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源分析方法及进展

合集下载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天然产物;功能;应用;分析方法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天然产物;功能;应用;分析方法

天然产物是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例如,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抗生素主要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功能的次级代谢产物。

目前,人们对许多天然产物的功能尚不了解,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

微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群体,蕴藏的天然产物是有待发现的资源宝库。

1 天然产物概述1.1 天然产物种类天然产物主要包括萜类、甾体、香豆素类、酮类、抗生素、色素、有机酸、蒽醌、多糖、多肽、脂肪酸以及蛋白质等[1]。

近年来,研究人员关于新型天然产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尼瑞斯制药公司从海洋放线菌中发现的化合物NPI-3114 和NPI-3304 具有抗菌性[2];或采用新技术提高产量,如重建菌株黑曲霉T132 发酵产酒精,将转化率提高到86.8%[3]。

在我国经济增长和丰富物种资源背景的推动下,天然产物的研究也获得了具有一些新类型、新结构的原创性成果。

1.2 天然产物功能天然产物本质为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和化学成分复杂,需其他小分子作为底物经催化反应合成,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功能[4]。

天然产物具有种类、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

目前,天然产物在药物开发和代谢研究中应用广泛,可用作治疗剂、化妆品和农药等,这些产品多达千种。

例如,花生四烯酸可降低患肿瘤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病,可由嗜冷菌希瓦氏菌(Ac10)低温诱导生产[5]。

海洋中由于盐浓度高、压强大、温度低,使海洋微生物具有区别于陆生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从而生产独特的天然产物,因此海洋生物是天然产物的主要资源宝库。

如海洋链霉菌(TPA0879)能够产生含有一个γ- 内酯的聚酮类化合物,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6]。

由此可见,天然产物可用于医学治疗,或农业上用于防治有害生物,或用作药剂的模板物、引导物[4]。

目前,已有不同生物种属来源的天然产物被发现并应用,如分离于细菌的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抗肿瘤药物博莱霉素和阿霉素,分离于短皮酵母和桔霉的抗真菌药物等。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物源分析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物源分析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物源分析单祥;邹志文;孟祥超;唐勇;郭华军;陈能贵;徐洋【摘要】通过对百口泉组重矿物特征研究、古流向分析、砾石成分特征研究及地层含砂率特征研究,讨论了环玛湖地区百口泉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面和母岩性质.采用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结合重矿物ZTR等值线图以及地层倾角测井古流向分析,指出环玛湖地区百口泉组存在3大物源体系,分别为北部夏子街物源、西部黄羊泉物源以及东部夏盐物源;通过砾岩成分以及重矿物组合类型研究,认为北部物源和西部物源成分存在差异:北部夏子街物源及夏盐物源成分以凝灰岩和中酸性火山喷出岩为主;西部黄羊泉物源成分以凝灰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西部物源中花岗岩岩屑含量较高,致使储层刚性颗粒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强,这是西部扇体储层物性普遍优于北部扇体储层物性的原因之一.各物源方向及物源体系与扇三角洲的推进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利用多种方法结合来划分环玛湖地区百口泉组沉积时期物源是十分有效的.【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6(034)005【总页数】10页(P930-939)【关键词】物源分析;重矿物;聚类分析;百口泉组;玛湖凹陷;准噶尔盆地【作者】单祥;邹志文;孟祥超;唐勇;郭华军;陈能贵;徐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物源分析是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再现盆地演化、恢复岩相及古地理环境、预测沉积矿床的重要依据[1]。

随着实验分析测试手段的不断提高,物源分析方法也日趋多样化,日趋完善。

目前物源分析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常用的方法有重矿物分析法(包括单矿物分析法和重矿物组合法)[2-4]、沉积体系研究法(包括基础编图法、地震地层学分析法、古地貌分析法、古流向分析法)以及轻矿物分析法[5-6];特色方法有地质年代学研究法(包括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同位素测年法)[7-8]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法[9-10]。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1. 砂岩 砂岩的研究在沉积学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本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为地质各学科注入了新的生机。进入70年代,砂岩与板块构造的关系研究便应运而生。它将砂岩碎屑组分的物源意义与一定板块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盆地类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砂岩成因的大地构造属性分析拓展到与全球构造相对应的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由于是建立在岩石薄片的微观鉴别和进行样品点的统计学基础上的模型分析,而研究对象为宏观的大地构造分区及较大尺度的物源区,因此有人将这种研究方法喻为大地构造的“指纹”分析法则。
因子分析可以实现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主因子)来代表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联系的单因素变量,在此不仅可以利用主因子(重矿物组合)判别物源区的母岩性质,而且可以根据各主因子方差贡献大小确定主要母岩和次要母岩。高尚堡地区和柳赞地区Es33(Ⅱ+Ⅲ)段都存在两个重矿物组合,这表明两地区都存在中深变质岩类和中浅变质岩类两类母岩,但主次正好相反,重矿物组合相对稳定的中深变质岩类母岩主要影响高尚堡地区的拾场缓坡型扇三角洲和高西南扇三角洲,重矿物组合相对不稳定的中浅变质岩类母岩则主要影响柳赞地区的柳赞陡坡型扇三角洲。
重矿物法
01
02
2.1 实例-辉石
重矿物法
实例-石榴石
重矿物法
重矿物法
李任伟,李忠,等. 中国科学,2000,30(增刊).
合肥盆地碎屑石榴石组成及其对源区恢复和地层对比的意义。 对合肥盆地侏罗系沉积砂岩中189粒石榴石化学分析结果, 它们包括:三间铺组39粒,凤凰台组84粒,周公山组35粒, 六安取样处28粒。
合肥盆地侏罗系砂岩碎屑石榴石的组成特征 A, B, C, D, E, F, G, H,I均表示样品层位,ZG28取自六安县城附近露头; FZL为佛坪群的样品.括号内数字代表层位被分析的石榴石样品数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控制技术研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摘要: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种类和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然后详细讨论了大气颗粒物的解析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接着,综述了大气颗粒物的控制技术,包括源控制和尾气控制。

最后,提出了未来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控制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大气颗粒物是由气溶胶粒子组成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大气颗粒物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大气颗粒物污染每年导致超过百万人死亡,且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健康影响明显。

因此,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研究控制技术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2.1 自然源自然源是指大气颗粒物由自然过程形成的源头。

自然源包括风尘、火山喷发、植物排放等。

风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是由于风吹动地表尘土悬浮而形成的。

火山喷发会伴随着大量的烟尘和火山灰释放到大气中。

植物排放主要是指植物通过气孔释放的悬浮颗粒物。

2.2 人为源人为源是指大气颗粒物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源头。

人为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燃油燃烧等。

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燃烧产物、炉渣等颗粒物成为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动车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机动车的燃烧产物会释放到大气中,特别是柴油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燃煤和燃油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3. 大气颗粒物的解析方法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是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指导控制措施的重要前提。

常用的大气颗粒物解析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物源分析

物源分析

1.5 地质年代学方法 单颗粒碎屑矿物的同位素测年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方面,目前 应用的方法主要有:碎屑颗粒的 (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 年法[52]、含铀微相 (锆石、独居石和榍石)U—Pb测年法 [53~55]、 (碎屑云母和角闪石)40 Ar/39 Ar测年法[56]、 Rb—Sr法[57]、 Sm—Nd
1.1 沉积学方法 沉积学法主要依据沉积学原理,对碎屑岩进 行物源分析,如根据碎屑岩粒度由物源向盆 地方向逐渐变 细、地层厚度变大、砂/地比值向盆地中心方 向总体呈降低趋势;古流向测量及玫瑰花状、 古地貌分析 、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判断物源
1.2 岩石学方法 根据盆地陆源碎屑岩来自母岩的陆源碎屑组合 可以推断物源区母岩类型。 尤其是砂砾岩中的 砾石成分,可反映基底和物源区母岩的成分, 也反映磨蚀的程度、气候条件以及构造背景
1.4 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元素地球化学已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的有效手段[33],元素地球化学 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包括常量元素、特征元素及其比值法、微量元素 (含稀土元素)法[34~37]。 一些元素在母岩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 岩过程中不易迁移,几乎被等量地转移到碎屑沉积物中,故可被作为沉积物物 源的示踪物,如 Th、 Sc、 Al、 Co、 Zr、 Hf、 Ti、 Ga、 Nb及稀土元素(REE) 等,尤其是其中的 REE 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而在物源示踪中运用很广 [38] 。 保存在沉积物 (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释读, 如通过研究元素的组成、组合、相对含量、分布规律、比值关系、多元图解、 配分模式,以及元素与同位素的关系等,进行物源示 踪。
依据大量的砂岩碎屑成分统计数据,建立了砂质碎屑矿物成分 与物源区之间的系统关系,绘制了多个经验判别三角图解 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分析

水环境中污染物同位素溯源的进展分析

水环境中污染物同位素溯源的进展分析

水环境中污染物同位素溯源的进展分析摘要:在当前流域水污染治理中面临着的难题之一是辨识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如为弄清某污水厂因超标污水排入导致的出水水质不稳定或超标,需查明污水来源,常规的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并解决污染物的来源,使得在解决污染问题时能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

本文主要综述了同位素溯源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物;同位素溯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实际上就是对水体中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来源进行有效识别,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和控制流域污染,这是流域水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一、溯源技术的发展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溯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几个阶段,分别为水化学方法分析溯源、同位素分析溯源、同位素与其他技术结合分析溯源等。

最开始对水环境污染物进行溯源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水化学参数统计法[1]。

水化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水化学参数,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识别,并且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进行追踪。

在使用水化学方法时,水体基本化学指标和其中各种物质含量信息是这种方法应用的基础,并以此对水体的水化学特征进行确定,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就能够通过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区域水化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对水环境污染物溯源时,应用水化学参数统计分析法是一种相对成熟并且应用比较普遍的,不过这一方法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比如,很难对比较复杂污染物来源进行准确判断,并且结论含糊不清;水化学参数缺乏稳定性,使用场合需要是特定的,适用范围有限;这一方法在使用时,贡献较大的污染源能被发现,但是并不能将贡献大小具体的给出,在防治水体污染工作中缺少实际的指导价值。

同位素技术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物溯源的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第三章 物源分析

第三章 物源分析

第二节 物源区分析方法 一、物源区分析→沉积属性的方法
1、重矿物分析 4)其他重矿物 独居石(monazite)富轻稀土,其 La/Nd比值可反映物源特性, 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中的La/Nd比分别为1.13和1.06,而在碱 性花岗岩和碳酸岩中很高,平均达3.11。 电气石(tourmaline) 用FeO和MgO百分比图解方法来确定其 成因是否是变质的,是花岗岩的还是别的岩石。 锆石(zircon)化学组分固定,多通过Zr/Hf比值的变化来研究 物源区母岩性质。
其微量元素和长石类型来区分母岩性质。 例如,火山岩中的斜长石K含量随Ca减少而增加,变质岩中的
斜长石含K少,沉积岩中的斜长石K的含量介于其间; 又如,酸性火山岩中的长石主要为透长石,酸性侵入岩则为正
长石和微斜长石,中性岩以其环带构造斜长石为主,中性火山岩 中长石常具细环带构造。
一、物源区分析→沉积属性的方法
第二节 物源区分析方法 一、物源区分析→沉积属性的方法 2、岩性分析 2)碎屑砂岩物源分析 砂岩碎屑组分不仅反映了母岩的性质,也反映了大地构造的条件。 砂岩物源区取决于三个端元:石英质碎屑、长石碎屑和岩屑碎屑。
按照端元特性,可将碎屑砂岩的物源区分析方法分为:单碎屑分析、 石英质碎屑分析、长石碎屑、岩石碎屑分析及多碎屑分析(三角图方 法)。
二、物源区分析→物源区分析地球化学属性的方法
获得有效进行物源区分析的地球化学属性方法,一直是 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者努力探索的方向。
根据元素含量、周期表中位置及放射衰变性,可以将沉 积物的地球化学属性方法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 元素及同位素四种。
三、物源区分析的应用
物源区分析不仅对盆地自身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它地质作用 的分析如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重建、地层对比、储层 模拟等都具有应用价值。

物源区分析

物源区分析

物源区分析(王建刚,2008)所谓物源区分析,即根据沉积作用的最终产物,来推断碎屑物源区母岩的岩石学特征以及沉积作用发生时的气候条件和构造背景(Pettijohnetal. ,1987)。

包括古侵蚀区的判别,古地貌特征的重塑,古河流体系的再现,物源区母岩的性质、气候以及沉积盆地构造背景的确定等(王成善等,2003;Basu, 2003)。

研究方法(赵红格,2003)1.重矿物分析法:包括单矿物分析法和重矿物组合分析法单矿物分析法:用于重矿物分析的单矿物颗粒主要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十字石、石榴石、尖晶石、硬绿泥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橄榄石等。

用电子探针可分析上述矿物的含量、化学组分及其类型、光学性质等,针对每个重矿物的特性及其特定元素含量,用其典型的化学组分判定图或指数来判定其物源。

另外,单颗粒重矿物含量比值亦具有一定的源区意义。

独居石/锆石比值(M Zi)可显示深埋砂岩物源区的情况;石榴石/锆石比值(G Zi)用来判断层序中石榴石是否稳定;磷灰石/电气石比值(A Ti)指示层序是否受到酸性地下水循环的影响。

单颗粒重矿物含量的平面变化可用来判定物源方向,如磁铁矿等。

重矿物组合分析法:对物源区用处颇大,尤其是在矿物种类较复杂、受控因素较多的地区特别有用。

,利用不同时期水平方向上重矿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图,可推测物质来源的方向。

主要引用一些数学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R型或Q型)、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矿物组合特征、相似性等指数,从而提取反映物源的信息。

重矿物方法适用于:(1)母岩性质:对火山岩和变质岩作为母岩时,其中的重矿物所经历的搬运、沉积次数较少,受后期的影响小,保留的一般较好,能够很好的反映源区的性质;对沉积岩母岩而言,其中的沉积物可能经历了多次的搬运、沉积和改造作用,具有多旋回性,其中所含的重矿物随之受到影响,发生组分或含量的变化,用它进行物源判断时应慎重。

(2)沉积物的时代:一般对新生代的沉积物,其判断较为准确、可靠;对中生代、古生代等时代较老的沉积物,重矿物自保存至现今,会因温度、埋深等条件在不同时期不同而使其种类增多,含量分布较分散,保留原岩的信息减小,对判断物源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源分析研究方法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位置和性质及沉积物搬运路径,甚至整个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意义重要。

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多方法、多技术的一门综合研究领域。

电子探针、质谱分析、阴极发光等先进技术在物源分析中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各种沉积、构造、地震、测井等地质方法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应用及相互结合,使物源判定更具说服力。

它在原盆地恢复、古地理再造、限定造山带的侧向位移量,确定地壳的特征,验证断块或造山带演化模型,绘制沉积体系图,进行井下地层对比以及在评价储层的品质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

物源分析已经成为连接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纽带,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盆山相互作用的有效切入点。

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物源区的方位、侵蚀区与母岩区的位置、母岩的性质及组合特征,还包括沉积物的搬运距离、搬运路径;而且,根据物源分析资料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物源区的气候条件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行沉积体系分析,重建古地理面貌。

因此进行物源研究既是沉积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古海洋学、石油地质学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提高,物源分析方法日趋增多,并不断的相互补充和完善。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

主要研究岩石、矿物成分及其组合特征、地层的发育状况(包括接触关系和沉积界面等)、岩相的侧向变化和纵向迭置、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组合变化等,其依据在于不同的物源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岩性、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响应。

一、重矿物分析法由于电子探针技术的应用及其分析水平、精度的不断提高,重矿物分析法应用广泛。

重矿物因其耐磨蚀、稳定性强,能够较多的保留其母岩的特征,其在物源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包括单矿物分析法和重矿物组合分析法。

1、单矿物分析法用于重矿物分析的单矿物颗粒主要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十字石、石榴石、尖晶石、硬绿泥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橄榄石等。

用电子探针可分析上述矿物的含量、化学组分及其类型、光学性质等,针对每个重矿物的特性及其特定元素含量,用其典型的化学组分判定图或指数来判定其物源。

如Morton用辉石矿物对南Uplands 地区奥陶系Portpa2t rik组进行物源判断,依据Let terier提出的Ca2Ti2Cr2Na2Al 组分图解,用Ti2(Ca + Na)来判定其物源是拉斑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用( Ti + Cr)2a 图解区分辉石源区为造山带还是非造山带环境,指出该区辉石源自钙碱性火山岩。

另外,单颗粒重矿物含量比值亦具有一定的源区意义。

独居石/锆石比值( MZi)可显示深埋砂岩物源区的情况;石榴石/锆石比值(GZi)用来判断层序中石榴石是否稳定;磷灰石/电气石比值(ATi)指示层序是否受到酸性地下水循环的影响。

单颗粒重矿物含量的平面变化可用来判定物源方向,如磁铁矿等。

2、重矿物组合法矿物之间具有严格的共生关系,所以重矿物组合是物源变化的极为敏感的指示剂。

在同一沉积盆地中,同时期的沉积物的碎屑组分一致,而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所含的碎屑物质不同,据此,利用不同时期水平方向上重矿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图,可推测物质来源的方向〔5。

重矿物组合分析法对物源区用处颇大,尤其是在矿物种类较复杂、受控因素较多的地区特别有用。

具体组合形式、分析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特点不同而有差异。

目前,主要引用一些数学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R型或Q 型) 、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矿物组合特征、相似性等指数,从而提取反映物源的信息。

重矿物方法对母岩性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对火山岩和变质岩作为母岩时,其中的重矿物所经历的搬运、沉积次数较少,受后期的影响小,保留的一般较好,能够很好的反映源区的性质。

而对沉积岩母岩而言,其中的沉积物可能经历了多次的搬运、沉积和改造作用,具有多旋回性,其中所含的重矿物随之受到影响,发生组分或含量的变化,用它进行物源判断时应慎重。

同时,它对沉积物的时代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对新生代的沉积物,其判断较为准确、可靠;对中生代、古生代等时代较老的沉积物,重矿物自保存至现今,会因温度、埋深等条件在不同时期不同而使其种类增多,含量分布较分散,保留原岩的信息减小,对判断物源不利。

因此,沉积物时代越新,利用重矿物判断物源时的准确性会越高。

同时,水动力会影响沉积时重矿物性质,成岩作用会改变沉积时的部分沉积组分,如矿物的层间溶解等,会使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变化,应慎重分析。

而且,对出现的自生重矿物,如白云石、黄铁矿等,也应加以考虑。

二、碎屑岩类分析法1、砂岩碎屑岩中的碎屑组分和结构特征能直接反映物源区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

通过对选定层位砂岩样品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含量进行统计,用Dickinson碎屑骨架三角图进行投值。

根据点的分布情况,确定物源类型。

可以有QL F 主图解和三个辅助图解,从QFL 图中可区分陆块、岩浆弧和再旋回造山带三个基本物源区。

在QmFLt、QpLvLs和QmPK辅助图上,可将物源进一步精确确定出来。

以后学者不断的进行了补充,使其更为完善。

该方法比较简单、直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混合物源区的情况,判别图仅说明了沉积物通过直接和短途搬运进入邻近盆地而形成砂岩相的物源区地块性质。

对于多物源情况,应用时应慎重区别。

如碰撞带和活动大陆边缘,多种构造单元可能并列在一起,并且同时抬升遭受剥蚀;同时,流经性质极不相同的构造单元的大水系,也会形成混合物源区的岩相。

(2)次生作用影响,风化、搬运和成岩作用不可避免的要破坏不稳定碎屑颗粒;气候的分化作用是通过控制成土作用来影响砂岩成分的,进而影响物源区的解释。

(3)统计方法的影响,必须用特定方法(如Gazzi2Dickinson的点计法) 、选择成岩作用小的样品,统计碎屑含量,才能有合理的结论。

另外,还可根据砂岩中石英颗粒类型,作菱形图,区分深成的、中高级变质的、低级变质的三类物源区;长石的化学成分、光学特征、石英中α、β石英含量变化、石英构造缺陷、矿物包体及矿物形成介质的包体等标型特征均可用来分析物源特点。

同时,在用碎屑石英判定物源时,应考虑石英的多种来源、运移及沉淀机制2、砾岩砾岩中砾石的成分、砾径等变化是确定物源的直接证据。

利用砾石中不同成分的含量、粒径大小及所占百分比等统计资料,能区分源岩的主要岩性、搬运距离。

粒序层、砾石的分选、磨圆、砾岩体的形态等都可作为有用的参考。

3、泥岩泥岩物源研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很值得关注。

Blat t 已用泥岩中石英颗粒在二叠纪盆地页岩中确定沉积场所到海岸的距离,泥岩的泥砂组分中多晶石英特征可指示片麻岩物源,长石含量和成分可指出花岗岩类物源,角闪石含量和中性斜长石可用于识别闪岩物源。

泥岩的渗透率明显的低于砂岩,故其在确定物源方面常比与之共生的砂岩可能有用。

另外,碎屑粘土是泥岩中的独特组分,它在确定物源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4、沉积法根据盆地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经过详细的地层对比与划分,作出某时期的地层等厚图、沉积相展布图等相关图件,可推断出物源区的相对位置,结合岩性、成分、沉积体形态、粒度、沉积构造(波痕、交错层等) 、古流向及植物微体化石等资料,使物源区更具可靠性。

三、裂变径迹法裂变径迹法分析物源区是利用磷灰石、锆石中所含的微量铀杂质裂变时在晶格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经一系列化学处理后,形成径迹,通过观测径迹的密度、长度等分布,并对其加以统计分析,从中提供与物源区的年龄及构造演化有关的信息。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温度范围约60~130 ℃,与生油窗口温度带基本一致,故在油气研究中应用广泛。

浅部地层中的磷灰石没有受到退火的影响,其裂变径迹的年龄及长度均可代表物源特征。

但也常用锆石来判定,因其退火温度较高(160~250 ℃) ,不易受退火的影响。

若沉积后样品未经完全退火,则其单颗粒年龄还有可能是各物源区母岩组分的混合。

针对该情况, Galbrait提出了用χ2检验来判定颗粒年龄是否服从泊松分布即是否属于同一组分。

也可用放射图来判定裂变径迹年龄是否由多个组分构成。

Brandon等提出了两种确定总体混合成分的分离方法,从而避免了单个颗粒锆石年龄精确度较低的缺点。

并提出了裂变径迹可能反映的三种源区,建立了源区的剥蚀速率模型Sambridge等曾成功地用混合模拟的方法来对锆石年龄成分进行了分离〔,该方法也可用于裂变径迹组分的分离。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为: (1)沉积物的热演化史可能使径迹部分或全部退火,从而调整了径迹的的年龄,使其不代表物源年龄。

磷灰石的径迹退火温度较低,一般不宜作物源区的区分。

(2)不适当的刻蚀和统计、无法统计蜕晶质高铀锆石等也会引起偏差,应加以注意。

随着先进分析手段,如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离子质谱技术以及同位素测年等的应用,有关物源的研究也从最初的定性化朝定量化方向发展。

物源分析与矿物学、地球化学等联系日益密切,矿物学、地球化学方法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重矿物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该方法主要利用单颗粒重矿物的地球化学分异特征来判断物源。

随着电子探针的应用,很多学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利用不同重矿物(如辉石、角闪石电气石、锆石、石榴石等)分析提出了判别物质来源的指标和端元图。

Leter rier 等对爱尔兰海、赫布里底群岛和北海海底沉积物中的辉石成分分析后利用辉石化学分异特征,提出用w ( Ti) - w (CaNa)图解来判定物源是拉斑玄武岩还是碱性玄武岩、用w ( Ti + Cr) - w (Ca)图解来区分辉石源区是造山带还是非造山带环境。

Morton对中国北海砂岩、新西兰和孟加拉扇地区海底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物中的石榴石成分差异进行研究后,根据不同条件下石榴石组分的差异,提出了P (镁铝榴石) 、A(铁铝榴石+锰铝榴石) 、GA (钙铝榴石+钙铁榴石三端元图,李任伟等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合肥盆地在侏罗纪时期大别山物源区的特征。

虽然重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源分析很灵敏,但其在沉积旋回中会受到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的影响。

因此,Moton 等提出利用具有相同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在相似的水动力条件下存在的重矿物特征指数来获取物源信息,如利用A Ti [A Ti = 10 ×磷灰石样品数/(磷灰石样品数+电气石样品数) ,指示层序是否受到酸性地下水循环的影响]、MZi [MZi = 100×独居石样品数/ (独居石样品数+锆石数) ,可显示深埋砂岩物源区的情况]、GZi [ GZi = 100×石榴石样品数/(石榴石样品数+锆石样品数) ,用来判断层序中石榴石是否稳定]等重矿物特征指数来指示物源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