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电子小报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电子小报

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二分日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

点。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

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

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

史。

踏青活动

(一)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

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饮食

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春游注意事项

1、准备舒适的服装。春游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或运动服,穿轻便的鞋或旅游鞋、网球鞋等。

2、备足食物、水。不带易腐烂变质的食品,最好带有外包装的食品、凉开水或矿泉水。如果带水果,一定要洗干净。

3、准备好常用药品,如创可贴、十滴水和晕车药。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不能擅自离开集体单独活动。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分-二十四节气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二十四节气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3月19日~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

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

4二十四节气—春分

二十四节气——《春分》 一、活动由来: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即太阳位于黄 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 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 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 “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二、思维导图: 三、活动时间:2019年2月

四、活动地点:艾思坦实验幼儿园 《春分课程教案》小班 教学方案

活动流程: 一、导入 1.谈话活动:你们喜欢区域活动吗? 2.介绍新朋友,今天带来了蛋宝宝。把它带进区域想办法让蛋宝宝 站起来。“蛋宝宝天天躺着,它今天想站起来,我们能帮它吗?” 3.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遇到困难, 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 4.播放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 活动区域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幼 儿进行适时地指导。鼓励幼儿大 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 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三、活动结束 1.师生交流,讨论哪些习惯好哪些不好 2.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并分享自 己的快乐和别人的快乐,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 3.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估计大家 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4.共同收拾各类玩教具。 四、活动延伸 1.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和得到的快乐,回到家里分享给爸爸妈妈。

二十四节气小报 (1)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简介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 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 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雷鸣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 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 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 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 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 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 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 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 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 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 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 在4月下旬。

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电子小报成品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电子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画报走进春天海报A4

作者: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 农家岁首又谋耕。 立春,农历二十 四节气中的第一 个节气。“一年之 计在于春”,春 是温暖,鸟语花 香;春是生长, 耕耘播种。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班级姓名 一、春饼:馅(萝卜,豆芽,豆子,为主) 二、春盘: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 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 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 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 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三、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 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 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 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 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 保持心境愉悦。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 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 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 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 杞等食物。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 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 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 是常有的事情。

关于二十四节气歌手抄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二十四节气歌手抄报 篇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意义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 个节气。 ? ? ?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

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篇二:《二十四节气》小报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时间: 1月5日小寒;1月20日大寒;2月4日立春;2月18日雨水;3月5日惊蛰;3月20日春分;4月4日清明;4月20日谷雨;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满;6月5日芒种;6月21日夏至;7月7日小暑;7月23日大暑;8月7日立秋;8月23日处暑;9月7日白露;9月23日秋分;10月8日寒露;10月23日霜降;11月7日立冬;11月22日小雪;12月7日大雪;12月21日冬至。 —预备三班叶雨龙 篇三:二十四节气歌大全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电子小报节日手抄报模板节日画报剪报板报A3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 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 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 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 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 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 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 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 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 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 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 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 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 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 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 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 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 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 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 法。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 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 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 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 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 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 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 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 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 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 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 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 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 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 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 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 种麦种蒜”(安徽)。 学校班级姓名:

二十四节气惊蛰节气电子小报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走进春天海报模板A4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 “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 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 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 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 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 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 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 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 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 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 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 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 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 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 派融融的春光了。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 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 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春晴泛舟》 作者: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 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 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班级姓名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 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 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 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 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 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 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 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 带状疱疹、等在这一 节气都易流行 爆发。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故事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故事 晋朝的时候,战乱频繁,兵祸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但是秦岭深处的张家凹村,因为地处偏僻,倒也安享了多年太平。 村里有个叫吉文孝的,老实巴交,靠祖上留下来的三亩地过日子。吉文孝的妻子姓柳,夫妻俩有个儿子,取名吉宏成,聪明乖巧。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哪知这一年春分的前几天,村上大户张豪天的管家宋狐狸突然登门,说张家打算重修祖坟,选中了吉文孝家那三 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身时,祭坛突然“轰” 坛I临香,吉家祖地,专作祭堂。” 组织祭日的道士脸色突变,说:“ 们不能违背神意呀!” !”吉文孝急得满脸通红:“你,你们……!” ?建祭堂是关系到全村 “是呀是呀,这是神意!”“日神不可亵渎!”j‘天意难违,吉“神意?”?” !好,吉文孝,春分讲究竖鸡蛋,咱们不妨比一比:我代表神竖,如果竖不起来,证明是我搞鬼,任打任罚;如果你竖不起来,证明那确是神意,你敢吗?” “比就比!”吉文孝被他这么一激,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张豪天拍拍手,便有人拿来了鸡蛋。道士先竖,说也怪,三枚鸡蛋没多大工夫就全竖了起来。轮到吉文孝了,他连试几次,却一枚都没竖起来。 就这样,吉家祖传的三亩良田到了张豪天的手里,吉文孝又气又急,没过几天便病死了。吉柳氏想去县衙告状,可没人理她。就在她痛不欲生的时候,八岁的儿子吉宏成突然不见了。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又到了春分时节。这天晚上,吉柳氏孤独地坐在小茅屋里,突然,“笃笃笃”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一个低低的声音传了进来:“娘,是我,宏成呀!”

“宏成?”吉柳氏腾地站起来,一把拉开了门。门外,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出现在她眼前,那脸庞分明跟当年的 吉文孝一样。吉柳氏浑身一颤,紧紧搂住了分散十年的儿子:“宏成,真的是你呀!你可回来了!” 母子相拥痛哭,过了许久,吉柳氏止住哭声,问:“儿呀,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吉宏成叹口气,说起了这些年的 经历:那年父亲死后,他整天盘算着如何为父报仇。没想到被宋狐狸打昏,丢进了大河。幸亏他命大,被人救了,他投了军,现在已经是一名军官了。 吉宏成对吉柳氏说:“娘,咱能报仇了,我已经把张豪天、宋狐狸还有那个臭道士抓住了,就等你一句话,咱想 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说着,吉宏成向外吼了一声:“押上来!”门一开,两个兵丁把五花大绑的宋狐狸押了进来。 吉柳氏哽咽着问道:“姓宋的,我家和你无冤无仇,你为啥要气死我男人又加害我儿子?”宋狐狸吓得脸色苍白: “夫人饶命,那些都是张豪天命小人干的! 没办法呀……” 吉柳氏恨恨地说:“把张豪天押进来!” 他:“宋狐狸什么都告诉我了,那都是真的?” 样?”吉柳氏怒喝道:“ 张豪天仰天大笑:“行得正坐得端? 百家? 胡人的力量,就凭他,怎么能动得了我 “ 张豪天说:“!你记住,不管是谁,欠下的债都是要还的!” “张豪天说的是真的吗?”吉宏成跪了下来:“娘,张家有势, !”吉柳氏扶起儿子,慢慢说:“娘知道你是为了报仇才出 ” 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不会放弃的。娘,你跟我走吧。”吉柳氏脸色变了:“孩子,你别忘了咱生是晋人,就是死了,骨 子里标的也是晋鬼呀!再说了,你爹,还有你的祖上,他们都埋在大晋,怎能一走了之呢?” 吉宏成嘿嘿一笑,说:“娘,人为活而生,何必为死而守?只要能过得扬眉吐气,管他身在何处?儿其实已经改了 姓名,如今叫石尚北!”吉柳氏呆住了,她知道,眼前的吉宏成已不是十年前自己那个乖巧伶俐的儿子了,自己劝不了他,更阻止不了他了。她木然点点头,喃喃道:“好啊,连名字也改了……” 天很快就亮了,人们突然发现,整个村子已经被军队团团围住。正惊慌间,宋狐狸敲着小锣村前村后喊了起来,要大家立即到祭堂去,赵国的石大将军要亲自带领大家拜日。 不到一顿饭工夫,全村人都集中到了祭堂前。祭台上,石大将军端坐正中,吉宏成傲立一旁。有眼尖的小声惊叫:“天哪,那不是吉文孝的儿子宏成吗?”“他不是死了吗?”“是呀,他怎么回来了?”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二十四节气 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以自然季节现象和农业活动相结合为内容。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结合起来,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其名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由于古代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节气历史 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以后节气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明确有了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卯中绳,

节气划分 其实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即: (1)小暑、大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养生篇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养生篇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山东有谚语“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谚语“春分在前,斗米斗钱”。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的台湾省更是兰花盛开的时候。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斯大林有言:“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对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这一法则无论在精神、

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避免不适当运动的出现而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失调,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缩短人的生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即有些元素的积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发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如当前在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无一不是阴阳失调之故。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里,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会有益于我们人类健康。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

WORD小报:二十四节气立春民俗传统文化节日小报word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 (3)

智汇专业文档智汇专业文档 立春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节气含义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一个节气 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阴阳 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 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 此开始了。 节令习俗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 到立春前为冬季。立春前一天被称为节 分,人们为了驱邪纳福,便产生了一系列 活动。古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天地神灵以及祖先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古人重视祭祀文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立春后气温回升,万物苏萌,春耕大忙季节在全 国范围陆续开始。

可爱二十四节气立春小报手抄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 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中国 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 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 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 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 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 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民间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人心里没有 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 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读书不离案 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船到 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增产措施千万 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要想庄稼好, 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春寒有雨夏寒 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节气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 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 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 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 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 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 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 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 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 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二十四节气古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古文 篇一:二十四节气和中国古代天文学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古代天文学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 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大约距今1万年前,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人们就制定了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精确的历法。之后,人们就开始按着这一历法的规 律制度进行富足的农耕生活。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三皇五帝开始,历代帝王都十分重 视对天文农时的观察研究记录。帝王们为了更好地统治社会,也都先 后制定了历法。伏羲氏发明八卦历《周髀算经》,神农

氏(炎帝)遍 尝百草教民稼穑,他“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 黄帝则“考室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制定了当时的《调 历》;颛顼“载时以象天”,根据日月星辰等天象,结合可以观察到的 自然物候现象,以正月朔日立春为一岁的开始,“天日作时,人日作 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帝喾也掌握了人间秩序与天时,所以史称 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在孔子所著《尚书·尧典》中写道,尧王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 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春??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 最早的记录星象物候变化的书是《夏小正》,其中以全年十二个月为 序,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人事、农事、气象等方

面内容。后来, 人们也曾使用《周易》来推算年、月、节令。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墓中人们发现了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 用蚌壳排成的龙形图,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已开始利用 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及二十八星宿变化来研究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 后来人们将天上星体中二十八星宿分为四大天区,即人们常说的东方 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民谚:左青龙右白虎,上朱 雀下玄武),并称之为四象,每个方向代表一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黄河中游地区居住生活的人们根据客观观察和物候判断,就制定了二 十四节气。一直到了秦汉时期,古人的观测结果才在《淮南子》(公 元132年)一书中得到完整记载,书中指出“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 节,以二十四时之变”。 现在,我们平时对于天气的变化常用“气候”一词来形

二十四节气 之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 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 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立春简介: (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三介绍xx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四、拓展: 四、拓展:

24节气手抄报范文

24节气手抄报范文 导语:这是我们国家传统农历上面的一些特定日子的名称,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一年总共是24个节气。下面是搜集的24节气手抄报。希望能帮到你! 24节气作文 去年9月的一天,谈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奇怪的是,他不教语文,不教数学,更不教英语,他教节气。 他告诉我们节气的由来,讲述那些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神奇传说,更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节气的特征,如何看见平时不易看到的生活点滴。于是,我们在节气的世界里,东奔西走,上蹿下跳,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逐渐变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而这,与之前比较是质的改变。 时间飞快,谈老师的最后一课结束了,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每个节气都写的作文,也不只是一本本《节气里的读写》。他教给了我们一种能力,一种观察到别人忽视的事物的能力。是的,这是一种能力,只不过不同于别的能力,它能触及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因为,这是一种大自然的能量,只有有心观察的人,才能得到罢了。 今后,见到谈老师的机会可能会少很多。这一年,我跟随着谈老师,循着二十四个节气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探索,一路发现。就这样子,我们慢慢地走过了中国传统的各个节气,也渐渐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24节气格言

这一年,既漫长,又短暂。这一年,我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动。 1、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2、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3、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4、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5、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6、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7、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8、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9、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10、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1、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12、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 13、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4、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15、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16、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17、四月廿六海水开目。 18、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19、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 20、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 二十四节气养生常识与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教学教材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春分 (Spring Equinox) 2017年春分时间是 3月20日 18:28:35 时间 每年03月20~21日 三候 玄(元)鸟至:燕来也。 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开始闪电。 介绍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1、竖蛋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3、送春牛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电子小报节日手抄报模板节日画报剪报板报A4

二 二十 十四 四节 节气 气简 简介 介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 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 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 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 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 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 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 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 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 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 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 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 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 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 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 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 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 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 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 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 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 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 法。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 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 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 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 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 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 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 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 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 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 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 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 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 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 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 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 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 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 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 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学校班级姓名: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之《春分》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之《春分》 活动目的: 让幼儿知道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了解关于春分的诗词和春分的相关知识。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过程:(请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按照年级特点修改教案。) 一、课题导入 二、了解春分的由来 春分的由来 春分,是24节气中第四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以古代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三、了解春分趣事 ?春分趣话 每年在春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

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了解春分汉字的由来: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四、诗词欣赏 《村居》、《渭城曲》、《春夜洛城闻笛》、《踏莎行》、《清平乐春晚》、《蝶恋花》 五、活动小结,布置作业。 小百科: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立秋小报word手抄报模板【可编辑】

气节介绍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13个节气。 气节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 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 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 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 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 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 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 气节习俗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 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 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 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 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立秋节,也称七月 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郊迎 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 汉代仍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 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 八佾舞《育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