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隋唐长安皇城的几个问题

关于隋唐长安皇城的几个问题
隋唐长安城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唐 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和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的两次大规模增建。此外,城市布局和街道也在不同时 期进行了规划和调整。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
隋唐长安城采用棋盘状布局,以南北向的朱雀大 街和东西向的承天门大街为主轴线。城市分为宫 城、皇城、外郭城和坊市等区域。
城市规划
隋唐长安皇城的城市规划理念对现代城市规划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等。
研究隋唐长安皇城的现实意
06
义与价值
学术研究价值
历史研究
隋唐长安皇城是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各个方面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隋唐长安皇城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当时的社会制 度、统治思想、文化传统等。
02
隋唐长安皇城的建筑特色
宫殿建筑
01 宫殿建筑是隋唐长安皇城的核心,沿城市中轴线 布置,占据城市最核心的地段。其中,大明宫、 太极宫、兴庆宫等是宫殿建筑的代表。
02 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建筑规模宏大,融合了中 国传统建筑与隋唐时期特有的建筑风格。
03 宫殿建筑多采用高台建筑,以大屋顶、斗拱等元 素为特色,色彩鲜艳,装饰华丽。
04
隋唐长安皇城的礼仪与文化
宫廷礼仪
礼仪制度
隋唐长安皇城有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包括朝会、册封 、祭祀等仪式,以及君臣之间的礼节和规矩。这些礼仪 制度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 化和价值观念。
宴会礼仪
在宫廷中,宴会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礼仪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隋唐长安皇城的宴会礼仪包括座次安排、 酒宴规矩、献酒仪式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皇家的礼仪 和文化。
关于隋唐长安皇城的 几个问题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在规划和布局上的差异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与自然结合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都城建设上。

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

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

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成就了北京城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

汉长安城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改造重建而来的。

故秦咸阳幸存的建设基础自然对汉长安空间产生影响。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方向,有渭河流经,为配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东垣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河渠曲折,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

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

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长安城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宫室、市集、居住、手工作坊、礼制建筑等,这些分区在城市总体布局框架下形成。

建章宫有架空复道与末央宫相通,打破了“择中立宫”的传统布局。

城内五宫采用沿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呈东西对列的形制来布置,与秦咸阳渭南诸宫沿中轴东西布列的方式相似。

长安城实行“一城多市制”,聚集九市于城北,横门附近是长安城工商业重心,规模庞大,可渡渭河组织区域经济。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一、背景介绍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是隋唐帝国的首都。

自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建都至唐玄宗时期,长安城经历了两个不同朝代的繁荣和辉煌。

二、规模与布局隋唐时期的长安城规模巨大,面积达84平方公里,城墙周长超过30公里。

城墙分为外城和内城,都采用了高大坚固的夯土墙,内城由数十里长的城墙环绕而成,外城则以沟渠和护城河作为防御体系。

城市布局方正,沿街坊巷、街市等呈规划式发展。

三、城市特色与建筑景观1. 宫殿与官府:长安城内设有众多宫殿和官府,包括皇宫、朝堂、宰相府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皇城,是皇帝居住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2. 佛寺与道观:长安城内盛行佛教和道教,佛寺和道观遍布城市各处,代表了隋唐时期宗教繁荣的景象。

著名的大慈恩寺和大观道观就位于长安城内。

3. 街道与商业区: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整洁,商业区繁荣繁忙。

市场和商铺沿街而建,供应各类商品,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

4. 宅邸与花园:长安城内拥有许多富丽堂皇的宅邸和美丽的花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财富。

四、人口与文化1. 人口规模:隋唐时期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人口估计达到一百多万,其中包括了各族居民、商贾和外国使节等。

2. 文化交流:长安城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来自各地的文化人才云集于此,隋唐文化因此得以全面展开,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 科技与艺术:隋唐时期长安城是科技和艺术的繁荣之地。

通过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表达方式进入长安城,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当时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目标。

五、城市管理与后世影响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注重城市管理与规划,采用“坊制”管理体制,成为后世中国城市规划的典范。

长安城的繁荣和文化繁荣也对后世的都城建设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隋唐时期的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古都之一,以其庞大的规模、富有特色的建筑以及文化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长安城在当时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魅力,也对后世城市规划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唐长安,是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帝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精美的坊里形态,展示了唐帝国的繁荣和文明。

然而,对于唐长安城市布局和坊里形态的研究,历来倾向于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将尝试以新的视角解读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并探讨其与人文环境、艺术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关系。

首先,唐长安的城市布局体现了其人文环境的特点。

唐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使唐长安获得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背景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追求的是人性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例如,城市内的建筑物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外围地区,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保持了城市的整体平衡。

另外,在唐长安的城市布局中,还注意到了通风和采光的问题,尽量使居民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唐长安的坊里形态体现了其艺术美学的追求。

在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使唐长安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独特的坊里形态给予城市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高低错落的坊巷,如迷宫般的设计,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艺术殿堂。

每个坊里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大街上错落有致的宫殿建筑,小巷中精美的庭院和别墅,都展示了唐帝国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最后,唐长安的坊里形态也体现了其工程技术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工程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唐长安城市布局和坊里形态的设计充分借鉴了工程技术的成果,如城市内的道路设计合理,交通畅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另外,长安城的水利工程也非常发达,运河和渠道的建设使得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得以完善,更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从人文环境、艺术美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唐长安以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精美的坊里形态展示了唐帝国的繁荣和文明。

在今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为我们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隋唐长安城课件

隋唐长安城课件

二、隋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二)
• 宫城: • 是全城的核心,位于城内北部
中央,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 处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极宫 (隋称大兴宫,称作“大 内”) 、东宫(在东侧,为太 子居所)和掖庭宫(在西侧, 为后宫人员的住所),其南北 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 周长8.6千米,面积约4.2平方千 米,没有一条南北向的街道作 为中轴线,以区别于皇城和外 郭城。 • 可能是防御要求,宫城的四周 道路加宽,因而影响了周围的 坊、市。
二、隋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二)
• 唐长安城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 总体是东西对称。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 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 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由宇 文恺所确定的全城的中轴线,向东西南三面展开。
• 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是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 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为南北一线,即承天门街 和朱雀门街。由于有一条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平 面布局井井有序。
• 在城市的规模上,道路的宽度,坊里的面积都大的惊人,远 远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 力,以致在唐代全盛时期,Leabharlann 安城南部许多坊里始终未完全 建成。
三、对隋唐长安城规划的总结
• 隋唐长安城也吸取了以上优点,也将统治阶级和一般的人 民的居住地区严格分开,以改变汉长安城的“宫殿和民居 相参”的情况(但由于规模很大,仅皇城部分就以大于邺 城,不可能采用两半的分区方式,而是宫城、皇城居中偏 北,被外墙三面包围)。不仅如此,唐长安城还规划了城 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道路,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二、隋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三)
• 唐长安城的风景区除城内的住宅园林小巧玲珑、景色别致 外,还有位于城外规模宏大的园林区,这就是位于城北的 禁苑、城东南的曲江池、城东的华清宫和城南的樊川,都 景色壮丽,各有特点。禁苑“东距浐,北枕渭,西包汉长 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 二十里”。苑中楼阁相望,渠水清流,湖泊棋布,林木葱 郁,景色宜人。曲江池水面达0.7平方千米,少陵原紧环 四周,秦岭突兀耸起近在眼前,不似西湖而胜似西湖。华 清宫以骊山、温泉为依托,尽有河山之胜。樊川也就是今 长安县杜曲与韦曲之间的带状盆地,为唐代达官贵人的别 墅区。这里南望终南,挺拔秀丽,北倚少陵,雄伟壮阔, 神禾原青翠起伏,真是江山美如画。

唐代长安的规划规划设计

唐代长安的规划规划设计

唐代长安的规划规划设计唐代长安的规划设计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首都之一,唐代长安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长安城的规划设计在古代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而且很具有开创性。

唐代长安的规划设计让长安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长安城是当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的规划设计非常独特,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展现出了古代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底蕴。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设计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系统,其中包括道路、城墙、宫殿、市场、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等方面。

长安城的规划设计首先是关于道路的。

由于长安地势平坦,加上当时的道路建设比较有条不紊,所以道路交通非常的发达。

长安城有五大主要道路,其中最著名的是东西向的长安府街和南北向的显仁街。

这些道路的规划非常的合理,长而宽,而且直线的长度非常的一致。

在城市中心地带,这些道路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规整的十字路口。

其次,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还包括城墙的建设。

长安城的城墙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最为完整的城墙之一,源自于汉朝的策士董仲舒的城防设想。

在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城墙分为东、西、南、北、南门、西门、北门和太和门等八座城门,城墙长度高达36公里,高10米,厚约15米。

而且城墙上还设置了城楼和箭楼,使之成为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

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还包括宫殿的建设。

在长安城的中心地带,有一片宫殿群,是唐朝皇帝和官员们办公、居住的场所。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丽正殿和月城。

丽正殿是唐代皇帝举行大典和接待外交使节的场所,是留给历代君王和政治家们进行重大决策的地方。

月城是唐代皇帝的住所,包括寝殿、储秀殿、酒楼、观、园等建筑。

唐长安的规划设计还包括市场和土地利用的规划。

唐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时代,长安城上千家商铺和赶集集市,商业交流十分繁荣。

古代的长安城是一个区域性的贸易中心,除了欧亚大陆和阿拉伯地区的贸易之外,还有文化的交流。

唐代长安城总体设计理念

唐代长安城总体设计理念

唐代长安城总体设计理念唐代长安城的总体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为宏大、规整、富丽和功能完备。

以下是对这些理念的详细阐述。

首先,唐代长安城的设计追求宏大,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庞大和建筑的雄伟。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城内的宫殿、寺庙、街道、市场等建筑和设施都建造得非常庞大。

城墙周长超过了14公里,城的规模堪比现代大城市。

这体现了唐代政权强盛和长安作为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

其次,长安城的设计以规整为特征。

城市的街道布局整齐有序,主要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规整的方格状网格系统。

同时,唐代规定了土地使用、建筑高度、城市布局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和管理。

整个城市布局规整有序,体现了以秩序和规模为代表的皇权统治。

其三,长安城的设计注重富丽,体现在建筑风格的华丽和装饰的精美。

唐代建筑多采用斗拱结构,屋顶多采用绿色琉璃瓦,建筑装饰雕刻精美。

长安城内建造了丰富多样的宫殿、寺庙和公共建筑,其中以大雁塔、大明宫、大理寺等为代表,这些建筑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宏伟和富贵的感觉。

最后,唐代长安城的设计追求功能完备。

城市内设有许多市场、商业区、工坊等,经济繁荣;同时设有宫殿、寺庙、学府等,文化发达;还有完善的城市设施,如水井、湖泊、渠道等,保证了城市的运转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长安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和交通交流中心,这种功能完备的设计体现了长安城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管理的科学性。

总之,唐代长安城的总体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为宏大、规整、富丽和功能完备。

这种设计使得长安城成为一个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繁华富贵的城市,体现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唐朝皇权的强盛。

长安城的设计思想和经验也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唐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唐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探讨唐朝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1. 官方规划与城市布局唐朝时期,官方对城市规划十分重视。

皇帝会亲自主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且设立各种规划机构来负责城市布局。

城市通常按照南北、东西向进行规划,建设有规划的街道和主要建筑物。

唐朝的首都长安,即现今的西安,是当时最大规模的城市之一,城市布局合理,密集的街道网络和宽敞的广场给人以繁荣而又有序的印象。

2. 城市防御体系的建设唐朝在城市防御体系的建设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城市的周围通常建有城墙,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城墙高大坚固,上有垛口和城门,使得城市能够随时应对外来的威胁。

同时,城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扩张,使得人们在城墙内居住和开展各种活动。

3. 宫殿和宏伟建筑唐朝的宫殿建筑也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的宫殿通常建造在城市的中央地带,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气势磅礴。

宫殿内部则有严格的格局和分区,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宫殿的建筑风格多采用木结构,屋顶多以瓦片覆盖,给人一种庄重而华贵的感觉。

4. 寺庙和佛塔的建设在唐朝,佛教风靡一时,寺庙和佛塔也成为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多采用寺院式布局,重点突出主殿和塔刹。

佛塔建筑高大宏伟,由数层组成,外形精美,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寺庙和佛塔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宗教需求,也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亮丽景观。

5. 家庭与居民建筑除了宫殿和寺庙,唐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也关注到了人们的居住需求。

在城市中,人们的居住建筑多为府邸和民居。

贵族府邸通常建造在城市的重要地段,建筑富丽堂皇,结构精巧。

民居的建筑风格则更加简朴,多采用砖木结构,以适应平民居住的需要。

总结起来,唐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以合理的布局、宏伟的建筑和多样化的建筑风格为特点。

这些规划与建筑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美观,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研究
发表时间:
2019-07-19T09:40:29.07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 作者: 刘伟 方静
[导读] 隋、唐长安城是我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对以往都城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其城市形态体现出《考工记》的理想城市模
型的主要特征,同时又结合地形条件和地貌特征灵活布局而有所变通,其间所包含的都城规划布局思想非常丰富,包括有对《周礼·考工
记》建都思想以及中轴线、“象天设都”等思想的运用,同时也借鉴了曹魏邺城和洛阳城的建城思想,又包含了因地制宜,对长安城内六爻
地形的合理利用等。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
昆明 650093)
摘要:隋、唐长安城是我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对以往都城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其城市形态体现出《考工记》的理想城市模
型的主要特征,同时又结合地形条件和地貌特征灵活布局而有所变通,其间所包含的都城规划布局思想非常丰富,包括有对《周礼
·考工
记》建都思想以及中轴线、
“象天设都”等思想的运用,同时也借鉴了曹魏邺城和洛阳城的建城思想,又包含了因地制宜,对长安城内六爻
地形的合理利用等。
关键词: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设计思想;启示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Thought of Chang'an City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IU Wei
,FANG Jing
(Kunming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Kunming 650051,China)
Abstract
:Sui,Tang Chang'an City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It is a high-level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city.Its urban form reflec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al urban model of the "Kao
Gong Ji"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s the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Flexible layout and flexibility,including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ideas of the capital city
,including the use of the ideas of Zhou Li • Kao Gong Ji Jiandu and the central axis,“Xiang Tian Ji
Du”
,but also draw on The idea of building a city in Cao Weiyu City and Luoyang City includes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six-story terrain in Chang'an
City.
Key words
:Sui,Tang Chang'an City,planning,Design thinking,Inspiration

1
隋唐长安城形态
1.1
隋都城轴线对称特征

隋都大兴城始建于开皇二年(58年),平面形制为——东西略长,南北较短,坐北朝南的规则横长方形,城市形态结构体现农业社会以
权力为中心的轴线对称结构,宫城南向位于城市北端而非几何中心;
“左祖、右社” 格局;东市、西市位于宫殿以南,形成“前市”布局,并
呈轴线对称;而承天门街和朱雀门街则成为城市形态构架的主轴,由于正对宫城、又是国家大典和政治活动中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体

“居中为尊”、“不正不威”的规划理念和手法,因此使该轴线成为具有礼仪性质的城市轴线。城市形态则呈现轴线对称特征,宫城位于北
部的龙首原。

图1 隋唐长安城形态结构变迁
1.2
唐长安城非均衡对称的复合轴线变迁

唐代沿用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亦名西京、上都、京师城,都城建设前后一脉相承。唐代随着宫殿扩建,逐渐打破了原有的严整对
称格局,形成城市东北部三大宫殿区,为太极宫
(隋大兴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大宫殿群是长安城中的主体建筑;它们分别建于长安城
内北端、城外邻城东北和城内东南。太极宫偏西,谓之
“西内”;大明宫在城外东北,谓之“东内”;兴庆宫偏南,谓之“南内”,合称为“三大

”。以太极宫南面的正门承天门(外朝)为基点,以由承天门外南行之承天门街为轴线,将皇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由皇城朱雀门延至外郭
城的南门明德门,该段为朱雀门街,因之长安城形成了以太极宫为轴端的沿承天门街与朱雀门街形成的轴线对称格局。三大内的形成,以
三大宫殿群取代了太极宫单一中心,使长安城的重心东移,突破了严整对称的城市形态,而形成了非均衡对称的复合轴线结构(图
1)。
2
隋唐长安城形态特点
2.1
空间构成

隋、唐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组成。采取了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在规划布局中,宫城位于全城北端,其位置的摆放吸
收了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布局方式并有所创新,形成了以宫城为轴端的轴线对称格局。
2.2
布局的非对称性

宇文恺规划建城之初,严格对称的城市布局中就具有局部区位的非对称性。曲江池、芙蓉园的布局,既打破了方城的完整性,同时,
也从布局上具有不对称性。
2.3
功能变迁

唐代随着宫殿扩建,逐渐打破了原有的严整对称格局,形成城市东北部三大宫殿区,皇家活动的重心转向城东,导致原有单一城市轴
线东、西两部分因功能趋向性而形成了复合双轴线的非均衡对称格局。
3
从隋唐长安城形态归纳其规划布局思想

隋唐长安城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宏伟壮丽与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空前大都城。其都城的规划布局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面:
3.1
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设计基本上继承了《周礼·考工记》关于都城建制的规定

如城的方位是正南正北,平面形制为规矩的横长方形,即近似于“方九里”的正方形。郭城的四面,每边各开3座城门。特别北面郭墙
正中因置宫城,已占去北郭城门的位置,但是长安城的设计者为了符合《周礼
·考工记》中王城“旁三门”之数,有意的又在北郭墙西段宫城
之西较短距离处又开了
3座城门,即芳林门、景曜门、光化门。
3.2
象天法地的思想也充分的体现在长安城中

隋初宇文恺设计规划大兴城,以皇帝居处的宫城象征天象中天帝所在的北辰,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以为天中;以位于宫城南侧的皇
城百官廨署,符比天象中环绕北辰的紫微垣;以分布在郭城中以宫城为中心的众坊里与东、西两市,符比天象中天上向北环拱的群星。
3.3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在继承传统都城建制的基础上,有一些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是来自北魏洛阳城建制的影响。如北魏洛阳城及其以后的北齐邺都南城,宫城的位置已不在郭城的西南,而在北面的
正中;朝市的位置也不同于传统的
“面朝后市”之制,而是置市场于宫城之南;再就是郭城都是绕宫城之南,划分成整齐的坊里形式而建。

3.4
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上,对传统都城建筑制度既有继承、又结合实际

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变通布局和进一步发展。如隋唐长安城是以北靠龙首原的地理条件特点
进行营建的,因此,宫城如依过去置于都城西南,则因地势较为低下,不利于防守。而依据实际地理情况将宫城转移至都城的最北部,不
但可以背靠龙首原,以宫城北面的西内苑与禁苑控制全城制高地段,居高临下,俯视全城,有利于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安全防卫。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分析可知,隋唐长安城的规划设计,对中国古代传统都城制度和前代北魏洛阳城的建制,既有继承和沿袭,也有因地制宜进行变
通改革和象天设都天人合一观念的精巧运用,从而体现了隋唐长安城规划设计者的
“巧思”与智慧。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一方面要遵循城市历史格局,充分挖掘城市变迁及发展脉络,注重对城市历史格局的保护与继承;另
一方面,应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坚持
“以人为本”理念,与时俱进地打造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云英 朱士光:《从隋、唐长安城看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演变的功能趋向性特征》
[2]
栾晓丽:《关于隋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研究综述》
[3]
张永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其设计思想》

作者简介:刘伟(
1982-),男,广西百色人,规划师,主要从事规划,总图设计等工作;
方静(
1976-),女,安徽安庆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规划设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