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zemax操作数手册

合集下载

zemax常用评价函数操作数

zemax常用评价函数操作数

Operand DefinitionsZEMAX supports optimization operands which are used to define the merit function. Each operand may be assigned a weight which indicat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at operand, as well as a target, which is the desired value for that operand. The operands are listed below.ABSO: Absolute valueACOS: ArccosineAMAG: Angular magnificationANAR: Angular aberrationASIN: ArcsineASTI: AstigmatismA TAN: ArctangentAXCL: Axial colorBLNK: BlankBSER: Boresight ErrorCOGT: Conic greater thanCOLT: Conic less thanCOMA: ComaCONF: Configuration #CONS: ConstantCOSI: CosineCOV A: Conic valueCTGT: Center thickness greater than 中心厚度(间隔)大于CTLT: Center thickness less than 中心厚度(间隔)小于CTV A: Center thickness value 中心厚度(间隔)等于CVGT: Curvature greater than 曲率大于CVLT: Curvature less than 曲率小于CVOL: Cylinder volumeCVV A: Curvature value 曲率等于DENC: Diffraction encircled energyDENF: Diffraction encircled energy fractionDIFF: DifferenceDIMX: Distortion max 最大畸变DISC: Distortion calibratedDISG: Generalized distortionDIST: Distortion 畸变DIVI: DivisionDLTN: Delta NDMFS: Default merit function start 默认评价函数起始点DMGT: Diameter greater thanDMLT: Diameter less thanDMV A: Diameter valueDXDX: Derivative Dx/DxDXDY: Derivative Dx/DyDYDX: Derivative Dy/DxDYDY: Derivative Dy/DyEFFL: Effective focal length 有效焦距EFLX: Effective focal length xEFLY: Effective focal length yENDX: End executionENPP: Entrance pupil position 入瞳位置EPDI: Entrance pupil diameter 入瞳直径EQUA: EqualETGT: Edge thickness greater than 边缘厚度大于ETLT: Edge thickness less than 边缘厚度小于ETV A: Edge thickness value 边缘厚度等于EXPP: Exit pupil position 出瞳位置FCGS: Field curvature, generalized, sagittal FCGT: Field curvature, generalized, tangential FCUR: Field curvature 场曲FICL: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FOUC: Foucault analysisGBW0: Gaussian beam waist 0GBWA: Gaussian beam sizeGBWD: Gaussian beam divergenceGBWZ: Gaussian beam z positionGBWR: Gaussian beam phase radiusGCOS: Glass relative costGENC: Geometric encircled energyGLCA: Global coordinate x normalGLCB: Global coordinate y normalGLCC: Global coordinate z normalGLCX: Global coordinate x coordinateGLCY: Global coordinate y coordinateGLCZ: Global coordinate z coordinateGMTA: Geometric MTF average 几何平均MTF GMTS: Geometric MTF sagittal 几何弧矢MTF GMTT: Geometric MTF tangential几何子午MTF GPIM: Ghost Pupil ImageGRMN: Gradient minimum indexGRMX: Gradient maximum indexGTCE: Glass Thermal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HHCN: Tests for hyper-hemisphere conditions IMAE: Image analysis efficiencyINDX: Index of refractionInGT: Index greater than折射率大于InLT: Index less than 折射率小于InV A: Index value 折射率等于ISFN: Image space F/# 像方F数LACL: Lateral colorLINV: Lagrange invariantLPTD: LightPath DeltaMAXX: MaximumMCOG: Multi-configuration operand greater thanMCOL: Multi-configuration operand less thanMCOV: Multi-configuration operand valueMINN: MinimumMNAB: Minimum Abbe 最小阿贝数MNCA: Minimum center thickness air最小中心间隔(空气)MNCG: Minimum center thickness glass最小中心厚度(玻璃)MNCT: Minimum center thickness 最小中心厚度(间隔)MNCV: Minimum curvature 最小曲率半径MNDT: Minimum diameter to thickness ratio最小通光直径与厚度之比MNEA: Minimum edge thickness air最小边缘间隔(空气)MNEG: Minimum edge thickness glass最小边缘厚度(玻璃MNET: Minimum edge thickness最小边缘厚度(间隔)MNIN: Minimum index最小折射率MNPD: Minimum partial dispersionMNSD: Minimum semi-diameterMSWA: MTF square wave averageMSWS: MTF square wave sagittalMSWT MTF square wave tangentialMTFA: MTF average 平均MTFMTFS: MTF sagittal 弧矢MTFMTFT: MTF tangential 子午MTFMXAB: Maximum Abbe 最大阿贝数MXCA: Maximum center thickness air 最大中心间隔(空气)MXCG: Maximum center thickness glass最大中心厚度(玻璃)MXCT: Maximum center thickness 最大中心厚度(间隔)MXCV: Maximum curvature 最大曲率半径MXDT: Maximum diameter to thickness ratio最大通光直径与厚度之比MXEA: Maximum edge thickness air 最大边缘间隔(空气)MXEG: Maximum edge thickness glass 最大边缘厚度(玻璃)MXET: Maximum edge thickness 最大边缘厚度(间隔)MXIN: Maximum index 最大折射率MXPD: Maximum partial dispersionMXSD: Maximum semi-diameter 最大半口径NPXG: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x greater thanNPXL: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x less thanNPXV: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x valueNPYG: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y greater thanNPYL: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y less thanNPYV: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y valueNPZG: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z greater thanNPZL: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z less than NPZV: Non-sequential object position z value NSDD: Non-sequential detector dataNSTR: Non-sequential traceNTXG: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x greater than NTXL: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x less than NTXV: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x value NTYG: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y greater than NTYL: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y less than NTYV: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y value NTZG: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z greater than NTZL: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z less than NTZV: Non-sequential object tilt about z value NPGT: Non-sequential object parameter greater than NPLT: Non-sequential object parameter less than NPV A: Non-sequential object parameter value OBSN: Object space N.A. 物方空间N.A.OFF: OffOPDC: Optical path differenceOPDM: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mean reference OPDX: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centroid reference OPGT: Operand greater thanOPLT: Operand less thanOPTH: Optical pathOSUM: Operand sumPnGT: Parameter greater than. Obsolete operand. See PMGT. PnLT: Parameter less than. Obsolete operand. See PMLT. PnV A: Parameter value. Obsolete operand. See PMV A. PMGT: Parameter greater thanPMLT: Parameter less thanPMV A: Parameter valuePANA: Paraxial x normalPANB: Paraxial y normalPANC: Paraxial z normalPARA: Paraxial x cosinePARB: Paraxial y cosinePARC: Paraxial z cosinePARR: Paraxial r coordinatePARX: Paraxial x coordinatePARY: Paraxial y coordinatePARZ: Paraxial z coordinatePA TX: Paraxial x tangentPA TY: Paraxial y tangentPETC: Petzval curvaturePIMH: Paraxial image height 理想像高PLEN: Path lengthPMAG: Paraxial magnification 理想放大率POWR: Power (surface)PRIM: Primary wavelengthPROD: ProductQSUM: Quadratic sumRAGX: Real global x coordinate RAGY: Real global y coordinate RAGZ: Real global z coordinate RAGA: Real global x direction cosine RAGB: Real global y direction cosine RAGC: Real global z direction cosine RAED: Ray angle of exitance in degrees RAEN: Ray angle of exitanceRAID: Ray angle of incidence in degrees RAIN: Ray angle of incidenceRANG: Ray angleREAA: Real ray x cosineREAB: Real ray y cosineREAC: Real ray z cosineREAX: Real x coordinateREAY: Real y coordinateREAZ: Real z coordinateRENA: Real x normalRENB: Real y normalRENC: Real z normalRETX: Real x tangentRETY: Real x tangentRGLA: Reasonable glassRSCE: RMS spot centroidRSCH: RMS spot chief rayRSRE: RMS spot centroid (with vignetting) RSRH: RMS spot chief ray (with vignetting) RWCE: RMS wave centroidRWCH: RMS wave chiefRWRE: RMS wave centroid (with vignetting) RWRH: RMS wave chief ray (with vignetting) SAGX: Sag xSAGY: Sag ySFNO: Sagittal working F/#SINE: SineSKIN: Skip if not symmetricSKIS: Skip is symmetricSPHA: Spherical aberrationSQRT: Square rootSUMM: SummationSVIG: Set V ignettingTANG: TangentTFNO: Tangential working F/#TMAS: Total massTOTR: Total trackTRAC: Transverse aberration referenced to centroidTRAD: Transverse aberration x componentTRAE: Transverse aberration y componentTRAI: Transverse aberration radius at intermediate image TRAR: Transverse aberration radiusTRAX: Transverse aberration xTRAY: Transverse aberration yTRCX: Transverse aberration x component referenced to centroid TRCY: Transverse aberration y component referenced to centroid TTGT: Total thickness greater than 总厚度大于TTHI: Total thickness 总厚度TTLT: Total thickness less than总厚度小于TTV A: Total thickness value 总厚度等于UDOP: User defined operandUSYM: Use axial symmetryVOLU: V olumeWFNO: Working F/# 工作F数XDGT: Extra data value greater than XDLT: Extra data value less thanXDV A: Extra data valueXENC: Extended source encircled energy XNEA: X minimum edge thickness air XNEG: X minimum edge thickness glass XNET: X minimum edge thickness XXEA: X maximum edge thickness air XXEG: X maximum edge thickness glass XXET: X maximum edge thickness YNIP: YNI paraxial contribution ZERN: Zernike coefficientsZPLM: ZPL Macro computationsZTHI: Zoom thickness。

ZMAX 说明书 说明

ZMAX 说明书 说明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1.1 关于本手册(About this document)ZEMAX有3个不同的版本:ZEMAX-SE(标准Standard),ZEMAX-XE(扩展Extended),ZEMAX-EE(工程Engineering)。

本手册包含这3个版本,运行在Microsoft Windows和Windows NT操作系统。

1.2 ZEMAX能作什么(What dose ZEMAX do ?)ZEMAX是一种程序,它可以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建模、分析和帮助。

ZEMAX的界面便于使用,带有一个小型练习库,允许快速的交互设计。

大多数功能通过选用对话框或下拉式菜单运行。

菜单结构允许使用键盘的快捷键实现快速导航或旁路。

本手册提供了使用ZEMAX规则的说明,介绍程序和有用的功能。

1.3 ZEMAX不能作什么(What doesn`t ZEMAX do ?)虽然在设计和分析光学系统时,ZEMAX将给你很多帮助,但无论程序和文件,都不能教会你如何设计透镜或光学系统,设计者仍然是你。

ZEMAX文件不是光学设计、术语学、方法论的教科书。

ZEMAX的用户技术支持包括程序使用帮助,但不包括光学设计基本原理的教程。

如果你没有光学设计经验,你可以先阅读有关的书籍。

下列书籍(并非全部)对你有益。

)后,才能认为是完成设计。

检查ZEMAX的结果是工程师的职责,没有别的办法,这一点在制造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1.4 学习使用ZEMAX(Learning to use ZEMAX)在线帮助文件包含了ZEMAX基本应用和其它主题。

安装ZEMAX后,在主菜单中选择帮助(Help),就可以得到在线帮助。

1.5 获得技术支持(Getting technical support)安装和使用ZEMAX时若有问题,请按如下建议得到所需要的信息:1)按目录查看有关章节。

2)查看参考索引条目(在本书的后部)。

3)按你所尝试建立的相应的透镜类型,查看“ZEMAX例题文件”部分。

【ZEMAX光学设计软件操作说明详解】

【ZEMAX光学设计软件操作说明详解】

【ZEMAX光学设计软件操作说明详解】第二章用户界面概述本章介绍了对ZEMAX用户界面进行操作的一些习惯用法,以及一些常用的窗口操作的快捷键。

一旦您学会了在整个程序中通用的简单的习惯用法,ZEMAX用起来就很容易了。

在线教程中,也有逐步学习ZEMAX使用方法的例子。

视窗的类型ZEMAX有不同类型的窗口,每类窗口完成不同的任务。

这些类型有:1、主窗口:这个窗口有很大的空白空间,顶端有标题栏,菜单栏和工具栏。

菜单栏中的命令通常与当前的光学系统相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编辑窗口:有六种不同的编辑1)透镜数据编辑;2)绩效函数编辑;3)多重结构编辑;4、额外数据(ZEMAX-EE);5)公差数据编辑;和非顺序组件编辑(ZEMAX-EE)。

3、图形窗口:这类窗口用作呈现图像数据,例如:系统图;光线扇形图(Ran fan);光学传递函数(MTF);曲线(Dot Spot)……等等。

4、文本窗口:用来列出文本数据,例如:指定数据、像差系数、计算数据等。

5、对话窗口:对话框是弹出窗口,不能改变大小。

对话窗口用来改变选项和数据,如:视场;波长;孔径光阑;表面类型等。

在图像和文本窗口中,对话框也被广泛地用来改变选项,比如改变系统图中光线的数量。

除了对话框,所有窗口都能通过使用标准鼠标这键盘按钮进行移动和改变大小。

如果你对这些方法不熟悉,请参考有关Windows使用的书籍或者Windows的说明书。

主窗口的操作方法主窗口栏有几个菜单标题。

大部分菜单标题与这本手册后面的章节标题相对应。

从这些章节能够找到使用每一菜单项的具体方法。

以下是菜单的标题:File:用于镜头文件的打开、关闭、保存、重命名;Editors:用作调用(显示)其他的编辑窗口;System:用于确定整个光学系统的属性;Analysis:分析中的功能不是用于改变镜头数据,而是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数字计算和图像显示分析。

包括:系统图(Layout)、Ray fans,Spot diagrams,Diffraction calculations and more。

ZEMAX中文使用说明书

ZEMAX中文使用说明书

目录第1章引言第2章用户界面第3章约定和定义第4章教程教程1:单透镜教程2:双透镜教程3:牛顿望远镜教程4: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教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教程6: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教程7:消色差单透镜第5章文件菜单 (7)第6章编辑菜单 (14)第7章系统菜单 (31)第8章分析菜单 (44)§8.1 导言 (44)§8.2 外形图 (44)§8.3 特性曲线 (51)§8.4 点列图 (54)§8.5 调制传递函数MTF (58)§8.5.1 调制传递函数 (58)§8.5.2 离焦的MTF (60)§8.5.3 MTF曲面 (60)§8.5.4 MTF和视场的关系 (61)§8.5.5 几何传递函数 (62)§8.5.6 离焦的MTF (63)§8.6 点扩散函数(PSF) (64)§8.6.1 FFT点扩散函数 (64)§8.6.2 惠更斯点扩散函数 (67)§8.6.3 用FFT计算PSF横截面 (69)§8.7 波前 (70)§8.7.1 波前图 (70)§8.7.2 干涉图 (71)§8.8 均方根 (72)§8.8.1 作为视场函数的均方根 (72)§8.8.2 作为波长函数的RMS (73)§8.8.3 作为离焦量函数的均方根 (74)§8.9 包围圆能量 (75)§8.9.1 衍射法 (75)§8.9.2 几何法 (76)§8.9.3 线性/边缘响应 (77)§8.10 照度 (78)§8.10.1 相对照度 (78)§8.10.2 渐晕图 (79)§8.10.3 XY方向照度分布 (80)§8.10.4 二维面照度 (82)§8.11 像分析 (82)§8.11.1 几何像分析 (82)§8.11.2 衍射像分析 (87)§8.12 其他 (91)§8.12.1 场曲和畸变 (91)§8.12.2 网格畸变 (94)§8.12.3 光线痕迹图 (96)§8.12.4 万用图表 (97)§8.12.5 纵向像差 (98)§8.12.6 横向色差 (99)§8.12.7 Y-Y bar图 (99)§8.12.8 焦点色位移 (100)§8.12.9 色散图 (100)§波长和内透过率的关系 (101)§玻璃图 (101)§系统总结图 (101)§8.13.1 光线追迹 (103)§8.13.2 塞得系数 (104)第九章工具菜单 (108)§9.1 优化 (108)§9.2 全局优化 (108)§9.3 锤形优化 (108)§9.4 消除所有变量 (108)§9.5 评价函数列表 (109)§9.6 公差 (109)§9.7 公差列表 (109)§9.8 公差汇总表 (109)§9.9 套样板 (109)§9.10 样板列表 (111)§9.11 玻璃库 (112)§9.12 镜头库 (112)§9.13 编辑镀膜文件 (114)§9.14 给所有的面添加膜层参数 (115)§9.15 镀膜列表 (115)§9.16 变换半口径为环形口径 (115)§9.17 变换半口径为浮动口径 (116)§9.18 将零件反向排列 (116)§9.19 镜头缩放 (116)§9.20 生成焦距 (117)§9.21 快速调焦 (117)§9.22 添另折叠反射镜 (117)§9.23 幻像发生器 (118)§9.24 系统复杂性测试 (120)§9.25 输出IGES文件 (120)第十章报告菜单 (124)§10.1 介绍 (124)§10.2 表面数据 (124)§10.4 规格数据 (125)§10.5 Report Graphics 4/6 (126)第十一章宏指令菜单 (127)§11.1 编辑运行ZPL宏指令 (127)§11.2 更新宏指令列表 (127)§11.3 宏指令名 (127)第十二章扩展命令菜单 (128)§12.1 扩展命令 (128)§12.2 更新扩展命令列表 (128)§12.3 扩展命令名 (128)第十三章表面类型 (130)§13.1 简介 (130)§13.2 参数数据 (130)§13.3 特别数据 (131)§13.4 表面类型概要 (131)§13.4.1 用户自定义表面 (131)§13.4.2 内含表面 (132)§13.5 标准面 (136)§13.6 偶次非球面 (136)§13.7 奇次非球面 (137)§13.8 近轴表面 (138)§13.9 近轴X-Y表面 (138)§13.10 环形表面 (139)§13.11 双圆锥表面 (139)§13.12 环形光栅面 (140)§13.13 立方样条表面 (141)§13.14 Ⅰ型全息表面 (142)§13.15 Ⅱ型全息表面 (143)§13.16 坐标断点表面 (143)§13.17 多项式表面 (145)§13.18 菲涅耳表面 (145)§13.20 另类面 (146)§13.21 衍射光栅表面 (147)§13.22 共轭面 (148)§13.23 倾斜表面 (149)§13.24 不规则表面 (149)§13.25 梯度折射率1表面 (150)§13.26 梯度折射率2表面 (152)§13.27 梯度折射率3表面 (152)§13.28 梯度折射率4表面 (153)§13.29 梯度折射率5表面 (154)§13.30 梯度折射率6表面 (155)§13.31 梯度折射率7表面 (156)§13.32 梯度折射率表面Gradium TM (157)§13.33 梯度折射率9表面 (160)§13.34 梯度折射率10表面 (161)§13.35泽尼克边缘矢高表面 (162)第十五章非序列元件 (162)第十七章优化 (228)第十八章全局优化 (290)第十九章公差规定 (298)第二十章多重结构 (338)第二十一章玻璃目录的使用 (345)第二十二章热分析 (363)第二十三章偏振分析 (373)第二十四章ZEMAX程序设计语言 (390)第二十五章ZEMAX扩展 (478)第五章文件菜单新建(New)目的:清除当前的镜头数据。

zemax光束位置操作数

zemax光束位置操作数

zemax光束位置操作数Zemax光束位置操作数光束位置操作数是Zemax中用来描述光束在光学系统中传播路径和位置的参数。

通过调整光束位置操作数,可以实现对光束在光学系统中的位置和形状进行精确控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束位置操作数及其应用。

1. 焦距(Focal Length)焦距是描述透镜或透镜组对光束聚焦能力的参数,也是光束位置操作数中最基本的一个。

通过调整焦距可以改变光束的聚焦位置和形状。

在Zemax中,焦距操作数可以用来调整透镜的位置和形状,进而控制光束的聚焦效果。

2. 轴向偏移(Axial Offset)轴向偏移是指光束相对于光学系统的轴线的位置。

通过调整轴向偏移可以实现光束的平移效果。

在Zemax中,轴向偏移操作数可以用来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从而改变光束的传播路径和位置。

3. 倾斜角(Tilt)倾斜角是指光束相对于光学系统的轴线的倾斜程度。

通过调整倾斜角可以实现光束的倾斜效果。

在Zemax中,倾斜角操作数可以用来调整光学元件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和位置。

4. 直径(Diameter)直径是指光束的截面直径。

通过调整直径可以控制光束的大小和形状。

在Zemax中,直径操作数可以用来调整光束的截面直径,从而改变光束的横向分布和形状。

5. 高斯束半径(Gaussian Beam Radius)高斯束半径是描述高斯光束横向分布的参数。

通过调整高斯束半径可以控制光束的束腰位置和形状。

在Zemax中,高斯束半径操作数可以用来调整光束的横向分布,进而改变光束的聚焦效果。

6. 焦点位置(Focus Position)焦点位置是指光束的聚焦位置。

通过调整焦点位置可以改变光束的聚焦位置和形状。

在Zemax中,焦点位置操作数可以用来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从而改变光束的传播路径和位置。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光束位置操作数及其应用。

通过调整这些光束位置操作数,可以实现对光束在光学系统中位置和形状的精确控制。

(完整word版)zemax操作数手册

(完整word版)zemax操作数手册

ZEMAX优化操作数一阶光学性能1. EFFL 透镜单元的有效焦距2. AXCL透镜单元的轴向色差3. LACL透镜单元的垂轴色差4. PIMH规定波长的近轴像高5. PMAG近轴放大率6. AMAG角放大率7. ENPP透镜单元入瞳位置8. EXPP透镜单元出瞳位置9. PETZ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0. PETC反向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1. LINV透镜单元的拉格朗日不变量12. WFNO像空间F/#13. POWR指定表面的权重14. EPDI 透镜单元的入瞳直径15. ISFN像空间F/# (近轴)16. OBSN物空间数值孔径17. EFLX“X”向有效焦距18. EFLY “Y”向有效焦距19. SFNO弧矢有效F/#像差1. SPHA在规定面出的波球差分布(0则计算全局)2. COMA透过面慧差(3阶近轴)3. ASTI透过面像散(3阶近轴)4. FCUR透过面场曲(3阶近轴)5. DIST透过面波畸变(3阶近轴)6. DIMX畸变最大值7. AXCL轴像色差(近轴)8. LACL垂轴色差9. TRAR径像像对于主光线的横向像差10. TRAX “X”向横向色差11. TRAY “Y”向横向色差12. TRAI规定面上的径像横向像差13. TRAC径像像对于质心的横向像差14. OPDC主光线光程差15. OPDX衍射面心光程差16. PETZ 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7. PETC反向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8. RSCH 主光线的RMS光斑尺寸19. RSCE类RSCH20.RWCH主光线的RMS波前偏差21. RWCE衍射面心的RMS波前偏差22. ANAR像差测试23. ZERN Zernike系数24. RSRE几何像点的RMS点尺寸(质心参考)25.RSRH类同RSRE(主光线参考)26. RWRE类同RSRE(波前偏差)27. TRAD “X”像TRAR比较28. TRAE “Y”像TRAR比较29. TRCX像面子午像差”X”向(质心基准)30. TRCY像面子午像差”Y”向(质心基准)31. DISG 广义畸变百分数32. FCGS弧矢场曲33.DISC子午场曲34.OPDM限制光程差,类同TRAC35.PWRH 同RSCH36.BSER对准偏差37.BIOC集中对准38.BIOD 垂直对准偏差MTF数据1. MTFT 切向调制函数2. MTFS 径向调制函数3. MTFA平均调制函数4. MSWT切向方波调制函数5. MSWS径向方波调制函数6. MSWA 平均方波调制函数7. GMTA 几何MTF切向径向响应8. GMTS几何MTF径向响应9. GMTT几何MTF切向响应衍射能级1.DENC 衍射包围圆能量2.DENF衍射能量3.GENC几何包围圆能量4. XENC透镜数据约束1.TOTR透镜单元的总长2.CVVA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3.CVGT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4.CVLT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5.CTVA 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6.CTGT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7.CTLT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8.ETVA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9.ETGT 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10.ETLT 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11.COVA 圆锥系数=目标值12.COGT圆锥系数>目标值13.COLT圆锥系数<目标值14.DMVA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5.DMGT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6.DMLT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7.TTHI面厚度统计18.VOLU元素容量19.MNCT 最小中心厚度20.MXCT最大中心厚度21.MNET最小边缘厚度22.MXET最大边缘厚度23.MNCG最小中心玻璃厚度24.MXEG最大边缘玻璃厚度25.MXCG最大中心玻璃厚度26.MNCA 最小中心空气厚度27.MXCA最大中心空气厚度28.MNEA最小边缘空气厚度29.MXEA最大边缘空气厚度30.ZTHI 控制复合结构厚度31.SAGX透镜在”XZ”面上的面弧矢32.SAGY透镜在”YZ”面上的面弧矢33.COVL柱形单元体积34.MNSD最小直径35.MXSD最大直径36.XXET最大边缘厚度37.XXEA 最大空气边缘厚度38.XXEG最大玻璃边缘厚度39.XNET最小边缘厚度40.XNEA最小边缘空气厚度41.XNEG最小玻璃边缘厚度42.TTGT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3.TTLT 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4.TTVA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5.TMAS结构总质量46.MNCV最小曲率47.MXCV最大曲率48.MNDT最小口径与厚度的比率49.MXDT最大口径与厚度的比率参数数据约束1.PnVA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2.PnGT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3.PnLT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附加数据约束1.XDVA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2.XDGT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3.XDLT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玻璃数据约束1.MNIN最小折射率2.MXIN组大折射率3.MNAB最小阿贝数4.MXAB最大阿贝数5.MNPD 最小ΔPg-f6.MXPD最大ΔPg-f7.RGLA 合理的玻璃近轴光线数据1.PARX指定面近轴X向坐标2.PARY指定面近轴Y向坐标3.REAZ指定面近轴Z向坐标4.REAR指定面实际光线径向坐标5.REAA指定面实际光线X向余弦6.REAB指定面实际光线Y向余弦7.REAC指定面实际光线Z向余弦8.RENA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X向正交9.RENB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Y向正交10.RENC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Z向正交11.RANG同Z轴向相联系的光线弧度角12.OPTH规定光线到面的距离13.DXDX “X”向光瞳”X”向像差倒数14.DXDY “Y”向光瞳”X”向像差倒数15.DYDX “X”向光瞳”Y”向像差倒数16.DYDY “Y”向光瞳”Y”向像差倒数17.RETX实际光线”X”向正交18.RETY实际光线”Y”向正交19.RAGX 全局光线”X”坐标20.RAGY全局光线”Y”坐标21.RAGZ全局光线”Z”坐标22.RAGA全局光线”X”余弦23.RAGB全局光线”Y”余弦24.RAGC全局光线”Z”余弦25.RAIN入射实际光线角局部位置约束1.CLCX指定全局顶点”X”向坐标2.CLCY指定全局顶点”Y”向坐标3.CLCZ指定全局顶点”Z”向坐标4.CLCA指定全局顶点”X”向标准矢量5.CLCB指定全局顶点”Y”向标准矢量6.CLCC指定全局顶点”Z”向标准矢量变更系统数据1.CONF 结构参数2.PRIM主波长3.SVIG 设置渐晕系数一般操作数1.SUMM 两个操作数求和2.OSUM合计两个操作数之间的所有数3.DIFF两个操作数之间的差4.PROD两个操作数值之间的积5.DIVI两个操作数相除6.SQRT操作数的平方根7.OPGT操作数大于8.OPLT操作数小于9.CONS常数值10.QSUM所有统计值的平方根11.EQUA等于操作数12.MINN返回操作数的最小变化范围13.MAXX返回操作数的最大变化范围14.ACOS操作数反余弦15.ASIN 操作数反正弦16.ATAN操作数反正切17.COSI操作数余弦18.SINE操作数正弦19.TANG操作数正切多结构数据1.CONF结构2.ZTIH复合结构某一范围面的全部厚度高斯光束数据1.CBWA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尺寸2.CBWO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束腰3.CBWZ 规定面空间光束Z坐标4.CBWR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半径梯度率控制操作数1.TnGT2.TnLT3.TnVA4.GRMN 最小梯度率5.GRMX最大梯度率6.LPTD轴向梯度分布率7.DLTN ΔNZPL宏指令优化1.ZPLM像面控制操作数1.RELI 像面相对亮度。

zemax中衍射光栅的操作数__解释说明

zemax中衍射光栅的操作数__解释说明

zemax中衍射光栅的操作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衍射光栅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在光学设计和光学仿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利用衍射现象实现了对输入光束进行分散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光谱仪、激光系统等领域。

而在Zemax软件中,使用衍射光栅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复杂的光学系统仿真和设计优化。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衍射光栅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定义、工作原理以及分类。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在Zemax软件中操作衍射光栅的流程,涵盖了导入模型、设置参数和属性等关键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应用案例分析探讨衍射光栅在Zemax中的实际应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Zemax软件中操作衍射光栅的过程,并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归纳出该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到衍射光栅在Zemax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并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该方法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和优化。

此外,本文也将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限制和不足进行探讨,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2. 衍射光栅的基本原理:2.1 衍射光栅的定义:衍射光栅是由许多等间距、平行的透明或不透明条纹组成的光学元件。

这些条纹被称为槽,它们可以刻在透明底片上或者形成于透明材料中。

2.2 衍射光栅的工作原理:当平行入射的光束照射到衍射光栅上时,激发了衍射现象。

这是因为每个槽都起到了一个次波源的作用,而这些次波源会与主波源相干干涉。

具体来说,当入射光束通过衍射光栅时,其波长决定了两个连续次波源之间的相位差。

这导致了合成衍射图样,其中某些方向上的波将被增强或减弱。

所产生的衍射图样通常具有不同级别、角度和颜色的亮暗条纹。

2.3 衍射光栅的分类:根据其结构和特性,衍射光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角度衍射光栅: 根据出射角度的变化来改变衍射光栅的性能。

- 波前衍射光栅: 通过改变入射波前的形状和干涉条件来控制衍射光栅的效果。

ZEMAX操作数

ZEMAX操作数

ZEMAX优化操作数一阶光学性能1. EFFL 透镜单元的有效焦距2. AXCL 透镜单元的轴向色差3. LACL 透镜单元的垂轴色差4. PIMH 规定波长的近轴像高5. PMAG 近轴放大率6. AMAG 角放大率7. ENPP 透镜单元入瞳位置8. EXPP透镜单元出瞳位置9. PETZ 透镜单元的PETZV AL半径10. PETC反向透镜单元的PETZV AL半径11. LINV 透镜单元的拉格朗日不变量12. WFNO 像空间F/#13. POWR 指定表面的权重14. EPDI 透镜单元的入瞳直径15. ISFN 像空间F/# (近轴)16. OBSN 物空间数值孔径17. EFLX “X”向有效焦距18. EFLY “Y”向有效焦距19. SFNO 弧矢有效F/#像差1. SPHA 在规定面出的波球差分布(0则计算全局)2. COMA 透过面慧差(3阶近轴)3. ASTI 透过面像散(3阶近轴)4. FCUR透过面场曲(3阶近轴)5. DIST透过面波畸变(3阶近轴)6. DIMX 畸变最大值7. AXCL 轴像色差(近轴)8. LACL 垂轴色差9. TRAR 径像像对于主光线的横向像差10. TRAX “X”向横向色差11. TRAY “Y”向横向色差12. TRAI 规定面上的径像横向像差13. TRAC径像像对于质心的横向像差14. OPDC 主光线光程差15. OPDX 衍射面心光程差16. PETZ 透镜单元的PETZV AL半径17. PETC反向透镜单元的PETZV AL半径18. RSCH 主光线的RMS光斑尺寸19. RSCE 类RSCH20. RWCH主光线的RMS波前偏差21. RWCE衍射面心的RMS波前偏差22. ANAR像差测试23. ZERN Zernike系数24. RSRE 几何像点的RMS点尺寸(质心参考)25. RSRH 类同RSRE(主光线参考)26. RWRE类同RSRE(波前偏差)27. TRAD “X”像TRAR比较28. TRAE “Y”像TRAR比较29. TRCX 像面子午像差”X”向(质心基准)30. TRCY像面子午像差”Y”向(质心基准)31. DISG 广义畸变百分数32. FCGS 弧矢场曲33. DISC 子午场曲34. OPDM 限制光程差,类同TRAC35. PWRH 同RSCH36. BSER 对准偏差37. BIOC 集中对准38. BIOD 垂直对准偏差MTF数据1. MTFT 切向调制函数2. MTFS 径向调制函数3. MTFA 平均调制函数4. MSWT 切向方波调制函数5. MSWS 径向方波调制函数6. MSWA 平均方波调制函数7. GMTA 几何MTF切向径向响应8. GMTS几何MTF径向响应9. GMTT几何MTF切向响应衍射能级1.DENC 衍射包围圆能量2.DENF 衍射能量3.GENC 几何包围圆能量4.XENC透镜数据约束1.TOTR 透镜单元的总长2.CVV A 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3.CVGT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4.CVLT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5.CTV A 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6.CTGT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7.CTLT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8.ETV A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9.ETGT 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10.ETLT 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11.COV A 圆锥系数=目标值12.COGT圆锥系数>目标值13.COLT圆锥系数<目标值14.DMV A 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5.DMGT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6.DMLT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7.TTHI 面厚度统计18.VOLU 元素容量19.MNCT 最小中心厚度20.MXCT 最大中心厚度21.MNET 最小边缘厚度22.MXET 最大边缘厚度23.MNCG 最小中心玻璃厚度24.MXEG 最大边缘玻璃厚度25.MXCG 最大中心玻璃厚度26.MNCA 最小中心空气厚度27.MXCA 最大中心空气厚度28.MNEA 最小边缘空气厚度29.MXEA 最大边缘空气厚度30.ZTHI 控制复合结构厚度31.SAGX 透镜在”XZ”面上的面弧矢32.SAGY透镜在”YZ”面上的面弧矢33.COVL 柱形单元体积34.MNSD 最小直径35.MXSD 最大直径36.XXET 最大边缘厚度37.XXEA 最大空气边缘厚度38.XXEG 最大玻璃边缘厚度39.XNET 最小边缘厚度40.XNEA 最小边缘空气厚度41.XNEG 最小玻璃边缘厚度42.TTGT 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3.TTLT 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4.TTV A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5.TMAS 结构总质量46.MNCV 最小曲率47.MXCV 最大曲率48.MNDT 最小口径与厚度的比率49.MXDT 最大口径与厚度的比率参数数据约束1.PnV A 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2.PnGT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3.PnLT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附加数据约束1.XDV A 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2.XDGT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3.XDLT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玻璃数据约束1.MNIN 最小折射率2.MXIN 组大折射率3.MNAB 最小阿贝数4.MXAB 最大阿贝数5.MNPD 最小ΔPg-f6.MXPD 最大ΔPg-f7.RGLA 合理的玻璃近轴光线数据1.PARX 指定面近轴X向坐标2.PARY指定面近轴Y向坐标3.REAZ指定面近轴Z向坐标4.REAR 指定面实际光线径向坐标5.REAA指定面实际光线X向余弦6.REAB指定面实际光线Y向余弦7.REAC指定面实际光线Z向余弦8.RENA 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X向正交9.RENB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Y向正交10.RENC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Z向正交11.RANG 同Z轴向相联系的光线弧度角12.OPTH 规定光线到面的距离13.DXDX “X”向光瞳”X”向像差倒数14.DXDY “Y”向光瞳”X”向像差倒数15.DYDX “X”向光瞳”Y”向像差倒数16.DYDY “Y”向光瞳”Y”向像差倒数17.RETX 实际光线”X”向正交18.RETY实际光线”Y”向正交19.RAGX 全局光线”X”坐标20.RAGY全局光线”Y”坐标21.RAGZ全局光线”Z”坐标22.RAGA全局光线”X”余弦23.RAGB全局光线”Y”余弦24.RAGC全局光线”Z”余弦25.RAIN 入射实际光线角局部位置约束1.CLCX 指定全局顶点”X”向坐标2.CLCY指定全局顶点”Y”向坐标3.CLCZ指定全局顶点”Z”向坐标4.CLCA指定全局顶点”X”向标准矢量5.CLCB指定全局顶点”Y”向标准矢量6.CLCC指定全局顶点”Z”向标准矢量变更系统数据1.CONF 结构参数2.PRIM 主波长3.SVIG 设置渐晕系数一般操作数1.SUMM 两个操作数求和2.OSUM 合计两个操作数之间的所有数3.DIFF 两个操作数之间的差4.PROD 两个操作数值之间的积5.DIVI 两个操作数相除6.SQRT 操作数的平方根7.OPGT 操作数大于8.OPLT 操作数小于9.CONS 常数值10.QSUM 所有统计值的平方根11.EQUA 等于操作数12.MINN 返回操作数的最小变化范围13.MAXX 返回操作数的最大变化范围14.ACOS 操作数反余弦15.ASIN 操作数反正弦16.ATAN 操作数反正切17.COSI 操作数余弦18.SINE 操作数正弦19.TANG 操作数正切多结构数据1.CONF 结构2.ZTIH 复合结构某一范围面的全部厚度高斯光束数据1.CBWA 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尺寸2.CBWO 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束腰3.CBWZ 规定面空间光束Z坐标4.CBWR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半径梯度率控制操作数1.TnGT2.TnLT3.TnV A4.GRMN 最小梯度率5.GRMX 最大梯度率6.LPTD 轴向梯度分布率7.DLTN ΔNZPL宏指令优化1.ZPLM像面控制操作数1.RELI 像面相对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EMAX优化操作数一阶光学性能1. EFFL 透镜单元的有效焦距2. AXCL透镜单元的轴向色差3. LACL透镜单元的垂轴色差4. PIMH规定波长的近轴像高5. PMAG近轴放大率6. AMAG角放大率7. ENPP透镜单元入瞳位置8. EXPP透镜单元出瞳位置9. PETZ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0. PETC反向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1. LINV透镜单元的拉格朗日不变量12. WFNO像空间F/#13. POWR指定表面的权重14. EPDI 透镜单元的入瞳直径15. ISFN像空间F/# (近轴)16. OBSN物空间数值孔径17. EFLX“X”向有效焦距18. EFLY “Y”向有效焦距19. SFNO弧矢有效F/#像差1. SPHA在规定面出的波球差分布(0则计算全局)2. COMA透过面慧差(3阶近轴)3. ASTI透过面像散(3阶近轴)4. FCUR透过面场曲(3阶近轴)5. DIST透过面波畸变(3阶近轴)6. DIMX畸变最大值7. AXCL轴像色差(近轴)8. LACL垂轴色差9. TRAR径像像对于主光线的横向像差10. TRAX “X”向横向色差11. TRAY “Y”向横向色差12. TRAI规定面上的径像横向像差13. TRAC径像像对于质心的横向像差14. OPDC主光线光程差15. OPDX衍射面心光程差16. PETZ 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7. PETC反向透镜单元的PETZVAL半径18. RSCH 主光线的RMS光斑尺寸19. RSCE类RSCH20. R WCH主光线的RMS波前偏差21. RWCE衍射面心的RMS波前偏差22. ANAR像差测试23. ZERN Zernike系数24. RSRE几何像点的RMS点尺寸(质心参考)25. R SRH类同RSRE(主光线参考)26. RWRE类同RSRE(波前偏差)27. TRAD “X”像TRAR比较28. TRAE “Y”像TRAR比较29. TRCX像面子午像差”X”向(质心基准)30. TRCY像面子午像差”Y”向(质心基准)31. DISG 广义畸变百分数32. FCGS弧矢场曲33.DISC子午场曲134.OPDM限制光程差,类同TRAC35.PWRH 同RSCH36.BSER对准偏差37.BIOC集中对准38.BIOD 垂直对准偏差MTF数据1. MTFT 切向调制函数2. MTFS 径向调制函数3. MTFA平均调制函数4. MSWT切向方波调制函数5. MSWS径向方波调制函数6. MSWA 平均方波调制函数7. GMTA 几何MTF切向径向响应8. GMTS几何MTF径向响应9. GMTT几何MTF切向响应衍射能级1.DENC 衍射包围圆能量2.DENF衍射能量3.GENC几何包围圆能量4. XENC透镜数据约束1.TOTR透镜单元的总长2.CVVA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3.CVGT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4.CVLT规定面的曲率<目标值5.CTVA 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6.CTGT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7.CTLT规定面的中心厚度<目标值8.ETVA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9.ETGT 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10.ETLT 规定面的边缘厚度<目标值11.COVA 圆锥系数=目标值12.COGT圆锥系数>目标值13.COLT圆锥系数<目标值14.DMVA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5.DMGT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6.DMLT约束面直径<目标值17.TTHI面厚度统计18.VOLU元素容量19.MNCT 最小中心厚度20.MXCT最大中心厚度21.MNET最小边缘厚度22.MXET最大边缘厚度23.MNCG最小中心玻璃厚度24.MXEG最大边缘玻璃厚度25.MXCG最大中心玻璃厚度26.MNCA 最小中心空气厚度27.MXCA最大中心空气厚度28.MNEA最小边缘空气厚度29.MXEA最大边缘空气厚度30.ZTHI 控制复合结构厚度31.SAGX透镜在”XZ”面上的面弧矢32.SAGY透镜在”YZ”面上的面弧矢33.COVL柱形单元体积34.MNSD最小直径235.MXSD最大直径36.XXET最大边缘厚度37.XXEA 最大空气边缘厚度38.XXEG最大玻璃边缘厚度39.XNET最小边缘厚度40.XNEA最小边缘空气厚度41.XNEG最小玻璃边缘厚度42.TTGT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3.TTLT 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4.TTVA总结构厚度=目标值45.TMAS结构总质量46.MNCV最小曲率47.MXCV最大曲率48.MNDT最小口径与厚度的比率49.MXDT最大口径与厚度的比率参数数据约束1.PnVA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2.PnGT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3.PnLT约束面的第n个控制参数<目标值附加数据约束1.XDVA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2.XDGT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3.XDLT附加数据值<目标值(1~99)玻璃数据约束1.MNIN最小折射率2.MXIN组大折射率3.MNAB最小阿贝数4.MXAB最大阿贝数5.MNPD 最小ΔPg-f6.MXPD最大ΔPg-f7.RGLA 合理的玻璃近轴光线数据1.PARX指定面近轴X向坐标2.PARY指定面近轴Y向坐标3.REAZ指定面近轴Z向坐标4.REAR指定面实际光线径向坐标5.REAA指定面实际光线X向余弦6.REAB指定面实际光线Y向余弦7.REAC指定面实际光线Z向余弦8.RENA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X向正交9.RENB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Y向正交10.RENC指定面截距处,实际光线同面Z向正交11.RANG同Z轴向相联系的光线弧度角12.OPTH规定光线到面的距离13.DXDX “X”向光瞳”X”向像差倒数14.DXDY “Y”向光瞳”X”向像差倒数15.DYDX “X”向光瞳”Y”向像差倒数16.DYDY “Y”向光瞳”Y”向像差倒数17.RETX实际光线”X”向正交18.RETY实际光线”Y”向正交19.RAGX 全局光线”X”坐标320.RAGY全局光线”Y”坐标21.RAGZ全局光线”Z”坐标22.RAGA全局光线”X”余弦23.RAGB全局光线”Y”余弦24.RAGC全局光线”Z”余弦25.RAIN入射实际光线角局部位置约束1.CLCX指定全局顶点”X”向坐标2.CLCY指定全局顶点”Y”向坐标3.CLCZ指定全局顶点”Z”向坐标4.CLCA指定全局顶点”X”向标准矢量5.CLCB指定全局顶点”Y”向标准矢量6.CLCC指定全局顶点”Z”向标准矢量变更系统数据1.CONF 结构参数2.PRIM主波长3.SVIG 设置渐晕系数一般操作数1.SUMM 两个操作数求和2.OSUM合计两个操作数之间的所有数3.DIFF两个操作数之间的差4.PROD两个操作数值之间的积5.DIVI两个操作数相除6.SQRT操作数的平方根7.OPGT操作数大于8.OPLT操作数小于9.CONS常数值10.QSUM所有统计值的平方根11.EQUA等于操作数12.MINN返回操作数的最小变化范围13.MAXX返回操作数的最大变化范围14.ACOS操作数反余弦15.ASIN 操作数反正弦16.ATAN操作数反正切17.COSI操作数余弦18.SINE操作数正弦19.TANG操作数正切多结构数据1.CONF结构2.ZTIH复合结构某一范围面的全部厚度高斯光束数据1.CBWA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尺寸2.CBWO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束腰3.CBWZ 规定面空间光束Z坐标4.CBWR规定面空间高斯光束半径梯度率控制操作数1.TnGT2.TnLT3.TnVA44.GRMN 最小梯度率5.GRMX最大梯度率6.LPTD轴向梯度分布率7.DLTN ΔNZPL宏指令优化1.ZPLM像面控制操作数1.RELI 像面相对亮度初一语文讲义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中考中长“考”不衰的常青树。

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致病原因,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提高“诊断和施治”的能力。

“病句的辨析及修改”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类题的主要考查方法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

病句的辨析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察题型,它面广量大,以思维见长,是近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题目,这就要求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类题的复习和训练。

主观题多指修改性的题目,多用于对句子或文段的修改。

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这是病句,是什么样的病句,而且要求知道如何修改,难度更大。

目前学生对病句尚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而且这种认识是分散和不完全的,往往还不能自觉地综合应用,这一专题的复习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何为“病句”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5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如何辨析病句(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