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时尚圈总是那么,又处处充满惊喜。有人穿得光鲜靓丽,颠倒季节甚至混淆性别;有人穿得动感前卫,想法怪异,总要变着法子搞些新花样——总之让人。当现实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饱受争议的T台夸张设计也就渐渐了。。

A.五光十色注目不足为训B.光怪陆离侧目不足为奇

C.五光十色侧目不足为训D.光怪陆离注目不足为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说,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B.周有光一生经过了晚晴、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代,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的一个缩影,更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

C.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轻松自如地驾驭不同的地域文化,试图让作品放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有意义。他在自由的王国里畅游,像一个喜新厌旧的孩子。

D.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3.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

(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

(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

(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B.关羽/华佗/项羽/孟子

C.文天祥/华佗/刘邦/孔子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很明显,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的阐释是必要的,尤其是精细而准确的背景,它不像那种大而无当的笼统介绍,说些无比正确而毫无意义的废话,,;,,。,可是我们还得想一想,“背景”真是一把万能钥匙,确实能打开“意义”的大门吗?

①为搜寻目标提供了依据

②文学批评家们振振有词:搞清楚了背景就掌握了理解意义的钥匙

③倒像是用细线五彩勾勒了一幅工笔人物

④倒像是精确画出了位置的大比例地图

⑤为查找失踪者提供了线索

⑥也不像含含混混的泛泛交代,只把对象画了个朦胧含蓄的大概轮廓

A.③⑤⑥④①②B.④⑤⑥③①②C.④①⑥③⑤②D.③①⑥④⑤②5.下列各组诗句中,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D.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然公

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

..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王彦章画像记》(有删改)注:①敬翔:梁朝宰相。②末帝:梁末帝。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易国而八姓改换

B.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褒扬

C.期以三日破敌希望

D.而予尤区区如此者诚恳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②句读之.不知

C.①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盖其.希慕之至焉耳②尔其.勿忘乃父之至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4分)

(2)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4分)

9.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王彦章的“义勇忠信”?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拟岘台

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①,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①堙:古时城门外的土山。

(1)请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这首诗颔联中的“洗”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3)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今天下三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3),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扈江离而辟芷兮,。(屈原《离骚》)

(5)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6),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7)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诫子书》)

(8),勿临渴而掘井。(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窗外的春光

庐隐

①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红色的壁上,她连忙披衣起来,走到窗前,把洒着花影的素幔拉开。前几天种的素心兰,已经开了几朵,淡绿色的瓣儿,衬了一颗朱红色的花心,风致真特别。同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喷鼻醒脑,平板的周遭,立刻涌起波动,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

②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但是一颗心灵涨得满满的,她深切地意识到,窗外已充满了春光。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影,从那深埋的心底复活了:一个仅仅十来岁的孩子,为了脾气的古怪,不被家人们的了解,于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会学校去寄宿。那学校的校长是美国人,──一个五十岁的老处女,对于孩子们管得异常严厉,整月整年不许孩子走出那所筑建庄严的楼房外去。四围的环境又是异样的枯燥,院子是一片沙土地,没有树也没有花,所以也永远听不见鸟儿的歌曲。

③那个孤零的孩子,处在这种阴森冷漠的环境里,更是倔强,没有朋友,在她那小小的心灵中,虽然还不曾认识什么是世界;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一个估价,不过她总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是有些乏味;她追求另一个世界。在一个春风吹得最起劲的时候,她的心也燃烧着更热烈的希冀。在下课后,她独自跑到地窖里去,那是一个更森严可怕的地方,四围是石板作的墙,房顶也是冷冰冰的大石板,走进去便有一股冷气袭上来,可是在她的心里总觉得比那死气沉沉的校舍,多少有些神秘性吧。最能引诱她的当然还是那几扇矮小的窗子,因为窗子外就是一座花园。这一天她忽然看见窗前一丛蝴蝶兰和金钟罩,已经盛开了,这算给了她一个大诱惑,自从发现了这窗外的春光后,在她生命上,也开了一朵光明的花,她每天一只猫儿般,只要有工夫,便蜷伏在那地窖的窗子上,默然的幻想着窗外神秘的世界。

④那里一切都是美丽的,和谐的,自由的吧!她欣羡着那外面的神秘世界,于是那小小的灵魂,每每跟着春风,一同飞翔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那盛开着美丽的花丛中翱翔着,有时她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直扑天空,伏在柔软的白云间甜睡着。她整日支着颐不动不响地尽量陶醉,直到夕阳逃到山背后,大地垂下黑幕时,她才怏怏地离开那灵魂的休憩地,回到陌生的校舍里去。

⑤她每日每日照例地到地窖里来,──一直过完了整个的春天。忽然她看见蝴蝶兰残了,金钟罩也倒了头,只剩下一丛深碧的叶子,苍茂的在薰风里撼动着,那时她竟莫明其妙地流下眼泪来。在她的童年里,便只能在梦境里寻求安慰和快乐,一直到她否认现实世界的一切,她终成了一个疏狂孤介的人。在她三十

年的岁月里,只有这些片段的梦境,维系着她的生命。

⑥阳光渐渐的已移到那素心兰上,这目前的窗外春光,撩拨起她童年的眷恋,她深深地叹息了:“唉,多缺陷的现实的世界呵!在这春神努力创造美丽的刹那间,你也想遮饰起你的丑恶吗?人类假使连这些梦影般的安慰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怎能延续他们的生命哟!”

⑦但愿这窗外的春光,永驻人间吧!她这样虔诚地默祝着,素心兰像是解意般地向她点着头。

(选自《人间世》杂志1934年第l期,有删改)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②段中“囚牢”的含义。(4分)

13.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14.文章多次写到素心兰,有何用意?(6分)

15.请探究最后一段划线句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8题。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刘瑜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呐喊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那触目惊心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的事实,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

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实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但我们要直视沉默。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当社会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实在沉默中越长越大,最终变成触目惊心的悲剧后,我们还会沉沦于天下太平的幻觉,信奉“沉默是金”的准则吗?(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8.沉默为什么是社会的悲剧?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朱光潜先生在《谈立志》一文中说:“我的信条叫做‘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此身该做能做的事,绝不推诿给旁人;此时该做能做的事,绝不拖延到未来;此地该做能做的事,绝不空想到另一地位去做。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商鞅、吴起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20.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4处)。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21.分别写出战国时期主张“合纵”“连横”的两位游士的名字。(2分)

22.曾巩认为战国游士“诈”的言行有怎样的后果?请概括表述。(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装裹用。

B.小说《三国演义》描写刘备去世后,曹丕联合南蛮孟获、东吴孙权进攻蜀汉,诸葛亮派邓芝去结好东吴,自此吴蜀通好。诸葛亮又七擒孟获,终使孟获心服谢罪,誓不再反。一连串故事十分生动。

C.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他不听姜维的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被司马懿指挥将士团团围住,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D.《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林黛玉的判词。“咏絮才”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E.“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诗名是《葬花吟》,作者是林黛玉。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24.简答题(10分)

(1)初次见刘备,徐庶用什么方法试探刘备之为人?结果如何?(5分)

(2)“省亲别墅”是在什么情况下建起来的?原石牌坊上所题的是哪几个字?后来又改为什么?(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近日,一份统计报告表明,在政务机构微博中,微博信息发布数100条以下的占60%,500条以上的只占8%。在一家媒体发起的投票调查中,近半数网民认为政府网站和官方微博形式主义过重。有专家毫不客气地表示,部分政务微博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

毋庸置疑,作为新型沟通渠道,政务微博对于促进政府政务公开、加强与公众互动、提升政府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行政理念的转变不够及时等各方面的原因,一些政务微博更新缓慢,难以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成为“作秀”的平台,引起公众不满。

据报道,12月3日,“北京发布”只发了一条有关国际残奥委会2011年全会在京召开的微博:“全会历时9天,我市主要领导、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将出席会议。”网友的8条评论都与微博发布内容无关,其中3条评论反映供暖等问题,未获回复;有3条评论对“北京发布”所发微博表示不满。有网友指出,“北京发布”微博要向“上海发布”微博学习,及时发布信息,贴近实际生活,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诉求。

25.文中认为当前的“政务微博”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5分)

26.结合上下文,分析第一段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27.结合材料,你认为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微博应如何“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6分)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①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形容“现象”,应用“光怪陆离”;②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怒。根据语境,应用“注目”;③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根据语境,应用“不足为奇”)

2.C(A项搭配不当,应为“出台政策,推出举措,推进工作”。B项语序不当“中国的一个缩影”与戏称他是‘四朝元老’应对调。D项句式杂糅,“出于……的考量”或者“以……为目的”。)

3.B

4.C

5.D

6.C(约定日期)

7.A

8.(1)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自必、少、就”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只能隐约可见,(我)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亟、完理”各1分,“失”使动用法1分,语句通顺1分)

9.①以梁朝末年,小人专权,大臣老将怨愤懈怠,反衬王彦章的奋发坚持,矢志不渝。②以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侧面表现其义勇。③以庄宗料事如神尚且来不及阻止王彦章,衬托其出奇制胜。④王彦章虽然离世已有百年,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表现他的忠勇。⑤以作者钦慕之志,修改其画像,侧面表现其忠义。(每点1分,答满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悲啊!

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不幸出

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得以保全名节的士人实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编写《五代史》,私下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不曾不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彦章进攻得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得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当时,庄宗在魏,听闻王公又被任用,料想他一定会立即进攻,于是从魏车马疾行赶来相救,但已经来不及了。庄宗料事如神,彦章出奇制胜,多么不可思议啊!

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正月,经过百姓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只能隐约可见。(我)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善用铁枪的勇武,在当时难道没有其他人吗?然而王公名声不朽,难道不是他忠义的气节使然吗?然而王公名节没有泯灭,与画像存不存在没有关系。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由于大概钦佩他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10.(1)首联点题登台,并且交代了登台的时间和目的;(1分)突出了拟岘台的高耸和春意的浩荡;(1分)为下文抒发内心的冲淡平和之意做铺垫。(1分)

(2)“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1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1分)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尘虑一空,进入了一个澄明之境,(1分)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1分)(意对即可)

(3)对登台所见浩荡春色的喜爱之情。(1分)对平和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热爱。(1分)对复杂充满权谋的官场与社会的不满厌弃。(1分)

11.(1)挟飞仙以遨游(2)益州疲弊(3)扪参历井仰胁息(4)纫秋兰以为佩(5)欲辨已忘言(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7)非志无以成学(8)宜未雨而筹谋

12.(1)生活环境:学生走不出楼房外,学校与外界隔绝;学校四围环境枯燥。(2)生活状态:没有朋友,缺乏温情;生活孤单乏味。(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1)运用想象,将自己想象成蝴蝶、小鸟,表达了“她”对窗外世界的希冀和向往。(2)以蝴蝶翱翔于花丛,小鸟甜睡于白云的典型之景,突出窗外世界的美丽、和谐、自由。(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1)素心兰的花色和花香,表现出春光的美好,也表现出春光能够给凝滞的灵魂带来生机和活力。(2)素心兰解意地点头,表达对窗外美好和谐自由的春光永驻人间的美好祝愿,深化文章主旨。(3)素心兰是文章的线索,是主人公“她”由现实转入回忆,由回忆回到现实的载体,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1)“窗外的春光”既指现实生活中眼前所见窗外的阳光以及素心兰等撩起思绪的春光,又指美好、和谐、自由的生活;(2)美好的春光终会逝去,现实的世界总是充满着丑恶和“多缺陷”,“窗外的春光”不能永驻人间;(3)“但愿”既表达对窗外春光终将逝去,人间生活冷硬淡漠的无奈和叹息;(4)又表达对人间生活永远美好、和谐、自由的希冀和祝愿。(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16.首先,从信奉“沉默是金”的反面做法入手,借马丁·路德金的话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社会转变的大悲剧是好人的沉默。(1分)其次,列举源于集体沉默的历史悲剧,并分析人们沉默的原因:善意和礼貌;怯懦。(2分)接着,阐述沉默人数越多所带来的危害。(2分)最后,指出直视沉默的做法。(1分)17.在权力与高压面前,勇于发声,这是一种高贵的行为,而这行为会使发声者失去官位和财富,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2分);在权力与高压面前,保持沉默,能够保住权力和财富,能够在社会畅通无阻,如鱼得水(2分)。这句话揭示人们沉默的原因是源于怯懦(1分)。表达了作者对“沉默是沉默着的通行证”这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批评与鞭挞(1分)

18.(1)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2)沉默的大多数让社会敢于发声的“先知”命运悲惨;(3)沉默让不合理的事实越长越大,最终演变成悲剧;(4)沉默为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添砖加瓦。(评分建议: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19.参照2017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参考答案

20.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21.张仪;苏秦

22.战国游士的“诈”只会导致亡身,灭国的结果。(意对即可)

23.CD(C“姜维”错误,应为“王平”。D“停机德”指薛宝钗。“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喻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24.(1)徐庶告诉刘备,其所乘“的卢”马妨主,劝刘备将此马赐给与自己有仇怨的人,妨过了别人后,自己再乘。这个建议遭到刘备的严厉拒绝,也从来不做一件损害刘备的事。(35回)

24.(2)参考答案: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别墅,原名“天仙宝境”,元春看了令改为“省亲别墅”,后元春写的诗中有“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直接命名为“大观园”。

25.优点:促进政府政务公开、加强与公众互动、提升政府形象。(3分)缺点:形式主义过重,更新缓慢(或“不能及时回应群众诉求”)。(2分)

26.有些政务微博更新缓慢,难以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些政务微博对于群众的诉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是一味地自说自话。(每点2分)

27.①及时发布政务信息,②及时回应民众诉求,③内容要贴近民生实际。(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