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简析及展望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几度沉浮,几起几落,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轨迹有其独特的原因,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创新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补充而存在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同意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并在全会公报中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1]。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国营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2]。随后以小规模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发展并逐步崛起。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召开,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十三大报告明确使用了“私营经济”的概念,第一次在所有制结构上明确指出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即“在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带来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民营经济纳入体制之内,发挥平等竞争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92年10月通过的十四大报告,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4]。在近20年的时间里,虽然党的文件和《宪法》中对于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有过多次不尽相同的表述,但始终是以“补充”作为核心表述,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党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奠基和初步形成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组成部分的阶段。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和保护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重要组成部分论”提出后,党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进一步升华,获得了许多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提

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2005年2月正式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称“非公经济36条”)提出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7个方面,该文件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突破,强调“非禁即入”的精神,即“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7]”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8],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两个平等”,即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为民营经济成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推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增长到1/3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平均每年增加工作岗位500万至800万个,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左右。在高科技领域,他们的发展显示出强劲势头。截止到2009年一季度,个体工商户已达2948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664.27万户[9],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活跃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说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特调查并选取了一个地方实例作为实证探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地方实例:安徽省无为县地处皖中地区,南频长江,北依巢湖,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总人口140万,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无为县是中部百强县和安徽省十强县,是中部地方县域经济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一个地方,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拥有电线电缆、船舶制造、羽毛羽绒、煤化工、医药医用品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其中电线电缆、船舶制造、羽毛羽绒、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产业均为由非公有制企业主导的产业,占县域经济发展半壁江山——电线电缆行业企业全部为非公有制企业,2009年实现产业总产值190亿元[10],代表企业包括华菱、华星、华海、华能、明星等大型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其中华菱集团是安徽省最大的民营企业。目前在无为县县域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总经济比重逐年上升,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县域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强大动力。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历史国情是“一穷二白”。现实国情是“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力水平低、多层次性、不平衡,现代企业与作坊企业同存,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同存,小康生活与温饱生活同存。马克思曾指出“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11]。这种国情决定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需要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而且还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二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利用“共生效应”共同服务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

2.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过程实质是要把单一产权主体变为多元产权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单一的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具有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等特征,这种分散的需求多元化要求有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与之相适应。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构建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规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又一重要特征,优胜劣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助动器。有竞争就要有对手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主体,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具有竞争力和推动力。由此可知,打破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成为一种必需,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成为一种必然,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

3.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结构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之一。

4.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的结果。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充分证明: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