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自考证据法学章节重点

自考证据法学章节重点

自考证据法学章节重点第一章:绪论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证据及其证明力、证明力;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以及他们的规律。

第二章:证据制度概述一、三种证据制度的优缺点。

即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有心证证据制度。

二、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第三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一、证据的概念二、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第四章:证据的种类一、本章为重点章二、重点把握本章所列各种法定证据的概念、范围及对案件事实证明价值和作用、价值证明力的特点。

第五章:证据的种类一、本章为重点章二、1.证据分类的意义以及对办案实践的作用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第六章:证据的收集和保全收集和保全证据的规则和要求第七章:证明概述诉讼证据的构成和特征,以及对刑、民、行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八章:证明对象三大诉讼证明对象的确定第九章:证明责任证明责任的概念之不同理解,以及三大诉讼证明责任之异同第十章:证明标准如何把握我国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第十一章:证据的审查判断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武器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

第十二章:推定和司法认知法律上的推定和司法认知的范围第十三章:证据规则设置证据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促进证据立法。

第一章绪论一、了解:1、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2、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二、领会:1、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证据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对立体现在各自表现的内容不同;它们的统一表现于具有共同的目标-------查明案件的真实。

二者的一致,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现实要求,但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难以统一,主要是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1)证据材料内容真实,取证方式违法。

绪论

绪论

1)神誓法 )
裁判者要求双方当事人向神灵发誓, 裁判者要求双方当事人向神灵发誓,以证明其 陈述的真实性( 陈述的真实性(主要是看其是否敢对神灵起誓 以及起誓时的神态,类似于中国古代的“ 以及起誓时的神态,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色 听”) 。 诅誓:分为三种:自愿诅誓( 诅誓:分为三种:自愿诅誓(当事人自愿提出 诅誓)、必须诅誓(系在法官要求下进行) )、必须诅誓 诅誓)、必须诅誓(系在法官要求下进行)和 说明清白的宣誓( 说明清白的宣誓(为免除自己的责任而进行的 宣誓)。 宣誓)。 周礼》 有狱讼者,则使盟誓。 ①《周礼》:“有狱讼者,则使盟誓。”但对 盟誓的内容没有具体规定。 盟誓的内容没有具体规定。
2)神判法 )
神明裁判法, 神明裁判法,即让当事人接受某种肉体折磨或者考验 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 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 包括: 包括: 水审:一般适用于盗窃或杀人等重大案件, ①水审:一般适用于盗窃或杀人等重大案件,分为冷 水审和热水审。 水审和热水审。 A.冷水审:将被控告者投入河水中以判断其是否有 .冷水审: 罪的方法。 罪的方法。 标准: .沉没有罪,浮出无罪——《汉穆拉比法典》 标准:a.沉没有罪,浮出无罪 《汉穆拉比法典》 b.沉没无罪,浮出有罪 .沉没无罪,浮出有罪——古代日尔曼法规 古代日尔曼法规 将嫌疑人的手脚捆在一起,成弓背屈肢状, 定,将嫌疑人的手脚捆在一起,成弓背屈肢状,然后 投入深水中,沉没无罪,浮出有罪。 投入深水中,沉没无罪,浮出有罪。但事先要安排救 护措施,以便及时就出无辜者。(意为水是最圣洁的, 。(意为水是最圣洁的 护措施,以便及时就出无辜者。(意为水是最圣洁的, 不容污秽,沉没即为水所容纳,而上浮意为水所不容) 不容污秽,沉没即为水所容纳,而上浮意为水所不容)
2)神判法 )

证据法学教案

证据法学教案

附件2:
教案
云南警官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证据法学
课程类型:
开课系部:
主讲教师:金学艳
教师职称:
开课时间:二○一二年三月至二○一二年六月月
二○ 10 年 8 月编
第 1 次(2课时)教案
第 2 次(2课时)教案
第 3 次(2课时)教案
第 4 次(2课时)教案
第 5 次(2课时)教案
第 6 次(2课时)教案
第 7 次(2课时)教案
第 8 次(2课时)教案
第 9 次(2课时)教案
第 10 次(2课时)教案
第 11 次(2课时)教案
第 12 次(2课时)教案
第 13 次(2课时)教案
第 14 次(2课时)教案
第 15 次(2课时)教案
第 16 次(2课时)教案
第 17 次(2课时)教案
第 18 次(2课时)教案
第 19 次(2课时)教案
第 20 次(2课时)教案
第 21 次(2课时)教案
第 22 次(2课时)教案
第 23 次(2课时)教案
第 24 次(2课时)教案
第 25 次(2课时)教案
第 26 次(2课时)教案
第 27 次(2课时)教案
第 28 次(2课时)教案
第 29 次(2课时)教案
第 30 次(2课时)教案
第 31 次(2课时)教案
第 32 次(2课时)教案
第 33 次(
2课时)教案
第 34 次(2课时)教案。

证据学 目录(整理)

证据学 目录(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1节证据学的研究对象证据学 2证据学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证据规则分为诉讼证据规则、非诉讼证据规则 3证据 4证据力 4证明力 4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5证据(法律)制度的概念 6证据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7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7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的关系 7纠问式诉讼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的关系 8混合式诉讼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9各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审问主义) 9 新中国社会主义类型的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 10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11第二节证据学的体系证据学的体系 12各国证据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 12②英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3③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4本书的体系安排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证据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 16证据法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7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制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3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 23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23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①对神宣誓 24 ②水审 25③火审 26 ④决斗 26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27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 28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29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30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30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法国杜波尔) 31自由心证制度的立法 32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 33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5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奴隶主王朝时代的证据制度 36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的七个基本特点 37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证据法律制度 40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四个阶段) 41第三章证据法的原则证据法的原则的含义 45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45第一节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的历史 45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主义)的含义 47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47证据裁判原则的例外 49第二节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51直接原则(直接审查原则)的含义 51言词原则(言词审判原则)的含义直接原则与言词原则的关系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53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 54第四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证据的概念证据 58诉讼证据 58证据材料 59证据方法 59证据力(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 59证明力(证据的证明能力) 59证据原因 59第二节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客观性 59证据客观性的根据 59承认和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办案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60 证据的关联性的含义 61证据的关联性的根据 61正确认识和理解证据的关联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62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许可性)的含义 63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65第三节证据的意义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66证据在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67第五章证据的种类第一节物证物证 71物证证明力的特点 72物证的意义 72物证的收集的含义 73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 73物证的保管 76物证的审查判断 77第二节书证书证 79书证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书证证明力的特点 81书证的分类 81书证的提供与收集 83书证的审查、判断87第三节证人证言证人证言 88证人证言的特点、意义 88证人的资格条件 89证人的义务 91证人的权利 93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 97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特点) 98第四节被害人的陈述被害人的陈述的含义、特征 101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103被害人陈述的收集 103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106第五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108口供包含的内容 10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10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1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证明力的规定 111 第六节当事人的陈述当事人陈述 118当事人陈述的内容 119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119当事人陈述的意义 120自认的含义 121自认的构成要件(法定要件) 121自认的效力 123自认的撤回 124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125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 125询问当事人的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 126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 127第七节鉴定结论鉴定结论 128鉴定结论的种类、意义 129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128鉴定人的条件 130鉴定人的诉讼权利 131鉴定人的诉讼义务 132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 133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134第八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135勘验、检查笔录的意义 137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 137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内容 137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程序 139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140第九节视听资料视听资料 141视听资料的分类 142视听资料的意义 143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144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 145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确定 146第六章证据的分类第一节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证据分类 150证据分类的意义 150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介 151第二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 152传来证据 152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的区别 152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 15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54第三节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言词证据 154实物证据 155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划分标准 155言词证据的特点 156实物证据的特点 156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运用,最佳途径和方法158第四节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有罪证据 158无罪证据 158区分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意义 159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 159第五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 160间接证据 160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 160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161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162直接证据运用的规则 163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63第六节本证与反证本证 165反证 165本证与反证划分的依据 165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166第七章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第一节收集证据收集证据 169收集证据的意义 172收集证据的范围 173收集证据的渠道 173收集证据的原则 173收集证据的要求176收集证据的方法 181第二节证据开示和举证期限刑事证据开示(刑事证据展示) 183证据开示制度设置的目的 184证据开示制度设置的意义 184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4大陆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5构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 186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187民事证据开示制度(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188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 189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9大陆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91我国的民事证据开示制度 191举证时限制度 192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 193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举证时限制度 193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历史沿革 194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内容 195第三节证据的保全证据保全 197证据保全的特征 198证据保全的意义 200证据保全的种类 200证据保全的程序 201证据保全的措施 202证据保全的要求 203第八章证明概述第一节证明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证明(诉讼证明、司法证明) 207诉讼证明的特征 207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诉讼证明制度①神示证明制度 210②法定证明制度 210③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210证明的构成环节 211①证明对象。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精选全文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精选全文

(二)纠问式诉讼模式 1、控诉与审判职能不分; 2、法官是唯一的诉讼主体; 3、庭审前的调查活动是秘密进行的,审
判一般也不公开; 4、进行刑讯,被告成为被拷打的对象。
(三)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1、强调国家干预和司法机关的主导地位; 2、侦查行为不公开,且自由度强; 3、起诉阶段,检察官将案卷、证据、起
2、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 3、刑讯逼供、罪从供定,实行口供中 心主义。 4、设立了较为完备的追诉程序,实行 多级别的复审制度。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刑事诉 讼法
(一)清末时期的刑事诉讼法。1906年4月25 日编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草案》;1906年编成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1907年编成《法院编制 法》;1907年编成《大清刑事诉讼律》。
4、俄国1649年制定的《会典》采用了 纠问式诉讼制度。
5、日本仿效隋唐法律制度,制定了大 宝律令》,也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法 典。
6、英国:1215年6月15日《自由大宪章 》确立了“正当程序”原则,实行对抗制
诉 讼程序和陪审团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三)资本主义国家刑事诉讼立法
1808年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典是资本主
二战后,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实行 了起诉状一本主义和令状主义、废除预审 制、强化公审中心主义和控辩双方的对抗 作用、限制口供的证据能力、限制传闻证 据、赋予被告人以保释的权利等。
(四)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刑事 诉讼立法
1923年2月15日《苏俄刑事诉讼法典》; 1961年1月1日又施行了《苏联刑事诉讼 法典》;
,其基本的划分是证据有完全和不完全两类。在 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若收集到完全证据,法官必 须形式确信,认定被告人罪行属实,而收集到不 完全证据但不足以证实被告人有罪的,可以认定 被告人有犯罪嫌疑并对其进行刑讯,如果经过刑 讯仍然收集不到完全的证据时,法、德等国法律 规定法官可以据此作出“存疑判决”。

证据法学(何家弘第五版)

证据法学(何家弘第五版)

证据法学(何家弘第五版)●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一、神示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在人类社会早期,司法人员往往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旨意表现出来,作为裁判的依据。

这就是所谓的“神示证据”,它包括“神誓法”和“神判法”。

●神誓法往往有利于接受审查的人,神判法明显不利于接受审查的人。

●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神明裁判过程中,司法人员的认识活动都不是认定案件事实和做出裁判的主要依据。

法官的基本职能并不是查明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而只是扮演仲裁仪式主持人的角色。

●二、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随着稳定的国家政府出现,国家权利开始膨胀,司法审判不再被视为个人纠纷的仲裁,而是国家统治者控制民众行为和镇压反政府活动的工具。

诉讼活动开始由“控告式”向“纠问式”转变。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神明裁判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怀疑,其权威性开始降低。

●宣誓这一方法在许多国家保留至今,但其形式和意义都与古代“神誓法”相去甚远。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神示证据制度是非科学的司法证明制度,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与人类当时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

●司法判决需要社会成员的接受和认可,在人类社会早期,司法者还没有办法用科学性和合理性确立其裁判的权威,国家机构的权威也还不够强大,神示证据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神示证据制度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起到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如“面包奶酪法”。

●四、神示证据制度与早期诉讼模式的关系●无论是英格兰还是欧洲大陆国家,早期诉讼制度都属于“控告式诉讼”,无论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都被视为私人纠纷,司法官员不告不理,且主要充当仲裁人的角色,在用一般方法难以解决的疑难案件中借助神明的力量进行裁判,最能为人们所接受。

●神明裁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欧洲大陆国家实行了以司法职权为核心的纠问式诉讼,英格兰形成了以陪审制为基础、以当事人为主导的抗辩式诉讼。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3——《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3——《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证据法学》考试范围一、考查目的《证据法学》作为证据法学和诉讼法学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证据法学基本原理、证据法发展历史、各类证据规则、证明制度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考查要求专题一、事实与证据1.掌握事实与证据的基本概念、事实的特征、证据属性、事实认定2.理解证据的相关性、证据的可采性、证据的证明力、证据的可信性、事实认定的概念与模式、“证据之镜”原理、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3.运用证据属性的审查标准专题二、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1.掌握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证据法的理论体系2.理解诉讼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角色,法庭认识论的任务、动力和形式,证据法的价值准则,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证据法的特征,证据法的理论体系3.应用证据法的理论体系中,相关性是一条逻辑主线,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两个进出端口,举证、质证和认证构成事实认定的三个法定阶段,准确、公正、和谐与效率是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专题三、证据制度历史沿革1.掌握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证明制度、英美法系证据制度、大陆法系证据制度、混合法系证据制度2.理解西周“五听”制度,西汉“春秋决狱”的裁判方式,唐代《断狱律》中的证据制度,宋代和清代勘验检查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证据制度建设3.应用理解证据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专题四、证据开示1.掌握证据开示的概念、证据开示的权利与特免权、证据开示的特性、证据开示的意义2.理解证据开示的案件范围、控诉方的证据开示、辩护方的证据开示、不履行证据开示义务的后果、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地位与作用3.应用证据开示的现实问题与潜在弊端、证据开示的有效运行及其保障专题五、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1.掌握法院取证的概念、法院取证的范围和类型、证据保全的概念、证据保全的情形、证据保全的概念、证据保全的情形、证据保全的类型2.理解法院取证的要求和方式、证据保全的程序3.运用关于法院取证的反思、证据保全的方法专题六、言词证据的提出1.掌握言词证据的形式及其特点,证人证言以及作证特免权的基本理论2.理解当事人陈述的类型、收集与审查判断规则、证人的资格与权利义务、对证言可信性的审查规则、律师-委托人作证特免权、医生-患者作证特免权、亲属关系作证特免权3.运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的基本内容、关于作证特免权的反思专题七、实物证据的提出1.掌握展示性证据出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辨认、鉴真和鉴定等证明方法,物证、书证等展示性证据的特点2.理解辨认和鉴真的一般要求、实物证据的辨认鉴真、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或现场笔录的鉴真、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鉴真、示意证据的鉴真、自我鉴真、鉴定及其作用、鉴定的启动和救济、专家辅助人3.运用展示性证据出示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专题八、证据排除及其例外1.掌握排除规则的目的、作用,证据采纳与排除的基本原理,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例外体现的证据法价值2.理解可采性条件与排除目的、排除规则的惩戒与激励作用、传闻证据规则概述、传闻排除规则及其例外外行、意见排除的例外、专家意见排除的例外、品性证据规则、品性证据排除的例外、非法证据排除的正当理由、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例外、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3.运用关于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构建、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品性证据规则、我国的意见证据规则、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及其反思专题九、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1.掌握掌握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基本原理,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理解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2.理解证明责任的定义与功能、证明责任转移、证明责任倒置、证明标准的定义与功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刑事诉讼证明责任、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确信无疑”和“内心确信”的含义3.运用我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反思专题十、质证与认证1.掌握质证的基本原理,交叉询问与对质规则,认证的基本理论2.理解质证的概念和内容、交叉询问、对质、认证概念、认证规则、认证的模式与方法3.运用我国质证规则的完善专题十一、推定与司法认知1.掌握掌握推定和司法认知的性质及其功能,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推定和司法认知的规定2.理解推定概念与功能、推定与证明的关系、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的关系、司法认知的概念、司法认知的特征、司法认知的类型、司法认知的效力3.运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推定、我国诉讼法中的司法认知。

《证据学》电大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证据学》电大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证据学基于网络考试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不定项选择题1.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称之为 BD ;A.证据方法B.证据力C.证明力D.证据原因2.下列属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的有 ABCD ;A.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B.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C.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D.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3. 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 ABD ;A.证明对象B.证明标准C.刑罚处罚D.推定4.证据学最早出现在B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一.不定项选择题1.外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 ABC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B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3.下列属于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有ABCD;A.对神宣誓B.水审C.火审D.决斗4.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有 ACD ;A.刑讯逼供B.法定性C.等级性D.形式主义5.英美法系国家主要存在以下的证据规则有ABCD;A.传闻证据规则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C.最佳证据规则D.补强证据规则6.我国古代证据之王为 C ;A.书证B.物证C.口供D.证人证言7.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D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第三章证据法原则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证据法原则的有ABCD ;A.证据裁判原则B.直接言词原则C.自由心证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作出裁判”;体现了以下哪一项原则A ;A.证据裁判原则B.直接言词原则C.自由心证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这属于下列哪一项原则的例外 C ;A.自由心证原则B.直接言词原则C.证据裁判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4.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体现了以下哪一项原则 A ;A.证据裁判原则B.直接言词原则C.自由心证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5.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9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体现了以下哪一项原则 B ;A.证据裁判原则B.直接言词原则C.自由心证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9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这属于下列哪一项原则的例外B ;A.证据裁判原则B.直接言词原则C.自由心证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7.未经 C 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有罪;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司法行政机关第四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一.不定项选择题1.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 D ;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D.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2.下列属于诉讼证据的法律特征的有 ABD ;A.客观性B.合法性C.真实性D.关联性3.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包括ABCD ;A.口头的B.书面的C.复制的D.实物的4.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一规定确定了下列 B ; A.证据关联性标准B.证据合法性标准C.证据客观性标准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五章证据的种类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证人条件正确的说法有 BC ;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C .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D .证人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单位2.司法鉴定的种类有 ABCD ;A.法医鉴定B.司法精神鉴定C.痕迹鉴定D.会计鉴定3.我国诉讼立法上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法律是A ;A.民事诉讼法B.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D.律师法4.以下属于是书证的有 C ;A.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车票B.物体的颜色C.犯罪现场留下的车票D.窃取的机密文件5.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 ABC;A.被害人所在的单位B.被害人的住处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D.现场6.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鉴定解决的专门问题,除了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痕迹鉴定以外,还有 ABCD ;A.化学鉴定B.会计鉴定C.文件书法鉴定D.责任事故等方面的鉴定7.在我国民事诉讼活动中,书证的提供,原则上由 A;A.主张相关事实的当事人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公安机关8.口供的主要内容包括 BC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的一切言行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检举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9.当事人陈述一旦有效作出,当事人便不得再就所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任意撤销;这是由当事人该类诉讼行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也是诉讼中 A 的体现;A.禁止反言B.禁止撤诉C.撤诉有效D.诉讼中止10.在我国,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以下不能作为证人的有 ABD ;A.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B.法人或非法人团体C.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陷,但还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D.案件的当事人11.被告人张某被指控犯有杀人罪;开庭时张某要求传唤其妻子出庭作证,证明案发时他在家中睡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张某的妻子不能充当证人B.张某的妻子可以充当证人C.张某的妻子充当证人需经检察院同意D.张某的妻子充当证人需经公安局同意12.某公安机关通过网上聊天记录等破获一网络诈骗团伙,收缴赃款10万元,缴获大量金戒指.金项链.空白光盘等赃物;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BD ;A.现金.金项链.金戒指等属于物证B.空白光盘属于物证C.网上聊天记录等属于视听资料D.网上聊天记录等属于电子数据13.下列关于证人和证人证言表述正确的是 AD ;A.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可以作为本案的证人B.证人出庭确有困难的,可以由他人代替出庭C.在民事诉讼中,单位没有出庭作证的义务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作为证人14.在民事诉讼过程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 CD ;A.当事人选任B.自我推荐C.司法机关派任D.司法机关指定15.被告人张某被原告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归还欠款;被告人张某申请在开庭时其哥哥出庭作证,证明其欠款已经归还给李某;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D ;A.张某的哥哥不能出庭作证B.张某的哥哥可以出庭作证C.张某的哥哥出庭作证需要经原告同意D.张某的哥哥出庭作证需要经人民法院许可16.下列属于修改的三大诉讼法证据的最新种类有 ABCD ;A.证人证言B.被害人陈述C.被告人口供D.电子数据17.下列属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是AD ;A. 鉴定意见B .被害人陈述 C.被告人口供D. 电子数据18.当事人陈述特指 BC 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种类;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经济仲裁19.证人证言可能是 CD ;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20.侦查中传唤讯问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B ,不得连续传唤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21.电子证据具有的特点有 ABC ;A.非物质性B.高科技性C.脆弱性D.客观性22.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 ABCD 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法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A.物证B.书证C.视听资料D.电子数据第六章证据的分类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言词证据的有 ABC ;A.证人证言B.被告人口供C.被害人陈述D.鉴定意见2.法院在一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根据原告提供的借条5万元的原件确认了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从而做出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该借条属于 AC ;A.直接证据B.间接证据C.原始证据D.言词证据3.王某对公安机关讲述了他亲眼目睹被告人打伤被害人的经过,王某对公安机关所作的陈述属于 AC ;A.直接证据B.间接证据C.原始证据D.传来证据4.银行的监控系统拍摄到犯罪嫌疑人许某在银行抢劫的现场情况,该监控录像为AC ;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实物证据D.视听资料5.甲起诉乙归还借款一万元,乙在法庭上出示了甲写的"收到乙归还借款一万元"的收条;此收条属于 A ;A.直接证据B.本证C.反证D.书证6.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 B 传来证据;A.等于B.大于C.小于D.不同于7.下列属于实物证据的有 ABCD ;A.物证B.书证C.视听资料D.勘验笔录第七章证据的收集与保全一.不定项选择题1.证据保全采取的方式 AC ;A.依职权B.自行采取C.依申请D.被动采取2.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 C 负责进行;A.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B.律师C.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D.开庭之后3.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的辩护律师有权对被害人进行询问;询问的时候, B ;A.不得多于2名办案人员B.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C.不得多于3名办案人员D.不得少于3名办案人员4. 在诉讼中,收集证据的主体有 B ;A.公安侦查人员B.当事人C.诉讼代理人D.司法人员5.下列属于收集证据的方法有 ABC D ;A.询问B.讯问C.辨认D. 技术侦查6.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具有下列有利于 ABCD ;A.实现司法公正B.提高诉讼效率C.实体解决D.减少上诉率第八章证明概述一.不定项选择题1.诉讼证明具有以下特征 ABC ;A.主体是诉讼主体B.对象是诉讼客体C.法定的对象.标准.程序D.一元化的证明目的2.诉讼证明的构成环节包括下列ABCD ;A.证明对象B.证明主体C.证明责任D.证明标准3.“三大”诉讼证明的不同在于 ABCD ;A.证明责任分配B.证据种类C.证明标准D.证明对象4.诉讼证明的主体有 ABCD ;A.司法机关B.当事人C.诉讼代理人D.辩护人第九章证明对象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程序法事实的有 BD ;A.情节事实B.回避的事实C.正当防卫的事实D.管辖的事实2.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 ABCD ;A.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B.有关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C.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D.刑事诉讼程序事实3.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 ABC;A.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B.行政赔偿构成要件的事实C.行政诉讼程序事实D.抽象行政行为4.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 ABCD ;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C.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D.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第十章证明责任一.不定项选择题1.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一般是 A ;A.公安司法机关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2.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A ;A.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B.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C.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D.经原告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3.甲在自家一楼阳台上装修,二楼住户乙家阳台上花盆突然坠下将甲砸成重伤,花去医疗费若干;后甲将乙告到法院要求其承担责任;但是乙辩称,花盆坠落系甲装修造成的;甲否认;对此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B ;A.甲B.乙C.甲和乙D.法院4.关于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两个概念的关系上,有下列观点 ABCD ;A.同一说B.并列说C.大小说D.包容说5.下列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有 ABCD ;A.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C.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D.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6.下列特殊情况下,行政诉讼的原告也负有举证责任的是BCD ;A.不服行政处罚B.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C.被告不作为行为D.行政赔偿诉讼7.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案件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AB ;A.公安司法机关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第十一章证明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1.英美法系国家对刑事诉讼证明的标准的立法表述为 A ;A.排除合理怀疑B.高度盖然性C.证据优势D.内心确信2.某法院在审理一起杀人案件中,仅有被告人在公安阶段的认罪供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C ;A.适用自认规则,可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B.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C.如果有其他的间接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可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D.属于直接证据,可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3.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有 D ;A.三大诉讼有着不同的证明标准B.民事,行政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刑事诉讼不同C.民事,刑事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行政诉讼不同D.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4.一般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包括下列内容ABCD ;A.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B.案件的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C.证据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D.结论是唯一的第十二章证据的审查与判断一.不定项选择题1.关于个案审查判断标准正确的是ABCD ;A.定案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具有客观性B.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具有关联性C.定案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D.定案证据必须经当事人质证,由法庭予以认定2.证据审查.判断的核心内容即证据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ABCD ;A.证据的来源B.证据的内容C.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D.证据收集的合法性;3.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综合审查B.辨认C.侦查实验D.推理.判断的逻辑方法第十三章推定与司法认知一.不定项选择题1.推定有利于D ;A.法院审判B.证人作证C.审查判断证据D.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2.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abcd ;A.公众周知的事实B.自然规律及定理C.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所确认的D.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3.无罪推定具有下列基本规则 ABCD;A.定罪权归法院B.证明犯罪的责任由控方承担C.罪疑从无D被告人有沉默权4.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 C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当事人第十四章证据规则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 C;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是原物2.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ABCD;A.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B.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C.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D.未经人民法院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3.下列关于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正确表述的是CD ;A.证据规则本质上属于实体法的范畴B.证据规则具有明确的指导性C.证据规则属于程序法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D.证据规则具有强制的效力4.我国目前已有的证据规则包括ABCD;A.被告人自白和交叉询问规则B.最佳证据规则C.补强证据规则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在我国启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体包括BCD;A.人民法院B.当事人C.辩护人D诉讼代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