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防雷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风力发电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风力发电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风力发电事业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雷电灾害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为提高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能力,确保发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风力发电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提高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等级,降低雷击故障发生率;2. 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顺利进行;3. 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缩短停机时间。

三、施工范围1. 风力发电机组本体防雷;2. 风机塔筒及基础防雷;3. 风机平台及设备防雷;4. 风力发电场内其他设施防雷。

四、施工方法1. 风力发电机组本体防雷(1)在风力发电机组本体上安装避雷针,将雷电流引至地面;(2)在避雷针周围安装接地网,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3)对避雷针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2. 风机塔筒及基础防雷(1)在风机塔筒上安装避雷针,将雷电流引至地面;(2)在风机基础周围安装接地网,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3)对避雷针和接地网进行防腐处理。

3. 风机平台及设备防雷(1)在风机平台上安装避雷针,将雷电流引至地面;(2)在风机平台周围安装接地网,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3)对避雷针和接地网进行防腐处理。

4. 风力发电场内其他设施防雷(1)对风力发电场内其他设施(如电缆、变压器等)进行接地处理,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2)对风力发电场内其他设施进行防腐处理。

五、施工要求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防雷施工技能;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操作;3.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4. 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确保施工质量;5. 施工完成后,进行防雷效果测试,确保防雷设施符合要求。

六、施工进度1. 施工前期准备:5天;2. 风力发电机组本体防雷施工:10天;3. 风机塔筒及基础防雷施工:15天;4. 风机平台及设备防雷施工:10天;5. 风力发电场内其他设施防雷施工:5天;6. 施工验收及测试:5天。

风力发电机的防雷解决方案

风力发电机的防雷解决方案

风力发电机的防雷解决方案(2009-03-02 00:00:54)标签:风机防雷教育分类:行业相关风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

风能发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是在自然环境下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吸收更多能量,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随着增高,相对的也增加了被雷击的风险,雷击成了自然界中对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

雷电释放的巨大能量会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损坏、发电机绝缘击穿、控制元器件烧毁等。

我国沿海地区地形复杂,雷暴日较多,应充分重视雷击给风力风电机组和运行人员带来的巨大威胁。

例如,红海湾风电场建成投产至今发生了多次雷击事件,据统计,叶片被击中率达4%,其他通讯电器元件被击中率更高达20%。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充分了解它,并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风机的防雷是一个综合性的防雷工程,防雷设计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风机在雷雨天气时能否正常工作,并且确保风机内的各种设备不受损害等。

一、直击雷防护该风机主体高度约80米,叶片长度约40米,即风机最高点高度约为120米,且大多数风力发电机位于空旷地带,较孤立。

风机的高度加上所处特殊的环境,造成风力发电机在雷雨天气时极易遭受直击雷。

国际电工委员会对防雷过电压保护的防护区域划分为:LPZ0 区(LPZ0A、LPZ0B),LPZ1 区,LPZ2 区。

在金属塔架接地良好的情况下,叶片、机舱的外部(包括机舱)、塔架外部(包括塔架)、箱式变压器应属于LPZ0 区,这些部位是遭受直击雷(绕雷)或不遭受直击雷但电磁场没有衰减的部位。

机舱内、塔架内的设备应属于 LPZ1 区,这其中包括电缆、发电机、齿轮箱等。

塔架内电气柜中的设备,特别是屏蔽较好的弱电部分应属于 LPZ2。

对与现有风力发电机的 LPZ0 区防雷过电压保护装置进行分析后,在LPZ0 区内,直击雷的防护在没有技术突破的前提下仍然沿用传统的富兰克林避雷方法: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吸引,以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以达到保护避雷的目。

风力发电防雷方案

风力发电防雷方案
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根据气象部门的资料,可开发的陆地风能资源 10m 高层 大约为 253GW,可利用的海洋风能资源大约为 750GW。东南沿海一带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内蒙 古、新疆、甘肃等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年平均风速达 6m/s 以上的内陆地区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 1%,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 3 位。我国自 1985 年在海南东方风电场 安装首台 Vestas-55kW 风力发电机组以来,经过 20 年的努力,我国开发风能方面取得了长 足发展。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 计划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已经具备 200kW、250kW、 600kW、750kW、1500kW 风力发电机组批量生产能力。随着风电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单机 容量大型化成为风力发电的趋势。中国风电装容量也呈现加速增长势头:2006 年,中国累 计装机总量达 2604MW,2004 年至 2006 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增速均超过 100%。根据 中国能源发展规划,2006 年至 2020 年,平均每年装机约 1900MW,投资约 152 亿元, 实际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值。
风力发电机系统
防雷解决方案
设计单位:OBO 中国培训中心(沈阳) 技术支持:利德风能(沈阳)
2007 年 12 月
联系人:孟红
风力发电机系统防雷解决方案


一、风力发电系统防雷配置表 二、风力发电机系统简介 三、引言 四、雷电造成的危害 五、设计总则 六、设计方案 七、防雷器配置表 八、维护与保修 九、附件
电网中由于故障或其它原因会突然停电。突然停电将给电力、银行金融、国防以及其它 部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UPS 的功能就是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将备 用电源投入,保证用电设备供电的连续性,使用电设备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仍能继续工作一 段时间或长期运行。但 UPS 不能消除暂态过电压,在电网停电 UPS 动作的情况下,反而会产 生暂态过电压。在暂态过电压的作用下,UPS 自身有可能被损坏。

风力发电站雷击应急预案

风力发电站雷击应急预案

风力发电站雷击应急预案一、背景随着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力发电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站通常位于高海拔或者开阔地带,雷击事故成为制约风力发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应对雷击事故,保障风力发电站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制定一套雷击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二、预案编制目的风力发电站雷击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1. 确保风力发电站的设备和设施能够有效抵御雷击,并降低损坏风险;2. 防止雷击事故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3. 提高风力发电站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和影响。

三、风力发电站雷击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组织机构(1)预案指挥部:由风力发电站总经理担任指挥部长,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工作;(2)应急处置组:由风力发电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实施应急处置工作;(3)信息通报组:负责对外发布风力发电站的最新情况和应急措施;(4)支持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物资、设备支持和后勤保障。

2. 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和预警信号(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雷电灾害等级划分,设定Ⅰ、Ⅱ、Ⅲ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预案响应流程和措施;(2)预警信号:包括雷电预警信号和风力发电站停运信号,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及时发布,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3. 风力发电站设备防雷措施(1)建立可靠的接地系统,确保雷电能够迅速泄放;(2)风力发电机塔身和叶片表面采用导电涂层,降低雷击概率;(3)安装雷电感应器,及时预警雷电的接近;(4)设置避雷针和避雷网,将雷击流导入地下。

4. 人员防护和疏散(1)风力发电站应当设置使用避雷设施的人员通道,并指定专人负责引导人员疏散;(2)设立安全避难点,尽量减少人员在雷电天气下的暴露风险;(3)人员必须佩戴防雷器材,包括避雷针帽、防静电鞋等。

5. 应急处置流程(1)应急响应:根据雷电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预案响应级别,并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2)现场检查:由应急处置组成员组成检查小组,对风力发电站设备进行全面检查;(3)紧急维修:若发现设备损坏,应尽快启动维修流程,确保设备能够迅速恢复运行;(4)人员疏散: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人员有序疏散至安全地点;(5)损失评估:事故发生后,进行损失评估和记录,为后续事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性能改善方法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性能改善方法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性能改善方法摘要:对于风力发电厂而言,风力发电机组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结构。

由于雷电的发生会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发电厂应从生产规划制定时做好防雷设计,通过内外部情况的分析保障发电机组控制器防雷结构设计的科学性,通过运行环境的优化保障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从而降低雷电事故发生率,加快事故处理效率,维持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提高发电厂经营收益。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性能;改善方法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呈逐步上升趋势,且轮毂高度不断提升,叶轮直径进一步加大,虽能增强对能量的吸收能力,但同时所产生的雷击隐患也相对较高,若是遭遇强烈雷电攻击可能会导致发电机组叶片受损,或使之控制元器件被烧毁。

因而需要通过防雷设计科学性的提升,保障雷雨天气下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避免其内部结构遭到损坏。

1.风力发电机组的雷击特性分析1.1易受雷击部位通常风力发电机组建设于高地或沿海地区,由于风机建筑结构较为独特,因而风力发电机组各个部位可能出现的雷击情况并不一致。

据统计,桨叶、风向杆是风力发电机组最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同时电气及控制系统遭遇雷击的几率也较高,且发电机也会因雷电冲击而产生损坏。

1.2雷击率通过分析雷电破坏风力发电机组的事件数据发现,控制系统的雷击率高达40%至50%,电气系统次之,雷击率介于20%与25%之间,其后是叶片与发电机,雷击率分别为15%与5%。

立足几何层面分析发现,机组越高、浆叶长度越大,机组遭受雷击的空间曲面也会相应提高,因而会增大机组遭到雷击的风险几率,且桨叶所处空间位置存在差异时,也会导致机组空间受雷曲面随之改变,雷击率也会相应变化,其中,当桨叶有一片位于正上方时雷击率最高。

2.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性能改善方法分析2.1提高雷电流泄流路径的优化性2.1.1雷电流泄流路径的优化思路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地中山区、丘陵等地居多,而这些地区的雷电发生率相对较高,因而需要通过风力发电机组雷电流路径的优化与调整降低雷电对机组产生的危害,从而降低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风力发电机防雷系统的组成、措施及思路

风力发电机防雷系统的组成、措施及思路

风力发电机防雷系统的组成、措施及设计思路1.风电防雷的组成风电的防雷主要由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和直击雷防护系统组成。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主要针对风电的掌握系统;直击雷防护系统主要包括风塔、叶片及接地系统的防护。

从构筑物的角度进行考虑,风塔可以进行LPZ进行防雷分区,依据这种分区方式同样可以确定风塔的不同位置需要实行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依据危急成都进行划分:处于LPZO区的部分包括叶片、风速仪,LPZ1区包括:风机(机舱)罩、塔桶内电缆、,LPZ2区包括: 变浆柜、掌握柜、等。

2.掌握系统的防雷设计对于处于野外高雷击风险环境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应重点考虑采纳等电位、屏蔽及在掌握线路上安装SPD。

3. 1机舱内的等电位系统设计风电掌握机舱内主要有变浆掌握柜、制动掌握柜、机械箱(齿轮箱)、液压掌握柜、发电机及传动系统,由于各系统之间的链接主要是靠地板的链接,各金属外壳间存在肯定的接触电阻,所以应重点做好设施之间的等电位链接,可在用紫铜带或者铜编织带进行牢靠的等电位链接。

4.2屏蔽措施屏蔽措施主要针对目前国内一些风机外科采纳高强度玻璃钢材料而言,由于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是在空间范围内存在的,所以,为了削减机舱内电子设施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应采纳金属的机舱罩, 减弱雷电电磁脉冲对机舱内设施的影响,减小雷电电磁脉冲的强度,同时也可有效的削减雷电电磁脉冲在线路上产生的浪涌脉冲。

2.3在不同位置安装相应的SPD依据国外风场的统计数据表明,风电场因雷击而损坏的主要风电机部件是掌握系统和通讯系统。

雷击事故中的40%〜50%涉及到风电机掌握系统的损坏,15%〜25%涉及到通讯系统,15%〜20%涉及到风机叶片,5%涉及到发电机。

由此可见,雷电对风机系统遭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是避开和削减事故的重要手段。

依据IEC61312-3. 61024和61400及GB500577994中关于雷电流安排的推举计算可计算出风机内部不同系统存在的雷击电流强度。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系统的分析和建议【摘要】本文从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风机)防雷的原理和泄流的介绍出发,通过对所安装防雷系统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说明,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给出了具体改进方案,指出了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关键词】叶片防雷;雷电泄流;接闪器;通讯防雷;等电位连接一、叶片的改进设计(一)改进必要性分析1.叶片防雷重要性下面给出丹麦和德国统计的雷击数据:(1)风机雷击率(2)受雷击损坏部位(3)影响利用率(4)影响发电量(5)修理费用从上面5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叶片的损坏率比较大,主要由于叶片处于风机的最顶端,最容易遭受直接雷击,并且叶片是处于旋转的动态过程,增大了它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由于叶片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并且维修和跟换需要涉及吊装和运输等,因此叶片的防雷尤其重要。

2.风机被雷击频率和雷击位置为了实施有效的雷击保护,需要事先对雷击频率和雷击位置进行预测,从而使雷击保护更有针对性。

通常用雷击高层建筑的频度估算方法来估计雷击风电机组的频度。

对于高度低于60m的建筑物,其雷击频度为:对于叶尖带防雷保护的风电机组,在计算Ac时其高度应为最大叶尖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对于叶尖没有保护的情况,其有效高度介于该值与机舱到地面距离之间的值。

以上计算方法仅限于低于60m的风电机组。

对于高于60m的风电机组,按式(1)计算得到的结果则偏低。

估计雷云对大地放电的可能雷击点的位置,可以应用“滚球法”的简化方法。

尽管雷击放电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滚球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该方法还是普遍应用于接地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IEC标准给出了对应于特定防护水平的滚球半径的大小。

将此方法应用于风电机组,则可以推知叶片的大部分、轮毂、机舱的尾部以及部分塔筒均可能成为雷击放电点。

3.风机叶片防雷结构及存在的问题(1)雷击造成叶片损坏的机理雷电释放巨大能量,使叶片结构温度急剧升高,分解气体高温膨胀,压力上升造成爆裂破坏。

风机叶片防雷方案

风机叶片防雷方案

风机叶片防雷方案一、引言风机叶片是风力发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转子产生电能。

然而,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风机叶片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破坏整个风机系统。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对于确保风机叶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风机叶片防雷方案1. 金属导电材料覆盖在风机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金属导电材料,如铝板或铜板,可以有效地分散雷电的能量。

这样一来,当雷电击中风机叶片时,金属导电材料能够迅速将雷电能量传导到地面,减小雷击对风机叶片的损害。

2. 接地系统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防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将风机叶片与地面建立良好的导电连接,可以将雷电能量迅速地引导到地面,保护风机叶片免受雷击的破坏。

为了确保接地系统的效果,需要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3. 轴向封闭设计采用轴向封闭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雷电击中风机叶片的可能性。

轴向封闭设计是指在风机叶片的轴向方向上设置避雷装置,将雷电能量引导到地面,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叶片表面,从而减小雷击对叶片的影响。

4. 导电涂层在风机叶片表面涂覆一层导电涂层,可以增加风机叶片的导电性能,进一步分散雷电能量。

导电涂层通常采用导电聚合物或导电涂料制成,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保护风机叶片不受雷击的损害。

5. 避雷针在风机叶片的高处设置避雷针,可以有效地吸引雷电,保护风机叶片免受雷击的破坏。

避雷针通常采用尖锐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够在雷电来临时迅速释放电荷,将雷电引导到地面,减小雷击对风机叶片的影响。

6. 雷电监测系统安装雷电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机叶片周围的雷电活动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监测系统通常由雷达、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组成,能够准确地监测雷电的强度、距离和方向,为风机叶片的防雷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7.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风机叶片进行检查和维护是确保其防雷效果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机的防雷解决方案(2009-03-02 00:00:54)标签:风机防雷教育分类:行业相关风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

风能发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是在自然环境下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吸收更多能量,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随着增高,相对的也增加了被雷击的风险,雷击成了自然界中对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

雷电释放的巨大能量会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损坏、发电机绝缘击穿、控制元器件烧毁等。

我国沿海地区地形复杂,雷暴日较多,应充分重视雷击给风力风电机组和运行人员带来的巨大威胁。

例如,红海湾风电场建成投产至今发生了多次雷击事件,据统计,叶片被击中率达4%,其他通讯电器元件被击中率更高达20%。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充分了解它,并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风机的防雷是一个综合性的防雷工程,防雷设计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风机在雷雨天气时能否正常工作,并且确保风机内的各种设备不受损害等。

一、直击雷防护该风机主体高度约80米,叶片长度约40米,即风机最高点高度约为120米,且大多数风力发电机位于空旷地带,较孤立。

风机的高度加上所处特殊的环境,造成风力发电机在雷雨天气时极易遭受直击雷。

国际电工委员会对防雷过电压保护的防护区域划分为:LPZ0 区(LPZ0A、LPZ0B),LPZ1 区,LPZ2 区。

在金属塔架接地良好的情况下,叶片、机舱的外部(包括机舱)、塔架外部(包括塔架)、箱式变压器应属于LPZ0 区,这些部位是遭受直击雷(绕雷)或不遭受直击雷但电磁场没有衰减的部位。

机舱内、塔架内的设备应属于 LPZ1 区,这其中包括电缆、发电机、齿轮箱等。

塔架内电气柜中的设备,特别是屏蔽较好的弱电部分应属于 LPZ2。

对与现有风力发电机的 LPZ0 区防雷过电压保护装置进行分析后,在LPZ0 区内,直击雷的防护在没有技术突破的前提下仍然沿用传统的富兰克林避雷方法: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吸引,以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以达到保护避雷的目。

这就要求风机的叶片的制作及其材料提出很高的要求,即叶片必须能够承受足够大的电流,并且在叶片上添加导电性能良好、自身重量轻的类似于碳纤维的材料,用单独的线缆将叶片与塔身连接在一起,为雷电流泄放提供一个良好的通道。

机舱主机架除了与叶片相连,还连接机舱顶上避雷棒(笔者在给天津海事局灯塔做防雷工程时,在烟台北长山岛上近距观察风力发电机看到的),与叶片位于相反的方向,估计该避雷棒用作为保护风速计和风标免受雷击。

根据风力发电机的使用性质及其重要性,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版)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可以将风力发电机划分为二类防雷建筑。

二类防雷建筑对应的滚球半径为45米,根据电气—几何模型 hr=10·I0.65hr——雷闪的最后闪络距离(击距),即滚球半径I——与hr对应的得到保护的最小雷电流幅值(KA),即比该电流小的雷电流可能击到被保护的空间。

当hr=45米时,I=10.1KA,即在选用滚球半径为45米时,当雷电流大于10.1KA时,雷电闪击就会击在接闪器上;当雷电流小于10.1KA时,会发生绕机,即雷电可能击在被保护物上,而不是接闪器上;如果被保护物自身的高度超过45米时,还会发生侧击,即发生雷电时,闪击可能击在塔身上(塔身高约80米)。

根据莫斯科灯塔观测到的雷击,有多次时击在灯塔下方的,即发生了侧击。

同时,较大的高度使得上行雷的概率增大。

由于风力发电机塔身较高,使得积雨云下端与叶片的距离接近,大气电场强度突增,导致发生局部的空气击穿而产生向上发展的流光,终至出现上行先导。

关于风力发电机的雷击概率,可以参照《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手册》提供的一个估算的经验公式。

它是根据美国、波兰、日本、瑞典对特高层建筑的观察记录,得出的经验公式:N=3×10-5H2H的单位为m,适用于1KL=10.由此可以估算出,在1KL=30 的地区(上海接近此数),100m高的建筑,每年大约遭受1次雷击。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揭示出一个规律,即高层建筑雷击概率与其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以上直击雷的防护是建立在一个有良好接地体的基础上的,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及《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2011-93 相关条款,风力发电机防雷接地电阻不能小于5Ω。

二、风轮、机舱、水平轴、尾舵和塔身的等电位连接机舱外壳应采用钢板制成,作为承受直击雷的载体,按照GB50057-94的要求,钢板厚度必须大于4mm,在机舱的上方安装几支避雷短针,防止雷电发生绕击和侧击时,穿透机舱,对机舱内设备造成损坏。

如果机舱外壳为复合材料时,应在机舱外面敷设金属网格,兼作接闪器和屏蔽之用。

网孔宜为30cm×30cm,钢丝直径不宜小于2.5mm。

必要情况下,需通过屏蔽计算,加大金属网格的密度和铁丝的直径。

初步估算,对于0.25/100μs的雷电流,应不小于40db,各网格连接处应焊接以保证电气连接。

风轮与机舱间、机舱与塔柱间、尾舵与水平轴间应通过铆接、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法做可靠电气连接,也可以通过单独的多股塑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各连接过度电阻尽量小,一般不大于0.03Ω。

以上各部件连接为一个电气的整体,使之遭受雷击时,能有一个快速的通道沿塔身引入接地装置。

三、电磁屏蔽由于风力发电机为高耸塔式结构,非常紧凑,发电机、信息系统、控制系统都靠近塔壁,无论风轮、机舱、水平轴、还是尾舵受到雷击,机舱内的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等设备可能受到机舱的高电位反击,在电源和控制回路沿塔筒引下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反击。

对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继电保护和控制系统、通信和信号以及计算机系统都应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电力和信息回路由机舱到地面并网柜、变流器、塔底控制柜处应采取屏蔽电缆外,还应穿入接地铁管,使反击率降低。

各回路应在柜内安装相应防雷装置,这样DBSGP(分流、均压、屏蔽、接地)系统在各节点层层设防。

各电气柜采用金属薄板制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脉冲干扰,在电源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处于暂态过电压防护的目的,采用压敏电阻或暂态抑制二极管等保护设备与屏蔽系统连接,每个电控柜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塑铜线与接地端子连接。

四、机舱内各种柜的防护:各种柜内的进线、出线处必须按照雷电防护区域的划分,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设计,根据建筑物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该风力发电机可以定为B级防护。

在被保护的设备处加装三级浪涌保护器。

第一级采用开关型的电涌保护器,第二级和第三级采用限压型的电涌保护器。

且各参数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的最小值,即一级标称放电电流In≥15KA (10/350μs)或In≥60KA(8/20μs),二级标称放电电流I n≥40KA,三级标称放电电流I n≥20KA。

对于690V/380V的风力发电机供电线路,为防止沿低压电源侵入的浪涌过电压损坏用电设备,供电回路建议采用TN-S供电方式。

1、变桨控制柜:变桨控制柜位于风机顶端,雷雨天气时容易遭受直击雷,所以柜里电源线3x400vac/20A,300vdc/6A,24vdc(b)/10A,230vac(b)/2A 等用电设备进线前端应安装相应的三相交流避雷器(imax:100KA)、单项交流避雷器(imax:100KA)和24V直流电源避雷器(In:5KA)。

2、机舱到变桨柜通讯线采用双绞线通讯,双绞线两端在进入设备前应安装信号避雷器。

双绞线必须穿金属管敷设或采用屏蔽双绞线,且金属管或屏蔽层两头接地。

3、机舱控制室:机舱控制室位于风机顶端,雷雨天气时极易遭受直击雷,里面的开关电源送到变浆控制柜内的出线端 230vac(b)à300vdc/6A(变桨控制柜),开关电源 230vac(b)à24vdc(b)/10A(变桨控制柜)直流电源必须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In:5KA),开关电源 UPS230vacà24vdc(c)/10的24伏电源处安装24V直流电源避雷器(In:5KA)。

从塔底控制室到机舱控制室的Ups 进线端(机舱控制室)安装电源避雷器(Imax:100KA)。

以上设备处必须安装能承受通过一级分类实验的电源浪涌避雷器。

塔底设备柜的防护1、UPS230vac 塔底控制室到机舱控制室的ups输出端(塔底控制室)加装电源避雷器(In:40KA)2、变流器到机舱发电机转子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加装通过二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In:40KA)和通过一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Imax:100KA)3、并网柜到发电机定子之间的出线端和进线端分别加装通过二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In:40KA)和通过一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Imax:100KA)4、各机柜的二次仪表线路应加装相应的电源避雷器(In:20KA)。

以上线缆建议采用穿金属管走线或者采用铠装电缆,金属管或铠装电缆必须在进入设备柜之前接地。

电源避雷器的接地宜和风机的钢结构体连接在一起。

以上防护采用三级防护的原则,在易遭受直击雷的部位加装通过一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在舱底的设备柜内加装通过二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在弱点设备的电源处还应加装通过三级分类试验的电源避雷器,使设备得到充分的保护。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

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

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

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

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

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

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