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生境界论之天地境界

合集下载

第13章 天地境界

第13章 天地境界
第十三章 天地境界
一、随兴之所至
王子猷雪夜访戴。《世说新语·任诞》讲:王子 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 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 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 当时戴安道住在剡(shan)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 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他没有进去, 却掉过头来,原路返回。别人奇怪,问他原因,王子 猷说:“我本是乘着当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 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2、金圣叹 《水浒传序》
最快意的是与朋友相会。最让朋友快意的事 是闲聊,谁说不是这样?…… 我家薄田不多,大多种了高粱,酿下高粱酒, 我不能喝,是朋友来了需要喝它。我家门临大河。 院中大树成荫,是我与朋友活动蹲坐的地方。家中 烧火煮饭、料理茶点的老婢有四人,总共还有十几 个年龄较小的男仆女婢,用他们驰走迎送,传接书 信帖文。这些孩子们有了闲空,我便督促他们绑缚 笤帚,编织草席。绑下的笤帚用来扫地,编下的草 席让朋友来时坐它。
乔冠华的高风亮节
长也颇具外交幽默,他说:“阁下的建议实在太好了 !如果您同意,我建议我们大家都下手吧!”一时, 那拘谨的晚宴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中法双方都啃起了 自己盆中的鸡腿。 又有一次联大开会期间,我们出席巴基斯坦驻联 大代表的晚宴。在宴会前的交谈时,冠华与后来任美国 国务卿的布热律斯基教授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辩论。四 周围了许多听众。每当冠华置身于热烈的讨论中时,他 往往会完全不看周围的环境,全神贯注在他的辩论中 。
士人祈闲适
你怎么能得到?如果祈求富贵,玉皇大帝便可以满 足你的愿望。”费衮评论道:古代追求闲适而难遂 愿的人比比皆是,可见老天爷特别珍惜闲适,认为 它比功名爵禄贵重千倍万倍。今人李庆西对此故事 发表议论说:“读书人由清贫至富贵,虽不易,却 ‘可矣’,而由富贵至闲适清乐,则难得很了。” ——(参见李庆西《昨夜星辰昨夜 风》,《新华文摘》 1989年第9期)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人生的境界》教案1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人生的境界》教案1

《人生的境界》教案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

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

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

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

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

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不必花用大量的课时。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3.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4.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教学难点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

导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制定学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个性的驾御和科学的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摘要:一、引言:中国哲学与生活境界的关系二、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自然境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2.道德境界:践行道德、关爱他人3.天地境界:天人合一、万物共生三、每个层次的哲学思想代表及实践意义1.自然境界:道家哲学,代表人物老子、庄子2.道德境界:儒家哲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3.天地境界:禅宗,代表人物慧能四、结论:中国哲学人生境界对现代人的启示正文: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其思想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在众多哲学流派中,人生境界的讨论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从自然境界到道德境界,再到天地境界,中国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方法。

首先,自然境界是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第一个层次。

这一境界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代表性的哲学流派是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和庄子都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求、不执着,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自然境界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道德境界是第二个层次。

这一境界强调践行道德、关爱他人,以儒家哲学为代表。

儒家认为,人应当遵循道德规范,关爱他人,积极投入到社会事务中,以实现社会和谐、共同进步。

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这些美德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境界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公正、和谐的社会。

最后,天地境界是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第三个层次。

这一境界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共生,以禅宗为代表。

禅宗认为,人应当超越自我,达到与天地万物相融的境界,实现心灵的彻底解放。

禅宗的代表人物慧能提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强调内心的清净和超脱。

在现代社会中,天地境界启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关注万物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之,中国哲学人生境界从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逐步提升人生价值的路径。

13 人生的境界

13 人生的境界

13 人生的境界第一部分课文解读内容解读一、文意概括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论述哲学的任务。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

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

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

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之上是功利境界。

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

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

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

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世界未来的哲学要满足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二、深层剖析作者认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这是通晓全部中国哲学,才能作出的高度概括,这也是中国哲学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哲学的特色。

精神境界也是人生境界。

人人都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提高人生境界,那么为什么人生境界有高有低,人生境界的高低又有什么影响呢?这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从作者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一个理路:觉解—意义—人生境界,觉解决定人生境界。

社会、宇宙是客观存在,但是觉解不觉解,觉解多少,人生境界就大有差别。

从“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到“了解到社会的存在”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到了解到宇宙的存在,自己是宇宙的一员,觉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意义有天壤之别,人生境界各不相同。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解释课题 :
关于“境界”,实例:
人生三境界: 有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 开创者慧能所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 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同学们,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 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 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 功近利。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 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 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 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君子博学 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 可随波逐流,正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要“将心灵的 摄像机多对准真善美”。的确,我们心灵的天线要永 远高耸,接收促人警醒、催人上进的信息,要不断汲 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 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介 绍 作 者:
同学们,你们都珍藏着冯友兰的照片。 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脑,深邃的目光, 银白的长须。我来介绍一下:冯友兰,未名湖 畔的学子,留学美国的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的 哲学教授,中国的哲学家,世界哲学智慧天空 中的灿星。
解题
人生的境界(偏正)
人 生 境 界
:人的生命和生活。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 状况。
较少达到的道德境界: 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 背影、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的新时代共产党榜样的 牛玉儒; 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在刀 尖上跳舞让我们享受阳光的灿烂的缉毒英雄明正彬;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 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的70岁的日本老人 尾山宏; 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 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 温情的中国影人形象成龙; 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蓝田神话提出质疑, 面对死亡的威胁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中央财经大学 研究员刘姝威。

人生的境界_《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_《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_《人生的境界》教案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3.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4.体会文艺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教学重点和难点1.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

2.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

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

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近感,具体感。

披文以入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

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

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用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1.导语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接受它的启发,在它的指导下调整自己。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ppt课件1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人生的境界》ppt课件1
?淮南子齐俗宇宙物质世界物理上的宇宙理念世界精神世界最高原理天道与人事的规律回主页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为人民币服务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为人民服务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1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
前几年的作文材料:有人间三个泥水匠在 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 ‚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 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 建筑专家。
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 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 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 出了一般的物欲。正是应了‚态度决定 高度‛那句话。
(12)
课文思路分析(起、承、转、合) 理清论证思路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3-6)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7)
关键词 重点把握
“觉解‛一词文中出现了13次,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 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5段) 自然境界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 功利境界 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 道德境界 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6段) ③……他了解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所 天地境界 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6段) 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觉解 ——就是了解(理解)、自觉(觉悟)的意思, 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 觉解指数高低 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人生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生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四种境界:⾃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王国维曾有治学三境界,三种境界代表三种成就。

⽽我们这平凡⽽真实的⼀⽣,⼤约也有四种境界,四种境界亦是四种⼼态,四种⼈⽣。

⼈⽣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下之分。

有的⼈,终其⼀⽣为钱谋、为权谋,⾃以为做⼈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定是⼀个境界很⾼的⼈。

有的⼈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官半职,但也不⼀定是境界很低的⼈。

哲学家冯友兰先⽣说过,每个⼈各有⾃⼰的⼈⽣境界,与其他任何个⼈的都不完全相同。

他认为,⼈⽣有四种境界:⾃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你属于哪个境界呢?第⼀重境界:⾃然境界冯友兰先⽣说:“⼀个⼈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孩和原始⼈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并⽆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境界,就是我所说的⾃然境界。

”⾃然境界,就是⼈⽣的最低境界,⽆⾮就是吃饭穿⾐,过去农家妇⼥有个⼝头禅,叫“嫁汉嫁汉,穿⾐吃饭。

”穿⾐、吃饭,是⼈⽣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最低境界。

有个笑话讲:说是张家⼝那边⼤草原,⼀个⼩孩在放⽺。

⼤⼈打趣问他,你放⽺⼲什么啊?放⽺卖钱。

卖钱⼲什么啊?娶媳妇。

娶媳妇⼲什么啊?⽣娃。

⽣娃⼲什么啊?放⽺。

活在这个境界⾥的⼈,驱使他们做事情的动⼒⼤都来⾃于⼈的天性,⽽评价事情的标准,要么是社会上早已约定俗成的规则或社会习惯,要么就依照他们⾃⼰的本性,他们也未曾了解到这样做事的意义。

着名学者、复旦⼤学王雷泉教授曾说过:“⼈兼具动物性、社会性和超越性,可以下堕为畜⽣,也可以提升为圣贤。

”其实活在⾃然境界的⼈,就是动物性的展现。

《礼记·礼运》中有⾔:“饮⾷男⼥,⼈之⼤欲存焉!”其实社会上⼤多数⼈就住在这⼀层,吃喝玩乐,糊⾥糊涂地来到这个世间,⿇⽊地、醉⽣梦死地活了⼏⼗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的意义、⽬的,别⼈怎么过,⾃⼰就怎么过,⼤家怎么过,⾃⼰就怎么过,最后还是糊⾥糊涂地、怀着恐惧与遗憾离开这个世间,⼀辈⼦都活在动物的层次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冠华的高风亮节
一般的气质因而也更为丰富多彩。例如那张冠华率 代表团第一次就座中国席位时在回答记者问他有何 感想时他仰头大笑的照片就得了世界新闻摄影大奖 。它显示了新中国的气势,自信与自豪。纽约时报曾 有一篇专题文章写冠华,题目就是“乔的大笑”。
三、人生的自由
1. 孔子: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2. 《中庸》: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 人也。
一、兴之所至
王子猷赏竹。 卫玠过把瘾就死。 陶渊明,李白“我醉欲眠君且去”。 黄侃天下第一凶宅。
一、兴之所至
我醉欲眠君且去。 —陈师曾
二、朴素和自然是高贵的标志
He had not the good breeding to see that simplicity and naturalness are the trust marks of distinction。 ——W.Sommerset Maugham:The Summing Up 缺乏良好教养的人无法明白朴素和自然标志着最 真实的高贵。 ——威•萨姆赛特•毛姆:《总结》 乔冠华在联大的风采。
乔冠华的高风亮节
,并谢了服务员。冠华却丝毫没觉得手里嘴里少了 什么还是滔滔不绝在讲。后来周围听众中有个外国 代表走过来对我说:“请转告你们的团长先生,我 太喜欢他了!他如此雄辩,如此幽默,又如此有他独 特风格!他是世界一流的外交家。他不是个文官,我 觉得他是个带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这位代表只 知道我是中国团长的翻译,不知道我还是他的妻子。 而我在听到这些评论时自然是十分自豪的。我想如 果一个平庸之辈做出冠华的那些有趣的事,人们也 许会嘲笑他。但因为冠华洋溢的才华、出众的机智 和渊博的知识,他的这些漫不经心的笑话却形成了 他的风格。每年出席联大,美国报纸都跟踪着冠华 的身影作各种报道。这些报道与照片由于冠华不同
九、乐天安命,随遇而安。
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
九、乐天安命,随遇而安。
2. 苏轼《记游松风亭》:
我曾寓居在广东惠州嘉祐寺。一次放开脚步向 松风亭走去。途中忽然觉得两腿疲乏无力,很想在 亭子上休息一会。可是远远望去,亭子还在山上树 林的梢头,心理想,这怎么能上得去呢?过了很久, 突然悟道:“谁规定在半道上便不准躺卧休息?” 因此,我的心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如果一个人 能觉悟到这个水平,即使把他放在战场上,双方短 兵想接,战鼓如雷,进则被敌方杀死,退则被己方 稽查队处死,这样的情形,也不会妨碍他很好地睡 一觉。
八、闲适诗词两首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九、乐天安命,随遇而安。
1. 《庄子•大宗师》:
„„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 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 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变化 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 道还要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 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
第十三章 天地境界
一、兴之所至
王子猷雪夜访戴。《世说新语·任诞》讲:王子 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 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 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 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他没有进去,却掉 过头来,原路返回。别人奇怪,问他原因,王子猷说: “我本是乘着当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 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五、智力超群
能力与心满意足。 能力与坦荡之乐。 司马光论德才关系。
六、闲适
亚里士多德:休闲是一种完全不考虑生存问题 的心无羁绊的状态。闲适就是没有外在压力,只 有内在兴致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完 全可以不去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又轻松愉 快地、非常投入地去做一些自己喜爱做的事情。 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士人祈闲适
你怎么能得到?如果祈求富贵,玉皇大帝便可以满 足你的愿望。”费衮评论道:古代追求闲适而难遂 愿的人比比皆是,可见老天爷特别珍惜闲适,认为 它比功名爵禄贵重千倍万倍。今人李庆西对此故事 发表议论说:“读书人由清贫至富贵,虽不易,却 ‘可矣’,而由富贵至闲适清乐,则难得很了。” ——(参见李庆西《昨夜星辰昨夜 风》,《新华文摘》 1989年第9期)
10. 行云流水的生活。
四、通达与超脱
通达天人之际。 超脱道德:阮籍ຫໍສະໝຸດ 丧。 阮籍醉酒。阮籍哭丧。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 棋,对方(听说阮籍的母亲去世)要求终止这盘棋, 阮籍却要留着这盘棋一赌输赢。接着饮酒两斗,大声 一号,吐血几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吃了一只蒸 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 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声一号,于是又吐血几升,过度 哀伤,形体消瘦,几乎到了没命的地步。 阮籍又能 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于俗礼的人,就用白眼 对待他。等到嵇喜来安慰他时,阮籍用白眼对待,嵇 喜十分不高兴的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 带着酒夹着琴去拜访他,阮籍高兴,就用青眼对待嵇 康。因此,拘于礼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苏轼《书东皋子传后》
供给他三斤酒。他的弟弟王静问他:“待诏之时你感 到快乐吗?”王绩回答说:“待诏之时有什么快乐的, 但每天三斤酒,特别让人思恋。”今天在岭南,朝廷 不禁止酿酒。我得以自酿,每月用300斤米,造出近 二百斤酒。而南雄州、广州、惠州、循州、梅州五州 太守,又不定期地拿酒赠送我。略加计算,恐怕在数 量上已经超过了王绩的所得。而王绩自称五斗先生, 每天只供应他三斤,他自己一个人根本不够喝,怎么 能让出一部分给宾客呢?至于说到我,则每天都有三 斤酒倒进了农夫和道士这些宾客的肚中。王绩与仲长 子光结交,喜欢道家的养性服药,预测自己的死期, 自己给自己写了墓志。我也许可以隔千年与王绩神交, 和他一样从容面对死亡来临。
乔冠华的高风亮节
乔冠华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洒脱、豪放不羁的脱俗 之人。记得有一次我们顺访法国,在法国外长于爱丽 舍宫举行的极为优雅的晚宴上,有一道菜是鸡腿。大 家都温文尔雅,不出声响地用锃亮的银刀叉一点点地 切着鸡腿肉,小口地往嘴里送。冠华从来不喜欢故作 姿态,刻意装扮风雅。他从来都主张自然大方的风格。 这一天他吃到一半突然很自然地对法国外长说:“西方 人用刀叉吃大块肉实在不如我们东方人把肉切小了再 烧方便。如果阁下允许,我想像你们平时在家一样用 手抓这个鸡腿,不知阁下允许,我想像你们平时在家 一样用手抓这个鸡腿,不知阁下认为如何?”法国外 长也颇具外交幽默,他说:“阁下的建议实在太好了
乔冠华的高风亮节
!如果您同意,我建议我们大家都下手吧!”一时, 那拘谨的晚宴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中法双方都啃起了 自己盆中的鸡腿。 又有一次联大开会期间,我们出席巴基斯坦驻联 大代表的晚宴。在宴会前的交谈时,冠华与后来任美国 国务卿的布热律斯基教授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辩论。周 围了许多听众。每当冠华置身于热烈的讨论中时,他往 往会完全不看周围的环境,全神贯注在他的辩论中。 这一次也是如此。正当冠华讲得极为专注时,一个服 务员端着银盘来到他面前。银盘上面是一个很大的高 脚玻璃杯,杯中是大半碗鲜红的番茄酱,杯子的外沿 上摆着一圈粉红色的熟虾。银盘中有小纸餐巾和带彩 花的竹签。如果客人喜欢,一般都取一张餐巾纸,
阮籍醉酒。
阮籍的嫂嫂准备回娘家,阮籍与嫂嫂相见并与 嫂嫂告别。有人讥笑他的这种做法,阮籍说:“这 些俗礼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家有个美貌少妇, 在柜台前卖酒。阮籍曾前去买酒喝,喝醉了,就睡 在这个美貌少妇的旁边。阮籍自己全然不知避嫌, 少妇的丈夫了解(阮籍的行为),也就不起什么疑 心。兵家的女儿有才气且有姿色,还没有出嫁就死 了。阮籍不知道她的父亲和哥哥,径直前往她家哭 泣,发泄尽自己心中的悲哀才回来。那种外表坦荡 内心纯朴的人,都是这种情况。
3. 陶渊明《归去来辞》:似无心云出岫。
4. 王维: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 5. 杜甫: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
三.人生的自由
6. 7. 8. 9. 李白:有时白云起,天际自卷舒。 柳宗元《渔翁》:岩上无心云相逐。 李翱: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 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 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金圣叹 《水浒传序》
最快意的是与朋友相会。最让朋友快意的事 是闲聊,谁说不是这样?…… 我家薄田不多,大多种了高粱,酿下高粱酒, 我不能喝,是朋友来了需要喝它。我家门临大河。 院中大树成荫,是我与朋友活动蹲坐的地方。家 中烧火煮饭、料理茶点的老婢有四人,总共还有 十几个年龄较小的男仆女婢,用他们驰走迎送, 传接书信帖文。这些孩子们有了闲空,我便督促 他们绑缚笤帚,编织草席。绑下的笤帚用来扫地, 编下的草席让朋友来时坐它。
2、金圣叹 《水浒传序》
我的朋友全部来,应当有十六人。然而全部来 的时日很少。没有大风大雨,一个人也不来的时日 很少。大概每天来六、七人为常见。朋友们来到我 家,也不是立即便喝酒。想喝就喝、想停便可以先 放下杯子不喝,各随其意。不是以喝酒为乐,而是 以交谈为乐,我的朋友所交谈的内容不涉及国家政 治,不但安分守己,所谈内容也以道听途说为多。 路途传闻虚妄不实,这样,我们的交谈近似虚耗口 舌。所谈内容也不涉及他人的过失。天下之人原本 没有过失,不应让我们去毁谤。所讲的话,没有想 让别人感到惊奇,别人也没有感到惊奇。没有想让 别人不理解,而别人终究还是不能理解,原因是世 人忙碌,从未听说过这些话,而这些话讲的是深刻 精微的人生体验,世人往往忽略了这些体验。…
七、闲适文两篇
1. 苏轼《书东皋子传后》:
我整整喝上一天酒,也不能超过半斤,论酒量, 天下喝酒之人,水平没有比我更低的。但是,我却
喜欢看别人喝酒。每见宾客举杯畅饮,我的心中便 旷达开朗,酣畅舒适的乐趣竟在宾客之上。闲居在 家,未尝一日无客,朋客到来,未尝不置酒席。论 喜好凑喝酒的热闹,天下没有人能超过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