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非纤维添加物质的应用-施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课件:必修2-第三章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分析

高一化学课件:必修2-第三章第4节-塑料-橡胶--纤维分析

(2)热塑性与热固性
①有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具有 热塑性
②有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即 电木)具有热固性
塑料
阅读P91~94,回答下列问题:
1、塑料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2、为什么在塑料中要添加添加剂?
3、工业上是利用什么反应原理制成塑料的?一 聚乙烯塑料为例说明。
4、写出合成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聚苯 乙烯塑料、聚四氟乙烯塑料的方程式。指出这些 反应中的高分子的链节、单体。
三、合 成 橡 胶
1、合成橡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 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 丁橡胶等,还有特种橡胶。
3、性能:高弹性、绝缘性以及耐油性,耐酸、 碱,耐高温或耐低温等特性。
4、用途: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以及日 常生活。
• 小学生用的五颜六色的橡皮擦是一种硫化橡胶。
一种特别的菜锅——不粘锅。 易清洁的脱排油烟机,人们仅仅是 在锅的内表面和脱排油烟机的外表 面多涂了一层氟树脂。利用氟树脂 优异的热性能、化学性能、易清洁 性能和无毒性能,它还有最好的耐 化学腐蚀和耐老化的性能。
聚四氟乙烯 作内衬的不粘锅
橡胶的来源
森林中有一种高大的乔木, 叫作“三叶树”。如果用 小刀在它的树皮上割开一 个小口子,便会有牛奶似 的树汁流淌出来。这种树 汁,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 的橡胶的最初来源。在印 第安人的土语中,“橡胶” 就是“树木的眼泪”的意 思。
阅读P90~91,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含义?举例说明学过哪 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葡萄糖属于高分 子吗?
2、有机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3、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性质?
聚乙烯

人教版 高二 化学 选修1 第三章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共21张PPT)

人教版 高二 化学 选修1 第三章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共21张PPT)

纤维和橡胶
合成纤维
优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 学腐蚀和不怕虫蛀等。 缺点: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 常见合成纤维:锦纶(尼龙)、涤纶(的 确良)、腈纶(人造羊毛)、维纶、氯纶、 丙纶。
橡胶
➢ 天然橡胶成分:聚异戊二烯。
合 普通橡胶

丁苯橡胶
橡 胶 特种橡胶 顺丁橡胶
氯丁橡胶
复合材料
4. 下面列出了塑料制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例,请
你用柱形图、扇形图或其他形式处理这些数据,
并与同学交流你从这些数据中得到的信息。
包装业 36%;建筑业 21%;电机及电子工业
10%;交通业 5%;家具业 5%;玩具业 4%;
其他 19%。 Excel→插入→图表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包装电业机建及筑电业子工业交通业家具业玩具业 其他
系列1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包装业
家具业
柱形图
系列1
包装业 建筑业 电机及电子工业 交通业 家具业 玩具业 其他
饼图
包装业 建筑业 电机及电子工业 交通业 家具业 玩具业 其他
饼图
40%
30%
2. 当用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提重物时,塑料袋会变 形,为什么?找一块塑料薄膜,从两个不同的方 向开始撕,所用的力相同吗?为什么?
作 业 P73
3. 现在许多汽车的保险杠是用塑料制造的,取代以
前的钢制保险杠。这种改变对下列人士来说,可
能有什么好处?
(1) 汽车制造商
(2)车主
(3) 意外被保险杠撞到的行人
20%
系列1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二、
常见纤维 棉纤维
蚕丝
羊毛 人造纤 维 合成纤 维
常见纤维的组成和性能比较
知识精要
化学组成 纤维素,天然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天然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天然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黏胶纤维)
各种线型有机高分 子
主要性能
吸水性好,易干,穿着舒适,不 起静电,不耐磨 吸水性好,手感柔和,有光泽, 不起静电,不起球 弹性好,隔热性、保暖性好, 水洗后收缩
,单体是异戊二烯。 (2)合成橡胶: ①通用橡胶: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 ②特种橡胶 :耐热、耐酸碱 的氟橡胶,耐高温和耐严 寒的硅橡胶。 (3)结构特点:橡胶一般为线型结构,可塑性好,但强度和韧性差, 为改善其性能,可采用硫化的方法,使橡胶形成体型结构,以增强橡胶 的强度、韧性、弹性和化学稳定性。 预习交流 3 有机玻璃是玻璃吗? 提示:有机玻璃是塑料,不是玻璃。
属于线型高分子
化合物。对于 C,结合生活实际,可知车辆内胎均可采用热补法(亦可
以从自行车内胎具有弹性上判断该物质为线型高分子材料)。对于
D,其结构简式为������CH2—CH2������,为线型材料。对于 B,电木插座不
具有弹性,应为体型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迁移应用 现有两种高聚物 A、B,A 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B 不溶于任 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聚物 A 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 B 一定没有弹性 B.高聚物 A 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 C.高聚物 A 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D.高聚物 B 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解析:A 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说明一定不是体型高分子,而是线 型高分子;B 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化,则一定是体型高 分子材料。 答案:C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几乎不变
要点归纳 1.分类 纤维是一种分子长度比直径大很多倍并且有 柔软性的高分子材料. 纤维都有一定的强度、 弹性和吸湿性能, 但不溶于水. 纤维可分为 两大类: 一类是天然纤维, 如棉花、羊毛、蚕 丝、麻等;
另一类是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是以天然高分子 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 经 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 的具有组织性能的纤维, 如涤纶、尼龙、维 纶、腈纶等. 根据原料的不同, 化学纤维又分 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2.常见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识别纤维最简便的方法是燃烧法.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 __塑__料_____、___合__成__纤__维____、 ___合__成__橡__胶____. 1.塑料 (1)成分: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它的组 成中除了合成树脂以外,
还有根据需要加入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添 加剂, 如能提高塑性的___增__塑__剂____、防止塑 料老化的___防__老__化__剂_____等. (2)构成: 塑料是聚合物.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很 大, 但组成并不复杂, 结构有规律性. 它们大部 分是由小分子通过__聚__合__反__应____制得的, 能够 合成聚合物的小分子物质叫做___单__体____.
(1)天然橡胶成分: 名称:___聚__异__戊___二__烯____, 化学式:
(2)合成橡胶 ①通用橡胶: 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 胶等.
②特种橡胶: 如硅橡胶、氟橡胶等. (3)结构特点 橡胶一般为__线__型_____结构, 可塑性好, 但强度 和韧性差, 为改善其性能, 可采用___硫__化____ 的方法, 使橡胶成体型结构, 以增强橡胶的强 度、韧性、弹性和化学稳定性.

高中化学 3.4 塑料、纤维和橡胶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化学 3.4 塑料、纤维和橡胶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

(2)天然橡胶的单体是一种无色液体,将该无色液体加入溴水中,溴水
________(填“能”或“不能”)褪色。
第二十九页,共41页。
【解析( jiě xī)】从天然橡胶成分的结构简式可知天然橡胶为线 型结构的高分子,能溶于适当的溶剂,天然橡胶硫化后,引入的 硫原子间可形成共价键,从而使高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体型结 构,故硫化橡胶不能溶于汽油。天然橡胶单体中有两个碳碳双键, 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答案:(1)天然橡胶是线型结构 线型结构 体型结构 不能 (2)能
第四节 塑料、纤维(xiānwéi)和橡胶
第一页,共41页。
1.知道塑料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常见塑料的化学成分、性 能和用途。 学习 2.认识纤维的分类,了解常见纤维的性质和用途。 目标 3.认识橡胶的分类,了解橡胶材料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造和优化。 4.认识合成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机械性能好,强度高,可以代替金属用作工程 结构材料,如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
氟塑料、硅塑料、环氧树脂等,具有特殊功能 和特殊用途
第十三页,共41页。
3.常见(chánɡ jiàn)塑料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
名称 聚乙烯 (PE)
聚氯乙烯 (PVC)
化学式
主要性能 具有热塑性无毒
用途
制生活用品及塑料 薄膜
2.组成:由_____和_______组成。
3.性能:由于复基合体材料是增由强__剂___材料组合起来的,它的设计自
由度很大:
多种
(1)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分材料。
(2)可以通过改变各组分材料的_____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
此,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根据其组成材料

高中化学 3.4塑料、纤维和橡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化学 3.4塑料、纤维和橡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橡胶
通用橡胶丁顺苯丁橡橡胶胶
合成橡胶
氯丁橡胶 特种橡胶氟硅橡橡胶胶::耐耐热高、温耐、酸耐碱严寒
(2)橡胶硫化:将橡胶分子与硫作用,使线型橡胶分子通
过硫桥交联起来,形成体型结构,使橡胶具有较高的强度、
韧性、良好的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ppt精选
12
【例1】► 下列关于纺织纤维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织物可以迅速吸收水分而且快速干燥,产生凉爽 感,穿着舒适;具有良好的水洗性,不起静电
用石油、天然气、煤、农副产品作原料制成单体,然后经
化学合成和机械加工制成的合成纤维,其特点是:强度高、
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怕虫蛀。但是合成纤维的
吸水性和透气锦性纶不、如涤天纶然、纤腈维纶。、维纶、氯纶、丙纶
“六大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精选
ppt精选
9
2.纤维
(1)定义:纤维(纺织纤维)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弹性、细度、
长度,可用来制造纺织品的材料。
(2)种类
纤维天然纤维动植物物蛋纤白维质素纤纤维维羊丝棉麻毛————纤蛋维白素质
人造纤维,如:黏胶纤维等——纤维素
化学纤维合成纤维,是通过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
如:锦纶、涤纶、腈纶、维纶、氯纶、丙纶六大纶
为—CH2—CH2—,聚合度为n。
ppt精选
8
(4)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受热 时开始软化,随后熔化成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 加热后又熔化,故可反复加工,多次成型;热固性塑料只 是在制造过程中受热时能变软,可以塑制成一定的形状, 但加工成型后受热不再熔化。 注意:当受热温度很高时,热固性塑料会燃烧。

第三章 非纤维添加物质的应用-施胶

第三章 非纤维添加物质的应用-施胶
近代理论“配位学说”,提出了松香胶势通
过水合铝离子的络合作用而与纤维结合在一 起的理论。
28
(三)配位学说
配位理论认为,施胶效应是水合铝离子、 松香酸和纤维素进行络合反应的结果。
29
配位学说
30
(四)施胶效应的完成
施胶效应的最后取得是在纸页干燥过程中 完成的。
松香胶料是两性分子, 松香(R-COOH)中的羧基( -COOH ) 是一个极性基,具有亲水性。 R-基(C19H29-)为非极性基,是疏水性基团 。
35
4、松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相对密度 软化点 熔点
1.07-1.09 75oC
90-135oC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溶于甲醇、 乙醇、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反应 与碱反应生成溶于水的 松香酸皂。
36
5、松香的等级及性能
按照色泽分为9级: 1-2级:
呈浅黄色,透明度好,但施胶效果差; 3-5级:
呈橙黄色且透明,适用于漂白纸张的 施 胶; 6-9级: 色泽较深,只适用于本色浆和纸板的 施胶 。
分为重施胶、中度施胶、轻度施胶和不 施胶。
5
(三)施胶方法 纸内施胶(浆内施胶) 纸面施胶(表面施胶) 双重施胶(浆内和表面均施胶)
(四)施胶剂 松香胶类(松香胶、强化松香胶和分
散松香胶等) 合成胶(中性施胶剂AKD等) 表面施胶剂(氧化淀粉、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等)
6
(五)施胶度的测定
常用方法: 墨水划线法 表面吸收重量法( Cobb法) 浸没法(吸收重量 法)等
1.6-2% 稀释后温度
35oC以下 游离松香粒径
0.5-3m
46
6、影响施胶的主要因素
浆料性质

第三章+非纤维添加

第三章+非纤维添加

(四)施胶剂


松香胶类(松香胶、强化松香胶和分 散松香胶等) 合成胶(中性施胶剂AKD等) 表面施胶剂(氧化淀粉、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等)
(五)施胶度的测定
常用方法: 墨水划线法 表面吸收重量法 (Cobb法) 浸没法(吸收重 量法)等
Cobb法测定仪
(六)施胶和施胶剂的发展情况和 趋势


一、概述 (一)施胶的目的 施胶概念:向浆内加抗水性物质的过程 目的:赋予纸页抗拒液体扩散和渗透的能 力,以适于书写或防潮抗湿。 (二)施胶程度(施胶度) 分为重施胶、中度施胶、轻度施胶和不 施胶。
(三)施胶方法

纸内施胶(浆内施胶) 纸面施胶(表面施胶) 双重施胶(浆内和表面均施胶)
1807年德国人伊利(Illig)发明了松香胶浆 内施胶。 1807-1920,皂化松香胶为主。 1930-出现高游离松香胶(分散松香胶)。 1940-出现强化松香胶。 用硫酸铝作沉淀剂,酸性施胶(pH值4-5)。 带来一些设备腐蚀,纸页脆性,白度下降等问 题。

合成胶料的发展

1950-1970,开始采用合成胶料,进 行中性施胶。70年代后发展迅速。为碳 酸钙加填提供了条件。国际上目前采用 较多的合成施胶剂 AKD(Alkyl Ketene Dimers)烷基烯酮二聚物和ASA (Alkyl Succinic Anhydride)烯基琥珀 酐

结论

选接触角大θ 物质,改变液体在固体上 的表面自由能。
施胶后纸页具有抗拒液体渗透的能力的原因: 胶料覆盖了部分毛细管或使毛细管半径变小 胶料改变了纸页的表面性质,即增大了液固 间的接触角(接触角理论)减少了纸面对液 体的附着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非纤维添加物 质的应用(一)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2
本章概述 --
添料(调料)的目的
提高纸页质量,赋予纸页某些特殊功能。 (如抗水、增强、柔软和色彩等)
增加产量,改进操作,减少流失,降低成 本。(如加填、助留、消泡等)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3
常用的添料工艺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4
杨氏方程(T.Young Equation )
sv = sL + Lv cos sv --固、气两相间的比表面能; sL --固、液两相间的比表面能; Lv --液、气两相间的比表面能; --液、固两相间的接触角。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5
杨氏方程(T.Young Equation )
施胶 加填 染色 使用化学助剂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4
施胶
一、概述 (一)施胶的目的
赋予纸页抗墨水、抗油、抗血、抗水和 水汽浸蚀的功能。 (二)施胶程度(施胶度)
分为重施胶、中度施胶、轻度施胶和不 施胶。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5
(三)施胶方法 纸内施胶(浆内施胶) 纸面施胶(表面施胶) 双重施胶(浆内和表面均施胶)
7
(六)施胶和施胶剂的发展概况
1807年发明了松香胶浆内施胶。 1807-1940,用硫酸铝作沉淀剂,酸性
施胶(pH值4-5)。带来一些设备 腐蚀,纸页脆性,白度下降等问题。
1950-1970,开始寻求更有效的施胶剂 和施胶工艺。50年代开始采用合成胶 料,进行中性施胶。70年代后发展迅 速。为碳酸钙加填提供了条件。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9
胶膜学说
根据上述公式,有研究者提出了 “胶膜学说”。认为施胶可使松香沉积 在纸面上,热固后形成胶膜可堵塞纸页 的毛细管(降低毛细管半径),从而提 高了纸页抗水能力。
后来的电镜实验证明,施胶的纸面 并没有被胶膜覆盖,胶粒也没有将毛细 管都堵塞,因而否定了这一学说。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阻止纸页的吸液性能,就要防止液 体在纸页上的渗透与扩散。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1
(二)接触角与表面润湿
液滴能否在纸面产生扩散并使其润 湿,主要取决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和 液滴本身的内聚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附着力 > 内聚力 -- 液滴产生扩散 内聚力 > 附着力 -- 形成液珠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1、 AKD(Alkyl Ketene Dimers) 烷基烯酮二聚物
2、ASA (Alkyl Succinic Anhydride) 烯基琥珀酐
国内已有采用,但还不普及。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0
二、施胶效果理论
(一)液体在纸页上的扩散与渗透
纸或纸板主要由纤维组成,纤维具 有亲水性。纤维本身有微细管,纸页上 又有许多孔隙,能起毛细管作用,这样 液滴便会在纸面上产生扩散与渗透现象, 使纸具有吸液性能。
--液体粘度(Pa.s);
r--毛细管半(cm);
--液、固两相间接触角(度)。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8
对于某一纸种及某一液体,毛细管 长度L,液体表面张力以及粘度可视 为定值,因此液体在纸页上的渗透速率 R只与毛细管半径r及纸面与液体两相间 接触角有关。
毛细管半径越小,接触角越大,则 渗透越困难。
精品课件
20
(三)施胶效果的产生 --接触角理论
根据T.Young方程和Washborn方 程,增大液固间的接触角均有利于纸页 阻抗液体的吸收。
因此,接触角理论认为,施胶的 效果主要是由于松香胶微粒被吸附在纸 页的表面,改变了纸页表面的性质,即 增大了液固间的接触角,减少了纸面对 液体的附着力。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8
施胶和施胶剂的发展概况
松香胶的发展 1807-1920,皂化松香胶为主。 1930-出现高游离松香胶
(分散松香胶)。 1940-出现强化松香胶。
但是,国内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还是 皂化松香胶。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9
施胶和施胶剂的发展概况
合成胶料的发展 国际上目前采用较多的合成施胶剂
可采用比表面能 较低的物质(施胶剂)
均匀的分布在纤维表面,
以降低纸面的sv 。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7
施胶理论--Washburn 方程:
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速度R
dL r cos R = ------ = ------------
dt
4L
L--浸透深度(cm);
t--浸透时间(s);
--液体比表面能自有能,(N/cm);
精品课件
21
三、施胶过程理论
纤维和松香粒子在水中均带负电荷, 相互不能接近。为了使松香胶粒子与纤维 结合,必须消除这一障碍。
由胶体电位(电泳淌度、Zeta电位) 的研究证实,在pH4-6范围内,松香胶加 入硫酸铝液后,所生成的沉淀物具有正电 性,这一现象与施胶过程有重要的关系。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整理变形,得到
sv - sL cos = ------------------
Lv
以 = 90o, cos=0,作为润湿的判据。 当 > 90o时, cos < 0,表面不润湿; 当 < 90o时,1 > cos >0,表面润湿。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16
为使表面不润湿, 则应使 sv - sL < 0 即降低纸面的sv。
(四)施胶剂 松香胶类(松香胶、强化松香胶和
分散松香胶等) 合成胶(中性施胶剂AKD等) 表面施胶剂(氧化淀粉、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等)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6
(五)施胶度的测定
常用方法:
墨水划线法
表面吸收重量法 (Cobb法)
浸没法(吸收重 量法)等
Cobb法测定仪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22
( 一)施胶过程中的铝离子化学
1、水合铝离子
矾土溶液的重
要组成是硫酸根 (SO4=)和具有六 个水分子的三价水 合铝离子 [Al(H2O)6]+3。
结构式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2
纸页抗拒液滴润湿的方法
1、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 2、增加液滴本身的内聚力
内聚力是液滴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 一般不予改变。
唯一的方法是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 力。而内聚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主要取决于两相间接触角的大小。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精品件
13
液滴在纸面上 三相交界面的受力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