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概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一、背景介绍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制品,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化学产品,也可用作氨加热系统的燃料,但它作为强氧化剂挥发到大气中,有害环境,因此必须采取对策进行处理,以保护我们的环境。
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典型的操作过程,通过在塔内部放入一定量的吸收填料,使得氨气更有效地与液体相混合,从而降低氨的挥发率,防止它的溢出。
二、设计目的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氨气挥发率的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系统。
三、塔结构设计1.水吸收塔的形式:此水吸收塔采用真空反应塔的形式,包括加热装置、塔体及其重要部件。
2.水吸收塔的尺寸:该水吸收塔直径为3m,高度为12m,采用真空式反应塔设计。
3.吸收填料:此设计采用纤维吸收填料,其密度为180 kg/m3,吸附能力0.5%,并选择优质的、耐磨的材料,保证耐久性。
4.液相:选择介质为硝酸钠溶液,介质比重1.1,温度在25℃以下,以确保氨吸收剂的低温稳定性。
5.混合器:采用有效搅拌,减少氨气挥发,氨气完全溶于液体,增加氨气的反应机会,增加吸6.塔内设备:除了加热器,还设有安全阀等设备,以防出现意外。
四、设计步骤1.根据氨吸收水填料吸收塔的工艺特点,研究氨挥发的特性,确定反应条件,估算反应速率和塔的大小及包装密度。
2.确定吸收填料的类型,以保证其对氨气的特性挥发特性。
3.细化设计,考虑塔内混合器及其优势,同时留意水塔设计具体内容,计算安全阀等设备的大小,以及确定塔内设备的位置。
4.确认成本,包括:原材料、安装和实际操作。
五、最终结论本文研究了一套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了其安全阀及其它设备,以及填料的特性,确定了反应条件,估算反应速率,详细设计了塔的形式,尺寸,位置等,通过认真的工作,可以提出设计方案,完成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任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前言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塔设备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制药等过程工业上,对吸收、蒸馏和洗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性能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回收率、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
所以研究新型的的塔设备和强化气液两相传质过程及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塔设备主要可分为两种:板式塔和填料塔。
板式塔和填料塔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竞争能力时有强弱。
但总的来说,工业生产中因为处理量大所以还是以板式塔为主。
而对于填料塔,一般都是用于小量原料的处理。
但是在近些年来,人们对填料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却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应用规模的填料塔最大直径可达14~20m,突破了仅限于小塔的传统观念,并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对于新型的填料塔来说,它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生产能力大,在需要大理论技术的分离过程中能耗小,可以更容易满足经济的应用热泵得要求。
(2)分离效率高(3)压降小(4)操作弹性大(5)持液量小利用填料塔去分离化工过程中的产物或者处理工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已越来越普遍,而且也趋于主流,对人们的日常生过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在使用填料塔进行分离物质时,必须事先对整个填料塔进行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结合能效、操作条件、经济等方面去考虑。
充分了解到填料塔中个部分的物料情况和工作效益。
使整个填料塔分离过程能符合安全、环保、节能和高效益,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中。
氨是工业生产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但这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却对人的生命有着严重的危害,如果在工业生产中操作有失误,会威胁这生产人员的性命安全。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氨气吸收塔课程设计是一个专门用于净化氨气的工程,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水溶液与气体的有效反应以及吸收剂的特性,来去除氨气中的有害气体,以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氨气吸收塔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介绍
(1)氨气吸收塔的基本原理
(2)氨气吸收塔的设计原则
(3)氨气吸收塔的结构和运行条件
二、工程实施
(1)氨气吸收塔的净化原理
(2)氨气吸收塔的设计要求
(3)氨气吸收塔填料的选择和使用
(4)氨气吸收塔的安装要求
(5)氨气吸收塔的运行要求
三、技术支持
(1)氨气吸收塔的控制要点及工艺操作
(2)氨气吸收塔的安全限制
(3)氨气吸收塔的监测要点
(4)氨气吸收塔的维护和维修
四、结论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要成功利用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进行净化氨气,必须要正确地理解其原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及安装要求,对控制要点及有害气体的安全限制进行管理,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维护,从而确保净化气体的质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目录第1节前言3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31.2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31.3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4第2节精馏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42.1装置流程的确定42.2吸收剂的选择5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52.3.1填料种类的选择52.3.2填料规格的选择52.3.3填料材质的选择62.4基础物性数据62.4.1液相物性数据62.4.2气相物性数据72.4.3气液相平衡数据72.4.4物料横算8第3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93.1塔径的计算93.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113.2.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113.2.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113.2.3填料层的分段143.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14第4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154.1塔内件类型154.2塔内件的设计164.2.1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64.2.2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16注:17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7)2.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8)3.参考文献 (19)4.后记及其他 (19)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20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20表索引表 21工业常用吸收剂 (5)表 22 常用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的推荐值 (6)图索引图 11 填料塔结构图 (3)图 31 Eckert图 (15)第1节前言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结构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所示: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填料塔结构图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她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2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一、选择填料
本设计所选用的填料为塔形环状填料,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提高氨气
与水接触的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其次,填料的表面
积大,对氨气的吸附强度较高。
二、计算填料高度
根据质量平衡公式,吸收塔中氨气的质量=进入氨气的质量-出口氨气
的质量-吸收氨气的质量。
结合我们所设计的填料种类和工艺流程,可
以得到计算填料高度的公式:
θ=(W/N) ln [(C0-C)/(Co-Ct)]
其中,W是空气中氨气的质量流量,单位为kg/h;N是塔形环状填料每立方米的比表面积,单位为m²/m³;C0是氨气从入口口进入吸收器的
浓度,单位为mg/Nm³;Ct是出口处氨气的平均浓度,单位为mg/Nm³;
C是入口处水的浓度,单位为mg/L。
三、塔的直径
根据经验公式可得:填料在瞬间液晶表面液流速等于液降的经验公式。
v=1.2/(μ)½ (ΔP/ρ) ¼
其中,v是液体在塔体内部的平均流速,单位为m/s;μ是液体的粘度,单位为Pa*s;ΔP是液体在塔体内产生的液降,单位为Pa;ρ是液体
的密度,单位为kg/m³。
四、结论
经过以上各个方面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适合本工艺流程,并且
具有高效的填料塔高度及塔直径,使本工艺流程吸收效率达到最优化
程度。
我们所选用的填料塔设计方案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及运行稳定
等特点,非常符合实际工序的需要。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设计题目3000Nm3/h含氨5%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出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3000Nm3/h,其中含氨为5%(体积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体积分数)。
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101.33 kPa(常压);(2)操作温度20℃;(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9倍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工作日: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厂址:合肥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说明及流程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6)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7)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8)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9)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第1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1)1.1选定塔型 (1)1.2确定填料吸收塔的具体方案 (2)1.2.1装置流程的确定 (2)1.2选择吸收剂 (3)1.3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3)1.3.1操作温度的确定 (3)1.3.2操作压力的确定 (3)第2章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4)2.1填料的类型 (4)2.1.1散装填料 (4)2.1.2规整填料 (4)2.2填料的选择 (5)2.2.1填料种类的选择 (5)2.2.2填料规格的选择 (6)2.2.3填料材质的选择 (7)第3章填料塔工艺尺寸 (9)3.1设计基础数据 (9)3.1.1液相物性数据 (9)3.1.2气相物性数据 (9)3.2.3气液相平衡数据 (9)3.2.4物料衡算 (10)第4章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1)4.1塔径的计算 (11)4.2填料层高度计算 (12)4.3填料塔压降的计算 (14)第5章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6)5.1液体分布器 (16)5.2液体再分布器 (17)5.3 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 (18)第6章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19)6.1气体进料管 (19)6.2液体进料管 (19)6.3 离心泵的选型 (19)6.4风机的选型 (20)第7章塔体附件设计 (22)7.1塔的支座 (22)7.2其他附件 (22)附图1 填料塔工艺图 (23)附图2 工艺流程图 (24)附录1 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25)附录2 符号说明 (26)附录3 设计一览表 (27)附录4 Eckert通用关联图 (28)参考文献 (29)第1章设计方案的简介1.1选定塔型塔器是关键设备,例如在气体吸收、液体精馏(蒸馏)、萃取、吸附、增湿中、离子交换等过程中都有体现。
水吸收氨填料塔设计

1绪论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
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
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
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
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
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
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
综合考察各分离吸收设备中以填料塔为代表,填料塔技术用于各类工业物系的分离,虽然设计的重点在塔体及塔内件等核心部分,但与之相配套的外部工艺和换热系统应视具体的工程特殊性作相应的改进。
例如在DMF回收装置的扩产改造项目中,要求利用原常压塔塔顶蒸汽,工艺上可以在常压塔及新增减压塔之间采用双效蒸馏技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的双重效果,在硝基氯苯分离项目中;改原多塔精馏、两端结晶工艺为单塔精馏、端结晶流程,并对富间硝基氯苯母液进行精馏分离,获得99%以上的间硝基氯苯,既提高产品质量,又取得了降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过程的优缺点:分离技术就是指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分离出混合物中特定组分的操作。
这种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解吸,萃取,结晶,吸附,过滤,蒸发,干燥,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
利用分离技术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能源,化工产品和环保设备,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12月11日
设计任务书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1)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米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C
量为_32003/h,其中含氨为8%(体积分数)
温度为25C。要求:
① 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__0.04%(体积分数)
(2)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0r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
(3)填料类型
聚丙烯阶梯环吸收填料塔
(4)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 空气污染, 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 本次课程设计的 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 使 其达到排放标准。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 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 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 压降低、 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 从而可以使 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1.4.1填料种类的选择4
1.4.2填料规格的选择6
1.4.3填料材质的选择6
1.5基础物性数据7
1.5.1液相物性数据7
1.5.2气相物性数据8
1.5.3气液相平衡数据8
1.5.4物料横算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_ 化工原理设计题目: __水吸收空气中氨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___ 院系: ___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_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王永奇__________学号: ____200907117________专业班级: __化学工程与工艺093_指导教师: ______张玉洁________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二、设计条件1.生产能力:每小时处理混合气体4500Nm/h;2.设备型式:填料塔3.操作压力:101.3KPa4.操作温度:298K5.进塔混合气中含氨8%(体积比)6.氨的回收率为99%7.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8.建厂地址:兰州地区9.要求每米填料的压降都不大于103Pa三、设计步骤及要求1. 确定设计方案(1)流程的选择(2)初选填料类型(3)吸收剂的选择2.查阅物料的物性数据(1)溶液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气相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3)氨在水中溶解的相平衡数据3.物料衡算(1)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2)确定泛点气速和塔径(3)校核D/d>8~10(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实际的喷淋密度要大于最小的喷淋密度。
4.填料层高度计算5.填料层压降校核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新进行以上计算6.填料塔附件的选择(1)液体分布装置(2)液体在分布装置(3)填料支撑装置(4)气体的入塔分布7.计算结果列表(见下表)四、设计成果1. 设计说明书(A4)(1)内容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2)格式必须严格按照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的格式打印。
2.精馏塔工艺条件图(2号图纸)(手绘)五、时间安排(1)第十九周---第二十二周(2)第二十二周的星期五(7月20日)下午两点本人亲自到指定地点交设计成果,最迟不得晚于星期五的十八点钟。
六、设计考核(1)设计是否独立完成;(2)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否规范(3)工艺计算与图纸正确与否以及是否符合规范(4)答辩七、参考资料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成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现代填料塔技术》王树盈中国石化出版社3.化工原理夏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填料吸收塔设计一览表1.设计方案简介用水吸收氨气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对于水吸收氨气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50N D 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1][2]2.工艺计算2.1基础物性数据 2.1.1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1][3]由手册查得,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为 3997.05/L kg m ρ=粘度为 30.894910 3.2/()L Pa S kg m h μ-=⨯⋅=⋅ 表面张力为 271.9/931824/L dyn cm kg h σ== 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628.53210/L D m h -=⨯ 2.1.2 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4.282992.01708.0=⨯+⨯==∑i i Mm M y M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146.1298314.804.283.101m =⨯⨯==RT PM Vm V ρ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得25℃空气的粘度为0.066/()V kg m h μ=⋅查手册得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20.0698/V D m h =2.1.3相平衡数据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5℃时氨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1]99.78E kPa =相平衡常数为99.780.985101.3E m P === 溶解度系数为3997.050.555/()99.7818.02LSH kmol kPa m EM ρ===⋅⨯2.2 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0870.008.0-108.0-y 1Y 211===y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000870.0)99.0-1(0870.0)-1(12=⨯==ηY Y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82kmol/h.184)08.01(4.224500=-⨯=V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12min 12()/Y Y LV Y m X -=-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20X =975.00-985.0/0870.0000870.0-0870.0/22121min=--=X Y Y Y Y V L )( 取操作液气比为4625.1975.05.1)L(5.1)(min =⨯==VV L 30.2704625.182.184=⨯=L1212()()V Y Y L X X -=-0589.030.270)000870.00870.0(82.1841=-⨯=X2.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2.3.1 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气相质量流量为h kg w v /4724298273273146.14500=+⨯⨯=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h kg w L /81.487002.1830.270=⨯=Eckert 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035.0)05.997146.1(472481.4870)(5.05.0=⨯=L V V L w w ρρ 查图5-21得205.02.02=L LV F F g u μρρψφ查表5-11得1-143m F =φ537.38949.0146.1114305.99781.9205.0205.02.02.0=⨯⨯⨯⨯⨯==LV F LF g u μψρφρ 取 s m u u F /476.2537.37.07.0=⨯==由 m uV D S767.0476.214.33600/25273273450044=⨯+⨯⨯==π 圆整塔径,取 m D 8.0=。
泛点率校核:s m u /279.2476.214.33600/252732734500=⨯+⨯=οοοο44.646444.0100537.3279.2==⨯=F u u (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填料规格校核:81650800d >==D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率为3min ()0.08/W L m m h =⋅ 查附录五得23114.2/t a m m =32min min ()0.08114.29.136/W t U L a m m h ==⨯=⋅min 2724.90.80.78581/997.05.4870U U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800mm 合理。
2.3.2填料层高度计算0580.00589.0985.0m 1*1=⨯==X Y *220Y mX == 脱吸因数为6735.030.27082.184985.0m =⨯==L V S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12*221[(1)]1OGY Y N In S S S Y Y -=-+-- ()⎥⎦⎤⎢⎣⎡+-=6735.00-000870.00-0870.06735.0-1n 6735.011I 7389.10=气相总传质单元数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220.750.10.050.221exp{1.45()()()()}W C L t L L t L t L L L L tU U U a g ασαασμρρσα-=-- 查表5-13得233/427680/C dyn cm kg h σ==液体质量通量为()h U L ⋅=⨯=22m 08kg/.96958.0785.081.4870⎪⎪⎭⎫ ⎝⎛⨯⨯⨯⨯⨯⨯=0.220.05-820.10.75)114.2940896997.059695.08()1027.1997.05114.29695.08()3.2114.29695.08()931824427680(45.1-exp -1t w αα 355.0=气漠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0.71/30.237()()()VV t VG t VV V U D k D RTμααμρ= 气体质量通量为()h m U V /kg/59.94038.0785.0146.125273273450022=⨯⨯+⨯=⎪⎭⎫ ⎝⎛⨯⨯⎪⎭⎫ ⎝⎛⨯⎪⎭⎫ ⎝⎛⨯=298314.8698.02.114698.0146.1066.0066.02.11459.9403237.0k 317.0G()kpa h m ⋅⋅=210518kmol/.0 液漠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2/31/21/30.0095()()()LL L L W LL L LU g k D μμαμρρ-= 3121-6-3205.9971027.12.310532.805.9972.33.20.3552.11408.96950095.08⎪⎪⎭⎫⎝⎛⨯⨯⎪⎭⎫⎝⎛⨯⨯⎪⎭⎫ ⎝⎛⨯⨯⨯=6443m/h .0=由 1.1G G W k a k a ψ=,查表得 : 1.45ψ=则 1.1G G W k a k a ψ=)m 4170koml/(.645.12.114355.010518.031.1kpa h ⋅⋅=⨯⨯⨯= 1.1L L W k a k a ψ=h 306/.3045.12.114355.06443.00.4=⨯⨯⨯=︒︒>︒︒=5044.64Fu u由 , 1.4, 2.2[19.5(0.5)],[1 2.6(0.5)]G G L L F Fu u k a k a k a k a u u =+-=+-,得[])koml/(m 472.104170.60.5)-(0.64435.91k 31.4,G kpa h a ⋅⋅=⨯+=()[]h a L /398.31306.305.0-6443.06.21k 2.2,=⨯+=则 ,,111G G L k a k a Hk a =+()kpa h m ⋅⋅=⨯+3541koml/.6398.31555.01472.1011由 OG Y G V VH K a K aP ==ΩΩ555m .08.0785.03.101541.682.1842=⨯⨯⨯由 5.960m 7389.10555.0=⨯==O G O G N H Z, 1.25 4.953 6.19Z m =⨯=45m .7960.525.1z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m Z 8,=查表,对于阶梯环填料,m h D6,158hmax ≤-= 取8,hD=则 mm 64008008h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8000 mm ,故需分段,分为两段,每段400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