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教学设计

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及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七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是他们还缺乏对这方面的理性认识。本节课有浅入深,以学生熟悉的人、青蛙、蚕的一生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构建,得出生命周期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还不够严密,并且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都相对欠缺。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归纳、举例说明作为教学的重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及共同性。

(2)能阐明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能说明环境的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

(4)能区分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看图看视频分析归纳,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提升自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养成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学时重点

人、青蛙和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学时难点

理解生命周期周而复始的进行使生命代代相传种族得以延续、动物变态发育的判断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1.3动物是生长时期(1)

(一)复习引入

人的一生将经历哪些阶段?你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目前又正处于什么时期?该时期有哪些特点?

过渡:与人一样,各种动物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运动和延续生命的方式。那么它们与人有没有共同点呢?又有哪些差异呢?我们知道青蛙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能听到田野里青蛙悠扬的鸣叫声。如果你到池塘边去观察,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生长时期的蛙。

(二)蛙的生命周期:

1. 学生观看青蛙生殖发育过程录像,填图、讲评。

2. 学生完成蛙的生命周期图。

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体→成蛙

3. 请同学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特征,填写表格,讲评。

补充:1)青蛙在冬眠时才用皮肤呼吸。

2)青蛙是雌雄异体的,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3)四肢出现的顺序是先长后肢,再长前肢。

4. 提问学生蝌蚪和成蛙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差别大不大?(很大),我们把这样的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和形态结构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过渡:自然界中除了青蛙还有许多昆虫也是进行变态发育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蝗虫和蝴蝶的生命周期。

(三)蝴蝶的生命周期

1.利用学生收集的蝴蝶图片和蝴蝶标本,由学生介绍蝴蝶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

生命周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完全变态发育。(重点介绍一下蛹的特点)除了蝴蝶,还有蚕、蜜蜂、蚊子、苍蝇等发育方式都与之相同。

2.分析家蚕的发育过程,得出这一发育类型就是完全变态发育问:春蚕到死丝方尽科学的角度看对吗?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丝方尽”的意思是吐完丝,但并没有死,所以“到死”两字不准确,应改为“化蛹”)

(四)蝗虫的生命周期

1. 提问: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表上的区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完成蝗虫的生命周期图。

生命周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教师:蝗虫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几个阶段,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生态农业:生态治蝗(结合我国蝗虫灾害案例)

3.比较人、青蛙、昆虫的生长时期思考:

(1)人、青蛙、蝗虫、蝴蝶等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阶段?

(2)为什么动物的种类不会随着个体的衰亡而灭绝?

小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不断得以延续。

(五)寿命

提问:影响动物的生命

周期的原因?阅读关于材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什么称为寿命?

讨论探究:你觉得哪些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寿命?影响寿命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生活环境因素:气候恶化、食物减少、环境污染、敌害等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教案

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及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七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是他们还缺乏对这方面的理性认识。本节课有浅入深,以学生熟悉的人、青蛙、蚕的一生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构建,得出生命周期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还不够严密,并且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都相对欠缺。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归纳、举例说明作为教学的重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及共同性。 (2)能阐明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能说明环境的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 (4)能区分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看图看视频分析归纳,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提升自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2)养成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学时重点 人、青蛙和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学时难点 理解生命周期周而复始的进行使生命代代相传种族得以延续、动物变态发育的判断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1.3动物是生长时期(1)

(一)复习引入 人的一生将经历哪些阶段?你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目前又正处于什么时期?该时期有哪些特点? 过渡:与人一样,各种动物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运动和延续生命的方式。那么它们与人有没有共同点呢?又有哪些差异呢?我们知道青蛙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能听到田野里青蛙悠扬的鸣叫声。如果你到池塘边去观察,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生长时期的蛙。 (二)蛙的生命周期: 1、学生观看青蛙生殖发育过程录像,填图、讲评。 2、学生完成蛙的生命周期图。 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体→成蛙 3、请同学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特征,填写表格,讲评。 生活环境运动器官运动方式呼吸器官 蝌蚪 成蛙 补充:1)青蛙在冬眠时才用皮肤呼吸。 2)青蛙是雌雄异体的,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3)四肢出现的顺序是先长后肢,再长前肢。 4、提问学生蝌蚪和成蛙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差别大不大?(很大),我们把这样的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和形态结构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过渡:自然界中除了青蛙还有许多昆虫也是进行变态发育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蝗虫和蝴蝶的生命周期。 (三)蝴蝶的生命周期 1、利用学生收集的蝴蝶图片和蝴蝶标本,由学生介绍蝴蝶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 生命周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完全变态发育。(重点介绍一下蛹的特点)除了蝴蝶,还有蚕、蜜蜂、蚊子、苍蝇等发育方式都与之相同。 2、分析家蚕的发育过程,得出这一发育类型就是完全变态发育问:春蚕到死丝方尽科学的角度看对吗?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1章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第1课时(习题)

《动物的生长时期第1课时》习题 一、基础练习 1.“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的误解。其实,蚕吐尽丝时并未死亡,只是发育成不吃不动的( ) A.卵B.幼虫C.蛹D.成虫 2.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蝗虫发育相同的是( ) A.螳螂B.家蚕C.菜粉蝶D.苍蝇 3.同菜粉蝶、蝇的发育过程相比较,蝗虫的发育过程中没有的时期是( ) A.受精卵B.幼虫C.成虫D.蛹期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生长时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B.蝌蚪与青蛙的形态结构相似,仅在形体上大小有差异 C.生物通过生殖使生物的种类不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D.人类活动对生物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将影响动物的寿命 5. “蚕吐丝结茧”,这里所说的“蚕”与“茧”分别是指( ) A.蚕蛾、蚕蛹B.蚕蛾、蚕卵 C.蚕蛹、蚕卵D.蚕幼虫、蚕蛹 6.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探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B.青蛙产下的卵块中可能含有受精卵 C.小蝌蚪用鳃呼吸D.成蛙水陆两栖,用鳃和皮肤呼吸 7. 临朐家蚕的幼体和成体差异很大。下列生物的发育过程,与之相似的是( ) A.蝗虫B.蟋蟀C.果蝇D.青蛙 8. 动物的寿命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箭竹大批枯死,将导致 ________大量死亡;水域污染会引起________的大量死亡。 二、提升练习 9.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 B.蛙产下的卵块中含有受精卵 C.蝌蚪的发育在水中进行 D.蛙水陆两栖,用鳃和皮肤呼吸 10.如图是昆虫两种发育过程中各时期的示意图。图中①为卵期,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中描述的“死”是指图中的③ B.属于①→②→③发育过程的为蝗虫、菜粉蝶 C.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为② D.两种发育过程的昆虫都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 【 】2、从密度公式ρ=m/v 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量筒、天平、烧杯 B .量筒、天平 C .量筒、直尺 D .量筒、天平、水 【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 3,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 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 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 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则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 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 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 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第二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1章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教案

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及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七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是他们还缺乏对这方面的理性认识。本节课有浅入深,以学生熟悉的人、青蛙、蚕的一生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构建,得出生命周期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还不够严密,并且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都相对欠缺。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归纳、举例说明作为教学的重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及共同性。 (2)能阐明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能说明环境的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 (4)能区分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看图看视频分析归纳,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提升自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养成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学时重点 人、青蛙和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学时难点

理解生命周期周而复始的进行使生命代代相传种族得以延续、动物变态发育的判断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1.3动物是生长时期(1) (一)复习引入 人的一生将经历哪些阶段?你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目前又正处于什么时期?该时期有哪些特点? 过渡:与人一样,各种动物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运动和延续生命的方式。那么它们与人有没有共同点呢?又有哪些差异呢?我们知道青蛙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能听到田野里青蛙悠扬的鸣叫声。如果你到池塘边去观察,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生长时期的蛙。 (二)蛙的生命周期: 1. 学生观看青蛙生殖发育过程录像,填图、讲评。 2. 学生完成蛙的生命周期图。 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体→成蛙 3. 请同学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特征,填写表格,讲评。 生活环境运动器官运动方式呼吸器官 蝌蚪 成蛙 补充:1)青蛙在冬眠时才用皮肤呼吸。 2)青蛙是雌雄异体的,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3)四肢出现的顺序是先长后肢,再长前肢。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8 浙教版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教学过程: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动物的生长时期》教案

动物的生长时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知道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教学难点: 对生命周期的循环、生命代代相传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引课:你知道一只蝴蝶能活多久吗?一只海龟又能活多少年呢?(一只蝴蝶活不到1 年, 只有几个月,一只海龟能活上百年,据说能活175 年。)动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但最终都会死亡。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动物不会灭绝呢?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人的生命周期: 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T幼儿期儿童期T青春期T中年期T老年期 3、讨论: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的?思考回答: 受精卵T婴儿T幼儿T儿童T青春T中年T老年T老年 4、讲述过渡:与人一样,各种动物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运动和延续生命的方式。那么它 们与人有没有共同点呢?又有哪些差异呢?我们知道青蛙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能听到田 野里青蛙悠扬的鸣叫声。如果你到池塘边去观察,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生长时期的蛙。 5、填出不同生长时期的蛙的名称。并填写青蛙的生长发育顺序 6、比较:在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各自的特点,你知道吗?用你已有的知识填表。 7、过渡:我们从每年的新闻联播得知:每年的夏季,特别是西北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蝗灾。在我们的周围也能发现蝗虫,它生长在荒草地或庄稼地里,冬季你还可以地土里挖掘到蝗虫的卵块。雌蝗虫每次产到向阳处受精卵有几十颗。 8、展示:图不同生长时期的蝗虫 1)卵T幼虫(若虫是蝗虫的幼虫。它们要经过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7成虫 2)其他例子:蟋蟀、蝼蛄 3)其他例子:蚊子、苍蝇、蚕 9、思考: 1)人、青蛙和蝗虫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阶段? 2)为什么动物的种类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2017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版

2017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