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

——1995~200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

1 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标准主要是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工业化主要表现为:(1)一般来说,国民收入中工业活动所占比例逐步提高,乃至占主导地位;(2)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3)在二次产业部门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4)城市这一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5)在上述指标增长的同时,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基于此,有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来衡量。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根据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我们选择了人均GDP,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市化率、一二三产业就业比等五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地区工业化进程,各个指标的阶段划分标准如表1所不。

根据上述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标志值,我们选用加权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一国或者地区工业化水平和进程的综合指数,再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检验。为了准确反应工业化各个阶段的特征,选择阶段阈值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最终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通过国家或者地区工业化综合指数的计算,可以判断国家和各个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我们用“一”表示前工业化阶段(综合指数为0),“二”表示工业化初期(综合指数值大于0小于33),“三”表示工业化中期(综合指数值为大于等于33,小于66),“四”表示工业化后期(综合指数值为大于等于66小于等于99),“五”表示后工业化阶段(综合指数值为大于等于100);“(Ⅰ)”表示前半阶段(综合指数值未超过该阶段的中间值),“(Ⅱ)”表示后半阶段(综合指数值超过该阶段中间值);“二(I)”就表示该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前半阶段。

2中国工业化水平的评价结果

到2005年,中国全国、四大经济板块、七大经济区域和31个省级区域的工业化综合水平、所处阶段如表2所示,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的工业化综合指数。

从全国看,到2005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这表明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如果将整个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时期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那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地区已经过半。199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l8,表明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初期,但已经进入初期的后半阶段。到200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了26,这表明1995到2000年的整个“九五”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到2005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是50,这意味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十武”期间,中国工业化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接近5。单独的计算表明,在2002年,中国的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工业化综合指数达到了33分,如果认为从工业化初期步入工业化中期,具有一定的转折意义的话,那么,“十五”期间的2002年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转折之年。从静态计算,如果在未来中国能够保持“十五”期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4N5,到2015~2018年,再经过10—13年的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指数将达到100,中国工业化将基本实现,这与我们到2020年长期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要求是相符合的。即使按照“九五”和“十五”整个10年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3.2推算,到2021年,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也将达到100,中国将实现工业化。

从板块和经济区域看,到2005年东部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了78,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45,进入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而中部和西部的工业化水平指数为30和25,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领先

于全国水平整个一个时期,环渤海地区也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我们的评价分析,清楚量化地标明了各个区域板块的工业化水平差异。

从省级区域看,到2005年,上海和北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天津和广东则进人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而浙江、江苏和山东都进入到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这7个地区都属于工业化水平先进地区,都高于全国的工业化水平。而辽宁和福建两个地区则与全国处于相同的工业化阶段,同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山西、吉林、内蒙古、湖北、河北、黑龙江、宁夏、重庆等8个地区虽然也处于工业化中期,但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低于全国工业化总体水平。陕西、青海、湖南、河南、新疆、安徽、江西、四川、甘肃、云南、广西、海南等12个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比全国水平落后一个时期。贵州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前半阶段,刚刚踏上工业化进程,而西藏处于前工业化阶段,还没有开始其工业化进程。

总体上看,到2005年,全国有2个地区城市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其经济总量占全国8.3%、人口占全国2.6%、土地面积占全国0.2%,也就是说我国已经有2.6%的人口实现了工业化;天津等5省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40%、人口约占全国25%、土地面积约占全国4.7%。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有25%的人口已经步人工业化后期;辽宁等10个省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其经济总量占全国27%、人口占全国28%、土地面积占全国13.5%,我国大体上有28%的人口处于工业化中期;陕西等13个省市区处于工业化前期,经济总量占

全国25%、人口占全国44%、土地面积占全国68%,这意味着我国将近一半的人口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西藏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

可以说,从地区工业化进程看,到2005年这一个时间截面,我国大陆版图内包括了工业化进程的所有阶段,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落差巨大,不仅有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上海、北京,还有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的西藏。如果在一年内人们有机会从西部到东部游历中国各个地区,就可以体验到往往需要上百年时间演进的整个工业化历程。

3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我们分别计算了1995、2000和2005年三个年度的中国全国及各个区域的工业化水平。通过比较这三个年度的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变化,我们可以动态地分析“九五”和“十五”这十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第一,1995—2005年的l0年间,中国全国和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相对于“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则是大幅度的加速工业化时期。东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依然远远大于其他地区,中国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的差距继续加大。广东是“九五”以及1995-2005年这l0年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地区,而山东、江苏并列成为“十五”期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江苏则是“十五”比“九五”工业化加速趋势最明显的地区。

1995~2005年,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持续提高,年均提高3.2,整体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十五”期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要高于“九五”期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相对“九五”期间,“十五”是加速的工业化期间。虽然各地区增长速度有快有慢,但四大经济板块和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工业化综合指数都在持续提高。如果将各地区“十五”期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与“九五”期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相比较,也可以看出四大经济板块和绝大部分省市区(湖北省和黑龙江省除外)的工业化综合指数在“十五”期间都在加速提高,这说明,这十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在加速工业化。但是,各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度不同。在四大经济板块中,工业化速度最快的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但“十五”期间比“九五”期间的工业化加速趋势,西部地区要比中部地区明显。七大经济区域中,

1995-2005年,工业化速度排序依次是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中部六省、大西北、东北三省、大西南,“十五”期问比“九五”期间的工业化加速趋势,环渤海地区最为强劲,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分列第3、4位,而东北三省位居最后。在“十五”期间东部地区的先进省份继续加速领跑,而一些西部和中部省份开始发力追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