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课件(二)鱼纲
合集下载
《鱼纲的形态结构》课件

区域分布
不同种类的鱼类有不同的 地理分布范围,受到气候 、地形、水域环境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水域分布
鱼类主要生活在河流、湖 泊、水库、沼泽、近海等 水域环境中。
生态位和食物链位置
生态位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包括 它们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与其他生物 的关系。
VS
食物链位置
鱼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从初级生产者到 顶级捕食者,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胎生
卵胎生
还有一些鱼类是卵胎生的,它们将卵 留在体内,直到卵孵化成小鱼才产出 。这种繁殖方式常见于某些鲨鱼和鳐 鱼。
另一些鱼类是胎生的,它们直接生出 小鱼,不需要产卵。这种繁殖方式常 见于小型鱼类,如三文鱼、鲑鱼等。
05
鱼纲的分布和生态
地理分布
全球分布
鱼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淡 水和咸水环境中,从高山 到深海都有其踪迹。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鱼类形态结构也可能发生变 化,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这些变化对鱼 类生态和进化的影响。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鱼类的生态适应 性和进化历程,以揭示鱼类多样性的 起源和演化过程。
THANKS
感谢观看
头骨
头骨是鱼类最重要的骨骼 之一,保护脑部和感觉器 官,并支撑口、鼻、眼等 器官。
脊柱
脊柱支撑鱼的身体,保护 脊髓和神经,并分为颈椎 、胸椎、腰椎和尾椎等部 分。肌肉系统Fra bibliotek肌肉类型
鱼类的肌肉系统包括躯干肌和鳃 盖肌,躯干肌用于运动,鳃盖肌 用于呼吸。
运动方式
鱼类通过躯干肌的收缩和舒张实 现游动,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运 动方式,如鲨鱼的快速游动和鳗 鱼的蜿蜒游动。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经济价值
动物学课件:_鱼

(三)骨骼系统
软骨鱼的骨骼
– 全部为软骨,但有钙盐沉着而变得坚硬 – 头骨保护脑和感觉器官,围绕和保护消化道前端,并
支持鳃的活动 – 出现支持上下颌的骨骼-颌弓,加强了咬合功能 – 脊柱由双凹型的椎骨组成,分为尾椎和躯干椎,躯干
椎具有肋骨(单头式) – 连接偶鳍的带骨为软骨棒,偶鳍由软骨和真皮鳍条支
尾部:是使
身体向前的
主要运动器
官,兼有舵
的作用
尾鳍 背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奇鳍
偶鳍
(一)体型和身体分部
出现了活动性的上、下颌
– 主动捕食,增加了获取食 物的机会,开拓了食源
– 既是索食、攻击和防御的 工具,又是营巢、求偶、 钻洞和呼吸的工具
– 促进了运动器官、感觉器 官和其他相关器官的发展, 带动了动物体制的全面进 化
(五)取食和消化
消化腺。软骨鱼类 有独立的肝脏和胰 脏,尤以肝脏发达。 除消化功能外,还 有调节自身比重的 作用。大多数硬骨 鱼类的肝脏和胰脏 组织混在一起称肝 胰脏
(六)呼吸系统
鳃的构造 –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 的骨架 –鳃耙:为滤食器官 –鳃丝:二列,组成鳃片, 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为气体交换的场所
–软鳍条:由二根 鳍条合成,分节, 末端分支或不分支
(一)体型和身体分部
鳍式: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
–鳍名:大写英文字母 “D”--背鳍,“A”--臀鳍,“V”--腹鳍, “P”--胸鳍,“C”--尾鳍
–鳍棘数:大写罗马数字 –软鳍条数:阿拉伯数字 –“—”表示鳍棘与软鳍条相连 –“,”表示鳍棘与软鳍条分隔 –“-”表示数目变化范围 –如鲤鱼鳍式:
肝脏 胆汁
胰液 胰腺
(五)取食和消化
鱼纲

腹鳍喉位
鼬鳚
无腹鳍
日本鳗鲡
(Anguilla japonicus)
日本海马
(Hippocampus japonicus )
鱼尾的类型
A:原尾型 B:歪尾型 C:正尾型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基本结构:表皮和真皮组成。 衍生物:粘液腺,毒腺,色素细胞,发
光器,鳞片等。
表皮衍生物:粘液腺和毒腺
鳍
尾部
躯干部
头部
纺锤型
金枪鱼
团头鲂 乌鲳
侧扁型
银鲳 卵圆鲳鱼参
何氏鳐
鲼
平扁型
鳗型
鳗鲡 黄鳝
海马
鲀
特殊体形
背鳍(dorsal fin)
奇鳍
(维持身体平衡)
臀鳍(anal fin) (维持身体垂直平衡)
鳍
尾鳍(caudal fin)
(推进,转向,平衡)
胸鳍(pectoral fin)
偶鳍
婚色:许多鱼在生殖季节出现鲜艳色彩,特别 是雄鱼生殖季节过后色彩消失,这种色彩叫做 婚色,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珠星:一些雄鱼在生殖季节表皮细胞特别肥厚, 角质化成白色坚硬的锥状体,叫珠星 。
生殖器官
雄性 精巢:白色(成熟),淡红色(平时),呈圆
柱形或盘曲的细带状,位于腹腔两侧。 输精管
–软骨鱼:输尿管——尿殖窦——尿殖 乳突——泄殖腔
头骨(skull)
脑颅 –软骨鱼:软骨脑箱 –硬骨鱼:许多骨片
咽颅 –第一对咽弓:颌弓 –第二对咽弓:舌弓 –第三~第七对咽弓:鳃弓
吻软骨
腭方软骨 唇软骨
视神经孔
初生颌(p264)
舌颌软骨
咽鳃软骨 上鳃软骨
角鳃软骨
麦克耳氏软骨 角舌软骨
普通动物学课件鱼纲

鼻囊区: 包括一块中筛骨和成 对的外筛骨。
蝶骨区: 构成眶间隔,包括基 蝶骨、翼蝶骨和 眶蝶 骨(组成眼窝 的眶前、 后壁)。
耳区(听囊区): 由听软骨囊骨化而成, 包括上耳骨、前耳骨、 翼耳骨 和蝶耳骨。
枕骨区:
围绕枕骨大孔,包括基 枕骨、外枕骨和上枕骨, 其中外枕骨为一对。
脑颅背面:
自前往后的骨片有成对 的鼻骨、额骨、顶骨、颞 骨。
二、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
1、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骨与躯椎间缺 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形多呈梭形,在水中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体表 多被鳞片。
3、以鳃进行呼吸,鱼的呼吸动作是依靠口的开关,鳃 弧的张缩以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水——口——咽—
—鳃裂——体外。 4、血液循环是单循环。
鳍棘。 个别种类——3个,如大头鳕。
A: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1-2个。
尾鳍的基本类型
C:在不同的鱼,形态有变,大体分为3个基本类型:
(1)原尾型:脊柱的末端平直,将鱼尾分为完全对称的上下两叶。 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刚孵化不久的仔鱼。原尾内外均对称。
(2)歪尾型:脊柱的末端折向上翘,伸入尾鳍的上叶,将尾鳍分 成上下不对称的两半,一般上半较大。歪尾型内外均不对称。
真皮:由结缔组织组成。 致密层
皮下层:不发达,含有色 素细胞、脂肪细胞和毛 细血管。
衍生物:
皮肤的衍生物
毒腺、发光器(如灯笼鱼) 、鳞片。 如:鳗鲇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
并有毒腺(也称多细胞腺),故被 剌伤时会极疼痛。蓝子鱼科(臭都 鱼)背鳍和臀鳍上的刺骨尖锐有毒 。
芒光灯笼鱼
圆罩鱼
蓝子鱼
体表形成粘液层
脑颅腹面:
犁骨、副蝶骨各一块。
4.实验四-鱼纲分类PPT课件

实验三1 鱼纲分类
.
1
一、实验目的
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 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学习鱼纲分类方法 检索表编写。
.
2
二、实验内容
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的识别 检索表编写。
.
3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鱼类代表种的浸制标本 测量尺等
.
4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见P71,图18-1)
包藏于具有3-5个棱骨的
体甲内,
尾部裸露,无鳞甲, 如角箱鲀,无经济价值。
.
58
14.鲀形目
河鲀
.
刺鲀
59
14.鲀形目
翻车鱼科,体侧扁而高, 尾鳍短,背鳍和臀鳍均高, 且同形相对,如翻车鱼。
翻 车 鱼
.
60
15.鮟鱇目:体粗短,平扁或侧扁,有小刺或小骨板。 本目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以鮟鱇较为常见。
亚
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青海湖裸鲤等; 鳅
纲
科,如泥鳅。
鲫鱼
鲤鱼
.
36
青鱼
草鱼
鳙
四大家鱼
鲢
.
37
武昌鱼
锦鲤
.
泥鳅
38
三、辐鳍亚纲
.
银鲴 gu
黄尾鲴
39
三、 辐 鳍 亚 纲
7.鲇形目,有韦伯氏器,口须1-4对,通常 有脂鳍,胸鳍和背鳍常有一强大的鳍棘。 如鲇科的鲇;
胡子鲇科的胡子鲇等。
.
40
鲶. 鱼
中华鲟
.
26
三、辐鳍亚纲
.
27
三、辐鳍亚纲
2. 雀鳝目,体被硬鳞,无喉板及喷水孔。鳔有呼吸 作用,现在仅存雀鳝科。 雀鳝——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
.
1
一、实验目的
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 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学习鱼纲分类方法 检索表编写。
.
2
二、实验内容
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 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的识别 检索表编写。
.
3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鱼类代表种的浸制标本 测量尺等
.
4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见P71,图18-1)
包藏于具有3-5个棱骨的
体甲内,
尾部裸露,无鳞甲, 如角箱鲀,无经济价值。
.
58
14.鲀形目
河鲀
.
刺鲀
59
14.鲀形目
翻车鱼科,体侧扁而高, 尾鳍短,背鳍和臀鳍均高, 且同形相对,如翻车鱼。
翻 车 鱼
.
60
15.鮟鱇目:体粗短,平扁或侧扁,有小刺或小骨板。 本目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以鮟鱇较为常见。
亚
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青海湖裸鲤等; 鳅
纲
科,如泥鳅。
鲫鱼
鲤鱼
.
36
青鱼
草鱼
鳙
四大家鱼
鲢
.
37
武昌鱼
锦鲤
.
泥鳅
38
三、辐鳍亚纲
.
银鲴 gu
黄尾鲴
39
三、 辐 鳍 亚 纲
7.鲇形目,有韦伯氏器,口须1-4对,通常 有脂鳍,胸鳍和背鳍常有一强大的鳍棘。 如鲇科的鲇;
胡子鲇科的胡子鲇等。
.
40
鲶. 鱼
中华鲟
.
26
三、辐鳍亚纲
.
27
三、辐鳍亚纲
2. 雀鳝目,体被硬鳞,无喉板及喷水孔。鳔有呼吸 作用,现在仅存雀鳝科。 雀鳝——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
普通动物学ppt课件第十七章鱼纲

Venule
Vein
Gill capillaries
Atrium Ventricle Heart
Artery (O₂-poor blood)
CAddison Wesley Longrman, Ino.
um
FRESI F
Food, fresh water2
G A N.
05
Copyright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or display.
outh open
Mouth closed
Gill raker
Gill filaments
Gill arch
Gill raker
Lamellae with
Gill arch
Gill filaments capillary
Water
networks Artery
Water
Water
Vein
Water
Water
等 鱼类的骨骼:
体外骨骼:鳞片
– 脑颅neurocranium
内骨骼:
– 嗅觉区olfactory region – 视觉区orbital region
中轴骨 脊柱 体椎 ( 附有肋骨)
– 耳区otic region – 枕区occipital region
{
{ 尾椎 ( 特具血管弧)
头骨
脑 颅 软骨鱼 : 软骨脑箱, 构造简单
生 Mesorchium
生
软!
卵!
硬,
体 雄 少
Dorsal aorta
Kidney Posterior mesenteric
鱼纲.ppt

8
腹 腹鳍腹位: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
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类,如鲤鱼,
鳍 鲑鱼、鲇鱼、鲱鱼等;
的
腹鳍胸位: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 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
位 腹鳍喉位: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
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
置 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
侧线对于鱼类的取食、避敌和求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2)侧线鳞
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叫做侧线鳞。
侧线鳞的数目以及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的基部至侧线这一 段距离上的鳞片)和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的基部至侧线这一 段距离上的鳞片)的数目,通常都用鳞式来表示,是鱼类分 类方面需要记载的数据之一。
9
3、鳍的结构
(1)软骨鱼
支鳍骨(担鳍骨)+角质鳍条+皮肤 角质鳍条:不分节、不分支,由表皮发生。
(2)硬骨鱼
支鳍骨(担鳍骨)+骨质(鳞质)鳍条+鳍膜
骨质鳍条 (两种)
鳍棘(不分节、不分支) 软鳍条 分支鳍条
不分支鳍条
10
4、鳍式
概念: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通常以各 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 表背鳍(dorsal fin), “P”代表胸鳍(pectoral fin), ,“V”代表腹鳍(ventral fin) ,“A”代表臀鳍 (肛鳍)(anal fin) ,“C”代表尾鳍(tail fin)。 表达:罗马数字示鳍棘的数目
1、出现了上、下颌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1对胸鳍、1对腹鳍 3、脊柱代替了脊索 4、脑和感官更发达
2
二、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缺少颈 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多呈纺锤形。体表多被鳞片,有丰富的粘 液 3、以鳃呼吸 4、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5、以鳍辅助运动 6、具侧线器官
腹 腹鳍腹位: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
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类,如鲤鱼,
鳍 鲑鱼、鲇鱼、鲱鱼等;
的
腹鳍胸位: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 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
位 腹鳍喉位: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
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
置 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
侧线对于鱼类的取食、避敌和求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2)侧线鳞
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叫做侧线鳞。
侧线鳞的数目以及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的基部至侧线这一 段距离上的鳞片)和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的基部至侧线这一 段距离上的鳞片)的数目,通常都用鳞式来表示,是鱼类分 类方面需要记载的数据之一。
9
3、鳍的结构
(1)软骨鱼
支鳍骨(担鳍骨)+角质鳍条+皮肤 角质鳍条:不分节、不分支,由表皮发生。
(2)硬骨鱼
支鳍骨(担鳍骨)+骨质(鳞质)鳍条+鳍膜
骨质鳍条 (两种)
鳍棘(不分节、不分支) 软鳍条 分支鳍条
不分支鳍条
10
4、鳍式
概念: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通常以各 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 表背鳍(dorsal fin), “P”代表胸鳍(pectoral fin), ,“V”代表腹鳍(ventral fin) ,“A”代表臀鳍 (肛鳍)(anal fin) ,“C”代表尾鳍(tail fin)。 表达:罗马数字示鳍棘的数目
1、出现了上、下颌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1对胸鳍、1对腹鳍 3、脊柱代替了脊索 4、脑和感官更发达
2
二、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缺少颈 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多呈纺锤形。体表多被鳞片,有丰富的粘 液 3、以鳃呼吸 4、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5、以鳍辅助运动 6、具侧线器官
鱼纲ppt课件

是协助平衡鱼体和控制运动方向的器官。
起舵的作用
鳕鱼:3个背鳍
大马哈鱼:第2背鳍为脂鳍,无鳍棘由脂肪 组织构成。
带鱼:背鳍与尾鳍相连
11
鲐鱼:背鳍后有由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 臀鳍后边有由一根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
鲶鱼:臀鳍与尾鳍相连
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
12
4.尾的类型:
原尾--尾椎末端平直伸展至尾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见于圆口 纲,鱼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鱼纲(Pisces)
重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难点:鱼类的骨骼系统、排泄系统。
2
鱼纲 (Pisces)
第一节 鱼类的形态结构概述 第 二节 鱼 类 的 主 要 特 征
第 三节 鱼 类 的 分 类 第 四节 鱼 类 的 洄 游 第五节 鱼 类 的 经 济 意 义 第六节 我 国 的 研 究 现 状
5
尾部
躯干部
头部
︱
2.分部: 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与躯干分界:鳃盖 后缘的鳃孔(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 躯干部和尾部分界:肛门后缘或泄殖孔
6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 皮肤:由表皮(外 胚层,分生发层和腺 层)和真皮(中胚层, 由纤维缔组织组成, 分外膜层、疏松层和 致密层 )组成,此外 还有色素细胞、毒腺、 发光器和鳞片等皮肤 衍生物及附属结构。
7
2.鱼鳞
8
——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
雀鳝
白鲟
中华鲟
多鳍鱼
9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中央、 从鳃盖后到尾基有一行有 孔鳞称侧线鳞。
10
维持身体的平衡
稳定身体和辅助升降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鱼纲外形和结构
1.外形 (1)体形:四种 1. 纺锤型:鲤鱼 2. 侧扁型:鲳鱼 3. 平扁型:鳐(yao) 和鮟鱇等 4. 棍棒型:带鱼 5.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体形如箱魨、比目鱼、 海马、海龙等。
1、纺锤形 2、平扁形 3、侧扁形 4、棍棒形
这是一种样子很奇怪的海生鱼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有些方方 正正的,所以人们管它们叫箱魨。箱魨的身体除了眼、口、 鳍和尾以外,全部包在壳内。箱魨的颜色都非常鲜艳,加上 它们有一层硬壳,人们甚至把它们晒干制成工艺品呢。
1、鳍的结构: 鳍膜 皮肤膜 软骨鱼 硬骨鱼 角质鳍条(表皮) 骨质鳍条 2、鳍的组成和类型: 偶鳍:胸鳍、腹鳍 鳍
奇鳍:背鳍、尾鳍、臀鳍
鳍棘:坚硬, 不分节 软鳍条:分节、 分支
尾鳍:有3种基本类型(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 鱼为正尾型)
按着生位置及功能 1. 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dorsal fin)、 臀鳍(anal fin)、尾鳍(caudal fin)。 2. 偶鳍:为成对的鳍, 包括胸鳍 (pectoral fin) 、 腹鳍(pelvic fin)。
鳃弓5对,最后1对不长鳃,可长咽喉齿。 躯干椎:有肋骨相联。椎体双凹型,有残余脊索。
脊柱
尾椎:无肋骨相联。特具血管弧。
肩带:靠近心脏 腰带:靠近肛门
3.骨骼系统 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很低,只有两种,即体椎与尾椎。 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以此容易把二者区别开来。 每一脊椎的椎体 , 前后两面都是凹型,称为双凹型椎体 , 为鱼 类所特有。 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空隙以及贯穿椎体中心的小管内, 还有脊索的残余存留。
椎体类型(5种类型 )
七 鱼纲
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 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现生 的适应水生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一)纲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并适 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表现在: 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有完整的内骨骼系统,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头骨更加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
3.3 鳍式 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叫鳍式。 一般记载方式是取用各鳍的拉丁名第一字母代表鳍的类 别,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P” 代表胸鳍,“ 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鳍棘的数 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的数目,鳍棘或软鳍条的数目 范围以“—”表示,鳍棘或软鳍条相连时用“-”表示,分离 时以“,”隔开。例如: 鲤鱼: D.Ⅲ—Ⅳ-17—22;A. Ⅲ-5—6; P. Ⅰ-15—16;V.Ⅱ-8—9 鲈鱼: D.Ⅻ,Ⅰ-13;A.Ⅲ-7—8; P.15—18;V.I-5 以上两个鳍式表明:鲤鱼一个背鳍, 3 至 4 根鳍棘和 17 至 22 根软鳍条;臀鳍: 3 根鳍棘和 5 至 6 根软鳍条,胸鳍: 1 根 鳍棘和15至16根软鳍条,腹鳍:2根鳍棘和8至9根软鳍条。 鲈鱼则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 12 根鳍棘组成,无软鳍条, 第二背鳍包含1根鳍棘和13根软鳍条。
双平型椎体:椎体前后两端扁平,椎体之 间垫以纤维软骨的椎间盘,以减少活动时 的摩擦。见于哺乳类。
头骨
鱼 骨 骼 系 统
中轴 骨骼
脑颅:软骨鱼一整块。硬骨鱼多块骨组成,分为软骨 性硬骨和膜性硬骨。 颌弓1对:上颌:腭方软骨,下颌:麦氏软骨。 咽颅 硬骨鱼上颌前、上颌骨,下颌齿骨1对。 7对 舌弓1对:舌的支持物
2、皮肤和鳞片 皮肤: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色素细胞、毒 腺、发光器、鳞片等多种衍生物。
皮肤
{
表皮:腺层(单细胞腺)、生发层(产生新细胞) 真皮:外膜层、疏松层、致密层
没有角质层 粘液腺能分泌大量粘液,在体表形成粘液层
2、鳞片 :
鱼鳞
盾鳞:软骨鱼,真皮+表皮形成,由基板和鳞棘组成,与牙齿是同源器官。 硬鳞:硬骨鱼原始鳞片,来自真皮,斜方形,见于鲟鱼等。
圆鳞:真皮鳞,圆形,游离端圆滑。如鲤科鱼。 骨鳞 栉鳞:真皮鳞,圆形,游离端锯齿状,侧与身体纵轴平行各有一行被侧线器官穿过的鳞片, 称为侧线鳞。 侧线上鳞数目 鳞式:侧线鳞数目 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侧线下鳞数目 5~6 5 如鲤鱼:34-38 鲫鱼:28-30 5~7 8
外形分部: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没有颈部, 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 头: 吻端至鳃盖后缘(硬骨鱼) 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 躯干:最后1对鳃裂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的开始,肛 门或泄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尾:肛门到尾鳍基部长度
(2)鳍 按结构:可分为骨质鳍条和角质鳍条两类。 软骨鱼的鳍,外面都覆盖有皮肤,内面由角质鳍条支持。 角质鳍条为细长而不分节的角质物。 硬骨鱼的鳍由骨质鳍条支持,鳍条间以薄的鳍膜相联。 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鳍条两种类型。 鳍棘:是一种由鳍条变形来的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 为高等鱼类所具有。 软鳍条:柔软而有节,其远端分支或不分支,均由左右 两半合并而成。 在鲤形目中有些种类,例如鲤鱼,其背鳍与臀鳍前方的硬 棘,仍保留有分节和左右两列合并的痕迹,称为假棘, 因为真正的棘始终为单一的结构而无法分开。
后凹型椎体:椎体后端凹入而前端凸出。 有尾两栖类(多数蝾螈)和无尾两栖类、 爬行类中的一部分属于此型。
马鞍型椎体:鸟类颈椎的椎体水平切面为 前凹型,矢状切面为后凹型,呈马鞍状, 故称这种椎体为马鞍型椎体,又称为异凹 型椎体。椎体两端成横放的马鞍形,椎间 关节活动性极大。鸟类颈椎属于此型。
双凹型椎体:椎体前后端都凹入,椎体间 的空隙保存着退化的脊索,两椎体间的关 节活动有限。鱼类(两栖纲低等有尾类和 少数爬行类)椎体属于此型。
前凹型椎体:椎体前端凹入而后端凸出, 两椎体间的关节比较灵活,脊索虽然仍残 留一部分,但不成为连续的索状。多数无 尾两栖类、多数爬行类和鸟类的第一颈椎 属于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