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初中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讲解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共100张PPT)

返回
4.主要内容: 确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
政治 袭特权;改革 户籍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自由 买卖;
经济 鼓励 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 度量衡
军事 奖励 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返回
5.作用: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返回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
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大约距今约 1 万年前,我国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在众多聚
落遗址中北方以半坡居民、南方以河姆渡居民最为典型。
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距今时间 距今约 6 000 年 生活区域 (1) 黄河 流域
距今约 7 000 年 长江流域
返回
材料 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远古人类遗址时写道: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 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返回
问题:材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农耕既普 及”一句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研习:诗中提到了半坡人的基本生活,如人面彩陶盆、掌 握农耕技术、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等。
返回
材料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 气(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观念),蓺(yì,种植) 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 后得其志。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返回
问题:材料中的“轩辕”“神农”分别指谁?阪泉之战结 局如何?此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影响?
4.主要内容: 确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
政治 袭特权;改革 户籍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自由 买卖;
经济 鼓励 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 度量衡
军事 奖励 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返回
5.作用: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返回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
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大约距今约 1 万年前,我国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在众多聚
落遗址中北方以半坡居民、南方以河姆渡居民最为典型。
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距今时间 距今约 6 000 年 生活区域 (1) 黄河 流域
距今约 7 000 年 长江流域
返回
材料 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远古人类遗址时写道: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 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返回
问题:材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农耕既普 及”一句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研习:诗中提到了半坡人的基本生活,如人面彩陶盆、掌 握农耕技术、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等。
返回
材料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 气(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观念),蓺(yì,种植) 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 后得其志。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返回
问题:材料中的“轩辕”“神农”分别指谁?阪泉之战结 局如何?此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影响?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3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富国 强兵的重要途径; ②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③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 往的意识; ④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⑤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 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根本目的)。
3.内容: (1)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迁都原因:原都城气候干旱, 供给不足;政治保守不利汉化;位置偏北,不利融合和控制中原); (2)推行汉化政策: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与汉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制度、法律。
3.表现: (1)农业: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②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改进:犁耕、精耕细作,选种、育种、田间 管理、粪肥等; ③多种经营: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2)手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 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03 疑难解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比较及认识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背景
①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进而想 ②曹操势力逐渐增强 统一全国
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统一了 黄河中下游地区)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备注 认识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18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共34张PPT)

四、古代对外关系
◆宋元: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西传。
◆明朝: ①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 岸。 ②戚继光抗倭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③1553年,葡萄牙占领澳门;1624年,荷兰 人占领台湾 。
建 ( ( 立 三 三 与 ) ) 发 封 5.完善—隋唐 中 展 建 央 专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集 制 权 主 制 义 6.发展—宋元 度 中 的 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央 建 集 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立 权 与 制 发 度 展 的
建 ( ( 立 三 三 与 ) ) 发 封 7、加强——明朝: 中 展 建 (1)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主要措 央 专 施:①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废除 集 制 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 权 主 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 制 义 卫③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 度 中 (2)明成祖(朱棣)加强君权的措施:①1421年 的 央 迁都北京。②继续削藩。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建 集 。 立 权 与 制 发 度 展 的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建( 立三 与) 发 封 1、提出——战国: 展建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 专 制 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主 义 中 2、萌芽——战国: 央 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 集 权 派官吏治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制 度 的
建 ( ( 立 三 三 与 ) ) 发 封 3.建立——秦朝: 中 展 建 央 专 措施:①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 集 制 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 权 主 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 制 义 御史太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度 中 的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央 建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 集 立 权 与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制 发 ⑤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度 展 。 的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意义
老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墨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兼爱 非攻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 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C.齐桓公称霸中原
B.社会生产力发展 D.百家争鸣的出现
【B】
中考真题演练
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牛尊 变成天府之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1:商鞅变
时间:公元前356年
法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商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鞅 思想武器:法家学说
变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
法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
(二)汉朝
考点5:两汉科技文化
四个 人物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 个 道教 宗 教 佛教
【A】 【A】
【B】 【C】
【A】
【C】 【C】 【C】
安徽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2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1中国古代史课件新人教版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 • 两条基本线索:(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及强化 •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两个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 三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 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 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1)秦 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时期实现统一 • (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时期实现统一 • (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时期实现统一 • (4)元朝:结束唐末以来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 结论:和平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篇第1单元中国古代史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经 济
文 化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
军 事
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东 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 南、岭南等地,开凿灵渠) 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时 间 轴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 点 梳 理
考点1 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了解秦兼并六国的 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1.秦统一六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2)过程: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 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咸阳。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丝绸之路的开辟 (1)开辟: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 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 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丝绸之路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 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对当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有重大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的大秦,即古 罗马帝国;②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 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热点链接】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经 济
文 化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
军 事
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东 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 南、岭南等地,开凿灵渠) 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时 间 轴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 点 梳 理
考点1 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了解秦兼并六国的 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1.秦统一六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2)过程: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 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咸阳。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丝绸之路的开辟 (1)开辟: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 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 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丝绸之路
时间轴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2课时┃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 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对当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有重大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的大秦,即古 罗马帝国;②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 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热点链接】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国古代史线索复习复习课件_北师大版(专题拔高特训)

国家统一
19.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 ——《后汉书· 西域传》 国 疆 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 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 家域 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完事休贴。间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 统拓 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阙旨。 一展 (1)从材料一划线处可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统一后,丞相 与与 的主要职责是 ,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 (朝代)被废除。 中民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央 族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集 融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蕃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 权合 , 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史家笔下的秦始皇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 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 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 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秦始皇》 国外教科书中的秦始皇: 秦始皇死了,很快,这个王朝也就结束了。但是秦始皇给中 国带来的是持久的变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变化就是建构国家 的方法,他为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奠定了基础。 ——德克萨斯州初中《世界历史》
材料说明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些现象?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与交流。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ppt(打包28套) 通用21

三、唐朝的衰亡 转折:安史之乱 ——由盛而衰 瓦解:唐末农民战争 灭亡:907年,唐朝灭亡
人物 隋文 帝 隋炀 帝 唐太 宗 武则 天
贡献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 选拔官员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 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 考试的人数;状元
诞 生 阶 段
完 善 阶
首创殿试、武举
出身 科 举 制 度
个人
报 效
修身、齐家、治 国开放
国家
繁荣
第一次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真正的联系起来
三、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积极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 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提高他们的政 治地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 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5、秦、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人物: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效果: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 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 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十 北 六 魏 国 西 魏 晋 东 汉
( 前 秦 )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北朝
隋
蜀
吴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南朝
繁荣与开放的社
会
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时间: 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南北:
时间: 589年 史实: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朝统一的影响:
消极影响:读书求取功名成为 社会风气;明清时期的八股 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 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 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
人物 隋文 帝 隋炀 帝 唐太 宗 武则 天
贡献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 选拔官员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 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 考试的人数;状元
诞 生 阶 段
完 善 阶
首创殿试、武举
出身 科 举 制 度
个人
报 效
修身、齐家、治 国开放
国家
繁荣
第一次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真正的联系起来
三、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积极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 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提高他们的政 治地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 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5、秦、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人物: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效果: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 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 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十 北 六 魏 国 西 魏 晋 东 汉
( 前 秦 )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北朝
隋
蜀
吴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南朝
繁荣与开放的社
会
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时间: 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南北:
时间: 589年 史实: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朝统一的影响:
消极影响:读书求取功名成为 社会风气;明清时期的八股 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 想,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 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