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

合集下载

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随着菏泽牡丹机场建设落成,机场无线电通信导航设施设备相继开放使用,为防止由于建筑物破坏导航台电磁环境,从而影响导航设备正常运行,菏泽牡丹机场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制定了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规定,划定了机场航空无线电设备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一、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一)依据下列规定和标准划定:1、《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6364-2013);2、《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4003-1996);3、《VHF/UHF航空无线电通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JBZ20093-92);4、《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GB 13618-92);5、《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 13615-92);6、《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办法》(CCAR-71TM);7、《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划定规范与保护要求》(AC-118-TM-2011-01);8、其它有关规定和标准。

(二)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菏泽牡丹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由设置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和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两部分组成:1、设置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包括:(1)机场跑道所占用的矩形范围。

长度是从跑道中心线的中点到跑道北端延长线2115米和从跑道中心线的中点到跑道南端延长线2850米的距离。

宽度1000米,即以跑道中心线及其两端延长线的近距导航台为基准,分别向两侧延伸500米。

(2)机场规划用地范围。

即菏泽牡丹机场已经征用的土地范围。

(3)全向信标台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2、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是指影响民用航空器运行安全的机场电磁环境区域,即在菏泽牡丹机场管制地带内从地表面向上的空间范围。

菏泽牡丹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水平边界,是以跑道两端入口为圆心、10千米为半径的弧和与两条弧线相切的跑道的平行线围成的区域,示意图如下:图1 菏泽牡丹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水平边界示意图二、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设置在菏泽牡丹机场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导航台站有:全向信标/测距台、航向信标台、下滑信标/测距台。

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作战能力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作战能力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作战能力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作者:李勇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2期摘要: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战场上大量使用电子信息装备,不仅数量庞大、体制复杂、种类多样,而且功率大,使得战场空间中的电磁信号非常密集,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电磁环境。

本文就雷达工作所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探讨了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作战能力的影响,以及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作战能力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复杂电磁环境;雷达;作战能力【分类号】TN974雷达作战能力主要由威力范围、精度、分辨力等能力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均与其设计功能直接相关。

由此可见,在不同战场使用环境和不同作战任务下,雷达具有不同的作战能力,因此复杂电磁环境是影响雷达作战能力发挥的最主要的因素。

1雷达面临的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在一定的空域、时域、频域上,电磁信号纵横交叉、连续交错、密集重叠,功率分布动态变化构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这对武器装备效能、作战指挥和部队作战行动的无形战场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在现代战场上,雷达工作面临的电磁环境主要由无意干扰信号环境、对手的有意干扰信号环境、战场背景信号环境、回波信号环境以及高功率武器形成的强电磁脉冲(高功率微波)等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雷达电磁环境构成在雷达电磁环境的这些构成要素中,对手的有意干扰信号环境是最核心的要素,也是现代战场雷达面临的最主要的电磁威胁。

2复杂的电磁环境对雷达工作的影响信息化战场上,大量使用的各种用频装备,极大恶化了雷达工作的电磁环境。

雷达装备不仅会受到己方相互间和民用装备的无意干扰影响,还要与对手的恶意干扰和破坏展开激烈对抗,也可能会受到战场背景信号环境的影响。

为此,可从影响目标探测的稳定性、影响目标信息的真实性、影响目标航迹处理的可靠性和影响作战保障的难度等四个主要方面来阐述战场复杂的电磁环境对雷达作战能力的影响。

1)影响目标探测的稳定性复杂电磁环境下,强烈的电磁干扰将影响远方空情通报、近方目标指示雷达发现目标和空情通报,以至无目标指示,贻误战机;当有二级以上干扰时,雷达显示器上的噪声将显著增强,接收机逐步接近饱和,目标回波被干扰淹没;由于雷达干扰机施放假目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假目标可以大量复制,在雷达显示器上可能出现满屏的假目标,使操纵手对真目标的判断带来困难,同时使搜索雷达自动录取饱和,而单个假目标的逼真度越来越高,诱使操纵手上当受骗,造成错情、漏情。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飞机数量的增加,航空管制系统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

而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发送和接收雷达波来跟踪航班信息,保障飞行安全。

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电磁环境的分析,探讨如何确保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

其次是对电磁辐射进行分析。

二次雷达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而这种辐射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我们需要对二次雷达系统的辐射范围进行测试和分析,确保其辐射范围不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还需要对二次雷达系统的辐射强度进行监测,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除了自然电磁场和二次雷达系统本身的电磁辐射,人为电磁干扰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各种电磁设备的使用都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高功率、高频率的设备。

这些设备可能会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行。

我们需要对周围的电磁设备进行监测,并对可能产生干扰的设备进行识别和管理,确保它们不会对二次雷达系统产生影响。

在电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

首先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辐射。

可以采用低功率的发射器件,或者通过改变天线结构来减少辐射范围。

其次是通过合理的场地规划和设备布局来减少人为电磁干扰。

可以将二次雷达系统远离可能产生干扰的电磁设备,或者对周围的电磁设备进行屏蔽处理。

最后是通过加强管理来确保电磁环境的稳定。

可以对周围的电磁设备进行登记和管理,确保其不会对二次雷达系统产生干扰;或者定期对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电磁环境分析是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电磁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二次雷达系统与电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

我国现行的电磁兼容标准(EMC)

我国现行的电磁兼容标准(EMC)

我国现行的电磁兼容标准(EMC)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B/T4365-1996 电磁兼容术语 IEC50、IEC161(90)GJB76-85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GB/T6113-1995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 3907-83* 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GB 4859-84*电气设备的抗干抗扰度性基本测量方法--GB/T15658-1995 城市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13926.1-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总论--GB/T13926.2-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GB/T13926.3-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电磁场要求--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GB/T 14431-93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和最小可用场强--GB4824-1996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CISPRII(90)GB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CISPR14(93)GB4343.2-1999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 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CISPR14-2:1997GB/T6113-1995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GB/T6113.2-1998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GB/T17618-199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24(97)GB/T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624.1-1998 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IEC61000-1-1GB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61000-3-2(1995)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 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T17626.1-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IEC61000-4-1(1992)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1995)GB/T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1995)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1995)GB/T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IEC61000-4-6(1996)GB/T17626.7-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IEC61000-4-7(1991)GB/T17626.8-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1993)GB/T17626.9-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9(1993)GB/T17626.10-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屁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0(1993)GB/T17626.1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2(1995)GJB/Z17-1991 军用装备电磁兼容性管理指南-- GJB/Z25-1991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GJB/Z54-1994 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GJB/Z105-1998 电子产品防静电控制手册--GJB1210-1991 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 GJB1389-1992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JB2079-1994 无线电系统间干扰的测量方法-- GJB2081-199487~108MHz 频段广播业务和108~137MHz 频段航空业务之间的兼容--GJB2926-1997 电磁兼容性测试试验室认可要求-- GJB3007-1997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GJB151A-97军用电子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JB152A-97军用电子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GB12190-90 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GB6833.1-86*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总则-- GB6833.2-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磁场敏感度试验--GB6833.3-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GB6833.4-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GB6833.5-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辐射敏感度试验--GB6833.6-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传导敏感度试验--GB6833.7-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非工作状态磁场干扰试验--GB6833.8-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工作状态磁场干扰试验--GB6833.9-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传导干扰试验--GB6833.10-87*电于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辐射干扰试验--GB7343-87*10kHZ~30MHZ 无源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和抑制元件抑制特性的测量方法--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B7434-87*架空明线载波通信系统抗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干扰的指标--GB7495-87 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问距-- GB13613-92 对海中远程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13614-92 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13615-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6-92 微波接力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7-92 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13618-92 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GB/T13620-92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GB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22(1997)GB17743-1999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15(1996)*QJ 1211-870122;V06航天系统地面设施接地要求国内QJ 1213-870122;V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国内*QJ 1539-880122;V751航天遥测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国内*QJ 1692-890122;V06航天系统地面设施电磁兼容性要求国内QJ 1693--890122;V06电子元器件防静电要求国内QJ 1760-89用频谱仪测量电磁干扰的方法国内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QJ 1874-900122;V06接地、搭接和屏蔽的设计应用国内*QJ 1875-90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国内QJ 1875A-98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国内QJ 1950-900122;V06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国内QJ 2177-910122;V06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技术要求国内QJ 2245-920122;V06电子仪器和设备防静电要求国内QJ 2256-920122;V06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国内QJ 2266-92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国内0122;V06*QJ 2268-920122;V711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国内QJ 2350-920122;V06电磁辐射敏感度的测试方法横电磁波传输室测量国内QJ 2892-970122;V06EMI 衬垫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国内QJ 3035-980122;V27电子机柜电磁屏蔽要求和测试方法国内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QJ 1874-900122;V06接地、搭接和屏蔽的设计应用国内*QJ 1875-90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国内QJ 1875A-98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国内QJ 1950-900122;V06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国内QJ 2177-910122;V06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技术要求国内QJ 2245-920122;V06电子仪器和设备防静电要求国内QJ 2256-920122;V06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国内QJ 2266-920122;V06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国内*QJ 2268-920122;V711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国内QJ 2350-920122;V06电磁辐射敏感度的测试方法横电磁波传输室测量国内QJ 2892-970122;V06EMI 衬垫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国内QJ 3035-980122;V27电子机柜电磁屏蔽要求和测试方法国内。

探索电磁环境下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

探索电磁环境下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

探索电磁环境下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摘要:在当前机场附近区域的电磁环境中,有源干扰设施逐渐增多。

这些有源干扰设施会产生相应的电磁辐射,从而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带来一定的危害,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如果不使用相应的屏蔽手段进行有效的辐射屏蔽,二次雷达系统和飞机的机载设备都会受到辐射影响,从而威胁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以及飞机的安全飞行。

因此,无论是相关交通建设还是其他有源干扰设施,都需要考虑其产生的电磁辐射,确保相关电磁坏境能够达到标准,保证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

关键词: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电磁环境1空管雷达的工作原理空管雷达主要是靠机场的雷达发射机对空间发射电磁波,当目标接收到电磁波后反射相应的回波信号,在机场地面的雷达系统接收到回波信号时,依据电磁波往返时间来计算目标的飞行斜距,通过天线发射的旋转扫描与扇形窄波束同步进行,显示器就能显示出目标的方位与距离。

雷达主要任务就是发现目标与测量目标的参数,并且雷达发射机只需发射一次电磁波就能确定目标方位与距离的电子系统。

当前民航空管雷达有一次监视雷达、二次监视雷达。

一次监视雷达能自动发射电磁波,又称反射式主雷达,在其装置的接收端可检测目标对其电磁波的反射回波,准确判断目标物的位置信息。

电磁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机、雷达显示终端等组成了一次雷达。

在测量时需考虑与监视者间的距离与方位角,但某些一次雷达还能测定目标的相对速度,并且一次雷达不用飞机的配合就可进行监视活动。

2二次雷达系统相关介绍及有源干扰现象分析2.1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有源干扰现象。

以下面一种情况进行分析:有一民航管制员反映,在距离中心点雷达站大概60km、方位为180°~200°的航线上,民航飞机易发生丢点情况。

飞机丢点易造成管制员缺乏对其位置的准确判断,会给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一定危害。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作为航空管制的重要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其中,电磁环境是影响二次雷达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必须进行分析,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首先,二次雷达系统需要在特定频段内进行工作。

这些频段主要包含了L波段和S波段。

在这些频段内,会存在其他无线电频率,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等。

这些无线电频率会对二次雷达系统造成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对这些干扰进行分析。

其次,二次雷达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发出一定的无线电信号。

这些信号在空中传播时,会受到大气层、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弱化或失真。

另外,如果附近存在其他无线电源,如移动通信基站、雷达等,也会对二次雷达系统的信号造成干扰。

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优化二次雷达系统的信号传播。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二次雷达系统需要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因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频率突然发生变化,或产生异频辐射等,从而对二次雷达系统产生干扰。

因此,在设计二次雷达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对这些干扰的免疫力。

此外,应在系统安装后,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保证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正确使用二次雷达系统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如,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系统工作频率和功率等参数,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工作。

同时,需要及时发现并排除系统故障,避免因故障引发事故。

总之,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安全运行与电磁环境息息相关。

在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电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安全运行。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

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安全运行的电磁环境分析一、电磁环境的概念和特点电磁环境是指周围存在的各种电磁场、电磁干扰源以及它们对设备、系统和人体的影响。

电磁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电磁环境包含了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和不同性质的电磁场和干扰源,如电磁波、静电场、磁场、雷电、天线辐射等。

2. 不可见性:电磁场和干扰源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专门的测试和测量设备才能够进行检测和分析。

3. 多变性:电磁环境受到地球大气、太阳活动、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较大的变化性。

二、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分析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工作在一定的频段范围内,主要受到以下几种电磁环境的影响:1. 大气电磁环境:大气中存在着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波,包括天线辐射、雷电活动、太阳活动等。

这些电磁波会对雷达系统的发射和接收产生干扰,影响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2. 人造电磁环境: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和通讯设施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手机信号、电视信号、微波炉、通讯基站等,这些人造电磁辐射源也会对雷达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

3. 电磁兼容性: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需要与其他雷达系统、通讯设备、导航设备等进行协同工作,因此需要考虑这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三、电磁环境分析的重要性对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保障飞行安全: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设备,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数以千计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对电磁环境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雷达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保障航空交通的顺畅进行: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对航空交通的管制和指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保障其安全运行,才能够保证航空交通的顺畅进行。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对电磁环境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民航空管二次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电磁干扰导致的故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16•【字号】临政办发〔2023〕12号•【施行日期】2024.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临政办发〔2023〕1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1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净空环境保护第三章电磁环境保护第四章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沂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保障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运输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临沂市行政区域内民用机场(包括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净空保护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是指为保障民用航空器的起降安全,按照民航技术标准划定的空间范围。

所称障碍物限制面,是指为保障航空器起降安全和机场安全运行而设定,用以限制机场及周围地区障碍物高度的空间范围,主要由内水平面、锥形面、进近面、过渡面和起飞爬升面组成。

第四条机场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或者更新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图、机场障碍物限制面图,报送相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根据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确定本机场净空参考高度、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场地保护要求及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依法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准后,报送相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

第五条机场净空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落实机场净空管理规定,负责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拟建项目净空审核申报工作,协调推进净空保护宣传工作,根据机场净空保护工作需要,协调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机场净空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符号定义同(C1)式。 D2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 Dmin≥ (D2)
式中: Ejpmax---最大容许干扰场强准峰值,dB(μV/m); 其他符号定义同(C2)式。 D3 电气化铁路 Dmin≥ (D3) 式中: △E8K---车型验证修正量,dB。 D4 汽车公路 Dmin≥ (D4) D5 高频热合机 Dmin≥ (D5) D6 超高频理疗机 Dmin≥ (D6)
Ejp=E0-20lgBn-20lgD (C2) 式中:
Ejp---空间干扰场强准峰值,dB(μV/m); E0---不同电压等级的常量,dB(μV/m),取值见表 C1; F---雷达工作频率,MHz; Bn---雷达接收机等效噪声带宽,kHz; D---雷达天线与干扰源间的距离,m。
表 C1 不同电压等级的常量
△EgpdB
-14
-13
-12
-10
附录 C 各种干扰在雷达天线中心高度处 相对雷达带宽的干扰场强计算公式 (参考件) C1 平源地区调幅、调频干扰信号峰值场强的计算公式
当满足 D<4.12()及 h1h2 条件时, Ejp=P+Gt-Lt-20lgft-40lgD+20lg(h1h2)+20.22 (C1)
频率 MHz
80~300
300~3000
Unf
0.77
0.85
μV
3.1.2 对不同性质的随机高频脉冲干扰,在雷达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大容许干扰电压为:
Ujfmax=0.48CUnf (2) 式中:C -- 相对于白噪声最大容许干扰电压的增量系数,取值见表 2。
表 2 不同性质随机高频脉冲干扰的增量系数
式中: Ejp---空间干扰场强峰值,dB(μV/m); P---干扰源发射功率,dB(μV/m);
Gt---干扰源发射天线增益,dB; Lt---干扰源天馈系统衰耗,dB; ft---干扰源发射的频率,MHz; λ---干扰源波长,m;
D---距干扰源发射天线的距离,km; h1---干扰源发射天线的有效高度,m; h2---雷达天线有效高度,m。 C2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干扰场强准峰值计算公式
修正内容
国产韶山机车
车型
△E8kdB
0
C4 汽车公路
Ejp=14.33+20lgBn-24.31lgD (C4)
41.94 37.44
8K 机车 7
C5 高频热合机 Ejp=143.11-33.96lgf+20lgBn-40.51lgD (C5) C6 超高频理疗机 Ejp=85.1-13.28lgf+20lgBn-37.41lgD (C6) C7 高频炉(有屏蔽措施) Ejp=47.13+10lgP-25lgD (C7)
GB 13618-92
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空情报雷达站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铁路、汽车公路和工、科、医射频设备等
电磁辐射的防护要求,并规定了对空情报雷达站和其他无线电业务之间协调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频率为 80~3000MHz 频段内的对空情报雷达站。
雷达站周围,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辐射在雷达工作频段内的电磁能量、时间及空间分布的总体。
2.3 最大容许干扰电压 maximum permitted interference voltage
在不能完全避免有害干扰的条件下,根据干扰防护准则确定的雷达接收机输入端容许的最大干扰电压。
2.4 最大容许干扰场强 maximum permitted interference field strengrh 雷达接收机输入端干扰电压为最大容许值时,在雷达天线中心高度处的干扰场强。
——
70
3.1.3.2 干扰信号频率 fj 满足(4)式条件时,在雷达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电压应小于 85dB(μV)。 (4)
式中: fj---干扰信号频率,MHz; n---本振频率的谐波次数,正整数 1,2,3; fLO---接收机本振频率,MHz; fI---接收机中频频率,MHz; m---干扰频率的谐波次数,正整数 1,2,3。
干扰源
高压架空 输电线路、
变电站
电气化 铁路
汽车 公路
高频 热合机
工业 电焊
高频 理疗机
高频炉
C
3
4
4
4
5.4
5.4
5.4
3.1.3 对接收机通频带以外的调幅、调频干扰信号,在雷达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大容许干扰电压。
3.1.3.1 接收机输入端对通频带外邻频干扰信号的最大容许干扰电压为:
Uip△fmax=Ujpmax+K△f (3) 式中:
2.5 雷达站防护间距 radar station protection distance 能满足干扰防护准则要求的雷达天线与各干扰源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
2.6 干扰时间 interference duration 雷达接收机输入端干扰电压超过最大容许值的持续时间。
2.7 电磁障碍物 electromagnetic lbstacle 能对雷达所辐射的高频电磁波产生遮蔽和干涉影响的设施,统称电磁障碍物。
式中:P---高频炉额定功率,kW。
附录 D 防护间距的计算公式 (参考件) D1 在平原地区,雷达对调幅、调频干扰源要求的防护间距 当满足 D 及 h1h2 条件时, Dmin≥ (D1)
式中: Dmin---防护间距,km; Ejpmax---雷达对调幅、调频干扰信号的最大容许峰值干扰场强,dB(μV/m);
干扰源
防护间距,km 80~300MHz 300~3000MHz
备注
500kV
1.6
高压架空
220~330kV
1.2
输电线路
110kV
1.0
500kV
3.0
高压
220~330kV
1.6
变电站
110kV
1.4
电气化铁路 国产机车
0.8
非电气化铁路
0.6
高速、一级
1.0
汽车公路
二级
0.8
高频热合机
1.2
电压等级
500
220~330
kV
变电站
线路
变电站
线路
110 变电站 线路
E0 dB(μV/m)
47.94
41.94
41.94
40.44
C3 电气化铁路 Ejq=16.79-6.02lgf-20lgBn-22.11lgD+△E8k (C3)
式中:△E8k---车型验证修正量,dB,取值见表 C2。 表 C2 车型验证修正量量
Uip△fmax---接收机通频带外的最大容许干扰电压峰值,dB(μV); Ujpmax---接收机通频带内最大容许干扰电压峰值,取值见表 3;
K△f---干扰信号频率偏离接收机工作频率△f 时的接收机带外抑制系数,dB,取值见表 4。
表 3 接收机通频带内最大容许干扰电压
干扰种类
调幅
调频
频段 MHz
2 术语
2.1 对空情报雷达站 air defense surveillance radar station
对空情报雷达站由对空情报雷达、询问机以及附属设备等组成,在防空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用来搜
索、监视和识别空中目标,测定其坐标。对空情报雷达一般包括警戒、引导、测高、目标指示、航管雷达
等。
2.2 雷达站电磁环境 radar statio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附录 B 对空情报雷达对不同干扰源的最大容许干扰场强计算公式 (参考件)
B1 对调幅、调频干扰信号的最大容许干扰场强 Ejpmax=Ujpmax+20lgf-G-10lgZ+K△f+L-12.8 (B1)
式中:
Ejpmax---最大容许干扰场强峰值,dB(μV/m); Ujpmax---最大容许干扰电压峰值,dB(μV/m); f---雷达工作频率,MHz; G---雷达天线增益,dB; Z---雷达接收机输入阻抗,Ω; K△f---雷达接收机带外抑制系数,dB; L---雷达天馈系统损耗,dB。 B2 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铁路、汽车公路、工科医射频设备等最大容许干扰场强 Ejpmax=Ujpmax+20lgf-G-10lgZ+△Egp+L-9.8 (B2) 式中:
附录 A 对空情报雷达最大容许干扰功率和最大容许干扰电压的确定 (参考件) 雷达距离方程为: Rmax=
式中: Rmax---雷达最大探测距离,m; Pt---雷达发射脉冲功率,W; G---雷达天线增益; λ---雷达工作波长,m;
σ---目标有效反射面积,m2; Psmin---雷达接收机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W; L---系统损耗。 在无有害干扰的情况下,接收机的最小可栓测信号功率为输入端等效噪声功率 Pn 的 M 倍,即: Psmin=MPn (A2) 式中: M---识别系数; Pn---接收机输入端等效噪声功率,W。 在有外来害白噪声干扰时,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为: Psmin=M(Pn+Pj) (A3) 式中: Psmin---在有外来有害白噪声干扰时,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W; Pj---外来有有害白噪声干扰功率,W。 探测距离损失率为: Y= (A4) 式中: Y---探测距离损失率; Rmax---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距离,m。 当距离损失率为 Y 时,接收机输入端的有害干扰功率为: Pj=〔(1-Y)-4-1〕Pn (A5) 干扰防护准则规定 Y 不大于 5%,则接收机输入端最大容许干扰功率为: Pjmax=0.23Pn (A6) 对应的最大容许干扰电压为: Ujfmax=0.48Unf (A7) 式中: Ujfmax---接收机输入端最大容许干扰电压有效值,μV; Unf---等效到接收机输入端的本机系统噪声电压有效值,μ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