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原因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起义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灾难,中国人们不得不分期反抗,三当时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四是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这些赔款的压力全部被清政府转移到了劳动人民的身上,这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清政府的苛捐杂税还日益增多,农民早已不堪负重。而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导致外国的工业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质美价廉的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这导致中国东南海区的把农民和大量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其次是严重的自然灾害,1840年到1850年,中国广大地区发生了很多的自然灾害,如蝗灾、水灾、旱灾等,这些自然灾害让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艰难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的神权思想和基督教平等的观念吸引,洪秀全便向将这些思想运用到当时的中国环境中,他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示训》等文章后,相当于给农民来了次大洗脑,加上当时冯云山在广大贫苦地区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活动,这些都给农民一个非常大冲击,让受苦的农民看到了一丝曙光,所以得到了不少农民的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反抗腐败的清政府,甚至让清政府借用了国外的力量才得以镇压,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要分析出答案无非要从两点出发,一个是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另一个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造成的影响。

首先第一个,太平运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巨额赔款的压力被清政府压迫到了农民的身上。其次是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农民本就生活困苦了。另外一个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加重了中国的灾难。这些原因结合起来,导致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第二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的影响可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传播了新的思想,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进程,也给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坏处是人口的大量伤亡,以及生产力的落后,而且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了。

所以说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主要是分析这两个方面也就大致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不过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也不是简单的这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这场运动无论结果如何,在发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也代表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一点还是值得后世肯定的。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腐败严重、其他原因。

首先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主要是过早建都导致军队丧失锐气,太平军功课南京之后杨秀清带领文武百官迎接洪秀全进城,随后洪秀全便在南京建都,并改南京为天京。过早建立都成,导致太平军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第一目的,这样在兵力部署上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革命的进攻阶段也被停顿了下来,士兵锐气渐渐被殆尽,这是兵家的大忌。另一方面过早建立都城也导致杨秀清和洪秀全在这场运动的指挥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深深的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存在很严重的分散性、守旧性、目光短浅等缺点,

而农民阶级的这些弊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都显露出来,这也是导致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腐败严重指的是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腐败,其实这也是和过早建立都城有直接联系。洪秀全虽然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世界,但是他的这些思想都是从西方基督教的教义中半路捡来的,所以他的思想其实并没有深度消化,所以洪秀全无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最后他只能还是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来管理,而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也就加重了本次运动的腐败性质。

最后一个是其他原因,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实际上太平天国战争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持续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影响之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史无前列的。单就人口损失,以及双方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来说,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在这场大悲剧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个谜。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没有多少事实依据。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第二种意见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仅给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就至少达到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其它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不管以上哪种估算成立,太平天国战争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而且也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仅造成了5000万的过量死亡。 当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为什么发生在中国东南边陲的广西?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广西在当时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清朝时两广合称为粤,广东称为粤东,广西称为“粤西”。广西是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西,古称“江南地区”的一部分。从明清之际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里先是南明残余势力与清王朝激战的地方,紧接着又经历了三藩之乱的战祸,后来又成为新起的天地会基本活动地区。在鸦片战争中,这里即使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也受到间接的影响。同时,广西与江南各省,除了常见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外,还有着许多特殊的关联,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无数来自广东、湖南、福建和江西的客家人(移民),形成全省各地长期处于土客混居的状态。 广西不仅是当时江南最贫瘠的省,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该省每年额征地丁银仅69万两,在江南各省中位居最末,在全国18省中,位居第15名,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也很大,如江苏额征358万两(包括苏北),浙江为280万两,江西为224万两。如果再加上这3个省的漕粮,广西与它们的差距就大到惊人的地步。江、浙税额高,虽然是出于朝廷的需要,但江、浙农业最发达,既是水稻高产区,又是蚕丝、棉花的著名产地。可见,某地税额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广西地丁税额低,正是农业生产落后的反映。 广西是“山国”,只有狭小的盆地和平原,如桂平、石龙、柳州、玉林和南宁等。山地只能种杂粮和早稻,统统没有什么水利设施可言,如柳州一带,“环山为田,多种旱禾,至五、六月间,十日不雨,农民忧形于色。”产量当然高不了。在清代早期土旷人稀,人们耕作不免粗放,镇安的农民竟“不知窖粪,故土甚瘠。”单位面积产量相当低。后来客民开始大量流入,带来了精耕细作,促进了广西农业生产,但原来耕作习惯相沿已久,很难改变,因之总的说来,广西农业生产水平大大低于江南各省,就是在这样一个贫脊的地区,当时却聚集了南中国最多的人口。 当然,以上客观情况对于广西来说,并非自当日始,只不过当时情况更为严重而已。根据史家的考证,咸丰初年在广西爆发的“金田起义”,其直接原因,用今天的话来说,主要是“人口爆炸”问题。广西虽然远古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但原有的土著居民为数不多,增殖甚缓。《岭表纪蛮》说,“秦汉以后,汉人移殖来桂者代有增加,至明及清,乃臻于极盛”,“桂省汉人自明清两代迁来者,约占十分之八”,形成广西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情况。 乾隆年间,广西人口剧增至600多万,到嘉庆道光年间,更增至700多万。“康熙帝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

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进军南京的经过: 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初建政权:1851年秋,太平天国攻占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建政权。 定都天京:从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5.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高潮的表现: 政治: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军事:1856年,太平天国完成三大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的情况: 北伐西征东征 背景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力量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 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 洪秀全挽救危局的主要措施: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3.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包括哪些著名战役及结果: 1858年,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1860年,破江南大营;向东拓展,在上海附近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1860年,安庆保卫战,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牺牲,天京上游失控。 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③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课本知识梳理组长审批__________ 领导审批:______________ 空中课堂第三讲:主讲人董煜 教材内容: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二、进程(1851-1864) 1、金田起义一一开始 1851.1.11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一一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 3、定都天京一一壮大【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概况:1853.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建国纲领一一《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结果:没有实行。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北伐、西征一一高潮【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一一转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 6、重整国政——防御 (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7、天京陷落一一失败1864年 三、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 、战略失误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资料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 程

精品文档 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进军南京的经过: 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初建政权:1851年秋,太平天国攻占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建政权。 定都天京:从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5.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高潮的表现: 政治: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军事:1856年,太平天国完成三大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的情况: 北伐西征东征 背景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力量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 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 洪秀全挽救危局的主要措施: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3.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包括哪些著名战役及结果: 1858年,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1860年,破江南大营;向东拓展,在上海附近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1860年,安庆保卫战,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牺牲,天京上游失控。 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③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原因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 经过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 结果及原因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新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位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教训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2、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这是太平军正确战略的胜利。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3、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封建经济的危机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的社会结构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个体经济是整个的基本经济细胞;手工纺织业是家庭手工业的主要成分,“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则是清朝封建经济的基干。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家庭为独立、封闭的生产与生活单位,与其外部经济联系十分微弱,交换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 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接着,外国商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掀起了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以英国为例,当时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入商品的情况为:“根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英国输华商品总值,1837年为九十多万镑,1843年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六千多英镑,1845年竟达二百三十九万四千多英镑。”在这些商品中,棉纺织品所占的比重最大,“1843年为八十七万一千多英镑,大约占公开进口商品总值的百分之五十;1845年为一百七十三万五千多英镑,所占比重高达百分之七十二。”而《南京条约》的签订,更为西方列强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新市场,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倾兰开复全部纺织厂的产品也不能满足中国一个省日常需要的布料。”并且除了棉纺织品外,他们“甚至把中国人根本不使用的餐具刀叉之类及钢琴等等,也大批运进来。”外国商品的涌入,极大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手工业市场;在五口通商口岸“富裕阶层和商业人口穿用洋布的逐渐增多”,“东南沿海一带的家庭纺织业首当其冲,发生衰退。”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了我国手工业市场,使我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受到威胁,其中五口通商地区最为严重,在这些地区,封建经济已开始发生解体现象,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2.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如前所述,清代社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主义经济。在作为政治支撑点的封建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清王朝政治统治的种种弊端也组建暴露出来。 鸦片战争后,英国依据《南京条约》进行鸦片贸易,并且鸦片贸易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这里有1840年—1850年,鸦片输入增加的趋势:“1840年(道光二十年)20619箱,1846年(道光二二年)33508箱,1844年(道光二四年)28607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的争议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群众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群众。因此,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顶峰。

八上历史第3课知识点

八上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矛盾;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严重。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来组织群众。1851年1月11日,洪秀 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6.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7.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转变,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9.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外反动势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洋枪队的出现,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 10.1864年夏,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2.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旧中国,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14.面对列强的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抗争,这是列强无法完全控制中国的重要原因。 15.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①新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新任务: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③新内容: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案④新困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今天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必吃生活 的苦!! ★天道酬勤,加油,少年!!

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等人领导的一场农民起义,为什么会有这次起义运动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起义的真正原因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史学界对它的研究也很充分。说实话,就研究深度而言,近代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比太平天国的研究更详细。在1949年以前,学者们已经对它作了深入研究,这以后的研究就更热闹。1949年后史学界有“五朵金花”,也就是五个热点问题,而农民起义问题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朵金花,太平天国又过去时间不长,自然研究成果极多。 不过我们也看到,其中仍然有许多可以探首先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定见,即太平天国是一次古老的、旧式的农民起义,它是古代王朝的常见命题的体现,即乱治交替,一治一乱。起义发生时,清朝生存了两百多年,差不多到了一个周期,又该到乱的时候了。这种老的命题,或者说是一种宿命,在清朝也的确重现了。 但是这个问题若是细究起来,还是有话可讲。一般我们说,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在于当时人口激增、土地紧张。此前,中国的人口总数一般来说到不了两个亿,但在太平天国时期,全国总人口已经突破四个亿了。 人口激增一般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一般的叙述都是说土地兼并、土地的人均占有量下降、从农村流离出来的人口增多等,这些因素又催生了老问题,也就是农民暴动。这是老的一套解释。但是我们想,这么大的中国(当时的中国版图比现在的还要大),四亿人口真的多吗?的确,就当时的人口况和明朝相比,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是少了一点,不过,当时新垦殖的土地也是有的,量也不算小。 更重要的是,由于新的农作物的引进,粮食的总产量也增加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番薯和玉米。以前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是这样分布的:南方主要是稻米,它产量比较高,但对田地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髙,要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本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介绍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灾难,中国人们不得不分期反抗,三当时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四是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这些赔款的压力全部被清政府转移到了劳动人民的身上,这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清政府的苛捐杂税还日益增多,农民早已不堪负重。而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导致外国的工业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质美价廉的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这导致中国东南海区的把农民和大量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其次是严重的自然灾害,1840年到1850年,中国广 大地区发生了很多的自然灾害,如蝗灾、水灾、旱灾等,这些自然灾害让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艰难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的神权思想和基督教平等的观念吸引,洪秀全便向将这些思想运用到当时的中国环境中,他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示训》等文章后,相当于给农民来了次大洗脑,加上当时冯云山在广大贫苦地区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活动,这些都给农民一个非常大冲击,让受苦的农民看到了一丝曙光,所以得到了不少农民的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反抗腐败的清政府,甚至让清政府借用了国外的力量才得以镇压,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要分析出答案无非要从两点出发,一个是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另一个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造成的影响。 首先第一个,太平运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巨额赔款的压力被清政府压迫到了农民的身上。其次是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农民本就生活困苦了。另外一个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加重了中国的灾难。这些原因结合起来,导致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第二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的影响可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传播了新的思想,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进程,也给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坏处是人口的大量伤亡,以及生产力的落后,而且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了。 所以说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主要是分析这两个方面也就大致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不过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回事也不是简单的这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这场运动无论结果如何,在发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也代表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一点还是值得后世肯定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一、政教合一,权力系统混乱,神权与皇权矛盾交叉。 二、兴拜上帝教,亡也拜上帝教。 三、定都天京,封建体制,渐生腐败。 四、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战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

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原因_太平天国历史事件背景 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千年王国运动,它发生在洪秀全皈依基督。洪秀全把基督年王国论和基督等思想作为武器,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太平天国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起于1850年金田起义,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令后人感慨唏嘘。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百姓税赋沉重,从北至南,白莲教、天理教、捻党、斋教、天地会等民间反抗政府运动此起彼伏。1844年开始,洪秀全创立上帝教,随后在他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的宣扬组织下,上帝教在两广地区迅速壮大。1850年,各地教众在洪秀全的号召下,在广西金田集结整编。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或称太平天囯,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因清朝推行剃发易服,太平天囯则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体贼”、“毛贼”、“发贼”、“发逆”等等。又因天国领袖洪秀全为广东花县人,广东简称粤,故清廷当局亦蔑称其为“粤贼”、“粤匪”、“粤逆”、“粤寇”等,而太平军则蔑称清廷为“清妖”、“胡妖”等。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囯”、“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太平天国创立发展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