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稿:航天科普知识
关于我国航天的演讲稿(精选12篇)

关于我国航天的演讲稿(精选12篇)我国航天的演讲稿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每次遥望星空,我都会梦想自己穿了件白色宇航服在太空上行走,探索着人类没有解开的奥秘。
从“东方红”到“神八”中国的航天技术已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1999年到2002年,中国的“神舟”一次次地震撼着人们。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
2005年,聂海胜和费俊龙两个人的身姿展现在茫茫太空中。
2007年中国第一艘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直冲云霄,上下五千年的“奔月”梦终于实现了!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表明着中国离建造“太空家园”又近了一步。
在月球上行走,去水星、火星上建造太空家园,建造大型太空站,发现更多的星球……让梦想成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努力。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成为宇航员,跟着飞船一起去一望无际的宇宙探索奥秘,欣赏美丽的星系、星球景象。
如今我们认真学习,正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
学好各种知识,长大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为祖国探索奥秘,解开谜团,贡献力量。
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我国航天的演讲稿篇2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有一个梦想,它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我幼小的心田里,他已经生根,发芽……那就是我的航天梦,长大了想遨游太空。
前不久,“神舟八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叔叔绕地球四十六圈后,于九月二十八日安全返回,实现了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独立以本国研制的太空飞行器,把本国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的国家,我看那激动人心的出舱镜头,心里是多么自豪。
我多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坐着自制的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在梦里我看见,我乘着“勇敢飞天号”在星际间穿梭,我看见美丽的地球表面上那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也看到了寸不生的沙漠。
我又来到了一个星球上,只见那儿有许许多多黄黄的东西,原来我在宇宙里,我,游呀游,来到了土星上,更有趣的,我看见了外星人,一个又高又大的人,我想那应该是外星人的领头,他说:“我们用优质的纯氧、石油……来交换你们地球的舞蹈、音乐怎么样,我说好的。
科普知识的演讲稿

科普知识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有趣且实用的科普知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科学无处不在,它以各种奇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甚至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微小细胞,都蕴含着科学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太空探索”。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是否曾想过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宇宙的深处?从最早的天文观测,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和星际探测,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
我们的航天器能够穿越浩瀚的宇宙,抵达遥远的星球,这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火箭技术和精密的导航系统。
比如,火箭要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需要产生巨大的推力,这就涉及到复杂的化学燃烧过程和物理原理。
而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导航,则依赖于精确的天文测量和先进的计算机算法。
太空探索不仅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无数科技创新,为地球上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
接下来,聊聊“基因编辑”这一热门话题。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基因编辑这个词,但它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基因编辑就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精确修改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科学家们有望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比如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修复那些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那么多少人的生命将得到拯救?但同时,基因编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例如,如果可以随意编辑人类的基因,会不会导致不公平和新的社会分化?所以,在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合理、安全地应用它。
再来说说“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语音助手、智能推荐系统等等。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它让计算机能够通过数据学习和改进。
例如,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让计算机准确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这背后是大量的数据训练和复杂的算法。
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比如工作岗位的替代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航天主题发言稿范文初中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激动人心的主题——航天。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从古至今,无数科学家、探险家、梦想家为探索宇宙奥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如今,我们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我要谈谈航天事业的意义。
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航天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月球、火星等天体的运行规律,为人类开发利用太空资源奠定基础。
同时,航天事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子信息、材料科学、新能源等,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顺利升空;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到“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稳定运行,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广大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同学们,航天事业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
那么,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如何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呢?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航天事业献身。
我们要学习航天知识,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动态,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航天事业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才,我们要在文化课、科技活动、体育锻炼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将来投身航天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航天事业充满未知和挑战,我们要敢于突破自我,勇于创新,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们要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关心航天人的命运。
我们要关注国家航天政策的制定,关注航天科技的进步,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学们,航天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讲座稿:航天科普知识

在2007年1月中国外层空间试 验之后。2007年12月,又一种 神秘飞行器的图片被上传到互 联网,该飞行器由轰-6挂载, 其表面涂有五星红旗标志和 “神龍”(神龙)字样,这意 味着它可能是一个与“神舟” 载人飞船、“神威”高性能计 算机、“神光”高能激光等处 于一个级别的国家级科学工程。
结束语:仰 望 天 空
2、托勒密的地心宇宙
3、哥白尼的日心说
波兰哥白尼1543年《天球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对宇宙的看法从主观、神秘、原 始,上升到近代、客观、合理。触犯宗教教条,引起强烈反对与仇视。由于宣扬日心说, 布鲁诺烧死罗马广场。伽利略被宗教审判并处终身监禁,后被平反。
太阳星系
银河星系
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是什么 力量使日月星辰有着这样的运动规律?
我国的飞船主要依靠表面烧蚀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塑 料或环氧树脂,它们在高温高压气流冲刷的条件下,发生热解、 气化、升华、熔化、辐射等作用,通过材料表面的物质损耗而带 走大量热,从而达到耐高温和保护飞船内部的目的。
5、嫦娥系列
(1)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 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 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远古人们就 梦想飞出地球探 索星空的奥秘。 嫦娥奔月是广为 留传的民间神话, 体现了人类了解 自然奥秘的渴望。
物理课本图
明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当 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 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 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用竹木制成, 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 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 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 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
太空科普知识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太空。
太空,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终极目标。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太空的世界,了解一些基本的太空科普知识。
一、太空的定义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
它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以下特点:1. 真空环境:太空没有大气,因此不存在空气、水分和气压,这使得太空中的物体很容易失去控制。
2. 高温环境: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在太空中不断撞击物体,使太空温度极高。
3. 重力环境:太空中的物体受到的引力非常小,甚至接近于零,因此物体在太空中会表现出失重的现象。
4. 微小颗粒环境:太空中有大量的微小颗粒,如尘埃、冰块等,这些颗粒对航天器等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太空探索的历史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于20世纪,以下是太空探索的重要历史事件:1.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
2.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实现了人类太空旅行的梦想。
3.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其他天体的壮举。
4. 1971年,美国发射了第一个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标志着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居住成为可能。
5.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1. 科学研究:太空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宇宙中的各种现象。
2. 技术创新:太空探索推动了航空、航天、电子、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3. 国防安全:太空探索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
4. 经济发展:太空探索带动了航天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普知识讲座稿

科普知识讲座稿尊敬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又实用的科普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太空探索”。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是否曾想过那些闪烁的星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脚步。
从最早的天文观测,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和星际探测,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说,国际空间站就是人类在太空的一个重要“据点”。
它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合作建造和运营的,宇航员们在里面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研究。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对太空环境、人体在太空的适应性以及宇宙射线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
再来说说“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物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例如,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香甜的蜂蜜,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传播花粉的过程中,对植物的繁殖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森林中的大树,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森林砍伐、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能源的世界”。
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为我们提供大量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人们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了能源领域的“新宠”。
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屋顶和广阔的沙漠中闪耀,风力发电机在高山和海边呼呼转动,水力发电站利用水流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
还有“健康与医学”方面的知识。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比如,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是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航天科普知识讲座

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航天那些事儿。
你说航天,那可真是太神奇啦!就好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世界,充满了各种让人惊叹不已的玩意儿。
想象一下,那些巨大的火箭,“嗖”的一下就冲向了天空,那场面,多震撼啊!那火箭可不简单,它就像是一个大力士,驮着航天器往宇宙里冲。
航天器呢,就像是勇敢的探险家,在浩瀚的宇宙中闯荡。
它们有的去探测其他星球,看看有没有啥宝贝;有的去观测遥远的星系,给我们带回宇宙的秘密。
咱说这宇宙啊,那可真是无边无际,大得让人咋舌。
里面有无数的星星,就像撒在黑布上的宝石一样。
宇航员们就在这宇宙中漫步,那感觉,是不是特酷?你知道吗,在太空中生活可不容易呢。
没有重力,东西都飘来飘去的,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得有特别的办法。
宇航员们得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奇特的环境。
航天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好多变化。
咱平时用的导航、气象预报,可都离不开航天呢。
这就好比航天是个大宝藏,我们从里面不断地挖出宝贝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那卫星呢,就像是我们的小眼睛,在太空中帮我们看着地球的一举一动。
它们能监测自然灾害,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妈妈的情况。
还有啊,探索宇宙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咱在地球上生活久了,有时候都忘了外面还有那么大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航天让我们知道,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敢想敢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航天科普知识多重要啊,它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航天,比如看看相关的书籍、纪录片,或者去科技馆体验一下。
朋友们,航天可不只是科学家们的事儿,也是我们大家的事儿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航天感兴趣,都可以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也能成为那个飞向宇宙的人呢!航天的世界如此精彩,我们为啥不一起去探索呢?让我们一起为航天加油,为宇宙喝彩吧!总之,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就是打开宇宙大门的钥匙,让我们一起通过这把钥匙,走进那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宇宙世界吧!。
航空科普知识讲座62835

---------------------------------------------------------------最新资料推荐------------------------------------------------------航空科普知识讲座62835航空科普知识讲座一、三种航天器有何不同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人类就是乘坐它们摘星揽月的。
载人飞船独立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如同人类沟通太空的渡船。
它能够与空间站或者是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
但是,飞船容积小,所载消耗性物资有限,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所以它的太空运行时间有限,仅能够使用一次。
与载人飞船相比,空间站容积大、载人多、寿命长,可综合利用,是发展航天技术、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基础设施。
航天飞机是一种多用途航天器,它能满足发射、修理和回收卫星以及运送人员、物资等需要,可多次重复使用,显著降低了运载成本。
它的出现是航天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代表了载人航天器的发展方向。
新华社发二、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现状美国和俄罗斯是航天领域的两极,其载人航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欧洲空间局、中国和日本正成为航天领域迅速崛起的第三极。
美国为谋求和保持空间领先地位,先后完成 6 次登月飞行,把 12 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1/ 4目前,以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国家为主的 16 国联合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已经初具规模。
美国下一个目标是建立载人空间基地。
原苏联从 1961 年 4 月 12 日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起,到 1970 年共发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16 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除继续进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研制外,还推出了一个小型航天飞机发展计划。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西欧航天技术的发展开始转向以载人航天为重点,并继续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自主的载人航天体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期目标即今后 10 年或稍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天体环绕与运行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v=7.9km/s (地面附近、匀速圆周运动)
(2)第二宇宙速度:大
于或等于11.2km/s时, 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吸 引,不在绕地球运行, 而绕太阳运行。
远古人们就 梦想飞出地球探 索星空的奥秘。 嫦娥奔月是广为 留传的民间神话, 体现了人类了解 自然奥秘的渴望。
物理课本图
明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当 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 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 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用竹木制成, 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 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 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 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
▲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的四个“一定”: (1) 周期一定:T=24h。 (2) 轨道平面一定:赤道平面。 (3) 高度一定:h=r-R地=35800km。 (4) 运行速度一定:V=3.08km/s。
▲哪些属于地球同步卫星?
鑫诺一号、鑫诺二号 、鑫诺三号、鑫诺六号、东方红三号通 信卫星、中星六号通信卫星、中星九号通信卫星、风云一号气 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北斗导航系列卫星,等等。
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 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 体”。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上,天文学家投票“驱逐”了冥王星。
2、牛顿设想
地面上的物 体,怎样才 能成为人造 地球卫星呢?
航天器上为什么有失重环 境?
正是因为重力(万有引力) 部分或完全用来提供向心 力,重力好象消失了一样。
美国X-37B空天飞机。2010年4月22日上演首航。 中国的“跨大气层飞行器”与之很相似,如整体造型, 前端陶瓷防热材料等。主要差异是中国的空天飞机机 身厚度较小,容载体积不如X-37B;美国X-37B为V型倾 斜双垂尾,中国的为垂直单尾翼。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披露的轰-6 投掷空天飞行器图像。
在2007年1月中国外层空间试 验之后。2007年12月,又一种 神秘飞行器的图片被上传到互 联网,该飞行器由轰-6挂载, 其表面涂有五星红旗标志和 “神龍”(神龙)字样,这意 味着它可能是一个与“神舟” 载人飞船、“神威”高性能计 算机、“神光”高能激光等处 于一个级别的国家级科学工程。
结束语:仰 望 天 空
(2)神舟的发射
(2)神舟飞船的结构与组成 ①逃逸塔
②逃逸助推火箭
③
轨道舱:航天 员生活和工作 的地方。
返回舱:飞船的指挥控制中 心,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 回地面。
推进舱:即动力舱,为 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时 提供能源和动力。
(3)航天员工作装备与日常生活
① 工 作 装 备
②航天员在太空吃什么?
二、人类对太空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
1、天体分类
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
天体定义为三类,即行星、
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 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 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 他物体的天体。
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 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 体被称为“矮行星”,如冥王星。
③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吃饭?
④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上厕所?
(4)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降落伞--飞船安全返回的“保护伞”
降落伞面积有1200m2,半个足球场大小,80多m长,相当于一 座26层高的大楼。制伞用的布料薄如蝉翼,伞重量仅有90多kg,做 伞筋用的布带可以耐住100℃以上的高温。经减速伞减速,返回舱 的速度从每秒150~200m减至每秒80m,最终下降到每秒6~8m。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央台报道:北斗卫星导航 工程2012年覆盖亚太 2020年覆 盖全球
▲太空有限资源:为了卫星之间不 互相干扰,大约3°左右才能放置1颗, 这样地球的同步卫星只能有120颗。可 见,空间位置也是一种资源。
4、神舟飞船系列
(1)回顾神舟发展历程
神舟一号(无人)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二号(无人)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无人)2002年3月25日 神舟四号(无人)2002年12月30日
2、托勒密的地心宇宙
3、哥白尼的日心说
波兰哥白尼1543年《天球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对宇宙的看法从主观、神秘、原 始,上升到近代、客观、合理。触犯宗教教条,引起强烈反对与仇视。由于宣扬日心说, 布鲁诺烧死罗马广场。伽利略被宗教审判并处终身监禁,后被平反。
太阳星系
银河星系
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是什么 力量使日月星辰有着这样的运动规律?
(3) 两代 嫦娥 探月 比较 图
(4)嫦娥二号的两大功臣
①CCD立体相机
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
为了寻找月球上的资源; 对这么多种元素进行测量,世界尚属首次。如果取
得成功,那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迹!
嫦娥一号的第一轨原 始数据。左侧图像为 CCD相机拍下的前视、 正视、后视图片
CCD拍摄效果图
J20可执行六大战略任务:远程/持续拦截任务、远程 空战和护航任务、战区攻击任务、电子攻击任务、反卫星 武器发射平台。
J-20 与T-50、F-22、F-35有一比。
(2)中国空天飞机已成功试飞
2011年01月10日 08:18 陕西电视台: 中国官媒曝中国空天飞机已成功试飞与美 国X-37B空天飞机同步。
中国空天飞机的近距离图片(视频截图裁切放大)。 中国选择此时连续曝光四代战机、“神龙”、先进固体导 弹等一批国之利器,确实耐人寻味。
美国X-37B空天飞机:飞行速度达到音速的9.6倍,约 11700kg/h,可从普通机场起飞,可在1至2个小时内到达 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能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 作出反应。号称2个小时打遍全球!
神舟五号(载人)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载人)费俊龙、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七号(载人)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2008年9月25日
1999年11月20日,我 国发射了“神舟”1 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我 国首次发射了“神 舟”5号载人飞船。 前苏联/俄罗斯和美 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 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的国家。
2、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世界。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
②太空旅行的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号)——前苏联
③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洛夫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
④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
(2)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矢径 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是常数。
(3)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 长轴的立方和周期的平方之比对
所有的行星都相同。如果用R、T
表示半长轴和周期,这条定律的
数学表达式就是R3/ T2 = k 。对
所有的行星都相同。
三、人类对太空飞行的不懈追求
1、中国古代对太空 飞行的探索与贡献
V3=16.7km/s
V2=11.2km/s
地球
V1=7.9km/s
11.2km/s>v>7.9km/s
(3)第三宇宙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卫
星将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 宇宙空间去。
4、开普勒的椭圆轨道
图1
r
Rs
υ
图2
(1)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 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物理与航天知识简介
2011年1月10日
长乐市教师进修校 郭纪萌
主要内容: 一、人类对太空结构的不断认识 二、人类对太空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
三、人类对太空飞行的不懈追求
四、中国现代的探索太空之路
1、人造地球卫星系列的发射 2、地球同步卫星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神舟飞船系列 5、嫦娥系列
6、军事航天
我国的飞船主要依靠表面烧蚀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塑 料或环氧树脂,它们在高温高压气流冲刷的条件下,发生热解、 气化、升华、熔化、辐射等作用,通过材料表面的物质损耗而带 走大量热,从而达到耐高温和保护飞船内部的目的。
5、嫦娥系列
(1)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 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 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一、人类对太空结构的不断认识
1、中国古代的宇宙论
(1)盖天说:出现于周代, 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棋局”的天圆地方说。
(2)浑天说起于战国时期,“天 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于地外, 犹卵之襄黄,周旋无端,其形浑浑 然,故曰浑天。其术以为天半覆于 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极持其两 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 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 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 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 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 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 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 人"。——温家宝
谢谢大家!
⑦2001年3月23日14时,俄罗 斯“和平”号碎片已经完全坠 入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的
对 接
指定的南太平洋海域。
烧 毁
3、航天器和空间应用系统的种类
四、中国现代对太空飞行的探索与发展
1、人造地球卫星系列的发射 东方红一号
1、中国首枚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