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院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41012

学分:4分

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和明清至近代文学四编。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到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以及上述种种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传承并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必不可少的方面。文学史是人类的心灵史,是文化传统中最生动可感的部分。学习文学史,最能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

第一节时代特点

第二节环境和心态

第三节文学的自觉

第四节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建安文学(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建安风骨;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建安三曹

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

第二章正始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

第二节阮籍

第三节嵇康

第三章西晋文学(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永嘉文学的特征;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西晋文学概貌

第二节西晋初中期文学

第三节西晋末期文学

第四章晋宋文学(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玄言诗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文学史地位;山水文学的兴盛原因;鲍照歌行体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东晋文学与玄言诗

第二节陶渊明与田园文学

第三节谢灵运与山水文学

第四节鲍照与颜延之

第五章齐梁陈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永明体”的概念;宫体诗的影响

第一节沈约、谢朓和永明体

第二节梁陈文学和宫体诗

第三节骈文与骈赋

第六章北朝文学(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庾信晚年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北朝文学概说

第二节庾信与王褒

第三节北朝三部名著

第七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吴歌和西曲的特征;《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小说”的来源;《世说新语》的成就

第一节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志怪小说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第二节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唐代宫廷诗人

第三节王绩和初唐四杰

第四节陈子昂

第五节张若虚和刘希夷

第二章盛唐诗坛(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高适边塞诗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

第二节盛唐山水田园诗

第三节盛唐边塞诗

第三章李白(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李白的生平;李白乐府诗和歌行体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杜甫(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中唐诗歌(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韩孟诗派

第四节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六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与元白诗派

第二节白居易

第七章古文运动(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古文运动;韩愈古文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的古文

第八章晚唐诗歌(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

第一节杜牧

第二节李商隐

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唐传奇的分期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唐传奇

第二节俗讲和变文

第十章唐五代词(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词的起源;花间词派;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词的起源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和花间词

第三节李煜与南唐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积淀,培养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热爱。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地质学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算法思维和动手编程能力。

五、教学参考书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游国恩. 王起. 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4]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5] 郭预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6] 褚斌杰. 袁行霈.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7] 李修生. 赵义山. 中国分体文学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8] 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第二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9] 褚斌杰. 谭家健. 先秦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10] 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11] 曹道衡. 沈玉成. 南北朝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12] 乔象锤. 陈铁民. 唐代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13] 邓绍基. 元代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14] 郁贤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15]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16] 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六、学习网站

[1] 中国古代文学,长江大学精品课程,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d9489131.html,/Article/index.asp

[2] 中国古代文学史,西北大学文学院,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d9489131.html,/gdwx/index.htm

[3] 中国古代文学,扬州大学文学院,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d9489131.html,/course/gudaiwenxue/0403jakj.htm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d9489131.html,/course/classicalliterature/03/all.htm

[5] 中国古代文学,中山大学文学院,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9d9489131.html,/details?uuid=8a833996-18ac928d-0118-ac92919a-05b8&courseID=B0 40080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整理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与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就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 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与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与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就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神就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她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 瞧: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与考证方面 说,她有集成与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 功力之成就而言,她善于体物言情,善于 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 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 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 色。 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的特点及区别? 答:1在内容上,南宋前期经历了“靖康之 难”,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反映 遭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现杀敌立功,渴 望与现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苟且偷安 的政策,抒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人 民不幸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期,北方经历了多 次战争消耗,政权内部矛盾,无力南侵, 南宋主与派当权,也无意北伐,从而形成 相对稳定的局面,于就是吟风弄月,饮酒 赏花的作品大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雅 的词派,其代表作家有姜夔﹑吴文英﹑ 史达祖等。2在风格上,前期大量反映社 会现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愤,所以其风 格以豪放﹑雄壮为主,常常围绕表达的 需要,冲破音韵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从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南宋 后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律之工﹑精究 平仄音韵,讲究用物用典,精心锤炼字句, 从而形成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远《汉 宫秋》与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 材上的异同?答:相同点:都就是以爱情 主题创作的历史剧。不同点:白的《梧》 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 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 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 感,第四折就是全剧的高潮与重心所在, 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 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 现她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 感受。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 历史事实出入较大,就是马根据自己的 现实感受与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 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 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 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 寿与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 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 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 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 感。 8 《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答:《西 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有:1剧本与演示 方式的改变2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 体制。9 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 的具体体现?答:《西游记》在艺术上最 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奇幻思想基础上的 幽默与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 笔法就是奇笔与戏笔的圆熟运用与水 乳交融。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 性﹑神性与人性一身的人物形象3寓庄 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 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10 《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的特点? 答:《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特点就是:为 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 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 它在人物典型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排除 怪诞﹑杂乱因素,明确﹑集中地表现生 活本质的作用。艺术特点就是单一性﹑ 稳定性﹑与谐性。11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塑造人物的异同?答:1二者 人物性格都具有类型化特征,《水》与 《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 的进步与发展,开拓了类型化人物向性 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 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体 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 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个性化典 型倾向。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 的主要特征就是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 人与凡人的结合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 如武松打虎c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 的结合,如鲁智深﹑林冲d粗线条勾勒 与工笔细描结合。12 《水浒传》的人 物塑造的主要特点?答:《水浒转》在人 物塑造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重要特 征: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 结合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3粗线条勾勒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2真题含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画古代文学史(二) 试卷 (课程代码0053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是 A.豪犷雄放 B.平淡瘦劲 C.生新瘦硬 D.沉博绝丽 2.王安石议论文的特点是 A.平易流畅,委曲婉转 B.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C.雍容典雅 D. 纵横博辩 3.苏轼词的主要风格特征是 A.清丽典雅 B.思深辞丽 C.豪放旷达 D.清空婉约 4.陈与义的诗歌被称为 A.山谷体 B.后山体 C.简斋体 D.诚斋体 5.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是 A. 清丽淡雅 B.沉郁哀痛 C.清空骚雅 D.浓艳密丽 6.朱熹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A.以诗言事 B.以诗喻理 C.诗风豪放 D. 诗风典丽 7.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A.白朴 B.乔吉 C.康进之 D.纪君祥 8.高明《琵琶记》的创作主旨是 A. 宣扬忠孝伦理观念 B.揭示官吏贪赃枉法

C. 提倡神仙道化思想 D.抒写离别相思之苦 9.元代讲史话本的艺术特点是 A. 说一故事而立有结局 B.悲喜连缀而贯通一体 C. 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 D.淋漓酣畅而声韵兼美 10. 赵孟颊《钱塘怀古》诗最具特色的是 A. 极富唐诗的意境与韵味 B.同于宋诗的警策与深致 C. 表现一种离黍麦秀之感 D.以见解超人的议论取胜 11.元代后期诗文创作的两大中心是 A. 江西和婺州 B.婺州和吴中 C. 大都和平阳 D.平阳和泽州 12. 除了《三国演义》以外,罗贯中还作有杂剧传世,名曰 A. 《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B.《黑旋风仗义疏财》 C. 《赵太租龙虎风云会》 D.《雌木兰替父从军》 13. 南戏觌范化和广泛流行后,“传奇”指称的是 A. 杂剧 B.明清中长篇小说 C. 散曲 D.明清中长篇戏剧 14. 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中,取材于唐人蒋防《霍小玉传》的是 A.《紫箫记》 B.《邯郸记》 C.《南柯记》 D.《牡丹亭》 15.“台阁体”散文的风格特点是 A. 醇深典正,浑穆雍容 B.雍容和雅,平易畅达 C. 平易自然,纡徐和缓 D.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16. 下列作家中,长于记述家庭琐事而极富人情味的是 A.袁宏道 B. 李贽 C. 归有光 D.张岱 17. 明代前期散曲作家中,朱有燉影响最大,其散曲集曰 A. 《诚斋乐府》 B.《沜东乐府》 C. 《秋碧乐府》 D.《碧山乐府》 18.遗民诗人屈大均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A.闲适 B.雄直 C.绮丽 D.险怪 19.以下诗句中,由赵翼创作的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0.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是 A.诗歌 B.古文 C.小说 D.戏曲 21.下列作家中,既是阳湖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又是常州词派开创者的是 A. 张惠言 B.恽敬 C.侯方域 D.汪中 22.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宋四家”指 A.晏殊、晏几道、柳永、欧阳修 B.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孝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科助学综合测验 单元测验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是()。 A.黄庭坚 B.王安石 C.杨万里 D.辛弃疾 【正确答案】D 2.南宋诗坛自()起,就形成了江西体与晚唐体并存的局面,大多数诗人的作品也兼具这两种特征。 A.杨万里 B.叶适 C.贾岛 D.姚合 【正确答案】A 3.张孝祥,字安国,号()。 A.芦川居士 B.于湖居士 C.龙川 D.龙洲道人 【正确答案】B 4.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 A.杨亿 B.晏殊 C.林逋 D.王禹偁 【正确答案】C 5.“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诗风的主要代表。 A.南宋前期 B.北宋初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后期 【正确答案】C 6.下列作品中属于刘过的是()。 A.《龙洲词》 B.《龙川词》 C.《芦川词》 D.《淮海词》 【正确答案】A 7.“中兴四大诗人”中以田园诗著称的是()。 A.陆游 B.杨万里

C.朱熹 D.范成大 【正确答案】D 8.()的诗风活泼自然,他以明白如话的口语入诗,时人争效之,号“诚斋体”。 A.欧阳修 B.吕祖谦 C.杨万里 D.范成大 【正确答案】C 9.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特色的是()。 A.英雄词 B.咏春词 C.艳情词 D.农村词 【正确答案】A 10.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 A.易安体 B.樵歌体 C.稼轩体 D.诚斋体 【正确答案】C 11.北宋时期最负盛名的“通俗歌曲作家”是()。 A.晏殊 B.周邦彦 C.欧阳修 D.柳永 【正确答案】D 12.下列诗歌作品属于王令的是()。 A.《假山》 B.《夏意》 C.《江上》 D.《庐山高》 【正确答案】A 13.陆游早年诗歌创作的特点是()。 A.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 B.务豪放悲壮 C.沈雄雅健 D.清淡秀逸 【正确答案】A 14.王安石,字介甫,号()。 A.醉翁 B.半山 C.老泉 D.山谷道人 【正确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论宋代古文者,莫不知欧阳修之后有曾、王、三苏。曾、王与欧阳修皆江西人,三苏皆出欧阳门下。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却不容低估,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 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出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却能学韩而自出变化。欧阳修摒弃了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的最大贡献。他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不用冷僻怪异的字,大量化用骈文语句;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以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 无滞涩窘迫之感。在写作技巧上,欧阳修善用宕笔、疏笔,吞吐夷犹而抑扬顿挫。他善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其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评说历史、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而且在诗歌中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故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新风,这是对传统诗歌表现范围的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由唐诗至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诗为一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炼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具备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着人文意趣,诗中的人文意象开始取代自然意象占据主导地位。 2.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主要表现于: (1)苏轼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诗为词”是他革新词体的关键。 (2)其“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 (3)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人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1年10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B.响应者C.过渡者D.集大成者[ A] 2.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 A.白体B.晚唐体C.西昆体D.荆公体[C ] 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B.描景写意C.用事用典D.议论说理[D ] 4.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 A.江西诗派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D.晚唐诗派[ A] 5.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 A.儿女柔情B.羁旅行役C.家国兴亡D.田园风光[ A]

6.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B.骚雅词C.俚俗词D.豪放词[ C] 7.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 A.乐府B.古风C.律诗D.绝句[ D] 8.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 A.江西诗派传人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D.遗民作家先驱[C ] 9.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10.《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A.商人妇B.村姑C.妓女D.贵族小姐[ C] 11.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 A.反讽手法B.象征手法 C.情景交融手法D.夸张手法[ A] 12.杨维桢诗世称 A.台阁体B.香奁体C.宫体D.铁崖体[D ]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几个方面,艺术风格 上,梅诗构思精致, 追求深韵阅读﹑韵 致,苏诗举力豪迈以 粗旷横放见长,在反 映现实,揭示统治者 罪恶方面,梅诗含蓄 委婉,苏直接痛快, 猛烈直露,在意境创 造上,梅诗清新,富 于情趣,苏诗感情奔 放,直率自然。特 点:梅诗构思精巧而 取材平平,用意深远 而出之淡然,感情深 厚而语句平淡,寓奇 峭于朴素,外枯中 膏,淡而有味。苏诗 充满激情,感激顿挫 而发其郁积,语言明 快豪迈。2 简述苏轼 散文的风貌?答: 1“辞达”“通脱”, 有圆话流转,错综变 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 于用比喻,多形象思 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 感和才气为文,富于 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 散文特点?答:“文从 字顺”﹑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 格,其文叙事简括有 法,议论纡徐有致, 多用语助词,语句圆 融轻快,文气流转条 达,无滞涩窘迫之 感。六一风神是欧阳 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他的散文措辞平易, 不用古奥文字没,但 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

自考: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自考: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以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李昉编纂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诗徐铉文总集《文苑英华》。 2.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诗著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3.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柳河东集》。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西昆诗派(西昆体):北宋诗人杨亿将在皇家藏书秘阁参预编纂《册府元龟》诸人“更迭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共收录杨亿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部为近体律诗。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6.石介片面强调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7.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是宋诗革新的开拓者,梅尧臣,有《宛陵先生文集》。 8.宋初词坛仍承续五代花间词派余绪,袭用艳情、别情的旧有题材,采纳令词小曲的传统形式,促使词进一步雅化、文人化。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等人。 9.晏殊,字同叔,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词风“温润雅洁”、“明朗清峻”。名句:《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试卷加答案

1.宋初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是() A.田锡B.石介 C.穆修D.柳开 2.北宋词人中,有“富贵词人”之称的是() A.柳永B.晏殊 C.晏几道D.欧阳修 3.柳永雅词在艺术上的特点之一是() A.以诗为词B.以文为词 C.以赋为词D.以比兴为词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 A.贺铸《青玉案》B.晏几道《鹧鸪天》 C.欧阳修《踏莎行》D.秦观《满庭芳》 5.李清照词《渔家傲》(天接云涛)的特点是() A.感情真挚缠绵B.内心哀愁凄苦 C.倜傥有丈夫气D.情调沉郁苍凉 6.陆游《入蜀记》主要记录的是() A.名物典章制度B.趣闻逸事 C.读书心得D.旅途见闻 7.堪称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的诗人是() A.苏轼B.杨万里 C.范成大D.陆游 8.宋末词人蒋捷词集的名称是() A.《竹山词》B.《碧山乐府》 C.《东山词》D.《小山词》 9.著名历史剧《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作者是()A.白朴B.乔吉 C.张可久D.贯云石 10.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救风尘》属于() A.历史剧B.公案剧 C.神仙道化剧D.爱情风月剧 11.关汉卿塑造的悲剧形象之一是() A.谢小娥B.孙雪娥 C.窦娥D.姮娥

l2.张养浩著名散曲《潼关怀古》中的名句是() A.兴,百姓苦;亡,百姓苦B.一半云遮,一半烟埋 C.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D.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是()A.《东京梦华录》B.《西湖梦寻》 C.《录鬼簿》D.《曲律》 14.明初诗坛以孙贲为代表的诗派是() A.闽中诗派B.吴诗派 C.江右诗派D.粤诗派 15.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是() A.杨基B.李东阳 C.李梦阳D.钟惺 16.明代重要散曲作家王磐的散曲集是() A.《西楼乐府》B.《秋碧乐府》 C.《海浮山堂词稿》D.《林石逸兴》 17.明代宋濂被朱元璋誉为() A.“开国文臣之首”B.“当今文章第一” C.“文起八代之衰”D.“真一代文豪也” 18.《新刻绣像金瓶梅》本是() A.万历刻本B.崇祯刻本 C.张竹坡评本D.词话本 19.对冯梦龙文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学流派是() A.前七子B.后七子 C.公安派D.唐宋派 20.明代戏剧《红梅记》描写的是() A.范蠡、西施的故事B.申纯、王娇娘的故事 C.潘必正、陈妙常的故事D.裴舜卿、李慧娘的故事 21.沈璟曲论的核心是() A.推崇语言本色B.强调场上之曲 C.注重文采才情D.宁协律而不工 22.李玉所代表的戏剧流派是() A.文人派B.形式派 C.常州派D.苏州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 韵阅读﹑韵致,苏诗举 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 长,在反映现实,揭示 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 含蓄委婉,苏直接痛 快,猛烈直露,在意境 创造上,梅诗清新,富 于情趣,苏诗感情奔 放,直率自然。特点: 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 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 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 平淡,寓奇峭于朴素, 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 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 快豪迈。2 简述苏轼散 文的风貌?答:1“辞 达”“通脱”,有圆话 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 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 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 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 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 散文特点?答:“文从 字顺”﹑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 格,其文叙事简括有 法,议论纡徐有致,多 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 快,文气流转条达,无 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 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 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 平易,不用古奥文字 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 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 ﹑切近自然。王安石散 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 形象性不够﹑艺术感 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 面来说“清真词”能 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 ﹑贺铸等人之成就而 独具特色。 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 的特点及区别? 答:1在内容上,南宋 前期经历了“靖康之 难”,在词的创作上, 出现了大量的反映遭 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 现杀敌立功,渴望与现 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 苟且偷安的政策,抒写 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人民不幸的作品,这 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 期,北方经历了多次战 争消耗,政权内部矛 盾,无力南侵,南宋主 和派当权,也无意北 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 的局面,于是吟风弄 月,饮酒赏花的作品大 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 雅的词派,其代表作家 有姜夔﹑吴文英﹑史 达祖等。2在风格上, 前期大量反映社会现 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 愤,所以其风格以豪放 ﹑雄壮为主,常常围绕 表达的需要,冲破音韵 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从而形成 了南宋豪放派,南宋后 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 律之工﹑精究平仄音 韵,讲究用物用典,精 心锤炼字句,从而形成 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

201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以及答案

2012年1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053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色的是( C ) A.平易古淡 B.华丽典雅 C.豪犷雄放 D.清新流丽 2.“王荆公体”的主要体裁是( B ) A.古诗 B.绝句 C.律诗 D.歌行 3.陈师道的诗被称为( C ) A.半山体 B.山谷体 C.后山体 D.简斋体 4.周邦彦词的主要题材是( D ) A.登临怀古 B.山水田园 C.儿女柔情D.羁旅行役 5.陆游晚年诗风主要表现为( B ) A.雕饰藻绘 B.清淡秀逸 C.豪放悲壮 D.清新拔俗 6.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是( A ) A.“清空”、“骚雅” B.“如七宝楼台” C.自然飘逸 D.清新明快 7.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 D ) A.山谷体 B.易安体 C.稼轩体D.诚斋体 8.戴复古所属的诗人群体是( B ) A.江西诗派B.江湖诗派 C.中兴四大诗人 D.永嘉四灵 9.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 B ) A.爱情剧B.历史剧 C.公案剧 D.神仙道化剧

10.元杂剧作家康进之今仅存的作品是( B ) A.《柳毅传书》B.《李逵负荆》 C.《赵氏孤儿》 D.《双献功》 11.关汉卿性格和为人的特点是( B ) A.理想高远,志在仕途B.倜傥风流,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12.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中的女主人公是( A ) A.赵盼儿B.宋引章 C.谢天香 D.杜蕊娘 13.下列属于“元诗四家”之一杨载著作的是( A ) A.《诗法家数》 B.《论诗绝句》 C.《瀛奎律髓》 D.《麓堂诗话》 14.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B ) A.徐渭 B.李贽 C.李梦阳 D.王世贞 15.散曲集《江东白苧》的作者是 ( C ) A.王磐 B.陈铎 C.梁辰鱼 D.冯惟敏 16.刘基最出色的散文是( D ) A.政论文 B.传记文 C.游记体散文 D.寓言体散文 17.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是( A ) A.《封神演义》 B.《三遂平妖传》 C.《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D.《天妃济世出身传》 18.沈璟曲论的核心是( B ) A.推崇语言本色 B.强调“场上之曲” C.注重文采才情 D.“宁协律而不工” 19.代表清代讲唱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B ) A.鼓词 B.弹词 C.大鼓 D.子弟书 20.浙西词派朱彝尊词的风格特点是( D ) A.豪纵洒脱 B.哀感幽绝 C.雄健俊逸 D.醇雅清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