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王一志(1984.7-),男,山东临沂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12级,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

摘要: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和散打训练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散打损伤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项目对抗性强,训练者、比赛者容易受到创伤。因此,运动性损伤常常与运动员相伴而行,也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制约系统训练和水平发挥的主要矛盾。由此,从解决散打运动的现存问题出发,找到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与预防措施,对从事散打运动者进行医务监督和理论指导,必将起到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推动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散打队二,三线男子运动员散打队员共56 人,年龄15―18 岁,

并访问运动员、教练员及队医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发放运动员问卷56 份,回收56 份,剔除无效问卷5 份,实际有效问卷51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43%。发放专家问卷13份,回收13 份,有效回收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各部位的特征

散打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是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大腿和小腿的的损伤的几率最高,受伤次数分别是98 次和83 次,占总数的28.9%和26.1%,其次是面部受伤45次,这几项运动损伤和散打的比赛规则有一定的关系,散打运动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尤其是脚,其动作丰富、难度大,且动作力量大,腿部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比较容易造成损伤。面部的抗击打程度相对要弱,也比较容易损伤,损伤达到21.8%。

2.2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表1 中可以看出过度疲劳引起的运动损伤在比例中最大,由于疲劳引起的损伤达46 次,散打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由于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很多运动员在连续的训练和比赛后,不能很好的恢复,体力下降不能很好地运用技战术而引发损伤。技术运用不到位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损伤次数38 次占29%,很多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不注重动作的技术环节,一味追求效果,导致急于求成,结果却恰恰相反,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有30 次,占总人数26.5%。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得不

好、准备活动和正式训练或比赛之间时间间隔过长等是造成伤害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时应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散打运动员损伤主要因素分析

3.1 身体素质训练不足,

散打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应具备快速、灵活、协调、柔韧性好和对抗性强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训练不足,在平时的大强度训练和长时间的比赛中则表现动作迟缓和僵硬,技术动作变形,节奏混乱。因此,这些极易发生运动创伤。另外,教练未能了解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安排比赛和训练内容,也是发生创伤的原因。

3.2 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

散打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大运动训练和比赛时造成机体过度疲劳,又不能及时恢复,容易发生损伤。运动员在疲劳时身体各部位承受力下降,如果此时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运动员局部部位的损伤,并且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如果这个时期对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就会对运动员的大腿后侧肌肉群造成劳损,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4.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4.1 准备活动要充分

肌肉伸展性的发挥,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以减少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减少肌肉运动损伤的发生。在训练和比赛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

还能增加身体肌肉中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提高各部分肌肉的机能,增加各关节韧带的伸展性,防止腰、膝、踝等一些易受伤部位的损伤。

4.2 严格的医务监督体制

由于头部的抗击打能力相对要弱,而中枢神经就在头部,容易发生损伤,所以有必要进行严密的医务监督。训练中要注重大、中、小运动量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充分考虑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切忌急于求成,造成损伤。严格的医务监督,早一天发现问题,早一天预防,就会将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3 加强易受伤部位力量强化训练

散打运动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最为突出的是脚、膝关节、踝等极易产生过度疲劳的部位。运动损伤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腿部击打时,运动员的脚背、脚趾、膝关节易造成运动损伤;而在拳法中,运动员的手腕、肩关节也容易造成损伤。易损伤的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应针对性地加强,提高其功能是预防散打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如预防腰部肌肉的损伤要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预防小腿后群肌肉的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练习,预防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在训练中不应只注重肌肉的柔韧性、伸展性的练习,忽视肌肉力量练习。

5.结语

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减少了运动寿命,为了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可以加强基本功与专项技术动作多方位训练,加强身体素质及核心力量的训练,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不要使运

动员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对于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不仅要从主观上进行认识,还要从客观条件上进行分析总结。只有从运动损伤的部位和运动损伤的原因研究出发,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增加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黄元汛,冯斌.武术运动常见创伤的原因浅析与对策刍议[J].湖北体育科技,1996(4).

[2] 朱翠立.浅谈散打训练过程中创伤的产生及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 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 (5).

[4] 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他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8-04-24T17:09:34.7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作者:林子棵1郝世才2 [导读] 随着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 林子棵1郝世才2 1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300130 2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265300 作者简介:林子棵,1987.07。男。汉族。籍贯山东烟台。助理讲师作者简介:郝世才1980.11.8男,汉散打教练,一级教练大学本科摘要:随着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但由于训练强度的加大和竞赛的激烈程度提高,散打运动员也常常出现运动损伤,成为困扰运动员的长期问题,也是影响武术散打运动健康发展的阻碍。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 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探讨了背后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一、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 武术散打运动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十分明显,因此,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成为日常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巨大困扰。武术散打运动员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身体四肢、头部和面部,其中,急性损伤发生率多于慢性劳损【1】。下面就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 (一)头部、面部的运动损伤 武术散打运动主要就是通过踢、打、摔等动作进行对抗的徒手格斗运动。运动员的头部和面部损伤是武术散打运动中最常出现损伤,这是由于头部和面部主要暴露在外部,没有保护的工具。另一方面,运动员击打头部和面部是获得评分的主要手段,这也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手腕和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手腕和踝关节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主要由于手腕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不足,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同时,技术要领掌握不扎实、技术动作不灵活也容易造成手腕和踝关节的损伤(三)小腿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由于小腿活动较为灵活多变等原因,在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多倾向于攻击小腿,这有可能会导致小腿前侧受伤,横踢或者前扫腿时也会造成小腿前侧或内侧软组织损伤。 膝关节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动作力度过大,或者技术运用的不规范、防范意识不足等,同时,由于运动员摔倒也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损伤。 二、武术散打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探讨 (一)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不够 在真正开始训练之前,运动员就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运动损伤知识,比如人体的薄弱点和力量差、易损伤的部位,以及相应的保护手段,但由于运动员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关键时刻就难以有针对性地作出保护措施,从而造成身体的损伤。(二)运动员身体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教练和运动员过于重视武术散打技术上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各项要求。只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却不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会造成一种失衡状态,身体灵敏度下降,协调性不足,抗击打能力减弱,为身体损伤创造了条件。(三)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 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和韧带之间的粘滞性,不充分的准备活动则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运动员身体内脏器官活性不够,运动的应激能力也提高缓慢【2】。 除了以上原因,运动员遭受的运动损伤还可能来自于教练教学方式的不合理、运动员身体过于疲劳,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如场地、器材)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分析,找出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措施。 三、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一)全面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素质是提升比赛成绩、避免运动损伤的基础保证,因此需要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锻炼,针对身高体重、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不同的运动员,通过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成绩,提高注意力,为后续高强度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降低引发运动损伤的各种可能性。(二)提倡武术散打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 为了更好、更快地进入运动状态,需要不断向运动员强调和要求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提高身体的应激水平和活力。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可以结合具体项目,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保证关节、韧带和肌肉群的活动到位,提高整体性的代谢能力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更好地发挥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3】。(三)武术散打运动员要合理控制运动量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也要注意合理地控制运动量。一方面,过量运动到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水平降低,影响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过量运动还会导致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等伤害。因此,教练和运动员都要重视合理控制运动量,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技计划,保证训练内容和程度合理,不让运动员有长期的疲劳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是预防运动员身体损伤的有效措施。(四)武术散打运动员要加强专项力量的训练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精编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散打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是两人依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武术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对搏的一项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散打是散手的俗称,古称相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简介等。系统地传授散打的基本理论和散打的技术方法,通过散打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活、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和运用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了解武术的内涵,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 3.通过散打专项练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4.注重武德培养,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1?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

36 五、教学大纲内容 (1 )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体育的过去和现在;当代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的健身 功能与增强体质;体育的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 培养;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与任务;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的现代生活 方式的形式等。 2.专项理论 散打运动概述、散打运动的特点;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 散打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健身作用及实用价值等。 (2 )实践部分 1?体能 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习,如徒手或手持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速度 和位移速度的灵敏素质练习等。 2.技能 ①散打基本功: 肩臂练习:压肩、绕环、抡臂等 腿部练习:正压腿、侧压腿、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横叉、竖叉 ②散打基本技术: 步型:开立步、弓步、高虚步、丁步、马步、仆步 步法:进步、退步、上步、撤步、插步、换步、纵步、垫步、跃步、冲刺步 拳法:左右直拳、左右摆拳、左右勾拳、左右弹拳、左右鞭拳 踢腿:左右正蹬腿、左右侧踹腿、、左右鞭腿、左右勾踢腿 防守:后闪、侧闪、下躲闪、拍挡、拍压、格挡、前抄抱、侧抄抱 摔法:夹颈过背、抱腰过背、插抱打腿、抱双腿前顶、抱单腿靠别、抱单腿上托、抱单 腿打腿 ③散打实战技术: 条件实战:拳法、腿法 模拟实战:拳法+腿法+摔法 实战:教学比赛实战 六、教学进度 散打初级班(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学时合计 课次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体育部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九)——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大学生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大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对缩短机体康复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急救原则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指对运动中突然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急救、初步和临时性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一)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二)当机立断,切勿犹豫。 (三)针对施救,分步实施。 急救要分工明确,判断正确,在多种损伤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行急救,如出血时,首先止血。休克时,首先抗休克。急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当机立断,切勿犹豫,延误时机。 二、急救方法 (一)止血法 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常用于闭合性组织损伤。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肢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作用。 3、压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纱巾压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压出血动脉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在相应的骨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 (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患者鼻孔,压住食道管,防止空气吹入胃中,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约16~18次,直到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2、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使伤者仰卧,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将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奏地向下施压,将胸壁下压3~4cm,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以60~8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三、常见运功损伤病例

宁波大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体育教育 宁波大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背景: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也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健美操在我国开展时间很短,但它以独特的魅力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它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 竞健美操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欧州兴起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具有强烈的鲜明时代气息。竞技健美操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高频率、大幅度、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难度动作,配合运动、技巧动作及特色动作,充分展现表演才能,体现音乐与运动完美结合的运动形式。 我国的竞技健美操在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竞技健美操的竞赛、训练、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健美操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同时高校也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运动员。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由于竞技健美操动作难度的加大所引起的伤病问题。加上在国际健美操新版规则的导向下,竞技健美操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全面,强度越来越高,充满了激烈竞争的气氛。如果在运动中不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锻炼,往往会出现运动损伤,运动员要想提高成绩,就要不断地提高训练量与强度。但是训练方面的问题总会导致运动员出现损伤,从而阻碍运动成绩的提高。 2.意义: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竞技健美操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操。作为竞技运动,他的比赛分为男子单人,女子单人,比赛场地为7×7平方米;混合双人,三人,六人,场地为10×10平方米。比赛时间限制在1分25秒上下浮动五秒钟。比赛服装、鞋子也有专门的规定,一般为紧身的专业健美操服装以及健美操专用比赛鞋。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竞技健美操队成立于2003年,至今获得,省内外、国家,乃至国际表演和比赛的好成绩,培养出健将和一级运动员多名。为浙江省中小学输送大量的健美操老师。我校的健美操水平处在省内领先,国内有较高声誉。 通过对宁波大学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情况调查提出预防的有效措施,更加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

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

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 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教育,本文阐述了中学体育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类型,并对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列出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急性骨骼损伤的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中学生运动损伤损伤处理预防 G804.53 A 2095-3089(2018)06-0057-02 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质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考加试体育和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教育,提倡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针对在日常的体育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掌握急性损伤处理的方法对争取治疗时间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1、中学生常见运动损伤 曾朝恭[1]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改善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屡有发生,中学生应根据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实际特点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强度,以达到良好的运动

效果同时避免损伤的发生。据调查研究[2]显示青少年的四肢损伤占各部位损伤的49%,而胸、腰部较少。中学生因其身心特点,较易发生以下运动损伤擦伤、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 踝关节扭伤在各类体育项目中都较易发生。往往由于地面不平整,或某种原因身体失去重心,或跳起落地时踩在别人脚上,或在运动中脚被踩被绊等都可发生踝关节韧带损伤,且因为踝关节的生理结构特性外侧韧带更易受伤。伤后会引起踝关节的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在体育教学中,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折较易出现在接触性的运动项目中,例如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发生着改变,尤其对碳酸饮料的喜爱一方面会影响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造成钙质的大量流失易发生骨折,同时也因为其高糖高热量易造成青少年肥胖。 2、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2.1学校对体育安全不重视、体育老师不够专业 学校作为教育部门,没有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另外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准备活动不充分、讲授的运动技术和方法不正确都会使学生存在运动损伤的风险[3.,4]。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就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就是期待解决就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严重的,她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与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她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例如:“网球

肘”、“足球踝”、“跳跃膝”。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与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与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 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 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这种方法适合运动队或体育院校。 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散打就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得灵活运用,就是两人依照一世得规则,以一世得武术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对搏得一项对抗性体冇竞赛项目。散打就是散手得俗称,古称相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得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与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簡介等。系统地传授散打得基本理论与散打得技术方法,通过散打得练习,可训练学生得速度、力量、柔韧、灵活、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得意志品质。同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得目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与运用散打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得有效手段。 2.了解武术得内涵,继承与发扬民族体冇文化。 3.通过散打专项练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4.注重武徳培养,养成正确得竞争意识与良好得合作精神,形成较强得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散打挙法、腿法与摔法技术,掌握正确得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得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 难点:1.散打基本素质得柔韧性练习。 2.对散打基本动作得合理运用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大纲内容 (1)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 体育得产生打发展;我国体育得过去与现在;当代体育得现状与发展趋势;体育得健身功能与增强体质;体冇

得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得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培养;高等学校体冇得地位、目得与任务;体冇得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得现代生活方式得形式等。 Z专项理论 散打运动概述、散打运动得特点;散打竞赛得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 散打练习时得注意事项;健身作用及实用价值等。 (2)实践部分 ].体能 发展与本专项有关得体能得身体练习,如徒手或乎持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得灵敏素质练习等。 Z技能 ①散打基本功: 肩臂练习:压肩、绕环、抡臂等 腿部练习:正压腿、侧压腿、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横义、竖义 ②散打基本技术: 步型:开立步、弓步、高虚步、丁步、马步、仆步 步法:进步、退步、上步、撤步、插步、换步、纵步、垫步、跃步、冲剌步拳法:左右直挙、左右摆拳、左右勾拳、左右弹挙、左右鞭挙 踢腿:左右正蹬腿、左右侧踹腿、、左右鞭腿、左右勾踢腿 防守:后闪、侧闪、下躲闪、拍挡、拍压、格描、前抄抱、侧抄抱 摔法:夹颈过背、抱腰过背、插抱打腿、抱双腿前顶、抱单腿靠别、抱单腿上托、抱单腿打腿 ③散打实战技术: 条件实战:拳法、腿法 模拟实战:拳法+腿法+摔法 实战:教学比赛实战 六、教学进度 散打初级班(第一学期)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导引着竞技武术的走向,规范着竞技武术的内容和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版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欢迎阅读!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技术等级: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分为六级: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武英级(运动健将)、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武童(少年运动员)。 二、各技术等级规定的比赛项目: 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武英级(运动健将):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对练共三项。 武童(少年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任选两项。 三、各技术等级标准,凡符合下列各技术等级中任何一条规定者,均可申请授予该技术等级称号。

(一)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 1、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套路全能或单项前3名者; 2、散打各级别前三名者。 (二)武英级(运动健将): 1、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全能项目前十二名或长拳类及南拳、太极拳项目各单项前六名、传统项目各单项前三名者; 2、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名者。 (三)一级武土(一级运动员): 1、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十六名者; 2、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八名者; 3、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十六名者; 4、在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八名者。 (四)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 1、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十二名者; 2、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六名者; 3、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六名者; 4、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

专业运动员必备(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

运动与保健论文 一、运动创伤分类(1)运动技术伤。与运动技术特点密切有关。少数为急性伤,如肱骨投掷骨折,跟腱断裂,多数为过劳伤。(2)非运动技术伤。多数为意外伤。二、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运动创伤由于运动项目很多,因而伤种很多。运动创伤的特点和防治重点,从发病率上看,各个项目及各个部位的创伤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小创伤多、慢性伤多,严重及急性伤少。根据2725例运动创伤病例分析,骨折仅2.5%,脱位0.5%。这些慢性小创伤,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训练过早而变成慢性的伤,而更多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造成局部过劳,许多细微损伤逐渐积累而成的过劳伤,属于运动技术伤。这类小创伤对非运动员来说常常不算什么伤,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而对运动员却严重影响训练计划、成绩提高及运动寿命。这些慢性小创伤一般都是病期较长治疗不易,而且可发生于各种组织:(1)肌肉、肌腱及韧带等慢性小创伤:这类慢性损伤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及变性。其中发生在腱止装置部分的细微损伤,俗称“末端病”,是治疗最困难的运动创伤之一。例如肩袖损伤、棘间韧带变性、膑腱损伤、半腱半膜股二头肌腱损伤等等。表现为软组织的玻璃样变、纤维变、截断变、小动脉增生及硬化,有时变性的组织中出现钙化骨化现象,因而治疗较困难。除上述者外,脂肪组织及滑囊也可因慢性细微损伤而发生炎症。例如膝的脂肪垫损伤,膝外侧疼痛综合症等。(2)关节软骨损伤: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软骨的退行性变。如髌骨软骨(10.51%)、各个关节的骨性关节病等。这种损伤.可在一次急性外伤中发生(骨软骨骨折、软骨骨折、软骨剥离),但大部系劳损致成。髌骨软骨病约68%、足球踝64%、肘的骨关节病59%是因劳损所致。这种软骨损害,到目前为止大多认为软骨损伤后不能再生,或仅有不完全的再生,即一旦受伤就必然下永久性损害,因而治疗也是较困难的。这也是目前影响运动员健康,妨碍成绩提高与运动寿命的严重伤种。必须注意预防。(3)骨组织的劳损: 最多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可发生于锁骨、胫腓骨、跖骨、足舟骨,脊椎椎板、髌骨、股骨与第1、2肋骨等。骨劳损的另一类型是骨软骨炎。如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跟骨骨骺炎、肱骨小头骨骺炎、髂骨坐骨骨骺炎、足副舟骨损伤、脊椎椎体骨骺炎(不是青年性圆背)、手腕骨的骨软骨炎(舟状骨、月状骨及头骨)、耻骨骨软骨炎等等。目前训练多由獐开始,各种化骨中心的慢性损害的防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必须予以重视。根据以上所述,在预防时,应抓新伤的及时而正确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排运动员的训练以防各种组织的劳损伤(包括日常及伤后训练). 三、运动创伤的发病规律:医生、教练及运动员掌握运动创伤的发病规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防治运动创伤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体操运动员易伤腰(腰部肌肉盘膜纤维炎、脊椎棘突骨膜炎以及椎板骨折)、肩(肩袖损伤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膝(伸膝腱膜炎、髌骨软骨病及半月板)损伤、腕(伸屈肌腱腱鞘炎)。(2)投掷标枪运动员易伤肩(肩袖)损伤、肘(肘内侧副韧带损伤及骨关节病)及腰(肌肉盘膜纤维炎)。铁饼运动员易伤膝(髌骨软骨病)。(3)篮球运动员易伤膝(髌骨软骨病、半月板及副韧带损伤)。(4)跨栏运动员易伤大腿后部肌肉。其他项目也是如此,特别是慢性损伤。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呢?(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2)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以上两个因素如果由于某种主观原因同时起作用,如训练过度就容易发生运动专项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最易伤膝。就篮球的基本技术来看,主要特点是膝于半蹲位滑步、进攻、防守、制动、踏跳与上篮。这些动作都要求膝于半屈曲位(30度角)屈伸与扭转,而膝的这个角度,又恰恰是它的生理弱点,因为膝的上下杠杆较长,半屈时膝的内、外及直字韧带,以及两侧肌肉,都处于较松弛状态,不能保护膝的稳定,因此,易于发生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另外由于这时膝的稳定,主要是依靠四头肌的作用来完成的。因此这时髌骨既要保护关节的稳定,又要根据篮球动作的特点伸膝“发力”,这就很易使髌骨软骨磨损出现髌骨软骨病。铁饼运动员易发生此病的道理也是如此。从另一角度来看,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肩、肘、踝、膝、腕、腰等,其发病情况不完全相同,肩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研究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研究 摘要儿童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喜爱的运动项目与其他人群有着较大的差别,他们对新鲜事物渴望,容易冲动。他们所喜爱的运动有篮球、足球、滑板和街舞等,青少年运动的好处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增长,还有利于大脑的发展。但因其缺乏一定的运动知识(如运动强度不当)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对广大青少年来说,运动损伤不仅危害其身体健康,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知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以及对损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青少年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并能增强青少年体质。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青少年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相对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损伤原因:(1)在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2)准备活动容单调,导致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活动所需要的状况。(3)技术动作有缺陷,技术动作不正确或不协调,动作幅度过大。(4)运动水平不够,局部肌肉、韧带力量薄弱,身体状况不佳。(5)疲劳或运动量过大,使肌肉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动作的协调性降低,反应迟钝,在这种情况下,易出现运动损伤。(6)其他原因。如气温过低,温度过高,组织混乱,违反活动规定,场地条件差等。根据美国国立关节炎、肌肉骨骼与皮肤病研究所的观点,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由意外、缺乏训练或没有正确使用器械所致。人们还可能因不在状态或热身/伸展不充分而受伤。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因运动过量而受伤的青少年运动员越来越多。 2青少年常见的运动损伤 (1)腰部:腰椎的应力性骨折在板球运动员、快速投球手和跳高运动员中很常见。 (2)膝部:胫骨结节骨骺炎多发于12和13岁的孩子。这种病会发生于胫骨顶部,临床表现为膝盖疼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王一志(1984.7-),男,山东临沂人,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12级,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 摘要: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和散打训练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散打损伤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项目对抗性强,训练者、比赛者容易受到创伤。因此,运动性损伤常常与运动员相伴而行,也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制约系统训练和水平发挥的主要矛盾。由此,从解决散打运动的现存问题出发,找到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与预防措施,对从事散打运动者进行医务监督和理论指导,必将起到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推动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散打队二,三线男子运动员散打队员共56 人,年龄15―18 岁,

并访问运动员、教练员及队医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发放运动员问卷56 份,回收56 份,剔除无效问卷5 份,实际有效问卷51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3.43%。发放专家问卷13份,回收13 份,有效回收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各部位的特征 散打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是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大腿和小腿的的损伤的几率最高,受伤次数分别是98 次和83 次,占总数的28.9%和26.1%,其次是面部受伤45次,这几项运动损伤和散打的比赛规则有一定的关系,散打运动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尤其是脚,其动作丰富、难度大,且动作力量大,腿部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比较容易造成损伤。面部的抗击打程度相对要弱,也比较容易损伤,损伤达到21.8%。 2.2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表1 中可以看出过度疲劳引起的运动损伤在比例中最大,由于疲劳引起的损伤达46 次,散打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由于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很多运动员在连续的训练和比赛后,不能很好的恢复,体力下降不能很好地运用技战术而引发损伤。技术运用不到位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损伤次数38 次占29%,很多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不注重动作的技术环节,一味追求效果,导致急于求成,结果却恰恰相反,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有30 次,占总人数26.5%。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得不

运动损伤

训练或比赛开始之前先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对身体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准备过程。热身给大脑以刺激,让你的身体为更强的运动做好准备。热身还可以避免运动中突然用力而拉伤肌肉。许多其他的损伤也可以通过正确的热身运动来防止。 热身运动最好从系统的拉伸活动开始。拉伸时要缓慢,避免突然用力,被拉伸的那部分肌肉一定不要用力。拉伸之后,应该做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如轻微的原地跑跳等,既调动了内脏器官,又让全身的关节得到了预热。可能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做热身就开始剧烈运动,但你不要那样做,因为你知道热身让你健康,让你取胜。 还有一点我想提醒你,那就是,别在训练或比赛开始前就把劲儿都用完啦! 热身时主要几处应该被拉伸的肌肉: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背部\肩部 运动损伤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性损伤。比如:骨折、韧带断裂、肌肉拉伤、肌腱损伤、关节囊的损伤等。总之跟运动系统相关的都可能出现损伤。另一类就是慢性损伤。这类损伤可能每次都不是很严重,只是某部分组织在运动中出现损伤,但是这种运动如果出现多次反复损伤,就变成慢性的。虽然并不如急性那么疼痛,但是有长期存在的结果,对病人还是有较大影响的。大众参加运动的目的是想增强体质,但有时锻炼者缺乏相关的运动知识,有些人是一时冲动,自己想象的跟实际情况不太一致,

做法不符合科学运动规律,就会出现这些损伤的问题。对老百姓来说,不象职业运动员要出成绩,可是有了运动损伤后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比如得了较常见的运动损伤“网球肘”后,写字,吃饭,穿衣等活动都受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网球运动员身上,由于手臂猛的用力,牵拉肱骨外上髁出现了损伤,“网球肘”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来源于网球运动员,是由于在网球运动员身上比较容易出现,但并不代表只有网球运动员才有,不仅仅是局限于网球运动员,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或长时间抄写东西是也会出现“网球肘”。 类似于“网球肘”这样以运动项目来命名的运动损伤还有吗? 田:有,比如肩袖的损伤,在垒球的投球手中出现的机率较高,所以也称“投球手肩”,是由于投球时肩关节过度外展,导致肩袖向肩峰碰击而引起。另外还有肱骨内上髁炎,这是和网球肘相对位置的炎症,我们叫“高尔夫肘”,是由于打高尔夫时,前臂屈肌猛烈的收缩造成屈肌起点的损伤,还有“棒球肘”,“跳高膝”等等。 刚才我们是谈运动损伤包括的内容,对运动损伤造成的危害也有了些了解。那么关于运动损伤的治疗,从中、西医的角度,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吗? 谢:从中医的角度讲,对损伤的理解有内外因之分。在中国很古老的医书就讲:“精为气之母,气为精之辅,精骨两相宜,损伤何所惧。”即精强骨壮是就不易损伤,即使损伤后也较容易

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2565014.html, 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 作者:汤宪平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36期 【摘要】随着现代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比赛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向着高、难、美、新的目标不断发展,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产生运动损伤的机率也相应增大。为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科学训练和加强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象,对武术运动训练的损伤现状及其预防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损伤;解决办法 自从我国2004年采用新规则以来,难度动作加大,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明显增多。在对运动损伤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应仔细研究运动损伤的致因,并提出以预防运动损伤为主。因为伤病一旦发生,运动员将无法承担大强度训练,而且损伤还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那么,如何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科学训练和加强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呢? 一、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 一是未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运动开始,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兴奋性还没有调动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的粘滞性较大,肌纤维的弹性和伸展性不够等造成损伤。二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和运动的基本内容结合的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机能未充分调动起来,也容易受伤。三是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当进入正式训练时,身体机能不是处在良好的状态,而是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引起损伤。四是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由于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容易发生损伤。 2.过度疲劳造成损伤 频繁的大运动量专业训练是少年武术运动员过度运动损伤显见的因素。由于肌肉力量在整个青春发育时期前后,滞后于骨长度的增长,所以这种变化是单向性的,增加了过度运动损伤的可能。造成损伤的另一个因素是运动员本身素质和条件差承受不了大运动量训练。第三个因素是教练在安排训练时,只注重于教授掌握技术的方法和策略,而忽视了对各类损伤的预防。 3.局部运动量过大造成损伤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20210124195935)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文档编制序?g鮭住PT-LLE082 弘 LLETD29&POI08]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散打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是两人依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武术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对搏的一项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散打是散手的俗称,古称相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简介等。系统地传授散打的基本理论和散打的技术方法,通过散打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活、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和运用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 了解武术的内涵,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 3.通过散打专项练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4?注重武德培养,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1 ?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大纲内容 (1)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体育的过去和现在;当代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的健身功能与增强体质;体育的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培养;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与任务;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等。 2.专项理论 散打运动概述、散打运动的特点;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散打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健身作用及实用价值等。 (2)实践部分 1 ?体能 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习,如徒手或手持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灵敏素质练习等。 2 ?技能 1散打基本功: 肩臂练习:压肩、绕环、抡臂等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报告前言:我们组经过调整之后组员共四人,在确定自己的所承担的任务之后,在11月份中旬和12月份上旬这个阶段里,别对建设职业学院,旅游职业学院,还有我们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三所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性问卷试的关于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那么,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其中的147位同学(主要以男生为主)。主体:这次掉调查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和特征。我们尽可能的把各方面的细节问题包括运动损伤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进行了调查。〈1〉首先对截止今年的一年损伤次数进行了分类总结:1)损伤一次的占总的27.8%,2)损伤两次的占12.1%。3)损伤3次的占9.4%。4)损伤4次的占4.3%。无扭伤的占68.6%。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运动扭伤的学生在运动之前很少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这就导致突发意外性事件发生,也是造成运动扭伤的关键原因。〈2〉他们在运动损伤后,对其运动能力或状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呢,分别处于一下三种情况:1)重度:一周内不能运动需要治疗的占2.1%。2)中度:停止或减少患部运动7.3%。3)轻度:能够运动且不使伤病加重13.8%。正处于身强力壮的我们,对于一些中轻度的损伤,恢复的可能比较快,但是这也取决于损伤的部位有和一些药物治疗有关,还有自身调节能力,方方面面都有因素存在。〈3〉这几次损伤性质我们也进行了总结:1)急性:运动中突然受伤,并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症状,占5.6%。2)慢性:有多次细微伤所致,并有局部酸痛麻胀痛等症状,占 2.7%。3)陈旧伤急性复发,先前伤痛未愈,仍旧训练比赛使原伤加重1.1%。那么运动扭伤跟所发生的季节也有联系,对此我们对损伤发生的月份进行了归纳总结:在XX、XX年年的6、7、8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平均占27.2%。其他月份平均下来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较稳定。因为在6、7、8这几个月份,学生的运动量比较大,同时运动比较多。所以这个损伤率也相对比较高。有些扭伤,碰伤,撞伤等一系列外伤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客观条件是存在的,这个谁也避免不了的。〈4〉作为学生当然是在学校呆的时间比较长,在学校学生一般进行什么活动,什么项目对损伤所造成的几率比较高呢?1)在课外活动期间占18.7%。2)运动会上占2.8%。3)体育课和其他娱乐活动占的比例很少。他们所从事的项目主要是以篮球为主占32.5%。足球占10.6%。跑类占8.7%。其他占2.3%。就篮球而言是大学生热爱的一项运动,但是很多同学在运动中缺少技巧性这放面东西,所以在运动中难免回造成自身或是他人的伤害。〈6〉在对自身的损伤后的处理,治疗及康复方法,大部分都是选择药物治疗。因为就长常理而言,有病当然去看医生,对一些稍微轻一点的皮外伤的话某些人就可能不会去看医生拉,也就是说靠我调节,但选择率比较低。〈7〉最重要的,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生们在损伤后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这个问题上面身体上的损伤最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冲动。但这也可能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调查:1)非常大0.12%。2)比较大0.35%。3)一般4.5%。4)有一点10.2%。总结:通过这次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揭示损伤的规律、特点及其原因,并指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康复方法。并指出通过调查将情况反映到学院,希望学院开设一些对运动保健和体育康复有关知识,充实大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同时也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评估计,从而更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类院校200米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研究

体育类院校200米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研究--以XX体育学院为例 一、简述研究目的、理论依据或假说形成的思考;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分析。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XX体育学院200米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认知与预防的研究,期望运动员得到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知识分布情况、影响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认知与态度之间的关系。 2.理论依据 透过运动损伤相关文献汇整,分别将近几年学者对于运动损伤预防、处理、分析做出整理,其中发现较少学者探讨大学生校队相关研究,故本文就研究对 象及范围针对XX体育学院200米运动员常见的运动员损伤情况做研究。 3研究的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200米跑运动员运动损伤已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是针对某一地区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能够为200米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加强高校200米跑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 4.实际应用价值: (1)探讨田径竞赛规则与200米跑专项技术特点,结合运动解剖学与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通过对训练实践的观察与总结,找出200米跑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与原因,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损伤措施与康复性训练。 (2)高校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针对运动员的身心特征以及专项特点,对训练与比赛中容易引起伤病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小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概率,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为运动员能够达到自身最高的竞技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杨松岩在《对200米跑运动损伤原因的探讨》中对150 名专业200米跑运动员上下肢、头部与躯干不同损伤类型的人数进行了统计,还将200米分为四个小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每个分过程易受伤和不同的损伤类型人数进行统计得出损伤以下肢膝踝为主的结论,还对200米四个分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对产生错误的错误动作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纠正方法。郭俊清,曾巧巧,关富余等(2010)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研究参加 2009 年黑龙江省田径赛事的200米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了解损伤的部位、种类、程度,探究损伤的特点,从训练因素,技术因素,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方面分析损伤的主要致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李德敏《短跑运动中常见损伤的特点和防治对策研究》指出短跑运动时间短、关注度高、观众以及运动员情绪也相对兴奋,所以这些运动损伤常常被运动员自身或教练员等有关人员忽视,该文章简要的分析总结了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预防与治疗措施等。 胡修标在《短跑运动损伤重在预防》中通过列举短跑运动中最常出现的运动损伤,并对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观与客观原因进行了详细解析。 李茂鹏,蔡丽婷(2013)对大腿后肌群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从短跑项目的相群特点等因素对大腿后肌群损伤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竞技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和临床损伤的康复治疗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论述,并且还论述了竞技损伤康复中力量性训练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康复训练的早期、中期、后期和结束期对大腿后肌群康复训练的方法与计划进行针对性讲解。 2.2 国外研究现状 Walker. Brad在《 Anatomy of sports injuries》中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详尽却简明的理论知识将帮助读者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若损伤已发生,还可帮助读者有效地处理与治疗损伤,使伤者尽快恢复运动。在表现形式上,通过全部彩图说明的方法,引导读者走进人体内部,为读者深入理解人体在运动损伤处理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提供视觉帮助,介绍了一些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防治策略,概述了快速痊愈的全面治疗和康复的方法,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 119 种运动损伤。 Dane Senol, Can Sü leyman, Gü rsoy Recep,Ezirmik Naci通过对 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