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静电纺丝

合集下载

壳聚糖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作者:王丹单小红郜建锐来源:《纺织导报》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对纯壳聚糖,壳聚糖与人工合成材料的混合物、与其它天然生物材料的混合物,以及壳聚糖衍生物等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纯壳聚糖;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壳聚糖衍生物;静电纺中图分类号:TQ341 文献标志码:ADevelopment of Chitosan Nanofiber Made by ElectrospinningAbstract: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spinning of pure chitosan nanofiber, blended chitosan/synthetic materials nanofiber or chitosan/other natural biomaterials nanofiber, as well as chitosan derivative nanofibe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pure chitosan; synthetic materials; natural biomaterials; chitosan derivative;electrospinning壳聚糖是自然界中甲壳素脱乙酰化后的产物,具有优异的性能,如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无毒、抗凝血性能等,在生物医学方向应用广泛。

而静电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制备微纳米纤维的方法。

本文主要从 4 个方面对部分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制备进行描述。

1 纯壳聚糖静电纺丝壳聚糖由于其氨基的质子化作用使其可溶于大多数的酸,又因其黏度较大,在静电纺高压作用下,聚合物内部离子基团的排斥力增加,聚合物难以从针头处喷射出来,且因其大的黏度容易堵塞针头,限制了纯壳聚糖的静电纺丝。

壳聚糖聚乙烯醇静电纺丝纤维膜吸附性能研究

壳聚糖聚乙烯醇静电纺丝纤维膜吸附性能研究

壳聚糖/聚乙烯醇静电纺丝纤维膜吸附性能研究作者:徐红梅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使用由电镀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制成的纳米纤维膜作为吸附剂,检测反应时间,甲基橙的初始质量浓度,膜吸附剂的剂量和氢离子浓度指数,以吸附甲基橙。

利用吸附动力学和朗缪尔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染料的作用及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当氢离子浓度指数在5~9之间时,甲基橙的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剂用量为30mg,反应时间为60~120min,吸附效果最佳,达到吸附平衡。

它是。

时间为3h,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膜上甲基橙的吸附具有物理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膜上甲基橙的吸附对应于朗缪尔吸附等温线和准二次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壳聚糖;静电纺丝1 试验原料与方法1.1 试验原料CS,Mw=5.4×105~6.1×105g/mol,脱乙酰度分别为:98.3%和91.1%,记为CS1和CS2,自制。

PVA,Mw=2.2× 105g/mol,醇解度为98.1至99.1%。

戊二醛(50%)和甲基橙(C14H15N3NaO3S)由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相关。

冰醋酸和氢氧化钠由国药集团提供。

1.2 CS/PV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将CS溶液溶解在1%乙酸溶液中以制备质量分数为3%的CS溶液。

将PVA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1%的PVA溶液。

最后,CS溶液与PVA溶液的质量比为50%,通过以50%的比例混合制备纺丝溶液,并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机由25kV高压电源(ZD-100-220S1G,大连智电电子技术),JZB-1800注射泵(西安广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固定式收集器组成。

1.3 吸附试验采用吸附实验,对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吸附剂量、不同pH值下的染料质量浓度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甲壳质和壳聚糖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甲壳质和壳聚糖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甲壳质和壳聚糖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纺织工业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产业,不断地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甲壳质和壳聚糖是两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甲壳质和壳聚糖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一、甲壳质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1. 抗菌纤维甲壳质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因此,甲壳质可以用于生产抗菌纤维,这种纤维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和家居用品等领域。

例如,日本的一家纺织公司开发了一种甲壳质纤维,可以用于生产抗菌的床上用品,有效地预防床垫和枕头上的细菌和真菌滋生。

2. 纺织助剂甲壳质还可以作为纺织助剂使用。

它可以增强纤维的柔软性和弹性,改善纤维的手感和光泽度。

此外,甲壳质还可以增强纤维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延长纤维的使用寿命。

因此,甲壳质在纺织加工中被广泛用于柔软剂、防皱剂、抗静电剂、防水剂等方面。

二、壳聚糖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1. 染料固定剂壳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染料固定剂使用。

它可以增强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使染料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纤维表面。

这种染料固定剂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染色中,可以提高染色的效果和质量。

2. 纳米纤维生产壳聚糖还可以用于生产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是一种直径在100纳米以下的超细纤维,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壳聚糖可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纳米纤维,这种纳米纤维可以用于生产高端的纺织品和过滤材料等。

3. 纺织助剂壳聚糖还可以作为一种纺织助剂使用。

它可以增强纤维的柔软性和弹性,改善纤维的手感和光泽度。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增强纤维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延长纤维的使用寿命。

因此,壳聚糖在纺织加工中被广泛用于柔软剂、防皱剂、抗静电剂、防水剂等方面。

结论甲壳质和壳聚糖是两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甲壳质可以用于生产抗菌纤维和纺织助剂等方面,而壳聚糖则可以用于染料固定剂、纳米纤维生产和纺织助剂等方面。

壳聚糖静电纺丝(精)

壳聚糖静电纺丝(精)

壳聚糖静电纺丝1 概述关于纯壳聚糖溶液体系静电纺丝的报道却不多。

可能是在高的静电压下,壳聚糖主链上的离子之间的斥力阻碍了电纺纤维的形成,尤其是在射流中的弯曲不稳定性和鞭动不稳定性出现的时候,这就造成了纯的壳聚糖体系静电纺丝的困难关于壳聚糖静电纺丝更多的报道是关于将壳聚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电纺成纤维的。

选择与其他较为容易电纺成纤的高分子混合纺丝,不仅可以改善壳聚糖本身不易电纺的缺点,还可以赋予壳聚糖纤维一些新的性能。

最常见的是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混合电纺成纤。

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和原料配比,壳聚糖与PVA混合溶液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光滑完好的纤维,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或伤口敷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还能与其他一些合成高分子混合制备电纺纤维,如壳聚糖和PEO,壳聚糖和PVP等。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近年来,对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使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轴静电纺丝就是其中一种。

核壳结构电纺丝可以在内层负载某些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而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成分,具有骨传导性和诱导性,两者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很广泛。

2 静电纺丝技术静电纤维制造是目前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纤维状物质,因而这一过程又称为静电纺丝,简称电纺。

电纺最早出现于1934年,Fomlllals在一篇专利中首次介绍了利用静电斥力获得聚合物纤丝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纺丝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静电纺丝的理论研究才。

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静电纺丝的基本装置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一个顶部带有小孔的装有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细管及一个金属收集屏。

壳聚糖静电纺丝

壳聚糖静电纺丝

壳聚糖静电‎纺丝1 概述关于纯壳聚‎糖溶液体系‎静电纺丝的‎报道却不多‎。

可能是在高‎的静电压下‎,壳聚糖主链‎上的离子之‎间的斥力阻‎碍了电纺纤‎维的形成,尤其是在射‎流中的弯曲‎不稳定性和‎鞭动不稳定‎性出现的时‎候,这就造成了‎纯的壳聚糖‎体系静电纺‎丝的困难关‎于壳聚糖静‎电纺丝更多‎的报道是关‎于将壳聚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电纺‎成纤维的。

选择与其他‎较为容易电‎纺成纤的高‎分子混合纺‎丝,不仅可以改‎善壳聚糖本‎身不易电纺‎的缺点,还可以赋予‎壳聚糖纤维‎一些新的性‎能。

最常见的是‎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混合‎电纺成纤。

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和原‎料配比,壳聚糖与P‎V A混合溶‎液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光滑完好‎的纤维,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或‎伤口敷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还能‎与其他一些‎合成高分子‎混合制备电‎纺纤维,如壳聚糖和‎PEO,壳聚糖和P‎V P等。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近年来,对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使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轴静电纺‎丝就是其中‎一种。

核壳结构电‎纺丝可以在‎内层负载某‎些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而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成分‎,具有骨传导‎性和诱导性‎,两者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很广泛。

2 静电纺丝技‎术静电纤维制‎造是目前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纤维状物质‎,因而这一过‎程又称为静‎电纺丝,简称电纺。

电纺最早出‎现于193‎4年,Fomll‎l als在‎一篇专利中‎首次介绍了‎利用静电斥‎力获得聚合‎物纤丝的方‎法。

壳聚糖对电纺纳米丝素纤维形态和构象的影响

壳聚糖对电纺纳米丝素纤维形态和构象的影响
纤 维模 板 。 虽 然 人们 预 期 C S纳 米纤 维 能 用在 伤 口包 敷材
粉末 、 胶体 、 纤维、 薄膜。S F有许多优 良的性能 , 如 生物相 容 性 、 良好 的透 氧 性 和 透 湿 性 、 物 可 降 解 生 性、 较低 的排斥性 , 因此 除 了用 在 纺 织 方 面 , 最近 许 多研 究人 员还 把它作 为生 物 医用材料 进行 研究 。实 际上 ,F已经应用在化妆品、 S 人类健康医用材料 、 食 品添加剂等许多不同的领域 。 壳聚 糖 ( S 是第 二 大丰 富 的 生物 材料 , C) 它有 一 个重 要 的 14链 接 的 2氨 基 一 氧一 葡 聚糖 结 , 一 2脱 D 构 。C S含 有几 个 可 以转 变 成 各 种衍 生物 的有 用 官 能 团 . 羟基 、 如 氨基 。众所 周知 ,S具有 生物 相 容性 C 和生物可降解性 , 特别是用作伤 口包敷材料和人造 皮肤, 这是 由于 C S含有可 以加速伤 口愈合 的特殊 物质 。C S还 容 易 成 形 为 纤 维 、 片 、 胶 中空 纤 维 、 薄
因为这种纳米纤维具有 比表 面积大 、 孔隙率高等许 了蚕丝中的单纤维 , 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S F根 据用途 不 同 可 以制 成 不 同 形 式 的材 料 , 如 : 例
多独特的性质 , 用在许多方 面都是很有意义 的。例 如过滤用的纤维薄膜 , 生物医用材料 中的伤 口包敷 材料 , 组织工程支架 , 知材料 , 感 制备功能纳米管 的
维普资讯
1 0
, 丝 鹕 }
20 年第 2 07 期
壳 聚糖 对 电纺 纳 米 丝 素 纤 维 形 态 和 构 象
的 影 响
冯 惠 编译 , 戴礼兴 校

常用静电纺丝经验参数

常用静电纺丝经验参数
溶液质量分数为15%,推进速度0.3ml/h, 电压7.5-25KV,接收距离为7.5-25cm

130万左右
三氯甲烷、DMF、六氟异丙 醇、四氢呋喃
13万
溶剂为水,浓度为40-45%,电压1520KV,喷射距离15-20cm
溶剂为六氟异丙醇,电压10-15KV,喷射 距离15cm,推进速度0.0010mm/s
生物医学 能源
电池隔膜
能源
PTFE
聚四氟乙烯
空气过滤和水过滤
过滤
PS
聚苯乙烯
过滤材料
过滤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其他
其他
PI
聚酰亚胺
过滤
9%左右
1.5%左右 5%-12.5% 10%
8%左右
12-15% 12%-15% 20-25% PTFE/PVP质量 比为6:4,纺丝 液浓度为24%, 20%左右
20-26%
10%-12%
常用溶剂
常用分子量
12万
丙酮、氯仿、DMF、二氯甲烷 、丙酮/DMAC、DCM/甲醇
10万
三氯甲烷、DMF、二氯甲烷、 六氟异丙醇、四氢呋喃
10万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六氟异 丙醇、DMF
12万左右
文献上用过的纺丝方法
熔融纺丝(220-280℃) 羟基取代度为2.38-2.49,溶剂为丙酮: DMAC:水为7:2:1,电压12-20KV,接受距 离10-15cm,流量0.3-0.5ml/h 溶液浓度为5%-14%,溶剂为丙酮:三氯甲 烷为1:2,电压15-25KV,接受距离1020cm,流量0.1-1.0ml/h PLGA分子量为12万,PLA/PGA为50:50, 溶剂为DMF与THF混合溶液电压10-20KV, 接收距离15cm,流量1ml/h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静电纺丝技术便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重要手段,由于其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本文将从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将溶液中的大分子材料拉伸成纳米级别的纤维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依靠静电相互作用力和表面张力之间的竞争关系,来控制和定向溶液中的高分子纤维进行拉伸。

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 溶液制备:制备静电纺丝纤维的首要步骤是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溶液。

该溶液需要具有一定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一般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来溶解高分子材料。

2. 高电场加薄膜涂布:在静电纺丝设备上沉积一个高电场,并用喷雾器将高分子溶液轻松喷射在一个导电性或吸附性基底上。

溶液被均匀覆盖在导电性或吸附性基底上的一个细长的液体线。

3. 拉伸和固化:在高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会变成一条液体纤维,并开始在导电性或吸附性基底上放置。

同时,高分子纤维的拉伸也在进行中。

将纤维固化并从基底上分离出来即可。

第二部分: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纳米科技的发展进程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自2006年被应用于生物材料制备以来,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探索新型高分子材料,提高制备效率,改善纤维纳米结构控制技术。

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探索新型高分子材料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制备聚合物、纺织品、纳米印刷等领域的高分子材料。

近几年,研究人员广泛探索各种新型的高聚物材料,如壳聚糖、聚乳酸、DNA、蛋白质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引入,不仅增加了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深度,同时也拓宽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壳聚糖静电纺丝
1 概述
关于纯壳聚糖溶液体系静电纺丝的报道却不多。

可能是在高的静电压下,壳聚糖主链上的离子之间的斥力阻碍了电纺纤维的形成,尤其是在射流中的弯曲不稳定性和鞭动不稳定性出现的时候,这就造成了纯的壳聚糖体系静电纺丝的困难关于壳聚糖静电纺丝更多的报道是关于将壳聚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电纺成纤维的。

选择与其他较为容易电纺成纤的高分子混合纺丝,不仅可以改善壳聚糖本身不易电纺的缺点,还可以赋予壳聚糖纤维一些新的性能。

最常见的是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混合电纺成纤。

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和原料配比,壳聚糖与PVA 混合溶液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光滑完好的纤维,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或伤口敷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还能与其他一些合成高分子混合制备电纺纤维,如壳聚糖和PEO,壳聚糖和PVP等。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近年来,对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使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轴静电纺丝就是其中一种。

核壳结构电纺丝可以在内层负载某些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而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成分,具有骨传导性和诱导性,两者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很广泛。

2 静电纺丝技术
静电纤维制造是目前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纤维状物质,因而这一过程又称为静电纺丝,简称电纺。

电纺最早出现于1934年,Fomlllals在一篇专利中首次介绍了利用静电斥力获得聚合物纤丝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纺丝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静电纺丝的理论研究才。

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静电纺丝的基本装置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个高压静电发生器,一个顶部带有小孔的装有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细管及一个金属收集屏。

聚合物的熔体或溶液的输送速度可由空气压力、微量注射泵控制,也可通过把装有液体的储液管与水平成一定角度放置从而由聚合物本身的重力来控制。

高压电场的两极分别与聚合物液体、收集装置相连。

在静电纺丝中,常常通过插入聚合物液体中的金属丝,或通过毛细管出口处与聚合物液体相连的金属夹,使聚合物液体接上高压电;收集装置通常为接地的金属箔、金属网或转鼓。

静电纺丝过程中,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悬于毛细管出口的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半球液滴变形为锥形,其锥形的角度为49度。

随着电场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当液滴表面由于所带电荷形成的静电排斥力超过其本身的表面张力时,在泰勒锥的顶端形成液体细流,带有电荷的液体细流在电场中流动,进一步受到拉伸作用,同时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成为超细纤维并沉积在接收装置上,形成无纺超细纤维膜。

3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3.1聚合物溶液性质和浓度的影响
在用电纺丝技术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时,人们大多采用溶液纺丝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将聚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里。

这时溶剂的沸点对纺丝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溶剂挥发太快则会使喷丝口堵塞,阻碍纺丝的进行,也会使纤维很快干燥得不到完全劈裂细化,纤维直径很大;挥发的太慢,就会使纤维在收集板上互相粘连在一起,严重时生成的纳米纤维还会被重新溶解掉。

同时溶剂的不同还会影响溶液粘度、表面张力、电导率等其它参数,这些都会对纤维的形态产生影响。

3.2电场强度(或电压)的影响
一般说来,随着电压的增大,高分子电纺液的射流有更大的表面电荷密度,因而有更大的静电斥力。

同时,更高的电场强度使射流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这两个因素均能引起射流及形成的纤维有更大的拉伸应力,这导致有更高的拉伸应变速率,有利于制得更细的纤维。

3.3喷丝头与收集板之间距离的影响
喷嘴和收集板间距离(即正负极间的距离)与纺丝最低电压的关系是很大的,距离增加,则需要加一个较大的电压才能得到纤维;距离减小,则需要小一点的电压。

同时,距离的大小还影响到纤维束的干燥和劈裂细化,距离太短,溶剂得不到充分挥发就会粘连在一起,溶剂挥发不完全也会引起纤维直径的变大。

3.4电纺流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通常,进料速率由流量泵(或喷头倾角)来控制,太慢则纺丝速度
低,太快则使纤维束得不到充分拉伸,纤维的直径也就变大,更有甚者就以大块液滴的形式落到接收板上。

4 壳聚糖
壳聚糖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化的产物,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线形多糖,是自然界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聚合物。

壳聚糖经自然界中的壳聚糖酶、溶菌酶等的完全生物降解后参与生态体系的碳和氮循环。

壳聚糖的化学名称是(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这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能溶于1%乙酸或1%盐酸,因此,凡是能溶于1%乙酸或l%盐酸的甲壳素都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是白色或灰白色无定形、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因原料的不同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
不等。

壳聚糖的主链的重复单元中有羟基和氨基,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进行N、O一位反应,对壳聚糖进行交联和化学改性。

壳聚糖可以由双官能团的醛或酸酐等进行交联,得到网状结构的不溶产物,壳聚糖交联后不溶于稀酸。

交联的主要目的是使产物不溶解,甚至溶胀也很小,性质很稳定,这对壳聚糖在一些方面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交联剂是戊二醛,甲醛,乙二醛,可在室温下进行,反应速度较快,既可在水溶液中进行,也可在非均相介质中进行,而且可以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发生。

交联反应主要是在分子间发生,也不排除在分子内
发生。

交联更多是醛基与壳聚糖的氨基生成西佛碱型结构,其次才是醛基与羟基的反应。

5 壳聚糖静电纺丝目前现状
2004年日本学者Ohkawa等以三氟醋酸为溶剂成功电纺获得了直径在210-650 nm2_间的纯壳聚糖纤维。

Byung.Moo Min[ss]成功电纺了甲壳素与壳聚糖纳米纤维。

Park等研究发现,壳聚糖以甲酸为溶液溶剂时,也不能得到连续纤维,这一点与Ohkawa的结论相符。

由于壳聚糖溶解度小,溶液粘度高并里聚阳离子电解质的特性,使得纯壳聚糖溶液较难电纺,所以采用共混、接枝等方法来改善其可纺性[68-72]。

Duan等发现在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聚氧乙烯(PEO)可大大提高壳聚糖的可纺性,然而,当丝素与壳聚糖分别溶解于甲酸制得浓度分别为70:30时,可以纺得平均直径为130 nm的纤维。

You.Lo Hsieh 和张园剧等以稀乙酸水溶液为溶剂,制备了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复合超细纤维,但是出现了珠状纤维,如图1-9。

另外,利用不同的静电纺丝工艺,在壳聚糖与聚乙烯醇体系中掺入聚丙交酯协乙交酯(PLGA),氧氟沙星等,得到更佳性能的纤维。

保加利亚学者Milena lgnatova 等将壳聚糖分子进行了四取代得到了N.丁基-N,N.二甲基碘化壳聚糖(QCh),并将之制成溶液与PVA混合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平均直径为60-200 nm的纤维,制得的纤维通过交联剂三乙基乙二醇二丙酸盐的作用增加了纤维对于水和水蒸气的稳定性。

并对制得的纤维进行了抗菌试验,发现其对葡萄球状菌以及埃希氏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其能够应用于伤口复原用品上。

6 应用
壳聚糖纤维除了应用于各种医用制品之外,还可以用于运动服装,特别是运动袜、汗带、鞋的内衬等汗水比较集中的地方。

另外,采用它制作的男女内衣、三角裤、泳衣等也是利用其抗菌性能。

在睡衣、儿童毛毯、餐巾、口罩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