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课讲义(24学时)-1

药理学实验课讲义(24学时)-1
药理学实验课讲义(24学时)-1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

1.掌握硫酸镁的药理作用。

2.掌握小鼠灌胃给药及腹腔注射的方法。

3.观察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药理作用是否相同。

【原理】硫酸镁是一个典型的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口服在胃肠道形成高渗透压,使肠腔外水份向肠腔渗透,最终导致肠容积增大,对肠壁刺激增加,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泻下作用。静脉注射硫酸镁主要作用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扩血管降低血压、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产生肌松作用等。

【材料】

1. 动物小白鼠6只

2. 药品15%硫酸镁

3. 器材小鼠灌胃器、注射器、针头、小天平

【方法】

1. 小白鼠标号、称重、分组。

2.Ⅰ组i.p. 15%MgSO4溶液0.2ml/10g

Ⅱ组i.g. 15%MgSO4溶液0.2ml/10g

3.以存活或死亡观察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等量硫酸镁所致药物效应不同。

【思考题】

1.给药途径不同,为什么会影响药物作用?

2.比较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

实验二: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

【目的】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及阿托品、解磷定二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救效果,初步分析其解救原理。

【实验原理】有机磷农药能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使之失去水解Ach的活性,造成突触间隙Ach大量堆积而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M样、N样症状等)。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氯磷啶是胆碱脂酶复活药,可不同程度的解救其中毒症状。如阿托品解除M样症状,但对肌震颤无效;解磷定可使胆碱酯酶复活,对肌震颤有效。

【材料】

1.动物:家兔

2.药品:10%敌百虫溶液、0.1%硫酸阿托品溶液、2.5%解磷定溶液3.器材:兔箱、注射器、5#针头、台式磅秤、瞳孔尺

【方法】

1.取家兔1只,称重后分别观察下列各项指标:全身状况、活动情况、呼吸(次数、有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有无分泌等),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力及有无肌震颤等,记录在表。

2.耳缘静脉注射10%敌百虫溶液1ml/kg,密切观察上述的各项指标。待中毒症状明显时,立即耳缘静脉注射0.1%硫酸阿托品溶液1ml/Kg, 观察哪些症状改善,然后再自耳缘静脉注射2.5%解磷定溶液2ml/Kg,观察症状有什么变化,记录现象。

【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的情况

给药情况一般活动

呼吸

(次/

分)

瞳孔

(mm)

唾液大便肌力肌震颤

用药

敌百

阿托

解磷

备注:唾液分泌、大便、肌力、肌震颤的程度描述用(+~++++)表示。

【讨论】请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分析敌百虫的中毒机制和阿托品及解磷定解救的机制,后二者对抗机制上有何不同?

【思考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和解救措施。

实验三:肝素和止血环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掌握肝素和止血环酸的抗凝血和促凝血作用及作用机理。

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的方法。

【原理】肝素通过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形成而发挥抗凝作用,使凝血时间延长。止血环酸通过抑制纤溶系统,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而产生止血效果,使凝血时间缩短。

【材料】

1.动物:小白鼠6只,体重18~22g

2.药品:0.4%肝素0.1%止血环酸生理盐水

3.试剂:苦味酸

4.器材:天平、1ml注射器、小鼠灌胃器、毛细玻璃管(径1mm,长度10cm)

【方法】

1.小鼠分组,称重,苦味酸标记。

2.Ⅰ组i.p. 0.4%肝素0.2ml/10g

Ⅱ组i.p. 0.1%止血环酸0.2ml/10g

Ⅲ组i.p. 生理盐水0.2ml/10g

3.20分钟后,以毛细玻管作眼眶眦穿刺,取达5cm的血柱,1分钟后折断0.5cm,然后每隔30s折断毛细玻管一小截,至出现凝血丝。

记录从毛细玻管采血至出现凝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凝血时间T=60〞+(n-1)30〞(n为折断次数)

【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肝素和止血环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组别动物数药物剂量凝血时间凝血时间变化率(n)(g/kg)(min)(%)

空白对照组

肝素组

止血环酸组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室温在14~18℃较适宜。

2.所用毛细玻管的径应该均匀一致。

3.毛细玻管采血后不宜长时间拿在手中,以免影响凝血时间。

4.毛细玻管插入眦后若无血柱出现,可将玻管轻轻旋转一下即可。【思考题】肝素和止血环酸对凝血时间有何影响?作用机制如何?临床用途有哪些?

实验四:罗通定的镇痛作用

一、热板法

【目的】学习用热板法筛选镇痛药物的实验方法;观察罗通定的镇痛作用。【原理】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将小鼠置于恒温的热金属板上,以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疼痛反应(舔后足),通过测定小鼠痛阈值(出现疼痛反应即舔后足时间),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小鼠痛阈值的差异,判定药物有无镇痛作用。

【材料】

1.动物:小白鼠6只,18–22g,♀

2.药品:罗通定溶液(5mg/ml)、生理盐水

3.器材:智能热板仪、1ml注射器、5号针头、天平

【方法】

将热板仪温度程控开关置于55±0.5℃,筛选合格小白鼠供实验用。将小鼠放在仪器中,记录5--30秒有无舔后足,如有可做为敏感小鼠,留做实验用,反之则淘汰。将筛选出的小鼠称重,编号,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皮下注射罗通定溶液0.1ml/10g,另一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30min,置于热板上,记录小鼠的痛阈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用药后平均反应时间—用药前平均反应时间

痛阈提高百分比=―――――――――――――――――――×100%

用药前平均反应时间

【结果】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罗通定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组别动物数

(只)

剂量

(g/Kg)

痛阈值

(s)

痛阈提高百分率

(%)

罗通定组

对照组

【注意事项】

1.小鼠以♀为好,因♂小鼠受热后阴囊松弛触及热板,易致过敏反应。

2.室温对本实验有一定影响,以15-20℃为宜,过低小鼠反应迟钝,过高则小鼠过于敏感易引起跳跃,影响结果准确性。

3.正常小鼠放入热板后易出现不安、举前肢、舔前足、踢后肢等现象,这些动作不能作为疼痛指标,只有舔后足才作为疼痛指标。

【思考题】

影响热板法镇痛实验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二、扭体法

【目的】学习用扭体法筛选镇痛药物的实验方法;观察罗通定的镇痛作用。【原理】扭体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醋酸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腔引起大面积而较持久的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腹部收缩凹、躯体及后肢伸、臀部抬高等)。镇痛药减轻疼痛反应,可明显地减少小鼠发生“扭体”反应的次数。

【材料】

1.动物:小鼠6只,18–22g,♀

2.药品:罗通定溶液(5mg/ml)、0.7%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3.器材:1ml注射器、5号针头、小烧杯、天平

【方法】

3只小鼠皮下注射罗通定溶液0.1ml/10g,热板法实验中对照组的3只小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15min后,IP 0.7%冰醋酸溶液0.2ml/10g,观察潜伏期(小鼠第一次出现扭体反应的时间)和15min的扭体次数。

【结果】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罗通定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组别动物数(只)

剂量

(g/kg)

潜伏期次数

罗通定组

对照组

【注意事项】

1.冰醋酸有挥发性,用前宜临时配制。

2.每只动物腹腔注射部位和操作技术力求一致。【思考题】扭体法观察药物镇痛作用有哪些优缺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