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小寒——寒冷将至。1月6日前后 立夏——夏天开始。5月5日或6日 大寒——寒冷已极。1月20-21日 小满——麦粒饱满。5月21日前后 立春——春天开始。2月3日-6日 夏至——感夏始至。6月21日前后 雨水——始降春雨。2月18-21日 惊蛰——动物复苏。3月5日-6日 春分——春天过半。3月21-22日 清明——草木萌发。4月4日-6日 谷雨——雨量始增。4月20-21日 芒种——进入三夏。6月6日前后
清明
——杜牧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天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
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
6日、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23日,前后不差 1~2日。
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天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农业时代老祖先的智慧结晶,虽然不 见得完全符合现今的气候现象,但老祖先们尊重大自 然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精神,与敏锐的观察、统计、 归纳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效仿。
同学们认识二十四节气后,希望能多参与传统文 化与节气活动,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文化,它概括了一年二十四节气,对传统生活方式、田间劳作等有精确描述。
一、歌曲内容
《二十四节气歌》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到来及相关农事活动,其中把每个节气都配以一句诗赋。
诗曰:
立春,令约促收禾,仲冬,劝人收春草,
惊蛰,滋养苗苗芽,春分,万物复发荣。
清明,尘垢洁净清,谷雨,汇江淮流来,
立夏,有储积贮藏,小满,田园盈仓里。
芒种,牛羊多锡勋,夏至,神农把火神,
小暑,米榖进腊仓,大暑,雷雨同激扬。
立秋,处暑补血气,处暑,田园忙割草,
白露,多风多雨乐,秋分,西风入房庭。
寒露,露水润幼苗,霜降,凝结露分滴,
立冬,橙红满山岭,小雪,玉兔藏洞穴。
二、歌曲寓意
《二十四节气歌》以节气的变化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每个季
节都要作多么多的农活,以及农活必须按当季的节气来开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收成。
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对农作技巧的传授,人们向农民学习从自然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和宝贵经验。
三、歌曲精神
《二十四节气歌》告诉我们,农耕文明中有着一种精神来源,它以智慧以及责任感来培育我们,教会我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使自然与人类共同发展,与自然相依相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廿:niàn二十),下半年是八廿三。
2.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3.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4.另一个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泛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泛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策略1. 引言《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广泛的过程中,将《二十四节气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二十四节气歌》的内容,理解各个节气之间的逻辑关系。
2. 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1. 节气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节气的概念,解释每个节气的时间点和气候变化。
2. 《二十四节气歌》的:教授《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让学生通过歌唱的方式记忆节气。
3. 节气与生活的联系:分析节气与农业、天气、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节气的定义、特点以及《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2. 歌唱法:让学生通过歌唱《二十四节气歌》来记忆节气。
3. 实践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节气变化,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记录和分析。
5.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节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歌唱比赛:评估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歌》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节气变化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2. 课件:关于节气知识和《二十四节气歌》的PPT。
3. 观察工具:如日历、天气软件等,用于学生观察节气变化。
7.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节气的定义和特点,教授《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2. 第二课时:分析节气与生活的联系,进行实践观察。
3. 第三课时:进行课堂问答、歌唱比赛和实践报告的评价。
8.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二十四节气歌》的内容,还了解了节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十四节气歌》带拼音

《二十四节气歌》带拼音二十四节气歌chun yujlng chun qlng gutian春雨惊春清谷天,xiaman mang xiashuxiang lian夏满芒夏暑相连。
qiuchuluqiuhan shuang jiang秋处露秋寒霜降,dong xuSxu&dong xiao dahan冬雪雪冬小大寒。
mei yuelifing jiebubian geng每月两节不变更,zuiduoxiang chayiliang tian最多相差一两天。
shang ban nian lai liu nian yl上半年来六廿一,xiaban nifin shi ba nian san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节令,每月两个节气,各历时十五天, 一年共计二十四个,上面这首节气歌包含了我们生活中的24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简介: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省级优秀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二十四节气歌—小暑》杨燕(新)

1、西瓜底部的圈圈,越小越好,相反的, 底部圈圈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2、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3、外皮纹路整齐的,就是好瓜。
4、如果有瓜蒂,要选卷卷的像小猪尾巴一样 的,这样的瓜一般就是新鲜成熟的西瓜。
5、声音略显清脆的西瓜大多是生瓜,而振动 声音略显沉闷就表示西瓜已经成熟了。
小暑谚语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小暑谚语 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
黄梅天
初夏长江中下游流域经 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 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 易霉,故称“霉雨”,简 称“霉”;又值江南梅子 黄熟,亦称“梅雨天”或 “黄梅天”。
小暑谚语 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
小暑晒书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 古时皇宫里会在农历的六月 六日前后举行晒书:把所有 皇家的书籍翻出来,搬到户 外,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经 过阳光的曝晒,既能防止潮 湿发霉,也能防止书虫偷偷 地啃食纸张。
小暑时节,吹的风 都带着热气,所以 叫“温风至”。
二候 蟋蟀居宇
天气日渐炎热,蟋 蟀都从田野搬到墙 角下避暑纳凉了。
三候 鹰始鸷( zhì )
鸷,凶猛的意思。老鹰也因为 地面温度太高而改在清凉的高 空中翱翔。
三
二
一
候
候
候
鹰
蟋
温
始
蟀
风
鸷
居
至
宇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 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 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 蟋蟀莫相催。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阿拉伯数字代表着 阳历日期,也叫公历、 新历。是1911年辛亥革 命清朝统治被推翻后开 始使用的。
教育实践: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方法

教育实践: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方法简介《二十四节气歌》是一本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教材,它以儿童易于理解的歌曲形式,介绍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歌》。
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知识。
2. 帮助学生记忆《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方法1. 歌曲欣赏首先,播放《二十四节气歌》的音频,让学生先欣赏整首歌曲。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内容,让学生对节气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2. 歌词分析在播放歌曲的同时,逐句解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每一个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点。
可以使用举例、图片或实物等多种教具辅助讲解。
重点讲解每个节气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传统俗。
3. 歌曲演唱让学生跟着音乐,尝试跟唱《二十四节气歌》。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进行合唱或个别演唱。
通过反复练,帮助学生记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增强记忆效果。
4.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二十四节气歌》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制作节气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描述,猜测对应的节气名称。
还可以进行团队比赛,通过问答形式测试学生对节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创作延伸鼓励学生在研究《二十四节气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延伸。
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某个节气的理解和感受,或是创作一首与节气相关的歌曲。
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歌》。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又能激发他们对研究的热情。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二十四节气歌》教学思考与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二十四节气歌》教学思考与设计一、教学思考《二十四节气歌》是一首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歌曲。
通过教学该歌曲,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以下思考和设计:1. 理解节气概念:在教学之前,我会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节气,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节气的概念,可以提高他们对《二十四节气歌》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理解节气概念:在教学之前,我会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节气,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节气的概念,可以提高他们对《二十四节气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研究歌曲内容:我会逐句教学《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节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介绍立春这个节气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数学特征,如温度的变化、植物的生长等。
学习歌曲内容:我会逐句教学《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节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介绍立春这个节气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数学特征,如温度的变化、植物的生长等。
3. 开展数学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设计一些与《二十四节气歌》相关的数学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每个季节的节气数量,让学生掌握四季的概念和节气的分布规律。
还可以设计绘画、测量等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表达对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开展数学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设计一些与《二十四节气歌》相关的数学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每个季节的节气数量,让学生掌握四季的概念和节气的分布规律。
还可以设计绘画、测量等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表达对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节气歌》教学反思(2011-04-15 15:41:22)分类:清泉教学反思标签:教育文/zhenghuicui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二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人的记忆非常奇特,小时候或读书的时候背诵过的篇章,现在只要稍做复习便能清楚印至脑海中。
但是,毕业后,工作中背过的一些篇章,无论当时印象有多深刻,无论是暂时、快速记忆还是有一段时间强化记忆的,但只要一两年不动、不思考便忘之九霄云外。
背诵《三十六计》(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但如今仍然忘得一干二次,想起的只有只字片语。
就像《节气歌》一样,至少教过两次了吧?但是仍不能很好地背诵下来。
想来,这样的教学准备实在不过关,于是教学之前,细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立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冬季开始。
小雪: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这是我在“百度文库”上收集到的资料这些节气中,我对“惊蛰”“小满”“芒种”“处暑”“寒露”最不了解。
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节气是因何特点而定的。
如今查了之后才明了。
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我再来读《节气歌》,结果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这首诗每句写六个节气,即一个季节的节气。
2.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年四季,这里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该季节由这一天开始。
3.而每句诗的第四字又是“春、夏、秋、冬”四个字,只是这里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意思为这个季节过半了。
两春之间夹着两个季节,后面也是两个季节。
这样一分析,发现背诵这首诗歌就方便了许多。
当然,教学时,并不是我将所知道的知识全盘倾倒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读,去了解二十四节气后,再让他们发现诗歌的秘密,然后才说说每个节气的特点。
相信,这首诗在学生的脑海中远会比我深刻许多。
细细想想,其实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并不件容易的事,自己需要大容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
总之,身为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储存人,教学的用心人!《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语文知识,教材中只给出了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提供了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积累交流的模式,要求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课时目标:1、熟记二十四节气歌;2、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四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到教室上课了。
爸爸妈妈瞧着钟表,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去上班,也不会迟到。
可是古代的农民伯伯们呢?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有铃声没有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呢?你知道吗?这可难不倒咱们聪明智慧的老祖先们。
他们呀,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
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还把它们编成了诗歌,人人记诵在心间,即使一字不识也能耕田种地,也能准确无误地春种秋收。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节气歌》。
(二)初读感知。
(5分钟)1、出示儿歌,学生试读;听读录音,纠正错音;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轮读;对坐齐读。
2、逐句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显示,众生修正。
3、师生击掌接读各节气名称。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季四句;开头先“立”;句中四季节气不同……)(三)再读感悟。
(3分钟)1、观看唯美视频,引导说出节气名称。
2、引导美读:原来,24节气还包含了这么多优美的风光啊!谁能美美地把这首节气歌读一读?3、她读的美不美?如果我把24节气歌编成这样,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还美不美?4、为什么这样读起来感觉就不美呢?不够简洁,缺少韵律美。
5、划分停顿朗读:再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原来,节气歌和古诗一样,每句长短一致,朗读时讲究节奏,就可以突出它的韵律美。
过渡:24节气歌呀,不仅所含的风光美,韵律美,而且知识也很丰富哦。
(四)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5分钟)(五)答题赛(15分钟)(1)、指名四位代表上前,副组长记分,值日生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小组读题,代表答题。
公布答案,正确加分。
错误或说不出答案可以求助自己团队,队友里面有人答对了也能给你这一小组加分。
本组都答错或答不出,那这一题只能让别的组抢答。
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
每答对一题记十分。
有人不举手就说话,老师没点名就说话,违反规则,你那组一次扣两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轮到的小组齐读题目。
学生代表回答。
答不出点名帮助,还答不出,抢答,重点相机播放图片、视频,加深印象。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几个节气?(六个)2、每个季节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8、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小雪)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11、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暑)12、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13、“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说的是哪个节气?(寒露)14、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15、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17、民间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并祭祀祖先。
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冬至)18、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19、民间传统,人们到了哪个节气开始上山摘茶籽、忙于播种麦子等农作物?(霜降)20、“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不对)21、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推算的)22、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2月、3月、4月)23、“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表示春分、秋分这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24、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在这天,大人会煮鸡蛋给小孩吃,意思是说这天吃了煮鸡蛋不会退夏(退瘦)。
请问这是哪天?(立夏)(4)、评比,颁发荣誉组牌。
为获胜组鼓掌。
奖励:紧张的答题环节结束了,接下来我们来放松一下。
(六)欣赏二十四节气歌儿歌版本(七)读背节气歌:咱们24节气呀,里面还含着很多古诗词的文化呢,你发现了哪些?1、学生自由读背,显示。
2、指导联系。
(八)小结。
(1分钟)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九)作业:24节气歌呀,是咱们经典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人耕田种地的法宝。
可是现代有很多人已经不会背诵24节气歌了。
今天咱们学会了24节气歌,回家就可以考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果不会咱们可以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好不好?也可以制作几张二十四节气邮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