误的是: A、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 B、肿瘤边界不清,向邻近组织浸润 C、点状、曲线状钙化 D、轮廓不规则、分叶状 E、出现胸腔积液和胸膜肿瘤结节 答案:C 10、一般来说,成人心胸比率的正常上限为: A、0.40 B、0.50 C、0.55 D、0.60 E、0.65 答案:B 11、下述骨肿瘤的X线表现中,恶性骨肿瘤的表现为: A、类圆形透光区边缘增生硬化 B、骨膨胀性破坏 C、骨破坏区边缘模糊

三基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方案

三基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关于今后三年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和把2006年作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决定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筑牢根基夯实基础有效促进各项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达到事故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根据市局、支队的具体要求结合大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提出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总体要求以正规化建设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为切入从合理配置警力、加强硬件建设、落实基本保障、健全基本制度和提高基本素质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队伍和业务工作的基础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逐步建立符合公安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警务机制不断提高二大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适应新时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工作目标按照“立足实际、讲求实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夯实基础、全面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队达到“警力下沉、设置合理、职责明确、制度完善、管理有序、训练有素、工作高效、监督有力、保障充足”和“警力配置合理、警务保障有力、领导班子加强、民警素质良好、队伍管理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形象良好的一流基层交警队伍。 2006年要在调整岗位警力、落实警务保障、合理安排警务、规范内务管理、规范执勤执法行为、苦练基本功方面取得突破为今后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队伍建设合理调整警力增强基层实力。 1、加强队伍建设和党团建设发挥好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表率作用。以建设一流领导班子为目标切实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能力带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学习型、创新型、实战型的公安交警队伍。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性实践活动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在基层中队、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团员民警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健全党团制度深化党团组织生活创新党团员学习载体切实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 2、健全队伍管理规章制度。牢固树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的管理理念2006年建立完善政治业务学习、值班备勤、接处警、内务管理、警械装备、请销假、保密、考核、奖惩、财务和文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将以上制度全部装订成册。健全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2007年重点进行完善、加强督察。 3、合理调整警力。以勤务制度改革为契机2006年按照正规化建设岗位设置标准结合辖区道路里程、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以及交通安全状况等情况对现有中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布建进一步完善布局合理调整警力科学高效安排勤务确保一线警力充足2007年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和等级化管理切实提高民警上路管事率。 二落实从优待警强化警务保障。 4、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落实民警定期体检制度建立伤病救助、快速救治机制和民警健康状况档案定期组织民警体检严格执行民警年休假制

最新10月浙江自考食品原料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食品原料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 A.水分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纤维素 2.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 ) A.二硫键 B.氢键 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3.变蛋加工是利用禽蛋在一定pH条件下发生凝固的原理进行的,那么变蛋加工pH一般范围是( ) A.pH<3 B.pH8-10 C.pH>12 D.pH5-7 4.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B.人工培养的虫草与天然虫草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C.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D.黄酮类物质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5.果蔬中有机酸含量通常以果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酸表示,如柑橘以柠檬酸表示,葡萄以何种有机酸 表示?(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苹果酸 D.草酸 6.下列属于碱性食品的是( ) A.面包 B.鸡蛋 C.苹果 D.牛肉 7.弹性蛋白是肉结缔组织重要蛋白质,弹性蛋白组成中哪种氨基酸最多?( ) A.甘氨酸 B.脯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8.在果酒酿造时,利用果汁中的蛋白质与何种物质形成不溶性物质而沉淀,消除酒液中的悬浮物质而澄 清?( ) A.单糖类物质 B.糖苷类物质

C.有机酸类物质 D.单宁类物质 9.下列不能 ..使肉制品的持水性增强的是( ) A.降低pH到5.4左右 B.添加3%左右的食盐 C.添加少量三聚磷酸盐 D.除去肌肉中的钙离子 10.下列关于果蔬及其制品色泽变化不正确 ...的是( ) A.果蔬中还原糖与氨基酸会发生非酶褐变,使产品变色 B.酪氨酸会在氧化酶作用下使果蔬颜色变褐甚至变黑 C.果蔬罐头在杀菌时形成的硫化物容易引起罐壁及内容物变色 D.果蔬制品中的叶绿素在碱性介质中容易形成脱镁叶绿素而使制品呈褐色 11.乳脂肪中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 ) A.油酸 B.亚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 12.鱼贝类中含有较多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便是其中之一,其全称是( ) A.花生四烯酸 B.二十碳五烯酸 C.二十碳六烯酸 D.亚麻酸 13.甲壳素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资源,它的重复结构单位是( ) A.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 B.D-葡萄糖胺 C.N-乙酰基-D-氨基半乳糖 D.D-半乳糖胺 14.下列不属于 ...食源性致病菌的是( ) A.大肠杆菌 B.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C.空肠弯曲菌 D.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15.下列关于植物原料中天然毒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芽或绿色马铃薯中含有的天然毒素成分是龙葵碱 B.未经处理的黄花菜中天然毒素成分是生氰糖苷 C.苦杏仁中的天然毒素成分是秋水仙碱 D.豆类植物中含有外源凝集素,适当加热(如80℃)半小时可以破坏其活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食品工业中常用的转化糖浆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混合物。 2.果胶物质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多糖类物质,通常以_______________、果胶和_______________等三 种形式存在于果实组织中。 3.牛乳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乳糖,它是由两个单糖分子(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4.肉呈现红色主要是由肌肉中的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家畜自身不能合成而要从植物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二部分选择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二部分选择(附答案) 时间:2009-11-16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 (一)超声物理学基础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其频率大于:( ) C、20 kHz B、2 000 Hz A、1 000 Hz D、2 MHz E、10 kHz 2、超声波可以纵波、横波、表面波等波型传播,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的是:( ) D、球面波 E、以上均不是 A、横波 B、表面波 C、纵波 3、声波的周期为:( ) E、以上均不是 D、与频率无关 A、不能探测到的时间 C、一个波长的时间 B、取决于多种因素 4、若频率增大,波长将:( ) B、增大 E、以上均不是 C、增加10倍 A、减少 D、不变 5、下列情况下可获得最大的多普勒频移的是:( ) A、当声束以锐角入射血管上时 E、以上均不是 C、当声束与血管平行时 D、声束的角度对多普勒无影响 B、当声束以垂直方向入射血管上时 6、当介质的运动平行于声波的传播方向时发射波称为:( ) D、兰姆波

A、纵波 E、以上均不是 B、切变波 7、人体软组织中的声速接近:( ) E、2 000 m/s C、1 860 m/s A、3 600 m/s B、1 540 m/s D、1 450 m/s 8、血液中的声速大约是:( ) A、330 m/s B、1 000 m/s C、1 570 m/s D、5 000 m/s E、8 000 m/s 9、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 ) C、1 570 m/s E、8 000 m/s D、5 000 m/s B、1 500 m/s A、300 m/s 10、当超声波通过弹性媒质时,其声能量损失称为:( ) C、吸收 B、衰减 A、反射 D、散射 E、折射 11、可闻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 E、1~15 Hz A、1~20 Hz B、5~20 Hz D、20 Hz~20 kHz C、5 Hz~5 kHz 12、超声多普勒技术可用来检查:( )① 血流状态;② 血流速度;③ 血流方向;④ 脏器的结构 E、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③

以“双五”工程推进“三基”工作

以“双五”工程推进“三基”工作 “双五”工程是吉林石化的品牌,其基本内容是上班创“五型”班组,下班创“五好”家庭。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单位,是企业生产建设的最基本单元;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建设的基石。“五型”班组为“五好”家庭创造了必要条件,“五好”家庭为“五型”班组提供了动力支持,“双五”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相得益彰。 一、持续实施“双五”工程,推进“三基”工作,下“硬”工夫抓好岗位责任制在基层的落实 实施“双五”工程,强化基层建设,最根本的是抓岗位责任制。一是加强岗位责任心教育。岗位责任制的核心是岗位责任心,没有岗位责任心,岗位责任制度再好也没有用。增强岗位责任心教育,基点在爱企爱岗,重点在基层班组。合成树脂厂从2008年下半年开展了爱中油、爱吉化、爱工厂、爱岗位“四爱”主题教育活动,开设了“四爱”课堂,为基层购买了《忠诚胜于能力》、《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书籍。用“四爱”小故事,挖掘员工身边的闪光点,在员工中引起反响,树立了看得见、学得来的爱岗敬业典型。通过开展教育,使广大干部员工真切感到:作为中国石油人骄傲,工作在吉林石化自豪,生活在合成树脂厂幸福,奋斗在岗位上光荣。二是硬揭自己的“伤疤”。短板是企业管理的软肋,补齐短板,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合成树脂厂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工厂对管理短板进行查摆。2012年针对工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三基、反三违、筑三防,找差距、补短板、上水平,牢牢夯实安全环保的基础,为18万吨/年ABS老装置安全稳定生产和40万吨/年ABS大项目建设打牢坚实根基。三是量化考核硬兑现。在实施“双五”工程、推进“三基”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抓好班组责任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过程受控制。同时,加强对责任落实的考核监督,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强化过程跟踪和督办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工厂根据考核结果,每年对连续四个季度创成“五型”班组和标准化“五型”班组分别进行奖励。 二、持续实施“双五”工程,推进“三基“工作,下“细”工夫赋予“三基”时代精神和企业特色 实施“双五”工程,就必须把工作的着眼点聚焦到基层,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在班组,把管理重心放至班组。一是规定动作“五型”班组创建“细规范”。在建章立制、调整机构和梳理管理流程时,进一步细化、量化责任目标,按照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的要求,确立工作标准和程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使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岗位职责更加清晰、工作标准更加科学,各项工作的推动更加规范,让基层班组能够明白“应该怎样做,重点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工厂对“五型”班组创建量化了基本内容和具体内容,规定了“五型”班组创建的规定动作。对“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学习型”和“和谐型”分别规范了34项工作,并细化为383 具体动作。二是中层干部沉到班组“细管理”。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干部下基层,管理上水平。我们坚持解放思想、解决问题,深入实施中

(完整版)食品原料学问答题及答案

1食品原料学的概念,自然属性与使用价值有何关系? 答:食品原料学是对各种食品原料在生产加 工、利用流通中所表现出的性质,进行 综合研究的科学。 2、食品原料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简述粮油原料的化学成分有何规律? 答:粮油原料的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同种原料的不同组织结构中分 布也是不均匀的。但其化学成分均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等)和维生素等;无机物包括水和矿物质。 一般禾谷类和薯类作物淀粉含量较高,而豆类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油料作物的脂肪含量较高。 4、淀粉的糊化和回生的概念在粮食加工中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糊化:一般较小的淀粉粒因内部结构比较紧密,所以糊化温度比大粒的稍高一些,直链淀粉分子间的结合力比较强,含直链淀粉较高的淀粉粒比较难以糊化。最突出的例子是糯米的糊化温度(约58°C)比籼米(70°C)以上低得多。因此可以根据糊化温度的高低来鉴别淀粉的种类。回生:回生后的淀粉糊,和生淀粉一样,都不容易消化,因为它不易被淀粉酶水解。因此有必要防止回生。在生产方便面时,采用油炸等快速干燥的方法,急剧减少水分,可保持淀粉的α型结构,加乳化剂液可防止回生。 5、粮油原料有几种分类法?一般如何分类? 答:其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其植物学特征采用自然分类法分类;二是根据其化学成分 与用途的不同分类。 7、粮油原料的加工适性分别是什么? 大豆:生产豆制品的原料大豆要求新鲜、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无蛀虫、无霉烂和变质颗粒及未经高温受热和高温烘干。榨油用的大豆则以脂肪含量高的为宜。碳水化合物多的大豆吸水能力强,容易得到质地柔软的蒸豆,适用于生产豆酱和豆豉。 稻谷:稻谷的加工适性主要指稻谷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对碾米的工艺效果有直接的相关性,对碾米设备的选择、工艺流程的制定都有密切的关系。 小麦:小麦的加工适性主要指小麦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研究小麦粒的这些特性对小麦制粉的工艺效果有直接的相关性,对制粉设备的选择、工艺流程的制定都有密切的关系。 8、.果蔬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成分? 答:果蔬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水和干物质两大部分。干物质包括水溶性物质如糖、果胶、有机酸、单宁和一些水溶性的矿物质、色素维生素和含氮物质等;也包括非水溶性物质如纤维素、 半纤维素、原果胶、淀粉、脂肪及油溶性的维生素、色素、含氮物质、矿物质和有机盐类等。 10、简述果胶、单宁、有机酸的加工特性? 果胶:高度粘度,亲水性胶体,果汁澄清 单宁:涩味,变色,与蛋白质产生絮凝氧化酶 有机酸:酸与杀菌,金属腐蚀,食品品质的关系,酸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