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民俗与民俗学发展史

一、作为词汇的“民俗”

1.Folk-lore:

Folk—民:野蛮民族(无文字、无国家组织)、社会中下阶层、乡村居民、底层民众

Lore—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Folklore既指民俗,也指称民俗学

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

2.“风”与“俗”

中国历史上的“民俗”概念:类同于风俗、习俗、民风、谣俗等

现代中国的“民俗”、“民俗学”概念传自日本

二、作为学科的“民俗”

1.学科术语“民俗”的诞生

1846年,英国,威廉·汤姆斯首次使用

“民众的知识”、“民间的文化”

民:农民?半开化的野蛮人?无文化的落后的人?社会群体?

俗:知识和学问?社会风气?社会习惯?

民俗:过去时代的产物?落后民族无文化阶段的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俗语?民间口头语言艺术?无文字社会的所有制度、传统、风俗、信仰、态度和工艺?

活生生的民间文化传统?

*杨堃:“关于民俗学的名称与对象”【杨堃《社会学与民俗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三、亚欧各国民俗学形成与发展

(一)德国:民俗研究的摇篮

特征:与德国民族主义兴起关系密切,具有浪漫主义传统。关注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起源、创作过程及美学意义研究,被视为广义上的民间诗学。

18-19世纪:

格林兄弟(Jacob Grimm,Wilheim Grimm):民歌创作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诗歌的原始形式是史诗。

19世纪:

本菲(Theodor Benfey):传播论的倡导者,由民间神话和故事建立起研究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19-20世纪初:

梅耶(John Meier):反对格林兄弟的民歌的集体创作论,认为许多民歌来自个人创作,也受文人创作影响;

诺曼(Hans Naumann):继承梅耶的观点,发展出民间文化的贵族起源论

(二)英国:民俗学的故乡

受德国格林兄弟的影响,古物学者汤姆斯(Thomes)造出“folklore”一词涵括关于民俗文化的各种提法。

特征:以进化论人类学为指导理论,通过民俗研究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更关注民俗的社会

功能而非民族思想。由非学院派的业余爱好者出于兴趣而建立起民俗学,没有形成学术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系统建设机制。

19世纪:德裔语言学家缪勒:从希腊诸神的名字中追寻它们的印度源头,由此认为印欧语系民族都分享一个语言源头,古雅利安语言是这些民族分散到各地时形成各自语言的源头。——启发了欧洲各国研究者的传播论。

安德鲁·朗(Andrew Lang):抨击缪勒的学说,引介泰勒的人类学理论万物有灵论和遗留物说。

(三)法国:兼蓄德、英研究特点

特征:民间文学与信仰习俗研究兼有,18-19世纪受印度起源说和传播论影响形成文学派;19世纪末期受人类学功能论及进化论影响关注民间仪式研究;20世纪重新关注民俗文学的美学意义和创作过程。

18世纪:

帕瑞斯(Gaston Paris):语言学家,考证法国史诗《罗兰之歌》的传播过程,认为史诗由许多短小民歌组成,并处于不断再创造过程中。

19世纪末:

范·热纳(Arnold van Gennep):研究民间仪式文化,受英国人类学进化论影响,认为民俗学重建的是人类进化史而非民族精神。提出民俗学必须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汪继乃波:“民俗学的沿革、领域与方法”(杨堃译)】

山狄夫(Pierre Santyves):宗教巫术等信仰民俗研究,认为民俗学属于心理科学,展示的是人类心理的自然进化史

20世纪:

克劳埃特:修改诺曼的贵族起源论,提出民间诗歌与文人创作、民歌的创作与再创作是不可分开的连续互动过程

迪梅齐尔:印欧学与神话学专家,结合了英国功能学派和法国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研究神话系统的结构、揭示语言和神话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出三功能理论

(四)北欧诸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孪生兄弟

芬兰: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运动中,民俗学起到关键作用,建国后被尊为国学。

尤里斯•科隆和卡尔•科隆:历史地理方法和田野作业方法影响巨大

瑞典、丹麦、挪威:收集民俗文化,唤起社会和学术界对民俗研究的重视,大量建立博物馆和档案馆,得到政府重视与支持

(五)美国:世界民俗学的新中心

五个发展阶段:

1.1857-1858年:哈佛学派:民俗就是口头传承文化,与物质文化、社会组织等无关。以英国民俗

学为楷模。

柴尔德出版《英格兰与苏格兰叙事民谣》八卷本

柴尔德使哈佛大学成为美国早期民俗学基地

纽厄尔:长期收集研究儿童游戏,1888参照英国经验发起筹建美国民俗学会发起,一直是学会的核心人物

2.20世纪20-30年代:博厄斯及其弟子相继担任民俗学会主席,进入以人类学理论为主导时期。

从欧洲移民的口头文化研究转向美国印第安人部落文化,关注社会组织、物质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和长期田野调查。

3.30-40年代:哈佛学派基特里奇等继续民间口头文化研究,其学生汤普逊发展和完善故事分类法,奠定民间文学的系统研究方法。

泰勒:重点研究民间口头创作,和人类学家克鲁伯、罗威等一起将民俗学专业介绍入大学基本课程

汤普逊和泰勒为美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4.50-60年代:脱离人类学及欧洲民俗学的影响,确立美国民俗学自身研究队伍及理论

多尔逊:为建设民俗学本体理论,不再附庸于人类学,研究英国人类学、民俗学史,发展新大陆民俗理论,1957年在印第安纳大学将民俗学专业扩建为独立的系,培养民俗学人才。60年代末促成美国与欧洲各国同行的交流,形成学术史研究高潮。

5.70年代至今:综合英、德民俗学传统,研究内容涵括四大领域——

A 口头创作;

B 社会生活习俗;

C 物质文化;D民间艺术

理论:功能学派人类学、芬兰历史地理方法、分析心理学、结构主义等均涉及;

本国原创理论:本国帕里、洛德的故事程式、本-阿莫斯的情景研究理论

(六)日本

1.准备时期:

1886年坪井正五郎发起东京人类学会,创办会刊《人类学杂志》

受英国人类学影响

1893年鸟居龙藏、坪井正五郎等组织土俗会

2.《乡土研究》时期:

1910年新渡户稻造和柳田国男为中心的乡土会成立

1913年柳田国男和高木敏雄创办《乡土研究》【日本民俗学的开端】

柳田国男:

a.乡土研究要探究庶民生活的变迁,进而阐明日本文化的原型;

b.阐明各个乡土地区的民众生活是经历什么样的道路和规律发展至今

c.日本文献中没有平民的历史,要摆脱文献史学方法,实地采集资料,重视比较研究

南方熊楠:乡土研究应以经济、制度等社会事象为枢纽

涩泽敬三:强调民具研究,并创办民具博物馆

3.《民族》时期

1925年柳田与冈正雄、石田千之助等创办《民族》双月刊

民俗学普及期,出现一系列民俗学刊物,翻译了英法等国民俗学著作

柳田国男:方言周圈论→文化周圈论【长期占有重要位置的理论】

4.木曜会时期

1933年柳田每周四召集学习会,讲授《民间传承论》,培养了一批民俗学者,创办全国性的“民间传承之会”,会刊《民间传承》

柳田出版日本民俗学最初的概论书:《民俗传承论》

《乡土生活研究法》、《国史与民俗学》相继出版,总结的理论对中日民俗学都有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