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沙三段沉积物源体系分析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一二段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

253孤北洼陷主要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三段,已在古近系沙一、二段已钻探井150余口,上报控制地质储量240万吨,且研究区多口探井在沙一、二段见到丰富油气显示或试油获得油流,展现了研究区沙一、二段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不同类型的沉积体,其沉积、成储和成藏特征不同,对于沙一、二段这一重要含油层系,准确识别沉积相及精细刻画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纵向演化规律对该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孤北洼陷150余口探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在研究区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 砂质滩坝及生物灰岩滩坝等主要沉积类型。
在细分砂层组的基础上,编制了沙一、二段各砂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图,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进而为研究区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1 地层划分及分布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与下伏孔店组为连续沉积。
岩性上可分为4段,各段在在岩性和厚度上从洼陷中部向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①沙一段(Es1):主要为灰-深灰-灰褐色泥岩、油泥岩、碳酸盐岩和油页岩;下部为泥岩、油泥岩或油页岩夹砂质灰岩、白云岩,上部为灰-灰绿色泥岩、油泥岩,夹钙质砂岩和粉砂岩;② 沙二段(Es2):为灰色砂岩、灰色泥岩和砂岩、含砾砂岩互层;③沙三段(Es3):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砂岩、油页岩及碳质泥岩;④沙四段(Es4):紫红-蓝色泥岩夹棕-棕褐色粉砂岩、灰白色盐岩石膏层、油页岩和砂质泥岩和薄层碳酸盐岩。
本次研究结合区内构造运动及演化,根据各级地震层序界面以及钻/测井剖面上转换面的识别,并对地震剖面的地层进行识别和划分。
按沙一段“爬坡电阻” 的阶段性,将沙一段划分为上、中、下(Es11、 Es12 、Es13 )三个亚段,其中Es132 、Es131小层和Es12、 Es11 亚段为水进体系域的灰色油泥岩,储层基本不发育。
沙一下亚段的 Es132 、Es131小层只是零星发育薄层白云岩,储集意义不大。
主力含油小层为沙二段的Es21、 Es22小层和沙一段的Es133。
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

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庄丽【摘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测井-地震数据联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东营凹陷永安镇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9个四级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永安镇三角洲存在多个物源方向,不同时期主要物源方向不相同,但最主要的物源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通过重点分析永安镇三角洲的2个主要发育旋回LSC4和LSC3,有效地解剖永安镇三角洲的空间展布特征和物源方向,建立起沉积体系格架,并分析指出这2期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6【总页数】5页(P544-548)【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沉积体系;永安镇三角洲;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庄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典型陆相断陷盆地的代表,纪友亮等人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在全凹陷建立了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主要的沉积事件——东营三角洲四级层序进行划分,有效地指导了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1,2]。
但是相同时期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由于断裂系统复杂,沉积体大角度推进,井间对比难度大,仅靠地震方法无法准确识别层序界面。
永安镇三角洲位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的东段(图1),目前已有33口井钻遇沙三段,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 105×104 t。
研究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模式,在单井旋回划分和地震剖面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点解剖,建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永安镇三角洲不同期次的空间展布和物源方向给予明确的解释,对于本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3~5]。
图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区域位置a,b为地震剖面Fig.1 Regional location of Yonganzhen Delta in the Dongying Sag of the Bohaiwan Basin1 基准面单元划分及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1.1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旋回划分与对比原则,分别选择基准面下降到上升和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作为对比点,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基本单元,建立了永安镇地区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兴隆台油田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重要的大型油气田之一,其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为1287平方千米。
油田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其储集时期相对于其他地层较为晚,具有较高的含油气性。
本文主要对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的综合地质研究进行分析。
一、沙三段地层特征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其时代为古近系晚期,主要分布在兴隆台凹陷北部,地表呈现为黄褐色的风沙积土和冲洪积沉积物。
该地层由砂岩、泥质岩和灰岩构成,主要砂岩类型为低阶成岩砂岩和中等阶成岩砂岩,地质储层具有垂向和水平方向的成岩裂缝和孔隙。
沙三段的厚度在不同地点之间变化较大,最大的地方可达到300米左右。
二、油藏特征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
在该地层中储存的油气主要是干酪根型油气,且油气由于长时间受热作用而发生了质量变化。
沙三段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特征,主要为低孔、低渗、高压的储集条件。
根据钻井和测试资料,沙三段的有效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含油饱和度较高,油藏温度普遍较高,可达90℃以上。
三、油气成藏条件兴隆台油田的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油气源、成藏构造和成藏时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沙三段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和近岸滨海带,沉积环境为沙质河道和泥质河道。
沙三段的油气源主要来自于古近系下部系及其上覆系的岩性含油气源岩,油气源岩具有良好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条件。
成藏构造主要是凹陷和隆起构造,其中以凹陷构造为主,沙三段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藏。
成藏时期主要是中-晚期两个阶段,其中中期以断裂运动和热运动为主,晚期以构造作用为主。
四、储层特征沙三段储层是一种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性、高压力的储层类型,总体孔隙度在1.0%~8.0%,渗透率在0.01~10.0mD之间。
储层中主要含有微小孔隙和微裂缝等次生孔隙类型,且储层砂粒的比表面积较大,沿着沉积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规律。
辽河滩海东部凹陷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层序的制约

辽河滩海东部凹陷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层序的制约高志前;侯伟;樊太亮;王恩辉;贺永奎【摘要】采用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定性、层序地层格架定时、构造演化定发展、古厚度定量和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可视化成图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辽河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关键构造期古地貌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滩海古近纪经历了伸展裂陷幕、第一裂后热沉降幕、走滑伸展再次裂陷幕和裂陷收敛幕4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古地貌特征不同,由其制约的层序构成和沉积体系展布也显著不同.伸展裂陷期古地貌具有坡陡盆深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第一裂后热沉降期古地貌具有坡缓沟多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走滑伸展再次裂陷期古地貌具有坡陡盆深,沟梁斜列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较齐全,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裂陷收敛期地形变化平缓,趋向于平原地貌,层序构成不全,整体缺失低位体系域,以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为主.【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6)002【总页数】10页(P561-570)【关键词】辽河滩海;古近系;古地貌;古构造;坡折带【作者】高志前;侯伟;樊太亮;王恩辉;贺永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石油煤层气责任有限公司,北京,10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古地形地貌是盆地所受构造活动、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古地貌控制着后期层序的发育及沉积体系形成和展布。
古地貌单元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对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作用的影响, 直接决定了沉积地层在平面上的展布和纵向上的组合规律、结构特征[1−2]。
惠民凹陷曲堤油田沙河街组沙三段物源分析及沉积相研究

岩、 粉细 砂岩与灰 色 、 灰绿色砂泥 岩互层为 主 , 上下地层 均为 与 不整合接触。曲 l 块 主要发育沙三上 、 5 中亚段地层 , 平均地层厚 度为 3 0m; 2 — 7块沙三段 地层发 育较全 , 2 夏 4 3 地层厚度 一般为 30m~ 2 , 性仍 以浅灰色含砾砂岩 、 0 6 0 l岩 n 粉细 砂岩与灰色 、 灰绿
灰色的泥岩夹砂 岩 、 油页岩 , 假整合或不 整合于沙 四段之上 , 凹 陷边缘常因超覆沉积而缺失部分底部地层 [_ 2 。研究区曲堤油田 , J
料 的基础上 , 通过观察碎 屑组分并计 箅其相对百分含量 、 阴极发 土资源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20 0 7级硕七研究生 , 云南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明 波 , ,94年 生 , 为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国 朱 男 18 现
2 沉积 地层 特征
沙 三 段 地 层 分 为 上 、 、 3个亚 段 。 岩 性 主 要 是 灰 色 及 深 巾 下
3 物 源分 析
沉积物物 源分 析是沉积盆地分 析的重要 内容 ,是再现 沉积
盆 地 演 化 、 复古 环 境 的重 要 依 据 【 。本 次 研 究 在 轻 、 矿 物 资 恢 删 重
沙三巾 、 下亚段缺失 , 只有 曲 l 块 和夏 2 — 7 块沙三段地层 发 5 43l
育 较全 , 其余 区块仅残存沙 三上 亚段 地层 , 其又可分为 3 个砂层
组 。其 中 曲 8 9 的 沙 三 段 地 层 基 本 被 剥蚀 殆 尽 ,剥 蚀 范 围 在 、块
Q 一 5和 Q — 3 以西 的区域 . 9 X2 92 井 残余 的沙三上亚段平均地层厚 度6 5m, l 、 12 、 13块 以及 曲 1 块 的平均地层 曲 O块 曲 0 块 曲 0 4 0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古压力恢复及油气运聚动力构成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古压力恢复及油气运聚动力构成朱荣伟;蒋有录;刘景东;胡洪瑾;许娟娟【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5(021)004【摘要】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法和盆地模拟法,恢复了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古压力,并分析了成藏期油气运聚动力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超压分布受构造格局、沉降中心、生烃中心控制明显,超压幅度表现为洼陷区大、中央隆起带次之、西部斜坡带最小,受盐岩层发育影响,濮卫—文留地区盐岩下部层系表现为压力系数高值区.成藏期超压和浮力是研究区沙三段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压力过渡带和正常压力带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场所.研究区主要存在超压驱动、超压-浮力联合驱动和浮力驱动等3种类型的驱动机制,其中斜坡带和洼陷带等超压带主要为超压驱动,部分中央隆起带上的压力过渡带为超压-浮力联合驱动,西部斜坡带和部分中央隆起带等正常压力带主要为浮力驱动.【总页数】10页(P492-501)【作者】朱荣伟;蒋有录;刘景东;胡洪瑾;许娟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南部地区古水动力演化与油气运聚 [J], 焦大庆;李梅;慕小水;徐田武2.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J], 陈永昌;张金川;苏惠;慕小水;张素芹3.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黄宇琪;张金川;张鹏;唐玄;苏惠4.辽东湾断陷金县1-1低凸起东斜波沙三段泥岩古地层压力恢复及应用 [J], 陈凯;刘震;朱文奇;周心怀;张荣辉5.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泥页岩岩相特征 [J], 张鹏;张金川;黄宇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王永利;陈树光【摘要】利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分析方法,在盆地构造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纪的构造—沉积充填响应及其演化过程,结合钻井岩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区发育U型沟谷、W型沟谷、V型沟谷、单断槽、双断槽5种古沟谷体系和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4种构造坡折带类型.不同古沟谷的输砂能力及对应扇体规模各异,不同坡折带类型对应的沉积物的堆积样式不同.研究区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富砂的扇三角洲沉积和富泥的滨浅湖沉积,物源来自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为近源体系;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除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外,开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包含了近源的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以及远源的北部古滦河流域两大物源体系.【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7页(P26-32)【关键词】构造—沉积分析;时空演化;古沟谷体系;沉积物充填样式;沙北地区;渤中坳陷【作者】王永利;陈树光【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1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广泛应用,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地质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思想和方法。
比如早期的层序地层学理论[1-6]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地震沉积学方法在研究地层岩石的宏观特征、沉积结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9];构造—地层学方法在研究盆地构造与层序地层、沉积物分散体系以及沉积层序或旋回的成因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10]。
而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地质工作者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即构造—沉积分析。
与前面方法不同的是,构造—沉积分析更强调同沉积构造活动的精细解剖以及对沉积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现的是构造活动性及其演化与同沉积建造之间的密切关系[11-12]。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模式研究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模式研究
李先民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年(卷),期】2024()5
【摘要】东营凹陷经过多年的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逐渐由构造油藏转到构造一岩性复合型油藏等难动用油藏,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段紧邻烃源岩,具有非常有利的成藏条件,沙三中、沙三下广泛发育多期次三角洲-浊积砂体。
其中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而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中、下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为本次主要研究目标,主要根据新的地震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古地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目标区沙河街组沙三段的湖底扇沉积模式。
【总页数】3页(P151-153)
【作者】李先民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特征
2.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砂岩体的物源及成因分析
3.断陷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为例
4.泥页岩沉
积特征与生烃能力——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5.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河街组页岩孔隙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沙三段沉积物源体系分析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越来越受到重视。
沉积物源分析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沉积储层砂体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盆地类型、重矿物组合、重矿物ZTR 指数特征、岩屑成分、砂体展布等地质资料,对沙三段沉积物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沿东西两侧发育短轴方向沉积物源,沿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北东走向沉积物源,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物源交叉重叠等特征。
标签: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物源重矿物砂体展布
1区域地质概况
东部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箕状凹陷,东侧以营口佟二堡断裂和东部凸起为界,西侧超覆于中央凸起。
发育茨东、茨西、营口~佟二堡三条主干断层,三条断层的活动形成了该区中隆(中央隆起带)一洼(牛居青龙台洼陷带)一斜坡(大湾斜坡带)的基本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沉积相带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
研究区从下而上发育了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
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其最重要的勘探层系,既存在成熟烃源岩,又发育碎屑岩储层,岩性以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要特征。
2物源分析
2.1根据盆地类型分析物源区
东部凹陷是一个北东向的狭长断陷型盆地,其北部为中央凸起,东部为东部凸起。
沙河街组沙三段早期为盆地的深陷期,发育佟二堡、茨东和茨西三条主干断裂,断裂活动强烈,盆地大幅度下降成深水湖盆,沉积物补偿明显不足,陆源碎屑随阵发性重力流或辫状水流进入湖盆,形成以浊积岩、冲积扇为主体的沉积层。
晚期裂陷活动减弱,水域缩小,局部地区甚至露出水面遭受剥蚀。
东部凹陷地形狭长,且受两侧主干断裂影响,两侧地势陡峭,季节性强的阵发性水流携带碎屑从两侧凸起直插入湖,水流快速消能。
东西两侧的凸起均是湖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沉积物在本地区主要形成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
同时在北抬南降的构造背景下,北部长轴方向往往也可以成为沉积物源。
由于岸线长,同一时期沿岸会有多条物源供给渠道。
形成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
另外,由于两侧物源快速堆积,砂体多表现为沉积厚度大而延伸短的特点。
2.2重矿物组合分析
重矿物分析应用于物源研究是一种重要和应用广泛的技术。
在同一沉积盆地
中,同时期同物源的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基本—致,不同时期不同物源的沉积物所含的重矿物组合可能完全不同。
据此,利用重矿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可推测物质来源的方向。
通过对重矿物的统计分析,研究区常见重矿物类型有榍石、白钛石、十字石、石榴石、绿帘石、绿泥石、钛磁铁矿、黄铁矿。
根据重矿物组合特征分布情况可以划分三部分:牛71井、牛59井与龙44井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以白钛石和石榴石为主,二者的含量占有很大的比例,推断它们的沉积物应该属于同一个物源区,沉积物应该都来自于东部凸起。
茨40井、茨16井与茨29井的重矿物主要以榍石和白钛石为主。
分析属于中央凸起的同一个物源区。
这三口井重矿物的组合与其临近的茨53、茨14井有明显的不同,其它的井的沉积物应该属于混源产物。
2.3重矿物ZTR指数特征
根据重矿物资料,通常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等超稳定矿物重量总数称为ZTR。
应用ZTR指数可以较准确地衡量重矿物的成熟度。
碎屑重矿物中稳定组分与不稳定组分的含量比值称为稳定系数。
ZTR指数和稳定系数越大,重矿物的成熟度越高,也就是说离物源越远。
所以逆推之就可以找出主要物源方向。
根据沙三段的ZTR指数分析,沙三段物源方向以两侧短轴物源为主,来自东部凸起的物源为南东或近东西向,来自中央凸起的西侧物源为北北西向。
2.4岩屑成分分析
岩石的岩屑成分是在沉积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物源区岩石碎屑,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母岩的性质和岩性。
根据沙三段岩屑成分含量分析:龙12井、龙26井、龙18井主要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含量极少。
牛71井的岩屑成分以变质岩为主,岩浆岩和沉积岩含量较少,西北的龙602井有明显的不同,岩屑成分以变质岩、岩浆岩为主,沉积岩含量较少。
牛18井、牛16井与牛89井的岩屑成分主要以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其中变质岩的含量较岩浆岩多。
这种差异表明来自不同的物源区。
从其沉积时期的构造位置上看,龙12井、龙26井、龙18井沉积区作为营口—佟二堡断裂带的下降盘,另一侧的上升盘—东部凸起为其提供物源。
牛深2井在岩屑成分上与龙12井、龙26井、龙18井四口井一样,主要以岩浆岩为主,但考虑到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所以牛深2井的沉积物应该是来自于与上述不同的物源区。
牛18井、牛16井与牛89井的岩屑成分分析,认为沙三段时期是盆地强烈断陷湖水很深,两侧的沉积物从凸起搬运来以后入湖,迅速消能,所以沉积物就地沉积,而不能被搬运较长的距离,因此认为它们的沉积物是湖水沉积的产物,应该属于混源的产物。
2.5砂体展布分析
根据已有的钻井资料统计,研究区的北面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发育湾21、湾13、茨36三个砂砾岩厚度高值区,砂砾岩厚度向洼陷逐渐减薄,方向由南北向转为北东方向,延伸距离相对较长。
反映了中央凸起的物源具有远物源的特征。
研究区的南面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发育柳参1、龙29、姚1,新旦5四个砂砾岩厚
度高值区,厚度向洼急剧减薄,延伸距离短,反映来自东部凸起的砂体具有近物源的特征,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的形式直插入湖。
3结论
(1)通过盆地类型分析:中央凸起和东部凸起是湖盆的主要物源供给区,北部长轴方向也成为沉积物源区。
(2)重矿物组合、重矿物ZTR 指数特征、岩屑成分研究,沙三段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凸起和东部凸起两个方向,发育近物源、多物源、物源具有交叉重叠特征。
(3)砂体的延伸长度反映东部凸起的砂体具有近物源的特征,西侧中央凸起的砂体则为远物源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慧明,于兴河,李胜利,慕小水,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物源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月第34卷第1期:12-15.
[2]徐亚军,杜远生,杨江海.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7,26(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