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8课李将军列传——一生难封侯的将军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形容词活用。

2.思维:分析李广形象特点,探究其悲剧原因。

3.审美:赏析文中细节描写。

学法点拨本文在本册书里是很特殊的一篇,这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这位富有传奇、悲剧双重色彩的一代名将形象,更在于司马迁与李广有着特殊的关系。

司马迁正是替李广之孙李陵讲公道话而获宫刑的。

对于这位与他自己同时代,又是自己非常景仰的英雄,如何写才能既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又遵守史学家的品德,这正是本文学习之处。

具体说来,除要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外,要好好体会李广身上的悲剧意味,深入认识其悲剧根源,还要体会司马迁在文中抒发的一唱三叹之情,品鉴塑造李广形象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传记,每篇都有主脑。

读此文,一定要抓住李广的“战”“射”与“不遇时”的叙述主线。

诗美晨读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赏析]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之时。

小序中作者说自己“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居山间的友人。

词作上阕概述了李广的两件事。

其一是李广罢职家居时受辱于灞陵醉尉;其二为李广某次出猎误以为草中石为老虎而射击,矢发裂石。

作者叹息像李广这样有大功于国家的名将,却不得封侯,还一度被罢黜而家居。

作者对此也是深有感触的,从而引出下阕词意。

下阕抒发感慨。

李将军列传 教案

李将军列传 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二胡红娟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别是“乃”、“之”、“其”等词的用法。

2、理解“李广难封”的含义及原因。

教学方法:串讲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李广我们在这篇文章之前,在很多诗文中读到过他,有哪些?明确:诗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曾有言曰“李广不封侯,天下同一哭”今天就让我们从《李将军列传》这第一手材料入手分析他不得封的原因。

二、文中说他不得封有哪些原因?明确:不遇时数奇教师补入才略三、逐条分析原因1、不遇时。

文帝说“惜乎子不遇时,假令子当高皇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不遇时,是不逢战争年代。

文帝时天下太平没有多少战争,但景帝、武帝时有战争,分别是七国之乱、对匈奴的战争。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文帝这话说的有些言之过早。

2、数奇。

是汉武帝说的,显然是一种迷信思想。

课文旁边批注说李广是死于人为制造的悲剧。

你如何认为?请陈述理由。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可能会流于表面。

大多数会赞成,是卫青报私恩才造成李广的悲剧。

其实学生是被课下注释、司马迁的行文迷惑了。

课下注释“公孙敖新失侯四句”注释有过于牵强之嫌。

查之史书,公孙敖救卫青在建元年间,此时已经是元狩四年,中间至少相隔13年,卫青也由当初的一个由奴隶而成为的普通侍卫变成一个统领全国军队的大将军。

公孙敖也由普通侍卫成为一员大将,封了侯又失侯,要报恩,也不会巴巴的等到现在才报,所以主要的是战争的安排。

说中说的很明确,卫青就是执行皇帝的命令而已,反而在李广失期后,给酒食吃,问详细情况。

而李广都不作答。

人为因素排除卫青。

只剩下汉武帝了。

汉武帝在漠北这一战的战前部署的时候就没有要用李广。

研读第8段可知。

(但他用了李广的儿子李敢。

)汉武帝为什么不用李广而用李敢,这要从李广的作战经历看。

课文第3段写了李广参加的两次战役,马邑之战无功而返(大家都无功)雁门之战,李广全军覆没,只身逃回。

作者重点写李广逃脱的经历、细节很传神。

高中语文第课李将军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第课李将军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幕 漠 ________ 同________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悛 悛 同________ 恂 恂 ________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 幕 ________ 同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用善骑射 由于,因为 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使用,任用 (1)用 用处 ③至则无可用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 需要
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人,是司马迁描写历 史人物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是如 何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衬托方法,来描写飞将军李 广的鲜明形象的?
提示 (1)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中 贵人以数十人对付匈奴三人,中贵人还受了伤;李广面对三位
匈奴射雕者,却显得轻松自如,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胜利。
雁门之战,只身逃脱
文帝惜其“子不遇时” 勇猛 熟悉敌情,射技高超 临危不乱,智勇双全
当斩,赎为庶人 惊人的机智,超人的胆 识
居右北平对待士卒, 宽缓不苛
漠北决战,主动请缨 被迫调离,作战失利
匈奴号为“飞将军” 士爱乐为用
天子以为老 卫青阴受上诫数奇 责广之幕府对簿
威震匈奴的气势 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老当益壮,壮心不已 不堪其辱,悲愤自尽的 刚烈
和,同 ①从人田间饮 ②从广勒习兵 跟从 (2)从 ③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使……跟从 接应 ④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⑤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顺从,听众
放马,纵马奔驰 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②白日放歌须纵酒 放纵,放开 (3)纵 即使,纵使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④纵一苇之所如 任凭,听凭
3.古今异义 (1)以为 前将军 ..
让……做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李将军列传【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李将军列传【1】

李将军列传(1)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李将军列传 教案

李将军列传 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案标题:《李将军列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李将军列传》,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李将军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撰写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李将军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李将军,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阅读与讨论:1. 分发《李将军列传》,让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李将军的贡献。

3. 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学生小组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李将军的领导才能和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1. 分发其他相关材料,如历史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将军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的时代。

2. 学生独立阅读扩展材料,并撰写一篇关于李将军的传记或文章。

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扩展阅读材料,撰写一篇关于李将军的传记或文章。

2. 学生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但要求清晰、准确地描述李将军的生平和贡献。

总结与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班级共同评价和讨论。

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教学资源:1. 《李将军列传》文本2. 图片或视频展示李将军形象3. 扩展阅读材料,如历史书籍或文章4. 学生写作练习材料5. 讨论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整个班级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班级展示来评估学生对《李将军列传》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李将军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家或历史爱好者来班级上讲解李将军的故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深度理解。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李将军和其他历史人物,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成一本小册子,供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同学阅读,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分享成果的机会。

《李将军列传》优质教案.doc

《李将军列传》优质教案.doc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8课李将军列传本文在本册书里是很特殊的一篇,这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这位富有传奇、悲剧双重色彩的一代名将形象,更在于司马迁与李广有着特殊的关系。

司马迁正是替李广之孙李陵讲公道话而获宫刑的。

对于这位与他自己同时代,又是自己非常景仰的英雄,如何写才能既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又遵守史学家的品德,这正是本文学习之处。

具体说来,除要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外,要好好体会李广身上的悲剧意味,深入认识其悲剧根源,还要体会司马迁在文中抒发的一唱三叹之情,品鉴塑造李广形象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传记,每篇都有主线。

读此文,一定要抓住李广的“战”“射”与“不遇时”的叙述主线。

一、人物名片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是一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然而他一生坎坷,终生未得封爵。

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至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

生活中他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的麾下,甘愿为他去死。

二、文体知识传·列传汉代称儒家的“六艺”,即《礼》《乐》《书》《诗》《易》《春秋》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

“太史公曰:《传》曰……”中的“《传》”是指《论语》。

因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所记,不是孔子亲笔著述,所以也称为传。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

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其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有单传、合传、类传等。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

合传是记载二人及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传内,如《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等,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三、文化常识刀笔吏刀笔吏,指宫廷或衙门的文职官吏。

_高二李将军列传教学案

_高二李将军列传教学案

李将军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李广人物形象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李广简介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

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

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李陵,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

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了解作者对李广的观点。

【教学难点】字词整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对于李广大家不陌生。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

”(沈彬《塞下三首》)。

那么李广究竟有什么事迹?二、文章第1-2节字词梳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叫做】李信,秦时为将,逐得【追获】燕太子丹者【的人】也。

故【故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传授】射【剑法】。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大规模】入萧关,广以【凭借】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弟】从军击胡,用【因为】善骑射,杀首虏【敌人的首级】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是】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官吏的俸禄】八百石。

尝【常常】从【跟随】行【从行】,有所【有……的事情】冲陷折关【冲锋陷阵破关】及格【攻击】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假如】令【让】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难道】足道哉!”匈奴大【大规模】入上郡,天子使【派遣】中贵人从【跟随】广勒习【部署训练】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带领】骑数十纵【放马奔驰】,见匈奴三人,与(之)战。

三人还【转身】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将要】尽。

中贵人走【逃】广【到李广处】。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于是】遂【就】从【带领】百骑往【去】驰【追】三人。

三人亡【丢】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亲自】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驰马】还【往回】走【逃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现在如果】如此以【凭借】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杀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是】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上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约数,几乎】,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假使,如果】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认为】走【逃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来】坚【坚持】其【他们的】意【想法】。

”于是胡骑遂【最终】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监护】其【他们的】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奔跑】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放】马卧。

是时会【逢】暮【傍晚】,胡兵终怪【意动,认为奇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半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天刚亮时】,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接应】。

三、文章1-2节内容梳理。

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明确:①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②孝文帝时因杀虏多,提为中郎。

③景帝时,“李广解鞍惑胡骑”。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④但生不逢时。

四、文章3-7节字词梳理。

后汉以【用】马邑城诱单于,使【派】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属于某人领属】护军将军。

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其后四岁,广以【凭借】卫尉为【担任】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擒拿】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送达】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放置】广两马间,络【用网】而【修饰】盛chéng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装】死,睨【斜看】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霎时】腾【腾跃】而上胡儿马,因【趁机】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遇到】其余【残余】军,因【于是】引【带领】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几百追捕的匈奴追赶他】,广行取【边跑边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交执法官审问】广吏。

吏当dāng【判决】广所失【损失】亡【伤亡】多,为虏所生得,当【判决】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

广家【居家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尝夜从【带领】一骑出,从【带领】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何况】乃【是】故也!”止【喝令停止】广宿【留宿】(于)亭下。

居无何【过了一段时间】,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在这时】天子乃召【召见】拜【任命】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随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躲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射中】石没【没入】镞【箭头】,视之石也。

因【于是】复【又】更【再】射之,终【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到】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最红】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就】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共享】之【他】。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始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体格高大】,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说话迟钝,话语很少】,与人居【闲居时候】则画地为军陈【军阵】,射阔狭以饮【比赛射的远近来喝酒】。

专以射为戏【消遣】,竟死【一直到死】。

广之将【带领】兵,(水喝粮食)乏【缺乏】绝【断绝】之处【环境】,见水,士卒不尽【全部】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宽松】不苛【苛刻】,士以此【因此】爱【爱戴】乐(于)为用。

其射,见敌【敌情】急【危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估计】不中不发,发即【就】应弦而倒。

用此【因为这个】,其将【带】兵数困辱【吃亏受辱】,其射猛兽亦(自己)为所【被】伤云【语助词】。

第二课时一、文章3-7节内容梳理。

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广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2、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7)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3、看第4段末,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

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

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

体现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二、文章8-11节字词梳理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多次】自【亲自】请【请求】行【随行】,天子以为老,弗许【答应】;良久【过了很久】乃【才】许【答应】之,以【任命】为前将军。

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不久】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已经】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就】自以【率领】精兵走【疾走】之,而【转折】令广并【合并】于右将军军,出【从…出击】东道。

东道少【稍】回【迂回】远,而大军行【行之处】水草少,其势不【不适合】屯行【屯结行走】。

广自请曰:“臣部【军队编制】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却】徙【改变】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从小】而与匈奴战,今乃【才】一得【得到】当【直面】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当先于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嘱咐】,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让】当【直面】单于,恐不得【得到】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刚刚】失侯【侯爵】,为中将军从【跟随】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抵抗】单于,故徙【调动】前将军广。

广时【当时】知之,固【坚决】自辞(徙并)【自己辞决合并】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写信】与广之【到】莫府【幕府】,曰:“急【赶紧】诣【到】部【军部】,如书【如文书所说的】。

”广不谢【辞别】大将军而起行【启程】,意【心中】甚【很】愠怒而就【来到】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逃】导【向导】,或【惑,迷失】失道,后(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抓获】而还【返回】。

南绝【横渡】幕【沙漠】,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自己的军队】。

大将军使【派】长史持糒醪【酒食】遗【送给】广,因【顺便】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迷路后的情况】。

广未对【回答】,大将军使长史急责【责令】广之【到】幕府对簿【听审受质】。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是】我自失道。

吾今【现在】自上簿【听审】。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出征】接【交战】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调派】广部行【走】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全】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交给执法官吏】,当【判决】死,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也去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其【大概】李将军之谓【说】也?余睹李将军悛悛【诚恳的样子】如鄙人【乡下人】,口不能道辞【不善言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哀伤到极点】。

彼【他】其【那】忠实心诚【确实】信于【被】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树下自然被人们踩出一条小路】”。

此言【言语】虽小【小事】,可以谕【比喻】大也。

三、研读文章8-11节。

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生遭际: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