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

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

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一)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1、擦伤机体表面与粗糙物体相到磨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害,称为擦伤。

运动员在踢靶、打靶或相互对抗时,脚背、手、臂、口、眼、鼻都有可能出现擦伤。

如果擦伤面积较小,可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涂抹;若擦伤面积较大,需用2.5%的碘酒和75%的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再生生理盐水棉球涂除伤口异物,然后用绷带包扎。

擦伤在散手训练中是很常见的,所以为了避免或少发生擦伤,准备活动要充分,训练前要检查器械是否有破损或异物,训练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要渐进。

2、挫伤人体某部位受钝性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局部闭合性损伤,称为挫伤。

运动员在互相对抗时,由于防守不到位,头部,躯干受到重击,或失衡倒地自我保护不合理,都有可能发生挫伤。

如果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较轻症状时,可在局部冷敷新伤药,加压包括扎,抬高患肢;如果出现骨折、肌肉或肌健断裂时,应将肢体包扎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挫伤在散手训练中偶有发生,主要在于条件实战或实战时双方配对不合理,技术有悬殊,强者不愿陪练,打起来“没轻没重”造成的。

3、掌指关节和指关节扭伤掌指关节和指关节由于碰撞受力,使局部关节韧带或关节囊受损而造成的扭伤。

运动员由于指节活动不充分、缠绑绷带不正确、力点不准确等原因,在互相击打时就会发生扭伤。

轻度扭伤,即局部关节稳定性仍正常者,可将伤指微屈轻轻拔伸牵引,外擦舒活酒轻捏数次,注意不能揉、不能扳,然后用粘膏将靠近伤侧的健指连同患指固定在一起。

重度扭佃,即关节稍有侧方活动者,宜用一块弓形小夹板放在掌侧将患指固定成半屈位,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指节损伤在散手训练中时有发生,因此除了准备活动要充分,缠绑绷带(手腕和手掌、指节) 正确,动作方法要准确外,在打手靶或消包时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强拳的抗击打能力,为技术和实战训练打下基础。

4、膝关节急性损伤膝关节由股、胫、髌、腓骨组成,关节内及周围有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内外半月板,以及肌肉和肌腱,是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关节。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随着武术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由于下肢是武术运动中主要使用的肢体部位,因此下肢运动损伤也相对较多。

本文将探讨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错误的训练方法:一些武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姿势不正确、动作粗暴等问题,导致肌肉或韧带过度紧张,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等损伤。

2. 缺乏适当的热身和拉伸:热身和拉伸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能帮助肌肉和韧带更好地适应运动的强度和幅度。

若跳过热身和拉伸步骤,容易造成下肢肌肉僵硬,增加受伤的风险。

3. 不合理的训练量和强度:过度训练或突然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可能导致下肢肌肉疲劳,容易引发肌肉拉伤、韧带拉伸等损伤。

4. 不合适的运动器材和场地:运动器材的选用和场地的情况也对下肢运动损伤有一定影响。

若器材不合适或场地不平整,容易引发踝关节扭伤、膝盖扭伤等问题。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高校武术运动员的下肢运动损伤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正确训练方法:武术运动员应接受专业训练,掌握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避免粗暴动作,确保动作流畅、协调,减少对下肢的冲击。

2. 做好热身和拉伸:在进行武术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增加肌肉的温度和血液循环。

在训练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帮助肌肉恢复弹性。

3. 合理安排训练量和强度: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合理安排训练量和强度。

不要贪求速成,逐步增加训练量,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肌肉疲劳。

4. 使用合适的器材和场地: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器材,并确保训练场地的平整和安全。

及时维护和更换磨损的器材,避免因器材损坏导致的意外伤害。

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预防下肢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正确的训练方法、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合理安排训练量和强度以及使用合适的器材和场地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加强预防意识和提高技术水平,可以减少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

散打运动中常见损伤及预防的研究

散打运动中常见损伤及预防的研究

散打运动中常见损伤及预防的研究
散打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搏击运动,常常在比赛或训练中会发生各种损伤。

本文将研究散打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及其预防措施。

首先,头部损伤是散打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这可能包括头部撞击、脑震荡和颅骨骨折等。

预防这些损伤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佩戴合适的头盔,保护头部免受撞击。

同时,散打运动员还应该注意避免过度的头部接触,以减少头部损伤的风险。

其次,上肢损伤也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

这可能包括手腕扭伤、手指骨折和肩膀脱位等。

为了预防这些损伤,运动员应该穿着合适的手套和手腕保护器,并在比赛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

第三,下肢损伤也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

这可能包括脚踝扭伤、膝盖韧带损伤和大腿肌肉拉伤等。

为了预防这些损伤,运动员应该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膝盖保护器,并在比赛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

最后,腰部损伤也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

这可能包括腰椎扭伤和腰部肌肉拉伤等。

为了预防这些损伤,运动员应该注意正确的姿势和腰部支撑,并在比赛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

总之,散打运动中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损伤的风险。

运动员应该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姿态,并穿着合适的保护器材,以确保他们在比赛和训练中保持健康和安全。

- 1 -。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试论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摘要】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造成这些损伤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针对常见下肢运动损伤,我们分析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不当、肌肉疲劳、过度使用等因素。

在预防方面,我们提出了三项重要的措施:训练前准备工作、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以及恢复训练的重要性。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提高其训练效果。

在我们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为高校武术运动员的健康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训练前准备、科学训练安排、恢复训练、总结、展望未来调研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武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常常出现下肢运动损伤的情况,这些损伤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状态,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运动能力下降。

为了减少这些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深入研究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当前,关于高校武术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很多运动损伤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高校武术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通过探讨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安全性和效益,促进高校武术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运动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1.2 问题意义下好的预防措施对于高校武术运动员的下肢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成绩。

预防下肢运动损伤也能够减少运动员因受伤而导致的训练中断和比赛缺席,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持续发展。

研究高校武术运动员常见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为高校武术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保障其身体健康与运动发展。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摘要:随着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但由于训练强度的加大和竞赛的激烈程度提高,散打运动员也常常出现运动损伤,成为困扰运动员的长期问题,也是影响武术散打运动健康发展的阻碍。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探讨了背后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一、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武术散打运动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十分明显,因此,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成为日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巨大困扰。

武术散打运动员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身体四肢、头部和面部,其中,急性损伤发生率多于慢性劳损【1】。

下面就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

(一)头部、面部的运动损伤武术散打运动主要就是通过踢、打、摔等动作进行对抗的徒手格斗运动。

运动员的头部和面部损伤是武术散打运动中最常出现损伤,这是由于头部和面部主要暴露在外部,没有保护的工具。

另一方面,运动员击打头部和面部是获得评分的主要手段,这也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手腕和踝关节的运动损伤手腕和踝关节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主要由于手腕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不足,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

同时,技术要领掌握不扎实、技术动作不灵活也容易造成手腕和踝关节的损伤(三)小腿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由于小腿活动较为灵活多变等原因,在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多倾向于攻击小腿,这有可能会导致小腿前侧受伤,横踢或者前扫腿时也会造成小腿前侧或内侧软组织损伤。

膝关节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动作力度过大,或者技术运用的不规范、防范意识不足等,同时,由于运动员摔倒也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损伤。

二、武术散打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探讨(一)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不够在真正开始训练之前,运动员就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运动损伤知识,比如人体的薄弱点和力量差、易损伤的部位,以及相应的保护手段,但由于运动员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关键时刻就难以有针对性地作出保护措施,从而造成身体的损伤。

武术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武术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武术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一、引言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精深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升意志,更是一门极具文化内涵的艺术。

然而,随着人们对武术运动的热爱和追求逐渐增加,武术运动中的损伤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武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以及预防和处理这些损伤的有效方法。

二、武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在武术运动中,运动员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挫伤挫伤是武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或软组织受到不严重的力量作用而造成的损伤,常见于跌倒、撞击等情况下。

2. 扭伤扭伤是由于关节不正常扭转而引起的软组织受损,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等处,尤其在瞬间变化的动作中容易发生。

3.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受到不恰当的牵拉或过度使用而导致的肌肉纤维损伤,常见于高强度的训练或过度用力的情况下。

4. 骨折在武术运动中,尤其是搏击类运动,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且常见的损伤类型,需要及时处理和康复。

三、武术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为了减少武术运动中的损伤风险,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充分热身在进行武术训练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进行适当的拉伸操、有氧运动等,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频率,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3. 注意休息和恢复在进行高强度武术训练后,运动员需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让身体得以恢复到最佳状态,避免慢性损伤的产生。

4. 注意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和营养也是预防武术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应该注重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四、武术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当运动员在武术训练或比赛中出现损伤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损伤程度和加快康复:1. 冰敷对于急性挫伤、扭伤等损伤,可以采用冰敷的方法,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愈合。

2. 按摩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过程,但需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散打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散打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散打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摘要: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破坏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因此,如何降低甚至消除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散打运动员比赛竞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从而降低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几率。

关键词:散打运动损伤原因措施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融拳法、腿法与摔法为一体的武术搏击运动项目。

该项目能够充分调动人体各个系统协同作战,具有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动作变化多、实用性强等特点。

散打运动具有促进身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但是散打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降低甚至消除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发生及发生损伤后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就成为散打运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散打项目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散打运动开展提供更多借鉴。

1.散打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1.1技术动作不规范散打运动对动作在技术性和对抗性上有较强的要求,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动作要领,对细节的掌握较差,造成动作不规范,运动节奏紊乱,出现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在违反身体结构和机能特点以及运动力学原理的前提下,就容易在动作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

1.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循环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促进机体的代谢,促使体温升高。

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加关节囊滑液的分泌,关节活动幅度也随之增大,并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就进入练习或比赛,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使肌肉、韧带的力量较小,伸展性不够,身体协调性差,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运动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1.3 心理素质差实战训练时,由于队员心理素质差,紧张、胆怯导致技术动作出现偏差。

散打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

散打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

散打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在散手的基础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计划的不完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或急于求成的心理等原因,都有可能出现伤情。

尤其在条件实战、全面实战和比赛中,由于技、战术水平的差异,发生损伤不可避免。

如果出现运动损伤,队员就不能参加正常的教学与训练,从而不能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妨碍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严重的会缩短运动寿命。

可见,运动损伤的防治在散手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如果了解和掌握散手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做好预防,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

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及救治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后的不良后果,以保证伤情早愈。

笔者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武汉体院运动系散打专业,在二十六年散打教练职业生涯中,目睹和经历了一些散打训练和比赛所造成的运动损伤,并查阅了一些有关散打、拳击等体育运动损伤方面的书籍,以及一些体育运动处方等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现总结归纳如下,借此深入了解此项目造成损伤的原因,以期达到及早预防,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为推动散打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散手运动常见的损伤及处理1、擦伤机体表面与粗糙物体相到磨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害,称为擦伤。

运动员在踢靶、打靶或相互对抗时,脚背、手、臂、口、眼、鼻都有可能出现擦伤。

如果擦伤面积较小,可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涂抹;若擦伤面积较大,需用2.5%的碘酒和75%的酒精在伤口周围消毒,再生生理盐水棉球涂除伤口异物,然后用绷带包扎。

擦伤在散手训练中是很常见的,所以为了避免或少发生擦伤,准备活动要充分,训练前要检查器械是否有破损或异物,训练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要渐进。

2、挫伤人体某部位受钝性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局部闭合性损伤,称为挫伤。

运动员在互相对抗时,由于防守不到位,头部,躯干受到重击,或失衡倒地自我保护不合理,都有可能发生挫伤。

如果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较轻症状时,可在局部冷敷新伤药,加压包括扎,抬高患肢;如果出现骨折、肌肉或肌健断裂时,应将肢体包扎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王一志(1984.7-),男,山东临沂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12级,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

摘要: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和散打训练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散打损伤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项目对抗性强,训练者、比赛者容易受到创伤。

因此,运动性损伤常常与运动员相伴而行,也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制约系统训练和水平发挥的主要矛盾。

由此,从解决散打运动的现存问题出发,找到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与预防措施,对从事散打运动者进行医务监督和理论指导,必将起到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推动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散打队二,三线男子运动员散打队员共56 人,年龄15―18 岁,
并访问运动员、教练员及队医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发放运动员问卷56 份,回收56 份,剔除无效问卷5 份,实际有效问卷51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43%。

发放专家问卷13份,回收13 份,有效回收100%。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各部位的特征
散打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是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大腿和小腿的的损伤的几率最高,受伤次数分别是98 次和83 次,占总数的28.9%和26.1%,其次是面部受伤45次,这几项运动损伤和散打的比赛规则有一定的关系,散打运动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尤其是脚,其动作丰富、难度大,且动作力量大,腿部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比较容易造成损伤。

面部的抗击打程度相对要弱,也比较容易损伤,损伤达到21.8%。

2.2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表1 中可以看出过度疲劳引起的运动损伤在比例中最大,由于疲劳引起的损伤达46 次,散打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由于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很多运动员在连续的训练和比赛后,不能很好的恢复,体力下降不能很好地运用技战术而引发损伤。

技术运用不到位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损伤次数38 次占29%,很多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不注重动作的技术环节,一味追求效果,导致急于求成,结果却恰恰相反,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有30 次,占总人数26.5%。

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得不
好、准备活动和正式训练或比赛之间时间间隔过长等是造成伤害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时应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散打运动员损伤主要因素分析
3.1 身体素质训练不足,
散打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应具备快速、灵活、协调、柔韧性好和对抗性强等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训练不足,在平时的大强度训练和长时间的比赛中则表现动作迟缓和僵硬,技术动作变形,节奏混乱。

因此,这些极易发生运动创伤。

另外,教练未能了解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安排比赛和训练内容,也是发生创伤的原因。

3.2 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
散打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大运动训练和比赛时造成机体过度疲劳,又不能及时恢复,容易发生损伤。

运动员在疲劳时身体各部位承受力下降,如果此时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运动员局部部位的损伤,并且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如果这个时期对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就会对运动员的大腿后侧肌肉群造成劳损,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4.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4.1 准备活动要充分
肌肉伸展性的发挥,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以减少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减少肌肉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训练和比赛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
还能增加身体肌肉中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提高各部分肌肉的机能,增加各关节韧带的伸展性,防止腰、膝、踝等一些易受伤部位的损伤。

4.2 严格的医务监督体制
由于头部的抗击打能力相对要弱,而中枢神经就在头部,容易发生损伤,所以有必要进行严密的医务监督。

训练中要注重大、中、小运动量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充分考虑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切忌急于求成,造成损伤。

严格的医务监督,早一天发现问题,早一天预防,就会将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3 加强易受伤部位力量强化训练
散打运动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最为突出的是脚、膝关节、踝等极易产生过度疲劳的部位。

运动损伤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腿部击打时,运动员的脚背、脚趾、膝关节易造成运动损伤;而在拳法中,运动员的手腕、肩关节也容易造成损伤。

易损伤的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应针对性地加强,提高其功能是预防散打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

如预防腰部肌肉的损伤要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预防小腿后群肌肉的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练习,预防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在训练中不应只注重肌肉的柔韧性、伸展性的练习,忽视肌肉力量练习。

5.结语
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减少了运动寿命,为了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可以加强基本功与专项技术动作多方位训练,加强身体素质及核心力量的训练,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不要使运
动员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对于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不仅要从主观上进行认识,还要从客观条件上进行分析总结。

只有从运动损伤的部位和运动损伤的原因研究出发,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增加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黄元汛,冯斌.武术运动常见创伤的原因浅析与对策刍议[J].湖北体育科技,1996(4).
[2] 朱翠立.浅谈散打训练过程中创伤的产生及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 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 (5).
[4] 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