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沉积的分析方法资料

合集下载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

沉积环境分析概论概述沉积环境分析是地质学和沉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球表层沉积岩石的特征和沉积过程的认识,揭示了地球表层演化的历史。

该分析手段包括对沉积岩石组成、结构和沉积相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推断出岩石的沉积环境条件,如水深、氧化还原环境、海岸线位置等。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勘探、油气勘探、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沉积环境的分类根据沉淀物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环境条件,沉积环境可以被分为陆相环境、浅海环境、深海环境等多种类型。

每种沉积环境都具有特定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组成,在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沉积地层。

陆相环境陆相沉积环境是在陆地上形成的沉积环境,包括各种平原、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在这些环境下,沉积物的特征受到地形、水文条件的控制,常见的沉积物有砂砾岩、泥岩和煤等。

浅海环境浅海沉积环境包括近海陆架、潮间带和浅海海底等,受到海浪、潮汐和海浪等波浪作用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下,常见的沉积物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生物作用也对沉积物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深海环境深海沉积环境是指海洋深部水域,受到水深、海底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环境下,沉积物往往由有机质和钙质残壳组成,形成了深海泥、深海泥质岩等类型的岩石。

沉积相分析方法沉积环境分析的核心是对沉积相的研究,通过对沉积相的认识可以揭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古环境条件。

常用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包括岩石薄片镜检、地层剖面观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解读沉积环境的特征。

岩石薄片镜检岩石薄片镜检是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组成、结构和生物成分等信息,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以及沉积相特征。

在镜下观察岩石薄片的颗粒大小、角质度、有无变色作用等特征,可以推断出沉积物的输运路径和沉积环境条件。

地层剖面观察地层剖面观察是通过对地层岩石的沉积序列、结构和岩相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条件。

通过对地层剖面不同地层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断出地层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和古环境条件。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沉积岩中具有相似性质和特征的一组沉积物。

根据沉积相的不同特征和成因,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积相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物源沉积相物源沉积相是指沉积物来源于特定物源地区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物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陆源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湖泊沉积相。

1. 陆源沉积相:陆源沉积相主要由陆地上的物质经由河流、冰川等运动而形成。

其中包括冲积平原、河道、冰川前缘等。

这些沉积相的特点是颗粒较大,沉积速度较快,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

2.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由海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沉积速度较慢。

3.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主要由湖泊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二、环境沉积相环境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环境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沉积盆地沉积相。

1. 河流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指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河道、冲积平原等。

河流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沉积速度较快。

2.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是指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3.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4. 沉积盆地沉积相:沉积盆地沉积相是指在沉积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盆地、海盆等。

沉积盆地沉积物的特点与其所属的环境有关,可以是砂砾、砂、泥等。

三、气候沉积相气候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气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干旱沉积相、湿润沉积相和寒冷沉积相。

1. 干旱沉积相:干旱沉积相是指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沙漠沉积相、盐湖沉积相等。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4(陆源碎屑岩)剖析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4(陆源碎屑岩)剖析
2.杂基成分: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亦见灰泥、云泥以及一些细粉砂级 碎: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等。
3.不同碎屑岩中,杂基含量不同。杂基含 量高是不成熟砂岩的特征。
(二)胶结物(Cement)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 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胶结物成分主要有: 硅质(石英、玉髓、蛋白石) 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 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 硬石膏、石膏、黄铁矿 粘土矿物
燧石:稳定,抗风化能 力较强
⑦粘土岩岩屑
在碎屑岩中,碎屑成分与粒度分布具有 一定关系。
三、填隙物成分(Interstitial minerals) 碎屑碎屑颗粒间的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一)杂基(Matrix)
1. 杂 基 是 碎 屑 岩 中 的 细 小 的 机 械 成 因 组 分 ,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石英具有油 脂光泽,但只在 新鲜断口上表现 得明显。Biblioteka 在结晶岩中,深成中酸性岩浆岩、石英一
长石质片麻岩及片岩含有大量石英,这是碎屑 石英的主要来源。
不同来源的石英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石
英中所含包裹体及波状消光现象,结合颗粒大 小及形状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石英的来源。
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来自中酸性深 成岩的石英,常含有细小的液体、气体包裹体, 或含锆石、磷灰石、电气石、独居石等岩浆岩 副矿物包裹体。矿物包裹体颗粒细小,自形程 度高,排列无一定方位。尘状气、液包裹体使 石英颗粒呈云雾状。
过去认为岩浆 岩中的石英很少见 到波状消光,但更 多观察表明:较老 的岩浆岩中的石英 常常也表现有明显 的波状消光。
来自变质岩的石英:片麻岩和片岩风化崩 解后,会产生大量的单晶及多晶石英。变质石 英表面常见裂纹,不含气液包裹体。大多数的 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

第九章 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第九章 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陆棚 又又叫大大陆架。平均坡度0.1°,宽度0~1500km,平均74km。水水 深为20~550m,绝大大部分在200m以内,平均为133m。现代陆棚面面 积约2千万km2,占海洋总面面积的7.5%,是海洋沉积最集中、最活跃 的地方方。 2.大大陆坡 是连接陆棚并向大大洋倾斜的部分,可看作是陆棚与深海盆地间 的过渡环境。 大大陆坡坡度4~7°,最大大可达20°以上,宽度为20~90km,深度 为200~2450m,平均深度为1270m。陆坡并非非规则平整的斜面面,而而 是常有洼地、阶梯状地形、孤立立山山或被大大量的海底峡谷谷所切穿。
表1 海相组按水水体深度划分相带
二二、海相组相的划分
近年来根据陆棚区地形、水水深和潮汐、波浪等特点,将陆棚区 划分为滨岸相和浅海陆棚相。这样,可将海相组划分为以下几几个相 (图7):
相 滨海相 浅海相 半深海相 深海相
深度 高高潮线至至低潮线之间 低潮线至至200m 200m至至2000m 2000m以下
中 国 石石 油 大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第九章 陆源碎屑沉积 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主讲教师:袁静
第九章 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壁海岸相的亚相类 要求掌握海相组的划分、无无障 浊积岩的概念、沉积物 义 干广广 和 流 力力 重 , 征 特 积 沉 和 型 、浊积岩的沉积特征、 分 划 型 类 和 件 条 成 形 的 流 力力 重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解 理 。 式 模 相 和 型 类 相 扇 底 海 特征、浅海陆棚相的沉 积 沉 和 型 类 相 亚 的 相 岸 海 壁 障 概念和理想层序、半深 的 岩 暴 ⻛风 、 分 划 型 类 和 征 特 积 深流的海概念和沉积特 等 、 况 概 积 沉 相 海 深 和 相 海 与油气气的关系。 岩 积 浊 、 式 模 相 槽 流 力力 重 , 征

物源分析

物源分析

1.5 地质年代学方法 单颗粒碎屑矿物的同位素测年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方面,目前 应用的方法主要有:碎屑颗粒的 (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 年法[52]、含铀微相 (锆石、独居石和榍石)U—Pb测年法 [53~55]、 (碎屑云母和角闪石)40 Ar/39 Ar测年法[56]、 Rb—Sr法[57]、 Sm—Nd
1.1 沉积学方法 沉积学法主要依据沉积学原理,对碎屑岩进 行物源分析,如根据碎屑岩粒度由物源向盆 地方向逐渐变 细、地层厚度变大、砂/地比值向盆地中心方 向总体呈降低趋势;古流向测量及玫瑰花状、 古地貌分析 、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判断物源
1.2 岩石学方法 根据盆地陆源碎屑岩来自母岩的陆源碎屑组合 可以推断物源区母岩类型。 尤其是砂砾岩中的 砾石成分,可反映基底和物源区母岩的成分, 也反映磨蚀的程度、气候条件以及构造背景
1.4 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元素地球化学已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的有效手段[33],元素地球化学 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包括常量元素、特征元素及其比值法、微量元素 (含稀土元素)法[34~37]。 一些元素在母岩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 岩过程中不易迁移,几乎被等量地转移到碎屑沉积物中,故可被作为沉积物物 源的示踪物,如 Th、 Sc、 Al、 Co、 Zr、 Hf、 Ti、 Ga、 Nb及稀土元素(REE) 等,尤其是其中的 REE 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而在物源示踪中运用很广 [38] 。 保存在沉积物 (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释读, 如通过研究元素的组成、组合、相对含量、分布规律、比值关系、多元图解、 配分模式,以及元素与同位素的关系等,进行物源示 踪。
依据大量的砂岩碎屑成分统计数据,建立了砂质碎屑矿物成分 与物源区之间的系统关系,绘制了多个经验判别三角图解 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分析

陆相沉积

陆相沉积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第三节 海陆过渡沉积 第四节 海相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一、冲积扇沉积 二、河流沉积 三、湖泊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第二节 重 点
1、冲积扇沉积类型和沉积模式 2、河流沉积类型和河流沉积模式 3、湖泊沉积环境和亚相特征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湿 润 型 冲 积 扇
美国德克萨斯范霍恩湿润型冲积扇沉积特征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第二节 冲积扇部分思考题
1、冲积扇形成条件? 2、冲积扇四种常见的沉积类型? 3、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第二节 陆相沉积
二、河流类型和河流沉积模式
1、河流的分类
1)据地形和坡度 山区和平原河流
2)据河流发育阶段 幼年河、壮年河和老年河
长石含量达49%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3)堤岸亚相(levee)
(1)微相划分 天然堤沉积(natural levee), 决口扇沉积(crevasee splay)
第二节 陆相沉积
(2)天然堤沉积
★洪水溢岸沉积而成; 沉积物粒度细--粉细砂岩; 沉积厚度取决于河流规模。
★凹岸发育天然堤; 层理规模小,上攀交错层理 不对称发育; 植物根、钙结核等。
扇根 扇中 扇缘
考虑气候分类 扇根亚相 扇中亚相 扇缘亚相
第二节 陆相沉积
(1)扇根:多为混杂的泥石流沉积; (2)扇中:河床沉积,平行层理及交错层理砂砾岩; (3)扇缘:薄层漫流沉积,砂岩和泥岩,平行和交错层理。
第二节 陆相沉积
(1)扇根:厚层、具叠瓦状构造、交错层理砾岩; (2)扇中: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砂坝多; (3)扇缘:薄层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河道发育

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概述ppt课件

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概述ppt课件
物理学的:风、波浪和流水的速度、方 向和变化,气候和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 降雨量、降雪量。
化学的:覆盖着沉积环境的水的成分, 汇集区的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
生物的:包括动物和植物两类生物的作 用。
12
二、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学者所面临的是沉积岩(物), 它是古代沉积环境的遗迹。
古代沉积环境已不能直接观察到,因 此,就引入了“相”和“岩相”的概念。
•另一方面常见于其它相中的化石属和种在这 个生物群中是没有的。
莫西索维克斯(Mojsisovics)早在1879年就 写到:“在格列斯利与奥佩尔(Oppel)之后, 人们现在习惯上用相这个术语表示在不同环境15
相的概念: 塞利(1970)提出从五方面来
限定“相”:沉积岩体的几何形态、 岩石学特点、古生物特点、沉积构 造特点和古流向特点。
“沉积模式实质上是描述了再现 的沉积作用的面貌”,
20
沃克(R.Walker,1978)认为: 沉积模式乃是对沉积特征的一种
全面的概括。
这种概括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其 特征的概括,二是对其形成机理的 概括,因之,模式是具有解释性的。 由此,模式可以用文字、公式,或 用各种图件表示。
21
相模式本身除了一个环境的概括外, 还必须起到下列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8
第一节 环境、相、模式的概念
一、沉积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
环境是从地理学中引进来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不同 的地理景观单位,包山脉、河流、湖 泊、沙漠、海洋等。这就是所谓的自 然地理环境。
9
2、沉积环境 沉积学者所研究的是物质沉积时的
自然地理环境,称之为沉积环境。
10
3、沉积环境的概念
6
五个研究领域:

【石油天然气】Experiment 5 陆源碎屑岩沉积后作用

【石油天然气】Experiment 5 陆源碎屑岩沉积后作用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序列
盐22,3239.1m,(-),铁白云石/铁方解石胶结
永920井,3374.1m,(-) 黄铁矿交代铁白云石
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序列
长 石 溶 解




永924井,2866.41m,(-),10×

铁方解石充填部分长石溶孔

/
石 英 溶 解




永924井,2846.61m,(+) 方解石胶结物溶解
溶 解
盐22井,3239.1m,(+) 碳酸盐充填部分长石溶孔
沉积学实验
二、实验内容
3.胶结作用镜下鉴定
(1)铁质石英砂岩(河北庞家堡,震旦系,碎5#) (2)黑色海绿石石英砂岩(河北唐山,碎6#) (3)硅质石英砂岩(江苏南京,碎8#) (4)红色长石砂岩(河北唐山,震旦系,碎11#)
沉积学实验
4.交代作用镜下鉴定
(1)铁质石英砂岩(河北庞家堡,震旦系,碎5#) (2)钙质砂岩(大庆,白垩系,碎12#) (3)细角砾岩(北京西山,石炭系,碎1#) (4)次岩屑砂岩(四川,侏罗系,碎23#)
5.重结晶作用镜下鉴定:
(1)细角砾岩(北京西山,石炭系,碎1#)
6.成岩序列镜下鉴定:
(1)铁质石英砂岩(河北庞家堡,震旦系,碎5#)
四、实验难点、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摘要物源分析是盆地和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分析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相对位置、演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意义重大。

物源分析方法众多,文中主要讨论了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裂变径迹法、沉积方法、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法等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并指出地球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应该考虑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和化学风化等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物源区判定的影响。

物源分析时应注意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扬长补短,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物源分析重矿物裂变径迹碎屑岩沉积地球化学同位素1前言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位置和性质及沉积物搬运路径,甚至整个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意义重要。

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多方法、多技术的一门综合研究领域。

电子探针、质谱分析、阴极发光等先进技术在物源分析中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各种沉积、构造、地震、测井等地质方法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应用及相互结合,使物源判定更具说服力。

它在原盆地恢复、古地理再造、限定造山带的侧向位移量,确定地壳的特征,验证断块或造山带演化模型,绘制沉积体系图,进行井下地层对比以及在评价储层的品质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

2 物源分析方法早期研究概述早期的物源研究主要根据碎屑物质的成分、结构、构造以及所处的自然地形来判断母岩的岩石类型和所处的位置。

而现代物源分析则把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与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联系在一起。

现代物源分析起源于Dickinson等利用砂岩碎屑组分判别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的研究。

他们总结了世界上典型地区的砂岩碎屑组分,将砂岩的碎屑组分做了详细的划分和定量统计,编绘出用于物源判断的模式图———迪金森三角图解(图1)。

该方法主要通过常规岩石薄片的显微镜下成分统计,包括石英、长石、岩屑、单晶石英、多晶石英、硅质岩屑等,然后利用模式图来了解物源区的特征及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该方法简便易行,至今仍然被广泛利用。

但是,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也曾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是未考虑混和物源以及风化、搬运和成岩作用等次生作用的影响。

Schwab总结了阿巴拉契亚、西怀俄明、西阿尔卑斯等前陆盆地的陆源碎屑组合特征,为同造山期盆地的物源研究提供了对比标准。

Crook总结了由不同构造背景的源区所控制的不同成分的杂砂岩特征。

Maynard等系统统计了世界各种构造背景下现代砂沉积构架颗粒及化学成分,并提出了相关判别标准。

Bhatia等研究了澳大利亚东部塔斯曼地槽不同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化学成分,先后提出判别砂岩构造背景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标准图(图2),对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砂岩进行判别。

3方法及原理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提高,物源分析方法日趋增多,并不断的相互补充和完善。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

主要研究岩石、矿物成分及其组合特征、地层的发育状况(包括接触关系和沉积界面等)、岩相的侧向变化和纵向迭置、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组合变化等,其依据在于不同的物源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岩性、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响应。

3.1重矿物分析法由于电子探针技术的应用及其分析水平、精度的不断提高,重矿物分析法应用广泛。

重矿物因其耐磨蚀、稳定性强,能够较多的保留其母岩的特征,其在物源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包括单矿物分析法和重矿物组合分析法。

3.1.1单矿物分析法用于重矿物分析的单矿物颗粒主要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十字石、石榴石、尖晶石、硬绿泥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橄榄石等。

用电子探针可分析上述矿物的含量、化学组分及其类型、光学性质等,针对每个重矿物的特性及其特定元素含量,用其典型的化学组分判定图或指数来判定其物源。

如Morton用辉石矿物对南Uplands地区奥陶系Portpa-trik组进行物源判断,依据Letterier提出的Ca-Ti-Cr-Na-Al组分图解,用Ti-(Ca+Na)来判定其物源是拉斑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用(Ti+Cr)-a图解区分辉石源区为造山带还是非造山带环境,指出该区辉石源自钙碱性火山岩。

另外,单颗粒重矿物含量比值亦具有一定的源区意义。

独居石/锆石比值(MZi)可显示深埋砂岩物源区的情况;石榴石/锆石比值(GZi)用来判断层序中石榴石是否稳定;磷灰石/电气石比值(ATi)指示层序是否受到酸性地下水循环的影响。

单颗粒重矿物含量的平面变化可用来判定物源方向,如磁铁矿等。

3.1.2重矿物组合法该方法主要利用单颗粒重矿物的地球化学分异特征来判断物源。

随着电子探针的应用,很多学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利用不同重矿物(如辉石、角闪石、电气石、锆石、石榴石等)分析提出了判别物质来源的指标和端元图。

Leterrier等对爱尔兰海、赫布里底群岛和北海海底沉积物中的辉石成分分析后,利用辉石化学分异特征,提出用w(Ti)-w(Ca+Na)图解来判定物源是拉斑玄武岩还是碱性玄武岩、用w(Ti+Cr)-w(Ca)图解来区分辉石源区是造山带还是非造山带环境。

Morton对中国北海砂岩、新西兰和孟加拉扇地区海底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物中的石榴石成分差异进行研究后,根据不同条件下石榴石组分的差异,提出了P(镁铝榴石)、AS(铁铝榴石+锰铝榴石)、GA(钙铝榴石+钙铁榴石)三端元图,李任伟等,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合肥盆地在侏罗纪时期大别山物源区的特征。

虽然重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源分析很灵敏,但其在沉积旋回中会受到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的影响。

因此,Mor-ton等提出利用具有相同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在相似的水动力条件下存在的重矿物特征指数来获取物源信息,如利用ATi[ATi=10×磷灰石样品数(磷灰石样品数+电气石样品数),指示层序是否受到酸性地下水循环的影响]、MZi[MZi=100×独居石样品数/(独居石样品数+锆石数),可显示深埋砂岩物源区的情况]、GZi [GZi=100×石榴石样品数/(石榴石样品数+锆石样品数),用来判断层序中石榴石是否稳定]等重矿物特征指数来指示物源特征。

此外,Morton等在研究挪威白垩纪至古新纪海底扇砂岩时,利用ATi、MZi、GZi等作为指示物源的参数,为海底扇砂岩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判别参数。

矿物之间具有严格的共生关系,所以重矿物组合是物源变化的极为敏感的指示剂。

在同一沉积盆地中,同时期的沉积物的碎屑组分一致,而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所含的碎屑物质不同,据此,利用不同时期水平方向上重矿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图,可推测物质来源的方向。

重矿物组合分析法对物源区用处颇大,尤其是在矿物种类较复杂、受控因素较多的地区特别有用。

具体组合形式、分析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特点不同而有差异。

目前,主要引用一些数学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R 型或Q型)、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矿物组合特征、相似性等指数,从而提取反映物源的信息。

重矿物方法对母岩性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对火山岩和变质岩作为母岩时,其中的重矿物所经历的搬运、沉积次数较少,受后期的影响小,保留的一般较好,能够很好的反映源区的性质。

而对沉积岩母岩而言,其中的沉积物可能经历了多次的搬运、沉积和改造作用,具有多旋回性,其中所含的重矿物随之受到影响,发生组分或含量的变化,用它进行物源判断时应慎重。

同时,它对沉积物的时代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对新生代的沉积物,其判断较为准确、可靠;对中生代、古生代等时代较老的沉积物,重矿物自保存至现今,会因温度、埋深等条件在不同时期不同而使其种类增多,含量分布较分散,保留原岩的信息减小,对判断物源不利。

因此,沉积物时代越新,利用重矿物判断物源时的准确性会越高。

同时,水动力会影响沉积时重矿物性质,成岩作用会改变沉积时的部分沉积组分,如矿物的层间溶解等,会使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变化,应慎重分析。

而且,对出现的自生重矿物,如白云石、黄铁矿等,也应加以考虑。

总之,利用重矿物分析(HMA)来确定物源可分为三步:①利用传统的重矿物分析方法鉴别出岩石类型,限定源区位置;②选择一种或几种单颗粒矿物与源区矿物进行地球化学对比,进一步获得源区岩石的信息;③利用同位素测年进一步厘定源区的时代。

三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必能为正确评价源区提供准确的信息。

3.2碎屑岩类分析法3.2.1砂岩按照Pettijohn等的砂岩化学分类,与其它盆地类型相比,前陆盆地砂岩属于低SiO2/Al2O3的不成熟砂岩类型,其中多数砂岩的Fe2O3+MgO和K2O+Na2O 含量比较稳定,但K2O/Na2O变化区间较大,反映它们来自构造环境比较活动的混合型物源区。

碎屑岩中的碎屑组分和结构特征能直接反映物源区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

通过对选定层位砂岩样品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含量进行统计,用Dickinson 碎屑骨架三角图进行投值。

根据点的分布情况,确定物源类型。

可以有QLF主图解和三个辅助图解,从QFL图中可区分陆块、岩浆弧和再旋回造山带三个基本物源区。

在QmFLt、QpLvLs和QmPK辅助图上,可将物源进一步精确确定出来。

以后学者不断的进行了补充,使其更为完善。

该方法比较简单、直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混合物源区的情况,判别图仅说明了沉积物通过直接和短途搬运进入邻近盆地而形成砂岩相的物源区地块性质。

对于多物源情况,应用时应慎重区别。

如碰撞带和活动大陆边缘,多种构造单元可能并列在一起,并且同时抬升遭受剥蚀;同时,流经性质极不相同的构造单元的大水系,也会形成混合物源区的岩相。

(2)次生作用影响,风化、搬运和成岩作用不可避免的要破坏不稳定碎屑颗粒;气候的分化作用是通过控制成土作用来影响砂岩成分的,进而影响物源区的解释。

(3)统计方法的影响,必须用特定方法(如Gazzi-Dickinson的点计法)、选择成岩作用小样品,统计碎屑含量,才能有合理的结论。

另外,还可根据砂岩中石英颗粒类型,作菱形图,区分深成的、中高级变质的、低级变质的三类物源区;长石的化学成分、光学特征、石英中α、β石英含量变化、石英构造缺陷、矿物包体及矿物形成介质的包体等标型特征均可用来分析物源特点。

同时,在用碎屑石英判定物源时,应考虑石英的多种来源、运移及沉淀机制。

3.2.2泥岩泥岩物源研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很值得关注。

Blatt已用泥岩中石英颗粒在二叠纪盆地页岩中确定沉积场所到海岸的距离,泥岩的泥砂组分中多晶石英特征可指示片麻岩物源,长石含量和成分可指出花岗岩类物源,角闪石含量和中性斜长石可用于识别闪岩物源。

泥岩的渗透率明显的低于砂岩,故其在确定物源方面常比与之共生的砂岩可能有用。

另外,碎屑粘土是泥岩中的独特组分,它在确定物源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