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课程——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课程22
对提高科技馆科普讲座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中科馆大讲堂”为例

中国博物馆2020年第4期 _对提高科技馆科普讲座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中科馆大讲堂”为例王洪朋§/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w o o l 2摘要:科普讲座是科技馆常见的一种科普教育形式。
在全国大力建设科技馆的时代.科普讲座的举办不仅可以吸引公众注意力、扩大 科技馆影响力.还可以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
中国科技馆于2〇!5年1月创办了“中科馆大讲堂"科普讲座.经过五年的打造.逐 渐成为品牌活动项目。
通过对我国科普讲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科馆大讲堂”的实践,可以发现.博物馆 (科技馆)必须加快包括科普讲座在内的科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以满足公众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科技馆;科普讲座,中科馆大讲堂;策划当前,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都在开展讲 座,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博讲堂”、故宫博物院 的“故宫讲坛”、国家图书馆的“国图讲坛”等。
201 8年9月,中国科协在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 大会上发布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 果。
调查显示,科普活动在公众获取、了解科学知识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参加过科普讲 座的公众比例为18.7%,较2015年有大幅提升m 。
公 众参加高质量的科普报告,不但可以了解某方面的科 学知识,还可以提高综合素质。
科技史表明,科普讲 座曾经改变了一些听众的人生轨迹,引导他们走上 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比如,法拉第(1791 —1867)的 人生转折就开始于化学家汉弗莱•戴维(1778 _ 1829) 的科普讲座。
“说起法拉第,这位自学成才的铁匠儿 子……他的人生转折正是开始于一次注定改变历史的 科普讲座。
这并不是夸张之词,汉弗莱.戴维在去世 前深情地说:我一生最大的发现就是法拉第。
m ”一、科普及科普讲座的概念科普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词汇。
在国外,一般称为科学传播或公众理解科学。
科普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 精神有意识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 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使公众有能力 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一门科学|31。
我国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实践机理、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

我国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实践机理、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杨海露,张建凤,蔡欣怡[摘要]文章选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2版)》收录的23种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我国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的实践机理、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也就是结合文化与博物馆学特点及出版融合时代信息传播新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包括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在研究样本中:9种期刊建设有官方网站;16种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占比69.6%;所有期刊均提供全文免费下载。
结果显示: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较单一、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
笔者认为,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应“明确期刊定位,强化内容独特性”“推动富媒体出版,凸显文化与博物馆学类出版特点”“树立平台思维,打造文化与博物馆学类生活方式”。
[关键词]文化与博物馆学;融媒体出版;平台思维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1]。
因此,文章研究文化与博物馆学类期刊融媒体出版,以期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阵地。
融媒体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内容、宣传和利益的四大互融[2]。
学术界关于期刊的融媒体出版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期刊融合出版定义与内涵研究;二是期刊融合出版现状分析;三是期刊融合出版策略研究。
谢文亮认为,出版融合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系统的融合工程,是理念、管理的创新发展以及动态持续的过程[3]。
朱拴成提出,融合出版的核心思路是搭建“三平台一库”的主线,探索实践增强出版、数据互通互联,推进移动出版和线上线下联动服务[4]。
刘爽等认为,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模式包括多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和跨媒体出版的广泛模式[5]。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

节假日亲自到博物馆看一看。
课堂作业
1.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重在介绍画作 的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能,你是怎样理解这样 的安排的?
2.这篇文章题为“梦回繁华”,而不是叫 “《清明上河图》介绍”之类,你是如何理解 这个题目的?
成果展示
本文为什么介绍《清明上河图》重在介绍画作的
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能?
这样选取重点是为了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标题“梦回繁华” 概括了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要通过这幅画作展示北宋时期都 城汴梁的繁华,描画当时的社会现实。读者通过文章的细致介绍, 自然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
善于( shàn )
考订( dìng )
田畴( chóu )
岔道( chà )
簇拥( cù )
踏青( tà )
行旅( xíng )
宏敞( chǎng ) 摄取( shè )
遒劲( qiú jìng )
春寒料峭( qiào )
长途跋涉( bá )
摩肩接踵( zhǒng )
川流不息( luò yì )
整体感知
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
转而进入尾声。
成果展示
摹状貌,描摹画面开卷处的热 闹景象,概括地说明了画作的主要 内容。
画面开卷处描画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内涵
详细说明画作本身
内容
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价值
成果展示
说明画作主体内容采后
科普博物馆介绍

科普博物馆介绍科普博物馆介绍科普博物馆是一种集展览、教育、研究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机构,旨在向公众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普博物馆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沿革科普博物馆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当时的博物馆主要是私人收藏家把自己的珍品公开展示给大众观赏,以此来传播知识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文化,并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科普博物馆。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将科普博物馆分为多个类别。
比如:1.自然历史类:主要展示动植物、地质等方面的知识。
2.天文航天类:主要介绍天体运行规律、太空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3.技术工程类:主要介绍各种技术装备和工程项目。
4.人类文化类:主要介绍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三、展览内容科普博物馆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目标人群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科普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物展示:通过真实的实物,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事物本质。
2.模型展示:通过模型的形式,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结构和原理。
3.多媒体展示:通过电影、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观众更加生动地感受知识。
4.互动体验:通过各种游戏、实验等互动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
四、教育功能科普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教育机构。
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比如:1.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观众进行知识讲解和交流。
2.科普活动:组织各种科普活动,如科技竞赛、实验室开放日等。
3.课程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课程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科普服务,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知识。
五、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科普博物馆也在不断壮大。
目前全球已经有数万个科普博物馆,其中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最为集中。
博物馆实习报告5篇

博物馆实习报告5篇博物馆实习报告篇1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后,休息了两天,暑假博物馆实习报告。
七月九号,我到了事先联系好的实习单位——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同去的还有我班的另外两位同学,其他系的多名学生。
这是我们这个临时工作团队第一次开会,也算是总动员吧。
我在此实习的时间也就从七月十号算到八月十号左右,因为生病退出团队工作计划。
在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和我的合作伙伴钱岚是负责发送贵宾请柬。
这个请柬等同于博物馆的门票,它广泛邀请社会实业家、国家单位、个体经营者及其他组织凭借请柬免费观看博物馆的年度画展,旨在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从而推动云南文化艺术发展.拿到贵宾请柬的客人从二零零八年六月到二零零九年六月一年内不管馆内有无活动凭此免费入场听讲座、观看展览、参加全年所有活动的的开幕酒会。
像这样的年度艺术欣赏提供的精神享受是可想而知的,是一场视野的盛筵,对于真正喜欢赏画或者懂得绘画艺术的朋友,这是博物馆献给热爱艺术的朋友们的一份温雅高贵的礼物,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无缘无故拒绝的。
这次活动是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云南省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主办,多家主办媒体、协办单位、合作机构,共五十个是艺术作品展及讲座。
对博物馆这个主办实施单位来说可以为自己带来一次良好的形象宣传和展示,不是非常功利的反而带来利益的便利的事;对社会而言则是一份美的礼物,为大众带来审美愉悦,为社会压力下的众多疲劳身心提供一次舒缓、释放的机会,一个高贵的场所。
云南贵为民族大省,而很多市民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对民族文化不甚了了,借了看画展的势头顺便携带家人参观博物馆也是便利的事,要知道云南民族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唯一一家汇集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地,面具、服饰、乐器、图书、奇珍异石、瓦当、传统工艺等等不一而足,浏览一圈下来会觉腿酸,不过一饱眼福也是美事一桩。
我想,撇开麻木的心智,没有人会拒绝美的享受,追求美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自觉使命。
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22篇)博物馆篇1在邻近五一之际,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有幸参观了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x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
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
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走进国博,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此浮雕是根据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画而做成的。
然后我们又去楼上观看了历史上的各种艺术品,中国信奉佛教,就不乏有很多不同姿态的佛。
还有青铜时代的各种青铜器,犹属鼎最为常见。
最后就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中国的瓷器,中国原始的陶器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年左右,从商代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到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出现了“南北白青”的局面;再到宋元明清时期进入了发展兴盛时期。
无论是唐三彩还是青花瓷,活着各种颜色的釉,都是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2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到浙江自然博物馆去参观。
里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样,四周独特的灯光与一声声亮丽婉转的鸟叫仿佛给馆内又披上了一层清幽,连游人们的说话声也轻了,生怕盖过了这美丽的声音。
我们走进了这美丽的“大自然”,许多许多的小动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样,都用水灵灵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个森林之王。
许多地方,都是完全仿真的!连白天和黑夜都会加上。
白天,鸟叫声一点也不间断,而晚上也不是毫无生气的,青蛙呱呱地叫,时而还有一两声猫头鹰的大叫。
一个个展馆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楼是鲸鲨、海龟、翻车鱼、灰鲸几个动物的模型。
中小学综合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中小学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活动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
2.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老人、帮助贫困家庭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实践探究:开展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5. 主题演讲: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一周,具体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2. 活动地点:校内、校外(博物馆、科技馆、社区等)3. 活动安排:(1)第一天:举行活动启动仪式,讲解活动目的、内容、安排等。
(2)第二天: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
(3)第三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老人、帮助贫困家庭等。
(4)第四天:进行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
(5)第五天:户外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6)第六天:举行主题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7)第七天:总结活动成果,评选优秀个人和团队,颁发荣誉证书。
五、活动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团队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2. 评价内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推荐科技讲座心得体会500字(精选19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技讲座心得体会500字(精选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篇111月是我们学校科技活动的月份。
这个月,每个学生都做了一件精致的作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展览。
周五下午,展览正式开幕。
我一进展厅,就被形状和颜色各异的小巧精致的展品吸引住了。
我第一次来到六年级展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美丽的天鹅湖。
这时,我看到解说员来回移动放在天鹅底部的磁铁,天鹅慢慢游动。
这个可爱的手势吸引了许多学生。
旁边一个同学跟我说,天鹅不仅漂亮,还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之一。
向下按到五年级展区,桌上所有的小作品都很有趣,尤其是小机器人,眼睛一闪一闪的,很可爱。
一个同学说:“这个移动机器人只是小孩子的科技产品。
一个真正的机器人不仅会说话,还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做饭,买菜,洗衣服……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是一个会开飞机的机器人,让它带我去月宫做科学实验。
这是我们四年级的展区。
我看到桌子上有我自己的雨量计,也不提我有多开心。
突然看到旁边有一架小钢琴,心想:自己做的科技作品都是自己做的,那买个儿童钢琴算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学生自己做的。
我对自己说:“真的很好。
我很害怕。
”我看到了这把小钢琴,琴键锃亮黝黑。
用手一按,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后来我们参观了高一高二高三的展品。
这里的一些展品可以飞行、奔跑和下水。
这些小制作非常有趣。
听老师说以后会有这样的展会,真的很期待下一届科技展的到来。
科技讲座心得体会篇2一个农民为了发财,重新种了一大片枣林,每天精心护理。
全家人都期待这棵枣树能给他们带来财富,终于盼到了收获的季节。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枣树的花没有结果,而是变成了光秃秃的枯枝,这让农民很难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课程——“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
但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对科普教育重视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教育的普及面不广,一些科技活动、科技比赛仅仅局限于部分参赛学生;二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没能形成合力,社会与学校、家庭的科普教育很难接轨。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生中倡导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鼓舞同学们对科技知识探索的热情,开阔全体师生的视野,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开展科技教育,对培养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意义。
也为了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设计了“博物馆课程——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
馆内设有“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科学乐园”五大主题展厅。
本课程中要完成:
1.课前了解科技馆内的主题展厅与主要展品,寻找本学年各个学科的教材,与
科技馆内有联系的单元内容或课题题目,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整理并且罗列出来。
2.在参观、体验华夏之光厅、探索与发现B厅、科技与生活A厅、科技与生活
B厅、挑战与未来A厅过程中,结合多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
3.回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课程学习的过程,及时地梳理总结与收获,提升学习
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在基于学校“多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儒雅博学、快乐自信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指导下,与语文、品社、科学等多学科教师研讨,本着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确定的。
确定了学前调研、课程学习、回味延展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又从不同部分进行课程的设计。
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多学科融合,并确定了七大主题,分别为:华夏文明、生命之秘、衣食之本、气象之旅、健康之路、居家之道、地球述说,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经历
深入实践的课程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
四、课程实施
多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实施内容及流程:
(一)初探科技馆——学前调研
第一部分场馆简介
同学们,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
馆内设有“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科学乐园”五大主题展厅。
对于中国科学技术馆内的各个展厅与展品,你都了解哪些信息呢?你可以通过网络搜一搜,也可以采访身边曾经去过的人问一问,还可以找到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场馆介绍或相关报刊、书籍查一查。
别忘了把了解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我了解到的中国科学技术馆:
第二部分联系课程
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调研,相信你已经初步了解馆内的主题展厅与主要展品了,请你翻看一下本学年各个学科的教材,寻找其中与科技馆内有联系的单元内容或课题题目,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整理并且罗列出来。
第三部分锚定问题
通过对比各学科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科学技术馆里的内容包罗万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学科知识紧密相连。
那么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你都想研究哪些问题呢?同学们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你感兴趣的问题整理出来,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问题(欢迎同学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1.你知道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都有哪些吗?
2.古人是如何观测天气气象的?他们又是如何感知和预防地震的?
3.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自救呢?
4.你知道生命最初从何而来吗?
5.人在胚胎时期,是怎样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
6.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哪些必需的营养物质?
7.你有没有思考过心脏的结构都有哪些?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8.你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吗?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有着
怎样的危害?
9.你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吗?
10.你了解农田里有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吗?
……
我想研究的问题是:
(二)走进科技馆——课程学习
第一部分华夏之光展厅
华夏之光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古老的中国曾经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相传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原稿已经失传,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后人还原的,哪一幅更加贴近原作、科学合理?
()()
2.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
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此塔屹立千年不倒,你知道这座塔的内部有哪些抗震结构吗?
第二部分探索与发现展厅
探索与发现展厅中的生命之秘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受精卵的形成、胚胎的发育以及人体成长的必要营养物质,带领我们探密人体生命的奥秘。
1.受精过程中需要(),才能形成一个受精卵。
A、精子
B、卵子
C、精子与卵子
D、两个精子或两个卵子
2.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3.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物质是下列哪一
组?()
A、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糖类
C、糖类、蛋白质
D、维生素、脂肪
4.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①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④储备能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第三部分科技与生活展厅
科技与生活展厅内包括了衣食之本、气象之旅和健康之路三个主题,引导我们了解人体中心脏的结构与健康常识,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健康并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介绍了种子与土壤的关系,引发我们关注农业问题;述说了感知天气气象、预防灾害的基本常识,帮助我们了解气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第四部分挑战与未来展厅
挑战与未来展厅向我们讲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的本质原因是由于环境问题和危机所导致的同时知道人类为了应对环境危机,在新型能源开发和新型材料应用方面的科技成就。
五、课程评价
总结收获
同学们,回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课程学习的过程,及时地梳理总结你的收获,会明显提升你的学习效果,请把你在学习中的点滴成长、心得感悟记录下来吧!
延伸拓展
同学们,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课程学习后,面对你已经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这些知识或技能你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面对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打算后续如何进行研究?期待着下一次的博物馆课程学习!
学生成果:在深入的研究性学习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同时理解多学科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提升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发展
核心素养。
课程成果:形成实践活动学习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