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合集下载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出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为3350m3/h,其中含氨5%,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

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量的1.5倍。

(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 20℃(三)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四)工作日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五)厂址广西柳州(六)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七)设计基础数据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目录(一)设计方案简介 (4)(二)工艺计算 (4)1.基础物性数据(1)液相物性的数据 (5)(2)气相物性数据 (5)(3)气液相平衡数据 (5)(4)物料衡算 (5)2.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1)塔径的计算 (6)(2)填料层高度计算 (7)3.填料层压降计算 (9)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10(三)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0)(四) 设计一览表 (12)(五)对本设计的评述 (12)(六)参考文献 (13)(七)主要符号说明 (14)(八)附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一)设计方案简介一.方案的的确定1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1)塔径计算气相质量流量为w=3500×1.181=4133.5 ㎏/hv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155.88×18.02=2808.96 ㎏/hWL用贝恩—霍根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查附录五得空隙率 =0.927计算得u F=4.375 m/s取u =0.8 u F=0.8 4.375=3.5 m/s由D===0.595 m圆整塔径,取 D=0.6 m泛点率校核:u==3.440 m/s== 78.63% (在允许范围内)填料规格校核:==14>8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度为(Lw )min=0.08 m3/(m·h)查常用散装填料的特性参数表,得at=114.2 m2/m3U min =(Lw)minat=114.2×0.08=9.136 m3/m2·hU==9.96>Umin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600mm是合理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2月11 日设计任务书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____3200____m3/h,其中含氨为____8%____(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

要求:①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____0.04%____(体积分数);(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20℃(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三)填料类型聚丙烯阶梯环吸收填料塔(四)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8)设计参数一览表;(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装置流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吸收剂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

清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

第五章 吸收塔塔体材料的选择 .....................................................................................19 5.1 吸收塔塔体材料 ...............................................................................................19 5.2 吸收塔的内径...................................................................................................19 5.3 壁厚的计算 ......................................................................................................19 5.4 强度校核..........................................................................................................19 第六章 封头的选型 .......................................................................................................20 6.1 封头的选型 ......................................................................................................20 6.2 封头材料的选择 ...............................................................................................20 6.3 封头的高..........................................................................................................20 6.4 封头的壁厚 ......................................................................................................20 第七章 管结构 ..............................................................................................................22 7.1 7.2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10.1 10.2 10.3 10.4 10.3 气体和液体的进出的装置 .................................................................................22 塔体各开孔补强设计 ........................................................................................22 填料塔的高度(不含支座) ..............................................................................24 容器的支座与焊接 ............................................................................................26 设备强度及稳定性分析 .....................................................................................27 设计压力的分析 .............................................................................................27 塔的质量分析 .................................................................................................27 圆筒轴向应力校核的分析 ...............................................................................28 风载荷的分析 .................................................................................................30 地震载荷的分析 .............................................................................................3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水吸收氨气填料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水吸收氨气填料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氨过程的填料吸收塔设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教务处制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中文摘要...。

.。

.....。

..。

..。

.。

.....。

..。

.....。

(1)英文摘要..。

...。

..。

.。

.。

.。

.。

..。

..。

...。

.。

2第1章设计方案简介.。

.。

.。

...。

.。

.。

.....。

.。

..4 第2章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选型.。

.。

..。

.。

(4)2。

1 基础物性数据.。

..。

.。

.。

..。

.。

.。

..。

.。

.。

.。

.。

.。

.42.1.1液相物性数据。

....。

...。

.。

.。

.。

..。

.。

....。

..4 2。

1。

2气相物性数据。

...。

..。

.。

..。

..。

..。

.。

.。

..4 2.1。

3气液相平衡数据。

.。

..。

.。

....。

....。

..。

52.1.4物料衡算...。

..。

.。

..。

..。

...。

..。

....。

.。

52.2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

..。

...。

..。

.。

.。

.。

.。

62.2.1塔径的计算。

.。

..。

.。

.。

.。

.。

..。

..。

.。

.。

62。

2.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

.......。

..。

.。

....。

(8)2.2。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

..。

.。

....。

..。

...。

10第3章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

...。

.。

....。

.。

113。

1液体分布器.。

..。

..。

....。

.。

...。

..。

.。

..。

.。

113。

1.1液体分布器选型。

.....。

.。

...。

.....。

.....。

113。

1.2布液计算。

.。

.。

..。

..。

.。

...。

.。

.....。

. (11)3.2填料支撑装置。

.。

.。

...。

.。

.。

.。

...。

...。

113。

3填料塔紧装置。

.....。

..。

.。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一、背景介绍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制品,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化学产品,也可用作氨加热系统的燃料,但它作为强氧化剂挥发到大气中,有害环境,因此必须采取对策进行处理,以保护我们的环境。

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典型的操作过程,通过在塔内部放入一定量的吸收填料,使得氨气更有效地与液体相混合,从而降低氨的挥发率,防止它的溢出。

二、设计目的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氨气挥发率的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系统。

三、塔结构设计1.水吸收塔的形式:此水吸收塔采用真空反应塔的形式,包括加热装置、塔体及其重要部件。

2.水吸收塔的尺寸:该水吸收塔直径为3m,高度为12m,采用真空式反应塔设计。

3.吸收填料:此设计采用纤维吸收填料,其密度为180 kg/m3,吸附能力0.5%,并选择优质的、耐磨的材料,保证耐久性。

4.液相:选择介质为硝酸钠溶液,介质比重1.1,温度在25℃以下,以确保氨吸收剂的低温稳定性。

5.混合器:采用有效搅拌,减少氨气挥发,氨气完全溶于液体,增加氨气的反应机会,增加吸6.塔内设备:除了加热器,还设有安全阀等设备,以防出现意外。

四、设计步骤1.根据氨吸收水填料吸收塔的工艺特点,研究氨挥发的特性,确定反应条件,估算反应速率和塔的大小及包装密度。

2.确定吸收填料的类型,以保证其对氨气的特性挥发特性。

3.细化设计,考虑塔内混合器及其优势,同时留意水塔设计具体内容,计算安全阀等设备的大小,以及确定塔内设备的位置。

4.确认成本,包括:原材料、安装和实际操作。

五、最终结论本文研究了一套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了其安全阀及其它设备,以及填料的特性,确定了反应条件,估算反应速率,详细设计了塔的形式,尺寸,位置等,通过认真的工作,可以提出设计方案,完成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任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前言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塔设备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制药等过程工业上,对吸收、蒸馏和洗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性能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回收率、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

所以研究新型的的塔设备和强化气液两相传质过程及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塔设备主要可分为两种:板式塔和填料塔。

板式塔和填料塔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竞争能力时有强弱。

但总的来说,工业生产中因为处理量大所以还是以板式塔为主。

而对于填料塔,一般都是用于小量原料的处理。

但是在近些年来,人们对填料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却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应用规模的填料塔最大直径可达14~20m,突破了仅限于小塔的传统观念,并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对于新型的填料塔来说,它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生产能力大,在需要大理论技术的分离过程中能耗小,可以更容易满足经济的应用热泵得要求。

(2)分离效率高(3)压降小(4)操作弹性大(5)持液量小利用填料塔去分离化工过程中的产物或者处理工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已越来越普遍,而且也趋于主流,对人们的日常生过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在使用填料塔进行分离物质时,必须事先对整个填料塔进行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结合能效、操作条件、经济等方面去考虑。

充分了解到填料塔中个部分的物料情况和工作效益。

使整个填料塔分离过程能符合安全、环保、节能和高效益,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中。

氨是工业生产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但这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却对人的生命有着严重的危害,如果在工业生产中操作有失误,会威胁这生产人员的性命安全。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氨气吸收塔课程设计是一个专门用于净化氨气的工程,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水溶液与气体的有效反应以及吸收剂的特性,来去除氨气中的有害气体,以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氨气吸收塔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介绍
(1)氨气吸收塔的基本原理
(2)氨气吸收塔的设计原则
(3)氨气吸收塔的结构和运行条件
二、工程实施
(1)氨气吸收塔的净化原理
(2)氨气吸收塔的设计要求
(3)氨气吸收塔填料的选择和使用
(4)氨气吸收塔的安装要求
(5)氨气吸收塔的运行要求
三、技术支持
(1)氨气吸收塔的控制要点及工艺操作
(2)氨气吸收塔的安全限制
(3)氨气吸收塔的监测要点
(4)氨气吸收塔的维护和维修
四、结论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要成功利用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进行净化氨气,必须要正确地理解其原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及安装要求,对控制要点及有害气体的安全限制进行管理,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维护,从而确保净化气体的质量。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一、設計任務書(一)設計題目試設計一座填料吸收塔,用於脫除混於空氣中的氨氣。

混合氣體的處理量為1000 m3/h,其中含氨氣為8%(體積分數),要求塔頂排放氣體中含氨低於0.02%(體積分數),採用清水進行吸收,吸收劑的用量為最小用量的1.5倍。

(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係數為H=0.725kmol/(m3.kPa)(二)操作條件1.操作壓力為常壓,操作溫度20℃.2.填料類型選用聚丙烯階梯環填料,填料規格自選。

3.工作日取每年300天,每天24小時連續進行。

(三)設計內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藝尺寸計算;3.填料層壓降的計算;4.吸收塔接管尺寸計算;5.吸收塔設計條件圖;6.對設計過程的評述和有關問題的討論。

二、設計方案(一)流程圖及流程說明該填料塔中,氨氣和空氣混合後,經由填料塔的下側進入填料塔中,與從填料塔頂流下的清水逆流接觸,在填料的作用下進行吸收。

經吸收後的混合氣體由塔頂排除,吸收了氨氣的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二)填料及吸收劑的選擇該過程處理量不大,所用的塔直徑不會太大,可選用25×12.5×1.4聚丙烯階梯環塔填料,其主要性能參數如下:比表面積at :22332/mm空隙率ε:0.90濕填料因數Φ:1172m-填料常數 A:0.204 K:1.75見下圖:根據所要處理的混合氣體,可採用水為吸收劑,其廉價易得,物理化學性能穩定,選擇性好,符合吸收過程對吸收劑的基本要求。

三、工藝計算(一)基礎物性數據1.液相物性數據3998.2(/)L kg m ρ= 6100410() 3.6(/)L Pa s kg m h μ-=⨯⋅= 272.6(d y n /c )940896(/)L m k g h σ== 931.7610(/)L D m s -=⨯2. 氣相物性數據 混合氣體平均密度:31.166(/)v kg m ρ=c σ=427680(2/kg h )空氣黏度:51.8110()0.065(/)v Pa s kg m h μ-=⨯⋅=273K ,101.3Kpa.氨氣在空氣中擴散係數:200.17(/)D ms =(二)物料衡算,確定塔頂、塔底的氣液流量和組成20℃,101.3Kpa 下氨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係數 30.725/H kmol m kpa = 998.20.7540.72518101.3s S E m P HM P ρ====⨯⨯進塔氣相摩爾比: 10.080.087010.08Y ==- 出塔氣相摩爾比:20.00020.00020010.0002Y ==- 對於純溶劑吸收過程,進塔液相組成:20X =混合氣體流量 :1100027341.59629322.4V ⨯==⨯ kmol/h 進塔惰性氣體流量: 41.596(10.08)38.268V =⨯-= kmol/h吸收過程屬於低濃度吸收,平衡關係為直線,最小液氣比可按下式計算:12min 120.08700.0002000.752(0.0870/0.754)0e Y Y L V x X --⎛⎫=== ⎪--⎝⎭ 11e Y x m =取操作液氣比為最小液氣比的1.5倍,可得吸收劑用量為:0.75238.268 1.543.166/L Kmol h =⨯⨯=根據全塔物料衡算式:()()()121212120.08700.0002000.07700.752 1.5V Y Y L X X V Y Y X LX L -=---=+==⨯液氣比 : 43.166180.6661000 1.166l v W W ⨯==⨯ (三)塔徑的計算1.塔徑的計算考慮到填料塔內塔的壓力降,塔的操作壓力為101.3KPa()()()()33330.08170.922928.04/101.31028.0410 1.166/8.314527320998.2/v L M Kg Kmol PM Kg m RT Kg m ρρ-=⨯+⨯=⨯⨯⨯∴===⨯+=液体密度可以近似取为採用貝恩----霍夫泛點關聯式:112480.23lg f t v v L L L v L u a W A K g W ρρμρρε⎡⎤⎛⎫⎛⎫=-⎢⎥ ⎪ ⎪⎢⎥⎝⎭⎝⎭⎣⎦即()20.231184223 1.166lg () 1.0049.81998.20.90 1.1660.204 1.750.666998.20.476f u ⎡⎤⎢⎥⎢⎥⎣⎦⎛⎫=-⨯⨯ ⎪⎝⎭=- 3.017/f u m s = ()0.50.85f u u =-取泛點率為0.6. 即 0.60.6 3.017 1.810/f u u m s ==⨯=()4410000.4423.14 1.8103600s V D m u ⨯===π⨯⨯ 圓整後取 ()()0.4400D m mm ==2.泛點率校核:210003600 2.212/0.7850.4u m s ==⨯ 2.2120.7333.017F u u ==(在0.5到0.85範圍之間) 3.填料規格校核: 40016825D d ==> 4.液體噴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潤濕速率為:)/(08.0)(3min h m m L W ⋅=23223/t a m m = 所以得32min min ()0.0822317.84/()W t U L a m m h =⋅=⨯=⋅263220.78543.16618998.2 6.17510/()0.7850.4hL U D m m h =⋅⨯⨯==⨯⋅⨯ min U U >故滿足最小噴淋密度的要求.(四)填料層高度計算1.傳質單元高度計算273K ,101.3kpa 下,氨氣在空氣中的擴散係數20.17(/)o D cm s =.由3/2000V p T D D p T ⎛⎫⎛⎫= ⎪ ⎪⎝⎭⎝⎭,則 293K ,101.3kpa 下,氨氣在空氣中的擴散係數20.189(/)v D cm s =293K ,101.3kpa 下,氨氣在水中的擴散係數()921.7610/L D m s -=⨯ (查化工原理附錄)*110.7540.07700.0581Y mX ==⨯=*220Y mX ==脫吸因數為:0.7540.6680.752 1.5mV S L ===⨯ 氣相總傳質單元數為:()*12*221ln 11OG Y Y N S S S Y Y ⎡⎤-=-+⎢⎥--⎣⎦=()10.08700ln 10.6680.66810.6680.0002000-⎡⎤-+⎢⎥--⎣⎦ =14.992氣相總傳質單元高度採用修正的恩田關聯式計算:0.050.20.10.752221exp 1.45w c L t L L t L t L L L t L a U a U U a a a g σσμρσρ-⎧⎫⎛⎫⎛⎫⎛⎫⎛⎫⎪⎪=--⎨⎬ ⎪ ⎪ ⎪ ⎪⎝⎭⎝⎭⎝⎭⎝⎭⎪⎪⎩⎭液體品質通量為:22243.166186186.21/()0.7850.7850.4L L W U Kg m h D ⨯===⋅⨯⨯ 氣體品質通量為:2221000 1.1669283.44/()0.7850.7850.4v v W U Kg m h D ⨯===⋅⨯⨯ 故20.750.10.052820.24276806186.216186.212231exp{ 1.45()()()940896223 3.6998.2 1.27106186.21()}998.29408962230.2476w t a a -⨯=--⨯⨯⨯⨯⨯⨯⨯⨯⨯=氣膜吸收係數:10.7310.74340.2379283.440.0652230.1891036000.2372230.0658.3142931.1660.189103600 0.1273V V t V G t V V V U a D k a D RT μμρ--⎛⎫⎛⎫⎛⎫= ⎪ ⎪ ⎪⎝⎭⎝⎭⎝⎭⎛⎫⨯⨯⨯⎛⎫⎛⎫= ⎪ ⎪ ⎪⨯⨯⨯⨯⨯⎝⎭⎝⎭⎝⎭= 液膜吸收係數:211323121833290.00956186.21 3.6 3.6 1.27100.00950.2476223 3.6998.2998.2 1.761036000.3037(/)L L L L w L L L L U g k a D m h μμμρρ---⎛⎫⎛⎫⎛⎫= ⎪ ⎪ ⎪⎝⎭⎝⎭⎝⎭⎛⎫⨯⨯⎛⎫⎛⎫=⨯⨯⨯ ⎪ ⎪ ⎪⨯⨯⨯⨯⨯⎝⎭⎝⎭⎝⎭=查表得ψ=1.35 故1.1G G W K a K a ψ==0.1273⨯0.2476⨯223⨯ 1.11.35=9.778()3/Kmol m h kpa ⋅⋅ 0.4L L W K a K a ψ==0.3037⨯0.2476⨯223⨯0.41.35=18.907()3/kmol m h kpa f =fu u =0.733>0.5 以下公式為修正計算公式:1.419.50.5G G f u K a K a u ⎡⎤⎛⎫'⎢⎥=+- ⎪ ⎪⎢⎥⎝⎭⎣⎦ ()()1.4319.50.2339.77821.864/Kmol m h kpa ⎡⎤=+⨯⨯⎣⎦=⋅⋅2.219.50.5L L f u K a K a u ⎡⎤⎛⎫⎢⎥'=+- ⎪ ⎪⎢⎥⎝⎭⎣⎦ ()()2.2319.50.23318.90726.194/kmol m h kp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600m3/h,其中含氨为7%(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

要求:氨气的回收率达到98%。

(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二、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 t=20℃(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4)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8)设计参数一览表;(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4号图纸);(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4号图纸);(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1. 设计方案简介 (1)1.1设计方案的确定 (1)1.2填料的选择 (1)2. 工艺计算 (1)2.1 基础物性数据 (1)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1)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1)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1)2.1.4 物料衡算 (1)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2.2.1 塔径的计算 (2)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3)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6)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7)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3.1 填料支承设备 (8)3.2填料压紧装置 (8)3.3液体再分布装置 (8)4. 设计一览表 (9)5. 后记 (9)6. 参考文献 (9)7. 主要符号说明 (10)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1. 设计方案简介 1.1设计方案的确定该填料塔中,氨气和空气混合后,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入填料塔中,与从填料塔顶流下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

经吸收后的混合气体由塔顶排除,吸收了氨气的水 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1.2填料的选择金属环矩鞍选用50×40×1.0的金属环矩鞍填料,其主要参数如下: 比表面积a t :74.932/m m 空隙率ε:0.96湿填料因子Φ:184-m 填料常数 A:0.06225 K :1.75 2. 工艺计算 2.1 基础物性数据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3998.2(/)L kg m ρ=6100410() 3.6(/)L Pa s kg m h μ-=⨯⋅=272.6(dyn /c )940896(/)L m kg h σ==931.7610(/)L D m s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混合气体平均密度:3/151.1m kg vm =ρc σ=427680(2/kg h )空气黏度:51.8110()0.065(/)v Pa s kg m h μ-=⨯⋅=2.1.3气液相平衡数据273K ,101.3Kpa.氨气在空气中扩散系数:200.17(/)D m s = 2.1.4 物料衡算20℃,101.3Kpa 下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 30.725/H kmol m kpa =998.20.7540.72518101.3s S E m P HM P ρ====⨯⨯进塔气相摩尔比: 0753.007.0107.01=-=Y出塔气相摩尔比: 00151.0)98.01(0753.0)1(12=-⨯=-⨯=ηY Y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20X =混合气体流量 :1100027341.59629322.4V ⨯==⨯ kmol/h进塔惰性气体流量:891.98)07.01(2982734.222600=-⨯=V kmol/h 吸收过程属于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739.00754.00753.000151.00753.021212*121min =--=--=--=⎪⎭⎫⎝⎛X mY Y Y X X Y Y V L 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可得吸收剂用量为:h Kmol L /620.109891.98739.05.1=⨯⨯= 根据全塔物料衡算式:V(Y 1-Y 2)=L(X 1-X 2)h kmol LX L Y Y V X /0666.05.1739.000151.00753.0)(2211=⨯-=+-=液气比 :660.0151.1260002.18620.109=⨯⨯=V L W W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2.2.1 塔径的计算采用贝恩----霍夫泛点关联式:112480.23lg f t v v L L L v L u a W A K g W ρρμρρε⎡⎤⎛⎫⎛⎫=-⎢⎥ ⎪ ⎪⎢⎥⎝⎭⎝⎭⎣⎦即s m u g a u a g u F L LGt F L LG t F /940.4004.1151.19.742.99896.081.9243.0243.0615.0.0)2.998151.1()661.0(75.106225.0]lg[2.032.03281412.032=⨯⨯⨯⨯⨯==⋅-=⨯⨯-=⋅⋅⋅μρερμρρε取泛点率为0.6,即s m u u F /964.294.46.06.0=⨯==muV D S 557.03600285.114.3260044=⨯⨯⨯==π圆整后取 m D 6.0=泛点率校核:s m u /556.26.0785.0360026002=⨯=517.094.4556.2==F u u (在允许的范围内) 填料规格校核:81250600>==d D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08.0)(3min h m m L W ⋅=32/9.74m m a t =所以 )/(992.511008.0)(23min min h m m a L U t W ⋅=⨯=⋅=min2322)/(002.76.0785.02.99802.1862.109785.0U h m m D L U h〉⋅=⨯÷⨯=⋅=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m D 6.0=合理。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查表知, 0C ,101.3 kpa 下,3NH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s cm D /17.02=o由23))((oo o T TP P D D G =,则293k ,101.3kpa 下,3NH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s cm D D G /189.0)273293)(3.1013.101(223==o液相扩散系数s m D L /1080.129-⨯=液体质量通量为)/(92.69896.0785.002.1862.10922h m kg U L ⋅=⨯⨯=气体质量通量为)/(53.105896.0785.0151.1260022h m kg U V ⋅=⨯⨯= 00568.00753.0754.02211===⨯==**mX Y mX Y脱吸因数为6802.05.1739.0754.0=⨯==L mV S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790.8]6802.0000151.000753.0)6802.01[(6802.011])1[(112221=+--⨯-⨯-=+--⋅--=**Ln S Y Y Y Y S Ln S N 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45.1exp{12.0205.0221.075.0t L L LL t L L t L L c t w a U ga U a U a a σρρμσσ⋅⋅⋅⋅⋅--=- 查表知,2/972000/75h kg cm dyn c ==σ所以,5552.0})9.749408962.99892.6989()1027.12.9989.7492.6989()6.39.7492.6989()940896972000(45.1exp{12.0205.08221.075.0=⨯⨯⨯⨯⨯⨯⨯⨯⨯⨯--=-t w a a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1011.0)293314.8103600189.09.74()360010189.0151.1065.0()065.09.7453.10589(237.0)()()(237.0243147.0317.0kpa h m kmol RTD a D a U Vt V V V v t V G ⋅⋅=⨯⨯⨯⨯⨯⨯⨯⨯⨯⨯⨯=⋅⋅=--ρμμκ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1056.78)2.9981027.16.3()36001080.12.9986.3()6.39.745552.092.6989(0095.0)()()(0095.031821932312132=⨯⨯⨯⨯⨯⨯⨯⨯⨯⨯=⋅⋅⋅⋅⋅⋅=---LL L L L L w L L g D a U ρμρμμκ查表得:45.1=ψ 则ha a kpa h m kmol a a w L L w G G 1089.376445.19.745552.01056.78)/(3269.645.19.745552.01011.04.04.031.11.1=⨯⨯⨯=⋅⋅=⋅⋅=⨯⨯⨯=⋅⋅=ψκκψκκ5.0517.0〉=Fu u由a u ua a u ua L FLG FGκκκκ⋅-⋅+='⋅-⋅+='])5.0(6.21[])5.0(5.91[2.24.1 得,ha kpa h m kmol a LG134.3765089.3764])5.0517.0(6.21[)/(5271.63269.6])5.0517.0(5.91[2.234.1=⨯-⋅+='⋅⋅=⨯-⋅+='κκ则)/(5115.634.3765725.015271.6111113kpa h m kmol a H a a L GG ⋅⋅=⨯+=⋅+'=κκκ由mP a V a K V H G Y OG 5305.06.0785.03.1015115.6891.982=⨯⨯⨯=Ω⋅⋅=Ω⋅=κ由 m N H Z OG OG 663.4790.8531.0=⨯=⋅=m Z 596.5663.420.1≈⨯='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m Z 6= 查表:对于环矩鞍填料,m h Dh6,15~8max ≤= 计算得填料高度为6000mm ,故不需分段。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0224.0)2.998151.1(660.0)(5.05.0=⨯=L V V L ρρωω 查表得:171-=Φm P纵坐标为:0546.0004.12.9981551.181.9171556.22.022.02=⨯⨯⨯⨯=⋅⋅ΦL L V P g u μρρψ查图,得m pa ZP/6.34=∆ 填料层压降为:pa P 6.20766.34=⨯=∆ 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2.2.4.1 液体分布器简的类型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故选用槽式液体分布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