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谈灾害救援卫勤保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汶川8.O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

从汶川8.O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作者:董鸿燕郑惠敏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4年第3期北京市地震局郑惠敏董鸿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众多的自然灾害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省汶川(北纬31.0 度, 东经103.4 度)8.0 级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也再次向人类对地震灾害风险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发出挑战,更加体现了灾害中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减灾策略的制定实施,提高应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5·12 汶川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伟大胜利。
在救灾取得成绩的同时,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的防震减灾能力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应急事件,分析后勤保障工作重要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建议。
汶川地震应急后勤保障作用突显后勤保障是救援队在组织实施物资供应、装备维护、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发展,救援工作对后勤保障工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救援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救援队后勤保障的中心工作,如办公、饮食、住宿、给养保障等,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来保障,只有及时、准确地保障救援队的各项救援工作需要,才能巩固、加强和提高救援队的战斗力,保证各项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汶川地震中,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齐赴灾区。
然而,地震发生后汶川与外界相连的公路全部中断,成为一座完全封闭的孤城,因为缺少必需的生活物资,汶川数万灾民的生命正受到严重威胁。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11鱼敏.军队卫生勤务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2007.2. 1212张连松.非战争行动后勤保障.北京:海潮H{版社,2004.13—21. 【313李建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做法与思考.解放军卫勤杂 志.2008.10(3):131—134. f4】程红群,吴乐山.军队医疗机构参与应急医学救援综述.解放军卫勤杂 志,2006,8(3):189—190. 【5】吴建国,刘赞.陆军作战后勤指挥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万方数据
生围急煎星蒸皇塞害医堂塞盍垫!Q生8旦筮§鲞筮8翅
:鲤!:
为国家卫生大体系的一个分支,其权威性必然不 足。反映在抗震救灾的实践中,一线的卫勤分队, 往往会就接受军地的多方、重复的指令,引起不必 要的混乱。 对策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充分认识到非战 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要认识到卫勤系统
联系,无法及时、连续的接受命令和反馈情报;②各
类卫勤信息收集、上报缺乏科学、统一的规范,存在 不少错误、重叠、无效的信息,致使信息可利用程度 不高,无法为指挥员提供准确、系统和有针对性的 决策依据,亦影响灾后的系统总结和科学研究。例 如普遍存在医疗文书残缺甚至未建立的情况;各类 信息报表,只重视工作量的统计,不关注专业信息 收集,日.多头上报,缺乏共享。 对策必须强化卫勤指挥中“以信息为主导” 的意识,树立信息是“核心资源”的观念。在卫勤信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所运用的“生命救援力”和“健康
维护力”与战争行动中的“兵力”和“火力”同等重 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要将卫勤的职能定位由“保 障”转变为“主战”,并相应强化卫勤指挥地位,优化 指挥体制。另外,军队卫勤系统要主动融人国家应 急体系,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并形成长效机制脚,才 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民一体化联合指挥。 2卫勤信息资源严重匮乏,影响谋划决策科学,必 须强化意识,统筹建设 信息是(后勤)指挥的第一要素,是进行指挥活 动的前提条件,是指挥准确预测的依据和科学决策 的基础;信息主导着指挥的全过程,影响指挥效果, 指挥活动第一个环节就是掌握信息睁・。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突发性,不像战争行动那 样,有长时间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曙-,特别是缺乏必 要的信息积累,必须在应急的状态下进行收集。而 地震的严莺破坏性,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通信联 络中断,正常社会秩序完全打乱,直接影响着信息 收集渠道。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缺乏快速需求评估 (rapid
从抗震救灾看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

从抗震救灾看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内容摘要:抗震救灾;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这是对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卫勤保障的一次检验。
关键时刻,数万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截止6月10日,全军医疗队伍和医院累计救治伤病员393541例次,其中收治61797例次,手术16202例次,创造了成功抢救被埋196小时危重伤员的奇迹,向世人诠释了人民军医这支队伍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人民军医这支队伍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强大卫勤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阶段性卫勤保障任务。
本文就结合抗震救灾的实践,对如何做好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进行探讨。
1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特点1.1任务突然,卫勤准备时间短这次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性发生,现场地形、伤病员分布、后送道路、地方医疗机构是否受损等情况的也无法得知。
而部队从接到命令到出发不足半天时间,时间非常紧,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卫勤准备。
1.2通信中断,卫勤指挥协同难由于受灾地区所有有线无线通信全部中断,除了解到地震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外,其他情况都不清楚。
尤其是伤员的数量、伤数、救治情况、现场救治技术力量、救治条件等都不清楚,无法准确及时地组织救治技术力量和补充药品吕材,也无法有效的组织卫勤协同保障。
1.3情况复杂,卫勤保障难度大在这次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中,保障对象既有受灾的老百姓,又有抗震救灾的官兵;伤病情既有擦伤、感冒的,又有因饥饿而昏迷的,还有大量因坍塌物砸伤而导致骨折的伤员;保障地域既有城市,又有乡镇、农村;而且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天气持续降雨,加之,住宿条件恶劣、热食供应困难,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疾病的群众和官兵非常多,皮肤用药及肠道抗菌素类药品消耗非常大,所有的这些均导致卫勤保障难度加大。
2地震灾害对卫勤保障工作的要求2.1伤员抢救的快速性强烈地震,大批伤员被埋压在废墟下,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一)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一)作者:冯付明卢跃云左威周广辉【关键词】抗震救灾;卫勤保障;汶川地震汶川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大规模、远距离投入救灾行动中。
此次行动既是抗震救灾的紧迫需要,也是对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一次实践检验,对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特点及规律,积极探索应急条件下卫勤保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伤亡瞬间发生,准备时间短,保障工作矛盾突出地震发生突然,任务紧急,部队往往在接到命令后几个小时内即出发。
而对在外驻训、执行任务的部队来说,多数要先从外训点、任务点返回营区,准备物资,收拢人员,再从营区出发,真正用于准备的时间更少。
时间的仓促必然增加卫勤保障难度。
1.2伤亡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医治工作矛盾突出汶川地震震级高,波及数个省市,致使大量房屋倒塌、建筑物毁坏,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
加之各级医疗机构瞬间瘫痪,远程救援不能及时跟上,恶劣的搜救环境致使部分伤员虽然被救出,但因得不到及时救治病情进一步加重。
一时间,内外妇儿病、砸挤摔压伤等各种伤病堆在一起,给第一时间医疗救治带来很大难度。
后期,救灾官兵及受灾群众心理疾病、皮肤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接踵而来,给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1.3军地联合救援,参与部门多,协同组织矛盾突出灾害发生后,军、警、地纷纷派出救援、防疫、心理队开赴灾区。
各级卫生部门既要分工,又要合作;既要对灾民实施救护,又要保障部队;既要参与排险、搜救,又要展开医疗。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联络,难以形成合力。
仅我部所处地域就有23支医疗、防疫、心理救援队,组织指挥、协同分工相当困难。
1.4灾区破坏重,作业环境恶劣,防疫工作矛盾突出灾害发生后,房屋倒塌、路桥中断,各种公共设施更是无法正常运行;时值夏季,气候炎热、人畜尸体腐烂、粪便垃圾不能外排、“四害”肆虐繁殖;灾后临时居住点人员密集,生活居住环境相当艰苦,加之地方、部队防疫力量不足,专业的防疫人员更是缺乏,很容易发生后续疫情,防疫任务艰巨。
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探讨

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探讨【摘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救援实战告诉我们,在突发战争、灾害面前,作为卫生防疫员,制定有效的卫生应急对策,确保官兵身心始终保持健康状态,这是我们救援人员的神圣使命!本文对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保障难点进行总结,并从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监督、灾后免疫接种、开展有效的消杀灭工作、做到指导和实干相结合五方面,论述了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消杀灭前言“5.12”汶川大地震为四川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程度的破坏。
为了避免灾后出现疾病传染问题,相关抗震救灾部队需要实施为期两个月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并以呼吸道感染和食物中毒为重点内容,制定出有效的防御策略,避免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出现次生灾难。
1.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保障难点1.1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地震灾害的破坏力极强,例如,在汶川地震出现之后,导致很多城市内部的生态和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基础设施无法继续应用,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难以实现。
由于地震灾区生活设施破坏力度较强,再加上相应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救援人员入驻灾区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内修建厕所和垃圾池,再加上废墟之中存在的次生危害,为后续防疫工作的开展制造了很大麻烦。
1.2情况复杂多变地震灾区情况十分复杂,这也是增加了新进入人员突发疫情的可能性。
第一,地震灾区之中的新老疫源容易重合在一起,如病毒性肝炎、登革热等疾病,发病频率极高。
一般情况下,新进入人员均属于高危人群范畴,突发疫情几率明显上升。
第二,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入灾区途径以空运为主,在夜晚,会在野外或者是车上进行休息,由于昼夜间温差较大,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
除此之外,各个抗震救灾部队承担着较高的风险,相关防护设备配置很难到位,容易引发其他风险因素。
第三,在地震灾区,有很多血腥、可怕的场面,这对于救援人员心理容易产生影响,当救援任务结束之后,很多人会由于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等影响,无法正常参与训练[1]。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战勤物资保障工作探讨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战勤物资保障工作探讨灾害会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其中地震灾害是破坏性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性,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建国以来就出现了唐山、汶川等多次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专业化的抢险救援尖兵,在历次的抗震抢险救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具有至关的地位。
《消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部队除保证完成消防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也将地震灾害列入公安消防部队应处置的七大类常见灾害事故之一。
“欲善其功,必利其器”,以消防技术装备保障为核心的战勤物资保障为消防部队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力提高了人员搜救、救援以及物资抢救的能力和效果,为抗震救灾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结合战勤保障建设实际,就当前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战勤物资保障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地震应急救援的战勤物资需求分析地震应急救援要求迅速判断灾区的需求,而需求分析要考虑救灾工作次序,通常,我们将震后15天左右定为地震应急救援的应急期,消防部队的中心工作就是搜救被困人员,要顺利完成这些工作,就需要配置相应物资。
针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及救援队员生活需要,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救援队详细的需求分类:消防技术装备、食品、生活必需品、药品四大类。
将该需求细化,得到地震应急救援队战勤物资需求细目。
药品创可贴清凉油云南白药气雾喷剂镇痛药黄连素人丹正气水抗生素绷带纱布消毒药水防蚊虫药品医疗急救包其他药品二、战勤物资需求数量的确定战勤物资需求数量主要依据应急救援人员数量、力量编程以及灾区受灾程度、所处地理位置、季节、天气情况等因素具体确定。
战勤物资需求列项按照所需物资对救援队现场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可分为两类:重要、中等重要。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

文 章 编 号 : O 92 l (O 8 O — 3 —2 1 0 —8 1 2 0 ) 31 70
抗 震 救 灾 卫勤 保 障 存在 问题 与对 策
季一 鑫 , 杨 强
( 军 总 医 院 医 务 部 计 划 科 , 京 1 0 4 ) 空 北 O 1 2
成 员相 互 合作 , 发 挥 各 自医疗 救 治特 点 的卫 勤 保 并
1 2 伤员 救治 点 多面广 , 勤保 障难 度 大 . 卫
害事故 的暴 发 , 有 突发 性 、 坏性 、 具 破 波及 面 广 等 特
点, 顷刻 之 问即有 大批 量 的伤 员发 生 , 而且 伤员 数量 瞬 息陡增 , 情复 杂 , 护 条 件 差 , 员 的生 命 财产 伤 救 伤 安全 受 到严重 危 害 。地 震 的破 坏性 主要 是 由于 房屋 倒塌 造成 的 , 筑 物 构 造 和抗 震性 与伤 亡 人 数 密 切 建 相 关 。由于汶川 灾 区地 理位 置偏 远 , 经济 欠发 达 , 建
速 赶赴 灾 区实施 医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援 和卫 勤保 障。经 历 了这次
实 战 , 者 对抗震 救 灾 卫 勤 保 障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 策 笔
进 行 了探 讨 。 1 抗震 救 灾卫勤保 障存 在 的 难点 和 问题
水 少食 而 间接 伤亡 , 之地震 波 及范 围广 , 区居 民 加 灾 居住 分 散 , 员 找寻 、 救等 任务 十分 繁重 。 伤 急
关键词 : 自然 灾 害 ; 灾 计 划 ; 队卫 生 救 军 中 图分 类 号 : 2 ; 8 1 R19 R 2 文献标识码 : A
“ l ” 川特 大地 震发 生后 , 5・ 2 汶 全军 卫 生人 员迅
地震灾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

地震灾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地震发生后,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灾区居民的健康与安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一、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地震发生后,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迅速组成应急队伍,进行紧急救援与救护工作。
这些队伍应包括医生、护士、卫生监测人员等,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项救援工作。
二、受灾地区的紧急医疗救援地震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紧急医疗救援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在受灾地区,应当设置紧急医疗救援点,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院。
医护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展开工作,进行伤员的救治与疏散。
同时,还需要做好对灾区内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以避免疫情的蔓延。
三、供水与环境卫生保障一旦地震发生,供水工程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给受灾居民带来生活困扰。
因此,紧急修复水源与供水设施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在供水设施修复过程中,需要对供水水质进行严格监测,防止水源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还需要对受灾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四、食品安全保障灾区的食品安全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地震可能导致食品储存设施和食品供应链的中断,进而影响灾区居民的生活。
因此,应当立即组织灾区的食品供应,并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测。
同时,要加强对受灾地区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卫生安全检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五、心理健康支持地震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应当组织心理专家和志愿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心理治疗。
他们需要向受灾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安抚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减轻灾后心理创伤。
综上所述,地震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与应急预案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这些措施包括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紧急医疗救援、供水与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旨在保障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灾害 医学救 援卫 勤保 障对 策措 施
2l 建立 高效顺 畅的卫勤保 障指挥体系 - 211 构建灾害救援卫勤保障协调机构 .. 搞好卫 勤协 同 ,构建 联合救援 网络是按照 “ 军地协 同、快 速 机动 、便 于指挥” 的原则 ,建立精干高效 的卫勤指挥机构 , 及 时收集 和分析 各种相关信息 ,准确把握各救治力量 问的需求 变化. 确保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在军队战区领导部 门都设立专门 的灾 害救援卫勤 保障协调机构 ,统筹安排三军协调保 障工作 , 并在各 战区建立相应 的卫勤保障协调中心和医疗救护 网络 。 21 建立卫勤保障决策专家咨询机构 和需求评估机构 .2 . 在专家辅助决策方 面 ,采 取吸收专 家进 入总部层次的领导 指挥组 的方式 , 对部 队的卫勤保障决策具有相 当的积极作用。 建立 卫勤保 障需求 的评 估机 构, 级卫勤 管理计划部 门参考 以 各 前灾害救援卫勤保 障的相关资 料与数据 ,并 参照战时卫勤保障 相关标准 ,能够在保障准备方 面及局部 保障能力上发挥效用 。 21 加强相应灾 害救援卫勤 保障制度与法规建设 .3 . 建立健全灾害救援卫勤保 障法 规 , 一要 完备 灾害救援卫 勤 保障基础数据统计制度. 我军有关数据资料的统计 制度不健全 , 医疗 队对部 队卫勤保 障和发病 情况的收集不够及时 、完整 、准 确 ,三军整体数据 的汇总 资料 相应 较为缺乏 ,应在今 后的模式 完善过程 中加大灾害救援卫勤保 障基础数据 统计制度建设 的力 度与深度 ; 二要加强灾害救援军种协调卫 勤保障法 规的建设 制 定相应 的法规来 明确各军 种卫勤力 量在军种 协调时所 担负的对 应职责与任务 ,应在今后 的模式完 善过程 中加大制度 法规的研 究 与规范。 2 大力加强灾害救援卫 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 2 汶川抗 震救灾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在战役 、战略层 面, 建立
21 0 1年 7月中 第 3 卷 第 2 期 O
J l uy 2 1 0 1
中国中医药咨 讯
J u n l f hn a io a h l g dcn fr t n o r a ia1 dt n l i i eMe i e no mai oC i C e i I o ・ 5・ 51
卫生运力 、后方 基地化医院 尚存在能力问题 ,未形成灵活高效 的后送体系 。 1 尚未形成药材保 障整体合力 . 4 药 品、器材 和卫生装 备是抢 险救灾 和应 对突发事件的物质 基 础 。本 次抗 震救灾 机动过 程 中, 药材保 障存在药 品针对 性不 强 、携行量不足 、装备过 于笨 重、物资携带不够齐全等问题 , . 不 同程度地影响 了抗震救灾卫 勤保 障的质量和速度。另外 由于 飞机数 量不多及协 调不完善 , 造成运力 紧张, 分机动分 队实行 部 了人装分离 、 分次运输 , 造成部分机动分队到达指定地域后 , 找不 到 自己的装备, 严重影响 了分队的开进、 展开和早期救治, 教训深 刻 。( ) 五 卫生防疫力量建设有待加强 汶川地震抗 震救 灾中 , 露出卫生防疫 队伍专业力量不足, 暴 机 动能力差及装备落后 ,防疫分 队携带 的药材 和联勤分部 提供 的药材不太 符合震灾保障需要等问题 。一是各级 防疫 机构 缺乏 有 效的协同机制 ;二是防疫 队伍技术结构力量欠 缺 ,难 以应对 灾 害救援任务 ;三是 防疫装备难 以满足灾害救援的需要 。
全军 各种卫生资源 的临时协 调 ,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的利用 。 11 组 织指挥协 同机制不够顺 畅 .. 2 参加抗震救灾 任务部 队缺乏军地 问、任务部队间互派联络 员 的联动机制 ,缺 乏明确权威 的军地之 间、部队 内部指挥协 同 和职 责分工 的法律 法规与制度规定 ,存 在指挥关系不甚 明晰, 责任 机制 不够完善 ,保 障协 同不 够紧密等 问题 。 11 政 策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 3
V . b1 3
No.0 2
从 汶川地震谈 灾害救 援卫勤保 障应把握 的几个 问题
邢云卿 ’ 包 书军 。
( .后勤指挥学 院研 究生 一队,北 京 ;2 1 . 北京 空军 六里桥干休所 。北京 。1 0 6 0 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着 我国人 口城市化速 度的加快及经济 的蓬 勃发展 ,重大 灾害 的发 生也 呈上升趋势 ,各 种灾害形势严 峻。灾 害紧急救援 成为军 队和平时期 的一项 重要 任务 ,在军 队任务 谱中 的地位有 所突 出。统一 、完善 、高效 的灾害救援卫勤保 障模 式的确立和 实施是 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的前 提和保证 。总结抗 震救灾卫勤保 障经验做法 ,研究对策措施 ,对建立灾害救援卫 勤保 障模式有 重大意义 。
.
1 我军 灾 害救 援卫 勤 保 障现 状
1 组织指挥体 制不 够健全 . 1 我军现行灾 害救援卫勤保 障模 式是师 以下部 队建 制保障和 各 级机 动卫 勤力量 支援 保障相 结合 , 军种 自成体 系的基础 在各 上进行临时性 的有 限协 调保 障. 11 无 常设 的三军协调卫 勤保 障组 织指挥 系统 .. 1 我军现行军 队总部层次灾 害救援卫 勤保障模式 的一个很大 的缺陷在于没有 常设的统一 的灾 害救援 三军协调卫勤保 障组织 指挥 系统 ,而是在 重大灾 害发生后 通过行政命令临时组织 ,对
目 我军相应 的军 队灾害救援卫勤保 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前 不是非 常健全 ,尤其是 对灾害救援三军 协调各 军种相应卫勤保 障职 责任 务没有较 明确 的界定 。 1 卫 勤保 障信息化能力建设有待 加强 . 2 1 . 保 障条 件、手段有待加强 .1 2 任务部 队缺乏配套 的通信装备 , 缺乏统一 的卫勤信息采集 、 传输 、汇总和分析 系统 ,仍依靠手机 、步话 机、传真机等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