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所有的公式

回答人的补充2009-11-07 16:35

电磁学常用公式

库仑定律:F=kQq/r2

电场强度:E=F/q

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2

匀强电场:E=U/d

电势能:E? =qφ

电势差:U??=φ?-φ?

静电力做功:W??=qU??

电容定义式:C=Q/U

电容:C=εS/4πkd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匀强电场:1/2*mv2 =qU

v2 =2qU/m

偏转匀强电场:

运动时间:t=x/v?

垂直加速度:a=qU/md

垂直位移:y=1/2*at? =1/2*(qU/md)*(x/v?)2 偏转角:θ=v⊥/v?=qUx/md(v?)2

微观电流:I=nesv

电源非静电力做功:W=εq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

电流:I? =I? =I? = ……

电压:U =U? +U? +U? + ……

并联电路

电压:U?=U?=U?= ……

电流:I =I?+I?+I?+ ……

电阻串联:R =R?+R?+R?+ ……

电阻并联:1/R =1/R?+1/R?+1/R?+ ……

焦耳定律:Q=I2 Rt

P=I2 R

P=U2 /R

电功率:W=UIt

电功:P=UI

电阻定律:R=ρl/S

全电路欧姆定律:ε=I(R+r)

ε=U外+U内

安培力:F=ILBsinθ

磁通量:Φ=BS

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E=nΔΦ/Δt

导线切割磁感线:ΔS=lvΔt

E=Blv*sinθ

感生电动势:E=LΔI/Δt

高中物理电磁学公式总整理

电子电量为库仑(Coul),1Coul= 电子电量。

一、静电学

1.库仑定律,描述空间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

,,

由库仑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电场的高斯定律。

2.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场

导体表面电场方向与表面垂直。电力线的切线方向为电场方向,电力线越密集电场强度越大。

平行板间的电场

3.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间之电位能。本式以以无限远为零位面。

4.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位。

导体内部为等电位。接地之导体电位恒为零。

电位为零之处,电场未必等于零。电场为零之处,电位未必等于零。

均匀电场内,相距d之两点电位差。故平行板间的电位差。

5.电容,为储存电荷的组件,C越大,则固定电位差下可储存的电荷量就越大。电容本身为电中性,两极上各储存了+q与-q的电荷。电容同时储存电能,。

a.球状导体的电容,本电容之另一极在无限远,带有电荷-q。

b.平行板电容。故欲加大电容之值,必须增大极板面积A,减少板间距离d,或改变板间的介电质使k变小。

二、电路学

1.理想电池两端电位差固定为。实际电池可以简化为一理想电池串连内电阻r。实际电池在放电时,电池的输出电压,故输出之最大电流有限制,且输出电压之最大值等于电动势,发生在输出电流=0时。

实际电池在充电时,电池的输入电压,故输入电压必须大于电动势。

2.若一长度d的均匀导体两端电位差为,则其内部电场。导线上没有电荷堆积,总带电量为零,故导线外部无电场。理想导线上无电位降,故内部电场等于0。

3.克希荷夫定律

a.节点定理:电路上任一点流入电流等于流出电流。

b.环路定理:电路上任意环路上总电位升等于总电位降。

三、静磁学

1.必欧-沙伐定律,描述长的电线在处所建立的磁场

,,

磁场单位,MKS制为Tesla,CGS制为Gauss,1Tesla=10000Gauss,地表磁场约

为0.5Gauss,从南极指向北极。

由必欧-沙伐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安培定律

2.重要磁场公式

无限长直导线磁场长之螺线管内之磁场

半径a的线圈在轴上x处产生的磁场

,在圆心处(x=0)产生的磁场为

3.长之载流导线所受的磁力为,当与B垂直时

两平行载流导线单位长度所受之力。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吸;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斥。

4.电动机(马达)内的线圈所受到的力矩,。其中A为面积向量,大小为线圈面积,方向为线圈面的法向量,以电流方向搭配右手定则来决定。

5.带电质点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为,

a.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平行,则作等速度运动,轨迹为直线。

b.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垂直,则作等速率圆周运动,轨迹为圆。回转半径,周期。

c.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夹角,该质点作螺线运动。与磁场平行的速度分量大小与方向皆不改变,而与磁场平行的速度分量大小不变但方向不停变化,呈等速率圆周运动。其中,回转半径,周期,与b.相同,螺距。

速度选择器:让带电粒子通过磁场与电场垂直的空间,则其受力,当时该粒子受力为零,作等速度运动。

质普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速度选择器固定离子的速度,再将同素的离子打入均匀磁场中,量测其碰撞位置计算回转半径,求得离子质量。

6.磁场的高斯定律,即封闭曲面上的磁通量必为零,代表磁力线必封闭,无磁单极的存在。磁铁外的磁力线由N极出发,终于S极,磁铁内的磁力线由S极出发,终于N极。

四、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波

1.法拉地定律:感应电动势。注意此处并非计算封闭曲面上之磁通量。

感应电动势造成的感应电流之方向,会使得线圈受到的磁力与外力方向相反。

2.长度的导线以速度v前进切割磁力线时,导线两端两端的感应电动势。若v、

B、互相垂直,则

3.法拉地定律提供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方法,也就是发电机的基本原理。以频率f 转动的发电机输出的电动势,最大感应电动势。

变压器,用来改变交流电之电压,通以直流电时输出端无电位差。

,又理想变压器不会消耗能量,由能量守恒,故

4.十九世纪中马克士威整理电磁学,得到四大公式,分别为

a.电场的高斯定律

b.法拉地定律

c.磁场的高斯定律

d.安培定律

马克士威由法拉地定律中变动磁场会产生电场的概念,修正了安培定律,使得变动的电场会产生磁场。

e.马克士威修正后的安培定律为

a.、

b.、

c.和修正后的e.称为马克士威方程式,为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式。由马克士威方程式,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其传播速度。

。十九世纪末,由赫兹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劳仑兹力。

其实看这些公式,基本就没用,重在理解。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物理选修3-5公式 一、碰撞与动量守恒 1、动量:p =mv ,矢量,单位:kg ·m/s 2、动量的变化:△p =mv 2-mv 1 (一维) 是矢量减法,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动量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m p E k 22= 4、冲量: I =Ft ,矢量,单位:N ·s 5、动量定理: I =△p ,或Ft =mv 2-mv 1 (一维) 6、动量守恒定律: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一维) 条件: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7、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 1·OP=m 1·ON+m 2·O ′M 8、弹性碰撞:没有动能损失 021211'v m m m m v +-=,0 2112'v m m v += (牛顿摆中m 1=m 2,故v 1′=0,v 2′=v 0,入射球... 损失的动能最多) 9、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 损失的动能最多 m 1v 0=(m 1+m 2)v ′ 10、若m 、M 开始均静止,且系统动量守恒,则:mv 1=Mv 2,ms 1=Ms 2

二、波粒二象性 1、光子的能量:λ hc hv E == v 为光的频率,λ为光的波长 其中h =×10-34J ·s 2、遏止电压:km E mv eU ==2max 2 1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W mv hv +=2max 2 1 4、光源发出的光子数:hc Pt n λ= 5、康普顿效应——光子的动量:λ h p = 6、德布罗意波的波长:p h =λ 三、原子结构之谜 1、汤姆生用电磁场测定带电粒子的荷质比:2 2d B Eh m q = 2、分子、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m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m 核子(质子、中子)的半径约为10-15m 3、巴耳末系(可见光区): 5... 4, ,3 ),121 (122=-=n n R λ 对于氢原子,R =×107m -1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 121E n E n =,12r n r n = 其中n 叫量子数,n =1, 2, 3…. E 1=-,r 1=×10-10m 5、能级跃迁:hv =E m -E n 四、原子核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第一章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选修精选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子理论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三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我们说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原因是分子太小了。一般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是1010 -米。 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都是×1023个,这个常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作: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连接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已知宏观的摩尔质量M 和摩尔体积V ,通过常 数N 可以算出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每个分子的质量m M N = 每个分子的体积v V N =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理解一般物体中的分子数目都是大得惊人的,由此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布朗运动间接地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的产生原因:被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包围着的悬浮微粒(直径约为10 3 -mm ,称为“布朗 微粒”),任何时刻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撞击作用不平衡,颗粒朝向撞击作用较强的方向运动,使微粒发生了无规则运动。应注意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运动的一种表现。 影响布朗运动明显程度的因素:固体颗粒越小,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少,这种不平衡越明显;固体颗粒越小,质量也小,运动状态易于改变,因此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着。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②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r r ==-01010m 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间不显示作用力;当分子间 距离从r 0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小得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从r 0减小时,斥力、引力都增在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很短,一般说来,当分子间距离超过它们直径10倍以上,即r >-109m 时,分子力已非常微弱,通常认为这时分子间已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的所有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 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 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 外力为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 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 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大全汇总

[转]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参考下的。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中物理选修的内容和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的内容和公式如下,仅供参考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 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 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 AB=qUAB=Eqd{W 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 (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 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 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4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4公式 第十一章 机械运动 1、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sin(?ω+=t A x x 表示位移,A 振幅 单位m ω圆频率,单位rad/s,表示简谐运动振动的快慢。f T ππω22== 2、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 k a -= 3、单摆: 回复力:x l mg F -= 振动周期: g L T π 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4、弹簧振子周期: k m T π2= 5、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 v vT ==λ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 波长λ频率f 关系:f T v λλ == (适用于一切波) 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第十三章 光 1、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①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 光的析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 固 f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1常用公式 1.平均速度:总 总t s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at v v t +=0 ②202 1at t v s += ③as v v t 22 2=- ④t v v s t ?+= 2 0 ⑤22 1at t v s t -= (2)辅助公式①平均速度:2 0t v v v += ②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v v t =中 (3)比值公式 ①速度:v Ⅰ:v Ⅱ:v Ⅲ=1:2:3 ②第N 秒内的位移:s Ⅰ:s Ⅱ:s Ⅲ=1:3:5 ③前N 秒内的位移:s 1:s 2:s 3=1:4:9 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 2 3.力学公式 ①重力:mg G = ②弹簧的弹力:kx F = ③滑动摩擦力:N f μ=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下滑分力:G 1=mgsinθ 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 4.牛顿第二定律:ma F = 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 5.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7.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 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 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8.平抛运动 ②合速度:222 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 tan v gt = α ⑤位移方向:0 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 h t 2=,与v 0 无关 9.线速度:T r t s v ?==π2 角速度:T t π? ω2==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 ④分位移 t v x 0=2 21gt y =①分速度 v v x =gt v y =6.船渡河问题 时间最短:α=90°,船 v L t = 路程最短:船 水 v v = αcos ,s=L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第一章 静电场 1、库仑力:221r q q k F = (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k = 9.0×109 N ·m 2/ c 2 静电力常量 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是矢量。 定义式: q F E = 单位: N / C 或V/m 点电荷电场场强 2r Q k E = 匀强电场场强 d U E = 3、电势能:电势能的单位:J 通常取无限远处或大地表面为电势能的零点。 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PB PA AB E E W -= 4、电势: 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是标量。 电势的单位:V 电势的定义式:q E p = ? 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一般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在实际应用中常取大地的电势为零。 5、电势差U ,又称电压 q W U = U AB = φA -φB 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 AB = q U AB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 1mv qU =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侧移距离): 做类似平抛运动 2 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度 2 0tan mdv qUl v at v v x y == = θ 8、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单位:F 定义式: c Q U =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 S c πε4= 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则两极板间电压不变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大全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 AB/d 6.电场力:F=qE 7.电势与电势差:U AB=φA-φB,U AB=W AB/q=-ΔE AB/q 8.电场力做功:W AB=qU AB=Eqd 9.电势能:E A=qφA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AB=E B-E A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 AB=-W AB=-qU 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0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V o=0):W=ΔE K或qU=mV t2/2,V 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 o 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 2.欧姆定律:I=U/R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 6.焦耳定律:Q=I2Rt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 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密度 浮力F 浮= ρ液gV 排 ;密度ρ=m V 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 ;液体压强 p gh =ρ 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 m m r =?12 2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2 2 24()()()+=+=+ωπ b 、近地卫星mg = G Mm 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 R Mm -N=mR ω2 不从心 同步卫星G 2 r Mm =mr ω2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 gR GM R =/ d. 行星密度 ρ= 2 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 3 3 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 m m r 122 =m 1R 1ω2=m 2R 2ω2 (R 1+R 2=r)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 F F F F F F F 合= ++= ?+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 θα α 正交分解法: F F F F F x y y x 合= += 22tan α 力矩 M FL =(不要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 ?00 ∑F=o 或∑F x =o ∑F y =o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条件 M 合=0或M M 逆顺=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高中物理选修3-1_3-2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选修3-1 第一章 电场 1、 电荷、元电荷、电荷守恒(A )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_丝绸_摩擦过的_玻璃棒_带正电荷,用_毛皮__摩擦过的_硬橡胶棒_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排斥_,异种电荷相互_吸引_。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_,用_Q_表示,单位是_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 表示。 (2)用_摩擦_和_感应_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无论那种方法都不能_创造_电荷,也不能_消灭_电荷,只能使电荷在物体上或物体间发生_转移_,在此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不变_,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A )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 22Q Q F k r 其中k=9.0×109 N ﹒m 2/C 2 3、 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A ) (1)带电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_电场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_电场_发生的。 (2)电场强度(场强)①定义: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 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②公式: E=F /q _由公式可知,场强的单位为牛每库 ③场强既有大小_,又有方向,是矢量。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3)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即电场方向。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特点:距离相等的平行直线。(几种特殊电场的电场线线分布) 4、静电的应用及防止(A ) (1)静电的防止: 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尖端放电等。 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静电的应用: 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等。 5、电容器、电容、电阻器、电感器。(A ) (1)两个正对的靠得很近的平行 金属板间夹有一层绝缘材料,就构成了平行板电容器。这层绝缘材料称为电介质。电容器是 容纳电荷的装置。 (2)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大小用电容表示,其国际单位是法拉(F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 1.1直线运动 1.1.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 )/2]1/2 6.位移S= V 平t=V o t + at 2 /2 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 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m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1.1.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 /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 =2gh t=(2h/g)1/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 运动 1.位移S=V o t- gt 2 /2 2.末速度 V t = V o - gt (g=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 V o 2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74284

选修3-1公式大全 第一章、电场 1、电荷先中和后均分:2 2 1q q q += (带正负号) 2、库仑定律:2 21r q q k F = (不带正负号) (k=×109 N ·m 2/C 2,r 为点电荷球心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定义式:q F E = 场强的方向:正检验电荷受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场强:2A A r Q k E = (Q 为场源电量) 5、电场力做功:AB AB qU W = (带正负号) 6、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P E W ?-=电 7、电势差的定义式:q W U AB AB = (带正负号) 8、电势的定义式:q W AP A = ? (带正负号) (P 代表零势点或无穷远处) 9、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B A AB U ??-= 10、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d U E = (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11、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m qU v 2= 1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加速度——md qU a = 偏转量——2 2 2v md l qU y ??= 偏转角——2 tan v md l qU ??= θ 13、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并偏转: 1 2 2122422dU l U m qU md l qU y = ? ?= 14、电容的定义:U Q C = 单位:法拉 F 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kd S C ??=πε4 第二章、电路 1、电阻定律:S l R ρ= (l 叫电阻率) 2、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2121R R U U =,总U R R R U 211 1+= 3、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1221R R I I =,干I R R R I 212 1+= 4、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21nR R R R =+=串 5、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212 1n R R R R R R =+= 并 6、I-U 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R k 1tan ==θ 7、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 U I =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 R E I += 9、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r I E U ?-= 10、电源输出特性曲线: 电动势E :等于U 轴上的截距 内阻r :直线的斜率短 I E r ==θtan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教程文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 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 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 ,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 做功 (2)α<900 ,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 ,力对物体做负功 (3 .、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 ,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功率(单位:瓦特)时功 率:P=Fv 瞬 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 v F 牵最小时 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

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 121mv mv W W W -= ???+++ 8 9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 指 l 、v 、 a 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 则。 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a =g ,方向竖直向下) v v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1. F 是电场力(N ) k 是静电力常量(=9.0×109N ?m 2/C 2) q1、q2是电荷带电量(C ) r 是两个电荷的距离(m ); 2.E=F q E 是电场强度(N/C 或V/m 2均可,1N/C=1V/m 2) F 是电场力(N ) q 是电荷量(C ) *点电荷: EQ 是点电荷电场强度(N/C 或V/m 2均可,1N/C=1V/m 2) k 是静电力常量(=9.0×109N ?m 2/C 2) Q 是点电荷带电量(C ) r 是半径(m ); 3. φ=E q φ是电势(V ) E 是电势能(J ) q 是电荷量(C ); 4. = UAB 是A 、B 两点的电势差(V ) q 是电荷量(C ) WAB 是从A 点到B 点做的功(J ) EpA 是A 点的电势能(J ) EpB 是B 点的电势能(J ) φA 是A 点电势(V ) φB 是B 点电势(V ); 5.UAB=Ed UAB 是A 、B 两点的电势差(V ) d 是距离(m ) E 是电场强度(N/C 或V/m 2均可,1N/C=1V/m 2) 6.C=Q U C 是电容(F ) Q 是电荷量(C ) U 是电势差(V ); 7.推导公式: E=U d = =4πkQ εs E 是电场强度(N/C 或V/m 2均可,1N/C=1V/m 2)

U 是电势差(V ) d 是距离(m ) Q 是带电量(C ) k 是静电力常量(=9.0×109N ?m 2/C 2) ε是相对介电常数; 8.q=It q 是电荷量(C ) I 是电流(A ) t 是时间(s ); 9.I=U R (欧姆定律) I=E R+r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是电流(A ) U 是电势差(电压)(V ) R 是电阻(Ω) E 是电动势(V ) r 是内电阻(Ω) 推导公式:E=U 外+U 内=IR+Ir U 外是外电路电势差(电压)(V ) U 内是内电路电势差(电压)(V ) 串联电路总电阻:R=R1+R2+ 并联电路总电阻: =+=>R= *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串正并反”! 10.P=UI W=UIt=Pt P 是电功率(W ) U 是电势差(电压)(V ) I 是电流(A ) W 是电功(J ) t 是时间(s ) 推导公式:∵I=U R ,P=UI ∴R=,P=I 2R U 额是额定电压(V ) U 实是实际电压(V ) P 额是额定功率(W ) P 实是实际功率(W ) R 是纯电阻电路的电阻(Ω) Q=I 2Rt ,R=ρL S Q 是电流产生的热量(焦耳热)(J ) L 是导体长度(m ) ρ是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Ω?m ) S 是导体横截面积(m 2); *欧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纯电阻电路中使用。注意电动势(电源)的内阻r 不可忽略! 11.F=BIL F 是安培力(N ) B 是磁感应强度(T ) S 是面积(m 2); 12. Φ=BS Φ是磁通量(Wb ) B 是磁感应强度(T ) S 是面积(m 2) 13.f=qVB f 是洛伦兹力(N ) q 是电荷量(C ) V 是速度(m/s ) B 是磁感应强度(T ); 推导公式:∵f=F 向 ∴qVB=m ∴R=mV qB T=2πr V =2πm qB f 是洛伦兹力(N ) F 向是向心力(N ) q 是电荷量(C ) V 是速度(m/s ) B 是磁感应强度(T ) m 是质量(kg ) r 是半径(m ) T 是周期(s )。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 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 N ;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 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 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 t = v 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x= v 0t + 21at 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 t 2 - v 2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v = t x ④ v = 21(v 0 + v t ) ⑤ v = v t 2 ⑥ 5. 位移差公式 : △x= aT 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 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 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2:3:……:n. (2). 1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32:……:n 2. (3). 第1T 秒内、第2T 秒内、第3T 秒内……第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2 n-1). (4). 第1T 秒内、第2T 秒内、第3T 秒内……第nT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5:……: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 合与a 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 合与a 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 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 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