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12•【字号】沈政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发〔2017〕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现将《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12日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为推动我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的通知》(辽政发〔2015〕67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工程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扎实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完善产业价值链条,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全国创新改革的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树立典范。
(二)总体思路。
围绕“一大主题”,突出“两大动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发展”,采取“五大策略”,打造“沈阳智造升级中国、沈阳品牌服务世界”的新形象,实现我市“制造强市”的战略目标。
沈阳铁西区对恒兴建筑的规划

沈阳铁西区对恒兴建筑的规划铁西区围绕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以城市复兴计划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启动工业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中关村科创基地、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和兴华南街商业区“五大核心板块”城市设计,续以工业文化、劳模精神推筑英雄城市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拼搏之路、奋斗之路、光荣之路。
2020年5月,铁西区聘请业内专家编制全域文旅产业、空间和资本三维规划,在主城区发展新工旅,打造“一轴、两道、四片区”,并将老工业区百年工业文脉向开发区现代工业文明延伸;在开发区发展新科旅,打造“一廊、一轴、两带”;在西部乡镇发展新农旅,打造“五片区”,加速构建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铁西区城市更新范围含重点更新区、一般更新区和储备更新区。
铁西区以工业博物馆为核心,积极探索东北老工业区城市更新路径,突出工业文化、红色基因和劳模精神,将工业遗存再利用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优化功能类型,延续历史文脉和工业文脉,挖掘文化内涵,重塑城市文化活力;重点发展与文化展示消费、高水平人才创新、工业产品设计、电子竞技等相关功能业态;打造工业场景式博物、会议、展示中心功能;建设宝马博物馆、工业设计大奖永久会址、设计大师工作室、杂技剧院、沉浸剧院;建设人才高地与人才社区;打造卫工明渠沿线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引入电竞消费枢纽,完善电竞俱乐部办公、电竞主题酒店、电竞商业街、电竞中心会场等业态;以“整体保护、积极创造、全面复兴”为指导,以工业博物馆片区为核心,结合周边劳动公园、工人村、兴华商圈等重点更新项目,推动铁西老城从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蝶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铁西区把工业文旅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从挖掘工业遗存、弘扬工业文化入手,壮大文旅产业规模,擦亮工业文化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从战略规划到概念规划—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践

魅力、展, -形象的窗口” - r 7 S  ̄ l 。规划金廊形 业为主体,兼顾发展化学 工业及 相关产 成六大功能圈的圈链式空间结构 ( ) 图7 。 业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规划形成 “ 一心、
() 银带”开发。沈阳浑河生态景观 两轴 、三片、四楔”的带状组团式的空 间 2“ ② “ 两轴” :贯穿主城南北的都市轴 ( 中央都市走廊,即 C C 和贯穿城市东西 带,简称 “ U) 银带” ,全长约 4 m 2k 。规划通 结构 。 的浑河生态轴,是城市空间的主骨架。其 过对浑河两岸的改造与开发,全力打造面 中,都市轴即城市金廊,跨越浑河,连接 () 5 沈阳一抚顺同城化的启动。2 0 05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① “ 南拓” :实施 “ 金廊”南进策略,
础设施,发展高新技术、出口a T、空港 n 新城区,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② “ 西进” :向西发展是沈阳实现 区域 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的保障。向辽中方向 打破行政 区界限,形成铁西至辽中的先进 群 、至东北地 区乃至全国意义上的装备制 造业基地。 以快速复合交通走廊为支撑, 采用 T D O 开发模式。 ③ “ 北统” :北部地区是沈阳的生态脆
展轴。
滨水核心 区是都市核心,集中布置公共建 河的 自然生态环境,创造沈阳城市最核心
() 3 大浑南地 区的整合。大浑南地区 位于浑河以南,总面积 1 0 m 。在两次 0 2 4 K
向外拓展,其中沈大 、沈 山为城市主要发 筑。规划通过对浑河滩地的开发,恢 复浑
④ “ 六楔” :六条发展带之间以六条生 的滨水公共空间 ( ) 图8 。
主城是未来城市核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五横五纵”划出铁西新商圈

城市规划师:“五横五纵”划出铁西新商圈“五横”:北一路、北二路、北四路、建设大路、沈辽路“五纵”:兴工街、兴华街、兴顺街、保工街、重工街随着工业企业逐渐迁出城区,大型商业项目不断进驻,一向以工业作为城区”名片”的铁西,从今年起开始打造自己的”商业名片”。
1月14日,记者从铁西区经济局了解到,目前,铁西区已经规划了”五横五纵”的新版商业地图。
“五横五纵”各具特色据介绍,”五横五纵”的产业规划布局,是铁西区结合目前全区服务业分布基本特点,重新规划设计的。
”五横”中,北一路发展仓储物流配送业、北二路发展汽车贸易、北四路发展生产资料业、建设大路建设商贸景观、沈辽路为商贸走廊;”五纵”,兴工街建设时尚休闲产业带、兴华街发展金融贸易产业、兴顺街规划为现代商业带、保工街发展现代家居产业、重工街依托新建场馆发展文化体育和会场业。
兴工街--时尚靓丽在”五横五纵”10条产业带中,最抢眼的,当数兴工、兴顺、兴华这三条知名度较高且已初步具备商业名街雏形的街路。
兴工街全长约3400米,由于其地处和平、皇姑区交界处,今后将重点发展餐饮娱乐、宾馆、购物等时尚休闲产业。
目前,兴工街共有商业网点233个,其中锦江之星旅馆、麦德龙超市、荣富饭店、安塞食府、名都嘉年华、福临浴宫、盛缘大地家居、凯乐迪K T V、海洋魅力大酒店等项目已经建成并营业。
另有金碧辉煌国际俱乐部、海韵广场酒店、力天商业广场等在建项目,即将投入运营。
在此基础上,今后,兴工街将重点发展酒店、高品位娱乐、高档次购物中心,引进茶楼、酒吧、咖啡屋、西餐厅等新兴业态,聚集商气、人气,成为高楼鳞次栉比,名店接踵而立,灯饰亮化如昼的铁西时尚名街。
兴顺街--高档气派兴顺商业街作为沈阳市一级商业街,规划改造成为铁西商圈中最繁华现代和高档的商业街,体现大都市气派,成为市民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的首选商业区域。
今后几年,铁西将结合铁西商业大厦改造、兴顺灯具城启动以及兴顺街建大以北至北三路段改造,全面启动兴顺商业步行街改造,并建设小六路传统风味街。
沈阳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

沈阳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目录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 (2)二、沈阳装备制造主要产品及其代表企业简介 (2)(一)、IC装备 (2)(二)、数控机床 (5)(三)、重型成套装备 (11)(四)、交通运输设备 (19)(五)、嵌入式软件 (24)(六)、通信设备 (26)(七)、医疗设备 (29)(八)、配件及其他类 (31)总结 (39)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从一个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在这一过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曾经,共和国的装备制造业从沈阳起步走向全国。
物换星移,经历过困惑和转型的阵痛后,如今沈阳终于重新站立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潮头,一举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目前,沈阳装备制造业经过战略性调整,确定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电子信息四大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基本形成了新型产业体系框架。
沈西工业走廊将建设成为新型重工业基地,浑南地区将成为航空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沈北新区将成为光电通讯产业基地,大东区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目前,机械装备、汽车、航空三大聚集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同时,新型骨干企业体系开始发育,形成以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特变电工沈变、远大、三一重工、北方交通为骨干,以铸造园、机床零部件园、输变电配套园为依托的新型机械装备体系;以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通北盛、沈飞日野、中顺汽车为骨干,三菱发动机、东风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集群为依托的新型汽车产业体系;以沈飞、一航黎明为骨干,航空经济区为依托的新型民用航空制造体系;以德信手机,新邮通讯、晨讯科技为骨干,以光电信息产业区为依托的新型通讯产业体系,以及以清华同方、方大LED绿色照明产业园为骨干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201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辽宁工业经济在保增长中表现出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o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引领工业增长,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近三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890亿元,增长20%,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宁工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全省市级工业园区达到70个,县级工业园区44个。
本溪生物医药、抚顺先进能源装备、阜新液压装备、辽阳芳燃及精细化工,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大连软件园、鞍山柔性输配电、丹东仪器仪表、锦州光伏、营口精品钢材、盘锦石油装备制造、铁岭改装车、朝阳新能源电器、葫芦岛数字技术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依托这些园区,新兴产业在这里聚集,新的技术在这里形成,新的城区在这里兴起,新的城市品牌在这里产生。
实施《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区、市)建设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突出抓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引进学科带头人,着力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实施好人才强省战略。
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知识水平。
(二)专业现状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主要理论课程有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与实训、气动与液压传动、机床电气P1C、数控机床及应用、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技术与实训、机械CAD/CAM、钳工工艺学、先进制造技术概论、企业管理、专业英语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钳工实训、机械制图课设、车工实训、数编模拟实训、数控机床实训、机械拆装实训、岗前强化培训、机床电气实训、顶岗实训等。
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o1、学生情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人。
近三年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166%,报到率均在99%以上,2004〜2006年分别是100%、100%和100%o90%以上毕业生一直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
浅谈沈阳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发展与文化元素的融入

浅谈沈阳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发展与文化元素的融入摘要:本文对沈阳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发展与文化元素的融入这一重大主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论证。
就城市空间结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及未来发展、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等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对于沈阳的城市建设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沈阳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和文化与建设对策研究Abstract: this paper of shenyang city space structur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is major theme, made a pellucid describes and demonstrati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shenya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o buil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ut forward a new idea and thinking. For shenyang city construction have a positive and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shenya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的经济活动占据城市内不同的空间,产生各种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个功能区在城市地区内部出现不同的组合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
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
沈阳铁西主城拆迁计划

沈阳铁西主城拆迁计划引言沈阳铁西主城拆迁计划是指对沈阳市铁西区的主城区进行拆迁重建的一项举措。
铁西区是沈阳市的一个重要城区,位于市中心,拥有众多的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铁西主城区的老旧建筑和基础设施已经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要。
为了改善铁西区的城市形象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沈阳市政府决定开展铁西主城区的拆迁重建工作。
目标沈阳铁西主城拆迁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拆除老旧住宅楼和商业建筑,建设高品质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提供更舒适、便利的居住和商业购物环境。
2.更新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管网、供电等,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休闲服务。
4.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铁西区,促进经济发展。
实施步骤沈阳铁西主城拆迁计划的实施步骤如下:1.调查研究:通过市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共同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铁西主城区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情况,明确拆迁的范围和目标。
2.拆迁协商:与受影响的住户和企业进行协商,明确拆迁政策和补偿安置方案,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3.拆迁实施:按照事先制定的拆迁方案,组织拆除老旧建筑,清理土地,为后续建设做好准备工作。
4.建设规划: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主城区的建设规划,包括住宅区、商业中心、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设计。
5.建设实施:根据建设规划,开展土地平整、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确保新建筑的质量和进度。
6.迁入安置:为拆迁户提供合适的住房安置和就业转移服务,确保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得到良好安排。
7.运营管理:建设完成后,进行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和城市服务等,确保新建设施的正常运行。
问题与挑战沈阳铁西主城拆迁计划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资金问题:拆迁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市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和使用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称号,标志着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以下简称沈阳铁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发挥沈阳铁西在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进程中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20年。规划面积,在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以下简称聚集区)现有的38.1平方公里基础上拓展,2015年达到7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100平方公里。 一、规划背景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 沈阳铁西于上世纪30年代被辟建为工业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 “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等矛盾日趋显现,沈阳铁西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市认真总结铁西区的历史经验,启动了沈阳铁西新一轮改革改组改造,初步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新路,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老工业区调整改造提供了借鉴。 沈阳铁西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一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铁西区与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享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一体化管理,为沈阳铁西全面振兴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了铁西老区存量资源优势与开发区空间、政策和体制优势的有效结合。二是强力推进企业“东搬西建”。政府利用级差地租获得185亿元土地收益,成功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企业搬迁改造和振兴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获得新生,在开发区形成了新的发展空间—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三是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改变了沈阳铁西人“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通过扩大开放,不断吸引增量、激活存量,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优势企业纷纷入驻。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和“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事不过夜”、“不回避矛盾,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为沈阳铁西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2003年以来,沈阳铁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5亿元,年均增长 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1亿元,年均增长34.8%,其中装备制造业1037亿元,年均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2.2亿元,年均增长31.2%,其中装备制造业271.3亿元,年均增长36.1%;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年均增长47.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亿元,年均增长43.2%;实现工业利税84.66亿元,年均增长36.8%;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年均增长29.3%。 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先后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被国家列为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 (二)发展优势 区位政策优势。聚集区处于沈阳经济区的核心位置,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四通八达,距营口港不足百公里。享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示范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优惠政策。 行业引领优势。聚集区内拥有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三一重装公司、沈阳远大集团、新东北电气集团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16个装备制造业领域中,聚集区内企业在大型石化装备、大型盾构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等10个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产业聚集优势。聚集区内聚集了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50户,形成了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矿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铸锻、仪器仪表、模具及压铸件、机床功能部件等基础产业集群。产品覆盖装备制造业的多个领域,共有近100大类,1000余个系列,近万个品种,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研发创新优势。聚集区内汇集了2所理工科大学、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产品检测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万余人,技术工人20万余人。2008年研发投入达到20亿元,申报专利867项。 (三)机遇与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聚集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把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聚集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兴起,为聚集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聚集区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输出控制更加严格,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加大,对聚集区自主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需求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装备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市场竞争加剧。聚集区体制机制有待再创新,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公共研发体系有待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聚集区的发展已经站在较高起点上,继续保持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制约。 (四)战略意义 加快聚集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国家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聚集区拥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骨干企业和重大技术装备,再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新优势,对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意义重大。二是有利于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铁西通过自身的改造实践,由当初“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一跃成为充满活力的“示范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起到了引领作用,对国内其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三是有利于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聚集区位于沈阳经济区核心,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连。加快聚集区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对沈阳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形成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人才为本,创新为先,外引内育,聚集发展,先导示范,世界一流”的基本思路,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率先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点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突破一批制约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及重要零部件自主研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聚集区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与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装备制造业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重点引进科技型企业、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 坚持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在发展聚集区装备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结合。注重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用10年左右时间,把聚集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力强,主导产业聚集度高、基础产业配套水平高,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以2008年为基础,到2020年: ——聚集区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1%以上,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3%以上。 ——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例达到30:70。 ——聚集区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0.14吨标准煤。 ——聚集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5%。 ——聚集区形成9个主导产业、20个基础产业集群、5个公共服务平台、20个世界一流企业、100个世界一流产品。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数控机床。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及功能部件等三大类产品。数控机床:向高速、复合、精密、环保、智能方向发展,形成卧式、立式、门式加工中心/数控铣镗床,复合加工中心,卧式、立式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大型、特种数控机床等八大系列产品。柔性生产线:面向汽车行业,开发发动机壳体类、轴盘类、支架类和异形件、装配/检测等生产线。功能部件: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系统、数控刀架、刀库、万能铣头、数控转台、数控机床防护件等。建成国家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制基地。 通用石化装备。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为依托,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向大型化、高速小型化、高压小流量化、低噪环保化,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原材料资源多元化方向发展,着重发展大型炼油和乙烯装置、PTA/PX装置、大型煤化工装置、大型化肥装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