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与实施

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与实施
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文本为翻译内容, 以口译和笔译为翻译形式,面向文化多样化、 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语境,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化翻 译人才。
10
1 前言
专业定位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9月)
05 学科门类: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 英语 050202 俄语 050203 德语 050204 法语 …… 050259 祖鲁语 050260 拉丁语 050261 翻译 050262 商务英语
翻译专业必备的百科知识 相关行业翻译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 thing,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培养规格
4.3 能力要求 4.3.1 语言能力:外语能力,汉语能力 4.3.2 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差
异有敏感性,处理文化冲突的策略 4.3.3 翻译能力:
口译:中等难度,联络口译、会议口译 笔译:一般难度,一般常用领域 要求:意义忠实、术语标准、表达准确、语体得当 综合能力:语言服务、翻译工具和技术
17
5 课程体系
5.1 总体框架 总学分:150-180(2400-2900学时) 课程模块: 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相关知识与能力 四个关系: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语言技能与翻译技能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0
5 课程体系
5.2.2 专业课程 语言知识与能力
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外语阅读、 外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
翻译知识与能力

英语口译现状分析

英语口译现状分析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科技的‎发展与各国‎间交往的日‎益密切使口‎译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获得‎奥运会、世‎博会举办权‎等也要求有‎大量合格口‎译员的出现‎。

近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口译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在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的口译‎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学生‎期望值最高‎,最希望从‎中学到大量‎实用型知识‎的课程,实‎际情况是,‎在课程结束‎后学生纷纷‎抱怨所得甚‎少,与目标‎值相差太远‎。

下文中笔‎者将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学定位不‎明。

这‎里所说的教‎学定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本‎身的定位;‎二是对于课‎程受众,即‎学生的定位‎。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口译‎课,但对于‎口译课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和实现的‎目标却并非‎都有清晰定‎位。

个别院‎校只是盲目‎跟风,对于‎本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是从本‎校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编‎写教学大纲‎及采用教材‎,而是简单‎照搬其他院‎校。

2‎、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刘和平‎教授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几所重点外‎语高等院校‎的法语口译‎教学进行了‎考察,他将‎当时的口译‎教学归纳成‎四大类:一‎是完全停留‎在口语教学‎层面,口语‎训练后将其‎内容逐字逐‎句翻译成外‎语或母语;‎二是作为语‎言教学训练‎的补充手段‎通过逐句“‎翻译”达到‎对语言的完‎全掌握;三‎是笔译的口‎语化,即把‎事先准备好‎的文字拿到‎课堂上进行‎口头翻译;‎四是“背诵‎”,即事先‎准备上课要‎翻译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几乎可以‎记忆和背诵‎所有内容,‎课堂练习实‎际上是记忆‎背诵比赛。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整体设计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课程的理论支撑及国家标准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的项目设计
应 用 文
Gr Gr Gr Gr Gr Gr ou ou ou ou ou ou p1 p2 p3 p4 p5 p6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四、全课实施过程
——课程进度图
周 次
1
2
3
4
5
6
英语教学教案及学
习内容等;
3.能引导其他小学
英语以老职师业掌岗握位正需确求为依据,分析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及能力、知识和 素的质英要语求教,学确法定。本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教学设计流程及要求
1.能够理解教材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进行有机分析。
熟悉了解教材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1.知道小学英语教学基本知识。
2.能够确定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 整理思路 准备教学内容。
能 力 3.能够编写详细完备的英语课

翻译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

翻译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

2021年16期总第560期ENGLISH ON CAMPUS翻译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文/王九敏 张淑红【摘要】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建设应体现在专业教学中。

在高校翻译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外语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本文基于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翻译课堂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德育素养、精选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译教学;思政教育;融合【作者简介】王九敏(1985-),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张淑红(197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9YYJG09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把“德”(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应该相互统一,同等重要。

高校外语英语专业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

实际教学中,忽视思政教育,生搬硬套思政理论或是强行说教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翻译课程的有机融合,改善翻译课堂中母语文化的缺失、思想认识落后的状况,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的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这是高校翻译教学应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与翻译教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和国家人才培养。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2021年32期总第576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从对我国高校翻译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基于此,笔者将结合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如何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革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作者简介】项瑞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引言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能够丰富教师的授课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创新和改革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为这不仅能保证学生学好英语,还可以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1. 陈旧的教学模式。

据调查表明,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解完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翻译练习作业,然后以标准译文为依据,检查学生存在的语法错误,最后开展学生翻译的实践实训。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但是并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2. 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花费大部分的课时在翻译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面,而翻译实践部分则匆匆带过。

翻译教学的实践操作部分需要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亲自操作和演练,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翻译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翻译实践操作能力。

二、“互联网+”环境下英语翻译教学优势1.为教师提供了备课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类课程。

它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

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挑选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工作场景作为语言环境,将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合作性和交际性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工作过程内容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时,大学英语课程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还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基于POA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以生态化翻译类课程为例

基于POA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以生态化翻译类课程为例

482020年47期总第539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POA 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以生态化翻译类课程为例文/王 燕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中的翻译课,主要面向非英语专业而开设,是适应培养国际竞争力人才需求和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的素质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蒋惠珍,2019)。

目前,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翻译教学上课规模大、学生语言基础不齐、翻译内容与社会环境脱节,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POA 理论与生态化翻译教学POA理论,是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的简称,提倡“学习中心”,推崇“学用一体”,注重解决中国语境下英语学习的学用分离弊端,富有时代性和实践性,与翻译类教学的契合度较高。

生态化翻译课程强调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与教学生态环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的整体统一和动态平衡。

比较POA理论和生态化翻译教学,不难发现二者的相通之处。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

POA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文秋芳,2017)。

在生态化课堂,教师要从整体上发现学生生态主体的进步和不足,引导学生共同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第二,强调学生的中心作用。

POA提倡“学习中心”,每个教学设计都与学生产出任务有关,力争做到“有效学习”(包红芳,2019);生态化翻译教学认为学生作为译者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要关注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第三,在教学目标上,POA理论主张学用结合,语言学习要有真实、可交际的语境;生态翻译教学提倡真实的情景教学,学生的翻译活动不仅仅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更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代同向同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在评价方式上,二者都主张个人评价与小组团队评价相结合。

近年来,POA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吸引了一批研究者的注意, 有的聚集POA理论的有效性(张文娟,2017;张伶俐,2017),也有学者从混合式教学角度对POA理论下的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张健,2019;谢捷,2020)。

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_仲伟合.caj

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_仲伟合.ca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5月第18卷第3期人类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发生交往开始,就产生了口译活动。

随着全球各国家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专业化的口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在增加。

在中国的上个世纪70年代,口译仅仅是少数院校外语专业的一门课程。

而今天,随着国际社会对专业化口译人才的需求,口译已经不只是外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系统的专业。

因此,从事口译教学或培训的人必须清楚他(她)所教授的“口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内容提要: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口译实践与专业口译教学的经验,探讨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内容及专业口译教学方法。

作者认为口译是技术也是艺术,在此定义下,论文讨论了一个专业译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即KI=KL+EK+S(P+AP)。

在此公式中,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Interpreter (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 KL=Knowledge for Language (双语知识版块); EK=Encyclopedic Knowl-edge (百科知识), S(P+AP)= 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 即技能版块=职业口译技能——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等,艺术表达技能——即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地完成口译过程的技能,如口译的应对策略就属于艺术技能的范畴。

因此,作者认为专业化的口译训练应该遵循“技能性、实践性、理论性、阶段性”等原则,在口译训练中以“技能性”教学为核心,循序渐进地介绍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的口译技能。

作者还介绍了专业口译训练中的“八化”建设,即“课程立体化、内容系统化、练习真实化、学生中心化、教材多元化、技巧全面化、教师精英化、目标职业化”。

关键词:专业口译;口译教学; 会议口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7)03-0005-04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y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interpreters. Based on Gile’s comprehension formula of interpreting: C=KL + ELK + A (Comprehension = 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 +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 Analysis), the author provides a Knowledge Requirements Formula for Interpreters:KI = KL + EK + S (P + AP). In this formula, 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 KL=Knowledge for Languages, EK = Encyclopedic Knowledge, S(P + AP)= 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interpreting related courses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is Knowledge Requirements Formula for Interpreters, i.e. the syllabus should include cour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language skills, courses or seminars on encyclopedic knowledge and courses on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He also provides a tentative pedagogy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quired knowledge for interpreters. He then introduces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interpreting training.Key Words: 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teaching of interpreting;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是作为“口译专业”的教学,还是作为外语专业的口译必修课教学,或者是作为外语专业中“翻译”方向的口译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
2012-10-25T11:50:27.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2月总第69期供稿 作者: 郭蓓蓓
[导读] 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贯通作用,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会对英语专业整
体教学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

郭蓓蓓
河北省魏县 056800

要: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贯通作用,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会对英语专业
整体教学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深入探究了高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希望
能够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
英语专业 翻译理论 实践课程教学

一、前言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为英语专业学生专门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对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及双语能力的综合训练发挥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迅速发展,翻译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所存在的矛盾切实地反映出了我国
高等院校翻译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及缺陷。同时,我国国内英语翻译学界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明确地指出了高校翻译教
学可能的出路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加以培养,这种英语翻译能力不仅仅
是翻译行动能力,更重要的是翻译的决断力及思维能力。面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不良现状,研究英语专业翻译理论及实践课堂
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等院校的翻译课程教师应当切实把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由于英语翻译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及启发,教师要为学生留
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对于课外活动,教师应当注意引导,精心设计,使课外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创新、实践以及思索的重要过程,特别
重要的是教师应当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个性化的指导。只有这样,在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学生才能够
自主地投入学习,做自己学习上的主人。
2.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等院校以往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课堂的主体通常是教师,教师一般会讲授繁多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却大大地忽视了学
生的翻译实践。

首先应当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以改变,根据所需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身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以
发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还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其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虽然机械、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须重视学生论辩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综合能
力的培养,以及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再次,要积极地采取多练精讲的形式。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授课时间压缩,适时适当地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对问题进行
探究。此外,要采用学生评议及教师讲评的方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的讲评不但要详细进行错误分析,更重要的是
要把优秀的译文介绍给学生。学生评议具体指的是在学生将翻译练习完成以后,接着对译文进行相互间或者自我的修改及评价,以便于真
正地促进学生实际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应变及译文鉴赏能力。
3.
纠正错误翻译心理,调整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调整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适当地调解汉译英及英译汉的比重。

(2)英语教学内容应当有机地结合市场需求。

正是因为历史原因,往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英译汉,却没有对英语专业的汉译英教学内容提起高度的
重视,究其根本原因可知,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当中处于弱势文化的行列。但是,当我国加入
WTO以后,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地加快了对外
开放的步伐,从而使得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外宣传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却严重地缺乏训练有素的汉译英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在对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进行安排时,应当将汉译英放置于与英译汉同等的高度。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以往的英语翻译教学主要
是默认的文学翻译,并且学生要按照教师所选择的翻译及译例进行练习,大部分是文学名著中的段落或者句子,学生所能够学到的也仅仅
是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基本技巧。当学生踏入社会并且面对复杂纷繁的英语翻译实践工作时,通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适应,这便需
要教师将翻译课程安排在模拟实际或者真实的翻译环境中,同时,供学生探索的英语翻译材料,必须是模拟真实的或者真实的材料。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当针对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现状,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全面地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真
正做到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及掌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将英语翻译实践课程提升到应有
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翻译理论知识及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
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