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2023年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具有高黏性、高粘附性和可撕裂性的胶水,广泛应用于标签、包装、电子、医疗、建筑和汽车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其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一、标签行业标签是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包装、物流、食品、医药等行业,标签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产品信息的传递、管理、追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全球标签行业每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
标签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成为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主要的拉动力。
二、包装行业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在包装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如包装胶带和邮票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包装需求也日益增加。
根据市场调研,2018年中国包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
成熟的市场和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也促进了包装行业的发展。
这将进一步拉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需求。
三、汽车行业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汽车行业中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部装饰和汽车电子等部位。
汽车电子产品付出的要求日益严格,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需要具备高温、抗震等性能,以保证汽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在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
四、电子行业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行业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产品的改良越来越迅速。
由于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高粘附性和高温抗性等特性,使其在电子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如手机、手表、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中都需要用到这种胶水。
因此,电子行业也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需求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总体而言,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所涉及的多个行业的细分市场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如化妆品、医疗器械等。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
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
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
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性体系的有机硅烷Wz-A在水乳型聚丙烯酸密封胶中的应用,这种水性硅烷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稳定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Wz-A的添加量在0.8%-1.6%较为合适。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分析报告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具有优良粘合性和黏附性的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居、电子、汽车等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报告将首先介绍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材料特性、应用领域和优势劣势。
接着,我们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竞争态势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随后,我们将对未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探讨市场的增长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行业发展建议,总结报告内容并得出结论,为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全面了解该市场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潜在机遇。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市场数据和趋势预测,帮助其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促进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最终目的是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耐老化性能,适用于各种行业的粘合应用。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厂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相信,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本报告能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摘要:乳液压敏胶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无污染、聚合时间短、对各种材料都有良好的粘结性、涂膜无色透明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包装胶带、压敏标签、医用材料、一次性用品等。
但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稳定性较差,随着压敏胶的流动和被粘接物润湿后充分接触,后期剥离强度增加较大,该现象称为后增强。
关键词:剥离强度;悬浮聚合;微球;后增强前言:为解决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随粘贴时间延长而增大的问题,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相比于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综合性能,即初粘力、持粘力、180°剥离强度及三者之间的平衡较差,导致目前国内外干电池标签用的压敏胶几乎都是溶剂型压敏胶。
1.实验部分1.1原材料原材料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脲基酯(UMA),工业级,上海永正化工有限公司;SR-10,工业级,南京馨海商贸有限公司;TX-4SA,工业级,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过硫酸铵(APS),工业级,爱建德固赛(上海)有限公司;氨水,工业级,济南金日和化工有限公司;叔丁基过氧化氢、吊白块,化学纯,市售;水溶性聚酯,自制。
1.2实验仪器10L玻璃反应釜;温度计;鼓风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NDJ-79型旋转粘度计;CNY-1初粘力测试仪;CNY-2型持粘力测试仪;KJ-1065系列剥离强度试验机。
1.3乳液聚合将各组分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乳化釜中,通过机械搅拌进行预乳化得到乳白色预乳化液。
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恒压漏斗的玻璃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80℃,加入少量单体预乳化液及剩余一半的引发剂,保温聚合30min后,通过恒压漏斗滴加剩余的单体预乳化液,3h滴加完毕,继续保温1h,然后降温至70℃,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吊白块,反应30min后降至室温出料。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万3增方粘数树脂据的应用
丙 烯酸 酯类 由于 其可 —般不需 要添加增粘 树脂。但随着对压敏 胶的性能
要求的日益 提高,特别是对聚乙 烯、聚丙 烯等难粘材 料的粘接性能的要求 ,就需要
引入增粘树脂,它的 引入同时还能起到降 低 压敏胶 威本 的作 用‘ ”” “。
Abs t r act :Thi s a rt i c l e i nt r oduces t he pol y mer i zat i on met hods of t he a c ryl i c pr es s ure —se ns it i ve adhe s i ve a nd t he mai n f ac t or whi ch ca l l
工绝缘 胶带以及 医用压敏胶 带等有特 殊要 求的压 敏胶制品行业 进行了开发, 并逐步 得 到了应 用 。
三、丙 烯酸酯压敏胶 的特点 与传统的溶剂型压敏胶相比,乳液 型压敏 胶环境污 染小、成本 低和在替 代溶 剂型压 敏胶时无需改 变生产设备等 特点, 故而是 改进的首 选目标。但 乳液压敏 胶的 综合 性能尤其 是耐水 性能、涂 布工艺和 干 燥速度 等往往不 如溶剂型压 敏胶。丙 烯酸 酯乳液 压敏胶的 技术发展就 是围绕着 不断 提高 性能.克 服缺点 ,并进一 步降低生 产 成本而进行的。
四.影响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 的主要 因素
1 不同 的聚 合方 式 乳液 聚合
优点:聚合速度快:分子量高:可 以利用各种 单体进行聚合及共聚 合:以水 为反应 介质,粘度小 ,成本低,反 应热容 易导出.反 应平稳安全。乳液产 品可直接 用作涂料和胶粘剂。
缺点 :由 于聚 合反 应中 有乳 化剂 . 聚合物 不纯.在需要 固体聚合物时 后处理 工序 较复杂 。
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型)、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生产原理

丙烯酸酯压敏胶(溶剂型)、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生产原理英文名称:acrylic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主要成分:,,等(1)性能指标 (2)生产原料与用量 (3)生产原理以丙烯酸高级酯(碳原子数为4~8)为主要成分,配以硬的单体共聚而成。
总括反应式如下:(4)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3-19) ①将以上组分(除溶剂外)在一个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室温下混合,搅拌匀称后取出50份加到反应釜D101中,搅拌,启动真空泵J105,通N2气,在60℃下保持15~30min。
②将余下的混合物在2~2. 5h内加入反应釜D101中,于58~60℃下聚合反应5~6h。
③冷却至室温,得到固含量不小于93%的聚合物。
④在此聚合物中,再加入10%的醇溶液10质量份、与的反应物6质量份(此物为37%的溶液)搅拌匀称。
⑤按照用户要求,加入适量的制成溶剂型压敏胶。
图3-19 丙烯酸酯压敏胶生产工艺流程 (5)产品用途用于创造各种压敏胶带、不干胶带等,亦可作多种铭牌、标签压敏胶用法。
2.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英文名称:acrylic adhesive 主要成分:,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1)性能指标 (2)生产原料与用量 (3)生产原理以类为主要成分,与乳化剂、引发剂等经自由基引发聚合而成。
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R*表示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
(4)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3-20) ①将乳化剂、引发剂、水先制成乳液,将其1/3加入反应釜D101中。
②将单体与2/3乳化剂迅速搅拌后,取4/5置于F105中,另1/5置于反应釜D101内。
③升温搅拌,温度到80℃后,保持30min,再加入F105中计量的混合液。
④将混合液在2h内加完并在80~85℃下再反应2h。
⑤降温,氨水调pH值到9,出料,放置1~2天后使pH自动降至7.2,即为产品。
图3-20 乳液胶黏剂生产工艺流程 (5)产品用途系聚合物乳液胶黏剂与其他胶黏剂相比,其粘接强度高,耐水性好,比醋酸乙烯酯均聚物乳液胶黏剂的弹性大,断裂伸长率大。
2024年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环境分析引言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胶接、粘合和封闭等工艺的胶黏剂。
本文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格局以及市场前景等。
市场规模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规模庞大,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估计达到XX亿美元。
随着全球胶黏剂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增加,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市场趋势1.技术创新: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正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
新的合成方法和改良工艺使得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品质和性能得到提高,满足了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2.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作为一种环保胶黏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溶剂型胶黏剂,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3.应用领域扩大: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包装、电子、医疗等。
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竞争格局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 - 全球化胶黏剂巨头:3M、亨氏等跨国公司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
- 国内企业:国内的一些胶黏剂企业也参与了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竞争。
这些企业通常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市场前景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全球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对胶黏剂性能要求的提高,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未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将继续受到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推动。
新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结论综上所述,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将在未来持续稳步增长。
然而,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企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以保持竞争优势。
2024年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前景分析简介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特殊的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胶粘剂产品中。
本文将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全球胶粘剂市场的扩大,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在胶粘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xx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年均xx%的增长率。
市场驱动因素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快速增长有以下几个主要驱动因素:1.增长的包装行业:随着电商和快消品市场的兴起,包装需求不断增加,这促使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应用范围扩大。
2.电子行业的增长: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高质量的胶粘剂来确保电子元件的稳固粘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在电子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医疗行业需求增加:医疗行业对高性能胶粘剂的需求快速增长,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以其优异的黏合性能在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挑战随着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的不断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市场竞争加剧:由于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2.环保压力增加: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胶粘剂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生产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可再生性。
市场发展趋势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生产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粘接强度、抗老化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2.产品差异化:企业将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出具有特殊功能或特点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环保化趋势: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生产企业将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出更环保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作者:施才财作者单位: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刊名:上海轻工业英文刊名:SHANGHAI LIGHT INDUSTRY年,卷(期):2008,""(5)被引用次数:0次1.杨明成.朱军.党从军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学 2001(04)2.王鸿.方满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期刊论文]-湖北化工 2001(01)3.王建营.熊林.延玺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牯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03(01)4.邓传禹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4(05)5.Marcelo Do Amaral.Alexandra Roos.Jos éM Asua.Creton C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atex ParticleSize and Distribution on the Rheological and Adhesive Propertise of Model Waterborne Acrylic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Films 2005(02)6.孔宪志.孙东洲.祝铁军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04(01)7.杨性坤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祜剂 2002(06)8.汤长青.卢鑫高性能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合成工艺研究[期刊论文]-贵州化工 2003(05)9.王鸿.方满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期刊论文]-湖北化工 2001(01)10.陆军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982(02)11.Henry W.H.Yang J查看详情 199512.胡树文.杨玉昆查看详情 1997(06)13.李明.徐秀雯.李琴.陶学娣增粘树脂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9(05)14.杨性坤.栗印环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02(02)15.李明.徐秀雯.李琴.陶学娣增粘树脂对聚丙烯酸脂压敏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9(05)16.王建营.熊林延.胡文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期刊论文]-试验与粘合 2003(01)17.胡树克.杨玉昆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及压敏胶的性能 1997(06)18.胡树文.杨玉昆Studies onthe blend of polyacrylate emulsions and tackifier resin emul-sions1996(03)19.王峰.杨玉昆用AMPS合成高耐水性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1(06)20.YangYukun.LiHao.FengWang查看详情 200321.李昊.杨玉昆无皂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5(05)22.刘弈.储富样.赵临伍高固含、低粘度丙烯酸乳液压敏胶工业化生产中粘度控制讨论[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3(01)23.杨玉昆压敏胶粘剂 199424.沈涵孜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71.期刊论文石淑先.张丁.夏宇正.焦书科.温荔钧.SHI Shu-xian.ZHANG Ding.XIA Yu-zheng.JIAO Shu-ke.WEN Li-jun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作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现代化工2009,29(4)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单体,脂肪酸甲酯磺酸钠C16-ME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根据Davies法计算了C16-MES的HLB值在12.8左右,并且考察了乳化剂用最、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以C16-MES为乳化剂制备的不同单体配比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稳定,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引发剂用量相同时,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速率大于热引发体系.乳胶粒的粒径都在103~200 nm.2.学位论文朱兴华含亲水性功能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2007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由于其优异的粘结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以及无毒、无害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丙烯酸酯树脂涂料,在市场上有巨大的份额。
然而目前工业产品对于乳液多样化,性能优异化和功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生产工艺优化和改性,从而使乳液更加实用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综述了含有亲水功能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制备了含有亲水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含有亲水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了在纳米SiO<,2>存在下亲水性单体的乳液聚合,研究了亲水丙烯酸单体的乳液聚合,并且用半连续法制得了纳米苯丙乳液。
测试乳液聚合稳定性,黏度,涂膜耐水性、硬度等,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试乳胶粒径、粒径分布;分析引发剂、乳化剂、反应温度、工艺流程以及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寻求恰当的制造工艺。
当采用四元单体共聚制备丙烯酸酯乳液,乳液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加、反应温度升高而变快;反应型乳化剂使聚合反应速率降低;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在反应型乳化剂用量较低时,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好的反应条件是引发剂APS用量为单体用量2%,反应温度75℃。
含亲水功能单体丙烯酸酯的微乳液聚合实验表明,该微乳液体系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它的形成不需要激烈的条件;SLS/环己烷的乳化体系可以构建稳定的丙烯酸酯微乳液;HEMA的比例对微乳液体系影响较小,理想的羟值为50~75 mgKOH/g。
纳米SiO<,2>存在下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表明:80℃是较理想的反应温度,该体系聚合反应的活化能为142.013kJ/mol;乳化剂量为1%是理想用量,聚合速率Rp对乳化剂浓度[S]的关系为Rp∝[S]<'0.328>;随着羟基含量增加,乳液聚合速率逐渐加快;加入纳米SiO<,2>,聚合速率降低,粒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并使乳液的贮存稳定性下降。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乳液均聚合,聚合反应慢,乳化程度低,凝聚率高;没有合适的引发剂,可以使用AIBN/APS配合;乳化剂可以使用SLS/PVA;NaHCO<,3>对HEMA的聚合反应有阻碍作用;增大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或升高反应温度,都会导致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凝聚率增大;聚合速率Rp与引发剂浓度[I]和乳化剂浓度[S]的关系为Rpoc[I]<,0.662>[S]<'0.453>;HEMA乳液均聚合可能在水相中聚合产生初级粒子;有周期性成核现象。
使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纳米苯丙乳液,乳化剂SLS/OP的摩尔比例为2:1,乳化剂用量大于3%,固体份为40%,乳胶粒达到了纳米尺度,涂膜光泽好,在长期保存下保持良好的分散性、粘度。
3.期刊论文易争明.周梅村.曹铭.YI Zheng-ming.ZHOU Mei-cun.CAO Ming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辽宁化工2005,34(4)综述了近几年来丙烯酯乳液聚合方法新进展,包括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种子乳液聚合、辐射及氧化还原引发的乳液聚合等.另外,对不同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也做了详细阐述.4.期刊论文张慎靖.黎白钰.金元.王斌.徐庆.ZHANG Shen-jing.LI Bai-yu.JIN Yuan.WANG Bin.XU Qing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辽宁化工2007,36(10)综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理论基础,并从聚合方法上总结了近几年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情况.5.学位论文龚兴宇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共聚物乳液聚合技术及结构性能研究2003该文对乳液聚合的理论研究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三条技术路线,即不饱和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乳液共聚;合成出以聚有机硅氧烷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的核/壳型微相复合乳液;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不饱和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无皂共聚乳液.得到以下结果.同时采用有机硅单体延迟滴加及添加水解抑制剂等技术,有效防止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乳液聚合过程中的过渡水解及缩合反应,提高了聚合物大分子链中有机硅链节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与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共聚产物力学和吸水率的测试,证实了该研究所制备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比纯丙烯酸酯聚合物更优良的力学及耐水性能;研究表明利用新型硅烷单体可以制备出高硅烷含量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且其聚合产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及耐水性能.利用接枝反应和种子溶胀半连续滴加技术合成了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表面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及乳胶粒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种子溶胀半连续技术和聚有机硅氧烷核与聚丙烯酸酯壳之间的接枝反应成功地制备了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核/壳型复合乳液;通过对复合乳液胶膜的力学及耐水性的测试,证实了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核/壳型乳胶粒粒子形态能明显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耐热、耐水及韧性等性能;利用热力学计算方法对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胶粒的形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通过对所得热力学数据的分析,证实了降低聚有机硅氧烷与聚丙烯酸酯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是制备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核/壳型复合乳液的技术关键.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共聚乳液;通过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粒径的测试,研究了共聚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离子强度、有机硅单体含量对硅—丙无皂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性乳化剂用量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体系成核机理以胶束成核为主,反之则以均相成核为主;实验结果还表明;反应性乳化剂的加入使得聚合物大分子链间产生了物理交联点,从而其聚合物的玻璃化物温度升高;耐水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反应性乳化剂制备的无皂乳液共聚产物具有比常规乳液共聚物更佳的耐水性能.6.期刊论文张晓镭.顾玲杰.Zhang Xiaolei.Gu Lingjie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中国皮革2005,34(11)采用单体后滴加法,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通过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聚产物的成膜性能、胶膜拉伸强度、胶膜伸长率的影响.7.会议论文夏宇正.鄢薇.石淑先.焦书科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共存下的乳液聚合行为2006将丙烯酸单体与多种增粘树脂混合乳化进行半连续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其乳液聚合反应行为,得到与塑料粘结力高且储存稳定性高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反应条件下,无萜烯树脂参与的乳液聚合则易破乳,并用IR和DSC分析证明萜烯树脂在聚合中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得到了单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稳定性很好的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8.学位论文周文娟含氟烷基短链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2007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