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处理量为1000m3/h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

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1(2)班

姓名:陈新林

学号:

指导教师:郑育英

(课程设计时间: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5日)

广东工业大学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4)

塔径计算 (7)

塔径的计算 (8)

(8)

(9)

(9)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9)

(10)

(11)

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1)

2

(13)

4.总结 (26)

参考文献 (27)

1. 课程设计目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过相关基础课程及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验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得到工程设计能力的基本锻炼。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课程,学生应在过程中收集设计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设备设计任务,以达到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单元过程及单元设备设计是整个过程和装备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并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典型的单元过程及装备的设计过程和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及周边动力设备与管线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所给的设计题目完成以下内容:

(1)设计方案确定;

(2)相关衡算;

(3)主要设备工艺计算;

(4)主要设备结构设计与算核;

(5)辅助(或周边)设备的计算或选择;

(6)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及其它。

(3) 原始资料

,废气的处理量为1000m3/h,其中进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废气中的SO

2

为2%(摩尔分率),采用清水进行逆流吸收。要求塔吸收效率达98%。吸收塔操口含SO

2

作条件:常压:;恒温,气体与吸收剂温度:303K

清水取自1800米外的湖水。示意图参见设计任务书。

⒈设计满足吸收要求的填料塔及附属设备;

⒉选择合适的流体输送管路与动力设备(求出扬程、选定型号等),并核算离心泵安装高度。

设计要求

设计时间为一周。设计成果要求如下:

1.完成设计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完成填料塔的各种计算

3. 完成动力设备及管线的设计计算

4. 完成填料塔的设备组装图

5. 完成设计说明书或计算书(手书或电子版打印均可)

目录、设计题目任务、气液平衡数据、L/G 、液泛速度、塔径、K Y a (或K X a 的计算、H OL 、N OL 的计算、动力设备计算过程(包括管径确定)等。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基础物性数据 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3/7.995m Kg =水ρ【1】 黏度s Pa ??=-6105.801水μ【1】 表面张力为0.07122N/m L σ=【1】

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922.210/L D m s -=?【1】 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29=空气M Kg/mol 【1】 64=二氧化硫M Kg/mol 【1】

15.3209.06491.029111__

=?+?=?+-?=y M y M M 二氧化硫空气)(kg/kmol

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3__

/293.1m Kg RT

P

M V =?=

ρ 混合气体的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黏度,查资料【1】得30℃空气的黏度为 =0.0000186pa s G μ?【1】

查得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521.46910/G D m s -=?【1】

查资料【5】:

C A -------------30度时二氧化硫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单位为kmol/m 3

x ----------------------30度时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平衡时的摩尔分数

H---------------30度时二氧化硫在水中达到平衡时的溶解度系数,单位为kmol/kp a *m 3 y----------------30度时气相中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

*

A

P --------------30度时气相中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单位为 kpa 由以上的y 和x ,以x 的值为横坐标,y 的值为纵坐标作平衡曲线,如图: 物料衡算

进口气体的体积流量G'=1000m 3/h 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为y 1=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Y 1=y 1/1-y 1==

效率 211/94.9%Y Y η=-= 出塔气相摩尔比 Y 2= ()11Y η-=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 G=(G'/?(1-y 1)?273/303=(1000/??273/303=h 空气的体积流量 V G =G'?(1-y 1)=?=910m 3/h 出口液体中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 X 2=0

由图平衡曲线可以读出y 1=所对应的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1x = 对应的液相中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为00253.000252

.0100252

.01*

1*

1*1

=-=-=x x X 最小液气比 099.37)(2

*

12

1

min =--=X X Y Y G L 【1】 取液气比 649.55)(5.1min ==G

L

G L 【1】 故 L=?=h

操作线方程:2Y X G

L

Y +=

【1】 代入数据得:00504.0649.55+=X Y 塔径计算

该流程的操作压力及温度适中,避免二氧化硫腐蚀,故此选用mm 25=φ型的塑料鲍尔环填料。

其主要性能参数为:

比表面积 32/209m m a t =【4】 空隙率 33/90.0m m =ε【4】 形状修正系数 ψ=【4】

填料因子平均值 p φ=232 m 1

-【4】 A= 【4】 K=【4】

塔径的计算

吸收液的密度近似看成30度水的密度:3/7.995m Kg L ==水ρρ

30度时空气的密度3/165.1m Kg =空气ρ 【1】 3/927.2m Kg =二氧化硫ρ【1】 采用Eckert 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 气相质量流量为: 液相质量流量为:

选用mm 25=φ型的塑料鲍尔环 A= 【4】 K=【4】

8/14/12.032

)()(]))(([L

V V L L L V t F g W W K A a g u l ρρμρρε-=【4】 代入数值得:s m u F /77.0=

取空塔气速:s m u u F /462.06.0,== 塔径m u G D 875.04

,

,

==

π

【1】

圆整塔径,取 D=

则算得'22

1000/3600

0.437/0.7850.7850.9

G u m s D ===? 0.9

3615()d 0.025

D ==>合格 【4】 填料表面的润湿状况是传质的基础,为保持良好的传质性能,每种填料应维持一定的液

体润湿速率(或喷淋密度)。

依Morris 等推荐,d<75mm 的环形及其它填料的最小润湿速率(

W

L )min 为

()

320.08m /m h ?

最小喷淋密度()()32min min 0.0820916.72/W t U L a m m h =?=?=?

喷淋密度32min 2

36.823

57.91/()0.94

V L U m m h U π===?>Ω?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900mm 合理。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由图曲线可以读出以下9个点所对应的y 和x :

由辛普森积分法有:000277

.08

000241.0002456.08*0*8=-=-=X X ξ 96.3254.428680000923.0)..........424(3

32180=?=+++++=

f f f f f N OL ξ

m

*x -----------------与y 对应的平衡液相中的溶质的摩尔分数

*X -----------------与Y 对应的平衡液相中的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

OL N -----------------传质单元数,单位 m

查资料【5】有:s

Pa s m D s m D m

N m N G L G L C ??=?=?=?=?=-----52925231086.1/102.2,,/10469.1/10122.7,,/1033μσσ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液体质量通量

气体质量通量 气膜吸收系数: 液膜吸收系数:

由 1.25 3.96 4.95OL OL Z H N m =?=?=

填料有效高度取: Z ’==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 ' 6.435m Z = 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塔的附属高度主要包括塔的上部空间高度,安装液体分布器所需的空间高度,塔的底部空间高度等。

塔的上部空间高度是为使随气流携带的液滴能够从气相中分离出来而留取的高度,可取(包括除沫器高度)。设塔定液相停留时间为10s ,则塔釜液所占空间高度为

考虑到气相接管的空间高度,底部空间高度取为米,那么塔的附属空间高度可以取为。吸收塔的总高度为h 1.7 6.4358.135m =+= 液体分布器计算

液体分布器可分为初始分布器和再分布器,初始分布器设置于填料塔内,用于将塔

顶液体均匀的分布在填料表面上,初始分布器的好坏对填料塔效率影响很大,分布器的设计不当,液体预分布不均,填料层的有效湿面积减小而偏流现象和沟流现象增加,即使填料性能再好也很难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因而液体分布器的设计十分重要。特别对于大直径低填料层的填料塔,特别需要性能良好的液体分布器。

液体分布器的性能主要由分布器的布液点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布液点数),各布液点均匀性,各布液点上液相组成的均匀性决定,设计液体分布器主要是决定这些参数的结构尺寸。对液体分布器的选型和设计,一般要求:液体分布要均匀;自由截面率要大;操作弹性大;不易堵塞,不易引起雾沫夹带及起泡等;可用多种材料制作,且操作安装方便,容易调整水平。

液体分布器的种类较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多以液体流动的推动

力或按结构形式分。若按流动推动力可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若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多孔型和溢流型。其中,多孔型液体分布器又可分为:莲蓬式喷洒器、直管式多孔分布器、排管式多孔型分布器和双排管式多孔型分布器等。溢流型液体分布器又可分为:溢流盘式液体分布器和溢流槽式液体分布器。

根据本吸收的要求和物系的性质可选用重力型排管式液体分布器,布液孔数应应依所用填料所需的质量分布要求决定,喷淋点密度应遵循填料的效率越所需的喷淋点密度越大这一规律。

800D mm ≥时,建议采用盘式分布器(筛孔式) 液体分布器的选择:

按Eckert 建议值,275060cm D mm ?时,每塔截面设一个喷淋点, 按分布点几何均匀与流量均匀的原则,进行布点设计。

设计结果为:盘式分布器(筛孔式):【5】 分布盘直径:600mm 【5】 分布盘厚度:4mm 【5】

H

g n d L o S ?=

24

φπ

取 设计取

mm

d 150=

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填料支承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填料以及填料层内液体的重量,同时保证气液两

相顺利通过。支承若设计不当,填料塔的液泛可能首先发生在支承板上。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

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降,降低效率,甚至形成液泛。由于填料支承装置本身对塔内气液的流动状态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填料支承装置,除考虑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外,一般情况下填料支承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支持填料及所持液体的重量(持液量),并考虑填料空隙中的持液量,以及可能加于系统的压力波动,机械震动,温度波动等因素。

足够的开孔率(一般要大于填料的空隙率),以防止首先在支撑处发生液泛;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降,降低效率,甚至形成液泛[12]。

结构上应有利于气液相的均匀分布,同时不至于产生较大的阻力(一般阻力不大于20Pa);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安装和维修。

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因栅板支承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满足题目各项要求,故选用栅板支承板。栅板两块查资料【5】(单位:mm)

栅板1:(单位:mm)

栅板2:(单位:mm)

如图:

支承板

支撑圈两块查资料【5】

厚度(mm)

894 794 8

升气管式再分布器

为保证填料塔在工作状态下填料床能够稳定,防止高气相负荷或负荷突然变动时填料层发生松动,破坏填料层结构,甚至造成填料损失,必须在填料层顶部设置填料限定装置。填料限定可分为类:一类是将放置于填料上端,仅靠自身重力将填料压紧的填料限定装

置,称为填料压板;一类是将填料限定在塔壁上,称为床层限定板。填料压板常用于陶瓷填料,以免陶瓷填料发生移动撞击,造成填料破碎。床层限定板多用于金属和塑料填料,以防止由于填料层膨胀,改变其开始堆积状态而造成的流体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一般要求压板和限制板自由截面分率大于70%。

本任务由于使用塑料填料,故选用床层限定板。

由于气体在塔顶离开填料塔时,带有大量的液沫和雾滴,为

回收这部分液相,经常需要在顶设置除沫器。根据本吸收塔

的特点,此处用丝网除雾器:]5[2341mm D =

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

.1 吸收塔的压力降

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强降,对填料塔影响较大。如果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强降大,则操作过程的消耗动力大,特别是负压操作更是如此,这将增加塔的操作费用。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力降主要包括气体进入填料的进口及出口压力降,液体分布器及再分布器的压力降,填料支撑及压紧装置压力降以及除沫器压力降等。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可以利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压强降; 横坐标为

又查散装填料压降填料因子平均值】【42321

-=Φm P

操作空塔气速u=s 其它塔内件的压力降∑?P

较小,在此可忽略

吸收塔的泛点率校核

泛点率

0.437

100%56.75%(50%~85%)0.77

F u u =?=为经验值,所以在允许范围之内 气体动能因子

吸收塔内气体动能因子为

气体动能因子在常用的范围内。

s

m K u G G L /09.0=-=ρρρ

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取液体流速为 u=s

原料泵的选择

对1--1和2--2截面列伯努力方程得:

选用IS80---65---125型泵【1】

汽蚀余量:~~【1】

30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由于本设计中吸收剂使用的是水,因而,采用清水泵(可用于输送各种工业用水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既简单又使用。通过计算可知,吸收塔所要求的压头不是很高,所以采用普通的单级单吸式即可,本设计中选用的型号为IS,其具体参

转速n/(r/min ) 流量

/m3/

h

扬程

H/m

效率轴功

率/kW

电机功

率/kW

必须汽蚀余量

m

NUSH

r

/

)

(

质量

(泵/

底座)

/kg

1450 100 76 100/66

远处泵和管路的设计及计算

,, ,总管长l=+=

90度弯头三个,进水管伸进水里m

l0.1

钢管绝对粗糙度:

(1)进气管(管的末端可制成向下的喇叭形扩大口)

取气体流速u=15m/s=54000m/h

(2)液体出口装置

对于直径mm 以下的塔,管口末端可制成向下的喇叭形扩大口,防止淋下的液体进入管内,同时还要使气体分散均匀。 (3)气体出口装置

气体的出口装置,要求既能保证气体畅通又要尽量除去被夹带的液沫,在气体出口前加装除液沫挡板。当气体夹带较多雾滴时,需另装除沫器 (4)液体管路直径 取液体流速s m u /2=

据根管材规范,选择热轧无缝钢管,取管径为:89mm 4mm φ?其内径为81mm 。 (5)液体进口装置

液体进口管应直接通向喷淋装置,可选用直管。 液体出口装置

为了便于塔内液体排放,保证塔内有一定液封装置高度而设计,并能防止气体短路。 (6)封头

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吸收塔的吸收剂用量计算总表表-1

项目符号数值与计量单位混合气体处理量10003/

m h

进塔气相摩尔比

出塔气相摩尔比

进塔液相摩尔分率0

出塔液相摩尔分率

最小液气比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mol g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3m

kg

吸收剂用量气相质量流量液相质量流量

h kmol h

h

塔设备计算总表表-2

项目 符号 数值与计量单位 塔径

D 填料层高度

m 填料塔上部空间高度

m 填料塔下部空间高度

m

塔附属高度 m

塔高

Z ’ m 传质单元高度 m

传质单元数

总压降 Pa

泛点率

填料计算总表 表-3 项目 符号 数值与计量单位 填料直径 25mm 泛点填料因子 2321

m - 填料临界表面张力

m

主要符号说明 表-4 符号 意义

数值与计量单位 吸收因子或填料常数

填料的比表面积 20932/m m

30℃2O 水中扩散系数 30℃2O 空气中扩散系数 s m /1029-? 重力加速度 2s m

气体摩尔流速

气体膜吸收系数

液膜吸收系数

液相摩尔流速

泛点气速s

m/3

气体流速s

m/3

液相体积流量

气相体积流量s

m/3

液体质量流量

气体质量流量

液体密度kg3m 混合气体密度kg3m 混合气的粘度

水的粘度

空隙率90% 填料材质的临界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

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3

2/m

m

气体动能因子

最小喷淋密度

最小润湿速率

液体喷淋密度

气体的质量通量

液体的质量通量

4.总结

刚开始看到这个设计题目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下设计中的一些过程,但自己脑袋里几乎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手。向周围的同学询问她们的见解,大家的反应好像都一样——茫然!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我们先是反复阅读设计任务,然后查看课本,去办公室问老师,经过这些步骤后,头脑里渐渐有了设计过程的一个轮廓,尽管不是太清楚,但已经知道具体应该做些什么。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就是和同学就去图书馆查资料,去用电脑完成文字部分的输入。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选择数据时,因为没有经验,费了好多时间,计算完成后发现不合理,这时就得回到原点,再从新选择,再计算。说实话,出现这种情况很气人,后悔选择了原来不合适的数据,有一种“走错一步,全盘皆输”的感觉。这时候就用一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来激励自己!当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感觉时,用这句话也很管用。它几乎成了激励我们继续走下去灭火剂。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再烦躁,而是静下心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是体会最深的一个,因为就在我计算问题完成后,接近大功告成时,我的U盘丢了!这事要是在放在以前,我肯定会抱怨,会烦躁不安,那是自己的多大心血啊!经历了那么多后,我的心渐渐的平静下来,连同学都怀疑我为什么能那么淡定。当我找完它所有可能纯在的地方后,就决定再重新做一份,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补救方法。

在短短的两周里,我真实的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困难,也学到了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过程中的问题的不易。在初步设计的时候,由于二氧化硫在30度的时候的溶解度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而在计算相关参数的时候用亨利定律只能计算溶解度曲线是直线的情形,所以不能用亨利定律来计算相关参数。我们不得不通过查找文献来寻找30度时候二氧化硫的溶解度时及在各个溶解度点的时候的平衡分压,然后在坐标纸上准确的作出这么一条曲线。通过这条曲线找到在进气口处气体中含有百分之九的二氧化硫的时候,对应的吸收挤中二氧化硫的平衡摩尔分数,从而确定平均溶解度系数。

在设计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吸收单元的操作型设计与计算,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也很严格,设计合理与实用性好是必须的。

为使化工生产更加便捷,操作费用低廉,有些工艺材质需要加以改进,如塔填料。同时也要注意相关附属设备的选择,如选泵,要从多方面考虑,管道的直径,管中流速,流量等。

任务的完成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艰辛是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数据的基本完成,一路走来是坎坎坷坷。快乐是因为在这次设计中,我得到了同学的无限帮助和鼓舞,并且学到了知识,增加了实践经验。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需要查阅大量的文字资料,这需要有翻阅文献的能力。所以,在

平时我们要尽力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别,对

我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太大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设备的选择

上的,也有软件应用方面的。出现问题时,同学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非常感谢老师

给我们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让我困惑的一个问题是,输送气体时,要用到鼓风机,那鼓风机的计算和选择还用体现

在电子版上吗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并且争取实践机会。工程设计需要的是细心有耐力的人,在这方面我还做不太

好。非常感谢老师把我们带到这个领域!感谢同学的帮助和鼓励!对我来说,这不仅是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化工原理》第三版王志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申迎华郝晓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任晓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付家新王为国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涂伟萍陈佩珍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课程设计成绩:

注:教师按学生实际成绩(平时成绩和业务考核成绩)登记并录入教务MIS系统,由系统自动转化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等。

指导教师评语: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zong (修复的)共32页

2012年 06月 工业背景及工艺流程 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

发、易燃烧且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因其分子中具有羰基,反应能力很强,容易发生氧化,缩合,环化,聚合及许多类型加成反应。乙醛也是一种重要的烃类衍生物在合成工业有机化工产品上也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其本身几乎没有直接的用途,完全取决于市场对它的下游产品的需求及下游产品对生产路线的选择,主要用于醋酸、醋酐、醋酸乙烯等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也用于制备丁醇、异丁醇、季戊四醇等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塑料、化纤、染料、香料和食品等工业。 国内乙醛生产方法有乙烯氧化法、乙醇氧化法和乙炔氧化法三种技术路线。工业上生产乙醛的原料最初采用乙炔,以后又先后发展了乙醇和乙烯路线。乙炔水化法成本高,因其催化剂——汞盐的污染难以处理等致命缺点,现以基本被淘汰。乙醇氧化或脱氢法制乙醛虽有技术成熟,不需要特殊设备,投资省,上马快等优点,但成本高于乙烯直接氧化法。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醛。由于其原料乙烯来源丰富而价廉,加之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及“三废”处理容易等突出优点,深受世界各国重视,发展非常迅速,现以成为许多国家生产乙醛的主要方法。 精馏方案的确定: 精馏塔流程的确定; 塔型的选择; 操作压力的选定; 进料状态选定; 加热方式等

所选方案必须: (1)满足工艺要求; (2)操作平稳、易于调节; (3)经济合理; (4)生产安全。 包括:流程的确定;塔型的选择;操作压力的选定;进料状态选定;加热方式等 操作压力选择 ●精馏可在常压、加压或减压下进行。 ●沸点低、常压下为气态的物料必须选用加压精馏;热敏性、高沸点 物料常用减压精馏。 进料状态的选择 ●一般将料液预热到泡点或接近泡点后送入塔内。这样可使: ● (1)塔的操作比较容易控制; ● (2)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上升蒸汽量相近,塔径相似,设计制造比 较方便。 加热方式: ●(1)间接蒸汽加热 ●(2)直接蒸汽加热 ●适用场合:待分离物系为某轻组分和水的混合物。 ●优点:可省去再沸器;并可利用压力较低的蒸汽进行加热。操作 费用和设备费用均可降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正式版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塔的设计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5 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4)

参考文献 (15) 对本设计的评述及心得 (15)

附表:附表附表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7500 m3/h,其中含氨气为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体积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 20℃. (三)填料类型 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 (五)厂址 厂址为衡阳地区 (六)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七)操作条件 20℃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m3kPa)。 第一节前言 填料塔的有关介绍 填料塔洗涤吸收净化工艺不单应用在化工领域 ,在低浓度工业废气净化方面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工程实践表明 ,合理的系统工艺和塔体设计 ,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本文简述聚丙烯阶梯填料应用于水吸收氨过程的工艺设计以及工程问题。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它是化工类企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填料塔结构图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概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_ 化工原理 设计题目: __水吸收空气中氨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___ 院系: ___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王永奇__________ 学号: ____200907117________ 专业班级: __化学工程与工艺093_ 指导教师: ______张玉洁_________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二、设计条件 1.生产能力:每小时处理混合气体4500Nm/h; 2.设备型式:填料塔 3.操作压力:101.3KPa 4.操作温度:298K 5.进塔混合气中含氨8%(体积比) 6.氨的回收率为99% 7.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8.建厂地址:兰州地区 9.要求每米填料的压降都不大于103Pa 三、设计步骤及要求 1. 确定设计方案 (1)流程的选择 (2)初选填料类型 (3)吸收剂的选择 2.查阅物料的物性数据 (1)溶液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2)气相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3)氨在水中溶解的相平衡数据 3.物料衡算 (1)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2)确定泛点气速和塔径 (3)校核D/d>8~10 (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实际的喷淋密度要大于最小的喷淋密度。 4.填料层高度计算 5.填料层压降校核

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新进行以上计算 6.填料塔附件的选择 (1)液体分布装置 (2)液体在分布装置 (3)填料支撑装置 (4)气体的入塔分布 7.计算结果列表(见下表) 四、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A4) (1)内容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2)格式必须严格按照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的格式打印。 2.精馏塔工艺条件图(2号图纸)(手绘) 五、时间安排 (1)第十九周---第二十二周 (2)第二十二周的星期五(7月20日)下午两点本人亲自到指定地点交设计成果,最迟不得晚于星期五的十八点钟。 六、设计考核 (1)设计是否独立完成; (2)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否规范 (3)工艺计算与图纸正确与否以及是否符合规范 (4)答辩 七、参考资料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成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现代填料塔技术》王树盈中国石化出版社 3.化工原理夏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资料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姓名姚 学号 090350== 指导教师蒋赣、严明芳 2011年12月25日

目录 前言 (1) 1.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 (4) 1.1任务及操作条件 (4) 1.2设计案的确定 (4) 1.3填料的选择 (4) 2. 工艺计算 (6) 2.1 基础物性数据 (6)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6)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6)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 2.1.4 物料衡算 (7)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7) 2.2.1 塔径的计算 (7)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9)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12) 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3) 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5) 3.1 填料支承设备 (15) 3.2填料压紧装置 (16) 3.3液体再分布装置 (16) 4. 设计一览表 (17) 5. 后记 (18) 6. 参考文献 (10) 7. 主要符号说明 (10) 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前言 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 综合考察各分离吸收设备中以填料塔为代表,填料塔技术用于各类工业物系的分离,虽然设计的重点在塔体及塔内件等核心部分,但与之相配套的外部工艺和换热系统应视具体的工程特殊性作相应的改进。例如在DMF回收装置的扩产改造项目中,要求利用原常压塔塔顶蒸汽,工艺上可以在常压塔及新增减压塔之间采用双效蒸馏技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的双重效果,在硝基氯苯分离项目中;改原多塔精馏、两端结晶工艺为单塔精馏、端结晶流程,并对富间硝基氯苯母液进行精馏分离,获得99%以上的间硝基氯苯,既提高产品质量,又取得了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过程的优缺点:分离技术就是指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分离出混合物中特定组分的操作。这种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解吸,萃取,结晶,吸附,过滤,蒸发,干燥,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利用分离技术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能源,化工产品和环保设备,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1填料塔的设计获得满足分离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吸收塔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 设计水吸收半水煤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的填料吸收塔设计者:王涛 学号:1043082002 指导老师:曹丽淑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3 1.1设计题目????????????????????????????????????????????????????????????????????????????????????????????3 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3 1.3设计内容???????????????????????????????????????????????????????????????????????????????????????????????3 第二章设计方案???????????????????????????????????????????????????????????????????????????????????????????4 2.1设计流程的选择及流程图??????????????????????????????????????????????????????????????????????4 第三章填料塔的工艺设计??????????????????????????????????????????????????????????????????????????????4 3.1气液平衡关系????????????????????????????????????????????????????????????????????????????????????????4 3.2吸收剂用量???????????????????????????????????????????????????????????????????????????????????????????5 3.3计算热效应???????????????????????????????????????????????????????????????????????????????????????????5 3.4定塔径??????????????????????????????????????????????????????????????????????????????????????????????????6 3.5喷淋密度的校核?????????????????????????????????????????????????????????????????????????????????????6 3.6体积传质系数的计算??????????????????????????????????????????????????????????????????????????????7 3.7填料层高度的计算??????????????????????????????????????????????????????????????????????????????????8 3.8附属设备的选择???????????????????????????????????????????????????????????????????????????????????9第四章设计结果概要??????????????????????????????????????????????????????????????????????????????????15第五章设计评价 ?????????????????????????????????????????????????????????????????????????????????? 17

化工原理 水吸收氨填料塔设计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水吸收氨填料塔的设计 指导教师: 李燕 成绩评阅教师

目录 第一节前言 (4) 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4) 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4)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4) 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5)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5) 2.2 吸收剂的选择 (5) 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5) 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 (5) 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5) 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6) 2.4 基础物性数据 (6) 2.4.1 液相物性数据 (6) 2.4.2 气相物性数据 (6) 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7) 2.4.4 物料横算 (7) 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8) 3.1 塔径的计算 (8) 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9)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9) 3.2.3 填料层的分段 (11) 3.3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2) 第四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2) 4.1 塔内件类型 (12) 4.2 塔内件的设计 (12) 4.2.1 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2) 4.2.2 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 (13) 注: 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3) 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3)

3 参考文献 (15) 4 对本设计的评述或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 (15)

第一节 前言 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结构: 图1-1 填料塔结构图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她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2)针对物系及分离要求,选择适宜填料; (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考虑喷淋密度); (4)计算塔高、及填料层的压降; (5)塔内件设计。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1. 气体混合物成分:空气和氨 2. 空气中氨的含量: 5.0% (体积含量即为摩尔含量) 液体 捕沫器 填料压板 塔壳填料 填料支承板液体再分布器填料压板填料支承板气体 气体 液体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简易步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方案的确定与工艺流程的说明…………………() 3.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4.塔板数的确定………………………………………() 5.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6.精馏段的汽液负荷计算………………………………() 7.精馏段塔体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8.精馏段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9.精馏段塔高的计算…………………………………() 10.精馏段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1.精馏段塔板的汽液负荷性能图………………………() 12.精馏段计算结果汇总………………………………() 13.设计评述……………………………………………() 14.参考文献………………………………………………() 15.附件……………………………………………………() 附件1:附图1精馏工艺流程图………………………() 附件2:附图2降液管参数图……………………………()附件3:附图3塔板布孔图………………………………()

板式塔设计简易步骤 一、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对塔型板型、工艺流程、加料状态、塔顶蒸汽冷凝方式、塔釜加热方式等进行说明,并 绘制工艺流程图。(图可附在后面) 二、 精馏塔物料衡算:见教材P270 计算出F 、D 、W ,单位:kmol/h 三、 塔板数的确定 1. 汽液相平衡数据: 查资料或计算确定相平衡数据,并绘制t-x-y 图。 2. 确定回流比: 先求出最小回流比:P 266。再确定适宜回流比:P 268。 3. 确定理论板数 逐板法或梯级图解法(塔顶采用全凝器)计算理论板层数,并确定加料板位置:P 257-258。(逐板法需先计算相对挥发度) 确定精馏段理论板数N 1、提馏段理论板数N 2 4. 确定实际板数: 估算塔板效率:P 285。(①需知全塔平均温度,可由 t-x-y 图确定塔顶、塔底温度,或通过试差确定塔顶、塔底温度,再取算术平均值。②需知相对挥发度,可由安托因方程求平均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再按理想溶液计算。) 由塔板效率计算精馏段、提馏段的实际板层数N 1’,N 2’:P 284式6-67。 四、 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1. 操作压力m p :取2 F D m p p p += 2. 精馏段平均温度m t :查t-x-y 图确定塔顶、进料板温度,再取平均值。或由泡点方程试差法确定塔顶、进料板温度。 3. 平均摩尔质量M Vm 、M Lm :由P 8式0-27分别计算塔顶、进料板处的摩尔质量,再分别 取两处的算术平均值。汽相的摩尔分率查t-x-y 图。 4. 平均密度Vm ρ、Lm ρ: Lm ρ:用P 13式1-7分别计算塔顶、进料板处液相密度,再 取算术平均值。m Vm m Vm T R M p ??= ρ 5. 液体表面张力m σ:由B B A A m x x σσσ+=分别计算塔顶mD σ与进料板mF σ,再取 平均值。 6. 液体粘度m μ:与表面张力的计算类似。 五、 精馏段汽液负荷(Vs 、Ls )计算 V=(R+1)D L=RD

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 ①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 ②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根据不同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分离方法。吸收操作仅为其中之一,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时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说来,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都要用到气体吸收过程。填料塔作为主要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青睐。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以水为溶剂,经济合理,净化度高,污染小。此外,由于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具有很大的利用。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设计的题目是:炉气处理量为m3 4200炉气吸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本次任务为用水吸收二氧化硫常压填料塔。具体设计条件如下: 1、混合物成分:空气和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的含量:0.05(摩尔分率) 3、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4、进塔炉气流量:h 4200 m3 5、二氧化硫气体回收率:95% 吸收过程视为等温吸收过程。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1流程方案 (1) 1.2设备方案 (1) 1.3流程布置 (1) 1.4吸收剂的选择 (1) 第二章 填料的选择 (2) 2.1对填料的要求 (2) 2.2填料的种类和特性 (2) 2.3填料尺寸 (3) 2.4填料材质的选择 (3) 第三章 工艺计算 (4) 3.1气液平衡的关系 (4) 3.2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的确定 (4) 3.2.1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4) 3.2.2操作线的确定 (5) 3.3塔径计算 (5) 3.3.1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速率f u : (5) 3.3.2操作气速 (7) 3.3.3塔径计算 (7) 3.3.4喷淋密度U 校核 (7) 3.3.5单位高度填料层压降(Z P )的校核 (8) 3.4填料层高度计算 (9) 3.4.1传质系数的计算 (9) 3.4.2填料高度的计算 (12) 第四章 填料塔内件的类型与设计 (13) 4.1 塔内件的类型 (13) 第五章 辅助设备的选型 (16) 5.1管径的选择 (16) 5.2泵的选取: (17) 5.3风机的选型: (17) 第六章 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7) 第七章 分布器简要计算 (18) 第八章 关于填料塔设计的选材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附图 (21) 致谢 (22)

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600m3/h,其中含氨为7%(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要求:氨气的回收率达到98%。(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二、工艺操作条件: (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 : t=20℃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 (4)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三、设计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8)设计参数一览表; (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4号图纸); (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4号图纸); (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1. 设计方案简介 (1) 1.1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2填料的选择 (1) 2. 工艺计算 (1) 2.1 基础物性数据 (1)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1)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1)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1) 2.1.4 物料衡算 (1)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 2.2.1 塔径的计算 (2)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3)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6) 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7) 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 3.1 填料支承设备 (8) 3.2填料压紧装置 (8) 3.3液体再分布装置 (8) 4. 设计一览表 (9) 5. 后记 (9) 6. 参考文献 (9) 7. 主要符号说明 (10) 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正式版)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塔的设计 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5 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4) 第一节前言 (3) 1.1 填料塔的有关介绍 (4) 1.2 塔内填料的有关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5)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5) 2.2 吸收剂的选择 (5) 2.3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 2.4 液相物性数据 (6) 2.5 气相物性数据 (8) 2.6 气液相平衡数据 (7) 2.7 物料横算 (7) 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8) 3.1 塔径的计算 (8) 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9)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 3.2.2 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0) 3.2.3 填料层的分段 (11)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2) 第五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3) 第六节填料塔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3) 参考文献 (15) 对本设计的评述及心得 (15) 附表: 附表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5) 附表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5) 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17)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7500 m3/h,其中含氨气为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体积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 20℃. (三)填料类型 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 (五)厂址 厂址为衡阳地区 (六)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七)操作条件 20℃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11 日

设计任务书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____3200____m3/h,其中含氨为____8%____(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要求: ①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____0.04%____(体积分数);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0℃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 (三)填料类型 聚丙烯阶梯环吸收填料塔 (四)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8)设计参数一览表; (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 (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 (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装置流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吸收剂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填料种类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填料规格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填料材质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基础物性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液相物性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气相物性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 气液相平衡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 物料横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塔径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填料层压降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封面) XXXXXXX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1、工艺生产流程线 (4) 2、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 (4) 3、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5) 4、计算校核 (6) 5、设计结果概要表 (9) 6、设计评价及讨论 (11) 参考文献 (11) 附图:主体设备结构图和花版设计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将自选物料用河水冷却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d; 三、设计条件:1.处理能力:G=29*300 t 物料 2. 冷却器用河水为冷却介质,考虑广州地区可取进口水温度为 20~30℃;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 Pa;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6.用Autocad绘制列管式冷却器的结构图(3号图纸)、花板布 置图(4号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任务 书);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 算及说明(包括校核);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 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备注: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专著书名.出版社名.起止页码 例:潘继红等.管壳式换热器的分析和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70~90 陈之瑞,张志耘.桦木科植物叶表皮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91,29(2):127~135 1.工艺生产流程: 物料通过奶泵被送入冷却器后,经管盖进行多次往返方向的流动。冷却后由出料管流出,不合格的物料由回流阀送回冷却器重新冷却,直至符合要求。经过处理的河水由冷却器的进口管流入,由出口管流出,其与牛奶进行逆流交换热量。 牛奶灭菌后温度高达110~115℃,然后进行第一阶段的冷却,冷却到均质温度55~75℃,而后进行均质。无菌均质后,牛奶经过第二阶段的冷却,最终由冷却水冷却至所需的出口温度。本实验所设计的就是第一阶段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 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 3.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 y a 的测定方法 4. 学会使用GC 二、实验原理 吸收操作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之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同时具有净化与回收双重目的。因而,气体出口浓度y 2是度量该吸收塔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影响y 2的因素很多,因为吸收传质速率N A 由吸收速率方程式决定。 (一). 吸收速率方程式: 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速率方程决定 : m y A y aV K N ?=填 或 m y A y A K N ?= 式中: Ky 气相总传系数,mol/m 3.s ; A 填料的有效接触面积,m 2; Δy m 塔顶、塔底气相平均推动力, V 填 填料层堆积体积,m 3; K y a 气相总容积吸收传质系数,mol/m 2.s 。

从前所述可知,N A 的大小既与设备因素有关,又有操作因素有关。 (二).影响因素: 1.设备因素: V 填与填料层高度H 、填料特性及放置方式有关。然而,一旦填料塔制成,V 填就为一定值。 2.操作因素: a .气相总容积吸收传质系数K y a 根据双膜理论,在一定的气温下,吸收总容积吸收传质系数K y a 可表示成: a k m a k a K x y y +=11 又有文献可知:a y G A a k ?=和b x L B a k ?=,综合可得b a y L G C a K ?=,显然K y a 与气体流量及液体流量均有密切关系。比较a 、b 大小,可讨论气膜控制或液膜控制。 b .气相平均推动力Δy m 将操作线方程为:22)(y x x G L y +-= 的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方程为:y =mx 的平衡线在方格纸上作图,从图5-1中可得知: 2 12 1ln y y y y y m ???-?= ?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样本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时间:2012 年8月28日至2012 年9 月14 日

目录 课程任务设计书 (3) 第一节吸收塔简介 (4) 1.1 吸收技术概况 (4) 1.2 吸收设备--填料塔概况 (4) 1.3 典型的吸收过程 (5) 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6)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6) 2.2 吸收剂的选择 (6) 2.3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 2.3.1填料种类的选择 (7) 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8) 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8) 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3.1 基础物性数据 (10) 3.1.1 液相物性数据 (10) 3.1.2 气相物性数据 (10) 3.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10) 3.2 物料衡算及校核 (11) 3.2.1水吸收氨气平衡关系 (11) 3.2.2绘制X-Y图 (11) 3.2.3物料衡算 (16) 3.3 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18) 3.3.1塔径的计算 (18) 3.3.2塔径的校核 (20) 3.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20) 3.4.1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0) 3.4.2 填料层的分段 (23) 3.5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23) 第四节其他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24) 4.1 吸收塔的主要接管尺寸计算 (24) 4.2 气体进出口的压降计算 (24)

4.3 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24) 附件一: 1.计算结果汇总 (26) 2.主要符号及说明 (27) 3.参考文献 (28) 4. 个人小结 (28) 附件二: 1.填料塔设备图 (30) 2.塔设备流程图 (31) 3.埃克特通用压降关联图 (32) 4.X-Y关系图(见计算过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应予指出,热力学和传热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热力学不研究引起传热的机理和传热的快慢,它仅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确定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变成另一个平衡状态所需的总能量;而传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速率,因此可以认为传热学是热力学的扩展。 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载热介质的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又称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热传导的条件是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氨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设计—15 主要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进行简要 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的 选定、填料塔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 4、绘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描绘,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 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 5、吸收塔的设备工艺条件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参数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NH 3 气体,混合气体处理量5000m3/h,其中NH 3 含量为0.14kg/m3干空气(标态),干空气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 70%,要求净化气中NH 3 含量不超过0.07%(体积分数),气体入口温 度40℃,入塔吸收剂中不含NH 3 ,水入口温度30℃。 设计计划进度布置任务,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书,其它准备……………0.5天主要工艺设计计算…………………………………………2.5天辅助设备选型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1.0天绘制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1.0天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考核)……………………………1.0天合计:(1周)………………………………………………6.0天 主要参考文献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08 2.《化工原理》(上、下册),夏清,陈常贵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01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理工大学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07 4.《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08 5.《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上、下卷),时钧等主编,化学工 业出版社,1998.11 6.《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董大勤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1 7.《化工数据导引》,王福安主编,化工出版社,1995.10 8.《化工工程制图》,魏崇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05 9.《现代填料塔技术指南》,王树楹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08 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说明书不得少于7000字,A4幅面; 2.工艺流程图为A2幅面; 3.设备工艺条件图为A3幅面;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