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行动对中国外交的意义
论中国的外交政策

论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外交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合作与和平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论述。
一、和平发展政策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政策,将外交努力的重点放在国内发展和外部合作上。
中国提倡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通过经济援助力促发展等方式为国际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独立自主政策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主权。
中国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并对外交关系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中国倡导的“一国两制”原则在香港、澳门等地的实践得到了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处理特殊地区问题上的灵活性和智慧。
三、合作共赢政策中国外交政策以合作共赢为原则,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积极响应和支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互联通信、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给世界带来了更多机遇和福祉。
四、多边主义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多边主义,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多边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五、和平崛起政策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政策,通过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致力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六、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南北、南南合作,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平衡和公正。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区域和全球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起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秉持着和平、独立、合作、多边和和谐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为与担当的看法

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为与担当的看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促进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
中国坚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以武力相威胁和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各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公平合理,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代表权。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中国坚持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国。
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努力降低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第五,中国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
中国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通过设立孔子学院、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推动民心相通,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为,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贡献。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改革,为促进全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维和行动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宗旨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性大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目标之一。
因此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其外交目标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来阐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必要性。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在行使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项职能中的伟大创举,60多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促进冲突解决、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在新的世纪里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时间较晚,但自从1990年第一次实际上参与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迅速,这表明中国自身及其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变化。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还将在维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定义、意义与法律依据等,并重点讨论了第二代维和中出现的由于介入国内冲突而导致的维和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道主义干预、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等问题。
继而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构了以服务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为中心的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理论指导。
最后,针对联合国维和的现状与中国的国情,本文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图对中国维和有所裨益。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事物,始于1948年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UNTSO)的建立。
“维持和平”(PKO)一词的正式使用,始于1965年2月联合国大会建立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但什么是维持和平行动?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致的定义。
一般认为它是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在冲突地区帮助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由军事人员参与的、无强制力的一种行动”,①“是在冷战阴影里发现的重要任务”②。
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得历史意义

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得历史意义1.引言概述部分(1.1 概述):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全面推进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外交方针和举措对于国际局势和全球治理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发展,中国大国特色外交被广泛认可,并被视为独特的外交理念和实践模式。
这种外交方式强调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并在国际事务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开放合作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举措,都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负责任态度和积极行动。
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全面推进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以往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和平共处、崇尚和谐为重要的外交原则,这也是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为当今国际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减小了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其对全球治理的积极推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和参与国际多边机构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执政理念。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努力,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全面推进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历史意义在于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与进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成功经验和智慧将给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上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本文将全面推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历史意义作为主题,下面将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的概述中,应该简要概括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推进历程和现状,包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等。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外交事务,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以和平发展和非对抗性为基础,在全球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多边主义、坚持公平正义、加强地区合作等方面。
首先,中国始终坚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外交原则。
无论是在与大国的合作还是与小国的交往中,中国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通过外交手段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责任十分重大。
中国不断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并积极参与各种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机制,为构建一个公正公平的国际秩序而努力。
此外,中国外交政策强调坚持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之一,始终将促进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作为自己的责任,为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通过加强地区合作来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以亚洲为核心的地区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合作机制,通过这些平台来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二、中国的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和深厚的合作基础。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具体举措。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拥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广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和责任。
其次,中国坚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这一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来促进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军事外交积极参与全球军事合作

中国军事外交积极参与全球军事合作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军事外交也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军事合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地区稳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军事外交的背景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形势的变化。
国际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愈发严峻,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和能力为国际安全与合作贡献力量。
二、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派遣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参与了多个维和任务,并向联合国派遣了数万名维和人员。
中国军队在维和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维护当地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推动多边军事合作中国积极推动地区和全球范围的多边军事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军队的交流合作,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参与的多边军事合作机制包括上合组织安全合作、金砖国家军队交流合作等,为地区安全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中国加强军队友好交往中国积极开展军队友好交往,通过高层互访、联合军事演习等形式,增进了与其他国家军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构建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伙伴关系。
五、中国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培训中心的建设为推动全球军事合作,中国积极建设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平台。
中国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培训中心的成立为各国军人提供了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国际间军事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六、中国军事外交的意义与展望中国军事外交的积极参与全球军事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军事合作,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安全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中国军事外交的积极参与全球军事合作,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推动了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建军节专题讨论中国军队的军事外交

建军节专题讨论中国军队的军事外交近几十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和平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军队的军事外交,包括对外援助、维和行动、军事交流等方面。
一、对外援助中国军队作为重要的对外援助力量,在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救灾行动,如在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毫不犹豫地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
此外,中国军队还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军事装备和技术支持,助力当地军队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二、维和行动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军队派遣维和部队到世界各地,参与解决地区冲突和维护当地治安。
中国军队的维和部队以和平守护者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国际军事交流中国军队积极开展国际军事交流,扩大与其他国家军队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军队定期举行军事演习和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地的军队进行互访与培训。
通过与其他国家军队的合作,中国军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增进了与其他国家的了解与友谊。
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军队的军事外交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安全事务,通过外交手段和对话机制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总结起来,中国军队的军事外交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中国军队通过对外援助、维和行动、军事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和平发展。
未来,中国军队将继续加强军事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格局,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这种外交理念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推动中国自身的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创新的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中国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技术和市场,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2. 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旨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一体化,为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维和部队在各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维和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无疑也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
关键词:维和、外交正文:一、背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呈现多极化。
于此同时,国际的安全形势愈发复杂,仍然存在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在这样的形势下,联合国开展了维和行动。
二、维和行动1、联合国维和行动概述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
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
联合国维和行动属于临时性措施,一般均有一定的期限,可由安理会视具体情况,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决定延期。
维和行动的最基本要求:绝对不能干涉一国的内政。
维和行动的任务类型有监督停火、停战、撤军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三大特征:国际性、非强制性和中立性。
国际性即由联合国组织、成员来自各会员国、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挥、只对联合国负责。
非强制性即维和部队必须征得当事国同意又有会员国自愿参加才能建立,它在维和时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中立性即维和行动必须做到公正、不偏不倚、不干涉内部事务。
自1984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监督阿以战争停火的部队以来,联合国共执行了60多次规模较大的维和行动,投入资金超过400亿美元;有100万名官兵、警官和文职人员在联合国旗帜下履行过维和使命,还有2000余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2、中国参与的维和行动(1)中国维和行动的内容及成果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
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
2003年11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
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
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2010年1月12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正在楼内与联海团官员举行商谈的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和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同志被埋在废墟下,于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6分许壮烈牺牲。
2014年9月11日,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成功抢通了当地伦(拜克)-乌(鲁)公路马劳村路段,使南苏丹首都朱巴至湖泊州首府伦拜克的交通大动脉恢复贯通。
到2009年11月份,中国维和部队已累计新建、修复道路80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排出地雷和各种未爆炸物约8700件;运送物资43万多吨,运输总里程达700多万公里;接诊救治6万多名病人。
迄今,中国已参与24个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超过1.4万人次,现仍有21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在10个任务区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是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
然而,维和行动并不只有光鲜的一面,除了辉煌的成果,中国在维和行动中也作出了很多牺牲。
以下是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牺牲的中国人员名单。
科威特雷润民:军事观察员。
1991年被派至科威特边境,因车祸牺牲柬埔寨刘鸣放:军事观察员。
1992年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牺牲柬埔寨陈知国、余仕利:工程兵。
1993年5月,遭火箭弹袭击,不幸牺牲伊拉克郁建兴:联合国武器核查机构成员。
2003年3月,遭遇车祸牺牲刚果(金)付清礼:工兵连班长。
2005年5月,在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牺牲利比里亚张明:运输分队士官。
2005年10月,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黎巴嫩杜照宇:军事观察员。
2006年7月,遭以色列空军袭击,不幸遇难海地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遇难。
他们不是白白地牺牲,他们是为和平而献身,他们的名字将被永远的铭记。
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
(2)国际社会对中国维和行动的评价维和已是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国际社会对中国维和的评价相当高。
对于联合国的维和机制,中国出的人员多,提供的经费多,维和人员表现出的素质高,这是在联合国得到公认的。
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在巴黎会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安南对中国在非洲维和行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2007年11月,联合国负责维和的副秘书长格诺访华时,高度赞扬了我维和人员所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和奉献精神。
2008年11月,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在参加我赴达区维和工兵分队授勋仪式时,高度赞赏了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积极肯定了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的出色表现及关键作用,并对中国工兵为该地区和平重建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2009年11月,联合国副秘书长勒罗伊表示,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能力”。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称赞我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是一支战斗力强、训练有素、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的部队,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友好使者”。
2009年黎以冲突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为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中国维和部队每天出动多台次的机械和人员,整治道路,清理废墟。
每当看见中国维和工兵营的推土机平整道路时,路过的车辆总要鸣笛致意。
黎以冲突期间,中国政府无偿向黎巴嫩捐赠了救援物资,使黎巴嫩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和平友善之举。
每每见到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当地百姓用刚学会的中文不停地喊:“中国人,ok!”三、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外交的意义1、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实现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者。
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打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这类群体有着许多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不仅面对着激烈的竞争,而且面临着企图称霸国家的遏制。
总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并非十分有利。
中国要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要成为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我们必须有所依托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群体,包括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分布于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它们与中国有许多的共同点:面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反对强国干涉和干预本国内部事务,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它们是中国最好的战略依托。
社会主义的中国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声援。
冷战时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合法权利时,在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是发展中国家在1971年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并恢复了在安理会的权利。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粗暴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困难时期,是发展中国家理解和支持了中国冷战后,在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十次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反华提案。
在新世纪,中国要成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更离不开发展中国家这个群体的支持和声援。
特别是中国必须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才能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在非洲及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维和行动无疑将对今后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形成利好。
中国通过维和行动可以加深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有利于双方今后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发展。
各个受到援助的发展中国家都很有可能将中国视为伙伴,在未来的各项事务中中国将更有机会与其达成一致。
这对中国而言无疑是外交的一大优势,也是维和行动的丰硕回报。
2、世界范围的意义(1)成为世界维和的领军者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将对现阶段中国外交在世界的影响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建设这支维和部队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此外,联合国部署的维和行动现在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和瓶颈,大国纷纷不愿承担联合国义务。
许多西方国家本可派入维和部队的军人,参加了北约和欧盟的部队,原因之一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愿让联合国在非洲、拉美等地的负责人指挥其军队,认为这是拿其士兵的生命冒险。
而在这十多年的空档期和转型期,中国一直是维和部队中的关键力量。
从2004年开始,中国派遣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就一直比其他常任理事国的总和还多。
在这段联合国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历届领导人一直都在做出积极的贡献和承诺。
这次建设的维和待命部队意味着,只要联合国需要,中国随时可以派出最精锐的维和力量,进入联合国的不同任务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我们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和平与稳定。
特别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中国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国家。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我国成为多强中的一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目标相同。
可事实上虽然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具有大国的地位,有国际事务中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还不具有强国的地位,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中国的维和行动不仅护佑联合国度过一段无人问津维和行动的窘迫时刻,而且帮助平息国家的内乱,这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
通过维和行动,中国今后在世界政坛上必将得到更多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的外交影响力必然会达到新的高度,外交地位将逐步提升。