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合集下载

通风方法及通风系统的组成

通风方法及通风系统的组成

通风方法及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是指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空气进行交流,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风系统则是指通过设备和管道,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排除废弃空气及室内各种污染物,以实现有效的通风效果。

以下将分别介绍通风方法和通风系统的组成。

一、通风方法:1.自然通风:利用自然气流的作用,通过门窗、甲板、屋顶和墙壁上的开口,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使废弃空气和污染物排出室外。

自然通风的好处是省能源、运行成本低,但对外界环境条件和建筑物自身结构有一定要求。

2.机械通风:利用机械设备,通过风机、排风机等将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

机械通风的特点是通风效果稳定可控,能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

3.混合通风: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结合起来,使新鲜空气和废弃空气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混合通风方式适用范围广,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二、通风系统的组成:通风系统是由多个组件组成,这些组件相互配合,以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和空气净化的功能。

1.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管道、风机和送风口组成。

送风系统的作用是将新鲜空气从室外引入室内,通过风机产生的风压将空气压入送风管道,再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2.排风系统:主要由排风管道、排风机和排风口组成。

排风系统的作用是将废弃空气和污染物排出室外,通过排风机产生的负压将室内空气抽出,经过排风管道排放到室外。

3.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供冷和供热两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在通风系统中,空调系统可用来冷却或加热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以满足舒适度要求。

4.过滤器和净化装置:通风系统中的过滤器和净化装置用来清洁空气,去除空气中的微尘、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不同的通风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过滤器和净化装置,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通风系统的核心,用来监测和控制室内外空气的流动和质量。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室外的温度、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自动调节送风和排风量,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

第5章--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全文编辑修改

第5章--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全文编辑修改
n
hi H J
i 1
式中,HJ为附加动力产生风压的代数和。
三、通风阻力定律
1.紊流粗糙区流动的摩擦阻力定律:风流流动处于紊流粗糙 区时,如摩擦风阻一定,摩擦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hr = RrQ2 2.紊流流动局部阻力定律:紊流流动下,如局部风阻一定, 局部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hl = RlQ2 3.将上两式相加,则得出阻力平方区流动总阻力定律。
(1)气流组织方式选择的原则、要求
选择原则如下:
①进风口尽量接近操作地点,进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 气,应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排至室外
②回风口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 以利于将有害物迅速从建筑物内排出
③在建筑物内,尽量使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 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符合如下要求: ①放散热或同时放散热、湿和有害气体的空间,采用 上部或下部同时回风时,进风宜送至作业地带 ②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气和气体,而不同时 放热的空间,当从下部回风时,进风宜送至上部地带 ③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 有效的局部通风装置时,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
④压入式通风可用柔性风筒,成本低、重量轻、便于 运输;抽出式通风风筒承受负压作用,必须使用刚性或 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成本高、重量大,运输不便。
3.混合式通风
是压入式和抽出式通风的联合应用,适用于大断面长 距离岩巷施工通风。
按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布设位置,分为长压短抽、长 抽短压和长抽长压三种。
1,分支5中风向由3 2
K
R1R4 R2 R3
1,分支5中风流停滞
1,分支5中风向由2 3
由该判别式可以看出,简单角联风路中角联分支的风向 完全取决于边缘风路的风阻比,而与角联分支本身的风阻 无关。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等于各分支风压hi(阻力)之和,即:
n
hs h1 h2 ... hn hi
(5-8)
i 1
(2)当各分支的空气密度相等时,总风量Qs等于各分支的风量
Qi: Qs Q1 Q2 ... Qi ... Qn
三、通风阻力定律
14
下午7时46分
1.紊流粗糙区流动的摩擦阻力定律:风流流动处于紊 流粗糙区时,如摩擦风阻一定,摩擦阻力与风量的平 方成正比。
hr = RrQ2 2.紊流流动局部阻力定律:紊流流动下,如局部风阻 一定,局部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三、通风阻力定律 hl = RlQ2
15
下午7时46分
一、并联风网特性
第二节 简单通风网路特性
20
下午7时46分
(1)如系统中无位能差和附加通风动力,总风压hs等于各 分支风压hi,即:
hs h1 h2 ... hi ... hn (5-5)
注意:当各分支的位能差不相等,或分支中存在风机等通风动 力时,并联分支的阻力并不相等。
(2)当各分支的空气密度相等时,总风量Qs等于各分支的
及选择(略) 第五节 均匀送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原理(重点) 第六节 网络中通风机串并联工作分析 第七节 通风系统风量调节
3
下午7时46分
第一节 通风网络中风流的基本 定律
通风网络:指若干风流按照各自的风流方向顺序相连 而成的网状线路。 风流在通风网络流动时,符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 律,具体包括:
型及选择(略) 第五节 均匀送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原理(重点) 第六节 网络中通风机串并联工作分析 第七节 通风系统风量调节
17
下午7时46分
通风网路的四种形式:
1.串联风网: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分支彼此首尾相连,中间没有 风流分汇点的线路。

第五章 掘进通风

第五章 掘进通风

第二节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对于新设计矿井工作面按爆破排烟的需要确 定风量: 1. 压入式通风
7.8 3 2 3 Qbp A(ld S ) , m min t
式中 Qbp——风筒口的出风量,m3/min;t——通风时 间,min;A——一次爆破的炸药消耗量,kg; S—— 掘进巷道的净断面积,m2;ld——从工作面至炮烟 被稀释到安全浓度的距离,可按ld=400A/S(m)计 算。当掘进巷道的长度小于ld 时,用巷道长度置 换ld 。
煤矿掘进工作面连续不断地涌出瓦斯等有害气体,当 使用闭路循环系统时,因既无任何出口,无法除去这 些气体,封闭循环区域中污染物浓度必然会越来越大。 因此,《规程》严禁采用循环通风。
28
放炮后,同时开动风机1和3,用很短的时间把炮烟排走, 这种平时只开一台风机,排炮烟时才开两台风机的闭路 循环通风方式,能节约电能。它仅适用于需要除尘和排 炮烟的掘进巷道通风,故在冶金矿山中应用较多。
18
特点:(1)局扇及电器设备布置在新鲜风流中;
(2)有效射程远,工作面风速大,排烟效果
好;
(3)可使用柔性风筒,使用方便;
(4)由于P 内 >P 外 ,风筒漏风对巷道排污 有一定作用。 要求:(1)Q局<Q巷,避免产生循环风; (2)局扇入口与掘进巷道距离大于10m;
(3)风筒出口至工作面距离小于Ls。
采用风筒导风需设置挡风墙2,墙上开有风窗的调节 风门3。
7


封闭火区的独头巷道
8
3.利用平行巷道通风
在掘进主巷的同时,距主巷10~20m另掘一条平行的 配风巷,主、配巷之间按一定距离开掘联络眼,前一个联 络眼掘通后,后一个联络眼便密封。主巷进风,配巷回风。 两条平行的独头巷道可用风幛或风筒导风。

通风系统管理规定(三篇)

通风系统管理规定(三篇)

通风系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单位的正常运转,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安装有通风系统的单位和建筑物。

第三条通风系统是指通过机械设备或自然通风等方式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装置。

第四条通风系统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安全、节能、合理的原则,加强对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与安装第五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单位的功能、使用人数、空气质量要求等因素确定通风量。

第六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合理布置通风口和排风扇等设备,确保室内空气的均匀流通。

第七条通风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安装质量问题。

第八条通风系统的设备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性能,并有完善的监测与报警系统。

第九条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负责,须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通风系统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第十一条单位应制定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第十二条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应包括定期清洁、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更换损坏部件等,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维护和保养期间发现的故障应及时修复,如无法解决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四条通风系统设备的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工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第十五条通风系统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信息。

第十六条通风系统设备的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章通风系统使用与管理第十七条通风系统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八条通风系统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任意调整或关闭通风设备。

第十九条通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通风系统课程设计

通风系统课程设计

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通风系统的类型、工作方式和设计要点。

3. 帮助学生了解通风系统在建筑、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通风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通风系统的方案并进行评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手段对通风系统进行测试、调整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风系统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通风系统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沟通、合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通风系统基本概念:空气流动原理、通风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通风与空调工程基础”2. 通风系统设计与计算:风道设计、风量计算、风口选择与布置。

教材章节: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3. 通风系统设备与部件:风机、风管、阀门、消声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选型。

教材章节:第三章“通风系统设备与部件”4. 通风系统施工与安装:施工工艺、安装要求、调试与验收。

教材章节:第四章“通风系统施工与安装”5. 通风系统运行与管理:系统运行原理、运行参数监测、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教材章节:第五章“通风系统运行与管理”6. 通风系统节能与环保:节能设计原则、环保措施、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六章“通风系统节能与环保”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风系统基本概念及功能第二周:通风系统设计与计算第三周:通风系统设备与部件第四周:通风系统施工与安装第五周:通风系统运行与管理第六周:通风系统节能与环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通风系统基本概念、原理、设计与计算的讲解,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通风方法及其通风系统组成

通风方法及其通风系统组成

§3.2 全面通风法的分析计算
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气流组织方式, 通风风量大小及房间内热湿和有害物的 产生量等因素。 本节主要讨论以下内容: 全面通风风量计算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计算 有害物散发量估算 全面通风系统的组成
全面通风风量计算:
全面通风的风量应能确保把各种有害物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合理布置送风、排风口的位置, 选用合理的风口形式,合理分配风流。 气流组织原则:
能避免把有害物吹向作业人员操作区; 能有效地从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 大的区域排出污染空气; 能确保在整个房间内进风气流均匀分布, 尽量减少涡流区。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变为小于零。这时室外空气就由窗孔a 流入室内,一直到窗孔a的进风量等于 窗孔b的排风量时,室内静压才保持稳 定。由于窗孔a进风,ΔPa<0;窗孔b排 风,ΔPb>0。 根据公式(7-5),
Pb (Pa ) Pb Pa gh( w n )
全面通风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 热平衡模型
循环风的热量 C Lhxρn(ts-tn)
热交换器 ts tn
机械进风热量 C Ljj tjj ρjj
∑Qf
自然进风热量 C Lzj tw ρw 围护结构、材料失热∑Qh
通风排风热量 C Lp tn ρn
全面通风的风量平衡与热平衡
热平衡方程:
围护结构、材 料失热∑Qh
分散式局部送风系统—风扇送风
在作业点附近设置普通轴流风机进 行循环吹风,加快对流散热。 工作点风速要求: 轻作业—2~4m/s 中作业—3~5m/s 重作业—5~7m/s 。 适用于气温不大于35℃,且非产尘 的车间。

第五章矿井火灾时期的通风

第五章矿井火灾时期的通风

第五章 矿井火灾时期的通风灾变时期通风调度决策正确与否对救灾工作的成败极为重要。

高温火灾气体的空气动力效应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燃烧生成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形成附加的自然风压(即火风压)作用于通风网路;另一方面,在火源点生成大量火灾气体以及风流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产生膨胀压力,对上风侧风流产生阻力作用,即膨胀节流效应,对风流产生动力作用。

第一节 火风压一、火风压的产生矿井发生火灾时,高温火灾气流流经的井巷内空气成分和温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空气密度减小,产生附加的自然风压即火风压。

在如图5—1所示的模型化的通风系统中,由于火源下风侧3—4风路的风温和空气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密度减小,该回路产生火风压,根据自然风压的计算公式可导出火风压的计算公式: H=Z g (ρma —ρmg ) (5—1) 式中 H ——火灾时的火风压,Pa ;Z ——火灾气体流经的井巷始末两点的标高差,m ;ρma 、ρmg ——火灾前后井巷内的空气平均密度,kg /m 3;g ——重力加速度,m /s 2。

由式(5—1)可以看出:火风压的大小与高温火灾气流流经井巷的高度和发火前后的空气密度有关。

发火后空气的密度主要受火源的温度和范围、通过火源的风量等因素的影响。

二、火风压的特性根据现场观察和理论研究,火风压具有以下特性:(1)火风压出现在火灾气体流经的倾斜或垂直的井巷中。

Z 越大,火风压值也越大。

在水平巷道内,标高差很小时,火风压极小。

(2)火风压的方向总是向上。

因此,上行风路中产生的火风压方向与主要通风机风压方向相同;下行风路中产生的火风压方向与主要通风机风压方向相反。

(3)火势愈大,温度愈高,火风压也愈大。

火风压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烟气流过巷道的高度、通过火源的风量、巷道倾角、火源温度和火源产生的位置。

鉴于上述分析结果,当井下发生火灾时,应迅速了解火源的位置,根据燃烧物的分布、燃烧规模、火源温度、流经巷道的特征(是上行还是下行)、风量大小,估算火风压值及其对通风系统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矿井通风网路中风流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横向-半横向通风系统 • 特征:作为压入式的通风机提供需要的全部风量送 出,作为抽出式通风的通风机仅抽吸其中的50%, 而另外的50%风量由隧道口逸出。 • 优点:在可获得较舒适的通风状态下,投资成本及 隧道营运费用均较全横向通风低。 • 无竖井的纵向式通风0.5~2 km;有竖井纵向式通 风2 km以上;半横向式通风1.5~3 km;全横向式 通风2 km以上。
1.纵向式通风系统
• 特征:新鲜空气从隧道一端引入,有害气体与烟尘 从另一端排出。隧道中废气浓度从隧道一端向另一 端逐渐增加。 • 分类:
– (1)洞口风道吹入式纵向通风系统
– (2)分段串联纵向通风系统
• 特点:
– ①能充分发挥汽车“活塞风”作用,所需通风量 较小; – ②以隧道作为通风道,规定气流速度较高,汽车 司机有不适之感;
角联风网特性
•在角联风网中,角联分支的风向取决于 其始、末节点间的压能值。
•风流由能位高的节点流向能位低的节 点;
•当两点能位相同时,风流停滞; •当始节点能位低于末节点时,风流反 向。
对于无压源的回路{1,3,-4,-2},有:
2 2 2 R1Q12 R3Q3 R2Q2 R4Q4
节点2与节点3之间的压力差:
图5-1a
在图5-1b中:
Q12=Q27+Q24,Q45=Q57 +Q56, Q24 +Q34 =Q45。 Q12+Q34=Q56+Q78,Q12 +Q34-Q56 - Q78=0。
图5-1b
二、风压平衡定律
图5-1a
h23+h3B+hB6+h67=h24+h4A+hA5+h57 h24+h4A+hA5+h57-h23-h3B-hB6-h67=0
Qs Q1 Q2 ... Qn Qi
i 1 n
(5-6)
•(3)紊流粗糙区流动的并联风网总风阻Rs与各分支 风阻Ri满足以下关系:
Rs hs / Q
2 s
1 1 1 1 2 ( ... ) R1 R2 Rn
( R )
i 1
n
1 2 i
(5-7)
第五章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 第一节 通风网络中风流的基本定律
• 第二节 简单通风网路特性
• 第三节 地面建筑与营运隧道通风系统类型及其选择 • 第四节 地层开掘施工局部通风与矿井通风系统类型 及选择(考研重点) • 第五节 均匀送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原理 • 第六节 网络中通风机串并联工作分析 • 第七节 通风系统风量调节
一、风量平衡定律
• 现将两条风路或两条以上风路的交点定义为节点, 汇合处每条支风路定义为分支,由两条或两条以 上分支首尾相连形成的闭合线路称为回路。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在稳态通风条件下,单位时间流 入某节点的空气质量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空气质量
Q 0
i
(5-1)
在图5-1a中: Q12=Q78, Q12=Q23+Q24, Q78=Q67 +Q57;
第五章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本章学习目标:
• • • 1.掌握通风网络中风流的基本定律和简单通风 网路特性。 2.掌握地面建筑与营运隧道通风系统类型及其 选择。 3.了解地层开掘施工局部通风与矿井通风系统 类型及选择。


4.掌握均匀送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原理。
5.了解通风网络中通风机串并联工作的影响及 其通风系统调节。
Qs Q1 Q2 ... Qi ... Qn
(5-9)
(3)紊流粗糙区流动的总风阻Rs等于各分支风阻Ri 之和,即:
Rs hs / Qs2 R1 R2 ... Rn Ri
i 1 n
(5-10)
图5-3b 串联风网等效阻力特性曲线
2
2
三、紊流粗糙区流动的
– ③无额外的通风管道,隧道断面小,工程费用低, 使用也比较经济;
– ④由于存在自然热风压,不利于控制火灾,往往 需要避车道。
• 2.全横向式通风系统
• 特征:用通风孔将隧道分成若干区段,新鲜空气从 隧道一侧的通风孔横向流经隧道断面空间,将隧道 内的有害气体与烟尘稀释后,从另一侧通风孔排出 洞外,各通风区段的风流基本上不流至相邻通风区 段
(5-12)
当分支5中的风向由2-3时,ΔE23 <0:
Q2Q3 2 R1 R4 ( ) 1 R2 R3 Q1Q4
(5-13)
第五章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 第一节 通风网络中风流的基本定律
• 第二节 简单通风网路特性
• 第三节 地面建筑与营运隧道通风系统类型及其选择 • 第四节 地层开掘施工局部通风与矿井通风系统类型 及选择 • 第五节 均匀送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原理 • 第六节 网络中通风机串并联工作分析 • 第七节 通风系统风量调节
• 优点:
– 进风管道和车道之间保持一定的压差,以抵消车辆“活 塞风”和自然风影响,从而保证了均匀送风,使得沿车 道长度有害气体浓度均匀分布; – 利于控制火灾蔓延和抢险,一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选 择可反转的通风机可使通风风流换向。
• 缺点为:
– 中隔板附近存在角联风路,这一带的通风效果较差;
– 其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仍很高,仅次于全横向式。
• 通风网路有串联风路、并联风网、角联风网和复杂 风网等四种形式;
一、并联风网特性
• (1)如系统中无位能差和附加通风动力,总风压hs 等于各分支风压hi,即:
hs h1 h2 ... hi ... hn
(5-5)
•(2)当各分支的空气密度相等时,总风量Qs等于各 分支的风量Qi之和,即:
• 3)分区通风系统的吸气点不宜过多,一般不宜超 过10个。吸气点较多时,可采用大断面的集合管 连接各个支管,集合管内流速不宜超过3m/s。在 管底要有清除积灰的装置。
• 4)通风除尘系统管网的布置,应在满足除尘要求 的前提下,力争简单、紧凑、操作和检修方便, 管道不积灰、磨损少,并且管路短、占地少、投 资省。
2.根据进、回风道的数量及通风机提供风量的大小分 类
• (1)分散式: 每处污染源均设置一台通风机进行通风排污 • (2)集中式:
通风系统的总进风道或回风道只有一个
• (3)分区集中式:
根据污染物性质及位置,将污染源进行分区通

• 通风系统分区时应当考虑的原则:
• 1)应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角度进行多方案优 选。 • 2)同一生产流程,运行时间相同,有害物性质 相同且相互距离不远的污染源,可划为一个分区 系统;对于同时生产但有害物性质不同的污染源, 一般不宜合为一个分区通风系统。如果工艺生产 允许不同种类粉尘混合回收处理时,也可合为一 个通风除尘系统。
一、地面建筑通风
系统类型及其选择
1.根据气流组织方式分类 •可分为:上进风上回风、下进风上回风、侧进风 上下回风、上进风下回风、侧进风侧回风等。 •建筑物空间的气流组织应符合如下要求:
–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气和气体,而不同时放 热的空间,当从下部回风时,进风宜送至上部地带;
–放散热或同时放散热、湿和有害气体的空间,当采用 上部或下部同时回风时,进风宜送至作业地带; –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有 效的局部通风装置时,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
图5-1b
h27=h24+h45+h57
h24+h45+h57-h27=0
对于任何一回路有风压平衡定律:
在没有附加动力回路中
h
i 1
n
i
0
(5-2)
在没有附加动力回路中
h
iHale Waihona Puke ni HN
(5-3)
三、通风阻力定律
• 通风阻力定律包括紊流流动局部阻力定律、阻力平 方区流动的摩擦阻力定律、阻力平方区流动的总阻 力定律。
• 但具有下列情况严禁合为一个分区通风系统:
– ①排除水蒸气的排风点不能和产尘的排风点合为一个系 统,以免堵塞管道; – ②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含尘气体,混合后可能引起管道内 结露者; – ③凡混合后有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危险者,或会形成毒 害更大的混合物或化合物时; – ④因粉尘性质不同,共享一种除尘设备,除尘效果差别 较大者; – ⑤如果排风量大的排风点位于风机附近,不宜与远处的 排风量小的排风点合为一个系统。
• 优点:
– 隧道纵向无气流动,对驾驶人员舒适感有利,同时有利 于防火; – 能保持整个隧道全程均匀的废气浓度和最佳的能见度, 新鲜空气得到充分利用; – 隧道长度不受限制,能适应最大的隧道长度。
• 缺点:
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在所有通风系统类型中是最高。
3.半横向式通风系统
• 特征:由通风机将新鲜空气经管道送入隧道,并沿 隧道长度的各个截面的通风孔进入隧道通行区内, 废气则自两端隧道口逸出。
二、营运隧道通风系统
类型及其选择
• 营运隧道一般采用全面通风系统和自然——机械朕
合通风系统。 • 营运隧道通风系统类型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 按通风机械设备工作方法,可分为抽出式通风系统、压 入式通风系统、混合式通风系统;
– 根据通风风流的流向和气流组织,可分为纵向式、全横 向式、半横向式、横向一半横向式通风系统。
第五章 通风系统与通风方式
• 第一节 通风网络中风流的基本定律(重点) • 第二节 简单通风网路特性(重点) • 第三节 地面建筑与营运隧道通风系统类型及其选择 (重点)
• 第四节 地层开掘施工局部通风与矿井通风系统类型 及选择
• 第五节 均匀送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原理(重点) • 第六节 网络中通风机串并联工作分析 • 第七节 通风系统风量调节
• 5)为了便于管理和运行调节,系统不宜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