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教案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一、教材分析《李将军列传》是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西汉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
本文以纪传体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李广勇敢善战、忠诚正直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对传记文学的理解,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李广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李广的性格特点,学习传记文学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广忠诚正直、勇敢善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李广形象的分析,传记文学特点的把握。
2. 教学难点: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释,李广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广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李广的性格特点,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解释古代文化知识。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李广的忠诚正直、勇敢善战品质,培养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入分析李广的性格特点。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广的历史评价。
4. 写一篇关于李广的传记,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李广形象的分析能力和对传记文学特点的把握。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及学习心得的交流。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李广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和传记写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和背景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 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学习态 度和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检 查学生的作业完成 情况,评估他们对 课堂内容的掌握程 度
小组讨论:组织小 组讨论,观察学生 在讨论中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合作能 力和沟通能力
口头测试:通过口 头测试了解学生对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 况,评估他们的口 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达成度: 根据教案中的教学 目标,评估学生在 知识、能力和情感 等方面的达成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 对采用的教学方法 进行评估,分析其 是否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课堂氛围:观察课 堂氛围,评估学生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学习活动
教学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拓展课外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加深对《史记》和李将军的理解
重点词汇:列举并解释《李将军 列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 助学生理解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本解读:分析《李将军列传》 的文本结构和写作特点,包括人 物形象、叙事手法等
文化内涵:探讨《李将军列传》 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感知 课堂测验:教师设置测验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了解《史记》的 文学价值和对后 世的影响
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分析

《李将军列传》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李广的人物形象,感悟其忠勇、刚毅、正直的品质。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对李广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李广的人物形象分析。
2.文言文阅读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李广形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对李广的初步了解,引导同学们关注李广的形象和事迹。
2.教师简要介绍《李将军列传》的作者和背景。
二、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翻译。
(1)李广的勇猛善战:如“广乃令士卒皆下马,解鞍,各饮马。
广身自射之,杀二人,生得一人,以马上之,于是胡骑皆惊,走不敢追。
”(2)李广的忠诚正直:如“广曰:‘吾诚得尽力,然终不能害汉,吾亦不忍为之。
’”(3)李广的悲壮命运:如“广乃叹曰:‘吾尝游猎,见一虎,吾自度不能胜之,乃以剑刺之。
今胡骑如云,吾尚不能胜,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引刀自刎。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广为人长,猿臂,善射,其射无不中。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谈谈对李广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李广的忠勇、刚毅、正直品质。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李广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李将军列传》全文,对李广的形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李广形象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李广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课堂讲解1.分析李广所处的历史背景,如汉匈战争、民族矛盾等。
2.分析李广形象的文化内涵,如忠诚、勇敢、正直等品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李广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李广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讨论李广形象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如何传承和发扬李广的精神?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李广形象的理解。
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
![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32f50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6.png)
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李将军列传》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二、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三、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四、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2、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3、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4、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5、风采:(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
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分析文本1、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在历代诗歌中总能发现李广的身影。
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我们的李广将军,为什么诗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胡马”就不敢“度阴山”了呢?这首诗歌写出了李广什么样的特点啊?(英勇善战、善于骑射、一代将才)李广戎马一生,立下了赫赫军功,他射术高超、英勇善战,连他的敌人都尊称他为“飞将军”,这是他最大的特点,司马迁也对他的这个特点大为赞赏,在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下面我们就从文中来找出一些李广的事例来印证“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射术世家(侧面烘托)上郡出奇(对比)不教胡马度阴山雁门脱险(侧面烘托)李白羽没石将军列不贪钱财传至今犹忆李将军仁爱士卒宽缓不苛杀霸陵尉主观不善言辞李广难封沉稳不足数奇客观排挤小结: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司马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射术高超、有勇有谋、英勇善战的飞将军形象,他一生与匈奴70余战,屡建战功,令敌人闻风丧胆,所以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李广,希望能够借住他的英勇善战来击退外来侵略。
王昌龄对李广充满了无限的景仰之情。
2、好,下面我们来接着看第二首诗歌,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是汉代的名将,为什么到了唐代,士兵们仍然“至今犹忆”汉代的“李将军”呢?下面我们就从文中来找一找案。
(廉洁、不贪财、仁爱士卒、宽缓不苛)这就是李将军的为人,所以士兵们才“乐爱为用”,愿意跟随他打仗,乐于为他效力。
生前,他受到士卒的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
而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唐代的将领,他们正在干什么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们在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而将军们却夜夜笙歌,和李广的仁爱士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士兵们才“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列传 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案标题:《李将军列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李将军列传》,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李将军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撰写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李将军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李将军,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阅读与讨论:1. 分发《李将军列传》,让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李将军的贡献。
3. 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学生小组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李将军的领导才能和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1. 分发其他相关材料,如历史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将军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的时代。
2. 学生独立阅读扩展材料,并撰写一篇关于李将军的传记或文章。
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扩展阅读材料,撰写一篇关于李将军的传记或文章。
2. 学生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但要求清晰、准确地描述李将军的生平和贡献。
总结与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班级共同评价和讨论。
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教学资源:1. 《李将军列传》文本2. 图片或视频展示李将军形象3. 扩展阅读材料,如历史书籍或文章4. 学生写作练习材料5. 讨论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整个班级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班级展示来评估学生对《李将军列传》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李将军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家或历史爱好者来班级上讲解李将军的故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深度理解。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李将军和其他历史人物,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成一本小册子,供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同学阅读,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分享成果的机会。
《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演练翻译方法(一对一方法好,名词注释照搬了;增、删、调)二.积累实词虚词三.简要了解《史记》四.依据文本,深入理解李广教学步骤:一.简介《史记》:(板书)史家之绝唱(信,讲李广两恶事---诈杀俘虏、报复廷尉),无韵之离骚(文)。
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二.逐层推进。
先落实翻译演练,后概括内容,写作目的。
解决相关问题。
(一)第一段重点字词句者。
也,判断句式受,学习2内容及目的交代李广家世,为李广射箭技艺高超作铺垫(二)第二段重点字词句以。
为,从。
调任素,一向晲,偷看胡儿,匈奴少年暂,突然因(因推堕儿),趁势2内容及目的雁门之战被俘逃脱。
表现李广机智勇猛。
(从另一方面看,其实也是一个污点)(三)第三段重点字词句没镞,镞没,箭头陷入(石头)2内容及目的射箭没镞,表现李广神乎其技的射箭本领。
3与诗歌比较,体会历史的信,与文学的渲染的区别。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四)第四段重点字词句麾下,部下共之,在一起将兵,带兵乏绝,缺水少粮。
引导学生从后文“尽饮”“尽食”处推断爱,爱戴为,被应弦,随着弦声。
引导学生先解释“弦”,再依据“倒”倒推2内容及目的主要写李广爱兵如子,为后文“一军皆哭”“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作铺垫(五)第五段重点字词句率,同“律”,律令以,凭借2内容及目的出定襄,无功而返。
为后文李广坚决要求做前将军立功作铺垫(六)第六段重点字词句异道,道异,行军路线不同驰,骑马进攻贯,穿过出,抄出与,对付急,猛烈益解,渐渐懈怠;益治军,更加(努力)治理军队;解取,解围而去意气自如,神态气色如常不变。
几没,几乎(全军)覆没罢归,收兵回朝后期,后于期,比约定的时间晚(到)2内容及目的右北平之战功过相抵。
写李广的勇猛。
(另一方面思考,几次出兵,下属都已经大多封侯,可李广难建功业,自身是否也有问题呢)(七)第七、八段重点字词句数,屡次良久乃许之的乃,才以,带领走,追赶少,稍微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卫青所带大部队行军路线水草稀少,他们势必不会驻扎(而会加速)行军。
《李将军列传》优质教案.doc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
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李将军列传》教案
主备人:陈际深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3、文言现象(见学生《同步练习》)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