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16《化石吟》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课件
化 石 吟
壹 相关知识

贰 字词学习

叁 课文赏析
肆 课文小结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

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
么 是
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

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课文赏析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 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无论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如何变化,这一切都由化石记录着,假如化石是 人的脸,那刻在这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1、整体感知
课文赏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情
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
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一个“"请”字,,极富人情味,使诗歌情趣盎
然。
课文赏析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
生物世界,为我们指点迷津。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

抒情议论中收束全诗,不但独具匠心,而且强化了主旨.

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
了生物进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学知识,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给人深深地教
育和启迪,真是难能可贵啊!
课文赏析
思考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第16课《化石吟》2(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化石吟》-初中语文PPT课件

第16课《化石吟》2(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化石吟》-初中语文PPT课件

16.09.2020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探究质疑
三、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16.09.2020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探究质疑
四、沉睡了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 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 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 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 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化石的形成
16.09.2020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最早的树---裸子植物化石及其活化石 16.09.2020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恐龙 标本
16.09.2020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头 骨
始盗龙
16.09.2020
最早的人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亚洲象
一只昆虫和一片树叶构成了国画般的隽永画面,它
记录了火山爆发前的片刻宁静。
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 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 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 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16.09.2020
温江中学语文课件
课文导入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 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 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 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 物世界。
(2)( 骸 )骨 尸骨,人或动物的遗骨。
(3)( 潜 )行 在水面以下行动。
(4)( 葱 )茏 (草木)青翠茂盛。 (5)( 幽 )雅 幽静而雅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课件 人教版
让我们一起走进化石的世界。
植物类化石
鱼类化石
虾类化石
贝类化石
始 祖 鸟 化 石
始 祖 鸟 复 原 图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霸王龙的化石
恐龙蛋化石
感受诗歌 的内容和音乐美。 2.学习本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特
点。 3.了解生物进化的知识,感受科学的 神奇。
自由诵读《化石吟》, 聆听化石给我们 讲述的奇幻的神话。
读准字音
奇幻(huàn ) 裹(guǒ )藏 葱茏(cōnglóng ) 卓越(zhuó) qián )行 骸(hái )骨 潜( dàng )案 躯壳( Ké ) 档( 猛犸( mǎ ) 悄(qiǎo )然 jĭng )长吼( hŏu ) 万载( zǎi ) 引颈(
文章结构感知
第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3至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
朗读课文,研读赏析:
(1)诗歌开头一连用了六个问句,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 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3 )“你能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了什么 样的作用?
(4)研讨与练习三
(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 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6)“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长眠”与“苏醒” 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1节诗中用了一连串的问句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吟”的意思什么?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语文:第16课《化石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课件

语文:第16课《化石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课件
化 石吟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
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 的生物世界。
猛犸象臼齿的化石
玄武蛙
三叶虫
师氏剑齿象骨架化石
始虫化石
始莱得利虫化石
恐龙脚印的化石
莫氏鱼
多鳃鱼头化石
始祖鸟化石
沧海桑田 远古洪荒 物换星移
2.较低层的沉积岩变成化 石,动物遗体也硬化成化石
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
奇幻
平凡 冰冷 珍贵 高明 卓越
的神话 的真理 的骸骨 的密码 的魔法师 的雕刻家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找出诗人赞美化石 的句子,用概括的 语言 说说诗人赞美 化石的原因。
面对复原的恐龙和猛犸,你有什 么感想?
好诗阅读有节奏, 反复吟诵感悟深, 重点词句细品味, 联想想像悟中心。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岩石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侵蚀
1.动物的尸体沉入海底, 慢慢被沉积物覆埋
4.化石暴露出地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àn(幻) guǒ(裹)藏 cōng lóng( 葱茏)zhuó yuè( 卓越 ) 骸( hái)骨 潜( qián )行
躯壳( k ) 档( dàng)案 猛犸( émǎ ) 悄(qi ǎo )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七年级语文 《化石吟》教学优秀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 《化石吟》教学优秀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恐 龙 化石
牛头骨
化石
化石图1
化石图2
化石图3–猛犸象化石(经过修复拼接 )
二.解题 :<<化石吟>>
•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吟” 是赞颂的意思;(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 称) • 用诗传达一个自然科学的常识
读诗歌理解 积累
• 奇幻:奇异而虚幻。 • 海枯石 烂:海水枯干,石头腐烂,形容时 间极长。 • 日转星移:太阳转了方向,星星移动了位 置,形容时间的变化。 猛犸(měng mǎ ) 潜(qián)藏
化石吟
学习目标
•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赞颂之情. • ②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 内容. • ③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我们 的科学精神
一. 了解化石
• 什么是化石?
•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 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 (了解):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 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 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 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 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 体的印痕化石等.
拓展延伸:
1、当你面对复古的恐龙、猛犸你有 何感想? 2、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喜欢的理由?
五、总结
• 《化石吟》是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 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 灭绝,但化石保留了下来,是生命之躯曾经存 在的明证.同时它又是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 从而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分析解决问题二
(化石说了):
生物的起源(最早的鱼 、 鸟 、 树) 生物进化的图画 ---否定了造物主 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 ---了解历史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随着漫长时光变迁---(由低级至高级)不息地 向近代进发 • 复原 ---恐龙、猛犸 (引颈长吼 ) • 重现 ---远古林木 (葱茏、幽雅 ) • • • • •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精品PPT课件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精品PPT课件

始虫化石
始莱得利虫化石
其中 生华 态龙 复鸟 原化 图石

圣贤孔子鸟化石及其 生态复原图
三燕龙城鸟化石及其生态复原图 娇小的辽西鸟及其生态复原图
及三 其塔 生中 态国 复鸟 原化 图石
最早的树——裸子植物
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 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 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世 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性的科学诗的形式, 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 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整体感知
听录音,思考问题:
哪一节诗歌最能引发你的想象? 你联想到了什么?请描述出来。
本诗可分为几大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怎样阅读诗歌?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 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朗读你所喜欢的句子 并说说对这个句子的 理解
1.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1)奇( 幻 )
(2)( 骸)骨
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尸骨,人或动物的遗骨。
(3)( 潜 )行
(4)( 葱 )茏 (草木)青翠茂盛。 (5)( 幽 )雅 幽静而雅致。
(6)( 叹)服
称赞而佩服。
(7)海( 枯 )石( 烂 ) 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8)日( 转 )星( 移 ) 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 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 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 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 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课件

有一位小朋友拿着下面的鱼遗体化石图,问你鱼 为什么会到了石头里,你怎么向他讲授?
示例:这是一幅鱼化石的图片。亿万年前这条鱼 本来生活在海洋里,但由于受到地震或火山爆发 的影响,古海洋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海洋消失 了,最后成为平地或隆起成山,把这些海洋生物 深埋在岩层中,使它们变成化石。
遐思飞跃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①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 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电闪 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 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 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 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 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聚集到原始 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 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命起源 泥盆纪 二叠纪
二、研读3—6节,看看沉睡万年的石头究竟 向我们说了什么?(各小节主要的内容) 1.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既引出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第3节: 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学 西方,上帝造人; 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达尔文以大量的化石 为根据,提出了生物 进化论,否定了上帝 创造万物的观点。
第4节: 裹藏生命信息 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
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 将其外形复原。
怎样理解第4节“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明确: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 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 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 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育不断的。 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 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化石吟》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化石吟》

探究研讨
2. 第 二 节 和 最 后 一 节 构 成 什 么 关 系 , 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 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 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 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 的回答。
板书设计
首尾圆合 收放自如
请你在学习了张锋的《化石吟》和艾青的 《鱼化石》的基础上,观察一种化石,自拟题 目,写一首小诗。
课堂练习
(一)阅读文段,完成1~6题。 人常说,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无人分
担的痛苦则是真正的痛苦。虽然我们是小小少年,生活的 天空晴多阴少,但我们依然在每一天为达成我们的每一个 小小心愿劳碌拼搏。那一个个来去匆匆的身影,凝聚了几 多苦乐悲欢。用笔用心记录下达成愿望的心路上的一段心 绪,一缕情怀,让心怀通过倾诉变得更加健康而亮丽。 春天的小语是枝头的青绿, 夏天的欢声是翻腾的热浪。 秋天的吟唱是大地奉献给人类的渴望, 冬天的倾诉是白雪带给我们的肃穆与冥想。 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是我们 少年人的向往! 珍惜宁静,放飞童心。 写出来,多好!
”二字照应。
课堂练习
(一)阅读文段,完成1~6题。
2.这是一段文学栏目的少年主持人的话,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请简 答。
他希望大家敞开心扉,尽情 倾诉心中的快乐与痛苦。
课堂练习
(二)阅读文段,完成 1~3题。
纯金难留
1.这是一首赞颂青春的诗, 诗人将青春喻为 花、纯金 , 表现了青春的珍贵与美丽。
化石吟 张锋
科学诗 吟:赞颂
(1~2节)问句引发想像
(3~6节)主体具体抒写遐思内容
(7节)回应
延伸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7-21
1.动物的尸体沉入海底, 慢慢被沉积物覆埋
2.较低层的沉积岩变成化 石,动物遗体也硬化成化石
3.岩石受到侵蚀
4.化石暴露出地表
2015-7-21
植 物 化 石
2015-7-21
2015-7-21
贝 壳 化 石
2015-7-21
2015-7-21
虫化石
2015-7-21
鱼 化 石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平凡的真理:指生物是经过长期 进化而来,并非由上帝创造。
阅读课文3、4、5、6节,讨论分析:
2、你怎样理解第4节中“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
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的?
化石 保存 的生 命信 息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2015-7-21
阅读课文3、4、5、6节,讨论分析:
1、第3节中“你把我的
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 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作用:既引起下文, 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接下来就是具体抒 写遐思的内容了)
“你”具体指什么?能 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你:指代苏醒的化 石,用第二人称, 显得亲切自然。 “平凡的真理”具 体指什么? 2015-7-21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三层: 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2015-7-21
小结
体裁: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
通过化石展现的神奇的古生物世界
吟:
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如孟郊 《游子吟》于谦 《石灰吟》)。这里是赞美、赞颂的意思。
2015-7-21
阅读课文1、2节,讨论分析:
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 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诗歌1、2节用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 者的想象,既表现出作者富有孩子气的浓 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打开 了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去起去想 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 述那奇幻的神话。
2015-7-21
阅读课文3、4、5、6节,讨论分析:
4、当你参观古生物馆,面对复
原的恐龙、猛犸,你有何感想?
两个比喻句,赞叹 大自然的创造。至 此,作者的感情达 到高潮。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真有如此 变迁吗?如果有,何以为证?
2015-7-21
化石:
生物的遗体、遗物 (如卵)或生活痕迹 (如脚印、爬迹等),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 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 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 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 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 定地层的年代。
的神话 的真理 的骸骨 的密码 的魔法师 的雕刻家
1.珍贵 2.高明 3.平凡 4.卓越 5. 奇幻 6.冰冷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 的神奇景象。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 美之情。
2015-7-21
字词释义
骸骨 尸骨。
葱茏 (草木)青翠茂盛。 化为乌有 变得不存在。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 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 变化。比喻时间流逝。
2015-7-21
词语修饰
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填序号)。
5 3 6 1 2 4
2015-7-21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这里指破解 生物进化之 谜的信息, 暗示保存在 化石中的生 命信息需要 人们去研究
明确: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有这些深埋在地 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 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015-7-21
阅读课文1、2节,讨论分析:
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 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015-7-21
阅读课文3、4、5、6节,讨论分析:
3、第5节中
“在你脸上 刻下道道皱 纹”是写人 吗?你怎样 理解?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明确:不是写人,写的是化石。皱纹使读者自然联想到人,人的皱纹是 生命历程的写真,同样化石上的皱纹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作者的思 绪飞向那远古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久远,无 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 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2015-7-21
2015-7-21
始 祖 鸟 化 石
2015-7-21
2015-7-21
化石图片
2015-7-21
张锋
第课时
2015-7-21
字词注音
奇huà n( 幻 ) zhuóyuè (卓越) 葱茏) guǒ(裹 )藏 cōng lóng( i)骨 n)行 骸( há 潜(qiá ng 躯壳(ké) 档(dà )案 猛犸(mǎ ) 万载( zǎi) u 悄然 ( qiăo) 皱( zhò )纹 引颈( jĭng )长吼( hŏu)
2015-7-21
张锋
第二课时
2015-7-21
阅读课文3、4、5、6节,讨论分析:
1、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
起什么作用? 2、你怎样理解第4节中“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 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的? 3、第5节中“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 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怎样理解? 4、当你参观古生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有 何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