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结构试验概论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重力加载法:
包括重力直接加载法和杠杆加载法。
直接加载法
应注意避免因荷重 块产生拱作用而改 变荷载分布。
杠杆加载法
结构变形后荷载不 改变,但无法自行 卸载。
建筑结构试验 重力加载法: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荷载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液压加载法:
目前结构试验中最常用的加载方法;
可适用于静、动载试验,吨位可大、可小;
♦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产生较大振幅和激振力; ♦ 缺点:频率低,振幅调节难,只能产生简谐荷载。
直线位移惯性力加载法
♦ 激振力大,但频率较小(< 1HZ),且设备笨重。
建筑结构试验 惯性力加载法: 初位移加载法 初速度加载法
建筑结构试验
01
机械力加载法:
02
常用机具包括:吊链(葫芦)、卷扬机、花篮螺 丝、螺旋千斤顶、弹簧等; 适用于施加水平荷载;
建筑结构试验
01
人身体有规律的运动,在共振情况下可产生较大 的激振力(有阻尼自由振动)。
03
又称脉动法;
05
人激振动加载法:
02
环境随机振动激振法:
04
由地面脉动产生建筑物脉动,再对其进行模态参 数识别。
06
02
01
03
04
05
支座;
建筑结构试验
荷载支承机构;
现场试验荷载装置。
结构试验台座;
荷载支承设备和试验台座:
安装和移动设备困难。
建筑结构试验
结构试验台座:(试验台座)
抗侧力试验台座
♦ 作用:通过拉压千斤顶或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对试件
施加模拟地震作用的低周反复荷载,进行拟动力和 拟静力试验。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第一章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第一章

课程安排
• 课堂教学:24学时
• 试验:12学时(共包括4个试验)
1、静态电阻应变仪使用及试验技术 2、钢桁架静力试验 3、结构自振特性测量 4、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试验技术
考核方式
• 平时成绩 • 试验报告 • 考核及综合评价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课程性质: 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技术课、会基本试验设计。 要求: 掌握一般的试验技能、知识,能根据需要进行 一般的结构试验设计。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分类
C、按试验时间长短分类 (试验周期受到限制) • 短期荷载试验 • 长期荷载试验 D、按试验所在场地分类 • 实验室结构试验 • 现场结构试验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分类
E、按试验是否破坏分类 • 结构破坏性试验、 结构非破坏性试验
F、按工程结构性质分类
•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结合结 构 • 房屋、桥梁、水工、港工、特种结构
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学习方法
• 重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应全面、准确地理 解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范畴,分析、 解决一些现实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正确处理好 继承、借鉴和创新关系,在掌握结构试验原理的基础 上,重点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 的试验理论和试验方法。 • 重视实验环节、试验技术、试验技能的训练,亲自动 手实验。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根据所选专业方 向,完成相关专业的结构试验,掌握必要的测试技术 和试验操作能力。 • 要结合各相关规范掌握现行有效的试验方法标准,以 确保试验数据准确,数据处理规范,试验结果评价尺 度统一 。
我国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地区。每年的台

自学考试《建筑结构试验》习题集及答案

自学考试《建筑结构试验》习题集及答案

自学考试《建筑结构试验》习题集及答案自学考试《建筑结构试验》习题及答案1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1. 建筑结构试验根据不同要素有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哪种试验是按荷载性质分类等?( )A.结构模型试验B.结构静力试验C.短期荷载试验D.现场结构试验2.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综合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 )A.验算B.试验C.研究D.观测3. 科研性的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的设计、尺寸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构造措施的考虑,同时必须满足结构和受力的的要求。

( )A.边界条件B.平衡条件C.支承条件D.协调条件4. 建筑结构试验是以________方式测试有关数据,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可靠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 )A.模拟B.仿真C.实验D.计算5.下列不属于结构抗震试验的选项有( )A.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B.拟动力试验C.结构动力反应试验D.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6.结构强迫振动的响应频率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A.作用力的频率B.结构的刚度C.结构的阻尼D.结构的质量7.结构试验中,常用科研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A.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B.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C.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D.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8.下列哪个试验不是静力试验的加载方法( )A.重力加载法B.液压加载法C.机械加载法D.环境随机激振法1. B2. B3. A4. C5.C6.A7.D8.D9. 在结构工程学科中,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结构的性能和不断深化这种认识,_结构试验是一种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0. 按试验对象的尺寸,建筑结构试验可分为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11. 科研性试验: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定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的试验。

第1章 结构试验

第1章  结构试验

现代测试技术 计算机与结构试验

强震反应模拟实验室
Strong Earthquake Response Simulator
传统木结构-木结构多跨框架的振动实验
结构控制系统的理论 · 实验研究

结构控制系统装置研发
控制算法验证实验
实体模型的结构控制实验
结构控制振动台实验
① 试件因侧向可移动,不产生侧向内力; ② 不要求安装精度,便于使用操作; ③ 组成多跨单向、水平与垂直组合、三向振动等; ④ 可反向运动、差相位运动等多点输入振动; ⑤ 减少投资。
最大速度: ± 60 mm
振动方向: 水平单向
该系统现正在进行水平双向三 自由度改造,改造后可模拟复杂 结构的地震反应、检验新的结构 设计理论。
4000吨多功能电液伺服加载试验系统
用于足尺结构或大型构件试验;
该项目将填补国内空白。
加载系统功能介绍
构件的抗压试验;
原型梁柱节点等的同向、反向动载破坏试验; 橡胶支座动载剪切试验; 拟动力试验; 疲劳试验; 阻尼器的性能试验; 空间节点的动力试验;

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 工程改建加固,通过试验判别实际承载能力 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根据 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通过试验推断和估计结 构的剩余寿命 鉴定预制构件产品质量
(2)科学研究性试验


验证计算理论 制定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为发展和推广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提供实 践经验



应用科学的试验组织程序,用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
为手段,通过测量与结构物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对结构
物的实际工作性能进行分析,并为验证和发展结构计算理论提 供可靠依据

工程结构试验讲义

工程结构试验讲义
2
材料的应用,一个新结构的设计和新工艺的施工,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工程实践与科学 实验,使设计计算理论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新钢种的应 用,薄壁弯曲轻型钢结构的设计推广,升板、滑模施工工艺的发展,以及大跨度结构、 高层建筑与特种结构的设计施工等。 1.4.3 其它分类方式 按试验对象的尺寸分为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按试验荷载的性质分为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按试验时间长短分为短期试验和长期试验 按试验所在场地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 按试验是否破坏分为破坏试验和非破坏试验 1.4.4 工程结构试验技术的研究趋势 研究结构试验荷载的模拟系统,逐步提高量测精度和试验过程自动化程度。 研究新的测量技术:引用现代物理的新成就和其它先进技术来解决应力、位移、裂 缝、内部缺陷及振动的量测问题。 开展结构模型试验理论、方法和结构非破损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以及结构耐久性的 研究等。 1.4.5 结构试验和相关专业知识 1、结构试验和基本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断裂力学等力学 知识密切联系。 2、结构试验和桥梁概论、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等的结构专业知识密切联 系。 3、结构试验和混凝土理论、钢筋混凝土理论、预应力混凝土理论、钢结构理论、木 结构理论、砌体结构理论等知识密切联系。 4、结构试验和国家、行业、地区的规范、标准等密切联系。 5、结构试验和结构有限元、非线性有限元以及计算机仿真分析程序密切联系。
1
1.4 工程结构试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可分为鉴定性试验和科研性试验两大类。 1.4.1 鉴定性试验 1)检验或鉴定结构质量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建结构, 建成后要通过试验, 综合性地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如武汉长江大桥(1953)建成后的动力和静力试验、北京车站中央大厅 35X35m 双曲薄壳 结构的静力试验(1959) ,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建成后的荷载试验等。 对于已建旧结构,通过对已建结构的观察、检测和分析普查,由此来推断其可靠性和估 计其剩余寿命。 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按批抽样检验 2)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加固、改建工程提供依据。 旧有结构的改建、扩建,为了生产需要提高车间起重能力或由于需要提高建筑抗震 烈度而进行的加固等,在单凭理论计算不能得到分析结论时,经常是通过试验以确定这 些结构的潜在能力,这在缺乏旧有结构的设计计算与图纸资料,要求改变结构工作条件 的情况下更有必要。例如:房屋加层、桥梁通行荷载的提高,都需要对结构进行荷载试 验,以判断结构当前的承载状态。 3)处理受灾结构和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依据。 对于遭受地震、火灾、爆炸等原因而受损的结构,或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有 严重缺陷(施工质量事故,结构过度变形和严重开裂等)的危险性建筑,往往有必要进 行详细的检验。例如:在汶川地震后,就对目前受损但还可以利用的结构成立专家组进 行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 1.4.2 科研性试验 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在结构设计中,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人们经常要对结构构件的计算图式和本构关系 作某些简化的假定。 例如:在较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中,采用 3O~36m 跨度坚腹杆型式的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空腹格架。在设计中,这类行架的计算图式可假定为多次超静定的空腹桥 架,也可按两铰拱计算,而将所有的坚杆看成是不受力的吊杆,这一般可以通过试验研 究来加以验证。在构件静力和动力分析中,本构关系的模型化则完全是通过试验加以确 定。 2)为制定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我国现行的各种结构设计规范除了总结已有大量科学实验的成果和经验以外,还进 行了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桥梁、隧道、以及房屋的梁、柱、框架、节点、墙 板、砌体等实物和缩尺模型的试验,以及实体建筑物的试验,为我国编制各类结构设计 规范提供了基本资料与试验数据。 现行规范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和砖石结构的计算理论,几乎全部是以试验研 究的直接结果为基础的,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结构试验学科在发展设计理论和改进设计方 法上的作用。 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随着建筑科学和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一种新

工程结构试验讲义

工程结构试验讲义

卧位试验:与正位试验在空间位臵上相差 90 度。
1.试件 2.加固后作荷载平衡用的屋架 3.支承反力架 4.液压加载器 5.荷载传感器 图 4-9 屋架成对卧位试验 3)原位试验
8
二、 荷载图式 荷载图式:与结构设计计算的荷载图式,或者实际荷载情况一致。有时受试验条件 的限制和加载方便,也常用等效荷载图式(控制截面内力相等,内力图形相近) 。
等 效 荷 载
试件号 1 2 3 4 5 6 7 8
截面积 A 0.2 0.2 0.2 0.2 0.7 0.7 0.7 0.7
砂浆强度 0.5 0.5 2.5 2.5 0.5 0.5 2.5 2.5
垂直压应力 0.064 0.302 0.064 0.302 0.064 0.302 0.064 0.302
抗剪强度 0.09 0.24 0.169 0.407 0.064 0.160 0.111 0.275
4
试柱 A-A、B-B 部位
框架梁 C-C、D-D 试件
框架节点试件梁柱取 1/2 梁跨和 1/2 柱高
柱挠曲 破坏
柱剪切 破坏
砌体墙体试件 横墙
纵墙
二、试件尺寸 试件尺寸受到尺寸效应、 构造要求、 试验设备和经费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一般情况, 研究性试验采用缩尺模型。研究局部: 1/4~1,研究整体结构:1/10~1/2。鉴定性: 选用原型构件,如屋架、吊车梁和屋面板。 框架:1/4~1/2;框架节点:1/2~1。 单层剪力墙 0.8x1.0~1.78x2.74M,多层 1/10~1/3
截面积 0.2 0.2 0.7 0.7 0.2 0.7 0.45 0.45 0.45
砂浆强度 0.5 2.5 0.5 2.5 1.5 1.5 0.5 2.5 1.5

第一章工程测试与结构试验.

第一章工程测试与结构试验.

第一章工程测试与结构试验序言测试技术是土木匠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必需手段。

在整个土木匠程的建设过程中,它与理论设计计算、施工工艺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三个重要的环节。

在工程设计中,无论设计理论和方法怎样先进合理,但设计计算所依照的各样参数则一定由土木匠程测试人员经过各样检测手段与方法来供给。

因此工程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设计的精准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1.测试理论 :工程力学、光学、声学、相像。

2.测试手段:机械、光、电、声波。

3.测试系统:4.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1)精度高:2)响应速度快3)变换灵巧4)信号的选择性和运算办理能力强5)靠谱性与性能价钱比.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征1.量程yi y i 'max100%2.线性度:线性度 =y max3.敏捷度:敏捷度是指测试系统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量的比值。

4.滞后:滞后表示测试系统当输入量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变化时,所得的输出量不一致的程度。

滞后 =y byc max100% ymax5.敏捷限和分辨率:当输入量由零渐渐加大时,存在着某个最小值,在该值以下,系统不可以保证能够正确检测到输入信号的变化。

这个最小信号输入值,称为敏捷限。

6.重复性:正行程(或反行程 )上同一输入量上多次重复丈量测得结果间的互相偏差的最大值与满量程之比,即为重复性。

6.测试系统的动向特征当被丈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或拥有瞬态现象时,测试系统的品质是以系统的动向特征来评论的,如响应频次、相位滞后、振幅响应等。

1.采样频次:一般应为被测信号最高频次的5-10 倍,以每秒多少样点为单位, M 代表 106 ,20 M 表示采样频次为20×106样点/每秒。

2.采样长度 :以 1024 个样点为单位以K 表示 ,即 1 K 表示 1024 个采样点。

3.触发电平:被触发信号的门限值。

以信号最大值的1/3 到 2/3 为好。

二:工程测试的主要内容:1、建筑资料:水泥、砂石、钢筋、木材等,强度、稳固性。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第一章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第一章

1.2 结构试验目的---生产性试验
C、为处理受损结构提供技术依据。(受到灾 害、环境侵蚀等影响)
如:沈阳某商业城火灾后,对损坏重的构件进行荷 载试验,推定失效程度、承载力,为加固提供依据。
D、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剩余 寿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例如:桥检--大连市的多座危桥2012年进行了加固 维修。
• 理论分析中,一方面可以用传统和现代的设计 理论、现代的计算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 以用结构试验、试验应力分析方法。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在理论与试验之间提供了一条通过计 算建立联系的新途径——数值模拟。
• 结构工程科学由理论与试验两极变成为理论、 试验、数值计算三足鼎立的新学科结构。 •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结构试验的发展提供了无 限的空间。
简支梁纯弯段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的 验证过程
受弯梁断面的应力分布的研究,经历了由假设—— 简单试验——理论分析——试验检验的阶段,前后 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这充分说明了试验在理论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1638年 伽利略 均匀受拉
• 1685年 马里奥托
• 1767年 法-容格密里
中和轴理论
验证假设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研究的 --- 土木工程结构
• 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水工结构、
隧道结构、特种结构(高耸结构、构筑物)
• 工程结构----以各种工程材料为主体构成承重构
件的组合体
• 常见形式-------板、梁、柱、基础
山西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
建成时间:公元1056年 塔高67.3m;共9层 横截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达 30.27m 该塔风 暴,也遭受战火炮弹的袭击, 仍完整耸立,足以证明我国古 代木结构的高超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结构试验概论 工程结构是以工程材料为主体构成的不同类型的承重构件(梁、板、柱等)相互连接组成的综合体,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要求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内安全有效地承受外部及内部形成的各种作用,以满足结构在功能及使用上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设计者必须综合考虑结构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适应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如在建造阶段可能产生的设计施工中的失误和疏忽,正常使用阶段来自各种非正常的外界活动,特别是自然和人为的灾害,以及老化阶段出现的各种损伤的积累和正常抗力的丧失等。为此,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掌握在各种作用下结构的实际应力分布和工作状态,了解结构构件的刚度、抗裂性能以及实际所具有的强度及安全储备。 在应力分析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的理论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实验方法,即通过结构试验,采用实验分析方法来解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不仅为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创造了条件,同样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结构试验,为实现荷载模拟、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以及整个试验实现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结构试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多维地震模拟振动台可以实现地震波的人工再现,模拟地面运动对结构作用的全部过程;用计算机联机的拟动力伺服加载系统帮助 人们在静力状态下量测结构的动力反应;由计算机完成的各种数据采集和自动处理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完整地收集并表达荷载与结构行为的各种信息。计算机也加强了人们进行结构试验的能力。因此,结构试验仍然是发展结构理论和解决工程设计方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由结构试验、结构理论与结构计算三极构成的新学科结构中,结构试验本身也成为一门真正的试验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实践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一个源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在结构工程学科中,人们为了正确认识结构的性能和不断深化这种认识,结构试验也是一种已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1结构实验的任务 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它就可能产生各种反应。如图1-1(a)所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可以通过测得梁在不同阶段得挠度、角变位、截面上纤维应变和裂缝宽度等参数,来分析梁的整个受力过程及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裂性能。当一个框架承受水平的动力荷载作用时(图1- 1(b))同样可以从测得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振幅(动位移)和动应变等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结构承受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近年来在结构抗震研究中,经常是通过结构在承受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由试验所得的反应力与变形关系的滞回曲线(图1-1(c))为分析抗震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刚度退化、变形能力等提供数据资料。 由此可见,“结构试验”这门科学的任务就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实物或模型)上,使用

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风力......)或其他因素(温度、变形)作用下,通过量测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挠度、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稳定)刚度和抗裂性以及结构实际破坏形态来判明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 图1-1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各种反应; 由结构试验的任务可知,它是以实验方式测定有关数据,由此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和相应的安全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根据。

1.2结构试验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可归纳为两大类。 1.2.1生产性试验 这类试验经常是具有直接的生产目的,它是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试验鉴定的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作出正确的技术结论。一般这类性质的试验经常用来解决以下有关的问题。 一、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除在设计阶段进行必要而大量的试验研究外,在实际结构建成以后,要求通过试验,综合性地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建成后的荷载试验和秦山核电站安全壳结构整体加压试验均属此例。 二、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对于旧有建筑的扩建加层,为了生产需要提高车间起重能力或由于建筑抗震需要提高抗震烈度而进行加固等,在单凭理论计算不能得到分析结论时,经常是通过试验以确定这些结构的潜在能力,这对于缺乏旧有结构的设计计算与图纸资料时,在要求改变结构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更有必要。曾对上海几个解放前建造的仓库冷库的楼盖做了承载能力试验,通过鉴定楼盖的现有承载能力,以期提高楼面荷载来满足增加仓库冷库储藏量的需要。 三、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根据 对守遭受地震、火灾、爆炸等原因而受损的结构,或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缺陷(施工质量事故,结构过度变形和严重开裂等)的危险性建筑,也往往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检验。上海某塑料厂的成型车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以致使一座三层的混合结构房屋遭到破坏,砖墙开裂,楼盖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最后选择了楼面中破坏较为严重的楼板和次梁进行了荷载试验,得出了楼面结构在受灾破坏情况下的承载能力;唐山地震后,为对北京农业展览馆主体结构加固需要,通过环境随机振动试验,采用传递函数谱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并通过振动分析获得该结构模态参数,以上的试验均为进行结构加固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四、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通过试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已建结构随着建造年份和使用时间的增长,结构物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有的已到了老龄期、退化期和更换期,有的则到危险期。为了保证已建建筑的安全使用,尽可能地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和防止建筑物破坏、倒塌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使用寿命中的剩余期限,即剩余寿命特别关注。通过对已建建筑进行观察、检测,分析普查后,按可靠性鉴定规程评定结构所属的安全等级,由此推断其可靠性和估计其剩余寿命。可靠性鉴定大多数是采用非破损检测的试验方法。我国解放前和建国初期建成的钢铁厂.如武汉钢铁厂、本溪钢铁厂等的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均进行过检查鉴定。 五、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 对于在构件厂或现场成批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构件出厂或现场安装之前,必须根据科学抽样试验的原则,按照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试验规程的要求,通过少量的试件试验,以推断成批产品的质量。 1.2.2科学研究性试验 科学研究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订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经验。 一、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在结构设计中,人们经常为了计算上的方便,对结构构件的计算图式和本构关系作某些简化的假定。例如在较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中,采用30~36m跨度竖腹杆形式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行架,在设计中这类桁架的计算图式可假定为多次超静定的空腹桥架,也可按两铰拱计算,而将所有的竖杆看成是不受力的吊杆,一般这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来加以验证。在构件静力和动力分析中,本构关系的模型化,则完全是通过试验加以确定的。 二、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我国现行的各种结构设计规范除了总结已有大量科学实验的成果和经验以外,为了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和钢结构的梁、柱、框架、节点、墙板、砌体等实物和缩尺模型的试验,以及实体建筑物的试验研究,为我国编制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提供了基本资料与试验数据。事实上现行规范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和砖石结构的计算理论,几乎全部是以试验研究的直接结果为基础的,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结构试验学科在发展设计理论和改进设计方法上的作用。 三、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随着建筑科学和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新钢种的应用.薄壁弯曲轻型钢结构的设计推广,升板、滑模施工工艺的发展,以及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与特种结构的设计施工等。但是一种新材料的应用,一个新结构的设计和新工艺的施工,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工程实践与科学试验,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从而积累资料,丰富认识,使设计计算理论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结合我国钢材生产的特点,曾对16锰及硅钛类或硅钒类等钢种的原材料和使用这类钢材的结构构件做了大量的试验。上海某剧场改建工程中,在以往理论研究和通过模型试验积累的经验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眺台结构形式——预应力悬带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建筑空间与结构受力性能的矛盾。为了试验是带跳台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现场的静力和动力试验,获得了结构刚度、次弯距影响、预应力损失和结构自振频率等第一手资料,为这种结构的推广使用提供了经验。在目前高层建筑的设计建设中,对简中筒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较多的试验研究。又如在升板结构与滑模施工中,通过现场实测积累了大量与施工工艺有关的数据,为发展以升带滑、滑升结合的新工艺创造了条件。 1.3 建筑结构试验的分类 建筑结构试验除了上述按试验目的分为生产性试验和研究性试验以外,还经常以试验对象、荷载性质、试验场合、试验时间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1.3.1具型试验和模型试验回 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是按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 对于实物试验一般均用于生产性试验,例如秦山核电站安全壳加压整体性试验就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现场试验。对于工业厂房结构的刚度试验、楼盖承载能力试验等均在实际结构上加载量测,另外在高层建筑上直接进行风振测试和通过环境随机振动测定结构动力特性等均属此类。在真型试验中另一类就是足尺结构或构件的试验,以往一般对构件的足尺试验做得较多事实上试验对象就是一根梁、一块板或一榀屋架之类得实物构件,它可以在试验室内试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由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开始重视对结构整体性能的试验研究,因为通过对这类足尺结构物进行试验,可以对结构构造、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的整体刚度以及结构破坏阶段的实际工作进行全面观测了解。从 1973年起,我国各地先后进行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大板、砖石结构、中型砌块、框架轻板等不同开间不同层高的足尺结构试验有10例之多。其中1979年夏上海五层硅酸盐砌块房屋的抗震破坏试验中,通过液压同步加载器加载,在国内足尺结构现场试验中第一次比较理想地测得结构物在低周重复荷载下的恢复力特性曲线。 由于对测试要求保证精度,为了防止环境因素对试验的干扰影响,目前国外已将这类足尺结构从现场转移到结构试验室内进行试验。如日本已在室内完成了七层房屋足尺结构的抗震静力试骗。近年来国内大型结构试验室的建设也已经考虑到这类试验的要求。 二、模型试验 当进行真型结构试验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测量精度受环境因素等影响,在物质上或技术上存在某些困难时,人们在结构设计的方案阶段进行初步探索比较或对设计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