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ではないか」看日语的委婉性
关于日本人的暧昧性 2012

关于日本人的暧昧性2012-5-5 00:00阅读(9)∙赞∙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举报∙编辑上一篇 |下一篇:2012-4-26摘要:日本人的暧昧性是举世皆知的日本代表国民性之一,日本人的暧昧常常让与其交往的外国人不得要领甚至屡屡失败。
日本人暧昧性的形成有着地理、历史及文化方面的诸多根源。
暧昧,既是客观环境造就的天生习性,也是日本人在长久的生存过程中磨炼出来的一种圆滑的处事之道。
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人暧昧性成因的分析,透视暧昧性的本质及内涵,为我们今后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摩擦,维护自身利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人暧昧性国民性格跨文化交际客观环境外国人语言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化表达方式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很少像欧美人一样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取舍,更不会直接进行拒绝,而总是尽量采用委婉的方式回复对方!日本语的暧昧表现的考察日本语的暧昧表现的考察摘要: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日语也是如此。
有人说日语是朦胧含蓄雾里看花般的语言,这其实反映了日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暧昧那就是暧昧性。
日本語の曖昧表現の考察要旨世界でそれぞれの言語も自分の独特な魅力があって、日本語もこのようにである。
日本語は「ぼんやりしていて含蓄がある」とか「言わぬが花」とかと理解して、これは実は日本語の1つの大きい特徴を反映する。
それは曖昧語である。
曖昧語はよく日本の日常生活の会話、ドラマの台詞の中で現れて、同じで、その会話、台詞の中で、日本社会のいろいろな特徴を発見すべきである。
本文はドラマ中の台詞と日常生活中の会話を持って、曖昧語を生じる原因を分析する。
従って、外国人としての私達は、日本の伝統文化を尊重し、日本人は含蓄で、「和を以って尊重する」の性格をよく理解する。
1.1曖昧の定義所谓“暧昧性”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委婉性表达,即在语言的交际中,为了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有意避开了直截了当的说法,而用温和、婉转、间接、含蓄等,向听者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浅谈日语中的委婉表达

浅谈日语中的委婉表达作者:周伟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12期所谓委婉表达,日语说成「婉曲表現」,就是指为了避免在话语中和别人发生冲突或让别人感到不愉快,而采用含蓄、文雅的词句礼貌的、间接的表达方式。
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使用大量的委婉表达。
日语中的委婉表达方式有很多种,笔者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三种形式作一简单探讨。
一、含糊的表达方式这里说的含糊的表达方式是指尽量避免断定的表达形式,而使用留有一定余地的模糊的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给对方留有余地,避免尴尬。
常用的含糊表达有两种形式:1.出现在句末的含糊表达例1 こちらは田中でございますが。
例2 a.これで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b.ああ、いいだろう。
例1是日语接电话的常用语之一,表示“这里是田中家”或者“我是田中”的意思。
虽然从中文意思看来这是一句非常明显的判断句,但是日语中却很少翻译成「こちらは田中でございます」,句末的「が」正体现了日本人含糊的表达习惯。
例2中b的回答,含义是“好的”“可以”。
中文意思也是非常明确的肯定形式,但是日语中却常常在句末加上「でしょう」「だろう」之类的词,体现了日本人给自己留有退路的潜意识。
2.出现在句中的含糊表达例3 ジュースでも飲みませんか。
例4 梨を五つほどください。
例3也是日本人非常喜欢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与「ジュースを飲みませんか」相比,这种方式给人一种“提出喝果汁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你也可以选择其他饮料”的含义,从而避免产生将“喝果汁”这样一种主观意识强加给别人的感觉。
例4当中的「ほど」和「ぐらい」一样是表示程度的词,即使说话人的确需要五个梨,但比起「梨を五つください」,这种表达方式在表达上要显得委婉些。
二、禁忌语的替代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会有一些禁忌以及不愿意或者不方便提及的事情。
这些禁忌如果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常常会让人感到别扭,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隔阂和争端。
日语委婉表现形式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

日语委婉表现形式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崔美玉【摘要】日语委婉语是日语语言特征之一.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委婉语无处不在.通过日语委婉表达方式分析委婉语的特征以及所蕴含的日本文化背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委婉语;表现形式;文化背景【作者】崔美玉【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3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表达)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好听的话”。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汉语中“委婉”是言词、声音等婉转、动听、诚恳。
而据《日本语教育事典》的解释,委婉语叫“婉曲的表现”,也就是说话不直接、拐弯抹角之意。
日语委婉语是日语语言特征之一。
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
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使用大量的委婉的表现形式。
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日语的委婉表现形式及其与日本文化背景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
在现代语言交际中,使用得体的委婉语以避开不愉快或不愿说出口的表达,可以使交际双方都得体不失面子,这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倾向。
日本人说话、发表意见非常注重对方的态度,尽量做到与对方感情上的一致,设法避免分歧,从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日语的委婉表现正是反映了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文化心理。
从表达形式来看,日语委婉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词汇形式的委婉表现有时当人们不愿说出某种禁忌的事物,但又不得不指明这种事物时,就只能用另一个词来代替,即用委婉的表达来提示双方都知道而又不愿说的事物,或采取某种手段从听觉上和视觉上避开某些语言符号,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在生活中,往往对不洁、不雅的场所采取避讳的说法,如“便所”常常被“ちょっとそこまで”“お手洗い”“化粧室”等代替。
对于“死亡”,日本人常用“帰らぬ人”“去る”“寝る”“なくなる“かくれる”等说法来表达。
现代日语中两类典型的委婉表达方式

现代日语中两类典型的委婉表达方式作者:唐燕石小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个简单的语言现象,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本质。
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日本人往往使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强调意会性。
日语中的委婉表达形式多样,使用广泛,充分体现出日本文化的暧昧性。
本文选取现代日语中两类典型的委婉表达方式——推量与拒绝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委婉表达;推量;拒绝[中图分类号]:G633.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27-02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个简单的语言现象,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本质。
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在表达上具有简单、明了、直观的特点,不喜欢拐弯抹角;而以汉语和日语为代表的东方语言则完全不同,他们往往使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强调意会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到嘴边留三分”。
在日语中有一个词叫做「婉曲表現」(委婉表达),指的就是这种迂回、含蓄或留有余地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可以避免唐突,在人际交往中起到润滑剂的效果。
这既是日语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其难点之一。
日语中的委婉表达形式多样,使用广泛,充分体现出日本文化的暧昧性。
本文选取现代日语中两类典型的委婉表达方式——推量与拒绝,来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日语委婉表达方式的特征和规律。
二、日语推量表达方式的主要类型日本人说话时很少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即便是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他们也会尽量避免生硬的表达,而是习惯在句尾加上一些推量表达,意味着说话人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他人。
现代日语中推量表达的种类繁多,用法复杂,本节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类进行整理分析。
(一)推量助动词「~う/よう/だろう/でしょう/まい」う接在五段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的未然形后;よう接在一段动词、サ变动词未然形后;だろう接在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基本形后,表示推测和意志。
浅谈日常会话中日语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浅谈日常会话中日语的暧昧性及其原因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要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性并正确应用暧昧的日语很有一定难度。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日语暧昧性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对日语暧昧性原因的思考,以求能对日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及自觉运用暧昧日语有所帮助,对今后的以文化交流有所借鉴。
标签:暧昧语;省略表达;生产方式;国土人情学习过日语的人都会知道日语的语言表达往往不采用断定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经常使用暧昧的语言表达。
暧昧性,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有意避开直截了当、强加于人、断定性的说法,而采用间接、含糊、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向对方传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这种暧昧表达相对较难,是较难理解的学习对象之一。
为了正确理解日本人的心理和思维方式,进行真正的异文化交流,也为了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本文拟通过日语暧昧表达的几种方式来探讨暧昧性产生的原因。
一、词语在不同场景下的暧昧表达语言学上讲,即使是同一表达,根据场景的不同意义也会不同,还把它定义为场景意义和文脉意义。
日语里有很多被纳入暧昧语的词汇,下面举两个日常会话中常出现的暧昧词汇来加以说明。
1. どうも在寒暄的时候,经常会有表达歉意的「どうもすみません」、表达感谢的?どうもありがとう?、初次见面的?どうもはじめまして、木村と申します?等这样的表达,这是为了把感谢、道歉的心情和自己的谦虚更深刻更礼貌地传达给对方。
而对于好久未见再度重逢的人、或者平日里基本上没有说过话人,不知从何说起的时候,往往以?どうも?开始交谈。
当然,日常会话中也经常会有「どうもお邪魔(失礼)しました」、「どうも苦労さまでした」之类的表达。
事实上,「どうも」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寒暄场合。
而像「いくら考えても、どうもよく分からない」这样和否定表达相呼应,即使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用来表示一种遗憾的心情。
「年のせいか、最近どうも疲れやすい」中,说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理由,但总觉得…”的意思。
试析日语的暧昧性及其表达方式

第7卷第2期2009年6月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7 No.2J une 2009 DOI :10.3969/j.issn.100823499.2009.02.022试析日语的暧昧性及其表达方式崔 忠(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摘 要:暧昧性表达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反映在用词、语法和会话等方面。
作为日语爱好者必须熟练掌握这种语言的暧昧性,它既反映了日语这门语言的某些性格,又附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
通过对它的剖析,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日语,而且可以窥探到日本文化的诸多特征。
关键词:日语;暧昧性;用词;语法;会话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499(2009)022******* 暧昧性表达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活伦理。
本文从用词、语法和会话等方面对日语的暧昧性表达进行阐述和解释,以便能对初涉日语或久受此种表达困惑的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日语的暧昧性特征日本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日本人以“礼义谦让”作为自身的处世思想,人们喜欢通过一种微妙的、几乎是直觉的相互理解过程来取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而且,人们不善于在公开场合发表个人见解,即使发表个人看法,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他们也会尽量用和谐客气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不喜欢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
这种习惯使得他们在讲话中常常留有余地,相互间留有面子,有意避开了直截了当的说法,而用温和、婉转、间接、含蓄等方式,向听者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暧昧性的表达方式”。
二、日语的暧昧性表达方式暧昧性表达反映在用词、语法和会话等方面。
日语中的委婉语

日语中的委婉语作者:殷二永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2期摘要: 日语委婉语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包含不同的语用功能,其目的都是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委婉语几乎无处不在。
对日语委婉语特征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 日语委婉语表达形式文化语用特征一、委婉语的界定根据《日本语教育事典》的解释,委婉语叫“婉曲的表现”,也就是:说话不直接,拐弯抹角之意。
[1]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汉语中“委婉”是言词,声音等婉转、动听,态度诚恳。
这些解释都是从修辞效果的角度作出来的,然而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概括日语委婉语的全貌,因为日语委婉语除了修辞学特征外,还揭示日本人的交际心理。
二、日语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分类为了达到满意的交际目的,交际双方有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委婉语表达形式来把话说得委婉动听。
从表达形式来看,日语委婉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词汇委婉。
当人们不愿意说出某种禁忌的事物但又不得不指明这种事物时,就只能用另一个好听的词语来代替,即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双方都知道而又不愿点破的事物,或者采取某种手段从听觉和视觉上避开某些语言符号,事实上会话中要避开的并非语言符号本身,而是与之相连的含义。
例如「かわや」、「便所」这样的词语给人一种污浊、肮脏的感觉,因而常常被「お手洗い」、「卜イレ」、「洗面所」等所代替。
日本人对“死”非常敏感,常用「なくなる」、「かくれる」、「帰らぬ人となる」等说法来表达。
正像中国人也不喜欢用“死”这个字眼,而是说成“见阎王”、“升天”、“见上帝”、“去见马克思”等一样。
[2]虽然委婉语所指的内容与由其替代的符号所指内容相同,但是由于它的字面意义变了,能给人以温文尔雅、委婉动听的感觉。
2.被动委婉。
现代日语中「~思われる」、「~される」、「~考えられる」之类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断定语气,“~”部分表示的是一般公认的、社会上普遍承认的事实。
如:(l)昔、この辺は山であったといわれている。
日语基础语法中は和が的用法

日语基础语法中は和が的用法关于「は」「が」的用法,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在日语界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可以明确帮助大家学习它们之间的区别。
话虽如此,关于「は」「が」的一些基础常见的用法还是可以给出小结的。
在此,笔者查阅文献,参考前人的观点,帮助大家理了理这两个最基本最常用的区别用法,希望有助于大家的日语学习。
首先,希望大家了解的是,在日语的语法系统中,「は」「が」的词性是不一样的:「は」被称作副助词(提示性副助词),「が」被称作格助词(表示名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主语、宾语、等)。
关于「は」「が」的用法,我们分成单句和复句来归纳。
单句就是一个句子里主语与谓语的关系仅成立一次,复句即主谓结构的连文节充当句子里的某一成份;例:わたしは学生です。
(单句)象は鼻が長い。
(复句)(一)单句(1)旧信息用「は」,新信息用「が」A 私は吉田と申します。
社長に御取次を願います。
(我是吉田,请帮我通报一下社长)B 私が先日履歴書を差し上げました吉田でございます。
(我是前几天给您发过简历的吉田)解釈:A 这句话是对前台接待所说的话,此时在前台面前的“我”是既定概念,“吉田”是未知概念;B是对知道“吉田”这一名字的社长说的话,此时“吉田”是既定概念,“我”是未定概念;B还可以换成「先日履歴書を差し上げました吉田は私でございます。
」(2)判断句用「は」,现象句用「が」C雨が降っている。
/とんぼが飛んでいる。
/電車が来た。
/お父さんが帰ってきた。
D雨は水滴だ。
/この花は美しい。
/町はにぎやかだ。
何谓现象文?就是像例句C一样,“原封不动的,不作任何加工,真实的”描述所见的现象的句子叫做“现象文”,一般是以动词结句(也就是动词谓语句);在现象句中,描述现象发生多用「が」;描述现象继续,一般用「は」;像例句D,就是说话人自己主观的够定的真理,认为“雨就是由水滴构成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责任是说话人自己承担的。
判断句多是名词作谓语(~は~です),也有形容词或形容动词作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ではないか」看日语的委婉性
发表时间:2020-02-26T16:37:12.84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作者:王晶爽
[导读] 「ではないか」是一种在日语会话中经常出现的否定疑问表现,属于委婉表现的一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摘要:「ではないか」是一种在日语会话中经常出现的否定疑问表现,属于委婉表现的一种。
日本人喜欢使用「ではないか」可以说是日本人独特的语言心理及民族文化的表现。
本文分析「ではないか」在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委婉功能,并进一步从日本人的心理出发,考
察了委婉语在日语中极其发达的原因。
关键词:ではないか;语言心理;委婉表现
一、「ではないか」的表现功能
「ではないか」在日语中可以说已经变成一种固定表现了。
从形式上来看,它是“否定+疑问词”的形式,本文同意田野(1988)的观点,将其称作否定疑问句,主要对其表现功能进行一定的考察。
1.表达意志
当在征求意见,表达建议时,虽然使用了疑问句的表现形式,但已经间接的向听话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说话人假设了听话者可能不采纳建议或反对其意见,暗含了“如果不行的话也可以”这样一种心理。
2.发话
日语是听话人为主导的语言。
重视双方合作完成对话。
在交流时如果过多使用肯定的叙述句,对话很可能会早早结束。
使用「ではないか」的情况下,说话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用一种不确定的推断很好的让对方参与进来,加之听话人能够理解暗含的话意的情况下,则能进一步推动会话的进行。
因此,在交流方面,「ではないか」具备了发话,促进会话进行的功能。
3.信息传达功能
用「ではないか」表达发现、推断、评价时,说话人对于发话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确信,而听话人对其毫不知情或者没有注意到某件事务的情况下,其就具备了一定的信息传达功能。
4.委婉功能
无论是劝诱对方,还是表达自己的主张时,说话者过于肯定的表达会给听话人带去一种压迫感,而使用否定疑问句给听话人在回应时带去很大的余地。
根据田野村(1991)的说法,“在日语中,邀请和劝诱的表达是通过使用否定疑问句来表达的,就好像预想到了听话人可能拒绝。
”因此,「ではないか」的使用缓和了说话人主张的强硬性,使听话人容易接受意见。
同样,进行信息传达时,也包含着“这个信息
也可能是错的”这样一种含义。
总之,无论表达劝诱,意见还是传递信息,用「ではないか」都具有委婉的功能。
二、从日本人的心理看语言的委婉表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委婉是「ではないか」的最重要特征。
因此,「ではないか」在日语对话中经常被提及为典型的委婉语之一。
对于委婉语,《语言学词典》(1980)将其定义为“避免明确、直接的说法,委婉暗示的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是日本社会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
在分析了「ではないか」的用法和表达功能之后,让我们探究一下日本人喜欢使用「ではないか」的原因,即明确日本人发话的心理。
1.感知心理
在一个小岛国中单一人种的人们长时间的交往,在几乎统一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具有了相同的习俗和心理。
这使日本人在交流时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感受和立场。
日本人利用「ではないか」,表面上是“否定+疑問”这样一种形式,但发话前已经倾向于判断这种情况可以成立。
实际上,说话者的肯定已经蕴含在内。
一方面这是说话者考虑听话人的感受,站在其立场上发表言论的一种方法。
另一方面,作为听众,感知说话者真实意图的能力也很重要。
2.羞耻心理
美国人本尼迪克特(Benedict)在《菊と刀》一书中说,“羞耻是对他人批评的反映”。
“耻辱”是为了避免被别人嘲笑而借由外部行为标准产生的意识。
说话者在用「ではないか」这一否定疑问句来表达劝诱,建议或意见时,预想了听话者可能不采纳建议或持反对态度,减弱了带给听话人的压迫感。
同样,当带有“责备,审问,谴责”的语气时,则可以通过「ではないか」使话语变得委婉从而保护对方的自尊心。
此外,即使说话人的想法是错误的,也不会让自己过于尴尬。
因此,从日本人的耻辱心理可以知道为什么「ではないか」是日本人经常使用的委婉语之一。
3.“和”的心理
从中国传入的儒学思想中,“仁”和“和”对日本人的意识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人尤其害怕“被排挤”。
使用「ではないか」可以使说话者以委婉的方式将其主张,思想和主观判断传达给听话者。
因为暗含着否定的预想,即使意见不一致,协调起来也不是太困难。
对于极其重视人际关系的日本人来说,通常尽可能避免两人的意见出现对立。
诸如「ではないか」之类的委婉语具有很高的礼貌性,表现出为对方考虑的态度,语感上也较为缓和,很好的调节了会话的气氛。
根据以上分析,日语在交流时会在考虑对方的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委婉语将是语言行动的最佳方式。
因此,我认为,从感知、羞耻与追求“和”的这些心理出发,便可以明确诸如「ではないか」之类的委婉语受到日本人民青睐的原因或者说日语中委婉语如此发达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ではないか」的表达意志,发话,信息传递和委婉表达的功能。
进一步又从日本人的心理出发,考察了委婉
语在日语中极其发达的原因,归结于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日本特有的民族性,此外中国儒教文化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安達太郎(1999)『日本語疑問文における判断の諸相』,日本語研究叢書11 東京:くろしお出版
[2]金田一春彦(1991)『日本語の特質』,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3]国語学会(1980)『国語学大辞典』,東京堂出版
[4]蓮沼昭子(1993)「日本語の談話マーカー「だろう」と「じゃないか」の機能一共通認識喚起の用法を中心に一」,『第1回小出記念日本語教育研究会論文集』
[5]田野村忠温(1988)「否定疑問文小考」,『国語学』
[6]森田良行(1989)『基礎日本語辞典』,角川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