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乐课程《我亲爱的》(上)
声乐作品《我亲爱的》演唱分析

高音和情绪 的最高点。随后旋律逐渐下行,仿佛思绪逐渐 恢复平静 ,
为尾段 的引出做好 了充分的铺垫 。整个中段部分节奏和旋律 的变化都
体现 出对于爱人的眷恋和担心失去爱情的不安。再现的末 段又 回到 了
bE大 调 ,与 首段 相 呼应 。
2.速 度 力 度 全 曲短小精致 ,包含 伴奏在 内,共有三十三小节 ,六个 乐句 。
音域 范围为bel到f2。音域并不是很 宽,且大部分都 处于 中声 区。有
歌词的部分一共 出现过二十三 处表情 、力度、速度记号 。
第一段演 唱时,情 绪较 平静 , 内敛 。谱面上体现为只有 一个 力 度记号 ,P。第二 段开始部分为 弱(p),力度随着旋律 的上行逐渐增 强 ,谱面上有一个跨越两小节 的渐强记号,后达到全 曲的最高音 。此 处也是全 曲抒情 的最高点 ,谱面上有一个强(f)记号 ,同时,最 高音 上方标注 了重音记号 ,演唱句尾“gor’诞 长时值时候,要弱进入 ,逐 渐增强 。到第 ̄ "ces—sa,CFO del”时,乐句上方标注 了重音记号, 是前句渐强延长音推 出了另一个情绪小高点,之后随旋律下行情绪渐 渐不再如先前激动 ,又渐渐恢复到平静忧郁的色彩 中,谱面上力度记 号标 注 为渐 弱 。最 后 一句 由一 个 重 音 记 号和 强音 (f)起 头 。 由两 个渐 慢 记 号 结 束 第二 部 分 ,为第 三 部 分 的引 出 做好 了情 绪 上 的铺 垫 。第 三 部分 由极弱(PPP)开始再现 ,后力度逐渐 加强 ,出现渐强(<),之后 为 中强(mf).第二 次出现“ca—rO mio ben”时,力度又变化为P,之后 逐渐加强力度 ,出现cresci ̄号,随后谱 面上 再一 次出现piu cresc, 表 示 再 强 些 。 至“sen za di te”时 ,情 绪 又 到 达 一 个 小 的 高 潮 , 谱 面 上 出现 了 力度 记 号 强 (f)。延 长 时值 时候 , 力度 变 为渐 弱 。最 后 一 句 为弱力度起音 ,到全 曲结束 时,充分抒情,用渐 强力度来结束全 曲 的演唱 。我们通过第三段力度 的分析 ,可以得 到一个规律,在演 唱歌 词 “我 亲 爱 的 (ca~ro mio ben)”时 , 多 数 要 求 用 弱 的 力 度 , 体现 出 称 呼爱人时候的温柔 ,而之后抒情表意时又使用 了逐渐增强到后来达到 强的力度 ,表达情 意深厚和感情的真挚热切 。
《我亲爱的》艺术与情感的结合

《我亲爱的》艺术与情感的结合摘要:意大利是美声的发源地,更是众多优秀美声作品的诞生地,其中包括《我亲爱的》。
《我亲爱的》是意大利美声作品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一直传唱至今,并且成为考验美声唱法的重要曲目,不仅艺术价值高,其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处理也独具风格。
今天,在对意大利美声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将焦点对准了《我亲爱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亲爱的》艺术与情感的结合,从艺术和情感两个角度剖析了该作品。
关键词:《我亲爱的》艺术情感美声音乐、诗歌、乐器的融合,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艺术形式,这就是意大利古典音乐――美声。
17世纪中后期,意大利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逐渐增多,传统歌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意大利人民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美声开始成为意大利歌剧的重要组成,并且迅速壮大,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美声作品,《我亲爱的》也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意大利,这首由乔尔达尼作曲的美声作品,不管是在曲风展现方面,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都极具个性和张力,是那个时期意大利美声作品的代表,也一直被传唱至今,可以说,《我亲爱的》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
一、《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乔尔达尼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游学英国,在伦敦学习音乐,也组织其它音乐活动,所以他的作品中,会透露出英式音乐的欢快,同时也保留意式音乐的典雅,从《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乔尔达尼的音乐风格,也能感受到他特有的音乐思想。
(一)曲词简练《我亲爱的》并不是一首完全原创的美声作品,其歌词来自于当时意大利比较有名的诗歌,将诗歌稍加调整,同时配以合适的曲调,就成就了《我亲爱的》的辉煌。
《我亲爱的》在曲风方面,尤显简练,没有过多的修饰,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也没有空缺。
比如Il tuo fedel 这句,歌词非常简单,而此句的曲调也极易哼唱。
从整体来看,由于源自于传统诗歌,整首歌歌曲都是简单的句子,使得歌曲看起来清新活泼,而曲调也没有过于复杂的变化,能够为更多人所接受。
我亲爱的(歌曲分析与写作)

《我亲爱的》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结构图示如下:结构:引子 A 间奏 B A 尾声乐句:(a+b)(c+d)(a1+b1)小节: 4 4+4 2 4+3 4+5 2调式调性:bE大调bB大调bE大调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引子、间奏、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1.引子由第一段主题的旋律构成,旋律优美,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2.第一段是平行结构的两句组成。
(上句4小节,下句4小节)3.间奏引用第一段主体连接进入第二段,衔接过渡流畅。
4.新材料的第二段由4小节的句子与3小节的句子构成。
5.第三段反复第一段,再次强调主题。
6.尾声再次强调主体。
二、相关问题陈述1.平衡问题:本曲为ABA结构,在结构速度上都较为平衡。
2.对比问题: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没有对比就没有美感,这种对比是建立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之间的,音乐作品也是一样,通过对比达到审美目的,通过对比达到表现美的目的。
这首歌曲的两段之间形成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强弱对比、调式调性变化和感情变化。
3.统一问题:只有对比,没有统一是不能达到人的基本的审美追求的,创作作品也不可能有审美的基础;因此,这首作品的统一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体现在:全曲织体的统一,速度统一。
4. 此外,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也形成了均等的二分性。
《尼娜》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结构图示如下:结构: A B 尾声乐句:(a+b)(c+d)小节:(4+4)(6+4)9调式调性:f小调(bA大调转f小调)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尾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1 第一段有对比的两句组成,上句4小节下句4小节。
2 第二段由6句和4句组成。
3 尾声补充9小节。
二相关问题陈述1 平衡问题:第一段比第二段短,但第二段采用速度加快并且加上尾声,与第一段保持平衡。
2 对比问题:第二段第一句转调为平行大调(bA大调),织体发生变化速度较快。
3 统一问题:伴奏织体统一。
悲叹的小夜曲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结构图示如下:结构:引子 A B A 尾声乐句:(a+a1) b a3小节:9 9+9 8+9 8 3调式调性:bE大调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引子、间奏、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外国经典声乐作品改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指挥教学研究——以合唱指挥作品意大利声乐作品《我亲爱的》为例

外国经典声乐作品改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指挥教学研究——以合唱指挥作品意大利声乐作品《我亲爱的》为例发布时间:2022-08-21T03:01:34.92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8期作者:蔡恒[导读] 合唱艺术是符合大众传唱的群众艺术,其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
蔡恒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合唱艺术是符合大众传唱的群众艺术,其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
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因此,研究民族特征的合唱作品分析与指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合唱指挥作品《我亲爱的》改编于意大利作曲家乔尔达尼(G.Giordani)的同名声乐作品,为笔者所编创。
作为一首经典的意大利声乐作品,《我亲爱的》非常有特色。
文章以合唱指挥作品《我亲爱的》为例进行音乐分析,以期为合唱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合唱指挥作品《我亲爱的》民族音乐特征演唱难点十七、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是人类文化艺术财富中的瑰宝,它几乎已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基础必修教材,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既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简约、朴素、内敛等特点又具有巴洛克时期律动、精致、对比等特点。
《我亲爱的》这首作品是意大利作曲家乔尔达尼(G.Giordani)(1753~1798)创作的一首具有那不勒斯民族特色的小咏叹调,流传至今,为全世界美声唱法的独唱曲目。
本文分析笔者改编的合唱指挥作品《我亲爱的》,了解歌曲的创作年代,音乐特点以及创作背景,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论述,并对作品的难度和指挥进行分析。
一、作品概述(一)作者简介合唱指挥作品《我亲爱的》由笔者创作。
G·乔尔达尼(1753年10月22日 —1798年7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意大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有歌剧三十多部、独唱歌曲五集及清唱剧、戏剧配乐、重奏曲和协奏曲等。
浅析意大利古典歌曲《我亲爱的》

浅析意大利古典歌曲《我亲爱的》内容提要:“Bel canto”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普及和发展,在于它的科学性和具有较系统的歌唱教材、较完善的歌唱训练方法。
本文着重分析元音、气息、共鸣腔体等美声唱法技巧、技能的运用来剖析作为美声教学的启蒙作品之一的意大利古典歌曲《我亲爱的》。
关键词:美声教学;启蒙作品;《我亲爱的》美声唱法即“bel canto”原义“精美的歌唱,”“一般来说,人们用这个名词不只是指演唱风格也指歌剧史中的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一种声乐教学法。
”①它最早于17世纪初以卡契尼(Caccini,Giulio1551-1618)为代表的声乐教育家从佛罗伦萨起源,迅速发展到整个意大利,乃至遍及欧洲各地,相应推动了歌剧的发展和声乐教育的进步,乃至歌剧院的兴建。
历经三百多年,无以计数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新的歌唱方法。
直至21世纪的今日,美声唱法仍然是世界公认的较为科学的歌唱方法。
美声歌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共同努力,而好的声乐教材与作品是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得以成功的关键。
17-18世纪同样孕育出大量的遵循这一美声观念的美声声乐作品。
如卡契尼的《阿玛丽莉》、蒙特威尔第的《让我死亡》、斯卡拉蒂的《在我的心里》、亨德尔的《绿树成荫》、乔尔达尼的《我亲爱的》等等。
时至今日,这一时期创作的意大利古典歌曲、古咏叹调依然是美声声乐教育家们训练美声唱法必选的声乐作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审美观念的不同加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内心变得浮躁,学生演唱这些意大利古典歌曲、古咏叹调作品时常常腔体开得过大,过分追求音量而背离了美声唱法的初衷和原则,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这些作品。
因此重新认识和强调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原则、选择意大利古典歌曲、古咏叹调作为美声教学的启蒙教材是从事美声声乐教学工作的老师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下面以意大利古典歌曲《我亲爱的》为例,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演唱技巧方法等方面阐述美声教学的启蒙教材以及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原则。
我亲爱的说课稿

<<我亲爱的>>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亲爱的》。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与学情。
二,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反思。
首先,是说教材。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声乐第二版。
教材共有16单元,《我亲爱的》选自第九单元音乐之旅---欣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在弘扬本名族音乐的同时,还应开阔学生视野,《我亲爱的》是一首意大利古典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小咏叹调。
说学情。
教的是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全班都是我女生。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活泼好动,很爱表现爱唱爱跳,对声乐的学习积极性高,之前也学习过一年的声乐,对声乐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但是普遍比较有个性不爱思考,比较浮躁,缺乏耐心。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力目标用意大利文演唱歌曲情感目标对意大利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特征,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开展模拟教学。
教学难点学会用意大利文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说教法学法。
教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答法文化熏陶法学法法朗读成诵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法说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准备视频和通过微课和班级群,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对歌曲自学,以及意大利文的发音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
上课的整个流程分为开声训练(10分钟),情景导入(5分钟),新知探究(25分钟),合作交流(15分钟),能力扩展(25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七个流程。
1,开声训练,教师钢伴,学生开声训练。
2,情景导入,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3,新知探究,学习演唱歌曲,搞清楚歌曲的节奏节拍咬字以及气息。
4,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学习歌曲的重难点,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尝试模拟教学,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简析意大利经典歌曲《我亲爱的》

简析意大利经典歌曲《我亲爱的》简析意大利经典歌曲《我亲爱的》摘要:意大利古典歌曲《Caro mio ben》,中文译名《我亲爱的》,是被广泛传唱的非常优秀的著名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之一。
由于它曲旋律流畅抒情,节奏平稳徐缓,音乐表现线条流畅,而且歌词内容朴实真挚,所以被称作小咏叹调,反映了创作者的音乐创作风格和当时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背景;艺术特点;演唱一、创作的背景17世纪中后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意大利人民对于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增多,传统的音乐形式(包括传统歌剧)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美声唱法开始成为意大利歌剧的重要组成,并且迅速壮大,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美声作品创作的高峰时期,一大批意大利作曲家创作的无数优秀的美声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当今美声唱法训练中必唱的一首作品《我亲爱的》。
该作品的旋律是由乔尔达尼独立谱写,歌词是根据当时流行的一首诗歌改编而成,所以不管是在曲风展现方面,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都极具特点和张力,是那个时期意大利美声作品的代表,也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我亲爱的》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也是美声歌曲的经典。
二、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该作品的作者乔尔达尼生前除了活跃在第勒尼安海岸的那坡里等地外,还曾到英国伦敦进行游学和从事音乐活动。
他一生写过不少那坡里风格的歌剧和清唱剧、教堂音乐、器乐曲等,他的作品中,会透露出英式音乐的欢快,同时也保留意式音乐的典雅。
从《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乔尔达尼的音乐风格,也能感受到他特有的音乐思想。
(一)艺术特点。
1.要提到的是其曲词简练。
《我亲爱的》并不属于一首完全原创的美声作品,前面提到该作品的歌词是根据那时当地比较著名的诗歌改编而来,同时配以合适的曲调,成就了《我亲爱的》的不朽与辉煌。
从作品的整体来看,由于源自于传统诗歌,整体都很简单,使得歌曲看起来清新简练,而且曲调也没有过于复杂的变化,朗朗上口。
艺术歌曲《我亲爱的》作品分析和细节处理

艺术歌曲《我亲爱的》作品分析和细节处理作者:陶广丰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4期【摘要】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由诗歌和音乐结合而成。
歌曲融合旋律和人声两个音乐要素,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张力和艺术表现性。
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艺术歌曲成为一类经久不衰的艺术体裁。
《我亲爱的》音乐深情感人,是一首具有意大利民族风格的歌曲,旋律優美流畅,婉转动听。
【关键词】艺术歌曲;曲式结构;吐字归韵;气息力度整合;编排设计【中图分类号】J642.5 【文献标识码】A一、作品分析(一)曲式结构作品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为A+B+A。
A段(1-9小节):首部分成两个乐句,音乐柔婉惆怅,表现主人公沉溺于爱情之中,无法自拔,担心爱人离去的忧郁和痛苦之情。
第一乐句和声走向为T-S-Ⅵ-T6-Ⅱ46-K46-V-T6;旋律为连续三个级进下行,表现出主人公婉转缠绵的爱情。
第二乐句和声走向为S-D-VI-T6-K46-D7-T,旋律在第一乐句主题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
两小节的级进下行后,音乐出现两个四度音程大跳,音乐在此处出现一个小转动,最后落在主和弦上,A段完满结束。
B段(11-18小节):中段音乐转入属方向调,分成两个乐句。
钢琴伴奏由分解和弦转入柱式和弦,第一乐句旋律由上行级进再下行,情绪逐层推进,曲作者在这里用了全曲中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F”,力度由弱到强,达到全曲抒情的最高点。
第二乐句音乐在渐弱的基调中沉静下来,最后两小节的渐慢处理,为C段的弱起做了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音乐充满意境,让人沉思。
C段(19-27小节):尾部由两个乐句构成,是一个变化的再现。
第一乐句完全再现了首部的第一乐句,形成音乐的情绪对接,并做到首尾呼应。
第二乐句是一个变化发展乐句,由弱到强连续两小节的渐强推入,使音乐在这里形成一个小高潮,然后歌曲在忧郁渐慢的弱声中结束。
(二)基本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准确控制好气息力度,排练采用单声部齐唱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声音干净通透,具有穿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音练习
课前准备
5 3 1│ 5 3 1║ m
要求:首先要求声音进行时平稳的,其次在演唱时身体不要随意打拍子,声 音要颗粒状的。
教唱新歌
主要包括 教唱新歌《我亲爱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唱新歌《我亲爱的》
教唱新歌
1.随琴练唱歌曲旋律一到两遍。此环节中解决音准、节奏等问题,规范 速度。
1.用有呼吸的声音演唱作品。 2.学会演唱歌曲。
讲授法、实践法
课前准备
主要包括 齿音练习、u 母音练习、跳音练习
“齿音”练习
课前准备
“齿音”送气,由远至近,发出“嘶”的音,表示气息的持续。这条练习要 求从齿间发音,上下牙紧咬,并用腰间的气息支持。
u 母音练习
课前准备
54 32 ︱ 1 —‖ U
2.用“u”音练唱歌曲旋律一遍。要求学生注意用气息托着声音出来, 同时牙关打开,提上颚。
3.用上气息,高位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结合歌词、旋律练唱至熟悉。
个别抽查
这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为师随便抽两个试试水
布置作业
1.唱熟歌曲。 2.分析歌曲主题、结构、旋律特点、感情色彩。
课堂总结
Thank You
我亲爱的(上)
任课老师:XXX
1. 继 续 加 强 气 息 训 练 、 打 开 状 态 训 练。 2. 通 过 学 唱 这 首 歌 , 了 解 歌 曲 的 创 作背景与音乐特点。 3. 带 感 情 地 歌 唱 , 找 到 艺 术 歌 曲 的 演唱感觉。
引导学生能运用气息演唱歌曲,初 步体会歌曲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