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汉字》微课程设计方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汉字》微课程设计方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汉字》微课程设计方案

《有趣的汉字》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有趣的汉字》微课设计方案

《有趣的汉字》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训练课,与纯美术字教学

有很大的区别,它更加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

知识专业化。教材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艺

选题意图

术特点,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孩子热爱汉字的情感。本科可

以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

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形象”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

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节课与一年级

语文教材相呼应,让学生对我国汉字象形造字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内容来源

适用对象

小学美术人教版 一年级 第 20 课

小学一年级

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了解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发展

过程。

教学目标

2.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学生能大概了解象形字的造字

方法,并能设计几个简单的象形字,力争表达出词语的意义。

3.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小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教学用途

微课展示不同汉字,学生了解其特点,以培养审美能、动手能力。

知识类型

制作方式(可多选)

预计时间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7 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猜字游戏:老师用形体动作或借助于简单的道具或与学生配合做出“大、六、巾、天、夫、木”等简单的字的形象。

质疑:几千年以前的古人类使用什么字体来记录和交流某些事情的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字叫象形文字)揭题:《有趣的汉字》

2.新授

(1)欣赏象形文字

出示范作,板书:“抓主要特征”。

(2)汉字演化轨迹

出示图例,学生认识月、木、林、鱼等各种字体的写法以及大概了解其演化轨迹。

(3)感受

比一比:变化前的字和变化后的字,出示几组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出:更有趣了

(4)学法

出示汉字“虫”,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的联想,联想:看到“虫”字你会想到什么?

3.学生作业

第一次作业(要求用象形文字的造型方法来设计,要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第二次作业:出示一首小诗,学生自己决定对诗中有些文字进行象形设计。

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

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

设计意图

主要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致了解古人曾用绘画和象形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录某些事情。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指导学生能大胆地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自由创作出几个简单的象形文字。

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相互借鉴。

要问我们画什么?我画祖国好山川。

4.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可从书本上,网上多找一些

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并且学会从多个途径去获取知识

关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及古代书法方面的资料。

设计亮点:

1.本课程的设计中,我选择了拍摄、演示文稿等多媒体制作成视频呈现给学生,学生很

直观的接受,难点迎刃而解。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欣赏、小游戏、对比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各部分环环相扣,而且信息量足,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

2.紧扣“联想”,突出趣味性,应用性,从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并结合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的例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并培

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3.本视频力求做到短小精良,画面精美,以学生为本,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关注每一层面的学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