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空间分析教程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实习报告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班级:120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一月

目录

1.重要概念 (1)

2.实验目的 (2)

3.数据来源 (2)

4.要求 (2)

5.实验容 (2)

6.附图 (3)

实验一:数据处理——白水县 (3)

实验二:寻找最正确路径 (10)

实验三:土壤稳定性评估 (20)

实验四:土壤侵蚀性分析建模 (32)

实验五:水文分析 (44)

实验六:找出某种珍贵药材的生长区域 (46)

实验七:地形鞍部的提取 (48)

实验八:沟谷网络的提取 (49)

实验九:TIN及DEM的生成与应用 (50)

实验十: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57)

7.实习心得 (61)

1.重要概念

缓冲区: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围或效劳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周围一定围。

空间叠置分析:指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它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展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是结合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起的8000多个土壤侵蚀试验观测点资料统计总结提出的一种用于计算土壤侵蚀强度的公式。

水文分析:是DEM数字地形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水文分析工具,基于DEM对地形进展分析。

地图:指依据一定的数学法那么,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开展变化状态而绘制的图形。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方法:是指针对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具有自动分析处理较简单,分析处理模式化很强的特征。

TIN:是一种复合矢量模型,它采用一组互不叠置的三角形来近似表示地形。

DEM:是一种数字模型,等间距高程数据以栅格格式排列。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是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地数据进展采集、存储、检索、

分析和管理的信息系统。

2.实验目的

掌握ARCGIS10空间分析方法,熟练掌握Model Builder的创立和使用,掌握利用ARCGIS进展水文分析,缓冲分析,空间叠置分析,邻域分析、重分类等方法与技术。掌握利用ARCGIS进展DEM及TIN的创立,掌握地图的编制、整饰及输出。

3.数据来源

汤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案。

4.要求

〔1〕局部实验需要写出步骤,步骤要图文并茂的反映操作流程,截图并用文字说明。

〔2〕所有附图均需添加、学号、班级。

〔3〕实验报告A4纸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

〔4〕重要概念查阅相关文献,电脑输入,不用手工填写。

〔5〕附图黑白打印即可。

〔6〕实习报告后附实习心得体会,1000左右,手写。

〔7〕此局部容占总成绩25%。

5.实验容

实验一:用Model Builder进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例:汤P130。

实验二:汤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P290寻找最正确路径〕实验三:土壤稳定性评估

6.附图

实验一:数据处理——白水县

一、流程图:

图1 白水县数据更新变换流程图

二、步骤: 〔1〕数据加载与环境设置:

1〕翻开Arcmap ,添加图层vector ,如下列图:

图2

2〕翻开Arctoolbo*,右击,点击“环境〞,设置工作空间如图3: 图3

〔2〕利用模型构建器构建模型:

2幅1:25万数据DEM1和

1:25万的矢量数据1幅1:25万DEM 数

白水县行政区划*围 白水县DEM 数 投影数据

合并 提取

裁接 投影

1〕模型环境设置:点击翻开模型构建器,执行菜单命令模型属性,设置如图4。选择环境→处理围→围→与图层vector一样,如图5所示:

图4

图5

2〕白水县行政围提取:将Arcmap目录下的vector拖至ModelBuilder 中,在Arctoolbo*中,选择分析工具→提取→筛选工具,将其拖至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筛选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输入栅格为vector,输出栅格命名为Vector_Select1.shp,如图6所示,确定,结果如图7:

图6

图7

3〕白水县DEM数据的拼接:在ModelBuilder中点击添加数据DEM1和DEM2,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数据集→镶嵌至新栅格工具,将其拖至ModelBuilder窗口,双击镶嵌至新栅格,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设置如图8,确定,结果如图9所示:

图8图9

4〕利用白水县围对DEM裁切:在Arctoolbo*中选择spacial

analyst→提取分析→按掩膜提取工具,将其拖至ModelBuilder中,如图10所示。双击按掩膜提取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DEM作为输入栅格,输入栅格数据或要素数据选为vector-select.shp,输出栅格为E*tract-DEM1,如图11,裁切结果如图12:

图10 图11

图12

5〕白水县DEM的投影变换: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投影与变化→栅格→投影栅格工具,将其拖至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翻开投影栅格对话框,将E*tract-DEM1设为输入栅格,输出栅格命名为E*t-DEM1-Prj,点击输出栅格右边的按钮,进入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点击选择按钮,浏览坐标系,选择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ian 1980→*ian 1980 GK Zone 19.prj,重采样技术选择NEAREST,如图13所示,确定。

图13

6〕运行模型:点击运行按钮运行模型,如图14所示:

图14

三、实验结果

〔1〕最终模型:

图15白水县数据更新变换模型图

〔2〕专题地图:

图16 白水县DEM图

实验二:寻找最正确路径

一、流程图:

1寻找最正确路径流程图

二、实验步骤:

〔1〕激活工具:翻开Arctoolbo*,激活spacial analyst 空间分析和3D 分析扩展模块〔如图2〕:自定义→扩展模块

图2

(2)设置环境,加载数据:

1〕翻开Arcmap ,添加river.shp 、startpot 、endpot 和DEM 数据,小流域分布图river

高程数据坡度数据 起伏度数据 起伏度重分类坡度重分类 重分类图 本钱数据 本钱距离图 回溯连接图 最正确路径图 + 0.6 0.4

分配 权重

如图3;翻开Arctoolbo*,右击选择环境,设置工作空间如图4:

图3 图4

2〕点击按钮翻开模型构建器,执行菜单模型→模型属性→常规,设置模型名称及标签,如图5左所示,确定。菜单模型→图属性→符号系统→样式2,如图5右,确定。将数据river.shp、startpot、endpot和DEM数据拖至模型构建器窗口中,如图6:

图5

图6

(3)利用modelbuilder构建模型:

1〕生成坡度本钱数据集:①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外表分析→坡度,将坡度工具拖拽至模型构建器窗口中,双击坡度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dem,输出栅格命名为slope,如图7左所示,确定。运行如图7右:

图6

②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双击重分类对话框,输入slope,字段为Value,点击分类按钮,分类方法为相等间隔,类别为10,如图8所示,确定。

图8

2〕生成起伏度本钱数据集:①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邻域分析→焦点统计,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焦点统计工具框,输入dem输出栅格命名为QDF,具体设置如图9所示,确定。右击重分类工具框,选择运行。

图9

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重分类对话框,输入QDF数据层,点击分类按钮,选择相等间隔分类方法,类别选为10,如图10,确定。分类结果如图11,输出栅格为Reclass-QDF,确定。

图10

图11

3〕生成河流本钱数据集: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重分类工具框,选择river数据层,其他设置如图12,确定。

图12

4〕加权合并单因素本钱数据,生成最终本钱数据集: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并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栅格计算器,计算公式为cost=Recriver〔重分类流域数据〕+〔Reclassslop〔重分类坡度数据〕*0.6+ReclassQFD〔重分类起伏度数据〕*0.4〕,如图13所示,确定。

图13

5〕计算本钱权重距离函数: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距离分析→本钱距离,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本钱距离,输入栅格为startpot,输入本钱栅格为cost,输出距离栅格为CostDis-star1,输出回溯连接栅格为blanklink,如图14所示:

图14

6〕求取最短路径: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距离分析→本钱距离,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本钱路径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栅格为endpot,目标字段为Id,输入本钱距离栅格为CostDis-star1,输入回溯连接栅格为blanklink,输出栅格为CostPat-endP1,如图15所示,确定。

图15

7〕运行模型:点击运行按钮运行模型如图16:

图16

〔4〕加载模型运行结果图:在Arcmap中加载模型运行后的结果,如图18所示:

图17

三、实验结果

〔1〕模型:

图18 最正确路径模型图

〔2〕专题图:

图19最正确路径专题图

实验三:土壤稳定性评估

一、流程图:

赋予权重

土壤稳定性数据〔加权平均〕

土壤稳定性专题图

二、实验步骤:

〔1〕激活工具:翻开Arctoolbo*,激活spacial analyst空间分析和3D 分析扩展模块〔如图2〕:自定义→扩展模块

图2

〔2〕设置环境,加载数据:

1)翻开Arcmap,添加DEM和landuse.shp数据,如图3。翻开Arctoolbo*,右击选择环境,设置工作空间如图4所示:

图3 图4

2)点击按钮翻开模型构建器,执行菜单模型→模型属性→常规,设置模型名称及标签,确定。菜单模型→图属性→符号系统→样式2,确定,如图5所示;将Arcmap中的DEM及laduse.shp数据拖至模型构建器窗口中,如图6:

图5

图6

(3)构建模型:

1〕提取坡度:翻开spacial analyst工具→外表分析→坡度,将坡度工具拖拽至模型构建器窗口中,双击坡度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dem设为输入栅格,输出栅格为slope,如图7,确定。右击坡

度工具框,选择运行,如图8所示:

图7 图8

2〕坡度重分类: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并将其拖拽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重分类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slope作为输入栅格,值字段选择value,如图9,点击分类按钮,类别选为6,方法选为手动,修改中断值如图10,确定。

图9 图10

翻开将重分类对话框中的新值一栏依次改为10、8、7、5、3、1,输出栅格命名为Re-slope,如图11所示,确定。模型如图12。

图11

图12

3〕提取坡向:翻开spaciaal anlyst工具→外表分析→坡向,将坡向工具拖至模型构建器窗口,双击坡向工具框,在工具对话框中输入l,dem,输出栅格命名为Aspect,如图13,确定。右击坡向工具框,选择运行,如图14所示:

图13

图14

4〕坡向重分类: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并将其拖拽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重分类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Aspect作为输入栅格,值字段选为Value,点击分类,类别选为4,方法选为手动,中断值改为0、90、270、360,如图15,确定。将新值一栏改为5、10、1、10,输出栅格命名为Re-Aspect,如图16所示。模型如图17:

图15

图16

图17

5〕土地利用图的转换:选择转换工具→转为栅格→面转栅格,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双击面转栅格工具,在其对话框中输入landuse,值字段LANDUSE,输出栅格命名为landusegrid,像元大小设为100,如图18,确定。右击面转栅格,运行,结果如图19:

图18 图19

6〕对landusegrid重分类: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并将其拖拽至模型构建器中,双击重分类工具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landusegrid作为输入栅格,值字段选为LANDUSE,新值分别改为2、8、6、10,输出栅格命名为Re_land,如图20,确定。模型如图21:

图20 图21

7)空间叠加分析:选择spacial analyst工具→叠加分析→加权总和,并将其拖至模型构建器窗口中,双击翻开加权总和对话框,逐个添加Re-slope、Re-Aspect和Re_land,字段均选为VALUE,Re-slope的权重为0.3,Re-Aspect的权重为0.3,Re_land的权重为0.4,输出栅格为stability,如图22所示,模型如图23,点击菜单中的按钮运行。图22

图23

(4)添加模型运行结果数据:在Arcmap中加载叠加分析结果stability 数据,如图24:

图24

〔5〕土壤稳定性的分级显示:在Arcmap中右击stability翻开属性对话框,选择符号系统,显示选为已分类,点击分类,设置分类方法为手动,类别为3,将中断值设为4、7、10,如图25所示;将每个围对应的标注分别改为“不稳定〞“较稳定〞和“很稳定〞,并选择适宜的拉伸色带,如图26:

图25

图26

三、实验结果

图27土壤稳定性专题图

实验四:土壤侵蚀性分析建模

一、流程:

植被类型矢量数据土壤类型栅格数据DEM矢量数据

二、实验步骤:

〔1〕加载数据:翻开Arcmap并添加数据studyarea.shp 、vegetation.shp、soilsgrid.shp,如图2所示:

图2

(2)激活工具:翻开Arctoolbo*,激活spacial analyst空间分析和3D 分析扩展模块〔如图3〕:自定义→扩展模块;

图3

(3)数据前期处理:

1〕右击vegetation翻开属性properties→symbology →Unique value,值字段选择vegtype,选择好色带,点击Add All Values,如图4所示,点击ok;

图4

2〕调整图层顺序为studyarea,vegtation,soilsgrid如图5,保存地图文档;

图5

(4)利用ModelBuilder构建模型:

1〕设置属性与环境:①点击翻开模型构建器ModelBuilder 如图6所示,执行菜单命令model→modelpropertis设置如图7,选择environment,设置如图8,点击value设置处理围为Same As Layer StudyArea,如图9,确定;

图6 图7

图8 图9

②在modelbuiler窗口中执行菜单Model→Diagram Propertis,选择style2,如图10;

图10

2〕加载数据:将ArcMap中的vegtation,soilsgrid拖至ModelBuilder 窗口中。

3〕将DEM数据转为栅格数据:从Arctoolbo*中将Conversiontools →to raster下的DEM to Raser拖至ModelBuilder窗口中,如图11所示。在modelbuilder中双击DEM to raser,在出现的工具设置对话框中指定输入USGS DEM文件为:elevation.dem,选择输出路径,确定,如图12:

图11

图12

4〕生成坡度数据:将Arctoolbo*中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 →slope拖至modelbuilder窗口中在ModelBuilder 窗口中,点击添加连接按钮将派生数据图框DEMToRa_elev1与工具图框slope连接在

一起。完成后效果如下列图13所示:

图13

※右键点击图框[output raster]将其改名为: [坡度图]

5〕坡度数据重分类:将Arctoolbo*中Spatial Analyst Tools→Reclass 下的工具Reclassify 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点击按钮将派生数据图框[坡度图]与工具图框Reclassify连接在一起,如图14所示:图14

在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工具图框Reclassfy,对坡度图重分类,输入栅格为坡度图,字段为value,点击load装入数据表,将坡度分为10级,具体设置如图15所示:

图15

8〕植被类型矢量数据转栅格:将Arctoolbo*的Conversion Tools →TO Raster→feature to raster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在ModelBuilder窗口中,点击按钮将数据图框vegetaion与工具图框feature to raster连接在一起,如图16所示:

图16

双击与Vegetaion相连的工具图框Feature to Ratser,在出现的对话框

中,设置字段为VEGTYPE,选择输入栅格Vegetaion和输出路径,确定,如图16;右击Feature to Raster,执行命令Run,如图17;

图16 图17

9〕加权叠加分析:

<1>添加工具:将Arctoolbo*中Spatial Analyst Tools→Overlay →Weighted Overly拖至modelbuilder中,如图18;

图18

<2>添加数据:双击Weighted Overly,在出现的设置框中点击按钮,在出现的框中输入soilsgrid,字段选为S-value,如图19,确定;同理,添加植被栅格〔字段值为vegtype,如图20〕和Reclass-slop1〔字段值为value,如图21〕,添加结果如图22所示: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3>设置因子〔如图23所示〕:

①Soilsgrid: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力,不同的土壤类型给定不同的的数值,数值1表示改天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

②植被栅格: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力,不同的植被类型给定不同的的数值,数值1表示改天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water设为restrieted〕;

③Reclass-slop1:根据不同坡度低的区域发生土壤侵蚀的危险系统较小,坡度较大的区域发生土壤侵蚀的危险系数较大,不同坡度对应不

同数值,数值1表示改天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第10级也设置为9);

图23

<4>权重配置:将上述三个因子的权重分别设置为soilsgrid 25%,植被栅格25%,Reclass-slop1为50% ,如图24所示:

图24

〔10〕最终模型如图25:

图25

三、实验结果:

图26土壤侵蚀危险性专题图

实验五:水文分析

一、流程图

*****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 要求使用以下基本矢量数据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与选择,因为ArcGIS 不能自动更新叠合后输出的shapefile 中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在本任务中也会学习利用VisualBasic script 对面积与周长的数值进行更新。 2 要求进行栅格数据的局部运算。 3 要求进行栅格数据的邻域运算。在进行栅格数据分析之前一般要设置分析环境,如研究区域、单元大小等。在本实验中,由于没有采用分析掩模且输出单元大小与输入数据相同,所以没有对此进行考虑。 二、实验平台 本次试验统一在学院计算机教室上级 试验平台为一台微机、arcgis 9.3版本GIS 软件、教学资料一份。 1.运行ArcCatalog,连接到EX10 文件夹。运行ArcMap,将数据框架命名为Task1,添加landuse.sh、soils.shp、sewers.shp 到Task1. 2. 首先对sewers 进行缓冲区分析。打开ArcToolbox 窗口,设置EX10 文件夹为当前工作空间。双击位于Analysis Tools → Proximity 工具集中的Buffer 工具。选择sewers 为输 入要素,将输出要素命名为sewerbuf.shp,输入距离为300(米),选择综合(dissolve) 类型为ALL,单击OK 运行本命令。 3. 下一步对landuse、soils、sewerbuf 进行叠合分析。双击位于Analysis Tools → Overlay 工具集中的Intersect 工具。选择landuse、soils、sewerbuf 为输入要素,将输出要素命名 为final.shp,单击OK 运行本命令。 4. 接下来由final 中选这满足前两条标准的多边形。双击位于Analysis Tools → Extract 工具集中的Select 工具。选择final 为输入要素,将输出要素命名为sites.shp,单击SQL 按钮填写表达式。在Query Builder 对话框中的表达式框中输入以下内容:“SUIT” >= 2 AND “LUCODE” = 300,单击OK 运行本命令。 5. 双击位于Data Management Tools → Fields 工具集中的Add Field 工具。选择sites 为输入表,键入字段名为Shape_Area,字段类型为Double,字段精度为11,尺度为3, 6. 在sites 的属性表中右键单击Shape_Area 字段,选择Calculate Values,单击Yes 关闭弹出的对话框 7. 计算后产生的area 数值将在表中出现。接下来计算周长值 8. 将以上操作结果存为EX10.mxd。 任务2:进行栅格数据的局部运算 1.在ArcCatalog 的目录树中右键单击dem,由快捷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 2. 运行ArcMap 打开EX10.mxd,新建数据框架并将其命名为Task2&3,确保Spatial Analyst 在Tools 菜单下的Extensions 中的复选框被设置, 3. 由Spatial Analyst 的下拉菜单选择Raster Calculator,在表达式框中输入以下表达式:[emidalat] * 3.28,单击Evaluate 4. Calculation 是临时栅格数据,右键单击Calculation,选择Make Permanent,将其命名为emidaft 后按保存。 任务3:进行栅格数据的邻域运算 1. 在ArcMap 中打开EX10.mxd,激活Task2&3,由Spatial Analyst 的下拉菜单选择Neighborhood Statistics,选择emidalat 为输入数据。 2.使NbrMean of emidalat 成为永久栅格数据,将其命名为demmean。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一、引言 ArcGI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帮助用户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本次实习我有幸在某地理信息公司进行ArcGIS实习,本报告将详细记录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 二、实习背景 某地理信息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空间数据服务的公司,拥有丰富的地理数据资源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在这里,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实际项目,并运用Arc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力。 三、实习目标 1. 熟悉ArcGIS软件界面和功能。 2. 学习地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运用ArcGIS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4. 参与实际项目并提供解决方案。 5. 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实习过程与成果 1. 熟悉ArcGIS软件

在实习的初期,我通过学习ArcGIS官方文档和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快速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包括地图浏览、数据 导入、符号化、查询分析等,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2. 地理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参与了地理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通过使 用ArcGIS Collector等移动设备应用,我学会了如何在实地环境中收集 各类地理数据,并进行加工整理。同时,我还使用ArcGIS Desktop对 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清洗。 3. 地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数据分析工作。例如,对于某区域的居民点分布,我使用点密度分析工具生成了 热力图,从而可以直观地了解人口密集区域。此外,我还进行了地理 数据的可视化工作,采用符号化和图层叠加等技术,将数据以地图形 式展示出来,提高了数据的可读性和传达效果。 4. 实际项目参与与解决方案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某个城市规划项目的实施,负责制作地理数 据分析报告。通过使用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我成 功提取了重要的规划区域、环境设施配套情况等关键信息。并运用ArcGIS提供的报告模板生成了专业的报告文件,在公司内部取得了很 好的反馈。 5. 团队工作与沟通能力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能够实习在一家专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的公司。这家公司使用的主要软件是ArcGIS,它是一款 功能强大的GIS软件,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在这个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ArcGIS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并且参与 了一些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报告。 一、实习背景 我所在的公司主要服务于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致力于提供高质量 的地理信息解决方案。我实习的初衷是为了学习并应用ArcGIS软件技能,提升自己在GIS领域的专业能力。在实习的前期,我进行了一些 基础的培训和学习,掌握了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二、实习内容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实习的初期,我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种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地理坐标等。通过学习ArcGIS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我学 会了将这些数据进行导入和整合,以便于后续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2. 地图制作与编辑 随着对ArcGIS软件的熟悉度增加,我开始参与地图的制作和编辑 工作。根据客户的需求,我可以使用ArcGIS提供的各种工具,将数据

转化为地图,添加比例尺、图例和标注等元素,并进行美化和布局调整,以确保最终地图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3. 空间分析与模型构建 作为GIS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空间分析在实习期间一直是我的重 点学习和应用内容。我学会了使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最近邻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以及构建专题图和统计图表。这些分析结果对 于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项目实施与维护 除了日常的工作任务外,我还有幸参与了一些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在这些项目中,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开发 和数据分析。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我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和成果展示等 环节,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并达到客户的要求。 三、收获与感悟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ArcGIS软件的功能和应用,也 提高了自己在GIS领域的技能水平。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 员合作、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协调,这些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都 将非常重要。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数据处 理和分析过程中,我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结果不够准确或者效率 不高。因此,我意识到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是必要的。希望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XXX公司 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 摘要: 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在XXX公司的ArcGIS实习经历。报告主要包括实习单位介绍、实习目标与计划、实习过程与经验总结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启示等内容。 一、实习单位介绍 XXX公司是一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等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丰富的GIS项目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二、实习目标与计划 1. 熟悉ArcGIS软件:通过实习,了解Arc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其进行地图制图、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2. 参与实际项目:积极参与公司正在进行的GIS项目,学习并 应用实际的工作技能,提升解决问题和协作能力。 3. 掌握GIS应用场景: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了解GIS在不同 领域的应用场景,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为将来的工作做 好准备。 三、实习过程与经验总结 1. 熟悉软件环境:首先,我了解并熟悉了ArcGIS软件的安装 和配置,熟悉了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学会了如何创建新的地图 文档和图层。 2. 地图制图与编辑: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城市地图制作 项目。我通过收集和整理地理空间数据,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图 层叠加、符号化和标注等操作,最终生成了一份精美的城市地图。 3. 空间分析与模型构建:在实习的后期,我参与了一个环境评 估项目。通过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我成功进行了环 境脆弱性评估,并构建了相应的空间模型,为项目团队提供了有 价值的参考意见。 4. 学习与交流:在实习期间,我积极与实习导师和团队成员进 行沟通和交流,向他们请教和学习,从他们身上获取了许多宝贵 的经验和技巧。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导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已经成 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为GIS的主要软件之一,ArcGIS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以个人实习经历为基础, 对ArcGIS的使用和应用进行介绍和总结。通过实习的实践,我进一步 了解了GIS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ArcGIS的基本操作和一些高级功能,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了所学知识。 一、实习背景 在我所任职的公司,由于其业务涉及到很多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和 分析,因此ArcGIS成为了必备的工具。我作为实习生,主要负责协助 地理信息团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这个实习机会,我 得以深入了解ArcGIS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二、ArcGIS的基本操作 1.界面介绍 ArcGIS的界面简洁明了,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地图视图和图层列表组成。菜单栏提供了各种功能选项,工具栏包含了快捷工具,地 图视图显示地理数据,而图层列表则是用于管理和控制地图数据的。 2.地图操作

通过ArcGIS,我们可以导入各种地理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栅格 数据和地理数据库等。在地图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选择、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来浏览和处理地图数据。 3.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是ArcGIS的重要功能之一。我学会了如何创建、编辑和 删除地理要素,包括点、线和面等。通过编辑工具的使用,我可以对 地理要素进行细致的修改和完善,以满足具体需求。 三、ArcGIS的数据分析 1.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是GIS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在实习中,我经常需要根据地 理位置进行查询,以找到特定区域内的相关数据。我学会了如何利用ArcGIS的查询工具来实现这一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属性查询、空间查 询和属性与空间的组合查询等方法进行更加精确的检索。 2.空间分析 ArcGIS提供了多种空间分析工具,用于对地理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实习中,我运用空间分析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通 过缓冲区分析确定影响范围、通过连接点进行路径规划等等。 3.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GIS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借助ArcGIS的符号化和标 注功能,我可以将地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得复杂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I. 简介 在这篇实习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ArcGIS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所学 到的知识。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ArcGIS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提升 了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能,并在实际项目中运用了这些知识。 II. 实习背景 作为一名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对GIS技术一直很感兴趣。因此, 我选择了参加一家专注于GIS应用的公司的ArcGIS实习项目。在实习 期间,我有机会与专业团队合作,学习并应用ArcGIS软件进行地理数 据分析和地图制作。 III. 实习内容 1. 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实习初期,我负责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ArcGIS软件,我学习了如何使用GPS设备进行地理坐标标定,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导 入到ArcGIS中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我的空间感知能力,还加深了我对数据的理解。 2. 地图制作与数据可视化 在进一步熟悉ArcGIS软件之后,我开始参与地图制作和数据可视 化的工作。通过使用ArcGIS的地图制作工具,我能够将采集到的地理

数据转化为具有可视化效果的地图。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 的地图符号和配色方案,以有效传达地理信息。 3. 空间分析与地理决策 ArcGIS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项目。通过对城市交通数据的分析,我能够评估不同地区的交通流量并提出 相关的解决方案。这一经历使我对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IV. 实习成果与收获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学会了 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技能。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我提高了 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此外,实习还让我对GIS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 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V. 总结 在这次ArcGIS实习经历中,我以实际项目为基础,深入学习和应 用了GIS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等工作,我提升 了我的技能水平,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ArcGIS的功能和应 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将来在GIS领域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重要 性和价值。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GIS技术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并为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1. 背景介绍 在XXX公司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负责使用Arc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和应用。本报告旨 在总结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和所获得的经验。 2. 实习内容 2.1 GIS基础知识培训 在实习开始之前,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ArcGIS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学习该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我熟悉了空间数据的处 理方法和地图制作技巧。 2.2 地图制作与数据编辑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地图制作工作。通过对现 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属性查 询和制作专题图等操作,最终生成了一系列符合客户需求的地图 产品。

2.3 空间分析与模型构建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地理空间问题的需求,我学习并应用了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使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工具,我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并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2.4 数据可视化与WebGIS开发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和应用了ArcGIS的WebGIS开发技术。通过使用ArcGIS Online和ArcGIS Server平台,我实现了将地理数据发布到Web上,并开发了一些基于地图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便捷的数据可视化和空间查询服务。 3. 经验与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实际应用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3.1 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对空间数据处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2 了解地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熟悉数据编辑和地图制作的技巧。 3.3 学会使用空间分析工具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索和预测,并能生成专业的分析报告。 3.4 熟悉WebGIS开发技术,能够将地理数据发布到Web上并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 4. 实习心得 在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深刻感受到了ArcGIS在地理信息行业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工具,ArcGIS对于解决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数据质量不一致、空间分析结果不准确等。这些挑战让我意识到了GIS工作中的细节和技术要求,同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动力。 5. 展望未来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地 通过学习Arcgis这款Gis应用软件熟练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深入理解GIS软件应用的核心部分、通过熟练Arcgis能掌握类似相关软件操作,加强动手能力。实习过程, 1.对Arcgis软件整体掌握。并与之前各类软件操作对比和学习。 2.具体对软件操作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数据的处理与变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3.掌握利用ArcMap对数据的获取及存储,熟悉ArcMap的空间查询、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能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掌握制图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流程,掌握地形图分析内容。 二、实习过程 1.对Arcgis软件整体掌握,并与之前各类软件操着对比和学习。 2.具体对软件操作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数据的处理与变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3.Acrgis的空间分析能力的掌握: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三,实习任务 1.完成地图制图数据预处理,并制作专题地图,出图。 2.使用ArcGis进行数据扫描矢量化,并按标准出图 3.完成地形图分析(坐标、距离、方位角、剖面图) 四、实习内容 任务一: 1 渲染图层要素 2 标注图层要素 3 渲染图层要素 4 渲染图层要素 5 渲染图层要素 6 创建地图版面 7 添加各种元素到地图版面中 8 打印输出地图 任务一截图:

任务二: 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在xxx公司的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arcgis相关工作,并通过这次实习深入了解和熟悉了arcgis的应用。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及收获。 二、实习背景及目的 xxx公司作为一家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解决方案能力,开展了arcgis实习项目。我参与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进一步熟悉arcgis的功能和应用,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 三、实习内容 1. 系统了解arcgis 在实习的第一个阶段,我主要对arcgis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通过阅读相关文档和参与培训,我了解到arcgis是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实现地图的创建、编辑、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我熟悉了arcgis的主要模块和工具,并学会了如何在arcgis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地理分析。 2. 数据管理与处理 在实习的第二个阶段,我参与了一项数据管理与处理的任务。该任务要求对公司某个项目所涉及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并在arcgis

中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通过这项任务,我学会了如何使用arcgis进行数据导入、属性编辑、数据拓扑检查等操作,了解了数据管理的重要 性和规范。 3. 空间分析与应用 在实习的第三个阶段,我参与了一个空间分析的项目。该项目旨在 根据不同地区的空间属性,提出更有效的商业用地规划方案。在项目中,我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区域内的地理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点线面叠加分析等,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这 个项目,我深入了解了arcgis在空间分析领域的强大功能和应用场景。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arcgis实习,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对arcgis的功能和 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其次,我通 过参与实际项目,学会了如何利用arcgis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锻炼了自己的团 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次实习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最终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 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展望 作为一名arcgis实习生,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意识到要想成 为一名优秀的arcgis工程师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未来,我将进一

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我在一家技术公司进 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rcGIS实习。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学习和应用了ArcGIS软件,并通过实际项目实践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在本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和所学到的经验。 一、实习项目介绍 在实习的初期,我被分配到一个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项目中。该 项目旨在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分析,以提供城市 规划决策的支持。我与团队成员合作,负责数据收集、地图制作以及 空间分析等工作。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项目开始时,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交通数据等。我通过ArcGIS软件的数据导入和整理功能,从不同的数据源获取、整合并存储数据。通过这一过程,我学会 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大规模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分析和可视化的格式。 三、地图制作与数据可视化 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制作成地图,并 进行可视化分析。我运用ArcGIS软件的地图制作工具,添加符号、标 注和图例,使地图呈现出清晰、直观的信息。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

使用ArcGIS软件的数据制图功能,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四、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 在城市规划项目中,我们使用了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人口密度等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我在实习期间学到了许多空间分析方法和技巧,如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等,这些技能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五、技术支持与团队合作 在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并经常为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支持。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分工合作,并通过不断交流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项目任务。 六、实习总结与感想 在这次ArcGIS实习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我深刻理解到ArcGIS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会了如何将技术应用于实践中。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更多实际项目中。 七、致谢

arcgis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实习一:ArcGIS地统计分析 指导老师:赵永 一实习目的 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根据一个点要素层中已测定采样点、栅格层或者利用多边形质心,轻而易举地生成一个连续表面。这些采样点的值可以是海拔高度、地下水位的深度或者污染值浓度等。当与ArcMap一起使用时,学习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的一整套创建表面的工具来生成一个相对精确的连续表面,用这些表面来进行可视化、分析及理解各种空间现象等。 二实习内容 1了解地统计分析模块,创建臭氧浓度缺省参数表面。 2学习在创建表面之前如何对数据进行检查。数据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数据中那些离群值并且发现数据中存在的趋势。 3创建第二个表面,这个表面更多地考虑了练习2中数据分析发现的空间关系,并且对练习1中生成的表面进行了改进。 4对练习1和练习3中创建的表面进行比较,并判断哪个表面对未知值的预测更好。 5创建臭氧浓度超出临界值的概率图,从而生成第三个表面。 6利用ArcMap的功能将你在练习3和练习5中创建的表面放在一起做最终的显示 三实习步骤 1 利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臭氧表面 (1)打开arcmap 并激活地统计分析模块 (2)加载数据 (3)利用缺省参数创建臭氧浓度表面。

图1利用缺省值创建的臭氧表面 2 检查数据 (1)检查臭氧浓度数据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从下图可以看到臭氧浓度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

图2臭氧浓度分布直方图 (2)正态QQ图。另外一种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方法,通过标准正态分布与现有数据分布比较,还可以找到一些异常值,来检查并校正这些异常值。若符合正态分布则数据点应成一条直线,那些不在直线上的点为异常点。 图3臭氧浓度正态QQ图 (3)用趋势分析工具识别数据中的全局趋势。只有数据分布符合一定的趋势,才能用数学公式对确定表面进行模拟,故需要分析数据的全局趋势。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医院选址及三维可视化的实现学生 学号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 20XX年06月 2 一、实验目的: 熟悉数据xx、矢量分析、栅格分析、表面分析及三维分析的内容。熟练掌握ArcMap,ArcCatalog,ArcScene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现要建立一个医院,要求其位置符合下列要求: 1、距主要公路不能太远; 2、距居民区不能太远,可选择内部区域; 3、医院应该位于地势平坦区; 4、医院的位置应该避开现有的卫生院; 将符合要求的地块在ArcScene中与影像叠加,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显示。 三、实验数据:

影像(可以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山地\\居民地\\其它用地) 等高线(用来生成DEM) 已有卫生院的点状分布图四、实验方案: 五、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数据 1、启动ArcMap,加载已有数据,影像图、DEM图以及卫生院的点状分布图。 3 图1 2、打开ArcCatalog,新建Personal Geodatabase。 图2 3、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feature dataset,名为feature。 4 图3 4、新建两个feature class,分别为line1和polygon1。 图4 5 图5 5、在ArcMap中加载并xx新建立的两个图层,line1和polygon1,分别对影像中道路和居民地进行矢量化。 图6 6、对道路的矢量化结果

6 图7 7、对居民地的矢量化结果 图8 至此,数据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数据操作阶段 1、满足第一个要求,距主要公路不能太远。 对道路层进行缓冲区建立。生成Buffer_of_文件。 7 图9 2、满足第二个要求,距居民区不能太远,可选择内部区域 注意在建立缓冲区时,Create buffers so they are 选择outside polygon(s) and include inside,以保证可选内部区域。生成Buffer_of_polygon1_文件。 图10 对居民区建立的缓冲区。 8 图11 对道路的缓冲区与居民区的缓冲区进行相交操作(intersect),使同时满足前两个条件。生成Buffer_of_line1_文件。

arcgis实习报告(最新)

篇一:ARCGIS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 学号:班级序号:姓名:指导教师: 成 绩: ArcGIS软件操作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学习Arcgis这款Gis应用软件熟练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深入理解GIS 软件应用的核心部分,通过熟练Arcgis能掌握类似相关软件操作,加强动手能力。 实习过程: 1. 对Arcgis软件整体掌握,并与之前各类软件操作对比和学习。 2. 具体对软件操作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数据的处理与变换、数据的可 视化表达。 3. Arcgis的空间分析能力的掌握: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等。 4. 掌握Arcgis的空间分析建模。 实习内容: 根据学习内容,我们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第三章作为实习内

容,本章内容分别为:初识ArcGIS、农田保护区域分析、度假村选址、屏幕矢量化及拓扑建库、投影转换及图形裁剪、注记及属性编辑与连接、燕麦试验田选址、商店选址评价、土壤肥沃度分析、统计图表、网络分析、ArcGIS中DEM 的建立及应用。 以下是实习内容截图 3.1 初识ArcGIS 1启动ArcCatalog 2.连接数据 3浏览数据 3.1.3 ArcMap 中的栅格数据操作 1. 启动ArcMap 2. 在arcmap 中加载数据 3. 图层操作 (1) 放大、缩小 (2) 平移 篇二:ArcGIS实验报告与心得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与心得 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年级:2011级 班级:地信一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冯慧敏 时间:2013.05.28 ArcGIS实验报告与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习了解ArcGIS的发展,以及9.3系列软件的构成体系熟练掌握 (2)熟练掌握ArcMap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3)了解及应用ArcGIS的分析功能模块ArcToolbox (4)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是对ArcGIS概述。介绍ArcGIS的发展,以及9.3系列软件的构成体系,了解桌面产品部分ArcMap、ArcCatalog和ArcToolbox的相关基础知识; 实验二讲解了视图数据的显示与管理 主要阐述如何让创建新的Map Document(工程文档),工程文档的保存,创建新数据层layer,数据层(Layer)的操作等; 实验三讲解了ArcMap下的数据编辑与修改编辑点、线、面文件的流程,点、线、面的主要生成方法和介绍了绘图工具、编辑菜单; 实验四讲解了栅格数据矢量化介绍了ArcScan工具。ArcScan是Arcmap Desktop中栅格矢量化的扩展工具。它提供了一套强大且易使用的栅格矢量化工具。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捕捉栅

ArcGIS空间分析和最短路径分析实习报告

实验一、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练习1:市区择房分析 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打开E:\Chp7\Ex1\city.mxd文件将文件加入到窗口中来,这时就将五个文件全部加入其中来了,如下图所示;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1)选择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打开图层的属性表,在右下角的打开option选项中,在菜单中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

在select by attributes对话框中,左边选择“TYPE”双击将其添加到对话框下面SQL算式表中,点中间“=”,再单击Get unique values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的列表框中,然后选择“ST”属性值,双击添加到SQL算式表中,单击APPLY按钮,就将市区的主要道路选择出来了

2)点击缓冲区按钮对选择的主干道进行缓冲区的建立,首先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然后将下面的Use Only the Selected Feature(仅对选择的要素进行分析)选中,单击next;

3)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At a specified distance),指定缓冲区半径为200米,单击next; 4)由于不是分别考虑一个图层的各个不同的要素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Dissolve barriers between),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

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主干道噪音污染缓冲区的建立。(2)商业中心影响范围建立

1)建立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范围。首先点击缓冲区按钮,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商业中心分布图层(network),单击next; 2)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以其属性字段YUZHI为缓冲区半径,单击next; 3)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商业中心影响范围缓冲区的建立。

ArcGIS空间分析和最短路径分析实习报告

实验一、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练习1:市区择房分析 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打开E:\Chp7\Ex1\city.mxd文件将文件加入到窗口中来,这时就将五个文件全部加入其中来了,如下图所示;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1)选择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打开图层的属性表, ,attributesby select 择选中单菜在,中项选option开打的角下右 在. 在select by attributes对话框中,左边选择“TYPE” 双击将其添加到对话框下面SQL算式表中,点中间“=”,再单击Get unique values 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的列表框中,然后选择“ST”属性值,双击添加到SQL算式表中,单击APPL Y按钮,就将市区的主要道路选择出来了

2)点击缓冲区按钮对选择的主干道进行缓冲区的建立,首先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然后将下面的Use Only the Selected Feature(仅对选择的要素进行分析)选中,单击next;

3)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At a specified distance),指定缓冲区半径为200米,单击next; 4)由于不是分别考虑一个图层的各个不同的要素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Dissolve barriers between),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主干道噪音污染缓冲区的建立。

(2)商业中心影响范围建立 1)建立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范围。首先点击缓冲区按钮,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商业中心分布图层(network),单击next; 2)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以其属性字段YUZHI为缓冲区半径,单击next;

arcmap实习报告4篇

arcmap实习报告4篇 arcmap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目的 1、熟悉GIS软件——ArcGIS的体这种系结构,掌握ArcMap用于地图数据的编辑、显示、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了解ArcCatalog对数据 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图像配准,进一步理解坐标变换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利用ArcMap对数据的获取及存储,熟悉ArcMap的空间查询、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能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掌握地图渲染方法及制图输出。 5、根据野外采集的离散点数据集,建立DEM,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了解虚拟现实的构建过程。 二、实习任务 (1)完成给定区域的地图矢量化,建立数据库。 数据共分10层,分别为:高程点(点:高程)、电力线(点)、散坟(点)、桥(点)、道路(线:类别)、陡坎(线)、地类线(多边形:类别)、地类界(多边形:类别)、村组界(多边形:村名)、池塘(多边形)、建筑物(多边形:类别、拆迁指标)等注:地类分为:农用地(耕地、园地、其它)、建设用地(庄台、道路)、未利用土地。如图上绿色线所示。

(2)统计图幅内,各类用地面积,各村组内各类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 (3)进行地图编制,制作专题地图并进行渲染输出。 (4)以卫星遥感影像地图为纹理,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可视化地图,并以楼层为高度构建虚拟村组。 三、实习内容(附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shp文件的创建 2、图像配准及矢量化 3、空间查询 4、缓冲区分析 5、地图渲染 6、制图输出 7、构建TIN 8、在TIN的基础上,粘贴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建立三维可视化地图。 四、实习时间 .1.6——.1.17 五、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实习地点:2#实验楼第2层图像信息处理机房 实习时间:上午(1~4节课)、下午(5~8节课) 六、实习要求 (1)纪律要求

ArcGIS空间分析教程(汤国安)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期末实习报告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班级:1201班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xxxx

目录 1.重要概念 (1) 2.实验目的 (2) 3.数据来源 (2) 4.要求 (2)

1.重要概念 缓冲区: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周围一定范围。 空间叠置分析:指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它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 DEM:是一种数字模型,等间距高程数据以栅格格式排列。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是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地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管理的信息系统。 2.实验目的 掌握ARCGIS10空间分析方法,熟练掌握ModelBuilder的创建和 (6)实习报告后附实习心得体会,1000左右,手写。 (7)此部分内容占总成绩25%。 5.实验内容 实验一:用ModelBuilder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例:汤国安P130。

实验二: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P290寻找最佳路径) 实验三:土壤稳定性评估 6.附图 实验一:数据处理——白水县 图2

2)打开Arctoolbox,右击,点击“环境”,设置工作空间如图3:图3 (2)利用模型构建器构建模型: 1)模型环境设置:点击打开模型构建器,执行菜单命令模型属性,设置如图4。选择环境→处理范围→范围→与图层vector相同,如 图 图6 图7 3)白水县DEM数据的拼接:在ModelBuilder中点击添加数据DEM1和DEM2,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数据集→镶嵌至新栅格工

大学空间分析实习报告基于ARCGIS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

空间剖析实习:鉴于ARCGIS软件的土壤侵害危险性评论 实习目的 (1)稳固多因子剖析的主要流程,娴熟掌握多种空间剖析方法的综 合运用。 (2)进一步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掌握SRTMDEM数据的获得方法。 实习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10、 (2)方法准备:多因子剖析原理及方法(可参照有关书本) 实习数据 TM影像:用于派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土地利用种类 DEM数据:用于派生坡度数据,依据研究区范围从网上获得() 降雨量数据:(大家在研究区均匀选择30个失散点进行模拟) 实习主要步骤及要求 假定影响土壤侵害的因子有:坡度、植被覆盖率(可用NDVI取代)、 土地利用种类、降雨量;依据多因子剖析的原理和方法,在数据预办理 的基础上,运用叠加剖析方法达成土壤侵害危险性评论,并依据有关标 准进行危险性分级。 主要步骤:

①确立评论模型:本次评论用加权均匀模型,表达式为: ②数据预办理:派生所需要的数据,重分类数据到一致的等级; ③确立各因子权重:假定坡度、降雨量、植被覆盖(NDVI);土地利用种类。 ④叠加剖析:经过叠加剖析达成土壤侵害危险性评论; ⑤制作危险性等级图。 详尽操作步骤 1)多波段合成:实习数据给的2张TM影像均为3张单波段影像,需 要进行多波段合成办理

2)去除锯齿 多波段合成后的2张影像均能够看到显然的锯齿,因此要先去除锯齿1)使用特点提取工具去除锯齿:在这里我使用特点提取工具

2)输出去除锯齿后的影像

3)拼接影像 将2张影像拼接成一幅完好的影像,注意影像的地点,位于下方的的影像上方1)拼接影像

ARCGIS实习报告

《GIS技能训练教学实习》 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 年5月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 二、实习组织方式 (1) 三、实习内容求及要求 (1) 四、实习步骤 (1) 五、注意事项 (41) 六、实习心得 (41) 七、参考文献 (41) 八、附录 (42) 8.1实验数据 (42) 8.2成果图 (43)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了解ArcGIS的基本组成模块ArcCatalog、Arcmap和ArcToolBox的应用基础及一些基本操作。 2、强化ArcGIS的各种功能意义,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和应用 3、理解ArcGIS在GIS技术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并培养学生勇于动手、勤于动手、热爱本专业的思想。 4、深刻地理解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综合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组织方式 软件:ArcGIS Desktop10.2 时间:2014年4月28到5月4号 地点:核工楼410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1、实习内容 1.1、ArcGIS软件常用功能的操作练习 1.2、完成《实习二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的实习 1.3、完成《实习三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变换》的实习 1.4、完成《实习五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的实习 1.5、完成《实习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的实习 2、实习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做好实习日记、记录每次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与老师同交流来解决问题。实习结束时,写出实习报告并有实习作品。实习报告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实习结束后,需要提交实习的最终结果。 四、实习步骤 4.1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4.1.1 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 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拓扑经常应用于地块查询、土地利用类型更新等。 在 Topology 数据集中导入上述两个 Shapefile,建立该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使拓扑生效后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错误,最后进行拓扑编辑。新建文件夹,将结果存入该文件夹中。 操作步骤: (1)创建地理数据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