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镇粮食生产的工作总结范文

镇粮食生产的工作总结范文

镇粮食生产的工作总结范文20xx年度,在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殷实关心下,我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文明新镇”工作目标,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开展了粮食生产“123”工程(即保持粮食高产攻关一个亮点;强化水稻机插和粮食烘干二项重点;抓好粮食功能区、农民培训、农业保险三项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高产攻关,六创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20xx年,是洞桥镇粮食生产成果辉煌的一年,高产攻关,春粮晚稻再创佳绩。

5月31日,由省农业厅农作局、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和市农技总站组成的农业吉尼斯专家组对洞桥镇百梁桥村全国优秀种粮大户许跃进种植的扬麦12小麦高产攻关田和百亩示范坊进行现场验收。

实割三丘地块,高产攻关田亩产5xx公斤,百亩方平均506.8公斤,创浙江省小麦单产和百亩方吉尼斯纪录。

12月3日,省市专家再次聚集粮食高产示范方,实割单季晚稻甬优12号三块,其中1.28亩高产攻关田块实现了最高产量943.1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达912.7公斤,再一次创造省吉尼斯单季晚稻单产和百亩方纪录;同时甬优7538”连作晚稻,亩均产量达到693.3公斤,折桂全省连作晚稻单产纪录;该坊内全年平均亩产达到1419.5公斤,创麦稻轮作“两季超三纲”(指年亩产超过1200公斤)百亩方省农业吉尼斯纪录,成为我镇、我区、我市农业的一大亮点。

二、全力以赴,确保水稻机插和粮食烘干重点落实。

(一)倾心尽力,保障水稻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增强“五统一”社会化服务能力,我镇决定从20xx年起,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项目。

为此,镇农发基金安排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的补助;建立以南瑞粮机合作社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同时规范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统一签订机插服务协议,规定服务面积、服务质量、服务价格,补贴享受等服务项目内容,加强检查监督,使社会化服务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你的描述, 以下是关于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的工作总结:
在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中, 我们设定了以下目标:
1. 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优化种植技术, 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 预防病虫害, 增加小麦的产量。

2. 改善小麦的耐旱性和抗病性: 种植抗旱和抗病小麦品种, 并研究土壤改良措施, 以提高小麦的耐旱性和抗病性。

3. 减少小麦的损耗: 加强颗粒收割技术, 预防损耗和采取适当的储存措施, 减少小麦的损耗。

4. 提高小麦的品质: 通过选择优质种子, 种植适宜的土壤条件, 控制草害和采取适当的收获和储存措施, 提高小麦的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 品种选择: 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 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

2. 土壤改良: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调整土壤pH值, 改善土壤质量, 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3. 施肥和灌溉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 准确施肥和灌溉, 避免过度或不足, 以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4. 病虫害防治: 采取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不良影响。

5. 技术培训和指导: 给农民提供小麦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更有效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总的来说, 这次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的工作总结是积极的。

我们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
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减少了损耗, 帮助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效益。

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田创建工作总结

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田创建工作总结

农业补贴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力度,鼓励农民增加对冬 小麦种植的投入,提高生 产积极性。
农业保险政策
推广农业保险政策,降低 自然灾害对冬小麦产量的 影响,保障农民的收益。
农业科技支持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 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高 校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 持。
应用前景及预期效益
提高冬小麦产量
通过推广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的 经验和技术,可以提高冬小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农业政策法规
相关数据表格及图表
冬小麦生长情况统计表
病虫害发生情况统计表
产量数据分析表
经济效益分析图表
THANK YOU
总结词:大幅增加
详细描述:通过精细的种植管理和科学的投入,示范田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了25%,实现了更高的收益。
成功经验总结
总结词
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技术应用
VS
详细描述
示范田的成功经验在于采用了先进的种植 技术,如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等,同时 进行了精细的管理,如病虫害防治、合理 施肥等。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种植户具有很 高的借鉴价值。
规划布局
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对示范田进行了规划布局,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区和 配套设施区。
播种及田间管理
01
02
03
优选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市 场需求,选择了适合的冬 小麦品种。
精细播种
采用先进的播种设备和技 术,实现了精量播种,提 高了播种质量和效率。
田间管理
示范田实施了严格的田间 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查田 、除草、防虫等,确保小 麦生长良好。
通过建立技术推广网络,将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的经验推广至周边 地区,实现技术扩散。
组织培训与现场指导

2023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2023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

2023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____年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一、项目介绍____年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是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优化品质、增加农民收入而展开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次活动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小麦种植区域,通过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方式,积极探索小麦高产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工作内容1. 科技研究与创新在本次工作中,我们注重科技创新的力量,设立项目组进行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小麦种植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通过培育新的小麦品种、改进栽培管理等方式,提高小麦的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为小麦的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2.示范推广在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中,我们注重示范推广的作用。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农田进行示范种植,展示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培训班、讲座等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3.宣传宣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通过制作宣传材料、组织宣传活动、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活动的信息和科学养小麦的方法,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

三、取得的成绩1.科技研究与创新方面,我们成功培育出一批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新品种,不仅有效增加了小麦的产量,还提高了小麦的品质。

我们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方法,有效防控了小麦的病虫害危害,进一步增加了产量。

2.示范推广方面,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农田进行示范种植,向农民展示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与农民的沟通交流,我们引导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很多农民反映,通过参与示范推广活动,他们的小麦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收入也有了显著增加。

3.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传递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信息和科学养殖的方法。

广大群众对活动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参与度也有所增加。

2024年粮油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粮油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粮油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概况____年是粮油高产创建实施的关键一年。

在全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粮油高产创建工作,通过实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农业科技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工作进展1. 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我市立足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拨款资金、引进人才和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动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

其中包括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2.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了提高粮油高产创建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等措施,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我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活动,重点向农民普及高产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

4.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了确保粮油高产的品质安全,我市加大了对粮食和油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

加强了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手段。

5. 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提高广大农民对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我市加大了对该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

三、工作成果1. 粮油作物增产达到预期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市粮油作物的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0%,超过了年初制定的增产目标。

其中,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亩均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更加协调,助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农民科技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提高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我市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民普遍使用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掌握了先进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这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蒙城县2018年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工作总结

蒙城县2018年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工作总结

Z h i f u j i n g y a n2018年,根据省、市安排,蒙城县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示范区实现产能提升,品质改善,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带动了全县绿色生产的发展。

一、创建片建设情况2018年,全县建立小麦一玉米绿色模式攻关示范片(村,家庭农场)18个,面积11.0万宙。

据调査,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526.7kg ,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22.4kg ,增产4.4%;玉米平均亩产541.3kg ,较全县平均增产36.3kg ,增产7.2%,绿色高产示范创建效果明显。

同时,化肥、农药实现零増长。

二、创建成效1、促进了全县粮食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年蒙城县夏粮播种普遍偏迟、播后长期无有效降雨、赤霉病重发,秋粮生产先后遭受连续强降雨天气,高温、干旱叠加、台风等不利气候影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收成。

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04.3kg 、玉米505.04kg ,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31亿斤以上,全面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2、优化了种植结构今年蒙城县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全县玉米面积减少8万亩,减少5%;大豆面积扩大10万亩,扩大47.8%。

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麦生产,优质麦订单种植面积56万亩,均为中强劲小麦、建立优质麦生产基地25万亩。

3、创建片效益显著小麦创建片平均亩产较全县亩增产22.4kg ,均价按每kg2.30元计算,亩増产增收51.5元,同时示范片小麦由加工企业订单优质优价收购,亩新增效益100元。

玉米创建片平均亩产较全县亩增产36.3kg ,均价按1.7kg/元计算,亩增收61.7元。

4、绿色增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县绿色增产模式创建示范片(村、家庭农场)绿色增产技术应用率达到100%,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实现了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肥料利用率达到38.1%,农药利用率达38.3%,统防统治率为41.8%,绿色防控率达28%。

农机局小麦高产工作总结

农机局小麦高产工作总结

工作目标
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采用高产品种、改进耕作技术和加强田间管理,实现小麦单 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提升。
降低生产成本
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 业可持续发展。
工作方法
引进高产品种
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 种,为农民提供优质种源。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服务网络:我们完善了农机服务网络 ,包括农机销售、维修、配件供应等 ,为农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服务创新:我们积极探索农机服务新 模式,如“互联网+农机服务”,提 高服务效率和农户满意度。
服务质量:我们注重提高农机服务质 量,通过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人 员素质等措施,确保农户得到优质的 服务。
推广先进耕作技术
加强土壤改良、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等先进耕作技术的推 广,提高小麦生长环境的优化。
加强田间管理
指导农民加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除草、中耕 等田间管理措施,确保小麦生长健壮。
培训与宣传
组织农民参加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 水平;同时,加强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高产栽培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01
农机装备水平提升
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小麦种植、收割机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满足
小麦高产需求。
02
农机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提供社会化服务,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率
达到85%。
03
农机维修与保养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机维修与保养体系,确保农机设备在关键农时能够正常运
行,减少故障率25%。
工作经验

2024农业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农业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农业工作总结范本今年以来,在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总目标,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为有效载体,以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为抓手,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条件保障,及时准确传递农情信息,较好地履行了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夏粮持续增产今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74。

____万余亩,种植主要品种为矮抗58、西农979、新麦26、百农207、周麦22等。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继续保持我市夏粮连年增产的良好势头,我市高度重视夏粮生产,以高产创建为突破口建成____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____个整体推进乡镇,以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全面落实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关键增产措施。

克服了冬季气温偏高、春季病虫特别是蚜虫、____病发生偏重、偏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控制了蚜虫、____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危害,今年平均亩穗数、穗粒数较往年皆有增加,亩穗数43。

____万,穗粒数31。

2粒,千粒重____克,平均单产485。

____公斤(其中平原区单产可达____公斤),总产36。

____万吨,增幅1。

____%。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从小麦播种到“三夏”小麦生产全过程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麦高产创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市委书记王天兴、市长张星吉等市领导多次深入冀屯、吴村等地具体指导。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今年我市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机制活、措施硬,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按照高标准粮田建到哪,高产创建示范方跟进到哪的要求,在吴村、冀屯、孟庄、薄壁等乡镇共建成万亩高产示范方5块,千亩示范方10块,高产攻关点____个。

每个示范方、公关点都明确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双重负责制。

示范方内小麦品种整齐一致、成方连片,各项田间增产措施落实到位,起到较好的样板示范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的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一、活动成效1、小麦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二年,在上年单产突破300公斤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市小麦生产整体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预计,小麦生产将实现“三增”,再创历史新高:一是播种面积394.4万亩,比上年增加43.66万亩、增12.4%;二是单产达331.1公斤,比上年提高8.6公斤、增2.7%,比基期(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前三年平均)单产236.5公斤提高94.6公斤、增40%;三是总产达26.1亿斤,比上年增产3.49亿斤、增15.4%。

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在继续巩固和提高20xx 年秋种已建的25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20xx年秋种我市新建30万亩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其中天长市10万亩、定远县7万亩、凤阳县6万亩、明光市7万亩,涉及5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78265家农户、299380人。

由于采取“五统一”措施,增产效果显著。

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424.8公斤,比上年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18.1公斤增长1.6%,比全市平均单产331.1公斤增长28.3%,比全市非示范区平均单产323.4公斤高31.4%,比基期单产236.5公斤增长79.6%。

其中定远县炉桥镇、明光市潘村镇、明光市柳巷镇、天长市龙集乡等4点小麦超高产田块实产验收,折合每亩分别为561公斤、563.2公斤、558.8公斤、564.5公斤。

3、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

每公斤按1.38元计算,全市小麦单产331.1公斤,比基期单产236.5公斤增94.6公斤,亩增收130.5元,394.5万亩共增收51482.25万元,加上80万亩小麦良种(每亩10元)和30万亩高产攻关核心区(每亩8元)补贴,以上三项合计52522.25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150.4元;其中30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24.8公斤,比非示范区323.4公斤亩增产.4公斤,可实现亩均增收139.9元、人均增收158.3元。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高产攻关工作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为领导指挥生产、为科技提升、为粮食单产挖潜和农民增收等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

三生态效益明显。

生产上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用肥用药,特别是无公害农药的推广使用,对粮食质量安全、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高产攻关工作的整体推进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05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加6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21.5万亩,比上年增加23.5万亩;小麦机播面积160.1万亩,占40.6%;病虫害综防率达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应用。

其中,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亩播量降低10%左右,精少量播种面积达2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进一步提高。

5、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增强。

一是增强了技术指导服务功能。

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专家、定期会商“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开展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并通过电视专栏、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科技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初步建立了生产指导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了小麦良种繁殖基地。

全市共建成小麦良繁基地37处,面积10.3万多亩,繁殖的品种有扬麦12、泛麦5号、皖麦19、皖麦33、烟农19等,田间纯度鉴定都在99%以上,预计可产优质小麦良种8778万斤以上,为今年秋种继续组织实施良种补贴、高产攻关提供了种源保障。

二、主要做法(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攻关活动顺利开展。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加强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协调和指挥,市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

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

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筹划,制定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意见,我市及时制定并下发了《20xx全市秋种工作指导性意见》(滁政办电[20xx]58号)。

各县(市)均制定了小麦高产攻关实施方案。

3、加强督查,严格考评。

在攻关活动期间,我市及时派出督查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分阶段开展多次检查督促工作。

天长市农委还专门下发了《农技人员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的考核办法》,明确农技人员职责和考核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明光市5月中下旬,组织人员对示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产验收,并对各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情况进行了验收评比,对成效显著的乡镇将予以表彰奖励。

(二)强化技物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1、规范招标,良种统供。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委、财政、监察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

同时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小麦良种供应招标小组和督查小组。

各项目县、市以及有关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明确了皖麦19、扬麦12、烟农19、扬辐麦2号、扬麦158等优质品种作为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与措施。

同时,分别在安徽农网和市农网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并及时召开了小麦种子招标暨供种合同签订会,市财政局、监察局、项目县农委、财政局、9家种子投标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农委也派专人到会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阳光操作”,公开、公平、公正。

在供种之前,按照程序对发芽率、净度、水份进行了抽检,全市共抽样325个。

在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供种清册、农户补贴卡进行良种统供,农户在供种清册签字或按指印,真正做到按清册供种到户。

2、强化领导,抗灾生产。

20xx年秋种,我市遭遇了持续干旱天气,对小麦安种极为不利,为此,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分类指导,对墒情适中的田块趁墒抢种,坚持收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较好的田块,采取造墒播种,造一块,种一块;对水源条件差的岗坡地,采取三干下种,耕一块,种一块,确保安种任务及时完成。

10月18日,市农委在天长市召开XX市小麦高产攻关秋种现场会,会后组织三个抗旱秋种督查组分赴各县检查指导秋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秋种进度。

全市秋种小麦播种面积为394.4万亩,其中:10月10日前播种面积为11万亩;10月11日至20日播种面积为90万亩;10月21日至月底播种面积为201.4万亩,11月1日以后播种面积为92万亩,其中:趁墒播种面积294.4万亩、造墒播种面积100万亩。

11月中下旬,我市普降喜雨,旱情全面解除。

针对今春倒春寒不利气候,迅速组织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对受冻田块补施速效氮肥,加强田管措施,有效减轻了冻害造成的影响。

为抓好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3月22日,市农委在定远县召开全市小麦纹枯病防治现场会,会后各地立即掀起防治小麦纹枯病高潮;4月17日,市农委在明光市又召开了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赤霉病防治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准确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治,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活动,努力夺取抗灾生产关键一仗的全面胜利。

3、开展培训,搞好服务。

为了确保良种发挥应有的效益,项目区层层广泛开展培训、印发技术规程“明白纸”、抽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开辟电视“专栏”和农技咨询110等技术服务。

去年秋种前,定远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秋种工作大会,县农委和县移动公司联合印制了《20xx年定远县秋种小麦主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简介》明白纸10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秋种期间,在电视上作了《良种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讲座,每天播2遍,连播1周;小麦生长期间,农技推广中心又先后在电视上作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冬前田间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等技术讲座,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田间管理。

在小麦播种和越冬期间,我委还组织科技报告团,分赴到各乡镇、重点行政村进行了三期技术培训。

为确保高产适用技术到位,全市共抽出129名农技人员,深入示范片开展技术承包,驻点指导,并要求每个农技人员承担20户入户指导工作,且在小麦一生中入户指导不少于8次,每次入户指导必须由农户签字确认。

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努力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据统计,全市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314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3.9万人次,发放秋种明白纸、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农情汇报等宣传资料68.9多万份,组织科技赶集167次。

4、监测“三情”,指导有力。

全市共建立4个小麦“三情”监测点,严格按照“四定”办法,对小麦全生育期的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情“三情”开展定时、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对策,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

定远县分别在定城镇、能仁乡建立了小麦“三情”监测点,对小麦生长实行全程监测,及时准确的预测、分析、发布“三情”报告28期,有效地指导了农民适时适播适管,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一是推广优质良种。

全市项目区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

二是推广精少量播种技术。

通过适期早播,精少量播种,创造一个合理的小麦群体结构。

半冬性品种主播期安排在10月15日-10月23日之间,亩播量10公斤;春性品种主播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亩播量12.5公斤。

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实现科学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全面使用有机肥、小麦专用肥,推广氮肥深施和后移技术,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

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适时用药、用药对路和方法得当,提高防治效果。

五是推广小麦抗灾避灾生产技术。

小麦是越冬作物,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抗灾避灾生产技术尤显重要,重点是深沟平墒、“三沟”配套、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等,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确保安全越冬,为夺取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三)强化示范建设,确保整体生产水平提高。

1、抓点示范,典型引路。

去年秋种,各级农业部门主动抓点示范,开展小麦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

据统计,全市共建成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点)355个、面积52.6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13.3%。

市农委带头抓了定远县年家岗镇万亩中强筋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建立“三情”监测点。

11月20日,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来到示范片田头,给予了充分肯定。

天长市共建万亩示范片10个,市农委农业局、科技中心、作栽站、植保站、种子站分别在龙集、高庙、汊涧、秦楠、便益等5乡镇分别建立千亩攻关示范片和百亩核心攻关指挥田,28个乡镇乡乡都有千亩示范片,乡乡都有百亩攻关指挥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