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的传承和与时俱进

延安精神的传承和与时俱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谭振亚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红色路线,迈时代脚步。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央把培训干部的课堂设在了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哨,用心良苦,寓意深刻。我作为一名高校领导干部,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感到培训时间虽短,但引人入境,催人奋进。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征程上,把大本营扎在中国的西部延安,历时十数载,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使党和党领导的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为夺取全国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党现今的许多正确主张仍然可以看到延安精神的影子,是延安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延安精神与时俱进的硕果。下面我将这次学习感受颇深的几点首先书写出来,我想,结合今后的工作还会不断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则就是一个政党政治路线的选择,战略方针的确定。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一个政党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树立正确的旗帜,人民才会跟着你的旗帜走。孙中山先生针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帝制,打出了"天下为公"的旗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是大非问题放在首位。历史也雄辩地证明,旗帜树对了,道路正确了,党就兴旺发达,反之则遭受挫折和失败。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住延安。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7.7"卢沟桥事变,在这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这种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依靠人民的全民抗战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使我党牢牢地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延安也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征程的红星。
历史的画面定格在1979年。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的不同作为。同样称为共产党,勃列日涅夫的苏共在这一年决定出兵阿富汗,进一步走上了打着"世界革命"旗帜实行军事争霸,谋求世界霸权的自取灭亡之路;而中国共产党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发展的道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
二、加强党建,创新理论,是党在思想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运动,伟大的运动产生伟大的理论。在中国革命进程和国共关系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大力加强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建设,号召全党加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研究抗日战争的现状和趋势。以毛泽东为首的领袖们在延安窑洞里,挑灯夜读,秉烛著书,他们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写下了大量的光辉篇章。毛泽东同志更显示出领袖的才干,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创新的理论如井喷而出。哲学方面有《实践论》、《矛盾论》,军事方面有《论持久战》等,党建方面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文化方面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清算错误路线,统一全党思想,党中央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开创了我党以自身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先河。通过这次整风,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也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延安整风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举,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整风的基础上,在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站在大会会址上,我们遥想当年会议的盛况,感慨万千,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走上胜利的坦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汲取文革"运动式"、"大民主"的沉痛教训后,仍然以延安整风的经验为指导,结合时代特征,先后进行了"三讲"教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性地进行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使全党自觉践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新思想、新理论,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现在看来,造成"苏东波"共产党的悲剧固然有诸多的原因,但其中的理论僵化,党建的滞后,使党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思想越深刻,理论越成熟,党就越有战斗力。中央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

、教育家。我认为,作为高校领导干部,仅仅向学生传播现成的理论知识,那只能是一位教育者,而把大学作为新时期理论工作的前沿和思想库,不断对理论工作有所创新,有所贡献,才能堪称政治家、教育家,这就是"者"与"家"的区别所在。在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应当肩负起理论创新的时代重任。
三、兴教办学,培养人才,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当我们驻足在抗大校址上,参观这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学时,我想到的是党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仍然坚持办学,是何等的政治远见。电视剧《延安》中曾有一段中央调林彪任抗大校长,林思想转不过弯,后因毛泽东的一席话而欣然受命的情节。由此也看出中央调任一个方面军军事指挥员出任抗大校长,可见对培养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办学培养军政人才,这就是我们常常称道的领袖们的高瞻远瞩。曾有一位有识之士分析过一种现象,党的第一代领袖多出自长江流域,多出自湖南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与湘军有关。湘军攻克南京后,曾国藩自裁湘军,湘军将士携带从战争中掠夺来的大量财富逆江而上,回到湖南老家。这些钱他们一是用来盖房子置地,一是用来大办学堂。湖湘文化发达,走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当然,一种现象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合成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湖南出人才就是曾国藩的功劳,也不能因曾国藩是打败太平军的统帅就否定他的政治远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的烽火中,也抓了两手。一手抓敌后根据地建设,一手抓办学培养军政文化人才。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先后开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党的领袖们都亲自为学生上课,使大批的工农干部提高了军政文化素质。同时,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向往延安,奔赴延安,经过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锻炼,意气风发地奔赴抗日前线。正是这些从延安走出来的人才成为解放战争中的军队精英、地方干部,建国后也是各条战线上的执政骨干。
建国初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就从我个人的成长进步来说,在文革中我下过乡,当过工人,耽误了课堂学习,但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首先抓教育,恢复高考,使我能有机会先后进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学习。留校当了干部后,又两次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这次成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首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我深切地感受到党对干部的关怀和培养,寄予殷切的

期望,是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四、艰苦奋斗,玉汝于成,是执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多少年前我就见过的一幅印象深刻的照片,这次在延安又见,注视良久。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站着作报告,衣服上打着补丁,但整齐得体,黄土地上摆一小凳子,凳子上放一只大瓷缸子,听众席地而坐。据说前排的人口渴了,毫无顾忌地端起毛泽东的茶缸喝水。应当感谢这位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弥足珍贵的图像,艰苦朴素的画面不必用语言诠释,领袖与部下的亲密关系一目了然。我深切地被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打动。在延安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以史为鉴。李自成几起几落最后成了气候,当他的大顺军蜂涌而进北京城后,不顾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纷纷然,昏昏然,在北京城里享乐。结果不出四十日就一败涂地,逃出北京城。当毛泽东等领袖告别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进京赶考去,一定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正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在成为执政党之后,党又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我以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政党,是难以保持先进性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思想武装的领导干部,是难以抵制腐败经受考验的。江泽民、胡锦涛两代中央领导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今年,胡锦涛同志又在"八荣八耻"最后一句中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我想这最后一句是做官做人的底线,突破这条底线,其他几条也兜不住了。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集中体现。作为高校领导干部,不但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把艰苦朴素的精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理念贯彻到校风和育人工作中去。但在新的形势下,也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比如,我们强调以生为本,大力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的食宿条件超过了家里,全套现代化设施,条件过于优越。在就业时,学生都想去大城市,到沿海发达省份,而艰苦地区人才匮乏,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怎样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前提下,把"艰苦奋斗、戒奢以俭"之风传承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我想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党员模范带头做起,从教师示范作用做起应该是有效的措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人才,为党的事业培养执政骨干,是高校领导干部义

不容辞的责任。

2006年4月于延安

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1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小结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